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三大件
① 京胡、京二胡、二胡最大区别图解
京胡比较短,音调较高,一般用于京剧配乐,例如《剑舞》来自《霸王别姬》
京二胡我确实版不知道权。
二胡就是最传统的胡琴了,当然名曲就更多了,黄海坏的《赛马》《江河水》什么的..
二胡里面也单独有一种专门为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设计的胡琴,就叫二泉琴。为了达到音色低沉浑厚的效果,琴身比一般二胡要长。二泉琴的特殊音色也辅助表现了这首曲子的中心,一片孤舟,飘向何方。
② 山东唱的戏叫什么戏
剧种简介柳子戏是流行于以菏泽、济宁、徐州为中心鲁苏豫皖冀五省交界的三十余个县的地方戏曲剧种。又名弦子戏,黄河以北有“糠窝窝”、“百调子”、“吹腔”之称呼,是中国戏曲古老声腔之一。我国戏曲史上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称的“东柳”就是山东柳子戏。
柳子戏是以元、明、清以来流传于中原一带的民间俗曲小令为基础,并吸收高腔、青阳、乱弹、昆腔、罗罗、皮簧等声腔的部分剧目及唱腔,逐渐发展演变而成。因曲牌中有一种柳子调,故得名柳子戏。该戏与大弦子戏、罗子戏、卷戏等同出一源且相互影响;都以三弦作为主要乐器,辅之笙、笛,均属弦索声腔系统。
柳子戏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传统剧目二百余出,音乐唱腔曲牌六百余支,调式分为越调、平调、下调、二八调、反工四调和转调,一般以前四调为主。主要伴奏乐器有曲笛、笙、小三弦,俗称三大件。唱词是以长短句为主,通过挂“序”(齐言体)的手法,两者交错演唱,变化无穷,多姿多彩。由于宫调繁多,音乐优美,唱腔典雅古朴、清新绵邈,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哎咳”和“百调子”之称。加之行当齐全,各行都有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故能将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淋漓尽致、一览无余的展现在戏曲舞台上。
2006年5月20日,柳子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③ 越调有哪些艺术特色
越调的唱腔形式最初为曲牌体,清代中叶以后逐渐变为板腔体。其调式也相应地主要用宫调式,一般只在插曲性质的曲牌调子中偶尔采用其他调式来演奏。
板腔体音乐有很多类。其中慢板类是越调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体系,有大慢板、阴四板、二八板和高四腔等,其中二八板如《诸葛亮吊孝》中“小乔坐府”一折“九月重阳菊花黄”的过门,再比如《掉印》中“绣花屏”一折“风和日暖艳阳天”的过门,而高四腔多用于黑头、花腔等。慢板类字少腔多,一板三眼,多表达哀怨、感伤、思恋、哀叹等情感。
流水类是越调音乐创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有慢流水、苦流水、连头流水、对口流水、上口流水、紧头流水等。
铜器调类音乐使用时,过门时打击铜器,过门多,说唱性强。上下句,每两句打击一次铜器。其派生调有十字头,即每句10个字,三三四结构,最为著名的就是“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
乱弹的每句一般7个字,二二三结构,比如“满天乌云风吹散”、“灵前故友祭忠魂”和“日落西山还转东,我们杨家保国代代忠”。
垛子类,也叫“攒子类”。这类音乐主要板式是垛子和顶板唱。唱到板上叫顶板唱,即是垛子,唱到眼上即是乱弹。垛子类的派生板式有花垛子,比如《舌战群儒》“莫道这长江水风急浪又猛”。叠句垛子,比如《刘金定下南唐》中“坐山”一折等。这种音乐字少腔多,字句灵活,可加衬字。主要用于叙事、指责、争辩、哀伤、痛苦地申诉等情节中。
散板类有非板、滚板、倒板、大起板和叫板。倒板是一段唱腔的引子,如《舌战群儒》中“乘长风下江东连天涛涌”,其派生板式称“软倒板”,多由旦角演唱,如《杨门女将》中“风萧萧雾漫漫星光惨淡”。叫板多在幕后唱,比如《斩杨景》中“日落西山还转东”的前奏“女儿们,随娘来呀”等。
除此之外,还有哭腔、过板、黑夹调、碰板儿、碰花垛等。碰板儿,又称“拉马调”。顶板唱,多用于抒情、对唱的时候。碰花垛由碰板和花垛子结合而成,多用于抒情、缓慢情绪的表达等时候。比如《尽瘁祈山》中“孔明祭灯”一折。
越调的唱腔优雅纯朴,其板式有诸如慢板、导板、铜器调、赞子、哭腔、流水、飞板、紧打慢唱等,同时有慢、中、快、散等多种节拍形式。
此外还有吹腔和杂调等形式,如牙牙哟、娃娃腔、一串铃、小放牛、点绛唇、潼关调、阴风歌、探亲家、梅花酒、神童令、十三哼等。
越调唱腔由上下句形式构成,上句一般大都停在调式的主音以外的其他各音上,而下句则一般停于调式的主音上。越调的唱词一般以7字、10字为主。它的句法结构有起眼落板、起板落板、起眼落眼、起板落眼等多种形式。
越调的伴奏乐器在文场一般以象鼻四弦为主,后来逐渐改造成短杆形式,音弦的定调也随之发生改变,此外再搭配上弹弦乐器月琴,就构成越调伴奏的“三大件”。
除此之外的伴奏乐器还有诸如竹笛、三弦、唢呐、笙等。后来,越调又增加了二胡、中胡、中阮、古筝、琵琶、大提琴等。
越调的武场伴奏则一般以鼓板、手镲、大锣、小锣为主,再配上堂鼓、低音锣,后来又逐渐增加进许多种色彩性、效果性的打击乐器,使其工富有表现力。
越调在唱词上,其原有的传统戏结构十分严密,唱词少,道白多,语句相对比较文雅深奥,在唱调上也按一定的曲牌和调门演唱。后来的戏剧大都是根据说唱的故事和小说新编的剧目,唱词多,道白少,通俗易懂。
越调在唱腔曲牌上一向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调口的说法。越调在演唱的时候以真嗓为主,假嗓为辅。早在清代末年曾经盛行的句尾拖腔的形式,以假嗓八度上挑的唱法,后来慢慢不再使用。
净行的演唱的活动音区要比其他对应的行当高五度,所以大多采用假嗓演唱。因为越调的各行当在清代时都是男演员,因此比较容易采用同宫同腔的方式。后来,随着女演员的登台唱戏以后,越调逐渐采用了男女同宫异腔的方法。
越调的器乐曲牌大约共有200多首,分为笛牌和弦牌两种。笛牌有诸如小桃红、折桂令、雁儿落、红绣鞋、沽美酒、收江南、上小楼、寄生草等;而弦牌则大多来自于民间乐曲,有象大开门、闷葫芦、小开门、双叠翠、苦中乐、自由花、上天梯、扫地歌等。
越调中的赵调在其表演技巧上还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如贾狗娃饰演大净角色能七窍出血,樊书运饰演周瑜时能咬牙作响,杜天云扮演赵公明能做到口出獠牙,刘金钟饰演李俊时还能变脸作色等。
越调的角色行当齐全,包括大红脸、二红脸、文生、武生、大净、二毛、三花脸、正旦、花旦、闺门旦、浪旦、武旦、老旦等十几种,每个行当都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越调的音乐丰富,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之说。“九腔”的前五腔分别叫一腔、二腔、三腔、四腔、五腔,都属于慢板。从第六腔始转为流水板,但也可以从第二腔或第三腔或第四腔转流水板。第六腔称“彩腔”,第七腔称“吹腔”,属于曲版体,第八腔称“昆腔”,第九腔称“哭腔”,速度较快。
“十八调”是指十字头、乱弹、铜器调、披甲调、拉马调、潼关调、打揪调、打铁调、四河调、定杠调、玩猴调、二黄调、清戏调、罗戏调、银纽丝、拖着调、吓唬调等。
越调的音乐体系有曲牌体音乐和板腔体音乐两类。曲牌体音乐源于南北词曲、杂曲等地方音乐,又有弦乐曲牌、唢呐曲牌等的分别。
总之,越调生动地反映了中原一带的社会生活,在社会史和艺术史研究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④ 越调有什么特色
根据现存的资料考察,清乾隆年间越调已经在南阳一带地方广泛地流行开来。尤其在南阳一带,他的民歌小曲“四股弦”专门采用月调来进行演唱,之后慢慢地演变为专门的戏曲,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越调”,究其根源,其实际上是由南阳梆子的一种变体演化而来。
最早的时候的唱腔原先是曲牌格式体制的,后来由于受到梆子等戏种的影响,在演出的剧目上逐渐正规化,其具体形式随着由袍带戏的“正庄戏”到大多为民间生活戏的“外庄戏”的过程而发展变化。
越调的表演开始由曲牌体向板腔体过渡,乐队也由以唢呐、竹笛为主过渡到以四弦乐器为主。越调在清代末年发展到了它的兴盛时期。
在辛亥革命时期,越调也有很大的发展,那时演出的剧本《火烧梅伯》、《赵公明归天》、《三仙妹》等戏还采用唢呐作为伴奏乐器。后来南阳大越调班子还曾经到过开封老羊市戏院演出。
越调传统剧目有560多个,分为“正庄戏”、“外庄戏”两类。其中“正庄戏”是取材于历史类演义小说,它的体裁唱少白多,词句语意较深。剧中的人物以“外八角”即是男性角色为主;而“外庄戏”则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公案故事。并且剧中的人物角色多以“内八角”为主。
越调的唱腔优雅纯朴,其板式有诸如慢板、导板、铜器调、赞字、哭腔、流水、飞板、紧打慢唱等,同时具备慢、中、快、散等多种节拍形式。
越调唱腔一般以真嗓为主,假嗓为辅,唱词多是七字、十字格律,也有字数不等的长短句。越调唱腔音乐中还保留有少量的曲牌,需按照曲牌格律要求填词演唱,演唱时不用弦乐伴奏而用竹笛和唢呐伴奏。
越调的伴奏乐器在文场一般以象鼻四弦为主,后于20世纪初逐渐改造成短杆形式,音弦的定调也随之发生改变,此外再搭配上弹弦乐器月琴,就构成越调伴奏的“三大件”。
除此之外的伴奏乐器还有诸如竹笛、三弦、唢呐、笙等。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后又增加了二胡、中胡、中阮、古筝、琵琶、大提琴等。
越调的武场伴奏则一般以鼓板、手镲、大锣、小锣为主,再配上堂鼓、低音锣,后来又逐渐增加进许多种色彩性、效果性的打击乐器,使其工富有表现力。越调在唱词上,其原有的传统戏结构十分严密,唱词少,道白多,语句相对比较文雅深奥,在唱调上也按一定的曲牌和调门演唱。
越调戏剧本的角色行当可分大红脸、二红脸,文生、武生,大净、二毛、三花脸,正旦、花旦、闺门旦、浪旦、武旦、老旦等10多种。
剧种舞台语言是剧种个性的反映,更是剧种地域性的鲜明标志。尤其是唱词,既是声腔形成的基础,又是剧种所系的本土文化之显现。
⑤ 越调 收姜维 戏词
一支将令往下传,
马岱将军你近前。
自从你们弟兄归了汉,
随定山人许多年。
你兄为国把命断,
单撇将军保河山。
山人领兵取中原,
天水此战你当先。
那姜维出阵你迎战,
战姜维只战到红日滚滚坠西山。
诱他催马将你赶,
莫让他转回天水关。
二支将令往下传,
关兴张苞恁近前。
父保先帝把业建,
你们子承父业保河山,
父元勋,儿好汉,
随定山人取中原。
日落西山去接战,
你们大战姜维临阵前。
你三人扣定连环战,
战姜维只战到一更二更三更天。
三更时候停住战,
让姜维转回天水关。
此时此刻兵暗转,
将人马埋伏凤鸣关。
三支将令往下传,
叫了声镇北的将军名魏延。
自从你长沙归了汉,
随山人南的杀北的战,
逢山开路遇水造船,
阵阵全是你的先行官。
今日战不比往日战,
战姜维比不得当年你大战渭南。
五百外弓箭手属你管,
再赐你铁骑藤牌兵三千。
初更时用战饭,
行兵时到三更天。
你假扮姜维关前站,
口口声声吐反言。
你就说你是姜维降了汉,
率领人马来夺关。
这是姜维的狼牙箭,
射伤他城头将一员。
那姜维三更时必然往回返,
将人马你埋伏到城外边。
姜维若与你排开战,
只许你败,不许你胜,
你诱战姜维向东南,
东南有个高岗岩,
过去高岗是平川。
你耳听战鼓儿咚的隆咚响三点,
山人领兵到阵前,
纵然他插翅也难展,
收姜维就在凤鸣山。
(5)越调三大件扩展阅读:
1、唱词:
(1)越调在唱词上,其原有的传统戏结构十分严密,唱词少,道白多,语句相对比较文雅深奥,在唱调上也按一定的曲牌和调门演唱。
(2)现代剧中大都是根据说唱的故事和小说新编的剧目,唱词多,道白少,通俗易懂。越调在唱腔曲牌上一向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调口的说法。
(3)越调在演唱的时候以真嗓为主,假嗓为辅。早在清朝末年曾经盛行的句尾拖腔的形式,以假嗓八度上挑的唱法,现今已经极少被使用。
(4)净行的演唱的活动音区要比其他对应的行当高五度,所以大多采用假嗓演唱。因为越调的各行当在清代时都是男演员,因此比较容易采用同宫同腔的方式。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女演员的登台唱戏以后,越调逐渐采用了男女同宫异腔的方法。
2、乐器:
(1)越调的伴奏乐器在文场一般以象鼻四弦为主,后于20世纪初逐渐改造成短杆形式,音弦的定调也随之发生改变,此外再搭配上弹弦乐器月琴,就构成越调伴奏的“三大件”。
(2)除此之外的伴奏乐器还有诸如竹笛、三弦、唢呐、笙等。发展到建国以后又增加了二胡、中胡、中阮、古筝、琵琶、大提琴等。
(3)越调的武场伴奏则一般以鼓板、手镲、大锣、小锣为主,再配上堂鼓、低音锣,后来又逐渐增加进许多种色彩性、效果性的打击乐器,使其富有表现力。
⑥ 戏曲的四大梆子
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
1、蒲剧
蒲州梆子,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蒲州梆子,因发源于古蒲州而得名。晋中和晋北称之为“南路梆子”或“南路戏”,上党称“西府戏”,河南称“西戏”,在陕西省、甘肃省西北一带称“晋腔”、“蒲戏”、“山西梆子”、“梆子腔"。蒲州梆子音调高亢,擅长于表现慷慨悲壮的历史题材故事。音乐和表演艺术传统深厚,尤以要帽翅、翎子、甩发等特技见长。
2、晋剧
晋剧即为山西梆子,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戏剧剧种,也叫中路戏,中国传统戏曲。因兴起于山西中部的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
晋剧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3、北路梆子
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清代初期蒲州梆子北上,在忻州当地扎根后,逐渐形成北路梆子。其唱腔、曲调、念白均同蒲州梆子相近,但普调更高亢。后来又受了河北梆子一些影响, 特别注重唱功,创造了很多花腔。
4、上党梆子
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上党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其音调高亢活泼,具有粗狂、健康的农民艺术特色。
(6)越调三大件扩展阅读:
上党梆子的文化特质:
1、唱腔
上党梆子的唱腔曲牌体与板腔体兼具而以板腔体为主,其板式分大板、中四六、四六、大板、垛板、散板、滚腔等,以四六和大板使用最多也最具特色。演唱时男女同腔同调,男腔使用假声。
2、乐器
上党梆子的伴奏乐器主要为巨琴、二把、呼胡“三大件”。
3、脚色
上党梆子的脚色行当主要有生、旦、净、丑四种,各行当的基本表演程式名为“三把”,运用时演员挺胸昂头,稳健有力。其表演风格粗线条、大轮廓,直出直入,简练明快,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受到京剧影响,有所变化。
⑦ 京胡和京二胡有什么区别啊
音色
京二胡音色圆润而浑厚,音量洪大,主要用于京剧伴奏,流行于全国各地。京二胡的结构和二胡惟肖,琴体比京胡稍大,较二胡稍小。所用材料(除鞔的皮外)和制作方法也与二胡相同。琴筒多为六角形,用红木,花梨木和紫檀制作,以花梨木制作的为佳,红木次之。
琴筒鞔
京二胡的琴筒鞔的是蛇皮,这是与二胡最显著的区别,也是音色上与京胡谐和的关键所在,鞔用鳞大油润和较厚的蛇皮,皮薄则发音空。
配奏
京二胡在京剧音乐中,根据伴奏的不同曲牌,采用五度关系定弦,属于中音乐器。京二胡是文场乐队的配奏乐器,与京胡和月琴一起和称三大件。(此说不妥,京剧三大件是:京胡、月琴和三弦。由于承袭了昆曲乐队的叫法,开始称京胡为“头笛”,称月琴为“二笛”)。
起源
京二胡的起源是从1923年梅兰芳先生编演《西施》开始的,当时梅兰芳先生感到音乐很单薄,就用了很多种乐器试听,最后选定了在二胡基础上创制的京二胡,从此京二胡就被加入到京剧乐队中,成为京剧乐队中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在伴奏中,它运用包、随、衬、补、垫等艺术手段来完成唱腔的伴奏,增加了音乐的层次。因为它在音高上比京胡要低八度,它的声音圆润浑厚,与高亢明亮的京胡音色水乳交融、沁人心脾,从而使音区和音色产生了对比变化,使音响层次得到了丰富,音调变得更和谐,音响更洪亮。
⑧ 周口越调文武场的伴奏乐器有什么不同
越调的伴奏乐器在文场一般以象鼻四弦为主,后逐渐改造成短杆形式,音弦的定调回也随之发答生改变,此外再搭配上弹弦乐器月琴,就构成越调伴奏的“三大件”。
除此之外的伴奏乐器还有诸如竹笛、三弦、唢呐、笙等,以后又增加了二胡、中胡、中阮、古筝、琵琶、大提琴等。
越调的武场伴奏则一般以鼓板、手镲、大锣、小锣为主,再配上堂鼓、低音锣,后来又逐渐增加进许多种色彩性、效果性的打击乐器,使其更富有表现力。
⑨ 戏曲乐器的种类
1.京剧
京胡,京二胡,月琴,小快板,大锣,小锣...
关于京胡:
京胡
用于京剧伴奏的高音二胡。琴筒和琴杆都为竹质,琴筒小。音高、域窄,定弦不固定。音质坚亮,发音刚劲有利,在合奏中有穿透力。京胡大多用于伴奏常腔,在润腔韵味上与唱腔很贴切,在节奏感和力度上(俗称“劲头”)给唱腔以有力的支撑和补充。有时也用于戏曲过门,以陪衬“文常”表演,演奏独立的曲牌。京胡独立演奏较长篇幅,在传统戏中很多。《夜深沉》是其中一首。此曲旋律来自昆剧《思凡》中的《风吹荷叶煞》,因其唱段开始楚的场次“夜深沉”三字而命名。经京胡以人们加工,用于《击鼓骂曹》中的弥衡击鼓和《霸王别姬》中的虞姬舞剑,用大鼓伴奏,发挥了京胡乐器的特殊表现力,旋律流畅,意境深远。京胡独奏曲还有《柳青娘翻七调》、《五子开门》等。
关于京二胡:
与二胡相近,没有琴托,比二胡稍小。
京二胡是音乐改革家刘天华的贡献。
月琴:
两县或三弦的弹拨乐,外形与阮相近。五度定弦,用拨片演奏。
2.豫剧
豫剧伴奏乐器中的三大件是:板胡,二胡,琵琶
3.越调
以“象鼻四弦”和“短杆坠胡”(实为“曲胡”)领奏,而以二胡、高胡、琵琶、月琴、三弦、筝、笙、唢呐、笛子等副之或辅之。
4.京韵大鼓
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与四胡,有时佐以琵琶。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