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航空货运
㈠ 加强机场安全的意义
加强机场安全:
一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生产运营单位是民航安全生产的主体,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总责。要领导本单位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安全规章标准执行、安全资金投入和员工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主体责任,防止主体责任外部化和内部责任虚化。
二是严把专业技术人员资质能力关。把好人员准入关、养成训练质量关、转型升级标准关、实践能力关和重点人员关,大力抓好飞行、机务、空管和运控等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管理和能力建设,提高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探索建立“飞行员动态信息档案库”,通过改进管理方式和手段,把好资质能力关。
三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航空公司要加强运行控制系统建设,改进运行签派工作,加强高原机场和特殊机场飞行运行管理。机场要认真贯彻《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继续开展机场安全审计,推进机场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做好防鸟击、防跑道入侵、防机坪设施设备与航空器刮碰“三防”工作。空管系统要以“五个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指南,全面开展空管运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空管设备运行保障机制。维修企业要加强对航空器多发重复故障的监控,解决技术难题,继续开展“防空停、防差错”活动。空防安全部门要加强安检设备定检和管理工作,提高安检质量,开展航空货运安保专项整治,推广和实施航空安保管理体系。
四是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安全评估“一票否决”制度,以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为抓手,改进安全监管,逐步实现向以规章符合性为基础、风险控制为手段的绩效监管方式转变。建立健全隐患治理和挂牌督办制度,继续推行安全监管绩效考核。加快整合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开展监管局安全监管技术平台建设试点。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在航空业务量较大的城市增设监管局。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五是着力加快适航审定能力建设。推进上海、沈阳适航审定中心、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和适航审定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的建设。筹建发动机适航审定中心和适航验证技术研究中心,在部分省区市监管局设立适航审定机构。把好适航审定安全关口,做好各类航空产品特别是C919、ARJ21等国家重点型号的适航审定,支持民族航空制造业发展。
六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民航管理局及监管局、航空公司、机场、空管、信息、油料等单位和部门,都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完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有条件的单位要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完善应急预案,做到所有重大危险源或风险源、重点工作岗位都有专项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演练和全员培训工作。
㈡ 如何提升我国航空货运企业竞争力
2009年,全球航空货运业的表现几乎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年。到了2009年年底,中国航空货运市场却出现井喷式增长,并为航空公司带来了高额的收益。 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黎雪荣认为,从目前来看,2010年的航空货运市场应该能够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 黎雪荣指出,我国航空货运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货运的内部消化到面向国际扩展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纵深性的发展机制。依据航空货运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衡量指标来评定,我国的航空货运国际竞争力虽然呈现出运输总周转量逐年上涨、国内市场占有度逐渐由高变细、获利能力的提升由量化向质化转移和软硬环境得到全面升级的四大良好发展势头。 但是相对于西方已经成熟的国际航空业巨头来说,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指标与他们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航线与机队规模相对于航空体系比较完善的欧美巨头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000年至今,中国航空公司占中国国际航空货运市场市场份额从44%下降至18%,几乎已被边缘化;我国航空企业改制已有段时间,然而国家的初始投入很少,此后企业主要靠融资租赁等方式扩大规模并举债经营,三大航空货运集团的资产负债率曾高达90%。此外,我国航空货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还同我国航空公司目前的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有较大的关系。 为提升国内航空货运企业的竞争力,国务院国资委和民航局有意推动三大航将旗下的货运资产合并,组成一家规模空前的货运航空公司。民航局副局长王昌顺表示,民航局积极支持企业通过市场联合重组的方式,发展壮大航空货运业。 黎雪荣指出,航空公司加强国内外合作,建立强强联合,打造良好的内外发展环境也许是提升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另外,寻求供货方、物流企业和航空公司的三方物流合作也是航空公司扬长避短、稳定货源及市场价格、提高航线收益、增加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策略。
㈢ 航空公司在航空运输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许多民航业内人士将“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视为航空运输企业的三个基本特征(本文简称其为“三大”特征),并以之来指导工作。然而,当问到这三个所谓的特征的具体涵义时,回答却总是含糊不清,很笼统,不能令人满意。事实上,对航空运输企业的特征的这种描述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以之来指导民航工作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目前,我国航空运输事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革,首先是要求在思想领域推陈出新,确立新思路,树立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以先进的思想指导改革,与时俱进,促进民航事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影响民航工作的种种习惯性思维进行深入的辨析,而对于航空运输企业的基本特征的深究就属其列。
二、传统意义上的航空运输企业“三大”特征
传统意义上,人们对航空运输企业基本特征的描述是“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这一提法在民航内部已经是深入人心,成为许多民航员工一种习惯性的思维,甚至一些社会舆论在谈论民航时也以此“三大”特征来描述民航。那么,这“三大”特征的涵义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是论者搜集到的一些解释和理解:
“高科技”是基于航空运输企业拥有先进的飞行器并对飞行器进行使用和维护的事实,而将航空运输业描述为高科技行业或者说是高科技产业。实际上,这种提法和理解是错误的,既不吻合民航事实,也不符合国际惯例。民航是拥有许多高科技设备,是由许多科技含量高的设备装备起来的,但是从主业上讲,航空运输企业并没有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高科技产品,它仅仅是使用航空器这种交通工具,向社会提供的仅仅是一种运输服务,抑或是运输服务产品。按照国际贸易组织的有关划分标准,航空运输业属于服务贸易部门,根本与高科技部门搭不上边际。论者认为,比较科学的提法和理解是:民航运输业是一个用高科技设备装备起来的行业或者是产业,也就是说,民航运输企业的在技术方面的“高”体现为“科技装备程度高”。
“高投入”是基于航空运输企业在购买飞行器等基础设备和其他配套设施方面投入资本非常高的事实而赋予航空运输企业的基本特征,将航空运输企业划入资金密集型企业。诚然,民航在硬件设备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一架中型飞机抵得上一个中型企业,而且资金投入很集中,密集度高,动辄数亿,反映在这方面的提法和理解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着眼于民航运输业的发展,论者认为,这种提法和理解却是片面的,因为它主要强调了航空运输企业在硬件方面也即物质资源的投入,而忽视对整个行业或者本企业的“第一资源”即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方面的投入。事实上,近年来民航在硬件建设方面的投入与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投入是不相称的,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投入尤其是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严重滞后,这是影响整个行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和航空公司综合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高风险”是人们基于航空器脱离可视的依靠在高空飞行的事实,而顺理成章推导出的一个特征。它强调的风险,一般来说,一方面来自于航空器的适航状态、飞行技术、空中管制水平等可控因素(内在因素)方面,另一方面来自于诸如天气、暴力等不可控因素(外在因素)方面。乍看,这种提法和理解似乎是确切的,合乎情理的,实际上,它也不够准确,失之偏颇。一方面,随着飞行和机务人员等民航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航空器技术的进步和空中管制水平的提升,航空事故逐年在降低,人为因素事故率也在降低。同时,美国“9·11”事件的发生给全球航空运输业蒙上了一层阴影,恐怖等不可控的外在因素增加航空公司的运营风险,来自空防安全方面的压力和经营方面陡然增大。另一方面,考察世界航空运输发展的历史,航空运输企业最大的风险并不在于安全管理方面,而主要来自于经营管理方面,抑或是由于国家安全问题导致的经营风险(例如美国“9·11”事件导致航空运输业的衰暂时性衰退)。国外破产、倒闭的航空公司,问题基本上都出在经营方面,而不是在安全方面。
三、对航空运输企业基本特征的重新界定
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的特征都是相对的,因一定的参照对象而存在,因参照对象的不同而有异。同样,航空运输企业的特征也是多方面的,因比较层面和比较对象不同而不同。就其向社会提供的服务产品而言,与铁路、公路和水运等运输方式相比较,航空服务(产品)具有安全、快捷、优质等特征,这也是航空运输企业在与铁路、公路等运输企业竞争中需要巩固和加强的。
本文提及的“三高”特征,论者揣测,是人们尤其是民航员工对航空运输企业“神秘”程度或者是对航空运输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艰难”程度的描述,三个特征可以归结为三个字----风险高。综合以上的辨析,航空运输企业的“三高”特征可以这样进行描述:技术装备程度高,资金密集程度高,运营风险程度高。与这三个“高”直接对应的则是物(飞行器等基础设备)、人(企业员工)和市场(航空运输市场)。
技术装备程度高,一方面要求了航空运输企业在硬件建设方面高起点、高科技、高标准,另一方面要求航空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尤其是技术素质要与硬件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相匹配。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发展,航空运输企业也逐渐呈现出高科技企业的一些特征,一些航空运输企业已经涉足高科技领域,开始研究、开发甚至生产、销售其科技产品,例如机务维护方面的技术攻关、销售网络和市场分析软件的研制等等。但是,就航空运输企业的主业而言,航空运输企业依然是科技装备程度较高的企业。当然,航空运输企业科技装备程度越高,与之相适应的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也越高,航空运输企业发展速度就越快。
资金密集程度高,要求航空运输企业对有限的资金的投入方向进行统筹规划,努力谋求最大的投资收益,为企业的发展积蓄后劲。一方面要求加强企业内部必须硬件设施的改善,逐渐提高企业的科技装备程度,另一方面要求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大对飞行、机务、运行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服务、销售等通用人才培训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快培养与WTO规则相适应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以使企业在积极应对经济发展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有充足的人才队伍做支撑。
航空运输企业运营方面的风险包括安全方面和经营方面的风险。运营风险程度高,要求航空运输企业一方面要注意防范安全管理方面的风险,另一方面要注意防范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安全管理方面,既要重视企业现实的安全(包括航空安全、空防安全和地面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还要关注国际政治和国家安全,尽力化解航空运输企业在安全方面的风险。经营管理方面,既要注意防范决策层面的风险,又要注意防范执行决策方面的风险。派生需求这方面,我们民航有许多深刻的教训。例如,一些航空公司在购置飞机时“贪大求多”,以致出现“大飞机飞短航线”的现象,结果造成运力的闲置和浪费,运营成本急剧增加;有些地方兴建机场缺乏科学的调查,急于事功,“贪大求新”,结果机场建好了,但长期达不到预期效益,使国有资产白白闲置,自己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此起彼伏的民航价格大战,既暴露出航空市场的不规范,也昭示着航空运输业经营工作的必须面对的挑战;加入WTO后国外航空公司对国内航空市场虎视眈眈,无疑增加了我国航空运输企业经营方面的风险。前一段时间,有些航空运输企业盲目冒进,上马一些多种经营项目,介入一些陌生的投资领域,但最终结果却是无功而返。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要深刻汲取教训,加强对各种风险的防范力度,确保航空运输企业运营安全。
“技术装备程度高,资金密集程度高,运营风险程度高”是论者对航空运输企业一些基本特征进行的概括,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疏漏。能够使民航员工跳出原来“三高”特征的惯性思维模式,拓宽眼界,更新思路,弱化罩在航空运输企业头上的“神秘”色彩,从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提高资金投入的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以及将航空运输企业的安全和国家的安全紧密联系起来等三方面考虑航空运输企业的发展,指导民航工作,这才是论者写作本文的初衷。
㈣ 如何提高航空运输的服务质量
航空运输服务质量的提高事关航空运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要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回从制约服务质量的答关键因素——生产力着手,设法改变航空运输企业生产力的现状,通过提高生产力水平来提高运输服务质量。而生产力是多种要素构成的,作为航空企业,也要通过多种可能的有效途径,发展生产力,使服务质量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概而言之,解决当前航空运输服务质量的问题之对策主要有:
(一)加强和改善管理。
(二)对在职的服务人员有计划地定期培训。
(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四)增加运力,不断改善服务设施。
(五)加强思想教育,强化服务意识。
㈤ 航空货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高分】
《物流时代》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产业层级清晰分明。当今的世界产业层级呈正三角形,产业层级的顶端,是美国、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中间部分,是以日本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发达国家;在世界产业层级的底层,是一大批经济活动活跃且处于上升期的国家。纵观世界产业层级,
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典型特征:在产业层级顶端的国家,掌握着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导着世界经济主流,同时垄断并获取产业顶层的高额利润。
目前中国的物流产业层级,也表现出类似的产业特征。由于中国的物流产业还未上升到充分的市场竞争阶段,在这样的产业格局中,资本驱动就成为这个领域中经营制胜的不二法门。中国物流产业层级,大致由以下三种形态构成:资本驱动型、市场主导型、市场选择型。
资本驱动型:处于产业层级的顶端,几乎涵盖物流领域所有的高附加值业务品种,如航空货运、海运、航空快递、汽车物流等。在这个产业层级中,由资本筑起的行业进入门槛,既有效地规避了市场恶性竞争,也稳定地获得了行业话语权和市场定价权。高额而稳定的市场回报,使这个领域的诸多企业最终成长为行业的领袖级企业。
市场主导型:随着传统制造业产能规模的不断集聚和放大,一些大流量的物流业务品种不断流出制造
企业,这就衍生出了第三方物流。因其市场需求巨大,这个层级的物流业务品种就成为众多企业竟相争夺的焦点。由于受资本及资源的双重制约,目前在这个层级中做大的中国物流企业并不多。但从长远看,在工业物流领域迟早会诞生出一大批实力强大的、能为不同产业提供全流程服务的配送企业,并最终主导市场,也由此获得相应的市场话语权。
市场选择型:在物流产业的底层,集中了80%以上的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本投入的制约,这些企业服务功能单一,服务半径偏小,因此只能获取一些市场回报不高的物流业务品种。被选择,从另一个侧面说,就意味着可能被淘汰。在这个层级的物流企业,如果不能对自身的服务方式进行精确定位,并以此而做专做精,将时时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
企业在物流产业层级中居于哪个层面,是由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本、资源状况及经营能力决定的。鉴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流领域的竞争现状,暂时居于产业层级底层的企业只要把握好市场机会,就有可能很快使企业在产业层级中上升一个台阶,从而规避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但要使企业上升到产业层级的顶端,则离不开强大的资本投入和经营能力的支持。
目前,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正处在“十五”末期,即将步入“十一五”,我国经济结构面临新的变化,那么,在这种变化之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撑力量的我国物流业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未来又将朝什么方向发展呢?
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而本月22日在青岛召开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会议,则是全国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召开的首次物流工作会议。在这一国家发改委、铁道部、交通
部、民航总局的要员齐集的高峰会上,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下一步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第一次得到了系统的阐释。
我国现代物流业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物流概念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引入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现代物流取得了较快发展,由起步阶段开始迈向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平稳下降,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4万亿元,同比增长29.9%,比2001年增长了1倍,是近10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2.5万亿元,同比增长25.4%。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21.3%,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在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运价上涨的情况下,保持这样一个水平是非常难得的。从近几年的变化情况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总体呈平稳下降的趋势。2004年,国内物流业实现增加值8459亿元,占GDP的6%,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19.5%,同比增长8.4%,增长速度快于整个服务业,今年上半年,物流业增加值为4396亿元,同比增长12.2%,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20.9%。其中流通加工同比增长25.8%,配送同比增长27.3%,包装同比增长28.5%。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骨干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各类物流企业迅速成长,物流经营管理和服务创新出现新的局面
物流企业的构成主要是:
一、原有的国有物流企业通过重组改制和业务转型,向现代物流发展,已成为我国物流市场的骨干力量,如中远物流、中海物流、中外运物流、中邮物流、中铁快运和招商局物流等几大国有骨干物流企业等。
二、出现了营业收入超亿元甚至10亿的私营物流企业,如广州宝供、浙江传化、天津大田、广东南方、北京宅急送等。
三、大批外资物流企业,特别是世界知名的跨国物流企业,纷纷进入我国物流市场,如丹麦马士基、美国总统轮船、英国英运、荷兰天地、美国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等。此外,港台许多物流企业进入内地,
如香港和记黄埔、嘉里物流、利丰集团,台湾大荣、长荣等。
各种类型的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在竞争中相互合作,促进了经营管理和服务创新,出现了仓单质押融资、区港联动、供应商管理库存、精益物流、物流地产等新的经营服务模式。如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从1999年开展仓单质押融资监管业务,先后为500多家客户提供了150亿元的质押融资监管业务。通过物流企业的中介监管服务,促进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
生产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引进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企业物流管理,促进了资源整合和增长方式转变。
许多生产制造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运输和仓储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外包形成趋势。如青岛海尔集团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实施流程改造,完善供应链管理,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控制在28天以内,即周转次数13次/年(去年全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平均为2.16次/年),提升了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商贸流通企业加快改制重组,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近几年来,我国商业连锁企业年销售额年均增长在30%,2005年上半年,中国连锁企业前30强实现销售额2365亿元,增长29.9%。北京物美集团是我国自主连锁品牌,自2001年开始,委托和黄天百这个专业物流公司对其在北京的300多家便利店和便利超市进行配送,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这种合作方式,打破了商贸流通企业自办物流的传统经营模式。
另外,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技术装备取得长足发展,物流技术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物流信息化步伐加快,推动了我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包括物流标准化等在内的物流基础性工作取得进展,物流产业形态逐步显现。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国际上一般以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来判断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比率越低,则物流业发展水平越高。我国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21.3%,而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这项指标仅为10%左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物流管理的粗放与落后。
我国物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物流服务的组织化水平和经营的集约化程度不高。二是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不仅总量不足,而且配套性、兼容性较差,不能满足物流增长的需要。三是物流的组织和布局不尽合理,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极大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四是物流发展缺乏统一、协调的产业政策体系支持,很多政策措施需要有关部门落到实处。
物流业的宏观政策走向
我国确定的“十一五”期间现代物流发展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立快捷、高效、安全、方便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幅度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在2004年21.3%的基础上下降2-3个百分点。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从三个层面推进物流业的发展。
统筹规划,增加投入,抓好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
国家发改委正组织专门力量,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物流基础设施的整
合与建设,将是物流规划的重点内容。
从总体上来说,物流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十一五”时期应该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各地在规划建设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符合国家规划的总体要求,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要优化整合利用、改造提升现有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三是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政府要增加投入,经营性设施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扩大融资渠道,实行企业化经营;四是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五是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重点物流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组织化水平;六是要注重区域物流的协调发展。积极建设区域物流系统,扩大地区之间的物流合作。
发展现代物流,一定要以用户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因此,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企业结构设计、管理方式一定要贴近市场,方便用户,注重以电子商务和信息化为支撑,坚决反对和制止那些不顾实际、圈占土地、重复建设的做法。
认真落实九部门文件,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要鼓励生产与流通企业改造企业流程,分离外包非核心业务。要引导企业逐步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模式与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以及再生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要鼓励流通企业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方式,促进流通的现代化。要加强配送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配送服务。
二要加快发展与培育专业物流服务企业。要放宽市场准入,逐步取消对物流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促进现有运输、仓储、货代、批发、零售企业的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鼓励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等多种形式进行等资产重组,逐步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跨所有制的大型专业物流企业。
三是用信息化推进物流现代化。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内部流程改造,积极探索物流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要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提高交通运输的组织水平和作业效率。
四是积极发展满足物流运作需要的运输服务方式。要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航空快递运输等方式,推广应用厢式货车、集装箱、散粮车辆,开发使用各种专用车辆,加快集装箱中转站及散装码头建设,加强各种交通设施建设的紧密衔接配合,提高运输速度和效率,降低成本和减少浪费。要积极发展散粮、散肥、散装水泥运输物流方式,建立大宗货物高效、低成本运输系统。要优化城市交通管理,为配送车辆在城区的通行和停靠作业提供便利。
五是简化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海关、质检、外贸、税务、外汇等部门要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实行申办手续电子化和一站式服务,对进出口货物实施“提前报检、提前报关、实货放行”的新模式。要发挥口岸联络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快“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的推广应用,全面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建立大通关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口岸执法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地方物流商务信息的资源整合,努力实现一种认证、一个门户和“一站式”服务。加强口岸规划和建设,实行分类管理,改革海关保税物流监管模式,建立和完善海关多元化保税物流监管体系,继续推进保税区区港联动和保税物流中心的试点,在条件比较好的保税区和港口间建立具备“区港联动”条件的保税物流园区,
在不具备“区港联动”条件的货物集散地和加工贸易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保税物流中心”,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并给予税收和外汇管理等配套政策,积极稳妥推动保税物流发展,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进一步加强物流基础性工作
一是物流标准化工作。物流标准化工作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物流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因此,要在国家标准委的组织下,认真落实《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并与国际标准接轨。
二是物流统计核算工作。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去年建立了全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参照这一做法,建立起本地区的物流统计核算制度。
三是物流教育和培训工作。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物流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快发展学历教育,鼓励高等院校开展物流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专业学历教育。加强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通过不同方式和各种渠道,培育市场急需的物流管理人才。支持物流行业组织开展符合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的职业资格培训认证。针对目前各种证书五花八门,许多认证项目操作不规范,企业和从业人员无所适从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规范和净化物流人才培训市场。
四是物流科技和理论研究工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要联合和团结有关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理论创新、成果评选推广等工作。有关政府部门要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那样支持物流科技和理论研究工作。
五是行业自律,重点抓好物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要形成物流的服务标准,促进开展信用交易,完善信用交易的相关政策。
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物流时代》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产业层级清晰分明。当今的世界产业层级呈正三角形,产业层级的顶端,是美国、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中间部分,是以日本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发达国家;在世界产业层级的底层,是一大批经济活动活跃且处于上升期的国家。纵观世界产业层级,
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典型特征:在产业层级顶端的国家,掌握着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导着世界经济主流,同时垄断并获取产业顶层的高额利润。
目前中国的物流产业层级,也表现出类似的产业特征。由于中国的物流产业还未上升到充分的市场竞争阶段,在这样的产业格局中,资本驱动就成为这个领域中经营制胜的不二法门。中国物流产业层级,大致由以下三种形态构成:资本驱动型、市场主导型、市场选择型。
资本驱动型:处于产业层级的顶端,几乎涵盖物流领域所有的高附加值业务品种,如航空货运、海运、航空快递、汽车物流等。在这个产业层级中,由资本筑起的行业进入门槛,既有效地规避了市场恶性竞争,也稳定地获得了行业话语权和市场定价权。高额而稳定的市场回报,使这个领域的诸多企业最终成长为行业的领袖级企业。
市场主导型:随着传统制造业产能规模的不断集聚和放大,一些大流量的物流业务品种不断流出制造
企业,这就衍生出了第三方物流。因其市场需求巨大,这个层级的物流业务品种就成为众多企业竟相争夺的焦点。由于受资本及资源的双重制约,目前在这个层级中做大的中国物流企业并不多。但从长远看,在工业物流领域迟早会诞生出一大批实力强大的、能为不同产业提供全流程服务的配送企业,并最终主导市场,也由此获得相应的市场话语权。
市场选择型:在物流产业的底层,集中了80%以上的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本投入的制约,这些企业服务功能单一,服务半径偏小,因此只能获取一些市场回报不高的物流业务品种。被选择,从另一个侧面说,就意味着可能被淘汰。在这个层级的物流企业,如果不能对自身的服务方式进行精确定位,并以此而做专做精,将时时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
企业在物流产业层级中居于哪个层面,是由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本、资源状况及经营能力决定的。鉴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流领域的竞争现状,暂时居于产业层级底层的企业只要把握好市场机会,就有可能很快使企业在产业层级中上升一个台阶,从而规避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但要使企业上升到产业层级的顶端,则离不开强大的资本投入和经营能力的支持。
㈥ 如何提高航空货运分拣点数的效率
分拣线的控制系统至关重要;首先是看你选择的分拣线模式;是电子标签、半自专动或者全自动;一般来说属自动化水平高的分拣线肯定分拣效率高且准确率高;因为自动分拣设备需要用到大量的光电、plc、扫码器、计数设备等
㈦ 论如何提高航空运输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本文首先分析了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航空运输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和讨论适合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特点的航空运输地理教学模式,包括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教学、角色扮演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㈧ 为了高效地组织民航运输,产生了哪些决策问题这些决策环节是如何构成民航运输
提升信息传递效率和改善服务意识是我们现阶段促进民航工作改善的着眼点和有效途径。
一是及时的信息传递是处理问题行李的关键
行李运输过程需不断改善的方面。1、行检效率需提高。我们行李安检采取集中探包的检查方式,在实际的过程中,行检耗费时间长;行检、旅检岗位信息传递速度慢。旅客经过旅检岗位时,问题行李的信息还没有及时传递过来,旅客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得知自己的行李被拦截。2、安检岗位和航空公司地服信息传递存在断链。由于对讲机频率不一致,安检和地服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航空公司没有安排专门人员在行检岗位进行值守,及时发现问题行李和通知旅客进行处理。3、行输流程需改进。公司地服人员在所有行李装机完毕后才核对行李件数,发现存在问题行李后,航班已临近起飞,已经没有补救的时间。
建议:1、做好售票、办理乘机手续环节的告知工作。我们没有权利要求每一名旅客都熟练掌握民航运输的相关规定,只能通过民航系统各环节向旅客充分告知,来换取旅客的理解和积极配合。及时、充分、准确的信息告知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服务质量差错,减少旅客投诉的概率,对促进服务成本的降低、运行效率的提高、服务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航空公司及其销售代理企业要严格做好旅客购票环节信息告知工作,提醒旅客禁止携带物品、禁止托运物品的相关规定。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地面服务部门在办理乘机手续时要严格旅客禁运物品、危险物品的告知工作。所有的告知不能只停留在书面的规定中,而要切实的落实到具体生产环节。2、加强民航内部信息传递。建议航空公司派地服人员至行检机构集中探包处定期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行李,及时通知旅客进行处理;改进工作流程,避免因流程不合理、不畅通引起的顽固性问题;同时,机场应切实担负起为航空公司提供优质服务保障的责任,安检机构应改善信息传递系统,加强问题行李的信息传递。
二是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处理问题行李的根本
解决信息传递问题是“治标”,而提高服务意识是“治本”。我们知道,从本质上讲,民航旅客、货物运输工作是人和物的位移。人和物经过民航运输从而产生了位移后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而运输的过程中没有产生人和物本身价值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民航运输业就是为广大旅客、货主提供运输服务的服务行业,旅客、货主是民航运输行业最终的服务对象,为航空运输业绩和发展“埋单”,决定着民航运输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民航运输业对旅客、货主服务质量的高低对自身发展具有决断性的意义。
㈨ 关于航空经营管理
毕业证~~复学位证~~工作证制~~保险~~驾照~~行车证~~房产证~~信用卡(要有主卡与副卡)~~有一技之长~~床下厨艺棒,床上功夫强~~知道怎么做“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改知道的要知道,不该知道的也要知道~~该会的要精通,不会的要了解~~首先,要做一名家庭需要的成员;其次,要做一位老婆需要的男人;再其次,做一个朋友和同事信赖的哥们;最后,做一只不危害社会的,自由的,有尊严的“鸟人”~~这就是所有人在不危害他人及社会的前提下,应该做的————有些直白,不要介意,希望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