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管理存在的問題
❶ 關於倉庫管理的問題
想和企業庫管員聊聊工作中的問題
❷ 倉儲管理存在有哪些問題,有何建議
1、儲位管理方面倉復庫無規劃制(無區域、儲位);庫存混亂;作業需要熟練工;生產作業成本高;
2、倉庫作業方面倉庫作業模式單一 ;特殊情況難處理會導致效率低下、出錯率變高、大促高單量應對;
3、異常問題方面異常處理困難;現場操作碰到的異常情況太多;
4、員工績效考核方面KPI績效難考核。
❸ 倉儲管理中存在哪些問題
我國倉儲業現狀
當前我國自動化倉庫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利用率低、效果不明顯、規模不確定、優勢不突出,使許多庫場資源閑置,特別是一些產品批量小而單一的生產企業實現倉庫自動化,庫場設施設備資源閑置與重復配置矛盾突出。追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的幾個方面:
沒有做好倉庫建設和規劃的充分調查分析工作 這就使得自動化倉庫在建設前的設計和規劃中,存在著重大的決策問題。為了自動化而自動化,沒有對其必要性進行研究和分析,在建設完成之後才發現在實際的利用中對於自動化的要求很低,利用率很小。
對提高倉庫作業機械化、自動化的思想認識不足 由於認識不足,對配備的裝備不願使用,思想觀念仍停留在人工作業的基礎上,對新型的自動化倉庫信心不足,並沒有把自動化倉儲放在一個重要的地位上,從而在思想上放棄了自動化倉儲的研究和使用。
由於外部因素和形勢的變化 收發任務的變化、作業量的變化、貨物種類的變化,但是倉庫設備和管理系統沒有跟著變化和升級,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原有的市場,倉庫處於一種閑置狀態。
人員素質跟不上 不注重機械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的培訓,操作維修人員缺乏,使現有裝備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在新建庫房設計時沒有考慮後續的維護和開發,限制著設備的使用、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安裝後,部分系統失靈損壞,配件和售後服務跟不上,維修十分困難。
積極應對的措施
由於以上出現的問題直接造成了自動化倉庫使用頻度低和大量資源的閑置,因此應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以改變現有的狀況。
盤活資產,充分利用現有設備開發閑置資源,盤活資產存量,提高設備利用率,是物流業在轉換經營機制過程中提高經濟效益的一個重要措施。把閑置的資源充分置於開放的市場中,打破行業與行政區域界限,讓市場對資源進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出台相關的政策,鼓勵專業機構經營閑置設備,擴展設備信息交流渠道,增強信息服務手段。通過正常渠道有償轉讓、變賣、租賃、換用閑置設備。
盡可能實現資源共享,防止資源的不必要浪費研究與推廣現代物流管理與運作方式,讓生產過程與自動化倉庫技術結合,提高企業內部物流的速度。利用網路技術,開展電子商務,實現物流手段現代化和組織網路化,充分利用外部相關產業、企業的資源,真正實現物流經營的規模化、資源共享、風險共擔與廠商、批發商、零售商共同建設和使用自動化倉庫,成為存貨商、配送商、運輸商、中轉商、流通加工基地及其自有物流基地的後援。為社會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形成一個完整的物流配送體系。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任何區域內(包括國際)的物流任務,並使物流成本合理,盡可能進行橫向聯合,開放各自的物流資源,提高市場佔有率。
全面提高員工素質,完善自動化倉庫的管理機制物流設備要實現高效能利用,需要有相適應的物流環境和科學管理,這些都要求有高素質的人才。在目前缺乏實踐經驗的情況下,可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去發達國家考察學習,請專業人士或高校教師介紹經驗、傳授知識、辦學習班等,或在技術院校招聘物流專業技術型人才,盡快解決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缺乏的局面。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使其盡快國產化,以適應市場需要。
自動化倉儲是物資流通中的關鍵單元,擔負著重要的作用,在發達國家「建庫就建自動倉庫」已成為必然。我國經濟已逐漸融入世界經濟,成為全球的加工基地。但目前,我國自動化立體庫市場總體狀況是供過於求,且普遍利潤較低。自動化立體庫是加工企業所需的二線或三線裝備,長遠來看,其中蘊藏著巨大商機。
隨著加工企業規模的擴大和投資者信心的增強,自動化立體庫必將得到廣泛使用
❹ 倉庫管理中一般存在哪些問題,你們有遇到過的最難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大家都來說說
倉庫管理是指商品儲存空間的管理。倉庫管理作業應注意的問題有:1.庫回存商品要進行定位管理,其答含義與商品配置圖表的設計相似,即將不同的商品分類、分區管理的原則來存放,並用貨架放置。倉庫內至少要分為三個區域:第一,大量存儲區,即以整箱或棧板方式儲存;第二,小量存儲區,即將拆零商品放置在陳列架上;第三,退貨區,即將准備退換的商品放置在專門的貨架上。2.區位確定後應製作一張配置圖,貼在倉庫入口處,以便於存取。小量儲存區應盡量固定位置,整箱儲存區則可彈性運用。若儲存空間太小或屬冷凍(藏)庫,也可以不固定位置而彈性運用。3.儲存商品不可直接與地面接觸。一是為了避免潮濕;二是由於生鮮儀器吸規定;三是為了堆放整齊。
❺ 物流倉儲管理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
一、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現狀
我國現代物流業是適應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形勢,在中國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物資計劃分配和運輸體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進程的加快,近幾年我國現代物流業有了較快的發展。
(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展。經過建國5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後20多年的建設,我國基本建成了由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和管道運輸組成的物流運輸基礎設施體系。2003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7.3萬公里,比1978年增加41%;公路里程達179.6萬公里,比1978年增加102%,其中高速公路3萬公里;內河航道里程12.2萬公里。我國還建成了一批鐵路、公路站場和貨運樞紐、海運和內河港口、機場。2003年沿海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深水泊位達到近600個。運輸線路和作業設施有了較大的改善。以發展現代物流為核心的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現。隨著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在共用通信網的規模、技術層次、服務水平方面都發生了質的飛躍。2003年,電話用戶總數達5.32億戶,其中固定電話2.63億戶,行動電話2.69億戶。電話普及率達到42部 百人。互聯網上網人數達7950萬人,上網計算機達到3089萬台,網站總數達到59.6萬個,互聯網的應用逐步普及。
(二)現代物流技術逐步得到應用。為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一些大型工業企業開始重視現代物流技術的應用,以訂單為中心改造現有業務流程,在生產組織、原材料采購及產品銷售、配送和運輸等方面實行一體化運作,降低庫存,減少資金佔用。商業企業則加快改制重組,發展連鎖經營、統一配送和電子商務的步伐。
(三)專業化物流企業迅速發展。近幾年來,通過改造傳統國有運輸、倉儲企業,發展民營物流企業,積極引進外資物流企業,以及實現生產流通企業物流社會化等途徑,專業化物流企業發展迅速並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經營模式和不同經營規模的專業物流企業共同發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務功能增強,服務水平提高。
(四)全社會物流總成本佔GDP的比重逐步降低。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促進了國民經濟整體效益的提高。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測算,2003年中國全社會物流總成本佔GDP的比重為21.4%,比1991年下降2.6個百分點,比1997年下降0.9個百分點。一批採用現代物流技術的工商企業物流成本降幅更大。
二、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國物流發展較快,但還剛剛起步,總體發展水平仍然落後,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這其中的問題如不引起重視,就會影響我國物流業快速、健康、持續的發展。
(一)市場需求基礎限制。我國相當多企業仍然保留著傳統的經營組織方式,物流活動主要依靠企業內部組織的自我服務完成。這種以自我服務為主的物流活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遲了高效率專業化物流服務需求的產生和發展。在企業優化內部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企業內部物流活動逐步社會化的發展趨勢及其對社會化物流的潛在需求。但由於市場發育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業無法將其內部低效率的物流設施和組織實施有效的剝離。這就使得企業不得不繼續沿用以往的物流方式。
(二)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缺陷。盡管我國已出現了一些專業化物流企業,但物流服務水平和效率還比較低。目前多數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只能簡單地提供運輸和倉儲服務,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務、庫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務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設計以及全程物流服務等更高層次的服務方面還沒有全面展開。另外,物流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較低,多數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缺乏必要的服務規范和內部管理規程,經營管理粗放,很難提供規范化的物流服務。
(三)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落後。我國物流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與經濟以及物流產業的發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總體規模仍然很小,物流集散和儲運設施較少,發展水平較低;各種物流設施及裝備的技術水平和設施結構不盡合理,設施和裝備的標准化程度較低,不能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設施的效率。
(四)管理體制和機制障礙。在物流業,我國實行的是按照不同運輸方式劃分的分部門管理體制,從中央到地方也有相應的管理部門和層次。這種條塊分割式的管理體制使得全社會的物流過程分割開來,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物流產業的發展。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現象,也影響著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職能和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提高。在多頭管理、分段管理的體制下,政策法規相互之間有矛盾且難以協調一致,也直接影響了各種物流服務的發展。
(五)物流專業人才短缺。我國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還非常落後,物流知識遠未得到普及。物流企業對人才也未予以足夠重視,從事物流的人員相應地缺乏業務知識、業務技能,從而不擅管理。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缺乏規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徑。與物流相關的大學本科教育尚未得到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企業的短期培訓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訓的主要方式。
三、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基本對策
(一)搭建信息平台。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與電子商務應用的廣泛普及,大大降低了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的運營成本,使國際物流得以長足發展。目前,國際物流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新興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其發展趨勢是建立智能化運輸系統。通過發展運輸實時跟蹤定位系統、運輸路徑優化的地理信息系統、全球網路定位系統、三維條形碼技術和紅外線感應系統等新型信息技術,將運輸倉儲電子化管理過程與網路財務支持系統、電子商務融為一體。
(二)完善配送中心來提高整體物流效率。在歐洲物流業發展過程中,配送中心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包括:減少倉庫建設和人工成本,增加存貨透明度,加強物流的流程式控制制。由於歐洲各國的國情不同,物流發展模式也不盡相同。在目前的物流配送中心中,既有加工配送型,也有單純儲存配送型;既有專業產品如汽車配件、食品配送等,也有像德國不萊梅、西班牙馬德里的綜合物流中心;既有物流與展覽展銷的結合,也有跨區域的綜合集成空運、海運、鐵路、公路的全球物流配送中心;既有企業投資的,也有政府、社會、企業共同投資的。配送中心一般都廣泛採用各種高科技手段,如信息化管理系統、電子數據監控系統、現代化立體倉庫、條形碼掃描等,同時還包括整套的供應鏈方案設計、港口電子網路化管理、倉庫進出貨自動化管理、衛星定位系統等。
(三)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在鼓勵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過程中,各國(或地區)都高度重視市場機制的作用。如日本在建設物流園區過程中,由於考慮到物流企業投資大、回收期長、社會效益顯著等特點,政府對參與物流園區建設的企業提供了政策優惠。將園區內的地塊以生地的價格出售給各物流行業協會。協會以股份制的方式在會員中招募資金,用來購買土地和建造物流設施,同時成立專業公司來專門運作。協會成員出資不足的部分,可通過銀行提供長期低息(為正常貸款利息的30%)或無息貸款。此外,政府積極為物流園區進行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統一規劃物流園區內的交通、道路、綠化、教育、娛樂設施等項目,形成齊全的服務功能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四)綠色物流。現代物流業的一個發展趨勢是綠色物流,即在物流業發展中將環保和可持續問題放在重要位置。其目標是解決好與物流相關的能源、環境、交通安全等問題。目前,日本正抓緊制定《新綜合物流施政大綱》,其重點之一就是要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加強地球環境保護,對可利用的資源進行再生利用,實現資源、生態和社會經濟良性循環,建立適應環保要求的新型物流體系。
(五)推進物流系統的標准化。現代物流業對運輸倉儲資源進行高度的整合,所以標准化程度要求很高。如果沒有各國統一的標准,國際物流水平很難提高。目前,美國、歐洲基本實現了物流工具和設施的統一標准,如托盤採用1000mm×1200mm標准、集裝箱的幾種統一規格及條碼技術等,大大降低了系統運轉難度。在物流信息交換技術方面,歐洲各國不僅實現企業內部的標准化,而且也實現了企業之間及歐洲統一市場的標准化,這就使各國之間的系統交流更簡單、更具效率。韓國產業資源部正在起草的物流發展五年計劃提出了推行物流設施的標准化問題。
(六)重視物流人才培養。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發展現代物流業,關鍵是具備一支優秀的物流管理隊伍。在物流人才需求的推動下,美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訓體系,許多著名的高等院校設置了物流管理專業,其中部分高等院校設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課程和學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統。在美國物流管理委員會的組織和倡導下,全面開展物流業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如倉儲工程師、配送工程師等職位。所有物流從業人員必須接受職業教育,經過考試獲得上述工程師資格後,才能從事有關的物流工作。
❻ 公司倉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商品入庫未進行檢查。在倉庫,保管員對供應商送來的商品很少檢查或不檢查。商品到達倉庫時,基本上都是保管員與交貨人直接辦理單據交接手續,未辦理貨物交接檢查便直接入庫。
(2)倉庫內沒有劃分存貨區域。倉庫里沒有劃分任何區域,沒有設置儲存分區標志,庫內商品擺放位置隨意、不規范、無秩序。庫內所有的商品可以說是沒有規律和依據存放的,在作業時只是靠著倉庫人員對倉庫內商品位置的記憶和熟悉程度來進行的。因為庫內沒有劃分相應的作業區域,工作人員為了圖方便,分揀理貨的位置與暫存的位置都按自己的意願安排在了一起,這樣便導致了不同規格型號的商品堆積在一起,按訂單需要分揀出來的和還沒有進行出來的商品都放在一處,很混亂,常常很容易混淆。如此增加了人工檢查的次數和降低了工作效率。
(3)車輛配載不合理。大多數情況下,保管員都是按照客戶訂單需要時間的先後順序安排車輛進行配送,大客戶優先。而往往安排大客戶的商品裝一車,商品裝車後車上還有剩餘的空間,車輛達不到滿載。及時配送的次數過多,過頻,導致車輛配載利用率低,浪費運力,運輸對流、迂迴的發生。
(4)商品出庫未檢查。對於要出庫的商品,揀貨人員把商品揀好置於暫存區,待到出貨裝車時間,保管員就會問那些單子的貨准備好沒有,放在何處,揀貨人員就會告知保管員已准備充分,接著保管員便命倉庫工作人員把商品裝車,保管員很少對要出庫的商品進行品名、規格、數量及質量上的檢查,這樣極易引起不良後果。倉庫就曾有發生過因儀表表面有被刮花的痕跡而被客戶退貨的事件。
(5)商品出庫未按照先進先出原則。對於需求量大、每天必備的幾種商品,特別針對燈罩零件6238912、6238913、683263這三類零件,每一天每一班都會有這三類零件入庫和出庫,為作業的簡單和方便性,作業人員常常是把當天入庫的零件直接卸在分揀理貨區,然後根據訂單需要就從剛入庫的零件中揀,如若不足再到倉庫存貨區進行揀選補數。並未正確按照倉庫作業原則(先進先出原則)操作。
(6)倉庫內環境衛生差。倉庫里基本上不打掃,有很多灰塵,一進倉庫首先看到的是地面上黑乎乎的一層灰塵,每當叉車開過之後緊接著就是一股濃濃的「灰塵霧」。倉庫里的工作人員一天下來渾身上下都是臟兮兮的,布滿了灰塵。雖然倉庫內的商品有防塵措施,可是由於倉庫內衛生實在是太糟糕,難免庫內久置的商品同樣布有灰塵。如果仔細觀察,角落裡常發現有垃圾。
(7)員工素質欠缺。倉庫內的員工大多數是從村裡請來的基本上沒有什麼學歷的阿姨,倉庫內專業技術人員較少,員工積極性不高,在工作中無緊迫感,就如有時在分揀備貨工作中,周圍要是沒有人經過,有一些工作人員就會掏出手機上網聊天。對於在倉庫內進行揀貨作業時,用到手動叉車幫助搬運,員工並沒有使用到托盤,而是直接把商品架在手動叉車上進行搬運工作,這樣操作既對搬運工具本身不利也容易損壞商品。由於庫內沒有安放垃圾桶,所以在庫工作人員把從中轉箱上撕下來的紙制標簽或其他垃圾塞在不起眼的角落裡。 來源:http://www.chinatpm.net/jycb/4054.html
❼ 超市倉庫管理存在的問題
商場存貨管理包括倉庫管理和盤點作業兩種。
一、倉庫管理作業
倉庫管理是指商品儲存空間的管理。倉庫管理作業應注意的問題有:
1.庫存商品要進行定位管理,其含義與商品配置圖表的設計相似,即將不同的商品分類、分區管理的原則來存放,並用貨架放置。倉庫內至少要分為三個區域:第一,大量存儲區,即以整箱或棧板方式儲存;第二,小量存儲區,即將拆零商品放置在陳列架上;第三,退貨區,即將准備退換的商品放置在專門的貨架上。
2.區位確定後應製作一張配置圖,貼在倉庫入口處,以便於存取。小量儲存區應盡量固定位置,整箱儲存區則可彈性運用。若儲存空間太小或屬冷凍(藏)庫,也可以不固定位置而彈性運用。
3.儲存商品不可直接與地面接觸。一是為了避免潮濕;二是由於生鮮儀器吸規定;三是為了堆放整齊。
4.要注意倉儲區的溫濕度,保持通風良好,乾燥、不潮濕。
5.倉庫內要設有防水、防火、防盜等設施,以保證商品安全。
6.商品儲存貨架應設置存貨卡,商品進出要注意先進行出的原則。也可採取色彩管理法,如每周或每月不同顏色的標簽,以明顯識別進貨的日期。
7.倉庫管理人員要與訂貨人員及時進行溝通,以便到貨的存放。此外,還要適時提出存貨不足的預警通知,以防缺貨。
8.倉儲存取貨原則上應隨到隨存、隨需隨取,但考慮到效率與安全,有必要制訂作業時間規定。
9.商品進出庫要做好登記工作,以便明確保管責任。但有些商品(如冷凍、冷藏商品)為講究時效,也採取賣場存貨與庫房存貨合一的做法。
10.倉庫要注意門禁管理,不得隨便入內。
❽ 倉儲管理存在有哪些問題,有何建議
1.首先是日清月結,統計數據清楚,這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沒有上ERP系統做專起來就辛苦一些;
2.帳卡物一屬致,這是倉庫管理的基本原則;
3.物料標志標識清楚,不合格品要隔離封存上報處置;
從財務管理角度出發,倉庫要數據清楚,報表還要體現儲存周期和使用動態。從品質控制的角度出發,掌握的原則是:未檢驗的不能入庫,入庫的一定要求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