明朝时期仓储
『壹』 明朝万历年间是怎样一个时期
明朝万历年是一个由盛转衰的时期。万历前十年国家兴盛,史称万历中兴。但等到明神宗当政期间,皇帝长期怠政,使明王朝中央政府几乎陷于瘫痪,导致国力衰退。
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1572-1620年),明神宗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张居正死后初期,万历帝尚能保持对朝政的兴趣,但不久就开始怠政。他先采取非常手段,摆脱张居正、冯保和李太后的影响和控制,表现出一定的魄力和能力。但万历皇帝并没有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而是居功骄傲,怠于政事,从励精图治到消极怠政。
万历十四年后,万历帝就开始连续不上朝。李太后年纪渐大,对明神宗也实在无力再管束。最后万历帝竟三十年不上朝,只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勉强到金銮殿上,许多朝臣都没见过皇帝一面,导致国力衰退。
(1)明朝时期仓储扩展阅读
万历怠政的表现与影响
万历皇帝怠政的主要表现为:长期不接见大臣,不亲行时享太庙,长期不搞经筵日讲,不及时处理大臣奏疏等。万历后期处理政务的效率降低,与他的健康状况也有很大的关系。执政后期经常因病无法处理朝政而传谕辅臣。 除因病怠政之外,主要还是贪图安逸、小病大养、无病也养。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以后,努尔哈赤的军队连克抚顺、开原,辽东战事日益紧张,这时长期怠政的明神宗曾经有些转变,但其改变并不是太大。到了晚年,确实疾病缠身难以勤于政事。万历皇帝的长期怠政,使明王朝中央政府几乎陷于瘫痪,从此回天无力,以致《明史·神宗本纪》中指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贰』 明朝时期东西厂主要是干什么的
主要是收集情报、件事百官和反贪。
1、东厂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2、西厂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西厂的成员和东厂一样都是由锦衣卫中选拔出来,宪宗钦定西厂所领缇骑(即锦衣卫校尉)的人数要比东厂多一倍,又把东厂与锦衣卫的职权包揽起来,它的职权比东厂和锦衣卫更大。
而西厂的职务是侦查民臣的言行,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西厂又把监狱以及法庭混为一体,而且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请。西厂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
(2)明朝时期仓储扩展阅读:
东厂起初为了“毋枉毋纵”、防止造成冤假错案,特意将被陷害致死的岳飞的画像挂在大堂的墙壁上,以警戒自己。
但是宦官专权后,净搞些敲砸勒索,陷害臣民的事情,它与锦衣卫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于是东厂也就慢慢被人门唾弃成特务机构。
东厂的设立是因为明成祖要对抗锦衣卫的势力,而西厂则完全是太监们争夺权利的产物。
明朝第八任皇帝明宪宗,完全地继承了祖辈们重用太监的传统,甚至连早朝都不上了,大小事务皆由亲信太监处理,而其中一个叫”‘汪直“的太监为了争夺这份权利,以加强皇权统治为由奏请成立西厂,而汪直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西厂的最高长官。
西厂的权利完全超过东厂,但是这个汪直太想立功升官了!大量制造冤假错案,京内外官员一旦被他怀疑上,没有罪的官员给你整点罪,有罪的则往大处整,总之是越大越好!搞的京城内外人心惶惶,比东厂手段更黑、更狠。
还好明宪宗不算是昏君,得知汪直乱搞后,就下令撤除了西厂,将汪直调离了京城。但是等到明宪宗的孙子即位后,在大太监刘瑾的撺掇下,西厂又复开了。
但是刘瑾和东、西两厂的关系由于各种原因都不怎么滴,为了营造自己的优势,刘瑾又自己出钱出力建了一个内厂,旗下人员皆对刘瑾一人负责。至此,西厂、东厂、内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
内厂的权势比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还要大,所以谁和皇帝亲近,谁权力就大,这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内厂不仅仅监视臣民,包括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也在监察之内。
而这几个特务机构也互相监察,互相制约。内厂除了继承其他三个特务机构喜欢制造冤假错案外,还喜欢动用酷刑,并且尤为惨烈!人人为之色变。《明史·刑法志三》有载:“得颛刑杀,擅作威福,贼杀良”。
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西厂、内厂,它们的职责都是监察臣民,说白了就是暗地里监视。都具有审问、逮捕、用刑的权利。它们都是明朝皇帝的个人执法机构,是皇权的重要外延渠道。
在明朝,上至王侯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倘若犯法一般都会交付刑部,都察院,或者大理寺三者中的任意一个,但是厂卫机构却越过三法司直接将人给绑了或者法外用刑。
凡是有违皇帝意愿的臣子,都会受到这些厂卫的监视,搞的当朝文武百官个个缄口不言,生怕惹上这帮瘟神。这些机构的存在就是给皇帝某私利,加强皇权。所以厂卫在明朝就是一个恐怖的代名词,搞的人人自危。
“三厂一卫”在服务皇帝的同时,也利用了皇帝所给的权利打压异己,结党营私,宦官专政也在明朝大放异彩。但是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和给臣民造成的伤害也是巨大的,使得整个明朝都笼罩在这种恐怖的氛围之下,人人视”厂卫“为虎狼,谈之色变。而国家正常的三法司也成了摆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厂卫
『叁』 明朝时期有哪些文化被保存了下来
明朝时期,青花瓷文化,至今备受瞩目,通俗易懂的市井小说,自成一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肆』 明朝时期粮食产量是多少
明代的耕作水平又有提高,生产经验更为丰富,粮食亩产比宋元有所提高。
1、北方的粮食亩产
据《河间志》卷三记载:“一夫耕田三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夏麦秋粟合起来还是2石。亩产2石汉量(小亩/小石)3.2石,比元代的3.036石增产5.4%,合今市制亩产300斤。
2、南方的粮食亩产
明代南方稻麦两熟田的稻谷亩产,据顾炎武《日知录》中引洪熙已年周干说:“如吴江昆山等田,亩旧税五升,小民佃租富室田,亩出私租一石。”什伍之租,亩收应是2石。亩产稻谷2石,折合今市制为亩产288斤。稻麦两熟田,麦的产量据明末清初桐乡的经营地主张履祥在《补农书》中所说:“田极熟,米三石,春花一石半,然间有之。大允共三石为常耳。”张氏所说上熟之田,是稻谷“3石”,“春花一石半”。那么,常田的稻谷产量就应当是亩产2石,春花亩产1石,合起来是亩产3石。亩产稻谷4石,折合今市制亩产577斤。
吴慧认为,明代南方一季晚稻的亩产是2.72石,稻麦或稻豆复种是稻2石、麦(豆)1石。
『伍』 明朝时期商业发展特点
明朝前期:明初统治者在元末农民战争猛烈扫荡旧生产关系落后环节的基础上,实施了奖励垦荒、轻徭薄赋、鼓励种植经济作物、提高手工工匠身份等经济政策的调整改革,使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发展。当时,明太祖告诫各地官吏:“天下初定,百姓财力困乏,好比小鸟不可拔羽,新树不可摇根。”为此,他多次下令减免赋税,兴修水利,鼓励生产,与民休息。朱元璋特别强调奖励垦荒和移民屯田。到明太祖后期,土地大量开垦,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而永乐年间政局稳定、国力强大,成为中国历史又一鼎盛皇朝。
明中后期: 15 世纪 40 年代至 17 世纪 20 年代,即明英宗正统年间至明神宗万历末年。总的形势是,大明帝国繁荣强大的时代已告结束。政治上官方势力抬头;法制日益松驰,官员更加腐化。财富争夺日益激烈化。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封建贵族地主疯狂兼并地土地,“皇庄”遍畿内;王府庄田、勋戚庄田、中官庄田、大量扩张,遍布各地,都是权力的变生物。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不断激起暴动抗争。小农经济遭受破坏,也使政府财政陷于困境。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军备败坏,导致政治危机不断加深。加上北方鞑靼、瓦刺崛兴,屡屡破关南下劫掠,东南沿海倭寇不断登陆骚扰,明皇朝内外交困,国力渐衰。
后半期,(嘉靖到万历)万历初年的张居正改革使明中朝的社会危机得以缓解,一条鞭法的实施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张居正为了抑制兼并,均平赋役,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下令清丈土地的基础上,进行赋役改革,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具体内容是:(1)把明初以来分别征收的田赋和力役合并到一起,如里甲、均徭及杂役等总编为一条,并入田赋一起征收。这样,一条鞭法所征课额中,既包括田赋和各种杂税,也包括各种力役。
『陆』 明朝时六部的作用
- 明初不设中书令,仍以中书省统六部,长官称左右丞相。太祖洪武十三年,诛胡惟庸,废中书省与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至此,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彻底废止。
- 六部的职务在秦汉时为九卿所分掌,至朱元璋时期,废宰相不置,以尚书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地位更加提高。
- 吏部
长官称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
- 户部
明朝时,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政务,职责多有交叉。清还设有掌管八旗事务的八旗俸饷处及现审处。隶属于户部的机构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户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
- 礼部
礼部下设四司,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宴席)廪饩(粮食)牲牢(牲畜)事务。
- 兵部
掌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
- 工部
明朝初,工部下设总部、屯部、虞部和水部四属部,洪武二十六年,改尚书二十四部为二十四清吏司,工部各属部分别改为营缮清吏司、虞衡清吏司、都水清吏司和屯田清吏司,职掌、设官仍前。
- 刑部
明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的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是按省设司。
--------------------------------------------------------------影响:
第一,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第二,六部制和三省制的废除,再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柒』 明朝中后期怎么划分
由”土木之变“事件划分。
1435年蒙古西部的瓦剌逐渐强盛常寇边。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军南下伐明。王振怂使英宗集结二十万京营御驾亲征。大军离燕京后,兵士乏粮劳顿,八月初大军才至大同。王振得报前线各路溃败,惧不敢战,又令返回。
回师至土木堡,被瓦剌军追上,士兵死伤过半,随从大臣有五十余人阵亡。英宗突围不成被俘,王振为将军樊忠所怒杀,史称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7)明朝时期仓储扩展阅读:
明朝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从元朝蒙古手里夺得的天下建立的,所以可以说蒙古与明朝算是不共戴天之仇了。在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到明成祖朱棣永乐年(明朝前期)近五十年的时间内,明朝对蒙古展开了多次北伐。
屡次击败的北元(逃到蒙古草原上称为北元)蒙古骑兵,让蒙古骑兵颜面扫地,几乎到了灭亡的边缘。后来蒙古分裂成几部,瓦剌部向明朝称臣,接受明朝的封号,至此明朝对蒙古的讨伐基本结束了。
经过几十年的和平相处,到了明朝第六代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年间,明朝国力开始走下坡路,而蒙瓦剌部在首领也先领导下,实力不断增长,就开始不断的骚然明朝的北方边境,明朝跟蒙古摩擦不断。正统十四年(1499年)七月也先率领数万大军兵分四路,入侵明朝,兵锋甚锐。
几个重要边塞(大同府、宣化府)相继陷落,直接威胁京城—北京的安全。此时明英宗宠信的宦官王振怂恿和煽惑皇帝御驾亲征,兵部侍郎于谦上上书。
力谏英宗不宜轻出,而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率领50万大军(都是明朝精锐部队,包括火器营)从北京出的,随行的还有很多朝廷重臣和皇亲国戚。
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王振劝谏英宗大军从蔚州撤退,因为蔚州是王振的家乡。等大军快到蔚州时,王振又想到了此时是庄家收获季节。
大军肯定会破坏了地里的庄稼,所以就不断变更行军路线,导致士兵疲惫不堪,到了宣府,瓦剌大军派兵袭击明军,明军派遣3万骑兵阻击被瓦剌军“杀掠殆尽”。到了8月13日明几十万大军逃跑到土木堡驻扎下来。
兵部尚书邝埜一再建议大军赶紧从居庸关长城进入内地,保证大军安全,而王振坚持大军先在土木堡驻扎,以观其变。土木堡地势高缺水,而此时又是八月,天气炎热,在土木堡南边十五里处的水源被瓦剌军所控制,整个大军缺水严重,挖井二丈无水,次日瓦剌军保卫土木堡。
整个明大军陷入了被敌军包围且严重缺水的危险局面。也先派遣使者诈和,主动撤退,以此来麻痹明军,见瓦剌军撤退了,王振命大军移营至水源处,饥渴难耐的士兵见到水一哄而起,奔向水源,整个大军秩序一下就混乱了,也先的瓦剌大军乘机对明军发动攻击。
土木堡之变,军事上:使得明军国力大损,最精锐的一线五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有名的火器三营也没了,这也严重阻碍了明军火器的发展进步;政治上皇帝被俘,无数开国时期的和靖难功臣集团的文臣武将战死,导致了明朝政治上人才的断层。
外交上:此战之后明朝对蒙古的政策转变为修建城墙防守,使得需要大量军队防守边界,加重的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客观上加速了明朝后期的灭亡。土木堡之变就是由宦官王振怂恿英宗的一次错误而失败的出征,使得明朝先写灭亡,危害巨大。
『捌』 明朝早期、中期、晚期 是怎么划分的
1、明朝早起:开创与进取期。这个是从明太祖到明宣宗。也就是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建国到宣德十年(1435),67年。
2、中期,从正统元年(1436)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130年。
改革时期,从隆庆元年(1567)到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去世,15年。
3、晚期,从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明神宗亲政,到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
(8)明朝时期仓储扩展阅读:
明朝历史纷争:
明朝历史(1364—1683年)即中国明朝以及南明和明郑时期的历史,属朝代专门史。从朱元璋建立西吴政权到明郑台湾被清军攻占,明朝前后延续319年。
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崛起,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同年攻克大都推翻元朝。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开创洪武之治。
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此间国力强盛,万国来朝,史称永乐盛世。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仍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明英宗在位发生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明宪宗与明孝宗相继与民休息,政局平稳。明武宗因死后无子使明孝宗一脉绝嗣,引发大礼议之争。明世宗即位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总揽朝纲。
明世宗驾崩后十数年,经历隆庆新政和万历中兴,国力得到恢复。明代社会经济发达,农产品丰富,手工业生产具备很高水平,陶瓷业、丝棉纺业、冶炼、建筑等闻名世界。16世纪隆庆、万历年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若干手工业行业中出现。
明神宗中期,完成万历三大征。然而因国本之争,逐渐疏于朝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政治混乱,史称万历怠政。明熹宗时,魏忠贤祸乱朝纲,到明思宗即位后由于政策失误和天灾不断,明朝最终亡于农民军建立的大顺。
『玖』 明朝四个时期各自特征是什么
明初期:三省六部分工揽天下事
明太祖后期:皇帝一人揽天下事
明中后期:司礼监太监与内阁共管天下事
明晚期:宦官党政,管天下事
『拾』 4399明朝时代仓库系统在哪里啊
在 主城-皇宫-董小宛 处点击“打开仓库”可打开仓库界面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