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到諸城物流
① 我是諸城的批發衣服去濟南還是臨沂便宜又好
臨沂是全國第二大批發城,特別是服裝,是全國很有名的,高中低檔都有。臨沂也是全國最大的物流基地,交通便利。當然要到臨沂來批發了。
② 臨沂小商品批發市場
臨沂 新長途車站南邊的小商品城有玩具專區 專門批發毛絨玩具,電動玩具種類很多!市場很大 很專業 人氣也很高! 物美價廉 地址,下了新汽車站西門(就是7路)往南走100米 上去二樓就是 最好是問一下你就清楚了!~ 商品城全稱 教育用品采購基地 臨沂永興玩具專業批發城地處臨沂市琅琊路(臨西七路)與水田路交匯處、與臨沂長途汽車站南北相距1.5公里,由市場可直接進入京滬高速公路臨沂義堂出入口;北有家電、廚具、小商品等大型商貿區和物流配送大市場;南有建材、裝飾等綜合市場,是臨沂政府新規劃的商貿物流中心,交通便利,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是目前山東省唯一一家玩具專業批發市場。總投資6000萬,佔地10萬平米,建築面積6萬平米,經營攤位1200個。
另外,大陸商業村也有在通達路與解放路向北,就是西郊那裡。臨沂人都知道的。
③ 臨沂到諸城,車號9918,物流在臨沂的什麼位置
什麼?
④ 為什麼要把琅琊改成臨沂
古代琅琊有多大?臨猗只是一個縣,我們當時的諸城是琅琊城,沂水是琅琊楊度等。琅琊台在膠南,至今膠南還有琅琊鎮。
臨沂,山東省地級市,國務院批準的山東省區域性中心城市,濱水特色宜居城市,現代工貿城市,商貿物流中心。到2018年,全市三區九縣,總面積1719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62.4萬人,城鎮人口547.56萬人,城鎮化率51.54%。它是山東省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總結:琅琊改稱沂州,是從隋唐時期就出現了,隨著人們熟悉“沂州”的稱呼,以及沂州行政級別的降低,“琅琊”這一稱呼逐漸地成為歷史記載,不再適用於現世。
⑤ 臨沂哪個地方有到諸城相州鎮的物流
你發什麼,我知道13573909730
⑥ 山東肥城和臨沂相比,哪邊更富有就農民的收入來講。
縣自秦立,延續至今,治理縣政也就成為安邦定國的根本之策。縣域經濟是縣級行政區域范圍內各類經濟的總和,是國民經濟中基礎層次的行政區域經濟,是以城鎮為中心,以農村經濟和農業為主體,由一、二、三產業各種經濟成分構成的復合系統。作為城市經濟與鄉村經濟的結合、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拓展與延伸的樞紐地帶,縣域經濟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不可替代性,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對宏觀經濟活動進行調控的重要環節。黨的十六大報告第一次使用了「縣域」這個概念,提出了「壯大縣域經濟」的戰略決策;十六屆三中全會又進一步強調「大力發展縣域經濟」,這充分表明黨中央對縣域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
近幾年來,臨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縣域經濟,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但我市縣域總體實力在全省來看仍然偏弱。全省30個經濟強縣中沒有我市的位置,距全國百強差距更大。我市與其他市相比,特別是與沿海和魯中各市相比,縣域經濟實力仍有差距。壯大縣域經濟對於我市盡快步入全省乃至全國經濟發展先進行列,早日實現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在剖析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對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提出一點參考建議。
一、我市縣域經濟的基本情況
(一)全市總體情況分析
1、縣域份額大。我省139個縣市區中,縣域佔121個(含縣級市、農村人口佔60%以上的市轄區,下同)。我市三區九縣,均在全省縣域經濟考核之列,其中沂南、蒼山、費縣、平邑、莒南為經濟欠發達縣;濰坊12個縣(市區)列入11個,其中青州市、諸城市、壽光市為3個經濟強縣;泰安6個縣(市區)列入5個,其中新泰市、肥城市為經濟強縣,東平縣為經濟欠發達縣;威海4個縣(市區)列入3個,文登市、榮成市、乳山市全部為經濟強縣;濟寧12個縣(市區)列入11個,其中曲阜市、兗州市、鄒城市為經濟強縣,嘉祥縣、汶上縣、梁山縣為經濟欠發達縣;德州11個縣(市區)列入10個,其中陵縣、寧津縣、慶雲縣、平原縣、武城縣為經濟欠發達縣。
從縣域的人口看,2002年末,我市縣域人口為1008.5萬人,2003年末為1011.05萬人,其他市變化也不大。我市縣域單位數佔全省的十分之一,縣域人口數佔全省的12.3%,是全省縣域單位數和縣域人口數最多的市。我市縣域份額大,人口多,縣域經濟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中往往處於弱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全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難度要大於兄弟市。
2、地區生產總值總量不小,但人均水平不高。2002年,
我市縣域生產總值為622.05億元(不包括駐臨沂三區的市屬以上企業,下同),在全省列第五位。2003年縣域生產總值為740.50億元,低於濰坊和濟寧,高於泰安、威海和德州;而從縣域人均生產總值來看,2002年我市為6167元(本文所用人均數為年末累計數除以年末人口數,下同),2003年為7324元,比濰坊(10592元)、泰安(9299元)、威海(32392元)、濟寧(10684元)、德州(9233元)都低,五市分別為臨沂的1.45倍、1.27倍、4.43倍、1.46倍和1.26倍,從上圖來看,我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差距在拉大。
2003年,從全省縣域考核的121個縣市區情況看,沂水、蘭山、郯城的生產總值列39、42和46名。三區的GDP增速分別列33、15和51位,其餘各縣的GDP增速都排在了66名之後,沂南、蒼山和莒南的人均生產總值排在了百名之後。沂南、蒼山、費縣、平邑、莒南五個欠發達縣(以下簡稱五個弱縣)的生產總值排在全省30個欠發達縣的前五名,但增速和人均佔有量除費縣外均在30個欠發達縣中下游。
3、人均地方財政收入較低。2002年,我市縣域地方財政收入20.89億元,人均207.10元,比全省低132.73元。到2003年,我市縣域地方財政收入23.92億元,人均236.6元,從圖中看出,我市的人均財政收入同其他市的差距在拉大。
從全省121個縣域2003年的地方財政收入看,蘭山和沂水分別列34和35位,莒南排第59名,其餘四個弱縣均在75名之後,河東區和蒙陰縣都排在了百名之後;單從弱縣的財政收入看,除蒼山外,都進入了30弱的前十名,莒南縣在弱縣中排名第一,但是人均財政收入除莒南第12名外其餘都比較靠後。地方財政收入佔GDP比重最靠前的莒南縣排在弱縣的第18名,沂南、平邑、費縣、蒼山分別佔30弱的第24、27、28和第30名。
4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位居中游,增速相對靠後。2003年,我市縣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152.43億元,高於德州(119.46億元),與泰安(153.51億元)基本持平,比威海(310.92億元)少51.0%,比濰坊(272.68億元)少44.1%,比濟寧(223.71億元)少31.9%。
蘭山在全省121個縣域中列26位,羅庄列49位,其餘都較靠後,其中河東、沂南、蒼山、蒙陰都在百名之後;蘭山的增速列60名,羅庄、沂南和沂水增速分別列117名、119名和第112名。費縣和莒南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居30弱的第6和第8位,沂南和蒼山排名分別為第17位和第20位;5個弱縣的增速排名都在30弱縣的23名之後。
5、非農結構與濟寧、泰安相近,與威海差距明顯。2002年,我市縣域農業與非農產業增加值結構為19.2:80.8, 2003年為16.8:83.2,與濟寧、泰安相近,與威海比較,非農比重低4.2個百分點,差距比較明顯。
6、進出口增速較快,絕對額差距仍較突出。2002年,我市縣域進出口總額為5.3億美元,而濰坊為13.0億美元,威海為10.8億美元,二市分別為臨沂的2.4倍和2倍;2003年我市縣域進出口總額為9.4億美元,其他市如濰坊為16.8億美元、威海15.4億美元、濟寧4.3億美元、德州2.2億美元、泰安1.9億美元。與濰坊、威海相差的倍數降低,但絕對額仍相差7.4億美元和6億美元。
從全省縣域出口來看,除莒南27名、羅庄28名外,其他10個縣區都在40—98名之間;莒南、費縣、蒼山、平邑、沂南五個弱縣的出口總額分別佔30弱的第1、3、6、7和第14名,出口佔GDP的比重分別排名為1、7、10、12和第19名。
7、實際利用外資好於泰安、濟寧,與濰坊、威海差距較大。2002年,我市縣域實際利用外資0.77億美元,2003年為2.29億美元,低於濰坊的4.58億美元,威海的7.03億美元,德州2.76億美元,高於泰安的0.78億美元和濟寧的1.06億美元,從實際利用外資可以看出,濰坊、威海二市還孕育著更大的進出口後勁。
從全省縣域來講,除蘭山23名,羅庄24名之外,其他10個縣區有7個在百名之後。蒼山、莒南、費縣、平邑、沂南五個弱縣實際利用外資佔GDP的比重較低,分別佔全省30弱的18、19、26、28、30名。
從上述比較可以看出,我市縣域經濟總量大、人口多,總體經濟實力較強,人均較弱。如與濰坊比較,無論總量還是人均,我市差距基本是全方位的;與濟寧比較,地區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一些人均指標都偏弱;與威海比較,臨沂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收入等指標總量較大,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利用外資和進出口就差很多,人均指標差距更為明顯。與泰安、德州比較,臨沂縣域經濟總量有優勢,但人均指標仍有差距。
(二)蘭山區同強縣青州市經濟實力分析
蘭山區2003年年末人口為87.38萬人,青州市為89.92萬人,在全省121個縣域中分列第31和第29位;蘭山的GDP為79.31億元,排名(指在全省121個縣域中,下同)第42位,比青州落後10位,人均GDP低2152元,但GDP增幅比青州高3.5個百分點,增幅的位次比青州靠前53位;蘭山的工業增加值是44.61億元,列第33位,比32位的青州少2511萬元,但增速比青州高37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蘭山比青州高4.7億元,同時位次高7位,增幅也明顯高於青州;蘭山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7.38億元,列第23位,略高於24位的青州;蘭山地方財政收入是3.61億元,列第34位,略低於33位的青州;蘭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5.5億元列全省第一位,比第20位的青州要出27億多元;去年蘭山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列第23位,高於青州的0.48億美元,但蘭山的出口額僅為0.42億美元,比青州的0.75億美元要靠後18名。
從上述比較可以看出,蘭山區有自身的區位優勢和特點,只要充分發揮市場帶動作用,廣泛利用內外資投入,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加快發展,進入全省30強是大有希望的。
(三)莒南縣、平邑縣同安丘市部分指標對比
濰坊的安丘市同我市的莒南縣和平邑縣,在地理資源和人口方面都有相似之處,安丘市在全省121個縣域的綜合經濟實力中屬中等偏下的縣域,與其比較更能增強我們擺脫弱縣的信心。
安丘市2003年年末人口為105萬人,略高於莒南縣的99.02萬人和平邑縣的98.28萬人;去年安丘的GDP和人均GDP都高於莒南縣和平邑縣,但增幅不如二縣;安丘的工業增加值及增幅不及莒南和平邑,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增幅都高於二縣;安丘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了莒南和平邑二縣之和,分別為50.82億元、19.77億元和19.66億元;安丘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接近於二縣之和,分別是32.89億元、14.73億元和19.55億元;莒南和平邑的實際利用外資有差距,但出口額莒南縣要超過安丘市。
可以看出,莒南和平邑二縣雖有差距,好多指標並不在後30名,只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分析透各自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揚長避短,找出適合本地經濟快速發展的路子,是完全可以擺脫弱縣行列的。
二、壯大縣域經濟的基本思路
壯大縣域經濟應充分尊重各縣區的客觀實際,立足縣區本身的資源、勞動力、基礎產業等方面的優勢,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同時應把握如下幾條原則:
1.縣域經濟應該是特色經濟。經濟發展是不對稱性的、非均衡的,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縣域經濟發展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我市北部是山區南部為平原,區域差異性明顯,各縣應從實際出發,選擇不同的角度,調整空間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不斷壯大主導產業,構建具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
2.縣域經濟應是民營經濟。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企業為主體,政府的工作著力點應放在促進生產力要素快速流通的領域。把民營經濟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是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基礎,民營經濟是集「民資、民智、民力」於一體的民本經濟,是充滿活力的經濟,是植富於民的經濟。轉制搞活、放手發展、開放引進、發展壯大一批民營經濟,使其在縣域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
3.縣域經濟應該是富民經濟。農民增收應是發展縣域經濟的主要任務,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各縣區應繼續完善減輕農民負擔的政策,像羅庄區根據目前的經濟狀況隨時取消農業稅。
4.縣域經濟應該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充分重視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發展經濟絕不能以環境惡化和資源浪費為代價。
三、壯大縣域經濟的對策建議
1.改善域內環境,創造發展條件。在硬環境方面,以農村城鎮化建設為重點,努力建設並改善各類基礎設施。以縣城為中心,以鄉鎮為網點,建設好公路、鐵路要道旁鄉鎮和經濟小區,並利用其輻射帶動功能把分散的鄉村連接成一體,加快交通、能源、通訊、廣播電視和信息網路技術設施建設,形成縣域內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暢通的良好流通網路。在軟環境方面,立足「科教興縣」、「人才強縣」,採取優惠政策留住高技術人才,加大對基礎人才包括青年技工和農民的培訓;優化縣域社會信用環境,創造良好的金融外部環境,建立中小企業擔保機制,改善和加強金融服務;發揮各類中介組織和流通企業在搞活縣域流通中的積極作用,努力形成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增強縣域經濟發展的吸引力。
2.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提升縣域工業的規模經濟水平,增強縣域工業的競爭能力。發展縣域經濟首要任務是加快工業化。加大技術改造和技術開發力度,在著力發揮勞動密集型產業比較優勢的同時,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以現有的食品、五金、建材、復混肥、木材加工等產業集群為依託,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壯大產業,增強產業競爭力。同時,發展縣域工業應重視資源、環境等制約條件,並將縣域工業化與城市工業化銜接起來,要積極引導,積極創造工業化發展的有利條件。
3.適度優先發展城鎮經濟,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和城鎮化進程。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享受城市文明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目前,廣大農民在大城市還很難支付定居成本,而在鎮區的居住成本較低,因此,縣域內的中心鎮有望成為勞動力轉移的首選之地。要積極、穩妥地推進縣域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城鎮經濟,培育縣域經濟的「增長點」。擇優培育中心鎮和重點鎮,引導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發展小城鎮第三產業。以縣城和有條件的建制鎮為基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根據城鎮自身所處的位置和特點,發展一批工業主導型、商業貿易型、交通樞紐型、旅遊開發型等特色小城鎮。
4.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縣域非農產業。目前,受單一農戶生產規模小、合作意識差、市場化程度低等因素的限制,推進農業產業化還面臨著體制性障礙。因此,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同時,要以市場為導向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有市場、有潛力的農產品生產,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和區域特色農業。以龍頭企業為紐帶,採取農戶+工廠、農戶+公司、農戶+市場等形式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進程。
5.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體系,千方百計增加對農業的投入。農業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力的基礎,也是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雙重約束的弱質產業。本著「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提高農業競爭力為目標,加大對農業的投入。(1)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鼓勵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外商資本投向農業領域。(2)優化投資結構,農業財政投資要重點支持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骨幹品種及優勢產業帶發展、農產品質量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和科技推廣,加大財政對義務教育、農民技能培訓及衛生領域的投入力度,提高農業投資效率。(3)適當調整投入政策,改變分散切塊格局,建立農業投入的直通機制,減少中間環節,保證投入效益。(4)建立縣域產業發展基金,出台對龍頭企業實質性扶持的相關政策,如貼息、利用貸款等優惠政策。(5)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小額信貸、民間借貸等金融創新模式。
6.鼓勵發展非公有經濟,增強發展活力。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加速縣域經濟民營化進程。縣一級的所有領域應向民營經濟開放,加大對個體私營經濟的扶持力度,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加快技術革新,擴張規模,提高效益,不斷提升民營經濟的份額和實力。加大開放力度,全面構建開放型縣域經濟,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積極開發兩個市場,並把利用外資與發展區域特色產業相結合,與改造提升民營經濟相結合。
7.切實加強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縣域經濟要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佔用耕地是不可避免的。我市人多可耕地少,土地是農民和農業的根本。切實加強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一方面,地方政府徵用土地用於公益性項目;另一方面,征地的收益必須向農民轉移。
參考資料:(來源:臨沂市統計局)
⑦ 臨沂三區九縣的經濟都怎樣
1.蘭山區
2.羅庄區
3.河東區
4.沂水縣
5.郯城縣
6.莒南縣
7.費縣
8.平邑縣
9.沂南縣
10.蒙陰縣
11.臨沭縣
12.蒼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