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配送装卸 » 物流包配送

物流包配送

发布时间: 2021-02-20 17:22:27

物流管理什么叫配送

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洁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

从物流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加工活动为支撑,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广。但是,配送的主体活动与一般物流却有不同,一般物流是运输及保管,而配送则是运输及分拣配货,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运输则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从这一主要手段出发,常常将配送简化地看成运输中之一种。

从商流来讲,配送和物流不同之处在于,物流是商物分离的产物而配送则是商物合一的产物,配送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形式。虽然配送具体实施时,也有以商物分离形式实现的,但从配送的发展趋势看,商流与物流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障。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配送的概念:

第一种,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对配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位置和配送的本质行为予以表述:

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这个概念的内涵,概括了四点:

1.配送是资源配置的一部分,根据经济学家的理论认识,因而是经济体制的一种形式。

2.配送的资源配置作用,是"最终配置",因而是接近顾客的配置。接近顾客是经营战略至关重要的内容。美国兰德公司对《幸福》杂志所列的500家大公司一项调查表明"经营战略和接近顾客至关重要",证明了这种配置方式的重要性。

3.配送的主要经济活动是送货,这里面强调现代送货,表述了和我国旧式送货的区别,其区别以"现代"两字概括,即现代生产力、劳动手段支撑的,依靠科技进步的,实?quot;配"和"送"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

4.配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位置,是处于接近用户的那一段流通领域,因而有其局限性,配送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有其战略价值,但是它并不能解决流通领域的所有问题。

第二种。从配送的实施形态角度,表述如下:

按用户定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它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

这个概念的内容概括了五点:

1.整个概念描述了接近用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

2.配送实质是送货。配送是一种送货,但和一般送货有区别:

一般送货可以是一种偶然的行为,而配送却是一种固定的形态,甚至是一种有确定组织、确定渠道,有一套装备和管理力量、技术力量,有一套制度的体制形式。所以,配送是高水平送货形式。

3.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配送是从物流结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从送货功能看,其特殊性表现为:从事送货的是专职流通企业,而不是生产企业;配送是"中转"型送货,而一般送货尤其从工厂至用户的送货往往是直达型;一般送货是生产什么,有什么送什么,配送则是企业需要什么送什么。所以,要做到需要什么送什么,就必需在一定中转环节筹集这种需要,从而使配送必然以中转形式出现。当然,广义上,许多人也将非中转型送货纳入配送范围,将配送外延从中转扩大到非中转,仅?quot;送''为标志来划分配送外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4.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形式。配送与一般送货的重要区别在于,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使送货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如果不进行分拣、配货,有一件运一件,需要一点送一点,这就会大大增加动力的消耗,使送货并不优于取货。所以,追求整个配送的优势,分拣、配货等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5.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在定义中强调"按用户的定货要求"明确了用户的主导地位。配送是从用户利益出发、按用户要求进行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观念上必须明确"用户第一"、"质量第一",配送企业的地位是服务地位而不是主导地位,因此不能从本企业利益出发而应从用户利益出发,在满足用户利益基础上取得本企业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不能利用配送损伤或控制用户,不能利用配送做为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割据市场的手段。

6.概念中"以最合理方式"的提法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过分强调"按用户要求"是不妥的,用户要求受用户本身的局限,有时实际会损失自我或双方的利益。对于配送者讲,必须以"要求"为据,但是不能盲目,应该追求合理性,进而指导用户,实现共同受益的商业原则。这个问题近些年国外的研究著作也常提到。

发达国家的配送

1.发达国家对配送的认识。

发达国家对配送的认识并非完全一致,在表述上有其区别。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认识,配送就是送货。美国配送的英语原词是Delivery,是送货的意思,强调的是将货送达。日本对配送的权威解释,应该是日本工业标准JIS解释。"将货物从物流结点送交收货人",送货含义明确无误,配送主体是送货。

当然,现代经济中的送货也必定比历史上送货有所发展,这种发展是竞争的产物,受利润和占领市场驱使,想方设法使送货行为优化,于是实践上出现了送货时车辆合理调配、路线规划选择、送货前配货、配装等。

在发达国家对配送解释中,并不强调配,而仅强调送达,原因是在买方市场的国家中"配"是完善"送"的经济行为,是进行竞争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必然延伸,是在竞争中优化形式,既然是一种必然行为,就没有再强调的必要了。

对于配送稍详尽一些的解释,反映了发达国家对配送范围、性质、作用等认识。1991年版日本的《物流手册》这样描述它的范围:"与城市之间和物流据点之间的运输相对而言,将面向城市内和区域范围内需要者的运输,称之为'配送"。很明显,日本人对配送的一个重要认识,是配送局限在一个区域(城市)范围内,而且从性质来看,配送是一种运输形式,关于这一点书中又有进一步描述:"生产厂到配送中心之间的物品空间移动叫'运输'从配送中心到顾客之间的物品空间移动叫'配送"。

2.发达国家的配送发展及现状。

一般的送货形态在西方国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可以说是随市场而诞生的一种必然市场行为。尤其是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过剩,在买方市场情况下,必然采取各种各样推销手段,送货最初便是做为一种不得已的推销手段出现的。仅将其做为推销手段而不认识到做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手段,在有些国家持续了很长时间,甚至出现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仍然如此,很多企业直到七十年代仍然将送货看?quot;无法回避、令人讨厌、费力低效活动,甚至有碍企业的发展",正是反映了这种现实。

从历史上曾采用的一般送货.发展到以高技术方式支持的,做为企业发展战赂手段的配送,也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许多国家甚至到八十年代才真正认识到达一点。国外一篇文章提到,"在过去十年里,这种态度和认识有了极大转变。企业界普遍认识到配送是企业经营活动主要组成部分,它能给企业创造出更多盈利,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手?quot;。这种认识的转变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

第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可以为经济界提供省力且高效的管理方式与技术装备方式,将"无法回避、令人讨厌,且费力低效的活动转变为刻意追求、容易接受,且省力高效的活动。

第二,生产领域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越发使人看出流通和物流过程中的潜力,不少实践证明,包括配送在内的物流领域开发,可以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就不再"有碍于企业的发展"。

第三,生产力发展大大促进了社会分工,服务性生产大大发展,服务性社会出现,使人们增强了配送的主动服务性质,成为企业"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手?quot;。

在观念发生变化的同时,配送方式和手段也有很大发展,尤其突出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配送共同化的进展。初期送货,是单独企业为主体,为满足用户配送要求,出现了配送企业车辆利用率低,不同配送企业之间交错运输,交通紧张,事故频繁等许多方面不合理。例如:日本于60年代开始的"共同配送",是在各个公司效率低而且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才被采用,如果在本公司就能建立合理化配送系统,也就没有必要考虑共同配送了。但近来的发展,已上升到从大范围考虑合理化,致力于推行整个城市,所有企业的共同配送。

(2)配送计划化的进展。初期配送,强调即时较多,即完全按顾客要求办事,而并不是按顾客的合理要求办事。制定合理计划而不是完全按顾客要求那样进行配送,是高水平的计划配送的一大进展。计划有效地促进了配送合理化,由于可采用大量发货减少收费,也受到用户的欢迎。

(3)配送区域的扩大。近些年,配送已突破了一个城市范围,在更大范围中找到了优势。美国已开展了洲际配送,日本不少配送是在全国范围或很大区域范围进行的,如日本东京的三味株式会社的全国性配送系统,日本Asica配送系统,日本资生堂配送系统等都是全国性的配送系统。

(4)直达配送的进展。不经过物流基地中转,在有足够批量且不增加用户库存情况下,配送在"直达"领域中也找到了优势,因而突破了配送的原来概念,有了新的发展,对于生产资料而言,直达配送有更广泛的应用。

(5)计算机管理配送的进展。随配送规模的扩大和计算机的微型化,计算机管理配送取得很大进展,这个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信息传递与处理,甚至建立了EDI系统;

二是计算机辅助决策,如辅助进货决策,辅助配货决策,辅助选址决策等,美国IBM公司率先建立了配送车辆计划和配送路线的计算机软件。

三是计算机与其他自动化装置的操作控制,如无人搬运车、配送中心的自动分拣系统等。

有一篇名为《日本制造业行业配送系统变革》的文章中认为配送领域"技术条件的核心,就是信息系统和建立在该系统上的分拣系统"反映了这一进展已形成厂配送技术条件的核心。

(6)配送劳动手段的进展。配送劳动手段做为支撑配送的生产力要素,是进展很大的领域。到80年代。发达国家配送已普遍采用了计算机系统、自动搬运系统、大规模分拣、光电识别、条型码。

配送中心概念

一、配送中心的一般概念

配送中心是以组织配送性销售或供应,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职能的流通型结点。在配送中心中为了能更好地做送货的编组准备,因此必然需要采取零星集货、批量进货等种种资源搜集工作和对货物的分整、配备等工作,因此,也具有集货中心、分货中心的职能。为了更有效地、更高水平的配送,配送中心往往还有比较强的流通加工能力。此外,配送中心还必须执行货物配备后的送达到户的使命,这是和分货中心只管分货不管运达的重要不同之处。由此可见,如果说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的职能还是较为单一的话,那么,配送中心功能则较全面、完整,也可以说,配送中心实际上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功能之综合,并有了配与送的更高水平。

配送中心做为物流中心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有时便和物流中心等同起来了。

配送中心的形成及发展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日本经济新闻社的《输送的知识》一书,将此说成是物流系统化和大规模化的必然结果,《变革中的配送中心》一文中是这样讲:"由于用户在货物处理的内容上、在时间上和服务水平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利地满足用户的这些要求,就必须引进先进的分拣设施和配送设备,否则就建立不了正确、迅速、安全、廉价的作业体制。因此,在运输业界,大部分企业都建造了正式的配送中心。"

可见,配送中心的建设是基于物流合理化和发展市场两个需要,这是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

配送中心是物流领域中社会分工、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之后产生的。在新型配送中心没有建立起来之前,配送中心现在承担的有些职能是在转运型结点中完成的,以后一部分这类中心向纯粹的转运站发展以衔接不同的运输方式和不同规模的运输,一部分则增强了"送"的职能,而后又向更高级的"配"的方向发展。

二、配送中心的定义

日本《市场用语词典》对配送中心的解释是:"是一种物流结点,它不以贮藏仓库的这种单一的形式出现,而是发挥配送职能的流通仓库。也称做基地、据点或流通中心。配送中心的目的是降低运输成本、减少销售机会的损失,为此建立设施、设备并开展经营、管理工?quot;。

《物流手册》对配送中心的定义是:"配送中心是从供应者手中接受多种大量的货物,进行倒装、分类、保管、流通加工和情报处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要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以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进行配送的设施。"

王之泰在《物流学》定义如下:"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

这个定义的要点有:

1.配送中心的"货物配备"工作是其主要的、独特的工作,是全部由配送中心完成的·。

2.配送中心有的是完全承担送货,有的是利用社会运输企业完成送货,从我国国情来看,在开展配送的初期,用户自提的可能性是不小的,所以,对于送货而言,配送中心主要是组织者而不是承担者。 "

3.定义中强调了配送活动和销售或供应等经营活动的结合,是经营的一种手段,以此排除了这是单纯的物流活动的看法。

4.定义中强调了配送中心的"现代流通设施"著意于和以前的诸如商场、贸易中心、仓库等流通设施的区别。在这个流通设施中以现代装备和工艺为基础,不但处理商流而且处理物流,是兼有商流、物流全功能的流通设施。

配送中心的类别

对配送中心的适当划分,是深化及细化认识配送中心的必然,从理论上和配送中心的作用上,可以有许多理想的分类,这里仅就已在实际运转中的配送中心类别概述如下:

1.专业配送中心。专业配送中心大体上有两个含义,一是配送对象、配送技术是属于某一专业范畴,在某一专业范畴有一定的综合性,综合这一专业的多种物资进行配送,例如多数制造业的销售配送中心,我国目前在石家庄、上海等地建的配送中心大多采用这一形式。专业配送中心第二个含义是,以配送为专业化职能。基本不从事经营的服务型配送中心,如《国外物资管理》杂志介绍的"蒙克斯帕配送中心"。

2.柔性配送中心。在某种程度上和第二种专业配送中心对立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不向固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向能随时变化,对用户要求有很强适应性,不固定供需关系,不断向发展配送用户和改变配送用户的方向发展。

3.供应配送中心。专门为某个或某些用户(例如联营商店、联合公司)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例如,为大型连锁超级市场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代替零件加工厂送货的零件配送中心,使零件加工厂对装配厂的供应合理化;我国上海地区六家造船厂的配送钢板中心,也属于供应型配送中心。

4.销售配送中心。以销售经营为目的,以配送为手段的配送中心。销售配送中心大体有三种类型:

一种是生产企业为本身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配送中心,在国外,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很多;

另一种是流通企业做为本身经营的一种方式,建立配送中心以扩大销售,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大多属于这种类型,国外的例证也很多;

第三种,是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联合的协作性配送中心。

比较起来看,国外和我国的发展趋向,都向以销售配送中心为主的方向发展。

5.城市配送中心。以城市范围为配送范围的配送中心,由于城市范围一般处于汽车运输的经济里程,这种配送中心可直接配送到最终用户,且采用汽车进行配送。所以,这种配送中心往往和零售经营相结合,由于运距短,反应能力强。因而从事多品种、少批量、多用户的配送较有优势。《物流手册》中介绍?quot;仙台批发商共同配送中心"便是属于这种类型。我国已建的"北京食品配送中心"也属于这种类型。

6.区域配送中心。以较强的幅射能力和库存准备,向省(州)际、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用户配送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配送规模较大,一般而言,用户也较大,配送批量也较大,而且,往往是配送给下一级的城市配送中心,也配送给营业所、商店、批发商和企业用户,虽然也从事零星的配送,但不是主体形式。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在国外十分普遍,《国外物资管理》杂志曾介绍的过?quot;阪神配送中心:美国马特公司的配送中心,"蒙克斯帕配送中心"等就属于这种类型。

7.储存型配送中心。有很强储存功能的配送中心,一般来讲,在买方市场下,企业成品销售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其配送中心可能有较强储存功能;在卖方市场下,企业原材料,零部件供应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这种供应配送中心也有较强的储存功能。大范围配送的配送中心,需要有较大库存,也可能是储存型配送中心。

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都采用集中库存形式,库存量较大,多为储存型。

瑞士GIBA-GEIGY公司的配送中心拥有世界上规模居于前列的储存库,可储存4万个托盘;美国赫马克配送中心拥有一个有163,000个货位的储存区,可见存储能力之大。

8.流通型配送中心。基本上没有长期储存功能,仅以暂存或随进随出方式进行配货、送货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的典型方式是,大量货物整进并按一定批量零出,采用大型分货机,进货时直接进入分货机传送带,分送到各用户货位或直接分送到配送汽车上,货物在配送中心里仅做少许停滞。前面介绍的阪神配送中心,中心内只有暂存,大量储存则依靠一个大型补给仓库。

9.加工配送中心。许多材料都指出配送中心的加工职能,但是加工配送中心的实例,目前见到不多。我国上海市和其他城市已开展的配煤配送,配送点中进行了配煤加工,上海六家船厂联建的船板处理配送中心,原物资部北京剪板厂都属于这一类型的中心。

配送的一般流程及要素

1.配送功能要素

(1)备货。是配送的准备工作或基础工作,备货工作包括筹集货源、订货或购货、集货、进货及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等。配送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集中用户的需求进行一定规模的备货。备货是决定配送成败的初期工作,如果备货成本太高,会大大降低配送的效益。

(2)储存。配送中的储存有储备及暂存两种形态。

配送储备是按一定时期的配送经营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这种类型的储备数量较大,储备结构也较完善,视货源及到货情况,可以有计划地确定周转储备及保险储备结构及数量。配送的储备保证有时在配送中心附近单独设库解决。

另一种储存形态是暂存,是具体执行日配送时,按分拣配货要求,在理货场地所做的少量储存准备。由于总体储存效益取决于储存总量,所以,这部分暂存数量只会对工作方便与否造成影响,而不会影响储存的总效益,因而在数量上控制并不严格。

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暂存,即是分拣、配货之后,形成的发送货载的暂存,这个暂存主要是调节配货与送货的节奏,暂存时间不长。

(3)分拣及配货。是配送不同于其它物流形式的有特点的功能要素,也是配送成败的一项重要文持性工作。分拣及配货是完善送货、支持送货准备性工作,是不同配送企业在送货时进行竞争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必然延伸,所以,也可以说是送货向高级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了分拣及配货就会大大提高送货服务水平,所以,分拣及配货是决定整个配送系统水平的关键要素。

(4)配装。在单个用户配送数量不能达到车辆的有效载运负荷时,就存在如何集中不同用户的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运力的问题,这就需要配装;

和一般送货不同之处在于,通过配装送货可以大大提高送货水平及降低送货成本,所以,配装也是配送系统中有现代特点的功能要素,也是现代配送不同于已往送货的重要区别之处。

(5)配送运输。配送运输属于运输中的末端运输、支线运输,和一般运输形态主要区别在于:配送运输是较短距离、较小规模、额度较高的运输形式,一般使用汽车做运输工具。

与干线运输的另一个区别是,配送运输的路线选择问题是一般干线运输所没有的,干线运输的干线是唯一的运输线,而配送运输由于配送用户多,一般城市交通路线又较复杂i如何组合成最佳路线,如何使配装和路线有效搭配等,是配送运输的特点,也是难度较大的工作。 (6)送达服务。配好的货运输到用户还不算配送工作的完结,这是因为送达货和用户接货往往还会出现不协调,使配送前功尽弃。因此,要圆满地实现运到之货的移交,并有效地、方便地处理相关手续并完成结算,还应讲究卸货地点、卸货方式等。送达服务也是配送独具的特殊性。

(7)配送加工。在配送中,配送加工这一功能要素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往往是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主要原因是通过配送加工,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满意程度。

配送加工是流通加工的一种,但配送加工有它不同于一般流通加工的特点,即配送加工一般只取决于用户要求,其加工的目的较为单一。

2.配送的一般流程。

配送的一般流程比较规范,但并不是所有的配送者按下述流程进行。

不同产品的配送可能有独特之处,如燃料油配送就不存在配货、分放、配装工序,水泥及木材配送又多出了一些流通加工的过程,而流通加工又可能在不同环节出现。

欢迎登录长风网获取最新物流资讯。

Ⅱ 物流配送方式有哪些

网店的物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汽运:汽运比较适合做服装批发生意的网店,运大包货物走汽运比快递要便宜不少;

  2. 托运直接到车站,把货交到托运处,填单子,交钱即可;

  3.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火车快件,另一种是中铁快运;

  4. 空运空运是所有运输方式中时间最快的。

Ⅲ 包物流包安装包送货什么意思

免费 包运送 包安装 包上门送货

Ⅳ 物流配送流程是什么

简单的说,物流抄配送流程分为备货、储藏、产生订单、排车、配货、分拣、装车、运输配送、货物签收,费用结算,另外还有退货等额外的流程。当前越来越多的物流配送企业使用了物流配送智能化管理系统,比如WTMS、IOTMS等,逐步以智能配送取代人工操作,实现了智能仓储、快速处理订单、智能排车、规划配送路线、配送进度跟踪、电子签收、在线结算功能,提升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力和企业竞争力。

Ⅳ 物流和物流配送的关系是什么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而物流配送只是物流众多环节的一个程序.

Ⅵ 如何进行第三方物流配送

找一家信誉好的,服务能力强的物流公司是最关键!
然后可以根据合同规定双方的服务模式,比如你只要他们给你拖车送货,或是还有配送方案,等等,都要通过合同来明确。
实施第三方物流对于买方和卖方都是有利的:缩短供应链成本是大的优势。

1.第三方物流包装承担者的丰富知识与经验以及完善的包装加工与试验设备,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整体包装成本;
2.第三方物流包装承担者优化的包装材料供应链,有可能降低包装材料的采购与管理成本,彻底杜绝采购贿赂;
3.第三方物流包装承担者的包装生产条件,可以缩短产品包装设计、试验、打样与生产的周期,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
4.第三方物流包装承担者的仓储条件,可以保证包装制品可靠而及时地供应,节约生产企业包装制品的仓储成本;
5.第三方物流包装承担者提供的专业化设计的完美包装,可以提升产品的品牌与环保形象;
6.第三方物流包装承担者熟悉国际包装法规,有利于企业的产品出口和攻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
7.采取第三方物流包装,可以降低乃至取消企业现有的包装设计与开发成本;
8.采取第三方物流包装,可以让产品生产企业把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集中在自身产品生产与开发的核心业务上,缩短和优化供应链。

Ⅶ 淘宝商家说包物流是什么意思

意思卖家发货的运输方式选的是物流而不是快递。
物流和快递的区别:

  1. 运送大容积的货物,一般选择物流合适,小物件的货物选择快递比较合适。

  2. 快递业务主要为个人服务,物流一般为企业服务。比如网上购物,我们一般都是用的快递运送,而如果是一个企业,一次性要运送大批的货物,这时就需要用物流了。

  3. 相比较而言,快递费用较贵些,物流费用较便宜些。这是由两种不同的服务内容决定的。如果运送一箱子矿泉水用快递的话,那么,很明显仅快递费用就跟成本差不多了。

  4. 物流按体积收费,快递一般按照重量收费。

  5. 快递一般是送货上门,而物流一般不直接将货物送上门,他们一般是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地区后,然后由客户自提。

  6. 一般而言,快递运货的时间较快些,物流运送的货物较慢些。因为快递是全国联网的,只要收到货物后即会安照既定的流程发送,而物流一般需要等到货物达到一定的量后才开始运送。

  7. 每个用快递运送的货品都是有快递单号的,可以按照单号在网上查询物品目前的运送状态,而物流是没有快递单号的,当然也不能网上查询。

  8. 大的快递公司在全国有很多的服务网点,每个省、每个市、每个县、甚至每个乡都有自己的公司网点,而物流公司则没有这么多网点,它们一般仅在比较大的地区设点。

(7)物流包配送扩展阅读: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原意为“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日本,日文意思是“物的流通”。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的“物流”一词逐渐取代了“物的流通”。

中国的“物流”一词是从日文资料引进来的外来词,源于日文资料中对"Logistics"一词的翻译“物流”。

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物流 英文名称:logistics 定义: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物流:以仓储为中心,促进生产与市场保持同步。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Ⅷ 什么叫物流配送

配送的概念

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洁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

从物流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加工活动为支撑,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广。但是,配送的主体活动与一般物流却有不同,一般物流是运输及保管,而配送则是运输及分拣配货,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运输则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从这一主要手段出发,常常将配送简化地看成运输中之一种。

从商流来讲,配送和物流不同之处在于,物流是商物分离的产物而配送则是商物合一的产物,配送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形式。虽然配送具体实施时,也有以商物分离形式实现的,但从配送的发展趋势看,商流与物流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障。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配送的概念:

第一种,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对配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位置和配送的本质行为予以表述:

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这个概念的内涵,概括了四点:

1.配送是资源配置的一部分,根据经济学家的理论认识,因而是经济体制的一种形式。

2.配送的资源配置作用,是"最终配置",因而是接近顾客的配置。接近顾客是经营战略至关重要的内容。美国兰德公司对《幸福》杂志所列的500家大公司一项调查表明"经营战略和接近顾客至关重要",证明了这种配置方式的重要性。

3.配送的主要经济活动是送货,这里面强调现代送货,表述了和我国旧式送货的区别,其区别以"现代"两字概括,即现代生产力、劳动手段支撑的,依靠科技进步的,实?quot;配"和"送"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

4.配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位置,是处于接近用户的那一段流通领域,因而有其局限性,配送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有其战略价值,但是它并不能解决流通领域的所有问题。

第二种。从配送的实施形态角度,表述如下:

按用户定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它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

这个概念的内容概括了五点:

1.整个概念描述了接近用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

2.配送实质是送货。配送是一种送货,但和一般送货有区别:

一般送货可以是一种偶然的行为,而配送却是一种固定的形态,甚至是一种有确定组织、确定渠道,有一套装备和管理力量、技术力量,有一套制度的体制形式。所以,配送是高水平送货形式。

3.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配送是从物流结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从送货功能看,其特殊性表现为:从事送货的是专职流通企业,而不是生产企业;配送是"中转"型送货,而一般送货尤其从工厂至用户的送货往往是直达型;一般送货是生产什么,有什么送什么,配送则是企业需要什么送什么。所以,要做到需要什么送什么,就必需在一定中转环节筹集这种需要,从而使配送必然以中转形式出现。当然,广义上,许多人也将非中转型送货纳入配送范围,将配送外延从中转扩大到非中转,仅?quot;送''为标志来划分配送外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4.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形式。配送与一般送货的重要区别在于,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使送货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如果不进行分拣、配货,有一件运一件,需要一点送一点,这就会大大增加动力的消耗,使送货并不优于取货。所以,追求整个配送的优势,分拣、配货等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5.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在定义中强调"按用户的定货要求"明确了用户的主导地位。配送是从用户利益出发、按用户要求进行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观念上必须明确"用户第一"、"质量第一",配送企业的地位是服务地位而不是主导地位,因此不能从本企业利益出发而应从用户利益出发,在满足用户利益基础上取得本企业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不能利用配送损伤或控制用户,不能利用配送做为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割据市场的手段。

6.概念中"以最合理方式"的提法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过分强调"按用户要求"是不妥的,用户要求受用户本身的局限,有时实际会损失自我或双方的利益。对于配送者讲,必须以"要求"为据,但是不能盲目,应该追求合理性,进而指导用户,实现共同受益的商业原则。这个问题近些年国外的研究著作也常提到。

发达国家的配送

1.发达国家对配送的认识。

发达国家对配送的认识并非完全一致,在表述上有其区别。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认识,配送就是送货。美国配送的英语原词是Delivery,是送货的意思,强调的是将货送达。日本对配送的权威解释,应该是日本工业标准JIS解释。"将货物从物流结点送交收货人",送货含义明确无误,配送主体是送货。

当然,现代经济中的送货也必定比历史上送货有所发展,这种发展是竞争的产物,受利润和占领市场驱使,想方设法使送货行为优化,于是实践上出现了送货时车辆合理调配、路线规划选择、送货前配货、配装等。

在发达国家对配送解释中,并不强调配,而仅强调送达,原因是在买方市场的国家中"配"是完善"送"的经济行为,是进行竞争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必然延伸,是在竞争中优化形式,既然是一种必然行为,就没有再强调的必要了。

对于配送稍详尽一些的解释,反映了发达国家对配送范围、性质、作用等认识。1991年版日本的《物流手册》这样描述它的范围:"与城市之间和物流据点之间的运输相对而言,将面向城市内和区域范围内需要者的运输,称之为'配送"。很明显,日本人对配送的一个重要认识,是配送局限在一个区域(城市)范围内,而且从性质来看,配送是一种运输形式,关于这一点书中又有进一步描述:"生产厂到配送中心之间的物品空间移动叫'运输'从配送中心到顾客之间的物品空间移动叫'配送"。

2.发达国家的配送发展及现状。

一般的送货形态在西方国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可以说是随市场而诞生的一种必然市场行为。尤其是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过剩,在买方市场情况下,必然采取各种各样推销手段,送货最初便是做为一种不得已的推销手段出现的。仅将其做为推销手段而不认识到做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手段,在有些国家持续了很长时间,甚至出现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仍然如此,很多企业直到七十年代仍然将送货看?quot;无法回避、令人讨厌、费力低效活动,甚至有碍企业的发展",正是反映了这种现实。

从历史上曾采用的一般送货.发展到以高技术方式支持的,做为企业发展战赂手段的配送,也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许多国家甚至到八十年代才真正认识到达一点。国外一篇文章提到,"在过去十年里,这种态度和认识有了极大转变。企业界普遍认识到配送是企业经营活动主要组成部分,它能给企业创造出更多盈利,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手?quot;。这种认识的转变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

第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可以为经济界提供省力且高效的管理方式与技术装备方式,将"无法回避、令人讨厌,且费力低效的活动转变为刻意追求、容易接受,且省力高效的活动。

第二,生产领域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越发使人看出流通和物流过程中的潜力,不少实践证明,包括配送在内的物流领域开发,可以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就不再"有碍于企业的发展"。

第三,生产力发展大大促进了社会分工,服务性生产大大发展,服务性社会出现,使人们增强了配送的主动服务性质,成为企业"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手?quot;。

在观念发生变化的同时,配送方式和手段也有很大发展,尤其突出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配送共同化的进展。初期送货,是单独企业为主体,为满足用户配送要求,出现了配送企业车辆利用率低,不同配送企业之间交错运输,交通紧张,事故频繁等许多方面不合理。例如:日本于60年代开始的"共同配送",是在各个公司效率低而且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才被采用,如果在本公司就能建立合理化配送系统,也就没有必要考虑共同配送了。但近来的发展,已上升到从大范围考虑合理化,致力于推行整个城市,所有企业的共同配送。

(2)配送计划化的进展。初期配送,强调即时较多,即完全按顾客要求办事,而并不是按顾客的合理要求办事。制定合理计划而不是完全按顾客要求那样进行配送,是高水平的计划配送的一大进展。计划有效地促进了配送合理化,由于可采用大量发货减少收费,也受到用户的欢迎。

(3)配送区域的扩大。近些年,配送已突破了一个城市范围,在更大范围中找到了优势。美国已开展了洲际配送,日本不少配送是在全国范围或很大区域范围进行的,如日本东京的三味株式会社的全国性配送系统,日本Asica配送系统,日本资生堂配送系统等都是全国性的配送系统。

(4)直达配送的进展。不经过物流基地中转,在有足够批量且不增加用户库存情况下,配送在"直达"领域中也找到了优势,因而突破了配送的原来概念,有了新的发展,对于生产资料而言,直达配送有更广泛的应用。

(5)计算机管理配送的进展。随配送规模的扩大和计算机的微型化,计算机管理配送取得很大进展,这个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信息传递与处理,甚至建立了EDI系统;

二是计算机辅助决策,如辅助进货决策,辅助配货决策,辅助选址决策等,美国IBM公司率先建立了配送车辆计划和配送路线的计算机软件。

三是计算机与其他自动化装置的操作控制,如无人搬运车、配送中心的自动分拣系统等。

有一篇名为《日本制造业行业配送系统变革》的文章中认为配送领域"技术条件的核心,就是信息系统和建立在该系统上的分拣系统"反映了这一进展已形成厂配送技术条件的核心。

(6)配送劳动手段的进展。配送劳动手段做为支撑配送的生产力要素,是进展很大的领域。到80年代。发达国家配送已普遍采用了计算机系统、自动搬运系统、大规模分拣、光电识别、条型码。

配送中心概念

一、配送中心的一般概念

配送中心是以组织配送性销售或供应,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职能的流通型结点。在配送中心中为了能更好地做送货的编组准备,因此必然需要采取零星集货、批量进货等种种资源搜集工作和对货物的分整、配备等工作,因此,也具有集货中心、分货中心的职能。为了更有效地、更高水平的配送,配送中心往往还有比较强的流通加工能力。此外,配送中心还必须执行货物配备后的送达到户的使命,这是和分货中心只管分货不管运达的重要不同之处。由此可见,如果说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的职能还是较为单一的话,那么,配送中心功能则较全面、完整,也可以说,配送中心实际上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功能之综合,并有了配与送的更高水平。

配送中心做为物流中心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有时便和物流中心等同起来了。

配送中心的形成及发展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日本经济新闻社的《输送的知识》一书,将此说成是物流系统化和大规模化的必然结果,《变革中的配送中心》一文中是这样讲:"由于用户在货物处理的内容上、在时间上和服务水平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利地满足用户的这些要求,就必须引进先进的分拣设施和配送设备,否则就建立不了正确、迅速、安全、廉价的作业体制。因此,在运输业界,大部分企业都建造了正式的配送中心。"

可见,配送中心的建设是基于物流合理化和发展市场两个需要,这是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

配送中心是物流领域中社会分工、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之后产生的。在新型配送中心没有建立起来之前,配送中心现在承担的有些职能是在转运型结点中完成的,以后一部分这类中心向纯粹的转运站发展以衔接不同的运输方式和不同规模的运输,一部分则增强了"送"的职能,而后又向更高级的"配"的方向发展。

二、配送中心的定义

日本《市场用语词典》对配送中心的解释是:"是一种物流结点,它不以贮藏仓库的这种单一的形式出现,而是发挥配送职能的流通仓库。也称做基地、据点或流通中心。配送中心的目的是降低运输成本、减少销售机会的损失,为此建立设施、设备并开展经营、管理工?quot;。

《物流手册》对配送中心的定义是:"配送中心是从供应者手中接受多种大量的货物,进行倒装、分类、保管、流通加工和情报处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要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以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进行配送的设施。"

王之泰在《物流学》定义如下:"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

这个定义的要点有:

1.配送中心的"货物配备"工作是其主要的、独特的工作,是全部由配送中心完成的·。

2.配送中心有的是完全承担送货,有的是利用社会运输企业完成送货,从我国国情来看,在开展配送的初期,用户自提的可能性是不小的,所以,对于送货而言,配送中心主要是组织者而不是承担者。 "

3.定义中强调了配送活动和销售或供应等经营活动的结合,是经营的一种手段,以此排除了这是单纯的物流活动的看法。

4.定义中强调了配送中心的"现代流通设施"著意于和以前的诸如商场、贸易中心、仓库等流通设施的区别。在这个流通设施中以现代装备和工艺为基础,不但处理商流而且处理物流,是兼有商流、物流全功能的流通设施。

配送中心的类别

对配送中心的适当划分,是深化及细化认识配送中心的必然,从理论上和配送中心的作用上,可以有许多理想的分类,这里仅就已在实际运转中的配送中心类别概述如下:

1.专业配送中心。专业配送中心大体上有两个含义,一是配送对象、配送技术是属于某一专业范畴,在某一专业范畴有一定的综合性,综合这一专业的多种物资进行配送,例如多数制造业的销售配送中心,我国目前在石家庄、上海等地建的配送中心大多采用这一形式。专业配送中心第二个含义是,以配送为专业化职能。基本不从事经营的服务型配送中心,如《国外物资管理》杂志介绍的"蒙克斯帕配送中心"。

2.柔性配送中心。在某种程度上和第二种专业配送中心对立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不向固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向能随时变化,对用户要求有很强适应性,不固定供需关系,不断向发展配送用户和改变配送用户的方向发展。

3.供应配送中心。专门为某个或某些用户(例如联营商店、联合公司)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例如,为大型连锁超级市场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代替零件加工厂送货的零件配送中心,使零件加工厂对装配厂的供应合理化;我国上海地区六家造船厂的配送钢板中心,也属于供应型配送中心。

4.销售配送中心。以销售经营为目的,以配送为手段的配送中心。销售配送中心大体有三种类型:

一种是生产企业为本身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配送中心,在国外,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很多;

另一种是流通企业做为本身经营的一种方式,建立配送中心以扩大销售,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大多属于这种类型,国外的例证也很多;

第三种,是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联合的协作性配送中心。

比较起来看,国外和我国的发展趋向,都向以销售配送中心为主的方向发展。

5.城市配送中心。以城市范围为配送范围的配送中心,由于城市范围一般处于汽车运输的经济里程,这种配送中心可直接配送到最终用户,且采用汽车进行配送。所以,这种配送中心往往和零售经营相结合,由于运距短,反应能力强。因而从事多品种、少批量、多用户的配送较有优势。《物流手册》中介绍?quot;仙台批发商共同配送中心"便是属于这种类型。我国已建的"北京食品配送中心"也属于这种类型。

6.区域配送中心。以较强的幅射能力和库存准备,向省(州)际、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用户配送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配送规模较大,一般而言,用户也较大,配送批量也较大,而且,往往是配送给下一级的城市配送中心,也配送给营业所、商店、批发商和企业用户,虽然也从事零星的配送,但不是主体形式。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在国外十分普遍,《国外物资管理》杂志曾介绍的过?quot;阪神配送中心:美国马特公司的配送中心,"蒙克斯帕配送中心"等就属于这种类型。

7.储存型配送中心。有很强储存功能的配送中心,一般来讲,在买方市场下,企业成品销售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其配送中心可能有较强储存功能;在卖方市场下,企业原材料,零部件供应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这种供应配送中心也有较强的储存功能。大范围配送的配送中心,需要有较大库存,也可能是储存型配送中心。

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都采用集中库存形式,库存量较大,多为储存型。

瑞士GIBA-GEIGY公司的配送中心拥有世界上规模居于前列的储存库,可储存4万个托盘;美国赫马克配送中心拥有一个有163,000个货位的储存区,可见存储能力之大。

8.流通型配送中心。基本上没有长期储存功能,仅以暂存或随进随出方式进行配货、送货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的典型方式是,大量货物整进并按一定批量零出,采用大型分货机,进货时直接进入分货机传送带,分送到各用户货位或直接分送到配送汽车上,货物在配送中心里仅做少许停滞。前面介绍的阪神配送中心,中心内只有暂存,大量储存则依靠一个大型补给仓库。

9.加工配送中心。许多材料都指出配送中心的加工职能,但是加工配送中心的实例,目前见到不多。我国上海市和其他城市已开展的配煤配送,配送点中进行了配煤加工,上海六家船厂联建的船板处理配送中心,原物资部北京剪板厂都属于这一类型的中心。

配送的一般流程及要素

1.配送功能要素

(1)备货。是配送的准备工作或基础工作,备货工作包括筹集货源、订货或购货、集货、进货及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等。配送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集中用户的需求进行一定规模的备货。备货是决定配送成败的初期工作,如果备货成本太高,会大大降低配送的效益。

(2)储存。配送中的储存有储备及暂存两种形态。

配送储备是按一定时期的配送经营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这种类型的储备数量较大,储备结构也较完善,视货源及到货情况,可以有计划地确定周转储备及保险储备结构及数量。配送的储备保证有时在配送中心附近单独设库解决。

另一种储存形态是暂存,是具体执行日配送时,按分拣配货要求,在理货场地所做的少量储存准备。由于总体储存效益取决于储存总量,所以,这部分暂存数量只会对工作方便与否造成影响,而不会影响储存的总效益,因而在数量上控制并不严格。

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暂存,即是分拣、配货之后,形成的发送货载的暂存,这个暂存主要是调节配货与送货的节奏,暂存时间不长。

(3)分拣及配货。是配送不同于其它物流形式的有特点的功能要素,也是配送成败的一项重要文持性工作。分拣及配货是完善送货、支持送货准备性工作,是不同配送企业在送货时进行竞争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必然延伸,所以,也可以说是送货向高级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了分拣及配货就会大大提高送货服务水平,所以,分拣及配货是决定整个配送系统水平的关键要素。

(4)配装。在单个用户配送数量不能达到车辆的有效载运负荷时,就存在如何集中不同用户的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运力的问题,这就需要配装;

和一般送货不同之处在于,通过配装送货可以大大提高送货水平及降低送货成本,所以,配装也是配送系统中有现代特点的功能要素,也是现代配送不同于已往送货的重要区别之处。

(5)配送运输。配送运输属于运输中的末端运输、支线运输,和一般运输形态主要区别在于:配送运输是较短距离、较小规模、额度较高的运输形式,一般使用汽车做运输工具。

与干线运输的另一个区别是,配送运输的路线选择问题是一般干线运输所没有的,干线运输的干线是唯一的运输线,而配送运输由于配送用户多,一般城市交通路线又较复杂i如何组合成最佳路线,如何使配装和路线有效搭配等,是配送运输的特点,也是难度较大的工作。 (6)送达服务。配好的货运输到用户还不算配送工作的完结,这是因为送达货和用户接货往往还会出现不协调,使配送前功尽弃。因此,要圆满地实现运到之货的移交,并有效地、方便地处理相关手续并完成结算,还应讲究卸货地点、卸货方式等。送达服务也是配送独具的特殊性。

(7)配送加工。在配送中,配送加工这一功能要素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往往是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主要原因是通过配送加工,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满意程度。

配送加工是流通加工的一种,但配送加工有它不同于一般流通加工的特点,即配送加工一般只取决于用户要求,其加工的目的较为单一。

2.配送的一般流程。

配送的一般流程比较规范,但并不是所有的配送者按下述流程进行。

不同产品的配送可能有独特之处,如燃料油配送就不存在配货、分放、配装工序,水泥及木材配送又多出了一些流通加工的过程,而流通加工又可能在不同环节出现。

太多了,你自己看吧,在网址里

热点内容
在菲律宾用什么软件看国内电影 发布:2024-08-18 19:45:19 浏览:95
不是现代主义电影的是 发布:2024-08-18 16:26:58 浏览:792
在船上吃人的电影是哪一部 发布:2024-08-18 15:33:07 浏览:268
丁咚的电影 发布:2024-08-18 14:47:05 浏览:429
86.mm。kk 发布:2024-08-18 13:59:40 浏览:39
箱子男电影在线免费看 发布:2024-08-18 06:38:34 浏览:592
玩命快递4迅雷下载 发布:2024-08-18 04:41:05 浏览:839
电影票取票码是序列号还是二维码 发布:2024-08-17 21:52:01 浏览:467
韩国我也隐藏了真相演员表 发布:2024-08-17 21:22:10 浏览:178
安达市隆美影院5月26日播放 发布:2024-08-17 20:37:58 浏览: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