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費集裝 » 集裝箱側翼

集裝箱側翼

發布時間: 2021-02-25 18:08:00

A. MPV要爆發了!繼大眾威然後,豐田有款重磅MPV要國產

關注美國車市的朋友,應該不會對豐田Sienna(中文譯名為:塞納)這款車感到陌生。
這款被外界稱為像瑞士軍刀的MPV,日前在北美發布了第四代產品,據說未來很有可能會引入國產。
豐田Sienna是一款主流MPV,在美國市場的地位堪比別克GL8在中國。其中,第三代Sienna從2010年推出至今仍在銷售,根據goodcarbadcar數據顯示,這款車齡長達10年的車型在2020年一季度共出售了11876台,位居北美MPV銷量排行榜第四位。
前三位分別是克萊斯勒Pacifica、道奇Grand Caravan和本田奧德賽,第五位是起亞Sedona。
克萊斯勒Pacifica
道奇Grand Caravan
本田奧德賽
起亞Sedona
看到這,可能有讀者會感到奇怪,美國沒別克GL8嗎?
其實別克GL8某種程度上算是中國特供車。曾有段時間,別克高層見GL8能在中國市場大賣,便在北美推出了別克Terraza(美版GL8)。
別克Terraza
但遺憾的是,別克Terraza在北美銷量並不如意,在當時IIHS的碰撞測試中表現還非常差,被評定為不安全。上市沒幾年,又碰上次貸危機,導致別克不得不放棄Terraza,放棄該細分市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豐田抓住了機會。
前兩代Sienna在北美默默無聞,但第三代Sienna卻打開了北美市場,先是在IIHS的碰撞測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然後憑借強大的產品力鞏固了市場地位,最後憑借可靠的品質,讓Sienna的口碑進一步提升。
第三代Sienna
時隔10年,相比第三代產品,第四代Sienna究竟有什麼獨特魅力呢?咱們今天就來扒一扒。
第四代Sienna由加州和密歇根州的設計團隊設計,設計靈感來自日本新干線子彈頭。
前臉採用高位前大燈設計,用上了鍍鉻裝飾。尾部則採用運動LED尾燈設計,並集成了黑色側翼,同時後備箱蓋還裝備了一體式尾翼。
內飾設計得不錯,將中控台、儀表台與中央扶手連成一體,放置有換檔桿、功能按鍵、杯架、無線充電器以及儲物箱。
中控台下方有一個大的開放區域,可以存放如錢包或手提包等較大的個人物品。整體看上去非常的高檔大氣。
不曉得北美人民是嫌7個人不夠坐,還是其他原因,第四代Sienna最多可以納8個座位,座椅布局為2+3+3。
需要說明的是,第四代Sienna並未公布車身尺寸,但考慮到新車的尺寸大概率會有所增加,尺寸方面會進一步接近GL8,這就基本有了與GL8對壘的資本,畢竟Sienna的空間實用性以及整體的表現一直不錯。
動力方面,第四代Sienna全系搭載雙擎混合動力系統,這套動力總成很熟悉了,由2.5L阿特金森循環自然吸氣直列四缸發動機、電動機、電池組和混動系統專用的行星齒輪式E-CVT變速箱協同工作,最大功率181kW,官方油耗為7.1L/100km。作為參考,別克GL8 2.0T的工信部油耗為7.9L/100km。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代Sienna擁有兩驅和E-FOUR電子四驅兩個版本,四驅在國內同級別車型中並不常見。
E-FOUR電子四驅系統是在後橋上增加一個電機,在需要時為後輪提供動力,扭矩分配可以實現勻速行駛中前後100:0到20:80不等。
在車輛起步階段會以純電四驅的形式驅動,正常行駛時,為了提高燃油經濟性,車輛會自動切換為兩驅(前驅)模式,當車輛處於雪地、泥地等惡劣路況時,車輛會自動開啟四驅功能,確保車輛順利通過,當車輛制動時,會切換為前驅模式,實現發電機的能量回收。
簡單來說,E-FOUR電子四驅系統優點就是成本低、省油,在保證油耗的情況下,前後輪實現了相比傳統四驅系統更大的扭矩分配范圍,可以適應大多數的路況。目前已使用E-FOUR電子四驅系統的車型有豐田RAV4、雷克薩斯NX。
第四代Sienna基於TNGA-K平台打造,與凱美瑞、亞洲龍、漢蘭達、RAV4都是相同平台。目前來看,豐田TNGA架構下的產品,在中保研、IIHS的碰撞測試中成績一直不錯。因此第四代Sienna的安全性應該不會差。
寫到最後
第四代Sienna無論是在外觀、配置、還是動力方面,都讓人感到耳目一新,且具備了不少優勢,比如更節能的混動系統、超大的空間,靈活的座椅布局,人性化的功能設計,更重要的是出色安全性。再加上豐田長久以來不錯的口碑,國產後的豐田Sienna售價會進一步降低。
那麼問題來了,大家認為豐田Sienna國產後會撼動別克GL8的地位嗎?
別克GL8也不是吃素的,已經完成4座、6座、7座三種布局,並提供了陸上公務艙、ES陸尊、艾維亞三種檔次可選,可以說其產品矩陣布局已趨於完善。
文 | 鹿小鳳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美國濱海戰斗艦簡介

美國海軍官員和防務專家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了組建「近岸艦隊」的構想,但一直爭議不斷。從作戰現狀看,美軍戰艦從1960年越南戰爭以後,除用於少量小沖突以外,美國海軍至今還沒有面臨直接對抗這些近岸威脅的局面。接著冷戰結束和前蘇聯強大的遠海艦隊瓦解,美國海軍在全球水面上沒有任何實質威脅。因此反對者認為美國強大的水面艦隊具有足夠的打擊力量,發展組建「近岸艦隊」是多餘的,重點還是航空母艦等大型艦艇上。

瀕海戰斗艦
但是從90年代海灣戰爭開始,美國艦隊在敵對方海岸水域進行軍事行動。所有的作戰已經是近海,並沿著海岸,而且大量威脅日益增多。不只是礁石和淺灘等惡劣水域環境,主要還有敵對武力大量數目、種類繁多的武器。美國海軍艦船在這里三十年損壞五艘,都發生在近海水域:三艘被水雷損壞(都在波斯灣,一艘在1988年,被伊朗破壞;二艘在1991年,被伊拉克破壞),一艘被一枚反艦導彈擊中(波斯灣,1986年) 和一艘被自殺小艇炸彈炸壞(葉門,2000年)。
拉姆斯菲爾德擔任美國國防部長後,由於「近岸艦隊」能在敵方水域靈活、快速的進行作戰,尤其在一些大型艦艇無法靠近的惡劣環境中發揮作用,美國軍方對組建「近岸艦隊」設想開始支持,在2001年底開始了相關的籌劃和設計工作。美海軍作戰部部長於2002年6月14日公布了「21世紀海軍:新時代作戰概念」轉型文件。為了應對近海挑戰,海軍正在制定新概念,以解決對陸地攻擊(諸如火力圈)、戰區防空和反導、水下戰(包括建制內反水雷)等作戰問題。美國海軍認為需要新的思想、新的裝備和新的艦船。美國海軍因為「瀕海戰斗艦」將會必須航行橫過大洋,遠距離到達需要部署的地方,所以海軍設想的「瀕海戰斗艦」不是一種較小艦船,而是2,000-3,000 噸等級軍艦。
美國海軍發展「瀕海戰斗艦」
是為了全面實現網狀戰鬥力量分布共同作戰方式構想
美國發展「瀕海戰斗艦」的目的不僅是像英國一樣具有遠洋型近海作戰能力,還將是美國軍事力量網路化和全球化作戰的重要組成。在美國海軍「21世紀海軍:新時代作戰概念」轉型文件中,美海軍轉型構想提出部隊網路化和全球作戰概念,通過創新的概念和技術,把海洋、陸地、天空、空間和計算機網路空間,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綜合到一起,極大地提高精確、抵達、連接能力。美國海軍的水面作戰艦隊的轉型,需要非常有能力的多任務驅逐艦、先進巡洋艦和新種類聚焦任務「瀕海戰斗艦」。在近海作戰空間中,美國海軍構想採用網狀戰鬥力量分布共同作戰方式,將來的艦隊將會突出迅速能力,並且使海軍和聯合特遣部隊指揮官能夠支配近海的作戰空間。
網狀戰鬥力量分布涵蓋遠征機動力量、地面炮火、陸軍或海軍所附屬的空軍部隊、水雷戰和特種作戰。採取大規模、壓倒性聯合軍事力量並且向岸上遞送,這種能力完全能夠阻止、牽制或者擊敗任何攻擊者。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不超出近海幾百海里區域內,聯合特遣部隊使用這種能力去引導軍事行動,支持聯合海軍的作戰力量提供反潛艇、反水面和反空中能力。控制伸展的濱海范圍,從公海到海灘,到那些能夠直接從海上攻擊、支援和防護的內陸范圍。
美國海軍新的船級設計用來進行近海軍事行動的「瀕海戰斗艦」,需要一種小型驅逐艦或護衛艦,但是「瀕海戰斗艦」將會比平常的護衛艦更加快速。設計競爭如今正在進行中,而且海軍正在期待早日獲得這種2,000-3,000 噸等級軍艦。操作方面非常自動化,以便全體人員能在一百名以下。布置不同的「集裝箱式」模塊,對於設備和武器能很簡便的進出換裝。因而一艘「瀕海戰斗艦」能變成一個大「集裝箱」,採用不同「集裝箱式」模塊,來用於不同的軍事部署和作戰需要。「瀕海戰斗艦」非常適合用於水雷清理,裝備反水雷系統裝置,能發揮掃雷艦作用;「瀕海戰斗艦」能夠裝備感測器和武器發現並且攻擊潛艇,用於反潛戰;「瀕海戰斗艦」使用艦炮和火箭,提供火力支援給靠岸軍隊;「瀕海戰斗艦」也同樣適合「海豹」特種部隊登陸或其他的海陸裝備突擊隊型軍隊;「瀕海戰斗艦」附加另外的通信裝置,因而可以擔任一艘指揮船;「瀕海戰斗艦」具有極強的隱身能力,裝備先進感測器系統和電子設備,能在近海淺灘航行具有敏捷、靈活的操縱性能,能用於情報,監視和偵察(ISR) ;「瀕海戰斗艦」可以僅僅簡單攜帶供給用於在岸上的軍隊,承擔運輸任務;甚至可廣泛應用到非軍事領域,執行本土防禦/海事攔截操作;美國「瀕海戰斗艦」設計製造廠商還准備用於出口交易。這些都是理論,出自如今已有的一些小型「瀕海戰斗艦」,如挪威的260噸「盾牌星座」級導彈快速巡邏艇和瑞典的600 噸「維斯比」級隱形輕護衛艦。
⑵、美國海軍「瀕海戰斗艦」在設計上的側重點
數量愈來愈多海岸防禦讓「瀕海戰斗艦」設計者頭痛。除了水雷和反艦導彈外,也有自殺式攻擊小艇和飛機的威脅。另外的迫近威脅是更快的、聰明的和低廉的自導引魚雷,還有能被放置水面下而且依靠指令啟動的水雷。如果「瀕海戰斗艦」足夠接近海岸,「瀕海戰斗艦」也必須提防火炮、火箭、機槍和RPG火力。不僅「瀕海戰斗艦」必須能夠抵抗所有的這些威脅,還必須在它被擊中之前能夠及時發現任何攻擊並且有效阻止和反擊。所有這些使用很少的全體人員,每件事物將會仰賴技術。美國海軍「瀕海戰斗艦」可能建造多達60艘。
⑶、美國海軍「瀕海戰斗艦」計劃進展
美國海軍「瀕海戰斗艦」當前處於初期開發階段,據美國《每日防務》2003年7月18日報道,美國海軍授予通用公司-巴斯(Bath)鋼鐵廠、洛克希德·馬丁海軍電子&;偵測系統/水面系統公司和雷聲綜合防衛系統公司分別領導的團隊履行高速「瀕海戰斗艦」初步設計合同。
洛克希德·馬丁海軍電子&;偵測系統/水面系統公司領導的團隊方案是「海刃」半滑行單體設計。通用公司-巴斯(Bath)鋼鐵廠領導的團隊方案是三體船型設計。雷聲公司領導的團隊方案是以挪威「盾牌星座」級導彈快速巡邏艇為基礎的復合船體表面效應船設計。
這里的進展是,美國海軍2004年5月27日宣布分別授予通用動力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約7800萬美元和4600萬美元的合同,要求它們對未來瀕海戰斗艦(LCS)進行最終系統設計。根據合同,海軍可能讓這兩家公司在2005至2009年間各製造兩艘原型艦,總價值約為9.5億美元。參加競標的雷聲公司設計方案已被否決。美國海軍對戰斗艦性能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航速40節以上,航程不低於3500英里,能夠攜帶有人或無人駕駛飛行器以及小型海上運輸工具。
如今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水翼型表面效應船設計的研究工作,有可能獲得更快的航速,在最重要的設計要求近海淺灘和礁石眾多以及狹窄、較淺水域環境適應能力方面也將會展現出新的特色和優異性能。
美國海軍期待度過下十年,用優先少量建造的「瀕海戰斗艦」作實驗。美國海軍計劃花費120億美元采購50到60艘戰斗艦。首艘戰斗艦可能於2007年形成作戰能力。「瀕海戰斗艦」將會面對新形態的戰斗,美國海軍認為,一些被美國視為敵對國家或有威脅國家,長期以來已經建造數以百計小型的海岸攻擊艇,攜帶水雷、導彈、魚雷和機槍。
世界各國正在發展的「瀕海戰斗艦」將會利用新一代船體線型,而且定製、模塊化作戰系統設計將會使「瀕海戰斗艦」能夠有效的在沿海地區防禦和作戰,包括應付水雷、快速的群集小艇和潛艇等諸多威脅,在任何環境根本上確保海上通道。
近幾年來,一些國家的海軍為滿足新的作戰需要,紛紛斥巨資建造能夠適用於近海作戰的艦艇———瀕海戰斗艦。據報道,美國海軍瀕海戰斗艦「自由」號將於2006年夏天下水,並計劃於2007年之前交付使用,此消息再度引起了人們對瀕海戰斗艦的關注。

瀕海戰斗艦
編輯本段特點
作戰理念轉變
20世紀末以來,隨著美國海軍的作戰環境、作戰對象的巨變,美國海軍逐漸認識到「今天的戰場在瀕海,在五大洲陸海交界的地方」。為此,美國海軍不斷地調整軍事戰略,先後提出了「由海向陸」、「前沿存在」等戰略思想。近幾年來,美國海軍又提出了「海上打擊、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概念,標志著「近海戰略」正式替代了「遠洋戰略」。
為適應軍事戰略的這一重要轉變,美國海軍在2005年3月下旬向國會提交了《未來30年部隊結構發展計劃》的文件。根據這項包括兩種不同方案的計劃,美國海軍將在2035年前進一步縮減大型戰艦的規模,而將艦艇發展的重點轉向以瀕海戰斗艦為代表的小型戰艦。美國海軍此次「瘦身」計劃正是貫徹五角大樓新《國防戰略》和《國家軍事戰略》的實質性動作,凸顯了美國海軍作戰理念由冷戰時期的「遠洋」向反恐時期的「近海」的重大轉變。
戰略轉型催生
美國海軍從二戰以來到冷戰結束前一直是一支遠離本土、橫跨大洋進行作戰的遠洋攻擊海軍,所追求的是在全球海洋中部署大型戰艦以擁有海洋控制權,但隨著冷戰的結束,蘇聯迅速崩潰,美國海軍面臨的威脅大都來自近海,作戰區域也主要集中在許多國家的瀕海海域。
從上世紀90年代海灣戰爭開始,美國艦隊開始在敵對方海岸水域進行軍事行動。所有的作戰都是近海,並沿著海岸,威脅日益增多。除了惡劣的水域環境,主要還有敵對武力大量數目、種類繁多的武器。美國海軍艦船在這里30年損壞5艘,都發生在近海水域:
為此,在未來作戰中,美軍需要在瀕海區域安全介入。瀕海戰斗艦的入役既能保障美國海軍在瀕海區域的安全介入,也能夠保證其他作戰艦艇從事其主要的作戰使命。在美國海軍構想中,瀕海戰斗艦必須具備大洋航行能力,能遠距離到達全球需要部署的地方,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不超出近海幾百海里區域內,聯合特遣部隊提供快速機動的高精確度、強火力打擊來支持軍事行動。瀕海戰斗艦將在美國海軍「未來30年發展計劃」中扮演主力角色。為滿足未來全球海上戰略的需求,美國海軍計劃在2035年之前采購至少50—60艘瀕海戰斗艦,其總價值高達120億美元以上。
技術性能卓越
快速的機動能力「自由」號瀕海戰斗艦具有高度的自動化設計,艦員編制控制在50人以內,艦體噸位為2840噸,動力系統採用兩台羅爾斯羅伊斯MT-30汽輪機作動力,最高航速可達到60節,並能夠在兩分鍾之內從0節加速到最高45節,巡航時速可達到30節。能夠在兩艘船的距離上從30節的航速立即停泊,在3艘船的距離上以30節航速突然轉彎,全速航行時,可在7個船長的距離內作360°的回轉。吃水深僅為3.65米。
另外,該艦比美國海軍要求的運載能力也要高出50%,其尾部的起降平台還可為直升機和無人機提供作業,堪稱高速「海上卡車」。該艦的艦體採用模塊化結構,艦體材料先進,航程6900公里以上。
嶄新的概念技術在船型方面,艦殼和上層建築的材料為高級鋁合金,但主要結構採用鋼制材料,一些部位採用復合材料。該艦外形採用內傾形式來減少雷達反射信號,並採用全封閉的上層建築和通信/感測器桅桿,提高了生存能力。在惡劣海況下具有更好的低速航行性能,從而有利於直升機/無人機的安全起降。該艦也裝備高速攔截艇的下水和回收設施,以支持特種作戰。直升機甲板下部還裝備有折疊跳板,可以進行輕型裝甲車輛、火炮等裝備的滾裝運輸。
強大的戰斗系統為滿足瀕海戰斗艦的火力需求,美國海軍將以很快投入實用化的電磁軌道炮作為構築整體戰斗系統的核心。另外,美國海軍還選用了西班牙伊薩爾船廠生產的「多娜」艦炮火控系統,以及美國聯合防務公司生產的可發射精確智能彈葯的MK110式57毫米隱形艦炮系統。美國海軍還計劃裝配「未來戰斗系統」的非直瞄發射系統。該發射系統可裝載15枚垂直發射的精確攻擊導彈,能攻擊40公里內的靜止和移動目標。海軍正在加緊開發「翠鳥」Ⅱ武裝無人機,該無人機將裝備可監視和偵察感測器、主動聲吶、2枚Mk54魚雷或者4枚「海爾法」導彈,並能安裝一門7.62毫米機槍,以使瀕海戰斗艦免遭小型快艇和潛艇的攻擊。
承載四大使命
根據美國海軍提出的設計要求,瀕海戰斗艦主要用於全球沿海水域作戰,是一種快速、機動、吃水淺的水面艦艇。其艦體結構採用可重新組合的開放式結構,能根據任務需要組裝、搭配不同的武器模塊系統並實現「即插即用」。這種「可配置使命模塊」使其在反潛艇、反水雷和反水面作戰的技戰術性能方面有質的提升,對面臨的各種威脅做出反應。主要承擔反潛戰、反水面戰、水雷戰和協助特種作戰四大使命。
反潛戰模塊以切斷潛艇接近的途徑為主。其配置包括一架配備聲吶、聲吶浮標和魚雷的MH-60R反潛型直升機和配備了改進型魚雷系統反潛型無人機、回聲測距系統、可攜帶感測器和發射武器的RQ-8型「火力偵察兵」無人機和安裝了雷達潛望鏡探測系統的垂直起降無人機,用於探測潛艇潛望鏡。
反水面戰模塊能攻擊和躲避水面艦艇特別是高速密集小艇。其配置包括一架安裝有光電/紅外感測器和「獄火」導彈、機槍、火箭彈的MH-60R直升機。艦上搭載的垂直起降無人機和無人水面航行器也將配備光電/紅外感測器和武器。電磁軌道炮是美國軍方「重要的超遠程火炮科學技術項目」的核心項目,將為美軍瀕海戰斗艦提供主要火力構成。
水雷戰模塊可避開水雷從容地進行反水雷作戰。其配置包括一架「黑鷹」直升機、無人水面航行器(USV)、WLD-1遙控獵雷系統(RMS)、戰區預備自動水下航行器(BPAUV)和REMUS無人水下航行器(UUV)。水雷戰瀕海戰斗艦也同樣將搭載垂直起降的無人機(VTUAV),為反水雷的爆炸處理小組提供支持。
「非對稱作戰」能力瀕海戰斗艦具有極強的隱身能力,裝備有先進的感測器系統和電子設備,能在近海淺灘航行,具有敏捷、靈活的操縱性能,能秘密行駛至敵方海岸線附近協助「海豹」特種部隊登陸或其他的海陸裝備突擊隊型部隊執行秘密任務。此外,瀕海戰斗艦還可以廣泛地應用到非軍事領域,用於打擊走私、緝毒等任務。
未來海戰先鋒
美國海軍大力發展高速「瀕海戰斗艦」,將是美國軍事力量網路化和全球化作戰的重要組成。即把海洋、陸地、天空、太空和計算機網路空間,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綜合到一起。「瀕海戰斗艦」是美國海軍軍事戰略由遠洋走向近海的重要標志,是美國旨在統治世界近岸水域的重要海上力量,堪稱是革命性的新一代海軍艦艇。
當前,世界各國當前都在積極發展下一代海上艦艇,一些國家正在發展的瀕海戰斗艦將會利用新一代船體線型,使瀕海戰斗艦能夠有效地在沿海地區防禦和作戰,包括應付水雷、快速的群集小艇和潛艇等諸多威脅。有關專家認為,隨著近海戰艦技術的不斷進步,瀕海戰斗艦在軍事領域將大有作為。
新聞緣起
據美國《防務新聞》二○○六年一月九日報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美國海軍建造的第一艘瀕海作戰艦(LCS)「自由」號將按計劃在二○○六年夏天下水,二○○七年二月交付使用。其建造費用將控制在原計劃二點二億美元的最高成本之內。
編輯本段戰艦介紹

獨立號瀕海戰斗艦
美國海軍最新「獨立」號瀕海戰斗艦於七月三日開始進行海上試驗。雖然「獨立」號與「自由」號皆出同宗,均為「自由」級瀕海戰斗艦,但兩艘「兄弟艦」的外形卻大相徑庭。
「獨立」號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三體結構,船體前尖後寬,看起來和科幻電影里的「星際戰艦」很像,有人形象地稱它為「大頭針」。
三體結構帶來獨特性能
自從世界上第一艘排水量千噸以上的三體船——英國「海神」號服役以來,其卓越的航海性能漸為美國海軍所青睞,其關鍵技術正被加速運用於「獨立」號。如今三體結構的「獨立」號有著其他船體所不具備的特點:
一是主船體與兩側副船體結合的細長結構,可比體積相當的單體船減少20%以上阻力;
二是銳減的阻力使其航速更高(「獨立」號達到45節,瞬間達到47節),機械維護強度明顯減少,全壽命費用大大降低;
三是細長的主船體可改善耐波性能;能將艦上的飛行甲板布置在靠近中部的地方,從而顯著增加直升機操作平台的空間;
四是副船體增加了保護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總體生存能力。
更重要的是,細長的三船體降低了上層建築的高度,減少了水線以上部分的雷達反射截面積,使「獨立」的總體隱身效果大幅度增強;而且由於三船體所帶來的主甲板面積擴大,可以搭載更多的武器裝備與指揮通信設施,從而使得全艦的綜合作戰能力驟然增強。
美海軍裝備調整新思路
冷戰結束以來,美國海軍及時根據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和戰略對手的重大調整,幾次修訂其海軍戰略,並得出一個全新結論:在海上方向,不再有類似於前蘇聯海軍那樣的強大對手,以往那種大規模的海上對決也幾乎不可能出現;而更現實的對手將是那些「不聽其招呼」的沿海國家,以及對其海洋權益與戰略通道產生各種威脅,以及日漸猖獗的海上恐怖分子、海盜等。
為了盡快改變這一被動局面,有效地應對各種威脅,美國海軍將各國的近海海域作為自己的「利益攸關區」,即活動空間和作戰海域。美國海軍還針對近海海域復雜的地理、電磁環境,加大探測和測量的力度,並決定減少原本極為適合深海大洋作戰的龐大、不靈活的大型艦艇的建造數量。
美國海軍在武器裝備思路調整與變化主要體如今:
不再建造性能突出、價格昂貴,專門用於深海作戰的「海狼」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而改為發展價格相對便宜、性能價格比更好的「弗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
水面艦艇則推出了機動性好、航速快、戰鬥力強,特別適合近海海域作戰的「自由」級瀕海戰斗艦,而只造兩艘技術先進、價格過於昂貴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而不再續建。同時,增加對導彈艇、岸艦導彈、水雷乃至自殺式快艇在內的非對稱武器的建造數量及訓練等。
戰艦部署關注亞太地區
事實上,「獨立」號瀕海戰斗艦雖然歸為小型戰艦之列,但其噸位和個頭還是不小的。該艦艦長127.4米、寬31.6米,吃水4.5米;標准排水量2176噸,滿載排水量2784噸;最大航速45節,短距離疾馳可達47節;續航力:4500海里/20節。
艦上裝有多種武器裝備,包括1門Mk110型57毫米隱身艦炮,一部「海拉姆」近距防空導彈系統,4挺50毫米機關炮,以及兩架MH-60R反潛/反艦目標直升機和多架MQ-8「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
盡管重視近海海域行動的平台與武器,但對於大型航母,美國依然深切地感到:它具備遠、近海行動與作戰的全面優勢,應予以繼續保留和發展,且數量不能減少(到2050年仍將保持11艘)。美國海軍計劃,到2015年其瀕海戰斗艦數量將達到14艘,而2020年將增至42艘。
對於瀕海戰斗艦的部署,美國五角大樓早有考慮。不久前美海軍宣布:「獨立」號將被部署於西海岸的聖迭哥市,以重點關注太平洋方向。
隨著「自由」級建造數量的逐步增多,及其軍事戰略重心繼續向亞太地區轉移,瀕海戰斗艦在該地區部署量還會呈明顯增加趨勢。

自由號瀕海戰斗艦[1]
模塊結構
瀕海戰斗艦的艦體結構採用可組合的系統結構,簡單地說就是可以根據任務的變化換裝不同的模塊。
瀕海戰斗艦將主要由核心系統和任務包兩部分組成,任務模塊包括艦炮、無人水下航行器、聲吶和其他設備等。這種結構方式可保證瀕海戰斗艦具備水面艦艇的基本防禦能力和執行某一種重點任務的能力。
核心系統實際上存在於瀕海戰斗艦的每一個分結構中,其目的是保證戰艦的基本作戰能力,如攻防、導航等。考慮到技術上的螺旋式發展,核心部分組件也採用模塊化,以便在今後能方便地完成技術更新。
任務包實際上是一個功能系統群,能賦予戰艦執行特定任務的能力。一個任務包由數個使命模塊、有人或無人駕駛小艇、可釋放/部署的感測器或特種任務分隊的士兵組成。
瀕海戰斗艦的使命任務可以歸納為:執行反潛戰,尤其以柴電潛艇為主要目標;水雷戰和防禦集群式小艇的攻擊。
作戰使命
在中高強度作戰環境下,瀕海戰斗艦主要用於與航母編隊等主要作戰力量搭配使用。
航母編隊首先利用艦載機、巡航導彈等力量實行遠程攻擊。然後,由瀕海戰斗艦充當航母編隊急先鋒,在艦載機的配合下,率先進入戰區,驅逐、清理敵近岸的導彈艇、魚雷艇、攻擊艇;建立反潛防禦圈,驅逐擊沉柴電潛艇和小型潛艇;清除水雷,確立安全海域和航道;對敵海岸淺近縱深進行偵察打擊。在航母編隊等主要作戰力量的前方和側翼形成一條新的反潛、反不對稱水面襲擊的防禦圈。
在航母編隊等主要作戰力量在安全海域內對內陸深遠處進行兵力投送、火力打擊的過程中,瀕海戰斗艦可以在航母編隊外側形成一條隔離帶,阻止敵潛艇滲透,阻止不明船隻靠近,避免不對稱攻擊。
如果配備通訊指揮模塊,瀕海戰斗艦也可以部署在航空母艦和海岸之間,對艦載機進行識別引導。
在中低強度作戰環境下,瀕海戰斗艦可能會運輸、掩護特種部隊,深入到海岸、島嶼甚至通過內河深入到內陸執行滲透任務,也可搭載特種部隊執行封鎖、登船檢查任務。
如果去掉任務模塊,安裝中小口徑速射炮,瀕海戰斗艦就能變成巡防艦,在打擊海盜,反走私,緝毒等方面比使用航母編隊更有成本優勢。

C. 戰地2怎樣把所有坦克的頂部機槍改為M134(運輸直升機的側翼加特林)

坦克頂部機槍替換:
ObjectTemplate.addTemplate
S_TNK_Type98_Cupola_Gunmount_RotationRpm定義頂部機槍
ObjectTemplate.addTemplate
TNK_Type98_Camera_cupola
ObjectTemplate.setPosition
1.0143e-006/0.313189/-0.396355
ObjectTemplate.addTemplate
HMG_M134這里原來是85式機槍,改成134就是火神機炮,你如果BT點可以改上指揮官火炮或者密集陣...
ObjectTemplate.setPosition
0/0.0968821/0.158489
ObjectTemplate.addTemplate
kord_amobox機槍彈葯箱的模型
ObjectTemplate.setPosition
-0.244109/0.115456/0.156753
ObjectTemplate.setRotation
180/20/80方向射界180度,向下射擊20度,向上射擊80度,下面+rem空格的行不加的話行不行,還沒有試,從語句上看應該+rem才對
rem
ObjectTemplate.addTemplate
hmg_m2hb_ammo
rem
ObjectTemplate.setPosition
-0.0821289/0.149204/0.157291
rem
ObjectTemplate.setRotation
90/-5/0

熱點內容
在菲律賓用什麼軟體看國內電影 發布:2024-08-18 19:45:19 瀏覽:95
不是現代主義電影的是 發布:2024-08-18 16:26:58 瀏覽:792
在船上吃人的電影是哪一部 發布:2024-08-18 15:33:07 瀏覽:268
丁咚的電影 發布:2024-08-18 14:47:05 瀏覽:429
86.mm。kk 發布:2024-08-18 13:59:40 瀏覽:39
箱子男電影在線免費看 發布:2024-08-18 06:38:34 瀏覽:592
玩命快遞4迅雷下載 發布:2024-08-18 04:41:05 瀏覽:839
電影票取票碼是序列號還是二維碼 發布:2024-08-17 21:52:01 瀏覽:467
韓國我也隱藏了真相演員表 發布:2024-08-17 21:22:10 瀏覽:178
安達市隆美影院5月26日播放 發布:2024-08-17 20:37:58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