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时配送成本
Ⅰ 谈谈“准时供应”和“即时供应”之间的区别
准时供应方式是按照用户的要求,在计划的时间内或者在用户随时提出的时间内,实现用户所要求的供应。
即时供应方式是准时供应方式的一个特例,是完全不依靠计划时间而按照用户偶尔提出的时间要求,进行准时供应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作为应急的方式采用。
准时供应是有一定计划性的,而即时供应更加灵活,是根据用户偶尔的时间要求,而相比准时供应,即时供应很难实现计划和共同配送,所以,一般成本较高。
Ⅱ 构成配送成本的有哪些
答:一、构成配送成本的内容
构成配送成本的有配送运输费用、分拣费用、配装费用和流通加工费用。
二、配送运输费用的构成
配送运输费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车辆费用。
2、营运间接费用。
三、分拣费用的构成
分拣费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分拣人工费用。
2、分拣设备费用。
四、配装费用的构成
配装费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配装材料费用。
2、配装辅助费用。
3、配装人工费用。
五、流通加工费用的构成
流通加工费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流通加工设备费用。
2、流通加工材料费用。
3、在流通加工过程中从事加工活动的管理人员、工人及有关人员工资、奖金等费用的总和。
Ⅲ 准时化配送的定义
准时化配送(JITD)的定义是一种整个供应渠道对生产/客户需求同步反应的理念。它强调的是时间上要保证,并且具备通常的配送功能。准时化配送是一种有别于库存满足需求的运作理念,目的也是使得企业能在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时间获取适当的货物。“在准时化配送管理理念下,计划的整体效果就是实现与需求协调一致的产品流动。尽管与以库存供应(Supply-to.Inventory)的理念相比,准时化配送理念管理供应链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但是由此带来的好处是能够在供应链运转过程中保持最低的库存、降低各方的成本及/或提高服务水平。
在原理上,准时化配送系统和一般系统一样,具有输入、转换、输出和信息反馈等几大功能,包括准时化的配送信息处理、配送技术措施、配送设施设备、配送活动实施等,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即整个配送系统及活动的准时化管理。如下图所示: F<5nGx cC
Ⅳ 做配送的成本高吗
如果要自己建配送的话,成本就非常高,同城聚合配送平台——闪时送。让商户更高效地完成订单的自配送。
Ⅳ 配送成本都有哪些部分构成的
配送成本的构成:
配送是物流企业重要的作业环节,它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通过配送,物流活动才得以最终实现,但完成配送活动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即需配送成本。配送成本是配送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总和。
配送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先进物流方式,是物流企业按用户订单或配送协议进行配货,经过科学统筹规划,在用户指定的时间,将货物送达用户指定地点的一种供应方式。从整个物流系统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活动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搬运、包装、保管、运输于一体,通过一系列物流活动将货物送达目的地。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流通加工活动为支撑,严格来讲,整个物流活动,没有配送环节就不能成为完整的物流活动。
配送的主体活动是配送运输、分拣、配货及配载。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配送运输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从这一点出发,常常将配送简化看成运输中的一种。
根据配送流程及配送环节,配送成本实际上是含配送运输费用、分拣费用、配装及流通加工费用等全过程。其成本应由以下费用构成:
(一)配送运输费用
配送运输费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车辆费用。车辆费用指从事配送运输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驾驶员及助手等工资及福利费、燃料、轮胎、修理费、折旧费、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等项目。
2、营运间接费用。这是指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站、队经费。包括站、队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水电费、折旧费等内容,但不包括管理费用。
(二)分拣费用
1、分拣人工费用。这是指从事分拣工作的作业人员及有关人员工资、奖金、补贴等费用的总和。
2、分拣设备费用。这是指分拣机械设备的折旧费用及修理费用。
(三)配装费用
1、配装材料费用。常见的配装材料有木材、纸、自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塑料等。这些包装材料功能不同,成本相差很大。
2、配装辅助费用。除上述费用外,还有一些辅助性费用,如包装标记、标志的印刷,拴挂物费用等的支出。
3、配装人工费用。这是指从事包装工作的工人及有关人员的工资、奖金、补贴等费用总和即配装人工费用。
(四)流通加工费用
1、流通加工设备费用。流通加工设备因流通加工形式不同而不同,购置这些设备所支出的费用,以流通加工费用的形式转移到被加工产品中去。
2、流通加工材料费用。这是指在流通加工过程中,投人到加工过程中的一些材料消耗所需要的费用,即流通加工材料费用。
3、在流通加工过程中从事加工活动的管理人员、工人及有关人员工资、奖金等费用的总和。
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配送的具体流程归集成本,不同的配送模式,其成本构成差异较大。相同的配送模式下,由于配送物品的性质不同,其成本构成差异也很大。
Ⅵ 什么是“准时制物流配送”
准时制物流(just-in-time logistics,JIT logistics)是一种建立在JIT管理理念基础上的现代物流方式。
准时制物流管理于20世纪内50年代首创于日容本丰田汽车公司,1972年后被广泛应用于日本汽车和电子工业。JIT管理为日本企业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提供了保证。准时制物流是伴随制造业准时生产而产生的,随着准时生产的发展与!普及,准时制物流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Ⅶ 配送成本控制都有哪些策略及主要措施
配送成本控制的策略:
对配送成本的控制就是要在满足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配送成本,或者是在一定的服务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一般来说,要想在一定的服务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可以考虑以下策略。
(一)混合策略
混合策略是指配送业务一部分由企业自身完成。这种策略的基本思想是:由于商品品种多变、规格不一、销量不等,采用纯策略的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不仅不能取得规模效益,反而还会造成规模不经济。而采用混合策略,合理安排企业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完成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最低。
(二)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策略的指导思想是商品特征不同,客户服务水平也不同。当企业拥有多种商品线时,不能对所有商品都按同一标准的客户服务水平来配送,而应按商品的特点和销售水平来设置不同的库存、不同的运输方式及不同的储存地点。
(三)合并策略
合并策略包含两个层次:一是配送方法上的合并,另一个则是共同配送。
1、配送方法上的合并
企业在安排车辆完成配送任务时,充分利用车辆的容积和载重量,做到满载满装,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2、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一种产权层次上的共享,也称集中协作配送。它是几个企业联合集小量为大量共同利用同一配送设施的配送方式,其标准运作形式是:在中心机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各配送主体以经营活动(或以资产为纽带)联合行动,在较大的地域内协调运作,共同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客户提供系列化的配送服务。
(四)延迟策略
延迟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对产品的外观、形状及其生产、组装、配送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到客户订单后再确定。一旦接到订单就要快速反应,因此采用延迟策略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信息传递要非常快。
一般来说,实施延迟策略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一是产品特征,即生产技术非常成熟,模块化程度高,产品价值密度大,有特定的外形,产品特征易于表述,定制后可改变产品的容积或重量;二是生产技术特征,即模块化产品设计、设备智能化程度高、定制工艺与基本工艺差别不大;三是市场特征,即产品生命周期短、销售波动性大、价格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大、产品的提前期短。
实施延迟策略常采用两种方式:生产延迟(或称形成延迟)和物流延迟(或称时间延迟),而配送中往往存在着加工活动,所以实施配送延迟策略既可采用形成延迟方式,也可采用时间延迟方式。具体操作时,常常发生在诸如贴标签(形成延迟)、包装(形成延迟)、装配(形成延迟)和发送(时间延迟)等领域。
(五)标准化策略
标准化策略就是尽量减少因品种多变而导致的附加配送成本,尽可能多地采用标准零部件、模块化产品。采用标准化策略要求厂家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去考虑怎样节省配送成本,而不要等到产品定型生产出来了才考虑采用什么技巧降低配送成本。
配送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1)加强配送的计划性。在配送活动中,临时配送、紧急配送或无计划地随时配送都会大幅度增加配送成本。为了加强配送的计划性,需要建立分店的配送申报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商品的特性,制定不同的配送申请和配送制度。
(2)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是配送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确定配送路线的方法很多,既可采用方案评价法,拟定多种方案,以使用的车辆数、司机数、油量、行车的难易度、装卸车的难易度及送货的准时性等作为评价指标,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又可以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3)进行合理的车辆配载。各分店的销售情况不同,订货品种也不一致,一次配送的物品可能有多个品种。这些物品不仅包装形态、储运性质不同,而且密度差别较大。密度大的物品往往达到了车辆的载重量,但体积空余很大;密度小的商品虽达到车辆的最大体积,但达不到载重量。实行轻重配装,既能使车辆满载,又能充分利用车辆的有效体积,会大大减少配送费用。
(4)量力而行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在配送作业中,分拣、配货要占全部劳动的60%,而且容易发生差错。如果在拣货配货中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条形码技术,就可使拣货快速、准确,配货简单、高效,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劳动力,降低配送成本。
(5)制定配送成本标准。配送成本标准是配送成本控制的依据,配送成本标准包括配送成本预算中规定的各项指标。但配送成本预算中的一些指标都比较综合,还不能满足具体控制的要求,所以必须规定一系列具体的标准。
(6)监督配送成本的形成。要根据配送成本控制标准对配送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进行经常性检查、评比和监督。不仅要检查指标本身的执行情况,而且要检查和监督影响指标的各项条件,如设备、工作环境等。所以,配送成本日常控制要与配送作业控制结合起来进行。
(7)及时纠正偏差。对于配送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要查明责任者,查清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贯彻执行。
Ⅷ 物流配送成本怎么进行核算
物流配送成本的核算:
配送成本费用的核算是多环节的核算,是各个配送环节或活动的集成。配送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核算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如流通加工的费用核算与配送运输费用的核算具有明显的区别,其成本计算的对象及计算单位都不同。
配送成本费用的计算由于涉及多环节的成本计算,对每个环节应当计算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总成本是指成本计算期内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总额,即各个成本项目金额之和。配送成本费用总额是由各个环节的成本组成。其计算公式如下:
配送成本=配送运输成本十分拣成本+配装成本+流通加工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配送成本费用核算时要避免配送成本费用重复交叉。
(一)运输成本的核算
配送运输成本的核算,是指将配送车辆在配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照规定的配送对象和成本项目,计入到配送对象的运输成本项目中去的方法。
1、配送运输成本的数据来源
(1)工资及职工福利费。根据“工资分配汇总表”和“职工福利费计算表”中各车型分配的金额计入成本。
(2)燃料。根据“燃料发出凭证汇总表”中各车型耗用的燃料金额计入成本。配送车辆在本企业以外的油库加油,其领发数量不作为企业购入和发出处理的,应在发生时按照配送车辆领用数量和金额计入成本。
(3)轮胎。轮胎外胎采用一次摊销法的,根据“轮胎发出凭证汇总表”中各车型领用的金额计入成本;采用按行驶胎公里提取法的,根据“轮胎摊提费计算表”中各车型应负担的摊提额计入成本。发生轮胎翻新费时,根据付款凭证直接计入各车型成本或通过待摊费用分期摊销。内胎、垫带根据“材料发出凭证汇总表”中各车型成本领用金额计入成本。
(4)修理费。辅助生产部门对配送车辆进行保养和修理的费用,根据“辅助营运费用分配表”中分配各车型的金额计入成本。
(5)折旧费。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中按照车辆种类提取的折旧金额计入各分类成本。
(6)养路费及运输管理费。配送车辆应缴纳的养路费和运输管理费,应在月终计算成本时,编制“配送营运车辆应缴纳养路费及管理费计算表”,据此计入配送成本。
(7)车船使用税、行车事故损失和其他费用。如果是通过银行转账、应付票据、现金支付的,根据付款凭证等直接计入有关的车辆成本;如果是在企业仓库内领用的材料物资,根据“材料发出凭证汇总表”、“低值易耗品发出凭证汇总表”中各车型领用的金额计入成本。
(8)营运间接费用。根据“营运间接费用分配表”计入有关配送车辆成本。
2、配送运输成本计算表
物流配送企业月末应编制配送运输成本计算表,以反映配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配送运输总成本是指成本计算期内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总额,即各个成本项目金额之和。单位成本是指成本计算期内各成本计算对象完成单位周转量的成本额。各成本计算对象计算的成本降低额,是指用该配送成本的上年度实际单位成本乘以本期实际周转量计算的总成本,减去本期实际总成本的差额。它是反映该配送运输成本由于成本降低所产生的节约金额的一项指标。
按各成本计算对象计算的成本降低率,是指该配送运输成本的降低额与上年度实际单位成本乘以本期实际周转量计算的总成本比较的百分比。它是反映该配送运输成本降低幅度的一项指标。
各成本计算对象的降低额和降低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降低额=上年度实际单位成本×本期实际周转量-本期实际总成本
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额/(上年度实际单位成本x本期实际周转量)×100%
(二)流通加工成本的核算
1、流通加工成本项目和内容
(1)直接材料费。流通加工的直接材料费用是指对流通加工产品加工过程中直接消耗的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以及燃料和动力等费用。与工业企业相比,在流通加工过程中的直接材料费用,占流通加工成本的比例不大。
(2)直接人工费用。流通加工成本中的直接人工费用,是指直接进行加工生产的生产工人的工资总额和按工资总额提取的职工福利费。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非工作时间的工资等。
(3)制造费用。流通加工制造费用是物流中心设置的生产加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加工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主要包括流通加工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及提取的福利费,生产加工单位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和修理费、生产单位固定资产租赁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保险费、试验检验费、季节性停工和机器设备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2、流通加工成本项目的归集
(1)直接材料费用的归集。直接材料费用中,材料和燃料费用数额是根据全部领料凭证汇总编制的“耗用材料汇总表”确定的;外购动力费用是根据有关凭证确定的。
在归集直接材料费用时,凡能分清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应单独列出,以便直接计入该加工对象的成本计算单中;属于几个加工成本对象共同耗用的直接材料费用,应当选择适当的方法,分配计入各加工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计算单中。
(2)直接人工费用的归集。计入成本中的直接人工费用的数额,是根据当期“工资结算汇总表”和“职工福利费计算表”来确定的。
“工资结算汇总表”是进行工资结算和分配的原始依据。它是根据“工资结算单”按人员类别(工资用途)汇总编制的。“工资结算单”应当依据职工工作卡片、考勤记录、工作量记录等工资计算的原始记录编制。
“职工福利费计算表”是依据“工资结算汇总表”确定的各类人员工资总额,按照规定的提取比例计算后编制的。
(3)制造费用的归集。制造费用是通过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按照费用发生的地点来归集的。制造费用明细账按照加工生产单位开设,并按费用明细账项目设专栏组织核算。流通加工制造费用表的格式可以参考工业企业的制造费用表的一般格式。由于流通加工环节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占成本比例较大,其费用归集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