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倉儲
『壹』 倉庫在古代稱其什麼
就叫倉或者庫,庫一般指比較儲存量比較大的,金庫庫房什麼的,倉一般指儲存量比較小的,比如糧倉等等
『貳』 古代的倉儲井與倉庫的異同
在ERP中,資材系統是包括倉儲管理的,資材一般包括倉儲,采購,內生管,物控,主生產計劃容幾個模塊,如果僅僅對於物流企業來說,倉庫管理系統和物流倉儲是等同的,但生產企業中的倉庫管理卻大不相同,物流倉儲主要起到一個周轉的做用,而生產企業倉庫是ERP的核心。
『叄』 古代倉庫的叫法
囤dùn,用竹蔑、荊條、席子等編成,圍起來盛糧食
『肆』 中國古代對「倉庫」的別稱有哪些在線等,急!
倉、 廩等等,《詩經·小雅》有「乃求千斯倉」句,可知倉庫建築源遠流長。
『伍』 梳理中國倉儲制度的發展歷史及其影響。
中國倉儲制度的發展歷史及其影響具體如下:
一、古代倉儲的發展
1、官辦倉儲
農業是中國古代的「決定性的生產部門」。因所處災害多發的地理環境和國防安全需要,我國很早就有了倉儲制度,一直可以上溯到夏商時代。周朝以後,官辦倉儲進一步發展,功能逐步明確,相應出現了不同的稱謂,對倉儲的管理歷朝歷代也設立了相應的管理人員制度。
2、常平倉
漢朝耿壽昌提出了「常平倉」的方法,是國家以財政補貼的形式,通過增、減谷價來達到目的。從漢朝開始,「常平倉」作為政府調控糧價、儲備糧食的重要手段,歷代沿襲,並不斷改。如魏晉南北朝時晉武帝泰始四年,「乃立常平倉,豐則糴,儉則糶,以利百姓」。
3、義倉
義倉,是最早直接以備荒救災為主要目的的糧食儲備倉。初見於隋朝,平日積糧,在災年通過賑濟、借貸等方式救濟災民。據統計,從唐太宗到文宗,用義倉中的糧食對災民賑濟多達102次,可見唐朝義倉在救災中的重要作用。
4、惠民倉
廣惠倉創於宋嘉佑二年(1057年),是宋朝特有的救濟性倉儲。倉儲糧源來源於本州縣沒官絕戶田地上的租入,用於賑濟本州縣內老幼貧疾而不能自存者,如果有餘可及其他地區。
5、民辦倉儲
民辦倉儲是以民間自主、自願為主要特點的積儲方式,更多的作為官辦倉儲的補充。清朝的義倉和社倉平行,依照就近、就便以利救賑的原則,社倉設在鄉村,義倉設在市鎮,多由民間出資,掌管於地方紳士之手。
二、影響意義
國倉儲建設的完善,與各朝有識之士的重視是分不開的。春秋戰國時期,自然災害連連,西周以後,史籍記錄了很多,水、旱、地震、蝗、疫、霜、雹之災。倉儲的目的是既備災又備戰。
由於封建統治階級的本質屬性,古代倉儲制度存在明顯的局限性,一些官吏巧取豪奪,中飽私囊,或管理慵怠,以至災時無法有效施行救災,直至喪失民心,最終不能長久。
從歷史的發展看,倉儲制度一直處於動態的演變過程,倉儲的種類不斷增多,功能不斷細化,相互補充,覆蓋了城鄉廣大地區,在救災備荒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對現代的啟示
1、要分級設置救災物資儲備庫。救災的要求是在災害發生後,最短時間內把救災物資運送到第一線,這就要求我們要探索靈活的儲存方式——分級設置。
2、救災物資儲備要覆蓋鄉村。在農村地區,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結合「避災工程」建設,選擇一些公共設施作為救災物資儲備點,儲備災民急需的生活用品。
3、要調動民間力量參與救災倉儲建設,鼓勵民間儲備糧食。
4、擴大中央儲備糧食規模,保證國家糧食安全。
5、建立高效率的國家儲備糧食調控機制。
(5)古代倉儲擴展閱讀
倉儲是指通過倉庫對物資進行儲存、保管以及倉庫相關儲存活動的總稱。倉儲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物流活動的重要支柱。
在中國古代,天災往往難以避免,民以食為天,沒有糧食,老百姓不僅不能安居樂業,還得餓肚子,嚴重的會引發動盪在與自然災害斗爭的長期實踐中,古人形成了一套系統的救災制度。為了為了防止發生天災而導致飢荒的悲劇發生,因此中國古代便逐漸建立起糧食的倉儲制度。
戰略性糧食儲備,是戰爭年代克敵制勝、和平年代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從秦始皇創立大規模官營倉儲制度,到朱元璋靠「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奪取天下,再到十餘年前那場「誰來養活中國」的爭論。這一制度對中國的發展穩定起到了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陸』 在古代,皇帝的倉管是什麼管
皇室物品都是交由內務府管理的,至於庫房應該是廣儲司。總管內務府大臣,初為三品衙門,雍正十三年(1735)升為正二品,由皇帝從滿洲王公、內大臣、尚書、侍郎中特簡,或從滿洲侍衛、本府郎中、三院卿中升補。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種事務,都由內務府承辦。內務府直屬機構有7司3院。內部主要機構有清內務府所屬機構。康熙十六年(1677)由御用監改置。下設銀、皮、瓷、緞、衣、茶六庫,掌其出納。銀庫儲金銀,皮庫儲皮革、昵絨、象牙、犀角等,瓷庫儲瓷器及銅、錫器皿,緞庫儲緞、紗、綢、綾、絹、布等,衣庫儲朝服、便衣及八旗兵丁盔甲等,茶庫儲茶葉、人磣、香、紙、顏料、絨線等。六庫之下設有銀作、銅作、染作、衣作、綉作、花作、皮作、帽房、針線房,分別承做各項物品。廣儲司每年由內務府大臣一人輪值管理,本司設總管六庫郎中及六庫郎中、中外郎、司庫、司匠、副司庫、庫使等員。廣儲、都虞、掌儀、會計、營造、慎刑、慶豐七司,分別主管皇室財務、庫貯 、警衛扈從、山澤采捕、禮儀、皇莊租稅、工程、刑罰、畜牧等事。
廣儲司是清內務府所屬機構。康熙十六年(1677)由御用監改置。下設銀、皮、瓷、緞、衣、茶六庫,掌其出納。銀庫儲金銀,皮庫儲皮革、昵絨、象牙、犀角等,瓷庫儲瓷器及銅、錫器皿,緞庫儲緞、紗、綢、綾、絹、布等,衣庫儲朝服、便衣及八旗兵丁盔甲等,茶庫儲茶葉、人磣、香、紙、顏料、絨線等。六庫之下設有銀作、銅作、染作、衣作、綉作、花作、皮作、帽房、針線房,分別承做各項物品。廣儲司每年由內務府大臣一人輪值管理,本司設總管六庫郎中及六庫郎中、中外郎、司庫、司匠、副司庫、庫使等員。
『柒』 物流歷史之三:古代的倉儲是如何形成的
在中國古代,天災往往難以避免,在與自然災害斗爭的長期實踐中,古人形成了一套系統的救災制度。而倉儲也應運而生。倉儲就是物流的支點,沒有倉儲就沒有物流。
說倉儲啊,得先從古代的一個成語說起,叫做「美輪美奐」。好多人都該說了,這個詞不太恰當啊,美輪美奐該是形容建築的吧?確實,美輪美奐最早就是形容建築的,這個故事出於《禮記》。《禮記》上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晉文子修了一個大宅子,修完了之後,邀請晉國大夫張老去看,當時張老就這樣形容:「美哉輪焉,美哉奐矣。」 給大家科普一下,這里的輪,其實考據下來就是谷倉的意思,因為都是圓的嘛。那為什麼,晉文子要修谷倉?其實,在那個時候,大夫的家,國君的城以及天子的都()它都是城,只是大城、小城之分,每一個城裡它必須有谷倉,沒有谷倉他就不叫城。那為什麼古人要建這個倉呢?
古代的倉儲,它有兩個大用處,第一個就是備戰,第二個叫做備荒。我們今天可以詳細的了解一下倉儲在戰爭中的作用。
凡是打仗,都必須要有糧食。古語講的好,「兵馬未行,糧草先行」,糧草不僅要有運輸,而且還要有糧倉來進行貯存,貯存不了糧草仗就沒法打,所以這就體現了修倉儲的重要性。經考古發掘,在敦煌往西一百多公里,有一個巨大的漢倉城遺址,就是當年戰時用來儲糧的。 歷史上還有一個另外的成語也很好玩。春秋時期,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跟宋國發生矛盾了,他要打宋國,但是宋國好膽識,人家說:我有糧,我不怕。那楚莊王就說:那好啊,我就把你圍起來,看誰耗得過誰!結果三個月耗下來之後,宋國都城裡的糧食給耗光了,人們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就是拿死人的骨頭當柴燒),這樣宋國的子民受不了了,所以最後,宋國的一個大夫,就趁著黑夜墜城而出,偷偷到了楚莊王的帳篷里,就說「我們可以投降,但是得請你們後退三十里,給我們留下一點面子,然後我們就簽投降書。」楚莊王答應了,於是楚宋兩國就簽署了一個協議,上書雲:「爾無虞我,我無詐爾」,後來這句話就演化成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爾虞我詐。
還有一說,項羽跟劉邦打仗,長期在成皋一代對峙,劉邦確實打不過項羽,打一仗敗一仗,最後連自己的父親和妻子都被抓去了,那最終,為什麼號稱「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項羽,會敗給劉邦這個無賴混混呢?就是因為蕭何,他幫助著劉邦建了很多的谷倉,源源不斷的把糧食從漢中運到前線,而項羽的糧道,項羽的糧倉,卻被劉邦命人燒毀了,看這場戰爭的結局,就會知道勝負的關鍵取決於糧倉的好壞。
曹操跟袁紹有一場大戰,史稱官渡之戰。袁紹兵多將廣,曹操兵微將寡,強弱之勢立判,但是為什麼曹操取得了勝利呢?也是因為他聽了謀士許攸之計偷襲了烏巢,烏巢是袁紹的糧倉,袁軍手中無糧,心裡就慌,最後袁紹只能撤了。後來諸葛亮六齣祁山,實際上是因為他的運糧,他必須運到一個中轉點,去建谷倉,這就是為什麼街亭不能失,因為街亭是一個糧食中轉點,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地方,漢武帝為什麼要出征呢匈虜?就是因為他的倉里糧食太多,他才可以去想著擴建疆土。
成成相因,糧倉的用處,其實不光是為了打仗,它還對國內人民生活,以及整個國家的治理,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倉儲對於戰爭其實是必需品,與戰爭的勝負息息相關。
『捌』 古代關於倉庫的說法
古代關於倉庫叫倉廩府庫。
中國古代倉庫的名稱。一般稱貯谷的建築為倉,貯米的建築為廩,國家貯文書檔案的建築為府,貯金帛財貨、武器的建築為庫。以倉廩作為貯糧處所的通稱;以府庫作為國家貯藏文件、物資、金帛處所的通稱。隋唐以後,商業性倉庫逐漸發展,又有邸店、樓店、塌房、棧等名稱。
倉庫要求堅牢,官庫尤其如此。宋《營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都對國家庫房建築做法作出詳細規定,建築的規格和用料等級很高。商用倉庫則簡陋得多。
(8)古代倉儲擴展閱讀:
《詩經》中已經出現倉、廩等名稱,說明已有不同種類的地上糧倉。漢代首都有太倉,各地有常平倉。漢墓出土大量明器陶倉,可供了解民家倉庫的形制。這些明器陶倉有兩種:方形的倉和圓形的。倉一般為一、二層,個別的三層,上層實際是天窗。
上覆廡殿或懸山瓦屋頂。北方出土的明器陶倉多建在高台上,有的下部架空;南方出土的,大多下部架空,屋身刻出木框架,表示為木骨夾泥牆。的四周多刻斜方格,表示用竹、木筋編成網架,內襯席箔,頂上為圓錐形草頂。
宋代的官倉為木構懸山頂建築,最大進深達6丈,用料粗壯,建築堅牢。室內鋪木地板,高出地面約一尺五寸,稱為地棚。倉前檐有廊,庭院有磚鋪的曬場。清代規定官倉每座寬五間,進深五丈三尺,面闊一丈四尺,檐柱高一丈五尺,懸山屋頂,每間加天窗。室內地面鋪磚,上加木地板,倉門下部留有氣孔。
『玖』 古代有名的倉庫有哪些
含嘉倉:洛陽老城北隋唐故城東北部有含嘉倉,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是用作盛納京都以東州縣所交租米之皇家糧倉,歷經隋、唐、北宋3個王朝,沿用500餘年,後來廢棄。
洛口倉:也叫做興洛倉。位於洛陽盆地邊緣的洛河入黃河之口處,並因此而得名。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築。是隋王朝建造的最大的一個糧倉,也是隋唐時期全國著名的糧倉。倉城周圍20多里,城裡挖了3000個大窖,每個窖里貯藏著8000石糧食。
『拾』 古代倉儲興起的原因是什麼
生存是第一需要,所以糧食是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最重要的戰略物資。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的就是軍事行動中,糧食的重要性,用在社會生活中更是如此。如何度過荒年和青黃不接的時期,「家有餘糧,心裡不慌」是現實的需求,所以,倉儲興起,理所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