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真气
❶ 人体真气可以送入大脑吗如果有脑损伤的话,真气会从损伤部位跑走吗
人体内没有精气、真气等等气。说人体内有气,最早见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描述人体内有几根粗大的、贯穿全身的管子,呈白色,管子内是空的。联想到人有喘气(呼吸)、放屁等现象,就认定这几根大管子是用来走(运输)气的,而手腕上能摸到的跳动的就是气动(气体运动),起名为经脉。内经中还描述了人体内有数不清的小管子,小管子里有红色的液体,认定这些小管子是运输血液的,起名字为络脉。经络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内经作者对尸体观察的是对的,人体内确实有几根粗大、贯穿全身的大管子,但对其功能的认定是错误的。这几根粗大、贯穿全身的大管子其实就是动脉,古人为啥看见的管子内是空的、没有血液呢?这是因为古代人死后,不能马上做尸体解剖,为尊重死者也可能是为了给死者灵魂飞升或者再投胎留些时间,所以必须要死后过一段时间再解剖。人死后过一段时间,动脉里的血液就会自动排空,所以古人打开尸体后看见的动脉里就没有血液了,自然就不会知道这几根大管子是运输血液的,加上喘气、放屁等联想就会认为这几根大管子是运输气的。
后来有的医家、法医或其他人,在人死后马上解剖尸体,发现内经说的经脉里是有血液的,认为内经结论是错的。但所有试图纠正、修改的人都被各个时代的儒家、医家认定为数典忘祖,不尊重先贤。
❷ 请大家简单说说人体内的主要器官的主要功能,以及我们应该怎么样去保养它们
十二脏腑,虽功能不同,但相互之间必须直协调一致,不可相互脱节,才能保证机体统一,维系身体健康,心功能正常,则十二脏腑就相互协调.这样来养生便可长寿,终生不会患有严重疾病.心脏功能失常,那十二脏腑的功能必将发生紊乱,气血运行之道闭塞不通,脏腑之间失去协调,整体性就要受到严重危害.这样必然招致灾殃,缩短寿命.
心脏: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和智慧才华都由此产生.
肺脏:是辅佐君主的宰相,协助心脏治理全身,调节气血运行,使他们保持各自的生理功能,而且互相之间能够协调统一.
肝脏:类似于运筹惟幄中的将军,谋略由此而出,同时怒也是从肝脏生发出来,胃 此为中工之官.
膻中:即心胞,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近臣之官,心志的喜乐,靠它传达出来.::
脾和胃:是饮食的受纳和消化饮食,是仓禀之官.五味和营养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
大肠:是传导之官,它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为粪便排出体外.
小肠:是盛贮之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进一步分化消浊.
肾脏:藏精,精能生骨髓而滋养骨骼,因此肾脏有保持精力充沛,强壮矫健的功能,由于它作用强大而有力,所以说它有”作强”的职能;同时,由于只有精充足才能有较高的智力和技巧,因此可以说智慧与技巧皆由肾脏产生.
三焦:使全身水道通畅,使体内水液能够正常地排泄,是决读之官.
膀胱:地位最底,是州都之官,蓄藏全身水液,通过气化作用方能排出尿液
中医治疗首先强调“上工治未病”。主张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患于未然,救弊于萌芽。《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后治之,譬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影响别的脏腑功能。故在治疗脏腑病变时,不能单纯考虑一个脏腑,而应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如肺的病变,既可因本脏受邪而发病,亦可因心、肝、脾、肾及大肠的病变所引起。如因心气不足,心脉瘀阻,而致肺失宣降的喘咳,应温心阳为主;因肝火亢盛,气火上逆所致的咳血,则应泻肝火为主;因脾虚湿聚生痰,痰湿壅肺,以致肺失宣肃的咳嗽痰多,应以健脾燥湿为主;因肾阴虚不能滋肺,肺失津润而致干咳、口咽干燥,则应滋肾润肺;因肾不纳气而致肺气上逆的气喘,应以温肾纳气为主;若因大肠热结,肺气不降而致的气喘,则宜通腑以泻大肠实热。又如脾脏病变,除本脏病变外,亦可由肝、心、肾及胃等病变引起。肝失疏泄,而致脾失健运者,应疏肝为主;脾土虚,则肝木乘之,治宜扶土抑木;命火不足,火不生土,应补火生土;胃失和降,以致脾失健运,则应着重和胃,以促进脾胃升降功能的协调。
同样,其它脏腑的病变,也要根据各脏腑生理上的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的道理,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使其功能协调,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中药对亚健康的调控正是基于这种防患于未然的考虑,采取的一种防微杜渐,提早干预、提早治疗、截断扭转、防止亚健康向疾病发展,促进亚健康人群向善转变的一种治疗方法,也就是中医所谓的治病求本,固护人体正气,整体调节、辨证论治的调控方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则从内因角度,告诫人们注意养生之道,随时呵护人体的正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在亚健康的调控过程中,中医一方面重视中药的应用,另一方面还非常重视养生保健方法对维护健康的作用。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安定祥和的精神状态,顺应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科学平衡的膳食结构、适度的体育锻炼,都是中医中药调控亚健康的重要内容。
《黄帝内经》曰之“气出于脑,即不邪干”;“适嗜欲与世俗之间,无愤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世,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都是强调人的精神情绪调节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精神状态,增强自我的抗病能力,可以防病保健。也可以说是明确的提出了保持健康的具体方法与要求。这些对于现代社会所提出的亚健康状态的调控与干预,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具体的亚健康证候的防治中,则可以参考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治疗。
健康、有规律的生活、行为、工作方式是提高生命质量,预防和治疗亚健康状态的根本方法。中医主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情志调畅,劳逸结合等养生保健原则就是对亚健康状态调控的高度概括。
当然,对于心理性亚健康、躯体性亚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良性亚健康,无论他们的发病原因是多么的复杂,症状多么变化多端,病名诊断为何,中医都可以发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各种治疗方法和手段、养生保健方式、饮食宜忌、医疗体育运动的选择、良好生活工作方式的培养等进行综合调控。
在亚健康的诊断、评估、检查上,中医都不应排斥现代医学的各种手段与方法。相反,现代医学的各种研究进展、新药物、新方法都使中医如虎添翼,都将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
针对亚健康的中医治疗,包括中医的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等在临床都可以采用。
❸ 中医讲的补气到底是补的什么气 不要说元气这些类的话 我想知道 和氧气有什么不一样· · ·
不说元气不行啊、、、气本来就分为四类: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中医认为,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这一物质是无形的。根本就没办法拉西医或科学的理论体系来对比说是什么微粒分子之类。打个比方吧,机器要运转,就得通电。电太多了容易电压不稳导致爆炸,电太少了机器的运转就会慢,甚至不运转,生锈,最后垮掉。气就是那个电。气就是让你的生命维系的那个东西。不过跟精一样,只是个抽象的概念罢。
至于氧气,混在空气里呼入人体,叫清气,是人体后天之气的一个来源。元气又叫真气,是人的先天之精化生而来的,相当于你先天所具有的条件。你所吃的东西化的叫水谷之气(相当于营养物质),和你所呼吸的气共同构成后天之气(即宗气)。然后这两个气混合起来,在你的身体里面游走,运输营养物质,变成营气。有些营气走到筋脉外保护身体,就是卫气了。卫气也可以说是人体外在免疫系统的另一个称呼吧~~当然,它走在脉外还可以保温啦调节排汗啦。
这四个气共同作用,维系了人体的生命活动。就好比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样。
中医说的补气针其实不是补氧气,氧气在空中一抓一大把,根本就用不着补=。=补气其实大多数时间下讲的就是通过补宗气来使营气得到补充。或者你可以理解成人体机能出状况啦可能是营养不足,营养不足怎么办?食补喽~~!当然,人补太过火了就会使营气太旺盛了,那本来轻轻推动你的气突然变得太壮对你横冲直撞的,你会好才怪!
总的来说,气就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它就是推动你生命运转的那个炉火。别太旺,也别太虚。你理解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