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真氣
❶ 人體真氣可以送入大腦嗎如果有腦損傷的話,真氣會從損傷部位跑走嗎
人體內沒有精氣、真氣等等氣。說人體內有氣,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黃帝內經》描述人體內有幾根粗大的、貫穿全身的管子,呈白色,管子內是空的。聯想到人有喘氣(呼吸)、放屁等現象,就認定這幾根大管子是用來走(運輸)氣的,而手腕上能摸到的跳動的就是氣動(氣體運動),起名為經脈。內經中還描述了人體內有數不清的小管子,小管子里有紅色的液體,認定這些小管子是運輸血液的,起名字為絡脈。經絡一詞就是這么來的。
內經作者對屍體觀察的是對的,人體內確實有幾根粗大、貫穿全身的大管子,但對其功能的認定是錯誤的。這幾根粗大、貫穿全身的大管子其實就是動脈,古人為啥看見的管子內是空的、沒有血液呢?這是因為古代人死後,不能馬上做屍體解剖,為尊重死者也可能是為了給死者靈魂飛升或者再投胎留些時間,所以必須要死後過一段時間再解剖。人死後過一段時間,動脈里的血液就會自動排空,所以古人打開屍體後看見的動脈里就沒有血液了,自然就不會知道這幾根大管子是運輸血液的,加上喘氣、放屁等聯想就會認為這幾根大管子是運輸氣的。
後來有的醫家、法醫或其他人,在人死後馬上解剖屍體,發現內經說的經脈里是有血液的,認為內經結論是錯的。但所有試圖糾正、修改的人都被各個時代的儒家、醫家認定為數典忘祖,不尊重先賢。
❷ 請大家簡單說說人體內的主要器官的主要功能,以及我們應該怎麼樣去保養它們
十二臟腑,雖功能不同,但相互之間必須直協調一致,不可相互脫節,才能保證機體統一,維系身體健康,心功能正常,則十二臟腑就相互協調.這樣來養生便可長壽,終生不會患有嚴重疾病.心臟功能失常,那十二臟腑的功能必將發生紊亂,氣血運行之道閉塞不通,臟腑之間失去協調,整體性就要受到嚴重危害.這樣必然招致災殃,縮短壽命.
心臟: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識和智慧才華都由此產生.
肺臟:是輔佐君主的宰相,協助心臟治理全身,調節氣血運行,使他們保持各自的生理功能,而且互相之間能夠協調統一.
肝臟:類似於運籌惟幄中的將軍,謀略由此而出,同時怒也是從肝臟生發出來,胃 此為中工之官.
膻中:即心胞,圍護著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近臣之官,心志的喜樂,靠它傳達出來.::
脾和胃:是飲食的受納和消化飲食,是倉稟之官.五味和營養靠它們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運輸.
大腸:是傳導之官,它能傳送食物的糟粕,使其變為糞便排出體外.
小腸:是盛貯之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進一步分化消濁.
腎臟:藏精,精能生骨髓而滋養骨骼,因此腎臟有保持精力充沛,強壯矯健的功能,由於它作用強大而有力,所以說它有」作強」的職能;同時,由於只有精充足才能有較高的智力和技巧,因此可以說智慧與技巧皆由腎臟產生.
三焦:使全身水道通暢,使體內水液能夠正常地排泄,是決讀之官.
膀胱:地位最底,是州都之官,蓄藏全身水液,通過氣化作用方能排出尿液
中醫治療首先強調「上工治未病」。主張未病先防,既病防變,防患於未然,救弊於萌芽。《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後治之,譬若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臟與臟,臟與腑,腑與腑之間在生理上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在病理上則相互影響。當某一臟腑發生病變時,會影響別的臟腑功能。故在治療臟腑病變時,不能單純考慮一個臟腑,而應注意調整各臟腑之間的關系。如肺的病變,既可因本臟受邪而發病,亦可因心、肝、脾、腎及大腸的病變所引起。如因心氣不足,心脈瘀阻,而致肺失宣降的喘咳,應溫心陽為主;因肝火亢盛,氣火上逆所致的咳血,則應瀉肝火為主;因脾虛濕聚生痰,痰濕壅肺,以致肺失宣肅的咳嗽痰多,應以健脾燥濕為主;因腎陰虛不能滋肺,肺失津潤而致乾咳、口咽乾燥,則應滋腎潤肺;因腎不納氣而致肺氣上逆的氣喘,應以溫腎納氣為主;若因大腸熱結,肺氣不降而致的氣喘,則宜通腑以瀉大腸實熱。又如脾臟病變,除本臟病變外,亦可由肝、心、腎及胃等病變引起。肝失疏泄,而致脾失健運者,應疏肝為主;脾土虛,則肝木乘之,治宜扶土抑木;命火不足,火不生土,應補火生土;胃失和降,以致脾失健運,則應著重和胃,以促進脾胃升降功能的協調。
同樣,其它臟腑的病變,也要根據各臟腑生理上的相互聯系、病理上相互影響的道理,注意調整各臟腑之間的關系,使其功能協調,才能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中醫中葯對亞健康的調控正是基於這種防患於未然的考慮,採取的一種防微杜漸,提早干預、提早治療、截斷扭轉、防止亞健康向疾病發展,促進亞健康人群向善轉變的一種治療方法,也就是中醫所謂的治病求本,固護人體正氣,整體調節、辨證論治的調控方法。
《素問·上古天真論》雲:「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則從內因角度,告誡人們注意養生之道,隨時呵護人體的正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在亞健康的調控過程中,中醫一方面重視中葯的應用,另一方面還非常重視養生保健方法對維護健康的作用。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安定祥和的精神狀態,順應自然界四時氣候的變化,科學平衡的膳食結構、適度的體育鍛煉,都是中醫中葯調控亞健康的重要內容。
《黃帝內經》曰之「氣出於腦,即不邪干」;「適嗜欲與世俗之間,無憤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世,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都是強調人的精神情緒調節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精神狀態,增強自我的抗病能力,可以防病保健。也可以說是明確的提出了保持健康的具體方法與要求。這些對於現代社會所提出的亞健康狀態的調控與干預,無疑都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在具體的亞健康證候的防治中,則可以參考中醫辨證論治進行治療。
健康、有規律的生活、行為、工作方式是提高生命質量,預防和治療亞健康狀態的根本方法。中醫主張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情志調暢,勞逸結合等養生保健原則就是對亞健康狀態調控的高度概括。
當然,對於心理性亞健康、軀體性亞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不良性亞健康,無論他們的發病原因是多麼的復雜,症狀多麼變化多端,病名診斷為何,中醫都可以發揮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優勢和特點,通過各種治療方法和手段、養生保健方式、飲食宜忌、醫療體育運動的選擇、良好生活工作方式的培養等進行綜合調控。
在亞健康的診斷、評估、檢查上,中醫都不應排斥現代醫學的各種手段與方法。相反,現代醫學的各種研究進展、新葯物、新方法都使中醫如虎添翼,都將促進中醫葯學的發展。
針對亞健康的中醫治療,包括中醫的葯物療法、非葯物療法等在臨床都可以採用。
❸ 中醫講的補氣到底是補的什麼氣 不要說元氣這些類的話 我想知道 和氧氣有什麼不一樣· · ·
不說元氣不行啊、、、氣本來就分為四類:元氣,宗氣,營氣和衛氣。中醫認為,氣是人體內活力很強運行不息的極精微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這一物質是無形的。根本就沒辦法拉西醫或科學的理論體系來對比說是什麼微粒分子之類。打個比方吧,機器要運轉,就得通電。電太多了容易電壓不穩導致爆炸,電太少了機器的運轉就會慢,甚至不運轉,生銹,最後垮掉。氣就是那個電。氣就是讓你的生命維系的那個東西。不過跟精一樣,只是個抽象的概念罷。
至於氧氣,混在空氣里呼入人體,叫清氣,是人體後天之氣的一個來源。元氣又叫真氣,是人的先天之精化生而來的,相當於你先天所具有的條件。你所吃的東西化的叫水谷之氣(相當於營養物質),和你所呼吸的氣共同構成後天之氣(即宗氣)。然後這兩個氣混合起來,在你的身體裡面遊走,運輸營養物質,變成營氣。有些營氣走到筋脈外保護身體,就是衛氣了。衛氣也可以說是人體外在免疫系統的另一個稱呼吧~~當然,它走在脈外還可以保溫啦調節排汗啦。
這四個氣共同作用,維系了人體的生命活動。就好比自然界的水循環一樣。
中醫說的補氣針其實不是補氧氣,氧氣在空中一抓一大把,根本就用不著補=。=補氣其實大多數時間下講的就是通過補宗氣來使營氣得到補充。或者你可以理解成人體機能出狀況啦可能是營養不足,營養不足怎麼辦?食補嘍~~!當然,人補太過火了就會使營氣太旺盛了,那本來輕輕推動你的氣突然變得太壯對你橫沖直撞的,你會好才怪!
總的來說,氣就是一個概念性的東西,它就是推動你生命運轉的那個爐火。別太旺,也別太虛。你理解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