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见安道乎
❶ 文言文翻译
说符第八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曰:
“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形直则
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关尹谓
子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
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
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
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
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尝观之
神农、有炎之德,稽之虞、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贤人之言,所以存亡废兴
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
严恢曰:“所为问道者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纣
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幸哉余未汝语也!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强
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
尊己,则危辱及之矣。”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
“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列子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故不班白语道,失,而况
行之乎?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
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锋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中
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
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
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
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
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
“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
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
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
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
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
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
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
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
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
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
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
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晋文公出会,欲伐卫,公子锄仰天而笑。公问何笑。曰:“臣笑邻之人有送
其妻适私家者,道见桑妇,悦而与言。然顾视其妻,亦有招之者矣。臣窃笑此
也。”公寤其言,乃止。引师而还,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
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
千百无遗一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
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
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
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
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
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乎河梁而观焉。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
游,鼋鼍弗能居,有一丈夫方将厉之。孔子使人并涯止之,曰:“此悬水三十仞,
圜流九十里,鱼鳖弗能游,鼋鼍弗能居也。意者难可以济乎?”丈夫不以错意,
遂度而出。孔子问之曰:“巧乎?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对
曰:‘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
而吾不敢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者,以此也。”孔子谓弟子曰:“二三子识之!
水且犹可以忠信诚身亲之,而况人乎?”
白公问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
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
“淄、渑之合,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人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
“何为不可?唯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逐兽者
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已,
遂死于浴室。
赵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胜之,取左人、中人;使遽人来谒之。襄子方食而
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
曰:“夫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不终朝,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
无所施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哉!”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
者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
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卒取亡焉,不达乎持胜也。唯
有道之主为能持胜。”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
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故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
“此吉祥也,以荐上帝。”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其牛又复生白犊。其父又复
令其子问孔子。其子曰:“前问之而失明,又何问乎?”父曰:“圣人之言先迕
后合。其事未究,姑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复教以
祭。其子归致命。其父曰:“行孔子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其后
楚攻宋,围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大半。
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及围解而疾俱复。
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
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又有兰子又
能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适
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戳之,经月乃放。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
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
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
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
“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
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
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
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
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
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
“善。”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何谓也?”
对曰:“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孙叔敖曰: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于
三怨,可乎?”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亟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
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丘者,此地不利而名甚恶。楚人鬼而越人禨,
可长有者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而不受;请寝丘,与之,
至今不失。
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下之邯郸,遇盗于耦沙之中,尽取其衣装车,牛步
而去。视之欢然无忧厷之色。盗追而问其故。曰:“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
盗曰:“嘻!贤矣夫!”既而相谓曰:“以彼之贤,往见赵君,使以我为,必困
我。不如杀之。”乃相与追而杀之。燕人闻之,聚族相戒,曰:“遇盗,莫如上
地之牛缺也!”皆受教。俄而其弟适秦。至关下,果遇盗;忆其兄之戒,因与盗
力争。既而不如,又追而以卑辞请物。盗怒曰:“吾活汝弘矣,而追吾不已,迹
将箸焉。既为盗矣,仁将焉在?”遂杀之,又傍害其党四五人焉。
虞氏者,梁之富人也,家充殷盛,钱帛无量,财货无訾。登高楼,临大路,
设乐陈酒,击博楼上。侠客相随而行。楼上博者射,明琼张中,反两<木翕>鱼而笑。
飞鸢适坠其腐鼠而中之。侠客相与言曰:“虞氏富乐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
志。吾不侵犯之,而乃辱我以腐鼠。此而不报,无以立慬于天下。请与若等戮
力一志,率徒属必灭其家为等伦。”皆许诺。至期日之夜,聚众积兵以攻虞氏,
大灭其家。
东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
以哺之。爰旌目三哺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
爰旌目曰:“嘻!汝非盗耶?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
欧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狐父之人则盗矣,而食非盗也。以人之盗因谓
食为盗而不敢食,是失名实者也。
柱厉叔事莒敖公,自为不知己,去,居海上。夏日则食菱芰,冬日则食橡栗。
莒敖公有难,柱厉叔辞其友而往死之。其友曰:“子自以为不知己,故去。今往
死之,是知与不知无辨也。”柱厉叔曰:“不然;自以为不知,故去。今死,是
果不知我也。吾将死之,以丑后世之人主不知其臣者也。”凡知则死之,不知则
弗死,此直道而行者也。柱厉叔可谓怼以忘其身者也。
杨朱曰:“利出者实及,怨往者害来。发于此而应于外者唯请,是故贤者慎
所出。”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
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
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
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
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
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
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
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
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
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
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
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
吠之。杨而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
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杨朱曰:“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
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
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受之,不捷,而言者死。燕君甚怒,其使
者将加诛焉。幸臣谏曰:“人所忧者莫急乎死,己所重者莫过乎生。彼自丧其生,
安能令君不死也?”乃不诛。有齐子亦欲学其道,闻言者之死,乃抚膺而恨。富
子闻而笑之曰:“夫所欲学不死,其人已死而犹恨之,是不知所以为学。”胡子
曰:“富子之言非也。凡人有术不能行者有矣,能行而无其术者亦有矣。卫人有
善数者,临死,以诀喻其子。其子志其言而不能行也。他人问之,以其父所言告
之。问者用其言而行其术,与其父无差焉。若然,死者奚为不能言生术哉?”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
“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
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
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
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虫替>肤,
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齐有贫者,常乞于城市。城市患其亟也,众莫之与。遂适田氏之厩,从马医
作役而假食。郭中人戏之曰:“从马医而食,不以辱乎?”乞儿曰:“天下之辱
莫过于乞。乞犹不辱,岂辱马医哉?”
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
矣。”
人有枯梧树者,其邻父言枯梧之树不祥,其邻人遽而伐之。邻人父因请以为
薪。其人乃不悦,曰:“邻人之父徒欲为薪而教吾伐之也。与我邻,若此其险岂
可哉?”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
也;作动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
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白公胜虑乱,罢朝而立,倒仗策,錣上贯颐,血流至地而弗知也。郑人闻
之曰:“颐之忘,将何不忘哉?”意之所属箸,其行足踬株埳,头抵植木,而
不自知也。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
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❷ 文言文在线翻译器 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
这样做,痛苦还是有的,责任还是在你自己身上。
❸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这个是哪个文言文
出自《楚辞》的《渔父》
原文: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遂去,不复与言。
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是屈原在被流放后,政治上被迫害,个人人生遇到了一种困顿,处在困恶之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茅盾《楚辞与中国神话》和郭沫若《屈原研究》认为非屈原作品,而是屈原的学生宋玉或战国时期楚国的人而作。蔡靖泉《楚文学史》亦引以上观点。主张各异,但说服力似还不充分。 也有人力主《渔父》《卜居》为屈原之作,如朱熹、洪兴祖、王夫之等。
全文中的人物有两个--屈原和渔父。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文章以屈原开头,以渔父结尾,中间两个自然段则是两人的对答,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其中"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思想对后世道家道教影响极大。
❹ 投笔从戎里的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的安是什么意思
楼主,你好~~抄
(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
望阅读愉快~~O(∩_∩)O~~
满意就请及时采纳我吧,即使不采纳也请点一下右下角的【赞同】谢谢啦~~
PS:如有问题,1、继续追问 2、私信我哦
❺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什么意思
意思是假使我苏秦刚开始就有二亩良田,日子温饱,哪能有今天佩六国相印衣锦还乡。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
原文: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译文:苏秦感慨地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假使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二顷良田,如今,我难道还佩带得上六个国家的相印吗?
(5)安能见安道乎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让李陵为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护送辎重。李陵谢绝,并自请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以寡击众,武帝赞赏李陵的勇气并答应了他。
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时却遭遇匈奴单于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却越聚越多,粮尽矢绝之后,李陵最终降敌。
武帝愤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说:“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一向怀着报国之心。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
然而,随着公孙敖迎李陵未功,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期反击汉朝之后,武帝除了李陵家,而司马迁也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
想到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吕不韦被贬属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囚秦国,作《说难》和《孤愤》,《诗》三百篇,大概都是贤士圣人发泄愤懑而作。
终于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至此,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完成了《史记》。
❻ 文言文句子“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怎么翻译
文言文句子“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的译文:怎么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
❼ 然则痛安能已……乎这个文言文的道理
(10分)
里中有病脚疮者,痛不可忍,谓家人曰:“尔为我凿壁为穴。”穴成,伸脚穴中,入邻家尺许。家人曰:“此何意?”答曰:“凭他去邻家,无与我事。”又有医者,称善外科,一裨将①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②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镞③在膜内须急治。”医曰:“此内科事,不应并责我。”
噫,脚入邻家犹我之脚也镞在膜内然亦医者之事也。乃隔一壁,辄思委脚,隔一膜,辄欲分科,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今日当事诸公,见事之不可为,而但因循苟安,以遣来者,亦若委痛于邻家,推责于内科之意。
【注释】①裨将:在古代指副将。②并州剪:剪刀名。古时并州所产剪刀,以锋利著称。③镞(zú):箭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3分)
(1)里中有病脚疮者 (2)延使治 (3)跪而请谢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
3、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停顿处用“∕”隔开。(3分)
脚入邻家犹我之脚也镞在膜内然亦医者之事也。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1)患病、生病 (2)邀请 (3)告辞、辞别 (3分)
2.这样,疼痛哪能停止,责任哪能推诿呢?(2分)
3.脚入 邻 家∕ 犹 我 之 脚 也∕ 镞 在 膜 内∕然 亦 医 者 之 事 也。(3分)
4.示例:①做事要敢于负责,不能互相推诿。②不要转嫁问题,要自己动手解决。③做事不能做表面文章,要肯下苦功夫。(写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
❽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出自哪里
“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出自于战国时的苏秦,意思是假如苏秦家里有田地,其就不会有六个国家的相印了。
形容一个人因为自身的东西很少,所以就去争取,反而争取到了更大的成就。
说这话时,苏秦正值功成名就,志得意满之际。
作为一个出色的纵横家,苏秦成功地说服了赵、韩、燕、齐、楚、魏六国君王,采取“合纵”策略,一致对秦。也因此被推为“纵约长”,身兼六国宰相之职。如此风光,真算得上是空前绝后了。
身佩六国相印的苏秦衣锦还乡,六国君主纷纷派车马相送。其浩浩仪仗连绵十多公里,显赫堪比王侯。
连周天子都专门派人打扫街道迎接他,洛阳百姓更是箪食壶浆,望尘而拜。
那个在苏秦潦倒落魄时节对苏秦不理不睬、冷眼相向的嫂子,此刻战战兢兢地跪拜道旁不敢抬头。
面对如此显赫的威仪,回想自己当初的寒酸窘迫之状。
苏秦感慨万端,于是便有了这句流传千古的话:“使我(当年)有洛阳两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
(8)安能见安道乎扩展阅读:
早年的苏秦家境贫寒,以务农为生,后到齐国求学,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之术,学成之后的苏秦并没有即刻显达,反而是混得穷困潦倒,最后狼狈回到家乡。
回到家的苏秦并没有得到家人的安慰,甚至被人讥笑逞口舌之能。
苏秦万分惭愧,但还是没有放弃,于是闭门不出,遍观所藏之书,头悬梁、锥刺股就是在这段时间发生的。
一年之后,在《周书阴符》中悟得合纵连横之术,开始游说各国君王。
苏秦先是到了洛阳,见到了周显王,但是没得到信任;又来到秦国,由于秦惠王讨厌说客,未采纳苏秦的建议;离开秦国后,苏秦到了赵国,却遭到奉阳君的排挤。
无奈之下,苏秦又到了燕国,足足等了一年才见到燕文侯,在听完苏秦的战略思想后,燕文侯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资助苏秦车马金帛,让苏秦游说各国以促成合纵之计。
苏秦游说完各个诸侯后,六国达成合纵联盟,团结一致。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即合纵联盟的联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
苏秦的成功是被逼出来的,未有成就之前,亲戚朋友纷纷讥笑嘲讽,被认为不学无术,在这种压力下,苏秦没有放弃心中的志向。
也许正是这些压力激励着苏秦勇往直前,直到身佩六国相印名震天下。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狮。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
❾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翻译是什么
翻译是: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
出自《渔父》(《楚辞》篇章),作者有争议,但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是屈原在被流放后,政治上被迫害,个人人生遇到了一种困顿,处在困恶之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
原文选段: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译文: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9)安能见安道乎扩展阅读
《渔父》中有关清浊、梦觉的辩论,是中国文学中最经典的表述之一 。这就是以“梦”与“觉”对应,以梦为梦化、为迷醉、为浊、为醉;以觉为醒悟、为生觉、为苏世、为独醒,喻指精神的醉和醒悟。这成为了中国文学中清官思想的源头。
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把自已政治上的不得势,归于自已“清”与“醒”。因为独”清”,独“醒”而被流放。
屈原在这里显然表达出已超出了万物的思想观念达到道的境界,采取的是十分明显的黄老道家入世观念,矛头指向的是当下的,现世的,此岸的政治;而渔父所言:圣人不凝滞于物,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虽然也并没有超出这种入世情怀,但却具有明显的老庄道家情怀为屈原指出了一条现实超脱的道路。《渔父》之后,清官与清流思潮,基本上成了历代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历代文学大多鲜有出其窠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