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倉儲業的歷史
A. 中國倉儲管理體制的演變
ISO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9000是該組織制訂的一個質量標准體系。所有公司的產品或服務都必須滿足這個標准。企業只有獲得了ISO9000認證,顧客才能相信企業的產品的質量有保證。目前,我國有很多企業已經通過了ISO9000的認證。
ISO標準是基於客戶的立場制訂的,用來衡量企業管理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的水平。ISO9000標准體系是由兩方面一系列的文件所組成的,其文件系統主要分為兩個部分: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
◆質量手冊
ISO9000的質量手冊分為方針性和指導性兩種。在質量手冊中,寫明了企業用於保證產品質量的方針、思想和原則。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質量手冊往往被當作制度確定下來。例如,質量手冊在物料倉儲管理中常被稱為物料管理制度手冊。
◆程序文件
在程序文件中,詳細地告訴了人們應該通過什麼樣的工作程序來達到質量手冊中所規定的各項目標。因此,程序文件提供了一整套解決問題、實現預定目標的步驟和方法。程序文件的內容越合理,越能對物料倉儲管理起指導作用。
物料倉儲管理制度體系的概念
所謂物料倉儲管理制度體系,是指按照物料倉儲管理系統構成的要求,將指導工作的原則性准則與方法進行高度概括性的匯總,從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完整的管理制度體系。物料倉儲管理制度是確保物料管理工作正常進行的堅實基礎。
建立物料倉儲管理制度體系的思路最初來源於IS09000標準的管理方法。ISO9000文件系統中的重要文件之一就是質量手冊,物料倉儲管理制度體系實際上就是ISO9000質量手冊在製造企業物料管理工作中的具體應用,它清晰、明確地規定了企業進行物料倉儲管理的總原則。
物料倉儲管理系統的構成
物料倉儲管理系統是按照物料倉儲管理的系統構成,匯總了指導性准則的管理制度。物料倉儲系統的構成主要包括八個方面:物料分類、存量控制、成品倉儲、滯料和廢料、采購等五種管理和驗收、倉儲、物料收發等三種作業, 物料倉儲管理系統的各方面都具體規定了一系列的管理目標。其中,進行物料分類管理可以將物料規劃得有條不紊,存量控制使得倉儲的物料所佔用的資金最少,對采購回來的物料進行驗收後儲存進倉庫,完成負責物料的領發作業。
「舉例」
某製造類企業為了更好地進行物料與倉儲管理工作,建立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來規范管理行為,包括企業物資消耗定額管理制度、用料預算和存量管理辦法以及物料領用制度等,各項文件的具體內容如下:
(一)企業物資消耗定額管理制度
第一條 物資消耗定額是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技術經濟指標,是正確確定物資需要量,編制物資供應計劃的重要依據,是產品成本和經濟等兩種核算的基礎。實行限額供料是有計劃地合理利用和節約原材料的有效手段。
第二條 物資消耗定額應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根據本廠生產的具體條件,結合產品結構和工藝要求,以理論計算和技術測定為主,以經驗估計和統計分析為輔來制訂最經濟、合理的消耗定額。
第三條 物資消耗定額分工藝和非工藝消耗定額兩部分:
工藝消耗定額: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額-指構成產品實體的材料消耗,如六角鋼、氧化鋁等。工藝性輔助材料消耗-工藝需要耗用而又未構成產品實體的材料,如石蠟,蘇州土等。
非工藝性定額:指廢品、材料代用、設備調整等三種損耗,但不包括途耗磅差、庫耗等(此部分作倉庫盤盈虧處理)。
(二)用料預算方法:
第一條 由生產管理單位依生產及保養計劃定期編制「材料預算及存量基準明細表」,擬定用料預算;
第二條 由生產管理單位依生產及保養計劃的材料耗用基準,按科別(產品表)定期編制「材料預算及存量基準明細表」擬定用料預算,其雜務用品直接依過去實際領用數量,並考慮庫存情況,擬定次月用料預算;
第三條 訂貨生產的用料,由生產管理單位依生產用料基準,逐批擬定產品用料預算,其它材料直接由使用單位定期擬定用料預算。
(三)存量管理方法
第一條物料管理單位依材料預算用量,交貨所需時間、需用資金、倉儲容量、變質速率及危險性等各種因素,選用適當管理方法以「材料預算及存量基準明細表」列示各項材料的管理點,連同設定材料呈主管核准後,作為存量管理的基準,並擬「常備材料控製表」進行存量管理作業,但材料存量基準設定因素變動足以影響管理點時,物料管理單位應及時修正存量管理基準;
第二條 由物料管理單位依據預算用量及庫存情況實施管理(管理辦法由各公司自定)。
(四)物料領用制度
第一條凡屬本公司自辦或代辦工程的材料使用,一律使用材料管理表,分開進口、國產等兩種材料一式五份單式填寫。填表時表內應清楚地填上工程名稱,成本中心,工程編號,施工單位,經成本中心授權人簽名批准,並蓋有工程部工程材料專用章,交由物質部計劃組辦理計劃審核,蓋上計劃審核章,倉庫才辦理領料手續;
第二條 各部、分公司部門領用正常的維護材料時,只須填寫貨倉取貨申請單一式三份,清楚地填上部門或科室名稱,成本中心編號,經成本中心授權人簽名批准後,由物質部計劃組辦理計劃審核,蓋上計劃審核章,倉庫才辦理領料手續;
第三條 在填寫工程材料管理表或貨倉取貨申請單時,將進口和國產等材料分開,單式填寫,領取數量一欄必須用規定字體填上領取的數量。如果需將原數量修改,應由授權人確定簽名,否則物資部有權不給辦理審核發料;
第四條 堅持工程、維護等兩種材料專項專用的原則,不允許將工程、維護等材料用在其它工程上。各分公司承接的代辦工程,經工程部門審核後,物資部才給予辦理審核領料手續,代辦工程需自購材料,要有工程部開具工程材料預算表,經物資部領導審批後才給予購買;
第五條 各部、分公司需要的勞工保護用品,開單經本部門成本中心授權簽名後,再由人事部主管勞動保護用品的有關人員審批簽名,才給予辦理審核領料手續;
第六條 各單位嚴格按本單位擬定的年度材料計劃進行領料。對無計劃和超計劃領料,物資部有權不給予審核發料,同時不允許維護材料多領多佔,影響工程材料的正常使用。
物料倉儲管理程序手冊
什麼是物料倉儲管理程序手冊
物料倉儲管理程序手冊是在管理制度體系的指導下,將各項與物料倉儲相關的作業做成規范的集成。物料倉儲管理制度規定了企業做事的目標和原則,而程序手冊則規定了做事所應遵循的手續和路線。在物料倉儲管理中引入程序手冊,為企業實行ERP等現代化經營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程序手冊是各項與物料倉儲相關的作業規范的總集成。例如,從倉儲作業的程序來看,首先應該遵循采購、驗收、入庫、存儲、出庫這一既定的操作順序。程序手冊的規范化,能夠持續改善作業程序,使其更為簡單有效,並有助於企業提高管理的品質和效率。因此,企業應該借用這種思路,將物料倉儲管理的制度和文件分成類似的兩個系統。
物料倉儲管理程序手冊的構成
物料倉儲管理程序手冊主要由作業程序說明、各項報表、各項管理紀錄、物料管製程序、作業要求程序等各種文件構成。其中,作業程序說明中指明了作業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各項報表和管理記錄反映了對事情的處理過程,物料管製程序中規定了領取物料的操作規范,作業要求程序中說明了領用物料時所需辦理的相關手續等。
物料倉儲管理制度改善實務
為什麼要進行制度改善
企業初期建立的物料倉儲管理制度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需要持續不斷地對其進行改善,使其更加科學、高效。一般說來,盤點和有效期管理、制度的執行度、程序手冊的合理性、相關報表的合理性等方面,都可以作為制度改善的目標。持續的制度改善對於改進企業的物料倉儲管理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它可以優化物料的流動程序,縮短物料的搬運時間,從而大大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1.改善可以優化物料流動程序
進行物料倉儲管理制度改善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優化物料流動程序。在物料管理的整個過程中,庫存量的多少和庫存時間的長短是衡量倉儲管理工作好壞的重要指標。通常來講,在保證生產需求量的前提下,庫存量越少越好,庫存時間越短越好。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防止企業的流動資金被儲存的物料所佔用。
2.改善可以縮短搬運時間
有統計資料表明:加工費用中,大約有25~40%屬於搬運費用;在全部工程時間內,90%以上都屬於搬運時間;在所發生的意外事故中,有85%是在搬運過程中發生的。這些都給企業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因此縮短運輸距離是降低成本的核心內容之一。持續地進行物料倉儲管理制度改善,有利於縮短物料在流動環節中的搬運時間,降低發生意外事故的概率,從而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的資源。
制度改善是個長期的過程
物料倉儲管理工作不可能一開始就做得非常完美,實際上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將管理工作做的毫無瑕疵,而是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進行改善。企業的管理者應該牢固樹立這樣一種信念: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的改進是一個持續不間斷的過程。
因此,對管理制度、辦事程序、物料管理程序等的改進是永遠都沒有盡頭的。例如,對於庫存量管理來說,就始終應該根據財務和生產計劃以及市場計劃的要求,持續不斷地改善對庫存量的控制,從而為企業創造世界級的強大市場競爭力,制度改善的著眼點
物料倉儲管理制度的改善是個長期、復雜的過程,為了更好地做好制度改善工作,企業的管理者應該注意掌握改善的關鍵之處,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進行改善。概括地講,物料倉儲管理制度的改善可以從以下著眼點入手:
1.搬運作業改善的著眼點
以物料的搬運作業為例,進行改善的著眼點主要有:最短的搬運距離、最少的搬運時間和次數、如何降低或減少物料滯留的時間、如何使用最少的勞動力完成相同的搬運量、如何一次到位等。
2.流程是否合理
工作流程設置得是否合理,是影響工作效率和成本的關鍵因素,因此也是我們進行制度改善的重要著眼點。例如,工作人員能否省時、省力地搬運物料與倉庫中物料的堆放位置和方式等都密切相關。
3.是否可以採用PDCA循環進行改善
PDCA循環通過計劃、執行、檢查、分析這四個步驟來對日常事務進行持續不斷地循環改善,這種方法對於問題的改善有著顯著的效用。因此,企業應該對以往發生的事故原因進行統計和分析,並充分利用PDCA這一改善利器。
制度改善的具體分析
企業的管理者在掌握了物料倉儲管理制度的改善著眼點後,就可以針對一些具體情況提出具體的改善思路,例如:管理制度制訂的是否繁瑣、物料出入庫的手續是否可以簡化、制度與工作程序是否清楚地區分等。這樣對具體問題作出詳細的分析以後,就可以從中發現不足之處,進而作出相應的改善。
B. 中國物流業有多少年歷史
古代當然也有物流,但說到物流業是從上世界70年代發展起來的,距今也僅有40餘年內。
中國物流的發展歷史大約可容以分成這么幾個時段:
1、70年代物流概念在學術界的引入時期。
2、90年左右,物流概念的推廣時期。
3、95——2000年物流理念在企業的實踐階段。
4、2005年,物流的大發展時間
5、2010年後,物流資源整合與供應鏈管理時期
C. 中國物流的發展歷史簡述
物流行業發展階段
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是支撐製造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加快發展智能物流業,對於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服務於製造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兩新一重」作為2020年重點任務,物流行業是新型基礎設施與傳統交通運輸行業融合發展的重要領域,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的智能物流是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從物流行業投融資情況來看,物流技術是資本市場的關注焦點。
物流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從科技角度來看,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先後經歷了機械化、自動化階段,目前已經發展到了智慧化發展階段。
在機械化階段,物流機械設備被相繼發明出來並投入物流活動當中,但計算機還很少應用到物流管理中來,全自動控制的系統寥寥無幾,自動化立體庫在有限的幾個領域得到應用;在自動化階段,自動化立體庫逐步展開應用,AGV技術和一系列管理系統誕生。而到了智慧化階段,以工業4.0為契機的生產物流系統大規模應用,機器人、無人機、「貨到人」等技術相繼涌現,各項傳統科技與新興科技開始整合。在這個階段,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成為主流。
——更多物流行業相關規劃、項目及數據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物流產業研究院。
D. 中百倉儲的歷史沿革
自97年以來,公司借鑒國外商業發展道路,大力拓展連鎖經營模式,至今已開辦5000--12000平方米倉儲式大賣場60家,500--2000平方米便民超市400餘家,主要經營食品、日用百貨、家用電器、文體用品、服裝鞋帽等大類商品,突出了放心肉、放心魚、放心米、放心油、無公害蔬菜的經營。
公司不斷強化流通現代化建設,投資9000餘萬元,建立了集團商務計算機管理系統,實現了超市連鎖經營網點電腦聯網和數據實時傳輸,同時公司在武漢東西湖台商投資區和武漢陽邏開發區興建華中地區最大的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和農產品加工配送基地,並利用自身商業網點多、物流配送及時等有利條件,積極發展農副產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業務,大力開發自有品牌,精心構建商品供應鏈,支撐中百連鎖超市的快速發展。
2004年,公司被國家商務部列為重點扶持的全國20家大型流通企業之一。2005年,中百倉儲進軍重慶,公司連鎖經營實現跨省發展。面對中國加入WTO的機遇和挑戰,公司將繼續實施倉儲超市與便民超市並舉的發展戰略,逐步形成以連鎖經營為基礎,多元化、多業態、跨地區的大型連鎖集團。
2005年4月25日,武漢市中百連鎖倉儲超市有限公司與國際獨立雜貨商聯盟(IGA)主席Haggai博士簽訂協議,中百倉儲正式加入IGA,搭乘上全球采購直通車。2006年,涉足定位於高端消費群的高級超市和農村鄉鎮消費群的農家店。
E. 倉儲活動的我國倉儲活動的發展歷史
倉儲業是指從事倉儲活動的經營企業總稱,倉儲業是一個古老的行業,我國的倉儲具有悠久的歷史。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倉儲業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國的倉儲業已有了較大的規模,且形成了各種專業化的門類齊全的倉儲分工,在數量上已完全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但是在服務質量和效益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縱觀中國倉儲活動的發展歷史,大致經歷以下四個階段:
(1)古代倉儲業:中國古代商業倉庫是隨著社會分工和專業化生產的發展而逐漸形成和擴大的。「邸店」可以說是商業倉庫的最初形式,它即具有商品寄存性質,又具有旅店性質。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發展和商品交換的不斷擴大,專門儲存商品的「塌房」從「邸店」中分離出來,成為帶有企業性質的商業倉庫。
(2)近代倉儲業: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商業活動范圍的擴大,中國近代商業倉庫得到了一定的發展。19世紀的商業倉庫叫做「堆棧」,既指堆存和保管物品的場地和設備。堆棧業初期的業務只限於堆存貨物,物品的所有權屬於寄存人。隨著堆棧業務的擴大,服務對象的增加,解放前的堆棧業已經具有碼頭堆棧、鐵路堆棧、保管堆棧、廠號堆棧、金融堆棧和海關堆棧等專業劃分。近代堆棧業的顯著特點是建立起明確的業務種類、經營范圍、責任業務、倉租、進出手續等。
(3)社會主義倉儲業:新中國成立以後接管並改造了舊中國留下來的倉庫,當時採取對口接管改造的政策,如鐵路、港口倉庫由交通運輸部門接管;物資部門倉庫由全國物資清理委員會接管;私營庫由商業部門對口接管改造;外商倉庫按經營的性質,分別由港務、外貿、商業等有關部門接管收買。1962年,國家物資儲運局(後改為物資儲運總公司)成立,1984年,國家物資儲運總公司在各地設有14個直屬儲運公司,下屬76個倉庫,主要承擔國家掌握的機動物資、國務院各部門中轉物資以及其它物資的儲運任務,再加上各地物資局下屬的儲運公司以及倉庫,在全國逐步形成了一個物資儲運網。在這一階段,無論倉庫建築、裝備、還是裝卸搬運設施,都比舊中國商業倉庫有了較大的發展。
(4)現代化倉儲業:中國在一個較長的時間里,倉庫一直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即,倉庫中大量的裝卸、搬運、堆碼、計量等作業都是由人工來完成的,因此,倉庫不僅佔用了大量的勞動力,而且勞動強度大、勞動條件差,特別在一些危險品倉庫,還極易發生中毒等事故。為迅速改變這種落後狀況,政府在這方面下了很大力氣,首先重視舊式倉庫的改造工作,按照現代倉儲作業要求,改建舊式倉庫,增加設備的投入,配備各種裝卸、搬運、堆碼等設備,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改善勞動條件,提高倉儲作業化的機械水平;另一方面,新建了一批具有先進技術水平的現代化倉庫。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建造自動化倉庫,並普遍採用電子計算機輔助倉庫管理,使中國倉儲業進入了自動化的新階段。
F. 如何發展中國特色倉儲業
根據中國物資儲運協會對67個大型倉儲企業的調查,2007-2012年,大型倉儲企業營業收入總版體保持上升的趨勢權,平均年復合增長率為14%左右。2009年,倉儲業務營業收入為180億元,同比下降13.88%,是近年來最低增長速度;2010-2012年,倉儲業務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倉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數據顯示,2012年生產經營基本穩定,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18億元,比上年288.7億元增長10.5%,貨物吞吐量7127萬噸,比上年的8297萬噸降低14%,期末庫存量468萬噸,與上年持平。綜合周轉次數7.6次,比上年的8.87次減少了1.11次。利潤總額減少了35.5%。虧損企業9家,虧損面14.4%。
G. 現代倉儲業的發展背景 急!!!謝謝
倉儲作為物流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物流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效合理的倉儲可以幫助廠商加快物資流動的速度,降低成本,保障生產的順利進行。隨著物流業的迅猛發展,倉儲企業對物流系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物流系統的重要組成之一——自動化立體庫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物流及配送中心。
我國倉儲發展的方向 充分利用已有的倉儲資源的倉儲社會化,提高倉儲效率和倉儲業分工發展的專業化功能,加速滿足社會生產發展和促進物流效率提高的倉儲標准化,提高倉儲自身效率,實現倉儲管理的現代化。 (1)倉儲業社會化、功能化 我國倉儲業目前的效率低、利用率不高、作業條件差、缺乏自身發展能力,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任何社會資源只有在市場中自由交換才能充分體現其價值,也只有在自由交換體制的激勵之下,才回更好地發揮其創造性。倉儲業需要以「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整齊分開、管理科學」為原則驚醒現代化改造,建立科學西那金的企業治理結構,成為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的市場競爭的主體,才能徹底改變我國倉儲業的不良狀況,真正成為市場資源,向更加完善的方向發展。 社會分工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又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動力。我國倉儲業的技術水平和功能重復的現狀,只有通過分工和專業化的發展才能得以改變。社會對倉儲的需要也同對其他啊社會資源的需要一樣,向著專業化、特殊化、功能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同時倉儲業內部在市場競爭中也只有通過專業化的發展,提高產品個性化的優勢。2)倉儲機械化、自動化 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生產機械化已是現代企業生產的基本要求。機械具有承重能力強、效率高、工作時間久、損害低等多種特點。倉儲作業大都負荷中,作業兩大,作業環境惡劣,時間緊,存在著眾多系統性不安全隱患,因而倉儲機械化是倉儲業發展的必然。倉儲企業應通過機械化實現最低的人力作業,加大企業集成度,減少人身傷害和貨物損害,提高作業效率的目標,隨著貨物運輸包裝向著大型化,托盤化的發展,倉儲也必然要向機械化過渡。 倉儲自動化是指由計算機管理控制倉庫的倉儲。在自動化倉庫中貨物倉儲管理、環境管理、作業控制等倉儲工作,通過住處管理、掃描技術、條形碼、射頻通信、數據處理等技術,指揮倉庫堆垛機、傳送帶、自動導引車、自動分揀等設備自動完成倉儲作業;自動控制空調、監控設備、製冷設備進行環境管理;向運輸設備下達運輸指令安排運輸等;並同時完成單證、報表的製作和傳遞。對於危險品、冷庫暖庫、糧食等特殊倉儲,都有必要採取自動化控制的倉儲。3)倉儲信息化、信息網路化 對於存貨品種繁多、存量巨大的物流與配送中心,要提高倉庫利用率,保持高效率的存貨流轉,實施景區的存貨控制,沒有計算機的信息管理和處理是不可能實現的。倉儲信息化管理包括:對賬目處理、結算處理,提供實時的查詢;進行貨位管理、製作個中單證和報告表,進行存糧控制,甚至與進行自動控制等。可以說,倉儲要實現提高效率、降低損耗,從而降低成本就必須實現信息化。 倉儲是物流的節點,是企業存貨管理的核心環節。企業生產、經營的決策需要倉儲及時地把存貨信息反饋給管理部門,在充分掌握物品的存糧、儲備、存放地點、消費速度的情況下,才恩能夠驚醒准確的生產和經營決策。高效的物流管理是建立在對物流進行控制和組織,要想實現高效的物流管理就需要倉庫、廠商、物流管理者、物流需求者、運輸工具之間建立有效的信息網路,實現倉儲信息共享,通過信息網路控制物流,做到倉儲信息網路化。4)科學管理 倉儲管理包括倉儲的管理體制、治理結構、管理組織、管理方法和管理目標幾個方面。根據不同的管理體制,倉儲活動可以分為向社會提供倉儲服務的商業倉儲和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的的企業自營倉儲。無論管理體制如何,倉儲管理都需要進行科學化管理,是高效率的倉儲。 作為一種經濟活動,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商業倉儲也正如其他經濟活動主體一樣,只有在充分市場化的條件下,才能充分發展其經濟價值。也就是說,商業倉儲必須發展成為獨立的市場經濟主體,按照獨立市場經濟主體的要求進行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造和開展科學化的現代企業管理,使倉儲企業產權獨立,給予企業有充分的經營自主權,按照滿足社會需要的原則向社會提供服務。企業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 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的自營倉儲,應該在以企業的整體發展為目標的基礎上確定倉儲的地位,高度重視他倉儲的作用和強化對倉儲的管理,合理地調配企業資源,使企業倉儲部門成為企業生產和經營發展的可靠保障。
H. 中國倉儲和日本倉儲的詳細發展史,請各位大神指教
倉儲業是專為他人儲藏、保管貨物的商業營業活動,是現代化大生產和國際、國內商品貨物的流轉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
到目前為止,倉儲業者的作用有輸送、保管、配送、理貨,發展的趨勢是連接起銷售。將貨主與物流中心兩者結合在一起的介面.
一、中國的倉庫是多了還是少了?
1995年,內貿部召開儲運工作會,我代表部在會上做了一個主報告,題目叫《為儲運業的社會化、現代化而奮斗》,當時提到商業、物資、糧食系統的倉庫面積為1.8億平方米,冷庫容量380萬噸,鐵路專用線800多條,大小船隻3100艘,貨用汽車15萬輛,各種儲運機械2500台(套)。後來在1995年至1998年完成的《跨世紀中國流通發展戰略》的國家級課題中,專門對倉儲業作了研究,里邊有個數字講到商業、糧食、供銷社、物資、外貿五個系統的倉庫面積為3億平方米,鐵路系統為1126萬平方米。講到物資系統由於倉庫落後,一年要損失25億元人民幣。2005年國家進行經濟普查,全國倉儲業有了一個新的數量概念。2004年,全國共有倉儲企業10177個,就業人員為39.9萬人,倉儲業資產總額為2578億元,負債為1791.4億元,所有者權益為786.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97億元,利潤總額23.6億元。從總體分析,倉儲企業平均規模偏小,倉儲業經濟效益偏低,倉儲業資產負債率在各行業中最高。但全國有多少倉庫,這些倉庫的現狀是什麼,還是不清楚。
從總體看,我國倉庫量很大,形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短缺經濟,為了保證生產的連續性,必須大庫存,大庫存必然有大倉庫。一方面庫房很多,2005年,倉庫的基本建設投資達到356億元。第一,原有的倉庫非常陳舊、落後,已不適應現代庫存的要求;第二,大量製造企業的倉庫無法得到整合重組。在這種情況下,外資進入啟動了中國的物流地產,比如美國的普洛斯。農民也看到了倉儲業的前景,以租代征進行新建倉庫的投入。所以在倉儲業界形成了激烈競爭的格局,使倉儲業的利潤率下降。
倉庫總體面積是多了,但符合要求的少了,這就是中國倉儲業的現實。
二、物流總費用中,倉儲費用所佔比例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是對物流業的推動,還是制約?
我們可以來看兩組數字,一組是中外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在10~20年中,美國、德國、日本的運輸費及管理費與GDP的比率基本上不變,變化大的是保管費即倉儲費與GDP比率的下降。也就是說,物流成本下降的主要空間在降低倉儲費用,減少庫存,加快周轉。而中國,運輸費、保管費及管理費與GDP的比率基本不變,既說明了中國物流的粗放運行,更說明中國物流業發展沒有抓住關鍵。
第二組數據是中國倉儲費用的構成。2005年,中國物流總成本為3.38萬億元,其中保管費為10632億元,比2004年增長18.4%,占整個物流總費用的31.4%,在10632億元保管費中,利息費2902億元,倉儲費2808億元,貨物損耗費622億元,配送、包裝、流通加工費2150億元,保險費111億元。這一組數字中,一般倉儲費用過大,而加工增值部分過小,原有的倉儲業剛開始向現代物流的多功能一體化運作轉軌。
在2005年物流業增加值中,78%來自運輸,來自倉儲的只佔4.36%,說明倉儲業的效益比較差。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減少庫存,加快貨物周轉速度,是中國物流發展下一步的主攻目標。
三、政府應該給倉儲業的發展什麼政策?
政策是為了創造一種環境,是為了鼓勵某種發展,而反對某種發展,政策往往帶有指導性。在物流業的發展中,運輸與倉儲必不可少,是物流業的物質基礎,但物流業又不可能去代替運輸業與倉儲業,大家都有質的規定性,男人與女人都是人,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必須嚴格區分男人與女人。
第一,倉庫作為一個企業是物流運作主體,作為場地又是物流運作載體。倉儲企業可以有三種方向選擇,一是倉儲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二是保持倉儲企業的性質,但必須加以改造、提升,三是變成物流企業或生產與流通企業的配送中心。
第二,倉儲業是早已存在的一個行業,對倉儲企業的有關政策也是明朗的,現在的問題是原有倉儲企業在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過渡中,要給予必要的鼓勵政策。這里涉及到市場准入、土地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等。比如總公司統一上稅與抵扣,為工業配套用的配送中心、中轉庫應視為工業用地,推行以倉庫為抵押的倉單質押等等。
第三要重視現有倉庫資源的整合,包括改造。這樣做,對國家有利,對企業有利,省投資也省土地,但要有政策,特別是製造企業在物流外包後,倉庫沒有用,有的倉庫面積不少,裝備也可以,閑置是一種極大浪費。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今年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
中國物流業的發展,要有政府推動,要有企業強
09-05-22 | 添加評論
◆◆
評論讀取中....
請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
0
anhongyan123456
近年來,因物流市場供需變化,我國的倉儲業正在向倉儲社會化、倉儲產業化、倉儲標准化、倉儲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擁有先進管理理念的物流企業,開始注重對整體供應鏈進行管理,積極發展與客戶的長期合作關系,通過提供各種增值服務來參與客戶的供應鏈管理,降低客戶的成本,從而也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2004年倉儲業發展趨勢
2004年,倉儲業將會隨著物流行業的整體發展而進一步提升。預計第三方倉儲需求將會增大,倉儲現代化更進一步加快,各企業更注重核心競爭力的打造,物流園區也將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1、基於倉儲平台的增值服務迅速發展。更多的企業開始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出發,積極發展基於倉儲的各項增值業務,創新適合本企業的業務模式。這必將使2004年倉儲行業快速發展。
2、第三方倉儲需求增大。2004年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藉助第三方倉儲來減少資本的投入,提高服務水平。從長期來看,第三方倉儲因有眾多的優點,而會成為市場主體。
3、倉儲管理現代化步伐加大。眾多的倉儲企業逐漸加大現代化改造的步伐。包括兩方面:其一,加大對倉庫的硬體投入。這包括庫房建設和改造、購置新型貨架、托盤、數碼自動識別系統和分揀、加工、包裝等新型物流設備,大幅度提升現有倉儲自動化水平和物流運作效率,增加物流服務功能。其二,加大對倉庫的軟體投入,加強物流信息化建設。實現倉儲管理、商品銷售、開單結算、配送運輸、信息查詢、客戶管理、貨物跟蹤查詢等功能,為客戶提供更為方便、可靠、快捷的物流服務。
4、物流園區的發展更加合理規范。國家對物流園區發展的總體指導性將加強,2004年有望出台的國家物流發展規劃,對物流園區整體的健康發展將產生有利影響。
總之,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礎設施將成為我國社會化倉儲行業主要的生存狀態,靜態的、單一功能的倉庫將逐步向貨物流轉中心或綜合物流企業轉變。
(節選自《物流中國與采購網》)
09-05-22 | 添加評論
◆◆
評論讀取中....
請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
0
程靜怡
倉儲業是專為他人儲藏、保管貨物的商業營業活動,是現代化大生產和國際、國內商品貨物的流轉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
到目前為止,倉儲業者的作用有輸送、保管、配送、理貨,發展的趨勢是連接起銷售。將貨主與物流中心兩者結合在一起的介面.
一、中國的倉庫是多了還是少了?
1995年,內貿部召開儲運工作會,我代表部在會上做了一個主報告,題目叫《為儲運業的社會化、現代化而奮斗》,當時提到商業、物資、糧食系統的倉庫面積為1.8億平方米,冷庫容量380萬噸,鐵路專用線800多條,大小船隻3100艘,貨用汽車15萬輛,各種儲運機械2500台(套)。後來在1995年至1998年完成的《跨世紀中國流通發展戰略》的國家級課題中,專門對倉儲業作了研究,里邊有個數字講到商業、糧食、供銷社、物資、外貿五個系統的倉庫面積為3億平方米,鐵路系統為1126萬平方米。講到物資系統由於倉庫落後,一年要損失25億元人民幣。2005年國家進行經濟普查,全國倉儲業有了一個新的數量概念。2004年,全國共有倉儲企業10177個,就業人員為39.9萬人,倉儲業資產總額為2578億元,負債為1791.4億元,所有者權益為786.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97億元,利潤總額23.6億元。從總體分析,倉儲企業平均規模偏小,倉儲業經濟效益偏低,倉儲業資產負債率在各行業中最高。但全國有多少倉庫,這些倉庫的現狀是什麼,還是不清楚。
從總體看,我國倉庫量很大,形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短缺經濟,為了保證生產的連續性,必須大庫存,大庫存必然有大倉庫。一方面庫房很多,2005年,倉庫的基本建設投資達到356億元。第一,原有的倉庫非常陳舊、落後,已不適應現代庫存的要求;第二,大量製造企業的倉庫無法得到整合重組。在這種情況下,外資進入啟動了中國的物流地產,比如美國的普洛斯。農民也看到了倉儲業的前景,以租代征進行新建倉庫的投入。所以在倉儲業界形成了激烈競爭的格局,使倉儲業的利潤率下降。
倉庫總體面積是多了,但符合要求的少了,這就是中國倉儲業的現實。
二、物流總費用中,倉儲費用所佔比例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是對物流業的推動,還是制約?
我們可以來看兩組數字,一組是中外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在10~20年中,美國、德國、日本的運輸費及管理費與GDP的比率基本上不變,變化大的是保管費即倉儲費與GDP比率的下降。也就是說,物流成本下降的主要空間在降低倉儲費用,減少庫存,加快周轉。而中國,運輸費、保管費及管理費與GDP的比率基本不變,既說明了中國物流的粗放運行,更說明中國物流業發展沒有抓住關鍵。
第二組數據是中國倉儲費用的構成。2005年,中國物流總成本為3.38萬億元,其中保管費為10632億元,比2004年增長18.4%,占整個物流總費用的31.4%,在10632億元保管費中,利息費2902億元,倉儲費2808億元,貨物損耗費622億元,配送、包裝、流通加工費2150億元,保險費111億元。這一組數字中,一般倉儲費用過大,而加工增值部分過小,原有的倉儲業剛開始向現代物流的多功能一體化運作轉軌。
在2005年物流業增加值中,78%來自運輸,來自倉儲的只佔4.36%,說明倉儲業的效益比較差。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減少庫存,加快貨物周轉速度,是中國物流發展下一步的主攻目標。
三、政府應該給倉儲業的發展什麼政策?
政策是為了創造一種環境,是為了鼓勵某種發展,而反對某種發展,政策往往帶有指導性。在物流業的發展中,運輸與倉儲必不可少,是物流業的物質基礎,但物流業又不可能去代替運輸業與倉儲業,大家都有質的規定性,男人與女人都是人,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必須嚴格區分男人與女人。
第一,倉庫作為一個企業是物流運作主體,作為場地又是物流運作載體。倉儲企業可以有三種方向選擇,一是倉儲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二是保持倉儲企業的性質,但必須加以改造、提升,三是變成物流企業或生產與流通企業的配送中心。
第二,倉儲業是早已存在的一個行業,對倉儲企業的有關政策也是明朗的,現在的問題是原有倉儲企業在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過渡中,要給予必要的鼓勵政策。這里涉及到市場准入、土地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等。比如總公司統一上稅與抵扣,為工業配套用的配送中心、中轉庫應視為工業用地,推行以倉庫為抵押的倉單質押等等。
第三要重視現有倉庫資源的整合,包括改造。這樣做,對國家有利,對企業有利,省投資也省土地,但要有政策,特別是製造企業在物流外包後,倉庫沒有用,有的倉庫面積不少,裝備也可以,閑置是一種極大浪費。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今年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
中國物流業的發展,要有政府推動,要有企業強
I. 倉儲業的發展經歷了下面幾個階段
從生產活動的開始,倉儲就成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生產的發展,倉儲經歷了不同的階段。
最早開始出現的倉儲稱之為邸店,又或塌房。這階段物資的輸送、倉儲、管理、控制主要是依靠人工及輔助機械來實現。
到了近代,人們不再只是依靠勞力,物料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傳送帶、工業輸送車、機械手、吊車、堆垛機和升降機來移動和搬運,用貨架托盤和可移動貨架存儲物料,通過人工操作機械存取設備,用限位開關、螺旋機械制動和機械監視器等控制設備來運行。機械化滿足了人們對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復存取和搬運等方面的要求,其實時性和直觀性是明顯優點。此時的倉儲稱之為堆棧。
新中國的快速發展,使得倉儲業也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相繼研製和採用了自動導引小車(AVG )、自動貨架、自動存取機器人、自動識別和自動分揀等系統。
到上世紀70年代,旋轉體式貨架、移動式貨架、巷道式堆垛機和其他搬運設備都加入了自動控制行列,但只是各個設備的局部自動化並各自獨立應用,被稱為「自動化孤島」。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工作重點轉向物資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實時、協調和一體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倉儲技術的重要支柱。
現在,在自動化倉儲的基礎上,實現與其他信息決策系統的集成,朝著智能和模糊控制的方向發展,人工智慧推動了倉儲技術的發展,即智能化倉儲。
目前,我國的煙草、醫葯保健品、食品、通訊和信息、傢具製造業、機械製造業等傳統優勢行業都擁有自己的大型立體倉庫,目前我國已建成的立體倉庫有300座左右,全自動立體倉庫有50多座,這為我國智能化倉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