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递公司 » 不谋百世者

不谋百世者

发布时间: 2021-02-24 15:18:37

Ⅰ 古文翻译

典故。 出处:《晋书.惠帝纪》:“......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 释义:肉糜就是肉粥。晋惠帝在位时天下曾经暴发大饥荒,导致全国不少地方都出现了老百姓被活活饿死的情况。
可晋惠帝司马衷生性呆傻,养尊处优,体会不到民间疾苦。当有人向他报告已经饿死了很多人时,他竟然惊异地说:“老百姓没有粮吃,为何不去吃肉粥呢?”
同义词:饱汉不知饿汉饥。
含义:如果听见别人对自己说出“晋惠帝曰:‘~’?”这种话来,那一定是在说自己的处境比对方优越,说话不切合实际,体谅不到对方的难处。含有讽刺、批评之意。
原文: 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翻译为:惠帝曾到华林园去玩,听见青蛙(蛤蟆)的叫声。便问随从这些乱叫的东西,是为官或是为私的?随从回答道:「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
又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但惠帝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为甚么不吃肉粥呢?」由此可见惠帝是多么的愚蠢糊涂。
因为没有专门的翻译所以结合了字典和典故自己做的,希望对你有用。

Ⅱ “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什么意思

入手理解这句话,必先联系前文。
这是王阳明的徒弟徐爱,给他自己的著作所写的引言。关于这句的前文如下: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
这段话的意思大概是徐爱一开始对王阳明的思想不能理解而生疑,但后来愈渐研究,他愈发觉得他师傅思想之深厚。关键字句在这里: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便是这样:然后知道先生的理念,犹如深水的冰寒,犹如烈焰的火热,没有百年的时间,一定出不了对这种理念完全通达不疑惑的圣人。

“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其中:
“断断乎”的意思是“断然”,表“确实”、“绝对”的断定之意;
“百世”代指极长的时间,此处用夸张,连同后面的“圣人”一样,从侧面表示了王阳明理念的深厚;
“俟”的意思是“等”、“等待”;
“不惑”就是不疑惑,思维通达;
所谓“圣人而不惑者”,就是指“不疑惑的圣人”,其中“圣人”和“不惑者”是同一称谓。
这句话,直译可这样表达:必定需要用百世的时间,来等待圣人的出现,从而可以对先生的理念一点都不疑惑啊。

Ⅲ 其苟且者,知将来之必敝;其知当者,知将来之必因。所谓虽百世可知也.是什么意思谢谢!

“其苟且者,知将来之必敝;其知当者,知将来之必因。所谓虽百世可知也”的意思是:那些蝇营狗苟的小人物,知道未来必定是破败不堪;那些解社会现实情况的人,必定知道未来事情发生的原因在现在。因此即使是很长远的未来也可以预见。

该句是由曾国藩提出的。表达了曾国藩对当时清朝朝廷腐败,官僚主义盛行,国力衰弱的无奈和感慨。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3)不谋百世者扩展阅读

柴静对曾国藩的评价:

道光三十年三月,老曾是礼部侍郎。四十岁了,还是一个愤怒青年,其时官场已经是熟透的昏黄,他声色俱厉地评论“诸老”:

“恶其不黑不白,不痛不痒,假颟顸为浑厚,冒乡愿为中庸,一遇真伪交争之际,辄先倡为游言,导为邪论,以阴排善类,而自居老成持平之列。”

他连皇帝也骂,上书说咸丰本人对国事“不暇深求”“徒尚文饰”,表面说言者无罪却“疏之万里之外”,或者“斥为乱道之流”。所以大臣们再不敢就人事、吏制发言,碰到什么事情,只有“相与袖手,一筹莫展”。

句句见血。

Ⅳ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的翻译

一、译文

孟子说:“圣人,是百世人民的老师,伯夷、柳下惠就是这样的圣人。因此,听到伯夷高风亮节的人,贪婪者都会变得廉洁,懦弱的人也会长志气。

听到柳下惠高风亮节的人,刻薄者也会变得敦厚,见识浅薄者也会变得宽宏大量。百世以前奋发进取,百世以后,听说这些的人无不感动振作。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有如此的作为?何况是那些亲自受到圣人熏陶的人呢?”

二、原文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三、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第十五节

(4)不谋百世者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二、作品赏析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三、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Ⅳ 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是哪一位历史人物所说

桓温说的,原文是“个人若不能流芳百世,那就应该遗臭万年”。恒温是东晋内政治家、军容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

流芳遗臭典故

桓温素怀野心,曾躺在床上对亲信道:“如果一直这么默默无闻,将来死后定会被文景(指从曹魏手里夺得天下的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所笑话。”他随即霍然坐起,又道:“一个人若不能流芳百世,那就应该遗臭万年。”

(5)不谋百世者扩展阅读:

桓温,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

Ⅵ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清] 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全文

全文:

西蜀、宁远不建亲藩,巴塘打箭炉不驻提镇,则藏危而蜀亦危。永昌不移抚部,黑江不设水师,则腾越临江易动而滇危。两粤不建亲藩,西江水师不立,粤西抚部不驻浔州,则镇南孤远。粤东抚部不驻雷州,则琼崖易觊。而粤东西危,蜀藏滇粤危,则西南大势去矣。

夫自东三省绕内外蒙古达新疆卫藏滇粤。国家所恃为藩篱者如此,又况沿海万里无藩篱之限。喜人怒兽之伦飙忽电迈于房栊卧榻之内,搤吾喉舌而踞吾腹心,顾可几幸万一于旦夕间哉?方今国势无复雍乾财富之盛,骤语建置微特黎民滋惧,即殊识之士亦徘徊瞻顾而不敢为。

惟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诚欲延国命于累卵之崩,举危疆以图自保,则因势制地之术固有不容不先振其纲维,而徐措其节目之细,则迁都之说尚焉。

白话译文:

东三省内蒙古根本在两京,而兴京、多伦诺不建亲藩。混同江老师不立,索伦金不是马寇贼不安抚,他们的首领而加重他的权力,就逐渐长期一定是俄用,而东三省内蒙古危险。二是危险而京城没有睡觉的时间了。藏滇根本在巴蜀,卫藏地区六千里没有亲藩驻扎。

什伦布不大臣驻宗喀薄宗二城训练兵士,就印缅都容易造成危险而隐藏。西蜀、宁远不建亲藩,巴塘打箭炉不停提镇,就藏危险而蜀也危险。永昌郡不移交抚部,黑江不设水师,那么腾越临江易动而滇危险。

广西不建亲藩,西江水老师不立,广西巡抚部不在得州,那么镇南偏远。广东巡抚部不在雷州,那么琼崖容易做梦。而广东东西危险,四川藏滇粤危险,就西南大形势走了。那些从东三省围绕内外蒙古理解新疆卫藏滇粤。国家所依靠的是篱笆这样,又何况沿海万里没有篱笆的限制。

喜欢人怒兽的伦疾风闪电超越房栊床的内,掐住我喉舌却在我心中,只能希望万一在早晚之间吗?现在国家的形势不再雍乾财富的丰富,突然对建立微特黎人越来越担心,就不认识的人也徘徊观望,不敢做只有自古不谋万世的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的不足谋一域。

如果想要延续国家生命危如累卵的去世,整个危险边境以图谋保护自己,就因为权势控制土地的方法固然不能不先振其纲领,而徐注意他的节目的细节,就迁都的主张还了。

出处:出自清代陈澹然的《寤言二*迁都建藩议》。

(6)不谋百世者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陈澹然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朝国势的日衰,他提出“迁都建藩”的建议,还写了篇《迁都建藩议》,呼吁把朝廷搬到荆州,甚至罗列了迁都的十大好处。文中说:“方今国势,无复雍乾财富之盛,骤语建置,微特黎民滋恐,即殊识之士亦非徘徊瞻顾而不敢为。

惟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诚欲延国命于累卵之巅,举危疆以图自保,则因势制地之术,固有不容不先振其纲维而徐措其节目之细,则迁都之说尚焉。”

意思是:

现在国家的形势不再雍乾财富的丰富,突然对建立微特黎人越来越担心,就不认识的人也徘徊观望,不敢做只有自古不谋万世的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的不足谋一域。

如果想要延续国家生命危如累卵的去世,整个危险边境以图谋保护自己,就因为权势控制土地的方法固然不能不先振其纲领,而徐注意他的节目的细节,就迁都的主张还了。

Ⅶ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这句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如果倾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则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成功,任何事情都能做成功的话,那么就不用去担心富强的事情了。

出自: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说的话

原文: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天下为公。

译文:

人如果倾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则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成功,任何事情都能做成功的话,那么就不用去担心富强的事情了。追求功力的人只能得到暂时的荣誉,而追求大事业的人则可以流芳百世,天下为公。

(7)不谋百世者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1879年(光绪五年),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年(光绪九年),孙中山自檀香山归国。他对祖国的贫困落后颇感不满。

居翠亨期间,在他倡议下,村里采取了一些兴革乡政的措施,“如教育、防盗、街灯、清道、防病,皆为筹办”。 为破除封建迷信,他又与同村好友陆皓东毁坏了北帝庙偶像。这种渎神行为遭到村民的指责,他被迫赴香港。年底,孙中山在香港入基督教。

1883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有所交往。

1892年(光绪十八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 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

Ⅷ 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是什么意思

逃名复避名
《后汉书.逸民传.法真制》:“法真字高卿,扶风郿人……性恬静寡欲,……辟公府,举贤良,皆不就。……会顺帝西巡,弱又荐之(注:田弱为法真同乡,先时曾举荐过他)。帝虚心欲致,前后四征。真曰:‘吾既不能遁形远世,岂饮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隐绝,终不降屈。友人郭正称之曰:‘法真名可得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乃共刊石颂之,号曰玄德先生。”
后汉隐士法真,多次拒绝荐举,隐居草泽,不谋宦达,不慕声名。友人郭正对他的为人倍加称颂,认为他越是“逃名避名”,而声名却偏要追随他。后以此用为不求声名却又难以摆脱声名纠緾的典故。
宋.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诗:“持此欲安归,造物不我舍(《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我欲持此安归乎?’此二句意为:司马光声名既高,必为世用,无可逃脱)。”名声逐吾辈,此病天所赭(注:名高亦是一累,故曰病;赭,使呈红色,天意造成)。”

Ⅸ "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是什么意思

不求声名却又难以摆脱声名纠緾
《后汉书.逸民传.法真》:“法真字高卿,扶风版郿权人……性恬静寡欲,……辟公府,举贤良,皆不就。……会顺帝西巡,弱又荐之(注:田弱为法真同乡,先时曾举荐过他)。帝虚心欲致,前后四征。真曰:‘吾既不能遁形远世,岂饮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隐绝,终不降屈。友人郭正称之曰:‘法真名可得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乃共刊石颂之,号曰玄德先生。”
后汉隐士法真,多次拒绝荐举,隐居草泽,不谋宦达,不慕声名。友人郭正对他的为人倍加称颂,认为他越是“逃名避名”,而声名却偏要追随他。后以此用为不求声名却又难以摆脱声名纠緾的典故。
宋.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诗:“持此欲安归,造物不我舍(《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我欲持此安归乎?’此二句意为:司马光声名既高,必为世用,无可逃脱)。”名声逐吾辈,此病天所赭(注:名高亦是一累,故曰病;赭,使呈红色,天意造成)。”

Ⅹ 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的出处与具体内容

1.不从长远利益的角度来策划的,是不能够筹划好一时的事的;不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是没有获得一个地区的智慧的;
2.这句话出自于《孙子兵法》

热点内容
在菲律宾用什么软件看国内电影 发布:2024-08-18 19:45:19 浏览:95
不是现代主义电影的是 发布:2024-08-18 16:26:58 浏览:792
在船上吃人的电影是哪一部 发布:2024-08-18 15:33:07 浏览:268
丁咚的电影 发布:2024-08-18 14:47:05 浏览:429
86.mm。kk 发布:2024-08-18 13:59:40 浏览:39
箱子男电影在线免费看 发布:2024-08-18 06:38:34 浏览:592
玩命快递4迅雷下载 发布:2024-08-18 04:41:05 浏览:839
电影票取票码是序列号还是二维码 发布:2024-08-17 21:52:01 浏览:467
韩国我也隐藏了真相演员表 发布:2024-08-17 21:22:10 浏览:178
安达市隆美影院5月26日播放 发布:2024-08-17 20:37:58 浏览: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