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配送前景
物流配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大公报] 2000/09/01(07:20:33)
一、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初步具备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
1、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条件。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保持了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和商品市场的供应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打破了长期以来商品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了供求平衡或供过於求的买方市场格局。
2、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发展培育了必要的微观基础。推进企业改革,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是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进展体现在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使国有企业从计划的执行者逐步转变成为市场主体。到目前为止,全国三十多万家国有企业中绝大多数实现了市场化经营,承担国家计划的企业只有一万多家。一万四千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三分一以上实行了公司化改造,国有小企业完成改组、改制的已达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七十。
3、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品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中国物流和配送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充分的技术基础。现代化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中大量使用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商品物流技术,这些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日趋完善。目前已有相当多的物流和配送技术开始进入中国并在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计算机支持的信息管理技术、EDI、MRP等。
4、政府对物流和配送的政策支持。为大力促进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现代化的进程,为促进连锁经营等组织形式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对商品物流和配送采取了积极鼓励和支持的政策。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强调配送中心对发展连锁经营至关重要。原国内贸易部在《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中,重点提出了发展配送中心的政策措施。在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政策中,鼓励国外资本投资於物流和配送设施。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物流配送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影响和制约物流配送发展的主要问题
1、中国企业对物流和配送缺乏正确和充足的认识。
虽然对物流和配送的研究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学术界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物流和配送有较多的了解和认识,但就全社会而言,对物流和配送的认识还非常模糊,特别是企业。
2、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巨大障碍。
从国外物流和配送的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在外国,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在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部分商业院校还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是培养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和经济的方式。许多国家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和配送方面工作。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十所左右,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百分之一;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开始起步;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远未开始;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据北京一家专门为外国企业服务的猎头公司介绍,一些外国公司或其所属合资企业的物流经理的需求近年来开始增加,北京市场上基本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经理人选非常少。3、物流和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
物流与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和环境,也就是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制度环境或市场环境,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制度方面的改革,目前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重新配置。而由於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因此,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也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目前中国经济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物流与配送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从长远来看,在不断推进改革的条件下,中国物流与配送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其前景十分可观。从近期来看,物流和配送发展还会受到上述问题的制约,难以迅速发展,但也不排除在一些产业领域中的发展机遇,主要是:第一,在外国投资企业中,发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第二,在市场竞争中规模逐步扩大的优势企业,发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场需求开始萌生;第三,以中小型零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正在快速发展的连锁商业企业内部的物流配送事业开始起步并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2. 物流的配送前景
rujpsxwayg2308256100 物流配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大j公4报] 5000。07。05(02:50:34) 一x、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 经过二e十x年的改革开a放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l初步具备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 3、市场供求关系已v发生重大f变化3,市场竞争进一d步加剧,为8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提供了e良好的经济环境条件。随着改革的深入l,中0国经济保持了o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0态势和商品市场的供应关系发生了j根本性变化6,打破了r长4期以0来商品供不l应求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了d供求平衡或供过於求的买方3市场格局。 5、企业改革日3益深化7,为5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发展培育了r必要的微观基础。推进企业改革,着力k培育市场主体是市场化1改革进程中4的一u个x重要方5面。其主要进展体现在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及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3面,使国有企业从0计2划的执行者逐步转变成为0市场主体。到目前为2止6,全国三w十d多万u家国有企业中8绝大u多数实现了v市场化8经营,承担国家计0划的企业只有一r万a多家。一t万y四千k多家国有大z中1型企业中7,三z分5一j以8上a实行了g公2司化6改造,国有小w企业完成改组、改制的已y达百分5之q五c十q至百分6之k七c十t。 3、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品物流技术的进步为3中4国物流和配送的快速发展奠定了l充分2的技术基础。现代化7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中5大u量使用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商品物流技术,这些技术在西方1发达国家已u日6趋完善。目前已o有相当多的物流和配送技术开c始进入m中8国并在企业中0得到越来越广o泛的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计5算机支q持的信息管理技术、EDI、MRP等。 0、政府对物流和配送的政策支l持。为8大c力g促进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现代化6的进程,为2促进连锁经营等组织形式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x对商品物流和配送采取了e积极鼓励和支r持的政策。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强调配送中2心5对发展连锁经营至关重要。原国内8贸易部在《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中4,重点提出了n发展配送中5心3的政策措施。在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h放政策中0,鼓励国外资本投资於物流和配送设施。目前,国内1物流和配送服务已f有较快的发展,物流配送已u经成为3许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p的重要手6段。 二w、影响和制约物流配送发展的主要问题 5、中3国企业对物流和配送缺乏4正确和充足的认3识。 虽然对物流和配送的研究早在八y十u年代就已n经开u始,学术界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l对物流和配送有较多的了n解和认7识,但就全社会而言,对物流和配送的认3识还非常模糊,特别是企业。 5、物流和配送方5面的人o才w短缺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巨6大s障碍。 从1国外物流和配送的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和配送方7面的从2业人k员应当具有一a定的物流知识水7平和实践经验。在外国,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c比8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y才r的教育培训系统,在相当多的大z学和学院中0设置了z物流管理专w业,并广t泛地为3工j商管理各专b业的学生开t设物流课程,部分6商业院校还设置了p物流方0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v一z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是培养物流和配送人v才j的最重要和经济的方2式。许多国家的物流从2业人d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1业资格后,才d能从8事物流和配送方1面工z作。相比7较而言,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8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在高等院校中2设物流专i业和课程的仅2有十j所左右,仅6占中8国全部高等院校的百分5之v一f;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开n始起步;博士s生方4面的教育远未开d始;职业教育更加贫乏5,通过委托培训方3式培训员工z的企业也d不b多见4。据北京一k家专r门o为1外国企业服务的猎头公1司介1绍,一m些外国公3司或其所属合资企业的物流经理的需求近年来开m始增加,北京市场上m基本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经理人c选非常少5。3、物流和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e步深化4改革。 物流与r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和环境,也o就是企业开a展正常经营活动的制度环境或市场环境,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m才r使用制度、市场准入u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制度方4面的改革,目前还远远不h能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也t不b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涉及o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1部和企业与m市场之w间的重新配置。而由於上d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因此,进一z步深化8制度改革,是当前中8国经济改革与x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也a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c、发展的前景与m展望 目前中4国经济已i初步具备了r发展物流与d配送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从4长1远来看,在不j断推进改革的条件下b,中2国物流与w配送的发展将进入m一g个f新阶段,其前景十i分1可观。从4近期来看,物流和配送发展还会受到上o述问题的制约,难以6迅速发展,但也s不n排除在一g些产业领域中7的发展机遇,主要是:第一k,在外国投资企业中5,发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场需求仍3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第二q,在市场竞争中7规模逐步扩大o的优势企业,发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场需求开m始萌生;第三i,以7中5小y型零售企业为2服务对象的社会化6物流中5心4和配送中2心1、正在快速发展的连锁商业企业内4部的物流配送事业开g始起步并进入v规范发展阶段。
3. 现代物流有哪些发展趋势
快递物流三大趋势
1数智化技术:降本增效是关键
事实上,随着不少快递企业纷纷登陆资本市场后,同时在快递价格战频发、业务增长放缓、运营成本攀高的压力下,快递行业也在面临转型:必须从过去粗放式管理发展模式向精细化运营方向发展。数智化技术自带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天赋属性,这也就为了快递企业精细化运营提供了现实的途径和切实的手段。
在本次“双11”,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已成为现实。全国建成200多个智能化分拨中心,顺丰、京东、菜鸟、苏宁等在全国建立多个无人仓。百世快递风暴分拣系统实现了全智能分拣,自动化设备数量同比增长55%。圆通仅仅是2019年上半年上马的自动化设备就增加了一倍。中通则将自己位于全国各地的单层自动化分拣线升级为双层。目前,中国快递业自动化流水线已经超过5000公里;在今年“双11”期间,我国快递公司投入的自动化设备数量普遍同比增加50%以上。
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牵引下,中国快递业的效率在此基础之上也大幅提高:今年上半年,中国快递业整体时效对比去年同期就加快将近5个小时。这也是今年可以提前4个小时送达“双11”第1亿个包裹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物流基础设施面向数智化的转型升级已经是中国快递业乃至物流业的一大趋势。
2绿色环保化:关注行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广绿色环保,国家邮政局于今年年初便开始大力推动实施“9571工程”,即到2019年底,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50%以上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70%、在1万个邮政快递营业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而今年“双11”在物流上的一大创举,就是菜鸟联合圆通、中通、申通、韵达、百世等快递公司在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很多城市的共计4万个菜鸟驿站、3.5万个快递公司网点,发起了中国物流行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绿色“回箱计划”,获得了生态环境部、共青团中央等多个国家部委官微支持和全社会响应。“回箱计划”在“双11”后将延续:“回箱计划”已经成为“四通一达”的董事长工程,由几家公司总部联合采购,并在全国展开推广。
随着政策加持以及头部企业大力推广电子面单与“回箱计划”行动的落实,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发展的快递物流发展势必会成为一个长期态势。
3物流布局细分化:城市配送、下沉市场、物流网络
当电商市场份额流量几乎固化、快递价格战频发,越来越多的快递公司也开始意识到要去开拓更多的场景,以挖掘新的获利渠道。
顺丰从高价高质服务向低价、同城等单价相对较低的服务延伸,致力于解决物流“老大难”的末端配送问题。在“双十一”期间,顺丰通过同城急送业务全面助力末端配送,为顺丰速运承接的部分运单补充了运力,既拓展了业务,又进一步完善了自身的物流供应链。
京东物流则把重心放到了下沉市场以及下沉市场的“最先一公里”布局。过去,京东物流更多围绕着社会供给能力与核心仓进行“销地供应链”布局。在过去的半年中,京东物流开始对应下沉市场,围绕着“最先一公里”布局。尤其在本次“双11”期间,京东物流的布局已经初见成效:通过“4624”计划(注:“4624”计划就是除了在一二线城市做到订单24小时送达之外,京东物流希望在全国范围内做到“千县万镇”四到六线城市从下单到收货24小时内送达。),京东物流直接打通一些乡镇的政府管理者、农户、头部企业,将货物直接对应到销地供应链中。用最快的短链,让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菜鸟则致力于物流网络的架构。阿里通过入股“四通”(圆通、中通、百世、申通)快递公司,打造物流网络平台模式。该模式不仅做到了下沉市场的大面积覆盖,还可以共享仓配资源。例如,在“双11”期间,菜鸟通过共享仓配资源,共计调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49个仓库、15个分拨中心、3127个菜鸟站点参与其中,最终实现了“预售极速达”84%商品的当日达。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就不止一次对外表示,未来5年将继续投入1000亿元,夯实物流基础实施,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物流网络,完成阿里巴巴物流体系“全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送达的愿望。
图片来源:菜鸟官网
4. 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前景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 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颈”,制约了物流的发展,物流配送明显滞后。商流与物流分割,严重影响了商品经营和规模效益。成都亿博物流咨询公司总经理谢勤说:“新型的物流配送业务流程都由网络系统连接,当系统的任何一个神经末端收到一个需求信息的时候,该系统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并可以拟定详细的配送计划,通知各环节开始工作。也就是说,新型的物流配送业务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实时决策,并且这一切工作都是由计算机根据人们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自动完成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需要更高程度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系统化,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建设具有信息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利用现代化的设施,但还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只能从国情、地区情况、企业情况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中国的物流配送业一定会按照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发展。
5. 物流配送行业发展大趋势
物流配送虽然是最近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但是在我国的古代就已经有了其发展的雏形。那个时候的“镖局”从功能角度来看就是今天的物流公司,只不过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比较落后,“镖局”的物流形式与内容还比较单一。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购物方式与商品的中转渠道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物流已经成为今天商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流配送体系中,同城物流的发展可以说是异军突起,并逐渐在今天的商品流通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消费者对物流配送标准的提高,同城物流配送从企业信息系统到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因此立足同城物流配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问题的解决路径和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同城物流配送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关于同城物流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现在还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简单来说,同城物流配送是物流配送的发展过程中的业务衍伸。它主要是指在某一城市内物流公司为客户提供的货物定时与定量的物流服务。根据货物的具体类型可以分为单一货物的配送或者是多种货物的配送。
在整个物流配送环节中,同城物流的基本特征是趋同于物流行业的整体规范与要求的,其中也包括客户的下单,仓储的调运以及后续的信息追踪和反馈等诸多环节。目前。同城物流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以第三方的形式存在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城物流配送对于整个物流体系来说,是物流链条的最后的一环,也是颇为关键的一环。它将物流体系的最后环节做到了客户的家门口。所以有专家曾经做过这么一个生动的比喻,如果把整个物流体系比作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供水管道,那么同城物流配送则是整个供水管道系统的最后一站,也就是每个用户的家中的自来水管道。所以,对于整个物流体系来说,同城物流配送的作用与地位都是不可或缺的。
作为物流配送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城物流配送在具有大物流体系的共有属性与特点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同城物流的地域属性,这也是同城物流配送的最大特点。如果说大物流配送体系属于国家或国际级别的物流网络,类似于今天的互联网。那么同城物流则是一个微观的局域网络,它的功能的发挥与物流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受着地域的限制以及当地的城市特色的影响。
其次,同城物流配送直接与每一个具体的企业与客户相联系,这是大物流配送体系所无法实现的功能。因为,所有的物流配送在经过中间的物流配送环节之后,最后都要通过同城物流这一最后的分流配送环节来实现货物的最后的传递。所以同城物流对于物流市场信息的捕捉与敏感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这里并没有说同城物流比大物流更加重要,两者各有自己的分工与职责,互相协作,产生合力才会实现共赢。
最后,同城物流的优点是它的地域属性,同样这也是它的一个不足。由于同城物流的业务范围受着自己所在地域的影响,所以它的影响力中心与业务的覆盖范围都是有限的。因为,同城物流的配送体系都是以所在的城市与地区为核心,进行周边区域的延伸,但由于城市发展规模的限制,以及物流配送交通系统的不完善,很多地方的同城物流配送网络并没有完全铺开。因此,同城物流的发展空间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的。这种地理区域的空间限制,会让未来的同城物流的发展遭遇到市场拓展的瓶颈。如何打开这种由于地域的限制而造成的市场发展的限制是同城物流配送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共同问题。
二、同城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同城物流在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目前全国很多大中小城市的同城物流已经基本做到了全面的覆盖。从地理空间上来看,这种覆盖的成就与规模还是比较喜人的,但是由于具体的同城物流企业的规模及营运观念的不同,同城物流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具体来说:
首先,同城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在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的时代,无论是物流的上游供应商企业还是下游的客户,都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络来实现对自己的货品的实时监控与跟踪。虽然,很多同城物流企业在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由于资金及技术方面的不足,从整体来看,同城物流配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是无法满足物流网络使用者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在一些比较落后的中小城市,物流配送的方式还比较原始,内部的信息网络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其次,同城配送企业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根据今年的消费者协会受理的消费维权投诉统计,针对同城物流的配送质量的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在同城物流人员的服务理念以及从业者的职业素质等方面。特别是今年出现的多起因为同城配送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而导致的违禁品的配送以及客户个人信息的泄露等恶性事件的发生,为我们的同城物流企业的员工招募及培训敲响了警钟。部分物流企业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做出的违规行为将会对整个物流行业的声誉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作为服务业的一种,物流配送企业的服务观念与意识需要大力的加强与提高。
最后,同城物流企业之间的不规范竞争影响着同城物流配送行业的健康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行业,很多投资方将物流业作为投资的蓝海,来赚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在某一地区的同城物流配送企业之间存在着不正当的竞争。例如互相压价,互相攻击的行业行为屡屡见诸报端,加之在部分城市的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发展成本的不断提高都为整个同城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挑战。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各自企业的闭门造车行为不利于未来行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同城物流配送问题解决对策
首先,提高同城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在同城物流企业内部要加强物流员工的职业素养水平。由于各种不可控制因素的存在,同城物流配送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这些物流中存在的风险除了环境的不可控所造成的损失之外,很大的一部分是由于员工的操作规范及自身职业素养的欠缺导致的。因此,要强化同城物流从业人员业务素养,并从公司规章制度等方面对员工的业务素质进行把关。同时,采取不定时的考核与抽查制度,对员工的操作行为进行监督与矫正。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处理和纠正,要避免“人情”在物流配送企业监管中的影响。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人员管理的经验,按照行为标准量化的方式对员工的从业道德风险进行评估,并把这种机制进行常态化处理,作为日后员工晋级的重要参考标准。虽然由于文化及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同城物流配送行业,在这方面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但是这种员工培训与考核的体系还是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的。
其次,在同城物流企业间建立信息发布平台。由于在市场中,存在着千变万化的市场波动,所以同城物流配送企业之间的彼此互通有无就显得弥足珍贵。一方面可以通过彼此信息的共享来有效的规避,由于信息交流的不畅而产生的物流配送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信息共享平台的指导下,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物流中转的速度与效率,实现物流企业的商业创收。只有在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的调度与指挥下,才会避免过往的信息欺诈及其它的商业不道德行为而对整个行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同城物流企业间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次,建立行之有效的同城物流配送风险识别与控制的预警机制。预警是在危机与危险还未发生以前,通过一系列的有效的举措与应对方案来将潜在的风险降低在萌芽状态。从目前的同城物流配送体系来看,这种预警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通过这种协同合作的预警机制,一旦当市场发生大的变动,可以发挥整个行业的力量来实现对危机与风险的有效抵制。另一方面,这种风险预警机制的存在,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行业的整体优势,产生规模效应。随着行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这样的以行业为竞争单位的趋势将会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特别是,竞争的局面将会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中更加激烈。在这套预警机制中,最为关键的是为行业的风险设立一个最低警戒线,或者最低的承受阈值。一旦这样的风险阈值设定,那么一旦市场中的变动触及这一最低的警戒线,那么一系列的报警机制与同城物流配送各企业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就会展开,共同应对即将到来的风险。
最后,建立同城物流企业的行业法规及规范。任何一个行业的运营与发展都应该是建立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行业规范的基础上。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的很多行业标准与规范开始向国外接轨,这将我们的行业规范与标准的设立提上了议事日程。物流配送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关系着社会民生的各个方面。随着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物流配送,特别是同城物流配送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建立同城物流企业的行业法规与规范也是大势所趋。具体表现在:国家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物流行业的发展经验与我国的具体发展国情的基础上,严格同城物流配送企业准入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在经济的各个领域铺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物流配送供应这一未来发展的蓝海中间所蕴含着的巨大发展潜力与市场空间。所以行业的参与企业数量会不断地增加,如果缺乏统一的规范将会导致很多同城物流配送企业的资质与服务水平的不达标,而最终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甚至还会造成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所以,从市场经济的长远的发展角度,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从具体的国情出发,抬高我国同城物流配送企业的准入门槛,并设定相应的考察标准,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为同城物流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这种门槛的调高应该从当前的具体实际出发。在鼓励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在物流配送行业中表现比较积极的中小企业参与进来的同时,通过这种企业本身的行业约束机制,来实现同城物流配送企业间的有序竞争。最终实现同城物流配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同城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
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文化,信息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未来的同城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中将会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大同城”物流配送网络将会形成。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未来的中国的城市发展,无论是从城市自身的发展规模,还是辖区的覆盖范围都为“大同城”物流配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家相关部门也会通过改善道路交通设施,完善公路网络等措施为“大同城”物流配送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所以,届时,同城配送网络的覆盖范围将会越过自身城市的限制,并且通过公路快速网络与更大的城际配送网络实现无缝对接。
其次,同城配送网络将呈现行业联盟的发展趋势。中国是一个具有非常大的经济发展潜力的国家,特别是近期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我国物流配送企业的兴起与发展。目前,根据统计,在国家政府主管部门登记的同城物流配送企业的数量已经有上千家,另外还有数以千计的物流企业正在申请过程中。因此,随着市场秩序的不断规范,最终会确立以某些巨头物流企业为代表的行业联盟的出现。这种行业联盟的出现会有效提高我国物流配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预防国外物流巨头对我国物流配送的竞争与压制。
最后,同城物流企业间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将会更加成熟。在未来的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将会成为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发展的重要领域。这种信息化假设不仅体现在基础通信设备的不断完善,还体现在物流企业的配送方式将会更加富有科技含量。例如,随着人工智能与全球定位系统的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我国南方比较发达的城市已经出现了无人自动配送业务。这种业务是利用无人驾驶的小型直升机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帮助有紧急配送服务客户在第一时间进行物品的配送,满足其需求。这是物流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同城物流配送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6. 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近年来,随着网购电商的崛起,物流业也受到刺激正在飞速发展之中,尤其版是其中的快递业权务,更是呈现爆炸式增长。物流业已经成为了经济重要的增长极,渗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每一步当中,成为了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根据《前瞻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已经超过220万亿元,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8.7%,其中快递快运、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保持快速增长,成为了投资者青睐的热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步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期过渡,其突出特点就是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而物流行业作为重要的生产线服务业,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转型方向,中高端产业链需要中高端物流服务做先导;消费升级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响应度和一体化水平也有更高要求。
综上所述,未来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三大特点,其一是量质齐升,其二是基础更牢,其三是创新驱动物流业发展。今后伴随着供给侧改革、“互联网+”及“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物流现代化正呈现出链式化、智慧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7. 物流前景
从世界范围来说,目前物流产业呈现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物流走向无国界时代
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跨国经营和产品本地化生产的浪潮,90年代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国际化采购、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格局的形成,随之而来的是国际化物流。没有顺畅的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不会扩大,跨国生产和全球采购难以实现。反过来说,在国际化大生产、国际资本大流动、国际贸易大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进展的新经济格局中,也迫切要求国际物流走向全球化经营。可以说,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会实实在在的出现“物流无国界”的局面。
近年来跨国物流企业,如美国总统轮船、联邦快递,丹麦马士基,日本通运、佐川急便,德国西门子等都在角逐世界物流市场,与他们供应链中的生产企业结伴进人各国物流领域。这些大型跨国物流公司,由原来雄据国际海、陆、空运输市场,进而深人各国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枢纽建设,逐步完善了跨国物流网络框架和主干线与支线的衔接,使国际物流网实现贯通和触角终极化。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大好良机,通过融资、贷款、援助、合资、合作等种种形式把游资投人到世界各地最关键的物流环节,如:港口、码头、公路、物流园区、集装箱终端,建立了自己的投资主体地位,确保了国际物流的畅通无阻,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国际物流通道,促进了全球物流的大循环,把现代物流推向了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
二、现代物流进入供应链管理阶段
在物流的思想、概念和定义方面,有一个发展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物流强调的是运输效率;50年代,企业物流强调的是降低成本和提供客户服务;60年代,出现了综合外包的概念,企业寻求物流外包开始成为一种趋势;70年代,强调运作整合和质量;80年代,强调对企业的财务表现和运作优化的问题;到90年代,则强调物流对客户关系的作用和跨企业的延伸。物流跨企业的延伸,实质上就是供应链形态。200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标志着世界物流已进入供应链时代。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发展趋势,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群体优势化,物流的作用已经日益显得单一和不足。物流必须与生产、采购、销售以及信息相结合,形成整体优势,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企业只有在发挥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与自己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参加由优秀的生产者。原材料供应者、产品批发商、零售商、物流企业乃至相关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企业优势组合的同盟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由于逐渐由单个企业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了企业群体与企业群体之间的竞争,物流的功能便显得乏力,只有供应链才能满足这种竞争的需要。所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物流渐渐地被涵盖在供应链管理之中,或者说物流向更高的阶段发展了。
三、现代物流向整个经济领域延伸
物流由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到100年的成长历史,所以物流的范围和主攻方向一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消费者的需要等外在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开始阶段,物流主要指的是产品离开生产线以后的包装、运输、装卸搬运、保管、流通加工及信息传递,主要服务于企业的产品销售活动;后来物流的范围扩大到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领域,侧重于加强企业服务和企业竞争力;再后来物流由pd概念转向logistics、订货处理、退货物流等内容的同时,把重点转向对物流配送和物流活动的策划与管理,物流的地位也提升至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现在的新趋向是把物流进一步向外围延伸,与通关、商检相连,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捆绑在一起,把物流纳入到生产、流通与消费整个经济领域。
可以说,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这是生产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他们不仅把物流看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企业竞争力、创造“第三利润的源泉,而且还把物流提升到经济的增长点、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关键产业的高度。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企业十分重视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他们不但把生产与销售之外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交给了物流企业,而且即使生产与销售也让物流企业参与其中。
四、现代物流更注重消费者需求
在市场经济情况下,社会商品极大丰富,买方市场矛盾突出,买者是“上帝”,生产者、供应者、服务业者都把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过去生产企业依据市场情况,制定商品价格。现在已不是由市场支配价格,而是由消费者支配价格。生产企业已无法自行决定价格,必须调查消费者能承受或消费者希望的价格标准,然后再考虑划给分销商、物流企业的利润,最后决定自己的产品出厂价格。在这种情况下,物流服务也必须随着生产企业的转变而转变,由过去的服务于生产,转向现在的服务于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比如为居民提供搬家服务的搬家公司;为居民邮寄小件包裹以及代送礼品、代运高尔夫和滑雪用具的“宅急送”公司;为长期出差职工保管家具和贵重物品的仓库等,都是物流企业转向最终消费者的例证。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要,运输企业增加冷藏运输车辆,仓库企业大量增建冷冻仓库,形成一贯制冷链物流体制,牛奶、肉蛋、海产品、蔬菜、水果等一律冷藏、冷冻化流通。今后,能够为消费者而不仅仅是生产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将是物流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五、现代物流把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置
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物流企业已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而必须遵守环保法规,注重社会效益,例如减少废物堆砌、卡车噪音、废气公害,这就是最近几年新兴的“绿色物流”。为了社会效益,有的国家已考虑限制卡车运输,鼓励铁路运输。卡车在繁华市区装卸货物要求关闭发动机,以减少废气排放量;有的国家作出规定,电视机、电冰箱等大件废旧家用电器,由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和再生利用。
六、现代物流追求附加价值
在客户和消费者对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物流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情况下,物流企业为了维持生存,寻求发展,不得不追求附加价值,大范围地承揽业务。过去物流企业进行流通加工时,一般只限于拴价签、贴条形码等简单作业;现在流通加工业务的范围已大大拓宽,比如煤炭的筛选、碾碎、混合,衣料的染色、刺绣、组装,汽车的安装空调和尾灯以及质检,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流通加工服务。许多过去只提供运输、仓储、包装服务的物流专业企业,现在大量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以追求附加价值收人。这一变化,也给物流企业大大增加了收入。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1995年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为200亿美元,仅占当年物流市场总量的25%。到了1999年,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猛增至700亿美元,占全美物流市场的70%。
七、现代物流趋向信息化和高科技化
物流的信息化是指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合理化、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电子商务和物品条码技术应用等。各种信息平台、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等信息处理和条形码技术、射频标识技术在物流中广泛运用,将使信息实现共享,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大大增强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各环节的功能,使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为一体,提升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综合效益,社会物流成本不断下降,实现物流跨越式发展。
希望对你有帮助!
8. 关于物流未来发展趋势具体点,
物流三大趋势
1数智化技术:降本增效是关键事实上,随着不少快递企业纷纷登陆资本市场后,同时在快递价格战频发、业务增长放缓、运营成本攀高的压力下,快递行业也在面临转型:必须从过去粗放式管理发展模式向精细化运营方向发展。数智化技术自带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天赋属性,这也就为了快递企业精细化运营提供了现实的途径和切实的手段。
在本次“双11”,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已成为现实。全国建成200多个智能化分拨中心,顺丰、京东、菜鸟、苏宁等在全国建立多个无人仓。百世快递风暴分拣系统实现了全智能分拣,自动化设备数量同比增长55%。圆通仅仅是2019年上半年上马的自动化设备就增加了一倍。中通则将自己位于全国各地的单层自动化分拣线升级为双层。目前,中国快递业自动化流水线已经超过5000公里;在今年“双11”期间,我国快递公司投入的自动化设备数量普遍同比增加50%以上。
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牵引下,中国快递业的效率在此基础之上也大幅提高:今年上半年,中国快递业整体时效对比去年同期就加快将近5个小时。这也是今年可以提前4个小时送达“双11”第1亿个包裹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物流基础设施面向数智化的转型升级已经是中国快递业乃至物流业的一大趋势。
2绿色环保化:关注行业可持续发展为了推广绿色环保,国家邮政局于今年年初便开始大力推动实施“9571工程”,即到2019年底,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50%以上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70%、在1万个邮政快递营业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而今年“双11”在物流上的一大创举,就是菜鸟联合圆通、中通、申通、韵达、百世等快递公司在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很多城市的共计4万个菜鸟驿站、3.5万个快递公司网点,发起了中国物流行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绿色“回箱计划”,获得了生态环境部、共青团中央等多个国家部委官微支持和全社会响应。“回箱计划”在“双11”后将延续:“回箱计划”已经成为“四通一达”的董事长工程,由几家公司总部联合采购,并在全国展开推广。
随着政策加持以及头部企业大力推广电子面单与“回箱计划”行动的落实,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发展的快递物流发展势必会成为一个长期态势。
3物流布局细分化:城市配送、下沉市场、物流网络
当电商市场份额流量几乎固化、快递价格战频发,越来越多的快递公司也开始意识到要去开拓更多的场景,以挖掘新的获利渠道。
顺丰从高价高质服务向低价、同城等单价相对较低的服务延伸,致力于解决物流“老大难”的末端配送问题。在“双十一”期间,顺丰通过同城急送业务全面助力末端配送,为顺丰速运承接的部分运单补充了运力,既拓展了业务,又进一步完善了自身的物流供应链。
京东物流则把重心放到了下沉市场以及下沉市场的“最先一公里”布局。过去,京东物流更多围绕着社会供给能力与核心仓进行“销地供应链”布局。在过去的半年中,京东物流开始对应下沉市场,围绕着“最先一公里”布局。尤其在本次“双11”期间,京东物流的布局已经初见成效:通过“4624”计划(注:“4624”计划就是除了在一二线城市做到订单24小时送达之外,京东物流希望在全国范围内做到“千县万镇”四到六线城市从下单到收货24小时内送达。),京东物流直接打通一些乡镇的政府管理者、农户、头部企业,将货物直接对应到销地供应链中。用最快的短链,让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菜鸟则致力于物流网络的架构。阿里通过入股“四通”(圆通、中通、百世、申通)快递公司,打造物流网络平台模式。该模式不仅做到了下沉市场的大面积覆盖,还可以共享仓配资源。例如,在“双11”期间,菜鸟通过共享仓配资源,共计调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49个仓库、15个分拨中心、3127个菜鸟站点参与其中,最终实现了“预售极速达”84%商品的当日达。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就不止一次对外表示,未来5年将继续投入1000亿元,夯实物流基础实施,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物流网络,完成阿里巴巴物流体系“全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送达的愿望。
9. 物流配送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2008年在一系列消极因素打击下,世界经济持续多年高增长随之结束,2009年,全球经济更可能出现战后首次的负增长。另外,经济衰退、低通胀,及潜伏在经济、金融领域的风险不断释放等等,揭示着世界经济的衰退与风险的一步步放大。为稳定金融市场和刺激经济增长,各国纷纷出台措施。然而,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的迹象依然难觅,从2009年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程度日益加深,金融危机正从发达国家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在不断加剧。 面对经济形势的变化,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空前挑战,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了新一轮宏观调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传递了清晰的信号: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调控措施,将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从2008年9月15日央行宣布6年来首次下调贷款利率,到22008年11月份扩大内需十大措施的出台,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保增长的调控目标,再到十大产业振兴政策的密集获批……面对危机,中国正在果断有力地展开行动。 经济危机在何时以何种形式结束,依然未知。国际经济走弱、保护主义抬头、石油价格波动……一系列国际因素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也给2009年中国经济带来一连串挑战。如果中国经济不能有效地摆脱这些桎梏,2009年就可能成为继2008年这一“历史上最困难一年”之后更困难的一年。当然,每个挑战的背后都孕育着希望。2009年及未来几年,是全球危机进行时,也是反危机与反衰退的进行时。 可以看出,目前正值中国物流配送行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认识局势掌控方向,对物流配送行业所受到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态势予以翔实的剖析,无论是对于中国物流配送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物流配送行业在具体工作中的突破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那么,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物流配送行业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而我国物流配送企业又该如何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制定应对策略呢?最重要的,又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呢? 本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中国海关总署、行业相关协会、深圳市盛世华研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物流配送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立足于当前经济整体发展形势,对新形势下中国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情况、经济运行数据、主要细分市场、进出口、市场营销、竞争格局等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并对未来物流配送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物流配送行业今后的发展与投资策略,为物流配送行业生产、贸易、经销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