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運輸系統設計
『壹』 物流系統設計的圖書《物流系統設計》
作者:賈志林
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
ISBN:9787801986313
出版日期:2009 年2月 第1章物流系統設計概述
1.1物流系統概述
1.2物流系統分析
1.3物流系統設計
第2章物流管理的組織結構
2.1 物流活動的組織
2.2組織機構的選擇
2.3組織結構的取向
2.4組織機構的定位
2.5跨組織管理
2.6 戰略聯盟與第三方物流供應商
第3章物流設施與設備規劃設計
3.1集裝單元化器具
3.2物料搬運設備
3.3儲存設施與設備
3.4運輸設備
第4章途途物流中心的設計
4.1途途物流中心概述
4.2途途物流中心的設計
4.3途途物流中心的運營
4.4途途物流中心的發展趨勢
4.5綜合物流中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第5章搬運、配送和運輸設計
5.1搬運系統分析
5.2配送系統設計
5.3運輸系統設計
第6章倉庫規劃及管理
6.1倉庫的功能
6.2倉庫的結構
6.3倉庫規劃
6.4倉庫操作——存儲與提取系統
6.5立體倉庫的規劃設計
第7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統設計
7.1 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概述
7.2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技術基礎
7.3 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過程
7.4典型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
第8章物流系統綜合評價
8.1 物流系統評價概述
8.2物流系統評價指標
8.3物流系統規劃評價
8.4物流的績效評價
8.5物流綜合評價方法
第9章物流系統設計案例
9.1 北京途途物流系統管理中心設計
9.2現代物流中心設計案例
9.3連鎖超市的配送信息系統設計案例
9.4企業物流與第三方物流企業案例
參考文獻
『貳』 簡述物流系統設計要素
人的要素 人是所有系統的核心要素,也是系統的第一要素。
· 資金要素 資金是所有企業系統的動力。
· 物的要素 包括物流系統的勞動對象,即各種實物。
· 信息要素 包括物流系統所需要處理的信息,即物流信息。 · 物流系統的功能要素 指的是物流系統所具有的基本能力,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組合、連結在一起,變成了物流系統的總功能,便能合理、有效地實現物流系統的總目的。
· 主要包括運輸、儲存保管、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要素。 1.流體,即「物」;
2.載體,即承載「物」的設備和這些設備據以運作的設施,如汽車和道路;
3.流向,即「物」轉移的方向;
4.流量,即物流的數量表現;
5.流程,即物流路徑的數量表現,亦即物流經過的里程;
6.流速,即流體流動的速度;
7.流效,即流體流動的效率和效益、成本與服務等 · 法律制度 決定物流系統的結構、組織、領導、管理方式,國家對其控制、指揮,管理方式以及這個系統地位、范疇,是物流系統的重要保障。
· 行政命令 決定物流系統正常運轉的重要支持要素。
·標准化是保證物流環節協調運行,保證物流系統與其它系統在技術上實現聯結的重要支撐條件。
· 商業習慣 是整個物流系統為了使客戶達到滿意所提供服務的基本要求,了解商業習慣,將使物流系統始終圍繞客戶為主進行運營,達到企業的目的。 · 基礎設施 是組織物流系統運行的基礎物質條件,包括物流場站、物流中心、倉庫,物流線路,建築、公路、鐵路、港口等等。
·物流裝備是保證物流系統開動的條件,包括倉庫貨架、進出庫設備、加工設備、運輸設備、裝卸機械等。
· 物流工具 是物流系統運行的物質條件,包括包裝工具、維修保養工具、辦公設備等。
·信息技術及網路 是掌握和傳遞物流信息的手段,根據所需信息水平不同,包括通訊設備及線路、傳真設備,計算機及網路設備等。
· 組織及管理 是物流系統的「軟體」,起著連接、調運、運籌、協調、指揮其他各要素以保障物流系統目的的實現之作用。
『叄』 物流系統設計原則
1,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是指在物流系統規劃設計時,必須綜合考慮、系統分析所有對規劃有影響的因素,以獲得優化方案。首先,廣州到杭州物流從宏觀上來看,物流系統在整個社會經濟系統中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社會經濟系統的一個子系統。物流系統與其他社會經濟子系統不但存在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關系,而且它們之間也存在相互制約、相互矛盾的關系。因此,在對物流系統進行規劃設計時,必須把各種影響因素考慮進來,達成整個社會經濟系統的整體最優。其次,物流系統本身又由若乾的子系統(如運輸系統、存儲系統、信息系統等)構成。這些物流子系統之間既相互促進,也相互制約,即存在著大量的「背反」現象,這要求我們在進行物流系統規劃設計時對物流系統內部也要系統考慮,因此,在進行物流系統規劃設計時,必須堅持發揮優勢、整合資源、全盤考慮、系統最優的系統性原則。
2,可行性原則
可行性原則指的是在物流系統規劃設計過程中必須使各規劃要素滿足既定的資源約束條件,也就是說,物流系統規劃設計必須要考慮現有的可支配資源情況必須符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從經濟上都可以實現。廣州到南京物流為了保證可行性原則,在進行物流系統規劃設計時,要與總體的物流發展水平、社會經濟的總體水平及經濟規模相適應,既要體現前瞻性和發展性,叉不能超越企業本身的整體承受能力,以保證物流系統規劃設計的實現。
3,經濟性原則
經濟性原則是指在物流系統的功能和服務水平一定的前提下,追求成本最低,並以此實現系統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顯然,經濟性也是物流系統規劃設計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經濟性原則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物流系統的連續性。良好的系統規劃設計和節點布局應該能保證各物流要素在整個物流系統運作過程中流動的順暢性,清除無謂的停滯,以此來保證整個過程的連續性,避免無謂的浪費。
(2)柔性化。在進行物流系統規劃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的變化對系統帶來的影響,便於以後的擴充和調整。
(3)協同性。在進行物流系統規劃設計時,要考慮物流系統的兼容性問題,或者說是該物流系統對不同物流要素的適應性。當各種不同的物流要素都能夠在一個物流系統中運行時,該物流系統的協同性好,能夠發揮協同效應,降低整體物流成本。
(4)資源的高利用率。物流系統的主體投資在於基礎節點與設各,屬於固定資產范疇,也就是說,不管資源的利用率如何,固定成本是不變的。因此,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就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4,社會效益原則
社會效益原則是指物流系統規劃設計應該考慮環境污染、可持續發展、社會資源節約等因素。一個好的物流系統不僅在經濟上是優秀的,在社會效益方面也應該是傑出的。物流的社會效益原則也越來越受到政府和企業的重視,中國目前正倡導循環經濟,綠色物流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政府在法律、法規上將會對物流系統的社會效益問題作出引導和規定。例如,要求生產某些電子產品的廠家回收廢舊產品,這是一個逆向物流的問題。
5.系統總成本最優原則
企業物流管理在操作層面上出現的許多問題皆是因為公司系統中,沒有把某項具體決策的所有影響都考慮進去,包括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廣州到太原物流在某個領域內所作的決策常常會在其他的領域產生出乎意料的後果。例如:關於產品運輸政策的調整,可能會影響產品庫存持有成本;產品外包裝設計的改變會對運輸成本和產品的運輸、保管、質量維護等產生直接的影響。同樣地,以提高生產效率為目的的生產進度的改變會導致產成品庫存的波動,從而影響到客戶服務。
企業供應鏈物流管理活動常見的一些業務活動及其成本項目。可以看出,各種物流活動成本的變化模式常常表現出相互沖突的特徵。在進行企業供應鏈物流規劃時,應追求系統總成本最優,而不能是單項成本最優,不能只考慮到某個部門、某項物流活動的效益,而應該追求供應鏈系統整體的總效益。
6.客戶服務驅動原則
在當今消費者佔主導的客戶經濟時代,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必須時刻牢記以市場為中心、以客戶為中心。客戶服務驅動原則要求企業在進行內部供應鏈物流規劃設計時應以客戶為中心,站在客戶的立場看問題,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以產品為中心。要考慮給客戶提供時間、地點和交易上的方便,盡可能增大產品或服務的額外附加價值,從而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理想的企業物流系統應該遵循以下規劃設計思路:識別客戶的服務需求→定義客戶服務目標→規劃設計物流系統。
『肆』 物流運輸系統設計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物流運輸系統設計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1、服務性,回在為用戶服務方面要答求做到無缺貨、無貨物損傷和丟失等現象,且費用便宜;
2、快捷性,要求把貨物按照用戶指定的地點和時間迅速送到;
3、有效地利用面積和空間,雖然我國土地費用比較低,但也在不斷上漲,特別是對城市市區面積的有效利用必須加以充分考慮,應逐步發展立體設施和有關物流機械,求得空間的有效利用;
4、規模適當化,應該考慮物流設施集中與分散的問題是否適當,機械化與自動化程度如何合理利用,情報系統的集中化所要求的計算機等設備的利用等;
5、庫存控制,庫存過多則需要更多的保管場所,而且會產生庫存資金積壓,造成浪費。因此,必須按照生產與流通的需求變化對庫存進行控制。
(4)物流運輸系統設計擴展閱讀:
物流運輸系統的構成要素:
1、人的要素,人指的是勞動者,是所有系統的核心要素,也是系統的第一要素。
2、財的要素,是指物流中不可缺少的資金。資金是所有企業系統的動力。
3、物的要素,包括物流系統的勞動對象,即各種實物。
4、信息要素,包括物流系統所需要處理的信息,即物流信息。
『伍』 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
從物流系統構成這個角度來講,在進行物流系統規劃設計時,需對下面幾個於系統進行分別規劃設計。
(一)管理系統的規劃設計
管理系統是指物流系統的計劃、控制、協調、指揮與作業等所組成的系統,它是整個物流系統的支柱。
管理系統規劃設計具體包括:
1.物流系統戰略目標規劃設計
主要根據所服務的對象、顧客的性質與地理位置等,對所提供的物流服務進行規劃與設計。在規劃設計前,常採用網上調研、圖書資料調研與現場調研等方法,收集物流系統的內部條件、外部條件及潛在客戶信息,調查物流服務的供需狀況、物流行業的發展狀況等。然後,以此為基礎,進行資料整理和數據分析,研究確定出物流系統的戰略目標。
2.物流能力規劃設計
主要確定物流系統所達到的目標,而物流能力的大小主要取決於企業投入的人、財、物數量及管理水平等。因此,這一階段主要考察人員能否勝任,財力、物力是否充足等。
3.物流需求預測規劃設計
管理系統的另一個主要職能是對市場進行預測分析,一方面,可以掌握和了解未來客戶物流需求的規模及種類,做好物流工作;另一方面,是通過網路廣泛收集用戶的需求,開展促銷業務,以提供高效率,低成本和高質量的系統服務滿足物流需求。
4.物流過程管理規劃設計
物流過程管理規劃設計是對物流過程管理的關鍵要素進行規劃與設計,並建立相應的標准體系,這些關鍵要素包括物流過程管理中的任務說明、培訓、設施設備、書面程序、商品養護、記錄、信息管理、顧客的意見、評估與完善、合同商等事項。
5.作業管理規劃設計
作業管理規劃設計是指對物流作業運行的組織與管理進行規劃設計,主要包括貨物的接收、裝卸搬運、存貨、運輸、配送等。
6.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設計
管理信息系統的規劃設計是指對信息的接收、傳輸與處理進行規劃和設計。在規劃設計時,應重點考慮以下幾個信息系統的構建:
(1)電子訂貨系統。即利用企業內終端電腦、依據貨架或台賬輸入欲訂購的貨物,經網路傳送到總部物流中心或供應商,完成訂購手續,驗收貨物。
(2)倉儲配送管理系統。即用來管理、儲存倉庫或配送中心內部的人員、庫存、工作時間、訂單和設備的軟體系統。
(3)運輸管理系統。即對運輸單元的所有資源進行實時的調度和跟蹤,並能夠合理安排駕駛員、車輛、任務三者間的關系,提供對貨物的分析、配載的計算以及最佳運輸路線的選擇。
(4)銷售時點管理系統。即通過自動讀取設備在銷售商品時直接讀取商品銷售信息,並通過通信網路和計算機系統傳遞至有關部門或企業(包括物流與生產部門或企業),進行分析加工以提高經營效率的系統。
(5)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即在不同的計算機應用系統之間依據標准文件格式交換商業單證信息。對於物流企業以及需要物流的企業來說,在互聯網上進行物流單證信息的傳輸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通信費用,而且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6)附加價值通信網。即利用電信通信業的線路,將不同企業不同類型的計算機聯系在一起,構成共同的信息交流中心。
(二)設施系統的規劃設計
物流設施系統的規劃設計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倉庫、貨場、碼頭、集裝箱中轉站等物流節點的規劃設計。
(1)物流中心是為了實現物流系統化、效率化而設置的開放型的物品儲存、運輸、包裝、裝卸等綜合性物流業務基礎設施,是組織、銜接、調節、管理物流活動的較大的物流據點。物流中心的規劃設計包括物流中心的選址、設計方案的優化等。
(2)配送中心是接受供應者所提供的多品種、大批量的貨物,通過儲存、保管、分揀、配貨以及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等作業後,將按需要者訂貨要求配齊的貨物送交顧客的組織機構和物流設施。配送中心的規劃設計包括配送中心總體規模設計、配送中心作業功能規劃、配送中心毆施規劃等。
(3)倉庫是保管、存儲物品的建築物和場所的總稱。倉庫設計的內容包括倉厙選址、倉庫類型選擇、倉庫結構設計、存貨分類方法和合理庫存量的確定和管理等。
(4)集裝箱中轉站是暫時堆存和保管集裝箱的場所。根據集裝箱堆存量的大小,集裝箱中轉站可分為混合型和專用型兩種形式。集裝箱中轉站的設計包括站區選址、結構和布局設計等。
(三)輸入輸出環境系統分析
任何一個系統都處於一個比它更大的環境系統中。外界環境通過向系統提供勞動力、勞動手段、指令、資源、信息對系統發生作用(影響),這一作用為外部環境對該系統的「輸入」。系統以其本身所擁有的各種手段和特定功能,在外部環境的某種影響下,對環境的輸入進行必要的轉化處理活動,使之成為對環境有用的產品,提供給外部環境使用,
即為所謂的系統的「輸出」。因此,物流系統的輸入輸出環境,即為物流活動所處的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
外部環境包括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即行業環境。其中宏觀環境包括社會經濟狀況與發展水平、人口與消費狀況,國家的方針、政策、制度,物流基礎環境,區位環境,通信環境,網路環境等。微觀環境包括供應商與商品供應情況、用戶與商品的銷售狀況、競爭環境等。
內部環境主要是指一個物流系統設計對象的內部條件。包括人、財、物以及物流戰略與模式,現有設施,物流各作業環節,物流費用與物流效率,客戶服務與產品等。
物流環境對物流活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在進行物流系統規劃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物流環境對物流系統的影響范圍、程度,這樣才不至於因為設計的盲目,帶來物流系統規劃和設計的風險。
『陸』 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包括什麼內容
管理系統規劃設計具體包括:
1.物流系統戰略目標規劃設計。
主要根據所服務的對象、顧客的性質與地理位置等,對所提供的物流服務進行規劃與設計。在規劃設計前,常採用網上調研、圖書資料調研與現場調研等方法,收集物流系統的內部條件、外部條件及潛在客戶信息,調查物流服務的供需狀況、物流行業的發展狀況等。
2.物流能力規劃設計
主要確定物流系統所達到的目標,而物流能力的大小主要取決於企業投入的人、財、物數量及管理水平等。因此,這一階段主要考察人員能否勝任,財力、物力是否充足等。
3.物流需求預測規劃設計
管理系統的另一個主要職能是對市場進行預測分析,一方面,可以掌握和了解未來客戶物流需求的規模及種類,做好物流工作;另一方面,是通過網路廣泛收集用戶的需求,開展促銷業務,以提供高效率,低成本和高質量的系統服務滿足物流需求。
(6)物流運輸系統設計擴展閱讀:
物流系統支撐要素:
1、體制制度 決定物流系統的結構、組織、領導、管理方式,國家對其控制、指揮,管理方式以及這個系統地位、范疇,是物流系統的重要保障。
2、法律法規 物流系統的運行都不可避免的涉及企業和人的權益問題,法律法規一方面限制和規范物流系統的活動,使之與更大系統協調,一方面是給予保障。
3、行政命令 決定物流系統正常運轉的重要支持要素。標准化系統是保證物流環節協調運行,保證物流系統與其它系統在技術上實現聯結的重要支撐條件。
4、商業習慣 是整個物流系統為了使客戶達到滿意所提供服務的基本要求,了解商業習慣,將使物流系統始終圍繞客戶為主進行運營,達到企業的目的。
『柒』 如何設計物流系統
物流系統和其復他系統一樣,是制一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影響的整體。物流的七個子系統:倉儲,配送,運輸,包裝裝卸,流通加工,搬運,物流信息共同組成了物流系統。他們之間存在著二律背反的現象,就是此消彼長的意思。這個時候必然想到的就是服務水平和物流費用的問題。所以物流系統的設計既要兼顧各個子系統的關系,又要注重費用和服務的比例問題。
『捌』 物流系統設計的方法與步驟
建議看一下系統布局規劃
『玖』 物流系統的設計
設計一個物流系統來完成物流的基本目標需要從兩個角度去考慮。
第一種是重新設計一個物流系統;這種現象主要是新企業成立或者是進入新的領域或區域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問題。
第二種是在現有基礎上改善一個物流系統;現有的物流系統中存在某種缺陷,造成了局部的物流成本上升或者是客戶投訴比例上升等現象的出現,企業應及時改善物流系統。 競爭關系對物流系統的影響
·訂貨周期的長短 (訂貨周期=訂單傳送時間+訂單准備時間+訂單完成時間)
· 產品的可替代性
· 庫存數量的調節
·運輸方式的改變 (一) 改善成本與服務,改變物流系統
(二) 提高物流服務,取得競爭優勢
(三) 採用成本對策,改善物流服務
(四) 降低物流成本 · 產品價格 是影響物流系統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
· 產品密度 是影響物流系統成本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
· 產品的易破損程度 是影響物流系統成本的第三個因素
· 產品的特殊搬運要求 是影響物流系統成本的第四個因素 對物流系統成本影響很大的是空間關系,即物流系統中關於市場和供應點的定點選址。主要是由於物流功能要素之一的運輸成本的上升會和運輸距離有很大的關系。
距離因素和空間因素可能會以運輸成本以外的方式影響物流成本
在設計和管理物流大系統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①服務性(service),在為用戶服務方面要求做到無缺貨、無貨物損傷和丟失等現象,且費用便宜;
②快捷性(speed),要求把貨物按照用戶指定的地點和時間迅速送到;
③有效地利用面積和空間(space saving),雖然我國土地費用比較低,但也在不斷上漲,特別是對城市市區面積的有效利用必須加以充分考慮,應逐步發展立體設施和有關物流機械,求得空間的有效利用;
④規模適當化(scale optimization),應該考慮物流設施集中與分散的問題是否適當,機械化與自動化程度如何合理利用,情報系統的集中化所要求的計算機等設備的利用等;
⑤庫存控制(stock control),庫存過多則需要更多的保管場所,而且會產生庫存資金積壓,造成浪費。因此,必須按照生產與流通的需求變化對庫存進行控制。
上述物流系統化的內容簡稱為「5S」,要發揮以上物流系統化的效果,就要把從生產到消費過程的貨物量作為一貫流動的物流量看待,依靠縮短物流路線,使物流作業合理化、現代化,從而降低其總成本。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物流的各項活動(運輸、保管、搬運、包裝、流通加工)之間存在效益背反(Trad off),所謂效益背反是指對於同一資源(例如成本)的兩個方面處於相互矛盾的關系之中,想要較多地達到其中一個方面的目的,必然使另一方面的目的受到部分損失。
(1)減少庫存據點並盡量減少庫存,勢必使庫存補充變得頻繁,必然增加運輸次數。
簡化包裝,則包裝強度降低,倉庫里的貨物就不能堆放過高,這就降低了保管效率。而且在裝卸和運輸過程中容易出現破損,以致搬運效率下降,破損率增多。
(2)將鐵路運輸改為航空運輸,雖然運費增加了,而運輸速度卻大幅度提高了。不但減少了各地物流據點的庫存,還大量減少了倉儲費用。
(3)由於各物流活動之間存在著效益背反,因而就必須研究總體效益,使物流系統化。前面我們已經指出,物流系統是為達成物流目的的有效機制。物流的各項活動如運輸、保管、搬運、包裝、流通加工等都各自具有提高自身效率的機制,也就是具有運輸系統、保管、系統、搬運系統、包裝系統、流通加工系統等分系統。因此,我們必須使各個系統以實現其最佳效益為目的。
這些系統之間存在著效益背反,因而物流系統就是以成本為核心,按最低成本的要求,使整個物流系統化。也就是說,物流系統就是要調整各個分系統這間的矛盾,把它們有機地聯系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使成本變為最小以追求和實現部門的最佳效益。
『拾』 物流配送系統設計與實現的方法有哪些
論物流配送下的零庫存控制
摘要: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逐步完善,我國企業已融入國際市場的競爭。如何提高企業競爭的優勢,除了採用新技術外,還應挖掘「第三利潤源泉」,建立新的物流控制體系,調整企業庫存結構,採用網上購物,實施物流配送,減少企業內部庫存量,逐步實現零庫存或少庫存,從而降低物流成本和生產成本,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
關鍵詞:物流配送;零庫存;電子商務
全球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對傳統的商業觀念和貿易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沖擊,由此引來了工業、農業、運輸業、內貿、外貿等領域的信息化革命,同時加快了我國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的結構調整或重組,組建新的競爭優勢;而企業創建競爭優勢的關鍵,已由節約原材料的「第一利潤源泉」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第二利潤源泉」,轉向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統的「第三利潤源泉」,採用網上交易,實現物流配送,降低了物流的整體成本,從而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
一、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配送
電子商務的任何一筆交易,都包含著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其中,商流是指商品在購銷之間進行交易和商品所有權轉移的運動過程;物流是指實體的流動過程;資金流主要是指資金的轉移過程;信息流是指與商流、物流、資金流的有關信息及提供給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各種信息。而物流是上述四種流中最特殊的一種流,是指物質實體的流動過程,主要指運輸、儲存、加工、配貨、送貨等各種活動。對於少數商品和服務來說 可以直接通過網路傳輸方式使消費者獲得,如電子出版物、有價信息軟體、信息咨詢服務等。而對於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來說,要經過運輸、儲存、加工、配貨、送貨等環節使消費者獲得。如何使消費者准確及時獲得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這就需要現代高效的物流配送。配送企業根據消費者網上訂貨要求,在物流基地即配送中心進行理貨,並將配好的貨物送交收貨人。
物流配送是由物流勞務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務的物流運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雙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務提供者,它是物流專業化的一種形式。近幾年來,配送業在我國逐步得到重視和發展。在物資流通運動中施行配送,需要調整物流庫存結構,就是以配送企業的庫存取代分散於各家各戶的庫存,由配送組織統一安排運輸活動,實現「運輸專營」。從供求關繫上看,就是要以社會供應系統取代企業內部供應系統。這樣做不僅可以優化庫存結構和運輸結構,從而可以提高設備、設施的利用率,而且能夠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和生產成本,減少因價格波動對企業帶來的風險。各種流通要素相對集中,有益於開展規模經營活動;同時也便於合理安排各環節上的物流活動,使總體運動協調一致,最終會減少物流領域內的勞動消耗和費用支出。
二、零庫存的概念
庫存是物流運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沒有庫存,就不會有商品流通。庫存具有調節生產與消費的功能。但是,與從事其他物流活動一樣,設置庫存環節和開展庫存活動,也必須佔用和耗費一定數量的社會勞動(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因此,庫存也會沖減流通利潤或物流效益,尤其是重點商品。如果計劃不周或措施不當,那麼庫存的副作用將會更大。如果庫存占壓的資金比較多,將有沖減利潤的副作用,所以,庫存趨於合理化,一直是人們努力追求的目標。而零庫存則是實現重點商品庫存合理化的一種重要標志。
零庫存是指以倉庫存儲形式的某種或某些物品的存儲數量為「零」,即不保持庫存。它是一種特殊的庫存概念。實現零庫存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社會勞動佔用量和提高物流運動的經濟效益。它是在物流運動合理化的背景下提出並著手解決的一個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從物流運動合理化的角度來看,零庫存概念應當包含這樣兩層意義:其一,庫存對象物的數量趨於零或等於零,即幾乎於無庫存商品;其二,庫存設施、設備的數量及庫存勞動耗費同時趨於零或等於零即不存在著庫存活動。後者實際上是社會庫存結構的合理調整和庫存集中化的表現。它並不亞於通常意義上的倉庫商品數量的合理減少。
零庫存並不等於不要儲備和沒有儲備。某些經營實體不單獨設立倉庫,但並不等於取消其他形式的儲存。實際上,企業為了應付各種意外情況,如運輸時間延誤、到貨不及時、生產和消費發生變化等,常常要儲備一定數量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從理論上講,經營實體儲存一定數量的產品,並由此形成「保險儲備」也是一種合理的行動,它與實現零庫存的願望並不矛盾。
零庫存是針對微觀經濟領域內經營實體的庫存狀況而言的一種庫存變化趨勢,它屬於微觀經濟范疇。從全社會來看,不可能、也不應該實現「零庫存」。為了應付可能發生的各種自然災害和其他各種意外事件,為了調控生產和需求,通常國家都要以各種形式儲備一些重要商品,如糧食、戰略商品、搶險救災物資等。因此,在微觀領域內,一些經營實體可以進行「零庫存」式的生產和進行無庫存式的銷售,但整個國家或社會不能沒有庫
存。
三、實現零庫存的途徑和方式
零庫存是微觀領域內企業庫存狀況的理論抽象,是在有保障供應的條件下實現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零庫存現象是實行物流配送的必然結果。零庫存是配送的伴隨物,是一種全新庫存狀態和庫存結構,需要建立起有較強供貨能力的社會庫存保障體系,去承擔企業外部和企業內部兩個層次的供貨任務,以保證經營實體生產正常運轉。零庫存的實現必須以強大的完善的信息系統作為支撐,在物流信息系統健全的情況下,實現零庫存的途徑和方式如下:
1.企業內部實行「看板供貨」制度
「看板供貨」就是在企業內部各工序之間、或者在建立供求關系的企業之間,採用固定格式的卡片由下一個環節根據自己的生產節奏逆方向向上一個環節提出供貨要求,上一個環節則根據卡片上指定的供應數量、品種等即時組織送貨。很明顯,實行這樣的供貨辦法,可以做到准時、同步向需求者供應貨物。
2.推行配套生產和「分包銷售」的經營制度採用配套生產和分包銷售方式去從事生產活動和經營活動,也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實現零庫存。主導企業主要負責完成產品裝配和市場開發等任務,協作企業承擔零部件製造和供應任務,按照主導企業的生產速度和進度來安排和調整自己的生產活動,並且能在指定的時間內送貨到位。由於供貨有保障,因此,主導企業不再另設一級庫存,從而使其庫存呈現出零庫存狀態。
3.委託營業倉庫存儲和保管貨物
建立專業化、社會化程度比較高的物流集團或集團公司,其服務對象並不僅限於集團內部各成員企業,而是面向社會開展經營活動,為客戶存儲、保管貨物而賺取一定的利潤,以此維持其生存和發展。委託這樣物流組織存儲貨物,把所有權屬於用戶的貨物存放在專業化的倉庫中,採用這種方式存放和儲備貨物,在一般情況下,用戶(委託方)自己一般都不必再過多地儲備商品,甚至不必再單獨設立倉庫從事貨物的維護、保管等活動。這樣,在一定范圍內便可以實現零庫存和進行無庫存式生產。
4.以「多批次、少批量」的方式向用戶配送貨物
配送企業集中各個用戶的需求,統籌安排湊整運輸車輛送貨活動,提高運輸效率。做到增加送貨的次數,大幅度地降低每個用戶、每個批次的送貨量。配送企業也可以直接將貨物運送到車間和生產線從而呈現出零庫存狀態。
5.用集中庫存和增強調節功能的辦法,有保障地向用戶配送貨物
配送企業適當集中庫存,增加庫存麗品的品種和數量,以此形成強大的調節能力和服務功能。在形成這種優勢的基礎上,去開展配送活動,將會大大提高配送服務的保險系數,同時,也自然能打消用戶的顧慮。在這種有保障的配送服務體系的支持下,用戶的庫存也會自然日趨弱化。
6.採用「即時配送」和「准時配送」方式向用戶供貨
為了滿足用戶的特殊需要,配送企業常常以「即時配送」和「准時配送」方式進行供貨和送貨。由於「即時配送」和「准時配送」具有供貨時間靈活、穩定,供貨彈性系數大等特點,客觀上能夠緊密銜接供求及保障需要。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用戶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因其庫存壓力大大減輕,必然會自動縮減自己的庫存,甚至取消自己的庫存。
參考文獻:
[1] 葉傑剛.配送:運行與發展[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9.
[2] 張鐸.電子商務與物流[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o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