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配送装卸 » 上了设备的医药配送中心为什么差错那么多

上了设备的医药配送中心为什么差错那么多

发布时间: 2021-02-19 02:38:54

Ⅰ 简述医药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和作业内容

楼上不是高老师,高老师生气了。让我过来回个话,他等着看你们作业。

Ⅱ 关于药品批发与物流的相关流程,以及一一般的工资是多少

医药物流不是简单的药品进、销、存或者是药品配送,所谓的医药物流就是指: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技术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我国目前的医药物流正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很多做“医药物流”的人还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物流。这说明从投资或经营的观念上来看,人们对医药物流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国内医药物流现状与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医药物流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医药物流还刚刚起步,尚未发展成熟,可以用“一个特点、两个趋势、三个误区、四个问题”来概括:
1、一个特点
目前我国医药物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尚处在供应链单一环节优化的阶段。我国的医药物流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已经上马或即将上马的医药物流项目还停留在企业内部进、销、存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的阶段,很少涉及到对上游药品生产厂、供应商和下游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医院的整合,从而无法根本性地解决重复运输、牛鞭效应、库存积压等现象,导致供应链效率低下,药品配送成本增加,药价抬高等不合理等一系列综合症。
2、两个趋势
未来我国医药物流行业有两个显著的趋势:一是物流整合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高度;二是物流服务与主营业务分开,实行专业化管理。
(1) 物流整合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高度
现代医药物流运作方式将从传统的批发模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以物流中心为平台,与制造商及其他供应商(上游企业)和药品零售商及其他分销商(下游企业)建立一种面向市场的供应系统,提高药品分销效率,并形成相对稳定的产销联盟网络。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物流管理在很多企业中已经从作业管理的层面上升到了企业战略管理高度,被当作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医药行业重组、整合的过程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物流网络是保障企业业务资源能够有效整合,形成规模优势的根本;第二是医药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后,通过强化物流管理实现减本增效,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的成本优势。
(2) 物流服务与主营业务分开,实行专业化管理
目前国内医药物流利润率仅为0.6%- 0.7%;费用率仍高达10%左右,就其原因就是因为传统的物流模式运营成本太高,所以国内许多大型医药企业,例如上海国药、上海医药、南京医药等,都把原有的物流业务、资产人员剥离或托管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实行独立结算、相互考核。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业化运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为母体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二,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为母体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剩余资源为社会上其它企业提供相似产品的物流服务。这对于初期投资巨大的医药物流项目而言,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实现集约化经营。可以预见到的是:在医药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这样主辅分离、专业化运营的管理模式。
3、三个误区
(1) 中小规模企业没有必要也无法整合物流
据行业统计,目前全国药品批发企业1.65万家,零售企业近14万家,全国零售药店总数12万家、药品生产企业6300多家。这些企业中95%以上都是中小型医药企业,与此同时认为中小规模医药企业没有必要也无法开展物流整合是我国目前医药物流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认识误区。虽然中小型医药企业在投入上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无法成为供应链整合的领导者,但是作为现行医药供应体系中的一部分,任何一个供应链的优化项目都离不开这一环节。在中国医药供应链整合逐步受到重视的将来,任何一个供应链中的成员也希望有这样的战略合作伙伴参与到项目中来,以共同探索成功之道。事实上,中小型医药企业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开展物流整合,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一是在作业层面上,积极优化内部作业流程以提高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并探索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合作模式以取得成本降低;二是在战略层面积极参与到大型企业领导的供应链整合中去,从上下游环节取得成本降低和服务提高。
(2) 设备和技术决定竞争能力
认为物流设备、技术越先进就越有利于强化企业竞争力,越能吸引客户和战略合作伙伴,在物流项目的建设上重技术先进性带来的宣传效应,而轻视了系统应用中的协调一致性,是当前国内医药物流投资的另一误区。这一认识误区的直接后果就是物流系统化、信息化、自动化不是为自己“量体裁衣”,与现有的业务规模和管理水平不匹配。事实上,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整个系统最强的部分,而是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单一技术环节的高要求、高投入并不能显著改善整个物流系统的表现。从战略投资者、商业合作伙伴或者是下游的客户的角度来说,更注重的是整个物流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和物流整体服务水平的高低,而不是物流设备、技术的先进程度。中国的医药物流要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化的信息型转变,存在着政策法规、业态流程、经营模式、观念、软件开发和人员这几大障碍,这几个主要的问题不解决,设备和技术再先进也无用武之地。
(3) 自动化带来成本降低
自动化对降低物流成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效率提高后带来的直接人工成本降低,二是差错率降低后带来的间接作业成本降低。目前,各地企业投资自动化物流中心的热情很高,申报的项目少则投资数千万元,多则高达数亿元。然而国内的现状是:一方面企业在国营体制下很难裁减人员,进而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自动化设备上马后每天要产生数万元的能耗成本。更有甚者,由于国内电力供应紧张的关系,很多自动化设备只能处于半投产状态,无法通过规模化经营来降低成本。因此,很多企业面临的困境是:自动化物流中心上马后,物流成本不降反升。
导致上述原因的就是我国医药企业对自动化的片面认识。一个先进的机械设备运行系统能否有效发挥作用,跟企业本身的信息化程度、信息化管理程度有很大的关联,可是很多企业盲目的上信息化、物流机械化,没有考虑是不是真正的适合自己企业的实际需求。事实上,我国的医药仓库完全没有必要上全自动的仓储设备,国外之所以实现全自动化一是因为他们的人工成本高,二是因为他们的其它的配套环境:政策、人才、业务流程达到这样的水平。而这两大条件目前在我国目前尚不存在,所以这种物流设备的“全副武装”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只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投入相应的设备就足够了。
4、四个问题
(1) 配套政策和标准不到位
对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审核制度仍然不明确。国家目前对江苏、浙江等11个地区的成立医药物流中心给予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这些整改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医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原有的医药批发企业中剥离出来,一旦剥离就面临对这些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资质考核和评估的问题。但是目前国家对这方面没有一个新的考核和评估体系,而原有的GSP认证只是适合医药经销企业的,对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GSP的很多内容都不再适用。一个新的考核、评估体系的制定迫在眉睫。
此外,国家目前还没有出台统一的药品编码。统一编码可以建立起一套对药品质量全程跟踪和追究制度,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药品的品种较多,国家没有统一编码,药品名称复杂,有中文名、商品名、英文名、拉丁名等。这给生产企业、医院,尤其给大型连锁药店带来很多的麻烦。这种各家自成体系的编码,在信息流通中既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也不利于对药品的监管,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物流标准的不统一也成为制约我国医药物流向规范化、高效化并与国际接轨的一大障碍。比如药品物流容器、药品包装箱、药品仓储托盘等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医药物流标准化的建设。同时,调整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许可证制度和经营对象范围,应与国际接轨,建立配送中心严格准入许可证制度,建立配送中心下属的配送分中心的许可证备案制度。
(2) 投资过热、过散,缺乏有效整合
从2002年7月北京医药股份与国际著名物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西门子德马泰克正式签约,合作建立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之后,全国各地广泛掀起了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潮。目前国内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股份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也分别仅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5%左右,与此同时这些医药物流企业在物流建设中均以单个企业为主体,呈现点多、规模大、投资大的状况。设计规模要求往往是企业现有业务规模的3到5倍,动辄要求能够支持上百亿元的销售。然而,由于国内医药行业供应链整合的环境还没有形成,第三方医药物流也不成熟,各搞一块、重复投资的结果就是各家都吃不饱、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与美国相比,平均每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撑的消费额,我国只是美国的11.75%;配送中心内每平方米能够支持的销售额,我国只是美国的40%;平均每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的SKU品种规格,我国也只是美国的24%;而平均处理单行订单的运作成本,我国却是美国的2.78倍。由于销售额小、效率低,所以经营会处于困难境地。前一段时间在九省通衢的武汉,有四家已建和在建的医药物流中心,其中一家物流中心已明显业务不足,陷入亏损的困境。
(3) 第三方物流不成熟
由于剥离出来的医药物流企业没有经历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般发展过程,存在很多的第三方物流能力的不足。第一,配送网络单一,配送网络主要从以前的药品进、销的路线和节点演化,分布不合理,没有从第三方物流系统规划配送网络的角度设计。第二,信息化能力低下,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落后,目前还没有一个适应国内市场的成熟的信息化方案。许多企业还没有能力利用信息化来提高效率。第三,医药物流企业采用的是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方式,实现以人工为主的商品储运,人员素质不高,当面对更大的商品吞吐,效率、速度、准确与成本等因素对发展造成影响。据有关统计,目前国内医药商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全美医药批发商利润率为1.55%。因此物流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4) 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目前有业内专家估计,能够真正称得上医药高级物流人才的仅超过百人。当前全国急需高级医药物流人才2,000人左右,这也就是说目前社会上医药物流人才的比例不足总需求量的1/20,并且随着医药物流的持续升温,这个差距还会悬殊。造成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由于很多的医药企业对物流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模糊概念上,以至于很多管理都认为医药物流不过是医药运输与仓储的简单相加。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使这些对物流认识本身就一知半解的高层管理者们错误地认为: 高薪聘请医药人才还不如多找些仓库保管员和货物运输员,因此许多所谓的物流人才实际上只是些操作工而已。这就导致人才供给被假性扩大,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对复合型物流人才、战略型人才的需求就不像原本那么强烈,这是不利于医药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第二,由于在整个物流人才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疏漏,从而导致物流人才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流失,比如传统的医药物流薪酬激励作用不大,员工的培养计划根本没有或者有但是不成熟等等。第三,部门整合不彻底。物流部门作为一个协调生产与销售的服务部门,往往其成员所做出的战略决策是针对企业若干职能部门的,所以物流人员的积极性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组织间的协调合作。
医药物流全攻略
医药物流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
首先它取决于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在传统企业内,由于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还需对之进行企业内流程再造以及组织结构创新,因为信息化追求的是整体最优,而非局部最优。其次它还受到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等宏观因素的制约,也有赖于企业人才、资金、管理等微观因素的支持。因而需要医药行业端正观念,从传统的“运输加仓储”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深刻理解物流运作的内涵及面临的潜在问题,实施战略性物流系统。
实施积极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
要发展中国医药物流,必须首先从宏观上建设与培育医药物流市场,并使这一市场逐步规范化、法制化。为此,应着力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使医药物流市场在竞争环境中形成,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进行保护,出台医药物流的发展政策。
根据药品管理法制订医药物流各项实施细则,堵塞药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管理漏洞,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医药市场必须是一个有序、有效的市场,而无序的、无效的竞争,都将影响医药市场的规范经营。
扩大监控力度,剥离低效的医药物流部门,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医药物流市场发展培育广泛而坚实的市场需求。建立严格的医药物流市场的准入制度,限制不合格者进入医药物流市场,控制恶性竞争。
加大投资进行医药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新建,充分利用好国债资金、国外资金发展医药物流;调整医药物流服务配送中心的许可证制度和经营对象范围,应与国际接轨,建立配送中心严格准入的许可证制度,建立配送中心下属的配送中心的许可证备案制度,应允许配送中心既可以向自己品牌的网络终端配送,也允许向社会药店、诊所、医院配送,以提高配送中心的效益;加快县级医药公司改造成医药配送中心的建设。
积极发挥政府在推动医药物流中的作用。首先,政府各部门间的政策应该相互衔接;其次,需要政府制订相应的行业标准及行业法规,协助行业制订物流标准化工作。药品编码的标准化,物流作业中使用的设备、包装、运输、装卸工具、使用的托盘等标准化,这些都需要政府加以引导与督促;再次,需要政府提供资金、税收方面的扶持。如政府批准了11个由国债贴息的医药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国药物流、重庆和平药房、广州医药公司等企业筹建的物流中心都位列其中。
科学规划医药物流基础建设
我们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与中国医药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医药企业的“小物流”与社会“大物流”的规划与发展相结合,积极推动深化医药生产流通的改革工作。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要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把已被证明了的一切先进技术引入到生产流通企业中来,再通过实践来完善并发展有自己特色的物流体系。在倡导加快医药现代物流建设的时候,仍要坚持积极而稳妥的方针,千万不要一哄而上,不能重蹈分散投资、重复建设的老路,每个企业或每一个连锁店都建立一个物流中心是十分不妥的。
医药现代物流的重点是将供应商、物流中心、终端销售网络,进行合理的分工、整合,供应商重点抓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终端消费者的服务,物流中心重点抓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服务,通过物流进行规模化配送,把物流效率提高从而降低流通成本;终端销售网络重点抓好药品的销售,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政府要总体规划,制定规范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抓好物流中心建设的合理布局,用政策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分工、合作的发展之路。
医药现代物流具有社会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特点,对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是发展医药现代物流的关键问题。要用政策引导资产重组、管理重组、技术重组等各种方式形成联合,向集约化协同发展,新组成的医药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时准确地掌握物流动态信息,协调物流网点,构筑起全国一体化的物流网络,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和费用,以赢得竞争优势,为供应商提供优质的服务。
建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有一些现代的医药商业企业在建立现代物流方面有很好的条件,关键是要按照现代物流的条件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并使其功能逐步发挥,分步到位,逐步占领市场。
建立物流配送中心,首先以自身配送为主,面对医院、零售药店和其他商业;二是吸引主要供应商并与他们建立网络伙伴关系,使物流中心成为其他药品的配送中心或中转仓库,扩大物流中心的功能;三是从配送药品扩大到医院、药店需要的相关产品的储存、配送。
与此同时,物流中心不仅自身实现管理信息化,而且要帮助上游、下游客户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建立网络,实现网上交易、计算机定货、制单、配货、核算、管理、信息处理等,形成大物流,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由以上三方的人员共同组成,医药流通企业的人员负责管理。这些物流中心主要包括对医药商品的在库管理、周转、分拣以及配送等作业。通过共同组建物流中心对药品进行整体的物流作业管理,不仅可以加快药品的流通速度,提高医药流通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整合物流管理,可以降低医药物流成本。
建立战略联盟,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实现互补和共享,并使领头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营运成本。对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行业链进行整合,形成以供应链为核心的、社会化的医药物流系统,使物流活动逐步从生产、交易、消费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经营活动。
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步伐
通过医药企业的重组联合,一体化发展,优化内部物流作业过程,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是将销售渠道的各个参与者(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管理,保证医药物流行为的合理化。现代物流管理中的销售物流不仅是单阶段的销售物流(如从厂商到批发商、从批发商到零售商、从零售商到消费者的相对独立的物流活动),而且是一种整体的销售物流活动,也就是涵盖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一体化物流系统。
二是通过市场来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型医药商业集团公司。通过一体化发展,实现厂商、批发商、零售商的联合或批发商的强强联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由于医药流通企业的整体物流水平低下,因此,优化医药流通企业内部的物流作业也是加快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配送体系实施流程再造,有效地利用和管理现有的物流资源,在企业商品运输合理化、商品出入库自动化和库存信息化方面精心优化管理,提高配送中心的运作效率。
实现医药流通业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医药流通企业能否成功扩张,同时又能降低管理成本的关键因素。作为联系医药产业上下游的纽带,医药批发企业比其他企业更需要建立现代物流,依靠其强大的信息系统跟医院、零售网点、供应商建立信息共享,帮助供应商、医院、零售商供货、存货,提供服务,物流信息处理已经成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引导企业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条形码、GSP的管理和电子数据交换、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射频技术、企业资源计划、全球定位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技术在医药现代物流企业中的应用,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是现代医药物流的基础,为此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加快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发达国家,网络建设已很完善,支撑物流的信息系统也非常广泛,主要有利用卫星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自动连续补货系统CRP,电子订货系统EOS,销售时点实时控制系统POS,高速道路交通系统ITS,寻车寻货系统KIT,资金快速支付系统EFI,以及实现信息快速输入的条形码技术和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等。
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传输速度慢,使用费用高,致使许多网络应用无法开展,直接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其次我国信息化建设缓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共享性低,与国外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为此需要政府多渠道地调动各方面的资金,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尽快实现高速信息网与企业的互联互通。
物流托管在医药物流领域的运用
随着我国医药市场客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为客户快速、准确地提供药品配送服务成为医药流通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医药流通企业仍然通过采取自营仓库、车队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药品物流服务,而这种经营方式最大的难点就在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客户服务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很难满足企业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选择一家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企业的物流运做是国内大多数医药流通企业的战略选择。
您好至于 工资 要看你的本事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 谢谢

Ⅲ 国内医药物流企业有哪些

目前国内比较大的医药物流公司有如下几家:

1,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中心

建设时间为2002~2004年,总投资额:6100万元(物流设备),仓储面积12000平方米,支持销售25亿元/年,设备有电子标签、SORTER、垂直托盘、升降机、RF、立体货架、条形码技术等,日配送能力50000张订单行。

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药品物流项目是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其电子标签、条形码技术、RF、自动亮灯拣选、计算机货位管理等给我国药品经营企业建设药品现代物流提供了参考。

物流项目建成后,日订单处理能力是过去的8倍,配送速度加快60%,劳动效率提高30%,发货差错率万分之一以下,配送成本降低40%。

2,广州医药有限公司物流配送中心

建设时间为2002年5月一2004年5月,总投资额:6141万元,其中:库区、仓储条件改造投入资金2250万元;机械化、自动化设备投入资金3391万元;物流信息系统投入500万元。

仓储面积:23800平方米(其中冷库330平方米),保管商品:4600个;进货量:7500箱/日(47.3亿元);出货量:7500箱/日(49.1亿元);作业时间:7:00—24:00(2班制);人员配置:280人(含仓库作业、运输配送)

设备:条形码技术、电子标签、无线射频拣选设备、亮灯提示拣选设备、物料输送设备、自动分拣设备和设备控制系统等。

广州医药有限公司药品现代物流建成后实现了物流管理的专业化:传统的各自分管模式向一体化模式转变;订单的处理与实时信息交换;多系统有机集成,物流作业实时监控;系统多策略设置,优化作业流程。实现了物流管理一体化:实现了信息、运输、存货、仓储、物料搬运、包装、质量管理等的一体化管理,提高物流资源利用能力,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效率。系统多策略设置,优化作业流程:利用物料输送系统的集成技术,引入订单处理分配策略、订单拣选作业策略、拆零货品拼箱策略、收货储位分配策略等智能化策略改造仓库管理系统,优化了作业流程,提高了作业效率,确保了作业质量,实现票据流到信息流的实质性转变。库存成本下降:库存周转天数由原来的40天降至30天;存储成本平均降低11%;库存总量平均降低4.5%。运作成本节约:运输成本平均节约4%;劳动力平均节约10%;每万件商品的保管费用降低6000元;原来每份订单的纸张成本接近2角钱,现在通过信息流转节约了全部费用。

3,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

建成时间为2005年7月,总投资额1.5亿元,物流车120余部,立体物流仓库35000平方米,日处理定单能力为15000个订单行,差错率:≤0.03%。该公司在终端市场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面对拣选效率、吞吐量、配送成本、库存精确性、业务反应及跟踪能力、服务质量等一系列制约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最终决定引进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奥地利KNAPP公司的仓库管理系统 KISoftWAREHOUSE,并引进与之配套的输送系统、满箱组合拣选、MPS(半自动并行单一拣选)和RF单一拣选系统结合使用,以加强货品的进出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2005年7月,价值4000余万元的现代化拣选设备已经正式投入运营。该设备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实现了拣选的自动化,定单处理能力、出库药品的准确性得到有效提高,拣选差错几乎为零;有效缩短了配送时间,减少了劳动成本,为大物流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4,国药控股上海物流中心

建设时间为2003~2005年,总投资额2.5亿元,仓储建筑面积21388平方米,设备有条形码技术、电子标签、自动分拣系统、堆垛机、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立体货架等,设计年存储能力30万箱,150亿存储和配送,设计日出入库处理能力40000箱。

立体仓库长132米,宽24米,高22.9米;5巷道,11420个货位,存储能力20~25万箱;平面仓库长132米,宽66米,高18.4米,2层;托盘流力区域430货位/860托盘,2万箱数;搁板区域28180货位,3万箱;流力零拣区域1560货位,0.6万箱,特殊药品储存区2000平方米。

5,国药股份北京物流中心

建设时间为2002~2005年,固定资产净额21297万元(2005年6月),具有设备高架立体库、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条形码技术、SORTER、电子标签。

6.上海医药物流中心

建设时间为2004年2月~2005年8月,总投资额:2.7亿元,仓储面积:23000平方米,支持销售210亿元/年,设备有高架立体库、AS/RS、条形码技术、SORTER、电子标签等。

单体仓库托盘数9778个。其中,24m高架立库区拥有6448个托盘位(托盘位规格1m×l.2m),12m高架立体拣货区拥有784个托盘位,平置库2546个托盘位。

设备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箱式输送系统、入库输送线系统、叉车系统、RF、月台系统(快速门、调节板等)、空气压缩机、消防系统、配电系统、备用发电机、监控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物流设备控制管理软件系统(WCS)、物流中心仓库管理系统(WMS)、拆零拣选系统(DPS)。

设计能力:分拣效率达到至少6000件小时,准确率达到99.98%。

其他还有九州通物流中心,南京医药集团物流中心等的面积都超过1万平米;江苏张家港澳洋医药改造投资超过2亿,仓库总面积6万米,一期使用14000平米。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医药物流中心是越建越大,设备是越来越自动化.但是这些都是和这些医药公司的销售规模相匹配的.试想如果一家年销售额只有几千万元的医药企业会去自建那么大的物流中心吗?

Ⅳ 医药物流公司,血样干冰运输公司哪家好

据《中国医药物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有医药物流企业1.3万多家,行业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国药、上药、华润北药、九州通这四家医药物流企业行业排名前四,但在整个行业的份额不到30%。中国医药市场前景光明,中国的药价虚高根本原因在于中间环节过多,引入现代物流将会快速、高效、价廉地打造出丰厚的第三方利润。我国医药物流正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很多做“医药物流”的人还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物流。这说明从投资或经营的观念上来看,人们对医药物流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国内医药物流现状与发展趋势观我国医药物流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医药物流还刚刚起步,尚未发展成熟,可以用“一个特点、两个趋势、三个误区、四个问题”来概括:未来我国医药物流行业有两个显著的趋势:一是物流整合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高度;二是物流服务与主营业务分开,实行专业化管理。(1)物流整合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高度现代医药物流运作方式将从传统的批发模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以物流中心为平台,与制造商及其他供应商(上游企业)和药品零售商及其他分销商(下游企业)建立一种面向市场的供应系统,提高药品分销效率,并形成相对稳定的产销联盟网络。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物流管理在很多企业中已经从作业管理的层面上升到了企业战略管理高度,被当作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医药行业重组、整合的过程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物流网络是保障企业业务资源能够有效整合,形成规模优势的根本;第二是医药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后,通过强化物流管理实现减本增效,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的成本优势。(2)物流服务与主营业务分开,实行专业化管理目前国内医药物流利润率仅为0.6%-0.7%;费用率仍高达10%左右,就其原因就是因为传统的物流模式运营成本太高,所以国内许多大型医药企业,例如上海国药、上海医药、南京医药等,都把原有的物流业务、资产人员剥离或托管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实行独立结算、相互考核。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业化运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为母体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二,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为母体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剩余资源为社会上其它企业提供相似产品的物流服务。这对于初期投资巨大的医药物流项目而言,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实现集约化经营。可以预见到的是:在医药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这样主辅分离、专业化运营的管理模式。(1)中小规模企业没有必要也无法整合物流据行业统计,全国药品批发企业1.65万家,零售企业近14万家,全国零售药店总数12万家、药品生产企业6300多家。这些企业中95%以上都是中小型医药企业,虽然中小型医药企业在投入上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无法成为供应链整合的领导者,但是作为现行医药供应体系中的一部分,任何一个供应链的优化项目都离不开这一环节。在中国医药供应链整合逐步受到重视的将来,任何一个供应链中的成员也希望有这样的战略合作伙伴参与到项目中来,以共同探索成功之道。事实上,中小型医药企业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开展物流整合,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一是在作业层面上,积极优化内部作业流程以提高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并探索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合作模式以取得成本降低;二是在战略层面积极参与到大型企业领导的供应链整合中去,从上下游环节取得成本降低和服务提高。(2)设备和技术决定竞争能力认为物流设备、技术越先进就越有利于强化企业竞争力,越能吸引客户和战略合作伙伴,在物流项目的建设上重技术先进性带来的宣传效应,而轻视了系统应用中的协调一致性,是当前国内医药物流投资的另一误区。这一认识误区的直接后果就是物流系统化、信息化、自动化不是为自己“量体裁衣”,与现有的业务规模和管理水平不匹配。事实上,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整个系统最强的部分,而是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单一技术环节的高要求、高投入并不能显著改善整个物流系统的表现。从战略投资者、商业合作伙伴或者是下游的客户的角度来说,更注重的是整个物流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和物流整体服务水平的高低,而不是物流设备、技术的先进程度。中国的医药物流要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化的信息型转变,存在着政策法规、业态流程、经营模式、观念、软件开发和人员这几大障碍,这几个主要的问题不解决,设备和技术再先进也无用武之地。(3)自动化带来成本降低自动化对降低物流成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效率提高后带来的直接人工成本降低,二是差错率降低后带来的间接作业成本降低。各地企业投资自动化物流中心的热情很高,申报的项目少则投资数千万元,多则高达数亿元。然而国内的现状是:一方面企业在国营体制下很难裁减人员,进而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自动化设备上马后每天要产生数万元的能耗成本。更有甚者,由于国内电力供应紧张的关系,很多自动化设备只能处于半投产状态,无法通过规模化经营来降低成本。因此,很多企业面临的困境是:自动化物流中心上马后,物流成本不降反升。导致上述原因的就是我国医药企业对自动化的片面认识。一个先进的机械设备运行系统能否有效发挥作用,跟企业本身的信息化程度、信息化管理程度有很大的关联,可是很多企业盲目的上信息化、物流机械化,没有考虑是不是真正的适合自己企业的实际需求。事实上,我国的医药仓库完全没有必要上全自动的仓储设备,国外之所以实现全自动化一是因为他们的人工成本高,二是因为他们的其它的配套环境:政策、人才、业务流程达到这样的水平。而这两大条件在我国尚不存在,所以这种物流设备的“全副武装”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只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投入相应的设备就足够了。(1)配套政策和标准不到位对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审核制度仍然不明确。国家对江苏、浙江等11个地区的成立医药物流中心给予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这些整改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医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原有的医药批发企业中剥离出来,一旦剥离就面临对这些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资质考核和评估的问题。但是国家对这方面没有一个新的考核和评估体系,而原有的GSP认证只是适合医药经销企业的,对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GSP的很多内容都不再适用。一个新的考核、评估体系的制定迫在眉睫。此外,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药品编码。统一编码可以建立起一套对药品质量全程跟踪和追究制度,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药品的品种较多,国家没有统一编码,药品名称复杂,有中文名、商品名、英文名、拉丁名等。这给生产企业、医院,尤其给大型连锁药店带来很多的麻烦。这种各家自成体系的编码,在信息流通中既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也不利于对药品的监管,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物流标准的不统一也成为制约我国医药物流向规范化、高效化并与国际接轨的一大障碍。比如药品物流容器、药品包装箱、药品仓储托盘等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医药物流标准化的建设。同时,调整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许可证制度和经营对象范围,应与国际接轨,建立配送中心严格准入许可证制度,建立配送中心下属的配送分中心的许可证备案制度。(2)投资过热、过散,缺乏有效整合从2002年7月北京医药股份与国际著名物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西门子德马泰克正式签约,合作建立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之后,全国各地广泛掀起了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潮。目前国内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股份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也分别仅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5%左右,与此同时这些医药物流企业在物流建设中均以单个企业为主体,呈现点多、规模大、投资大的状况。设计规模要求往往是企业现有业务规模的3到5倍,动辄要求能够支持上百亿元的销售。然而,由于国内医药行业供应链整合的环境还没有形成,第三方医药物流也不成熟,各搞一块、重复投资的结果就是各家都吃不饱、很难形成规模效应。与美国相比,平均每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撑的消费额,我国只是美国的11.75%;配送中心内每平方米能够支持的销售额,我国只是美国的40%;平均每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的SKU品种规格,我国也只是美国的24%;而平均处理单行订单的运作成本,我国却是美国的2.78倍。由于销售额小、效率低,所以经营会处于困难境地。前一段时间在九省通衢的武汉,有四家已建和在建的医药物流中心,其中一家物流中心已明显业务不足,陷入亏损的困境。(3)第三方物流不成熟由于剥离出来的医药物流企业没有经历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般发展过程,存在很多的第三方物流能力的不足。第一,配送网络单一,配送网络主要从以前的药品进、销的路线和节点演化,分布不合理,没有从第三方物流系统规划配送网络的角度设计。第二,信息化能力低下,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落后,还没有一个适应国内市场的成熟的信息化方案。许多企业还没有能力利用信息化来提高效率。第三,医药物流企业采用的是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方式,实现以人工为主的商品储运,人员素质不高,当面对更大的商品吞吐,效率、速度、准确与成本等因素对发展造成影响。据有关统计,目前国内医药商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全美医药批发商利润率为1.55%。因此物流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4)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目前有业内专家估计,能够真正称得上医药高级物流人才的仅超过百人。当前全国急需高级医药物流人才2,000人左右,这也就是说社会上医药物流人才的比例不足总需求量的1/20,并且随着医药物流的持续升温,这个差距还会悬殊。造成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由于很多的医药企业对物流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模糊概念上,以至于很多管理都认为医药物流不过是医药运输与仓储的简单相加。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使这些对物流认识本身就一知半解的高层管理者们错误地认为:高薪聘请医药人才还不如多找些仓库保管员和货物运输员,因此许多所谓的物流人才实际上只是些操作工而已。这就导致人才供给被假性扩大,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对复合型物流人才、战略型人才的需求就不像原本那么强烈,这是不利于医药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第二,由于在整个物流人才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疏漏,从而导致物流人才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流失,比如传统的医药物流薪酬激励作用不大,员工的培养计划根本没有或者有但是不成熟等等。第三,部门整合不彻底。物流部门作为一个协调生产与销售的服务部门,往往其成员所做出的战略决策是针对企业若干职能部门的,所以物流人员的积极性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组织间的协调合作。

Ⅳ 医药物流的我国发展

据《中国医药物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有医药物流企业1.3万多家,行业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国药、上药、华润北药、九州通这四家医药物流企业行业排名前四,但在整个行业的份额不到30%。
中国医药市场前景光明,中国的药价虚高根本原因在于中间环节过多,引入现代物流将会快速、高效、价廉地打造出丰厚的第三方利润。
我国医药物流正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很多做“医药物流”的人还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物流。这说明从投资或经营的观念上来看,人们对医药物流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国内医药物流现状与发展趋势
观我国医药物流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医药物流还刚刚起步,尚未发展成熟,可以用“一个特点、两个趋势、三个误区、四个问题”来概括: 未来我国医药物流行业有两个显著的趋势:一是物流整合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高度;二是物流服务与主营业务分开,实行专业化管理。
(1) 物流整合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高度
现代医药物流运作方式将从传统的批发模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以物流中心为平台,与制造商及其他供应商(上游企业)和药品零售商及其他分销商(下游企业)建立一种面向市场的供应系统,提高药品分销效率,并形成相对稳定的产销联盟网络。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物流管理在很多企业中已经从作业管理的层面上升到了企业战略管理高度,被当作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医药行业重组、整合的过程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物流网络是保障企业业务资源能够有效整合,形成规模优势的根本;第二是医药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后,通过强化物流管理实现减本增效,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的成本优势。
(2) 物流服务与主营业务分开,实行专业化管理
目前国内医药物流利润率仅为0.6%- 0.7%;费用率仍高达10%左右,就其原因就是因为传统的物流模式运营成本太高,所以国内许多大型医药企业,例如上海国药、上海医药、南京医药等,都把原有的物流业务、资产人员剥离或托管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实行独立结算、相互考核。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业化运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为母体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二,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为母体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剩余资源为社会上其它企业提供相似产品的物流服务。这对于初期投资巨大的医药物流项目而言,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实现集约化经营。可以预见到的是:在医药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这样主辅分离、专业化运营的管理模式。 (1) 中小规模企业没有必要也无法整合物流
据行业统计,全国药品批发企业1.65万家,零售企业近14万家,全国零售药店总数12万家、药品生产企业6300多家。这些企业中95%以上都是中小型医药企业,虽然中小型医药企业在投入上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无法成为供应链整合的领导者,但是作为现行医药供应体系中的一部分,任何一个供应链的优化项目都离不开这一环节。在中国医药供应链整合逐步受到重视的将来,任何一个供应链中的成员也希望有这样的战略合作伙伴参与到项目中来,以共同探索成功之道。事实上,中小型医药企业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开展物流整合,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一是在作业层面上,积极优化内部作业流程以提高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并探索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合作模式以取得成本降低;二是在战略层面积极参与到大型企业领导的供应链整合中去,从上下游环节取得成本降低和服务提高。
(2) 设备和技术决定竞争能力
认为物流设备、技术越先进就越有利于强化企业竞争力,越能吸引客户和战略合作伙伴,在物流项目的建设上重技术先进性带来的宣传效应,而轻视了系统应用中的协调一致性,是当前国内医药物流投资的另一误区。这一认识误区的直接后果就是物流系统化、信息化、自动化不是为自己“量体裁衣”,与现有的业务规模和管理水平不匹配。事实上,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整个系统最强的部分,而是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单一技术环节的高要求、高投入并不能显著改善整个物流系统的表现。从战略投资者、商业合作伙伴或者是下游的客户的角度来说,更注重的是整个物流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和物流整体服务水平的高低,而不是物流设备、技术的先进程度。中国的医药物流要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化的信息型转变,存在着政策法规、业态流程、经营模式、观念、软件开发和人员这几大障碍,这几个主要的问题不解决,设备和技术再先进也无用武之地。
(3) 自动化带来成本降低
自动化对降低物流成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效率提高后带来的直接人工成本降低,二是差错率降低后带来的间接作业成本降低。各地企业投资自动化物流中心的热情很高,申报的项目少则投资数千万元,多则高达数亿元。然而国内的现状是:一方面企业在国营体制下很难裁减人员,进而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自动化设备上马后每天要产生数万元的能耗成本。更有甚者,由于国内电力供应紧张的关系,很多自动化设备只能处于半投产状态,无法通过规模化经营来降低成本。因此,很多企业面临的困境是:自动化物流中心上马后,物流成本不降反升。
导致上述原因的就是我国医药企业对自动化的片面认识。一个先进的机械设备运行系统能否有效发挥作用,跟企业本身的信息化程度、信息化管理程度有很大的关联,可是很多企业盲目的上信息化、物流机械化,没有考虑是不是真正的适合自己企业的实际需求。事实上,我国的医药仓库完全没有必要上全自动的仓储设备,国外之所以实现全自动化一是因为他们的人工成本高,二是因为他们的其它的配套环境:政策、人才、业务流程达到这样的水平。而这两大条件在我国尚不存在,所以这种物流设备的“全副武装”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只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投入相应的设备就足够了。 (1) 配套政策和标准不到位
对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审核制度仍然不明确。国家对江苏、浙江等11个地区的成立医药物流中心给予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这些整改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医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原有的医药批发企业中剥离出来,一旦剥离就面临对这些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资质考核和评估的问题。但是国家对这方面没有一个新的考核和评估体系,而原有的GSP认证只是适合医药经销企业的,对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GSP的很多内容都不再适用。一个新的考核、评估体系的制定迫在眉睫。
此外,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药品编码。统一编码可以建立起一套对药品质量全程跟踪和追究制度,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药品的品种较多,国家没有统一编码,药品名称复杂,有中文名、商品名、英文名、拉丁名等。这给生产企业、医院,尤其给大型连锁药店带来很多的麻烦。这种各家自成体系的编码,在信息流通中既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也不利于对药品的监管,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物流标准的不统一也成为制约我国医药物流向规范化、高效化并与国际接轨的一大障碍。比如药品物流容器、药品包装箱、药品仓储托盘等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医药物流标准化的建设。同时,调整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许可证制度和经营对象范围,应与国际接轨,建立配送中心严格准入许可证制度,建立配送中心下属的配送分中心的许可证备案制度。
(2) 投资过热、过散,缺乏有效整合
从2002年7月北京医药股份与国际著名物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西门子德马泰克正式签约,合作建立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之后,全国各地广泛掀起了兴建大型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潮。目前国内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股份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也分别仅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5%左右,与此同时这些医药物流企业在物流建设中均以单个企业为主体,呈现点多、规模大、投资大的状况。设计规模要求往往是企业现有业务规模的3到5倍,动辄要求能够支持上百亿元的销售。然而,由于国内医药行业供应链整合的环境还没有形成,第三方医药物流也不成熟,各搞一块、重复投资的结果就是各家都吃不饱、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与美国相比,平均每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撑的消费额,我国只是美国的11.75%;配送中心内每平方米能够支持的销售额,我国只是美国的40%;平均每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的SKU品种规格,我国也只是美国的24%;而平均处理单行订单的运作成本,我国却是美国的2.78倍。由于销售额小、效率低,所以经营会处于困难境地。前一段时间在九省通衢的武汉,有四家已建和在建的医药物流中心,其中一家物流中心已明显业务不足,陷入亏损的困境。
(3) 第三方物流不成熟
由于剥离出来的医药物流企业没有经历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般发展过程,存在很多的第三方物流能力的不足。第一,配送网络单一,配送网络主要从以前的药品进、销的路线和节点演化,分布不合理,没有从第三方物流系统规划配送网络的角度设计。第二,信息化能力低下,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落后,还没有一个适应国内市场的成熟的信息化方案。许多企业还没有能力利用信息化来提高效率。第三,医药物流企业采用的是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方式,实现以人工为主的商品储运,人员素质不高,当面对更大的商品吞吐,效率、速度、准确与成本等因素对发展造成影响。据有关统计,目前国内医药商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全美医药批发商利润率为1.55%。因此物流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4) 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目前有业内专家估计,能够真正称得上医药高级物流人才的仅超过百人。当前全国急需高级医药物流人才2,000人左右,这也就是说社会上医药物流人才的比例不足总需求量的1/20,并且随着医药物流的持续升温,这个差距还会悬殊。造成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由于很多的医药企业对物流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模糊概念上,以至于很多管理都认为医药物流不过是医药运输与仓储的简单相加。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使这些对物流认识本身就一知半解的高层管理者们错误地认为: 高薪聘请医药人才还不如多找些仓库保管员和货物运输员,因此许多所谓的物流人才实际上只是些操作工而已。这就导致人才供给被假性扩大,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对复合型物流人才、战略型人才的需求就不像原本那么强烈,这是不利于医药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第二,由于在整个物流人才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疏漏,从而导致物流人才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流失,比如传统的医药物流薪酬激励作用不大,员工的培养计划根本没有或者有但是不成熟等等。第三,部门整合不彻底。物流部门作为一个协调生产与销售的服务部门,往往其成员所做出的战略决策是针对企业若干职能部门的,所以物流人员的积极性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组织间的协调合作。

Ⅵ 什么叫医药物流中心

医药物流中心抄就是:现代化物袭流配送中心在医药行业的应用。
现代化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加速了医药商品流通,减少医药商品损耗,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库存周转率,降低了医药系统的采购、验货和入库的费用,减少仓库面积、节地面积、人力和财力、提高了经营灵活性和工作效率。但是目前我国医药物流中心只是处于初级阶段。

所谓的医药物流就是指: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技术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优化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医药物流不是简单的药品进、销、存或者是药品配送。

Ⅶ 谁给好处多就用谁的医疗器械,医药回扣为何屡禁不止

在医患关系冲突不断的当今社会,很多不正常现象都是受到利益的驱使,医闹的猖獗是为了获取医院的高额补偿,而医药回扣的屡禁不止,同样是医生与医药代表之间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这种见不得光的灰色收入,甚至要比很多医生的工资收入高出数倍,在如此惊人的财富回报面前,仅仅依靠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做人底线已经无法抵御,这也导致因为回扣而被查的医生数量越来越多,但针对医疗系统的灰色利益链条不会保持高压查处态势,心有不甘的部分医生也会持有侥幸心理,这就使得医药代表手中挥舞的金钱找到了用武之地。



医德的缺失,是医药回扣猖獗不可不是的重要因素,如果医务工作者能够始终秉承治病救人的核心理念,基本的职业道德能够恪守,那么对医药代表的金钱贿赂就不会动心,关键是在开具处方的时候会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治疗需要和性价比等各方面的因素,但很可惜,现实生活中的医疗机构已经很少存在这样的医生,而曾经被医务工作者引以为豪的医德,也在医生群体中变得越来越稀缺,失去了这些基本保障以后,医药回扣就会在利益的驱使下让更多医生陷入其中,而回扣所增加的治疗成本,最终只能转嫁到病患的头上,这也是我们如今比较普遍的医疗现状。

Ⅷ 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特点

主要特点是除了满足普通物流中心的营运要求外,还得考虑到GSP的要求。一般来说,主要是以下几点:
1、药品分类存放。
2、严格按批号管理。
3、空调系统设计考虑到温湿度要求。

Ⅸ 医药物流的物流托管

随着我国医药市场客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为客户快速、准确地提供药品配送服务成为医药流通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医药流通企业仍然通过采取自营仓库、车队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药品物流服务,而这种经营方式最大的难点就在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客户服务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很难满足企业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选择一家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企业的物流运做是国内大多数医药流通企业的战略选择。 现阶段,我国医药流通行业为什么要求物流托管?托管能给双方带来了什么样的实际利益?对企业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这些是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
由于国内医药流通企业长期对物流不重视,导致物流部门普遍在企业中的地位不高、人员素质低下,而这又对企业的物流发展形成的阻碍,这样的一个结果就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客户服务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有些医药企业物流成本甚至占销售额的1.5%。同时,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力发展物流配送服务的优秀医药企业,医药市场在产品与服务两方面同质化竞争激烈,市场份额不断被盘食
另一方面,医药流通企业也看到了物流服务的重要性。但是心有余力不足,因为在一个思想老化、人员结构老化的企业里进行物流的改革是非常艰难的,没有新的思想和血液注入,人员对原有的流程比较适应,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所以虽然很多医药流通企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是物流状况仍是得不到改善。
而医药物流托管可以解决上述矛盾。第一、托管后可以节约物流成本。托管的首要目的就是节约成本。托管协议的签订是在保证节约物流成本的基础之上达成的。具体托管有关资金结算的问题在以下具体托管模式中有详细说明。第二、托管后有利于物流改革。拿笔者的实际托管案例中可以看出,托管后的物流改革多涉及ERP 系统、流程改革、配送改革三大方面。通过专业的物流专家主持企业的三大改革,可以实现改革后商品的差错率大幅降低,甚至能实现“百日无差错”的目标;配送及时率有了提高,达到市内配送18小时内到位,市外配送32小时到位;通过流程优化,在人员、设备不大副增加的前提下支撑更大的订单销售量,对于平均一天销售额为250万,订单量为1200张,客户数量为1000家的业务量,能保证做到物流业务正常有序的进行。第三、双方可在物流成本上实现共盈。对于托管双方在协议中商定的物流成本,作为受托方的盈利线。实际物流成本低于协议成本的,差额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根据笔者的经验,协议成本往往比医药企业自营成本要低30%左右。笔者曾经参与了一个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托管项目,一年下来该企业的物流成本比托管前降低了近100万元。 1、人员的托管模式
人员是托管过程中最为棘手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人员的归属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完全剥离原有公司,全部进入托管方的公司。一种是不完全剥离原有公司,在人事关系上仍然归属原有公司,但是人员的管理、考核由物流托管方统一管理。这两种模式是笔者都曾经采用过,而且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现详细的说明一下:
●完全剥离的模式:
所有物流人员注入托管方企业,与受托方签订劳动协议,建立劳动关系,与原有委托方脱离关系。受托方对以上的物流人员有最终人事管理权;
●部分剥离的模式:
物流人员的托管对象包括企业的验收、养护、装卸搬运、仓储保管、拣货发货、复核装箱、驾驶、押运、收款等物流相关岗位的人员。委托方对以上的物流人员有最终人事管理权;
委托方有义务与物流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按受托方提出的要求处理物流人员的聘用、调动、辞退等事宜。未经受托方确认,委托方不得擅自进行物流人员的聘用、调动和辞退;当委托方提出物流人员的聘用、调动、辞退等的要求时,受托方也应予以积极配合;
受托方有权制定单独的物流托管人员工资、绩效考核标准,并对托管人员的工资和绩效进行考核;委托方要定期与受托方共同确定托管物流人员的名单,并根据名单在每月10日按受托方提供的托管人员工资、绩效考核表按时发放托管人员的工资和绩效奖金,代扣、代缴各项福利和税费。
2、设备的托管模式:
设备主要包括原有企业的:仓库、轻重型货架、空调、冷库、地架、老虎车、液压车、叉车、周转箱、箱式货车、电脑等。对于这些资产主要的托管模式如下:
委托方仍然享有自有的物流相关设备、设施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委托方有义务提供受托方现有运营所需的仓储库房、场地、车辆和其它物流设备、设施,与受托方签字确认委托管理的设备、设施清单,对于未来新的物流设施双方可以具体协商确定其归属问题。一般情况下对于大件物流设备如车辆、货价等可以考虑由委托方购买,受托方担负设备折旧。对于小件的低值易耗品受托方统一采购,摊入受托方财务帐。
受托方要根据GSP要求承担仓储库房、场地、车辆和其它物流设备、设施进行清洁和维护工作,一旦发现是因为管理问题导致设备损坏、丢失的情况,受托方要承担全部经济责任。
物流设备要定期的进行双方盘点、确认数量是否与初期托管时数量相符,如不相符受托方要查明原因,定期汇报双方财务部门。
3、物流成本、账户和资金的结算模式
成本的结算模式是托管双方的一个难点,怎样的一个结算模式才能让双方都能满意,最终达到共盈的效果?笔者建议按照以下条例进行:
费率的结算有两种方式:一是:销售额提成法。托管方实际含税销售额(等于总含税销售额减去过票品种含税销售额)的一个百分比作为乙方的物流服务收入计入物流账户;二是:节余额分成法。托管期间实际物流费用占销售额比比上年下降数为节余额,双方协商分成节余金额。
托管双方约定的物流成本由仓储成本、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四个部分组成。双方共同设立一个物流账户(具体明细科目不再详列),并以此账中的物流收入、成本和盈余作为双方的结算依据;双方每月10日进行对账。托管方有权利监督、检查乙方物流成本和资金的使用状况,并要求乙方提供物流成本明细;
对于大件的物流设备托管方应该按双方约定承担物流设备、设施的购置;受托方承担相应的折旧成本。托管方要设立物流成本管理的专项财务对接人员,并按受托方指派人员签字确认的借款凭证、物流成本报销凭证为受托方办理借款、物流费用报销和记账。未经受托方指派人员签字确认的借款和费用不应计入受托方的物流成本。
受托方有权利监督、检查物流账户的记账情况,并要求委托方进行对账;受托方有权指派人员签署物流费用报销凭证,未经受托方指派人员签字确认的借款和费用不得计入受托方的物流成本;受托方要保证物流账户中的资金是用于托管委托方的物流业务,受托方要记录物流成本明细帐,并随时按委托方要求提供物流成本明细帐的查询和核对;
4、物流服务的管理
一旦托管后,原则上原公司的物流工作全部由受托方全全承担。受托方要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物流服务工作:
托管方一旦实行物流托管,要将原有物流服务业务全部交受托方管理,一般情况下保证不发生未经委托方确认擅自处理的物流作业的情况;受托方根据实际业务管理需要,要在托管业务范围内制定并实施相应的业务管理流程和制度。具体管理流程和制度由受托方提交,经双方签字确认后共同实施;
受托方要处理好GSP认证和复查工作,并按国家GSP有关规定对验收、养护、保管、收发和配送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要保证委托方交付货物的按时配送;委托方随时对受托方的物流服务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在服务费率中体现;
对于医药快批企业来说,通常需要送货员收现款。在需要代收货款的情况下,送货员要按照送货回执单上注明的金额向客户收取货款,并在配送车辆回程后的18小时内将所收货款交托管方的财务部门。
医药流通行业早已进入微利时代,许多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选择了在企业内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和医药物流中心,希望通过经营手段的信息化、药品配送的网络化、快速化实现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那么,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物流业务的外包成为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控制物流成本的有效选择。相信在近两年内,我国将有更多的优秀医药物流托管商涌现,我们拭目以待。

热点内容
在菲律宾用什么软件看国内电影 发布:2024-08-18 19:45:19 浏览:95
不是现代主义电影的是 发布:2024-08-18 16:26:58 浏览:792
在船上吃人的电影是哪一部 发布:2024-08-18 15:33:07 浏览:268
丁咚的电影 发布:2024-08-18 14:47:05 浏览:429
86.mm。kk 发布:2024-08-18 13:59:40 浏览:39
箱子男电影在线免费看 发布:2024-08-18 06:38:34 浏览:592
玩命快递4迅雷下载 发布:2024-08-18 04:41:05 浏览:839
电影票取票码是序列号还是二维码 发布:2024-08-17 21:52:01 浏览:467
韩国我也隐藏了真相演员表 发布:2024-08-17 21:22:10 浏览:178
安达市隆美影院5月26日播放 发布:2024-08-17 20:37:58 浏览: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