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配送裝卸 » 戰疫配送員

戰疫配送員

發布時間: 2021-03-14 17:15:52

1. 人車生活,一起戰疫,繽越和我用行動詮釋黨員守初心、擔使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來勢洶洶,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當前一項最重要、最迫切的工作,全國上下一盤棋、幹部群眾一條心,我們積極響應號召,集體取消春節休假,主動請纓奮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成為疫情防控一線上最堅定的逆行者,用行動詮釋黨員守初心、擔使命的責任擔當。在疫情防控中,我堅持每天到村民家中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勸阻村民聚眾。為了解決本村村民出行不便,購買生活物資困難的問題,主動承擔起為灣內采購生活必需品的工作,並運送到各村民手中。

近兩個月沒有洗車,今天把繽越洗白白,也為她點個贊!這段時間她也辛苦了,跟著我一天也沒有休息。[強]

2. 長安歐尚、領克、傳祺等推戰疫關懷,吉利3.7億研發防病毒汽車

■註: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阿貴看車」,勿侵權

2020年春運期間,源起武漢的「疫情」在眾人毫無防備之下,席捲中華大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卻令人看盡了人世間的薄涼,也看到了炎黃子孫之間的暖情。汽車行業雖不是國內最大、最具風向標的行業,卻也在車市遇寒的當下為奮斗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傾囊相助。截至2月5日,車企捐贈金額已超過10億元。其中,大眾捐贈1.2億元,吉利捐贈2億元,恆大集團(含恆大汽車)也捐贈2億元,更值得一提的是阿貴看車所在的汽象自媒體聯合會也捐贈了5萬元,獻上了一份愛心。

寫在最後

毫無疑問,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品牌推出對用戶、經銷商的關懷與關愛,阿貴看車也將持續關注,更多詳情敬請關注阿貴看車後續報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見花如面,笑容依舊,謝謝你們,我們共同戰疫

相信在天南地北的你們應該跟我一樣都在家裡窩著了吧,尤其是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大家都秉持著在家窩著=為國家做貢獻,那段時間說過最現實的一段話就是:終於逮著在家呆著就是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候了,但是很遺憾是這種方式…..

俗話說的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最近刷新聞,刷抖音都是這種新聞,最近看到各大航空包機馳援武漢,被塔台空管和空乘的各個暖心的話惹到自己淚目,無論是在飛機上馳援武漢的一線醫生們,還是執飛本次航班的空乘,你們真的都是英雄!真的特別想由衷的說句謝謝!

看著現在一天一天好像有了好轉,我們風神愛心小分隊就在群里聊著現在的疫情,突然有人說要不然咱們去外面給這些二線的工作人員送點口罩吧,畢竟不管外面現在有多可怕他們都依然堅持上崗,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外賣小哥還有快遞員了,畢竟現在也不能出去購物資,只能靠著他們來給我們送,所以在這里也特別想跟大家說現在如果快遞,外賣超時配送了,請千萬不要怪他們,他們也是人,他們也害怕這些,但是他們卻依然堅持在崗位上,現在在家窩著的我們真的說句實話誰都比不上他們。

最後來到了小區門口,這個小區為了大家的安全,從外地返京回來的人員必須要隔離14天才能出門,這也是對大家的安全著想。聽說,櫻花飄落的速度是每秒5厘米,希望我們所有的珍惜都不是因為失去才懂得的,這世間有太多需要我們珍重的東西。

4. 現在什麼快遞發新疆

因為新疆去年出了一點亂子,所以,當時所有發往新疆的快件都停了。但是今年已經陸續恢復了,沒聽說過,現在快件不發新疆啊!

5. 病毒會通過水果傳染嗎

並不會通過生活進行傳染的我們一定要注意這些防範

6. 台灣哪些地方曾發生過戰爭

11世紀,已經開始有中國宋王朝的漢人在澎湖群島開墾。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正式駐兵澎湖群島,隸屬福建路晉江縣。1225年,趙汝適所著諸蕃志提到「泉有海島,曰澎湖群島,隸晉江縣。」,正式確認澎湖群島屬南宋版圖。
13世紀漢人開始在澎湖群島定居,但因與原住民族部落的敵對,以及原住民貿易資源對漢人缺乏吸引力,雙方少有互動,僅有少數漢族冒險家或漁民與原住民從事貿易,這樣的情況維持到16世紀[51]。
更多資料:澎湖寨巡檢司
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元軍東征日本因台風失敗,迂迴琉求國,道經澎湖設澎湖巡檢司,企圖進取琉求國,作為征日本之准備,然使者僅至澎湖而返。該地方區劃隸屬於福建泉州府,主官為澎湖寨巡檢。澎湖巡檢司不但是澎湖群島的首次行政區劃,也是台灣的首次官署設置。
明朝仍依循前例於澎湖設置該官署,直至1384年因為實施封海政策,予以廢除。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復設澎湖巡檢司。此官署直至162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佔領澎湖為止,但在1624年,明朝福建巡撫南居益又派兵進攻澎湖,並取得了澎湖之戰的勝利,從而將荷蘭勢力驅逐出澎湖,收復了澎湖列島。
海賊在台灣的活動[編輯]

16世紀歐洲的台灣古地圖,16世紀前的台灣均被描繪為三塊分開的島嶼
到了16世紀中期,包含倭寇在內的海盜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活動,並將台灣作為躲藏地點。海盜在中國沿海劫掠,遇到官兵追擊,就逃至澎湖,然後再到台灣,成為除了少數漢族拓荒屯墾移民之外的另一部份住民。同一時期,葡萄牙人是最早抵達東亞與殖民台灣的歐洲探險者,但是與台灣的實質關系僅止於用鴉片和稻米來交換一些原住民族的物品,並沒有進一步殖民的企圖。
1624年,顏思齊在魍港(另一說在笨港,今雲林北港及嘉義新港地區)設立十寨作為據點[52],其繼承人鄭芝龍後來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勢力最大的海盜,並在1628年接受明朝招撫。同年閩南大旱,鄭芝龍曾提議招募飢民移殖台灣[53],亦有學者認為此提議從未執行[54]。這段期間鄭芝龍曾強力控制中國東南沿海的商船,以及中國大陸對台灣的貿易[55]。
大肚王國[編輯]
主條目:大肚王國
17世紀中期,台灣中部的原住民族屬大肚王國。由27個村社(後來只剩15至18個村社)的巴布拉族與貓霧捒族、巴則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所成立的「跨族群准王國」,共主稱為「大肚王」,在鼎盛時期的領域范圍南端約到鹿港,北方至桃園以南之地(後來的范圍則在大肚溪上中下游的流域)。該王國在1644年荷蘭人武力入侵後降服,1645年4月荷蘭人召開南部的地方會議,「大肚王」甘仔轄·阿拉米跟荷蘭東印度公司訂約,表示臣服,不過直到1662年荷蘭人離開台灣為止,大肚王國都維持半獨立狀態。
大肚王國雖對東印度公司友善,但從未歸順明鄭王朝。1661年鄭成功取得台灣統治權。由於實施「兵農合一」政策,派遣鄭軍分赴各地屯墾,侵害到原住民族的活動空間,導致明鄭王朝和大肚王國發生數次武裝沖突。
鄭氏政權滅亡後,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出任巡台御史的黃叔璥在他的《台海使槎錄》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大肚山形,遠望如百雉高城,昔有番長名大眉。」雖然寥寥數語,卻說明17世紀的台灣中部確實有一個「超部落」的王國。1731年(雍正九年),清廷官吏對原住民指派勞役過多,引起原住民群起反抗,發生大甲西社抗清事件,翌年遭鎮壓,各族人陸續逃離原居地,遷往埔里(南投縣北部)一帶,大肚王國終告瓦解。
荷西統治時期[編輯]

熱蘭遮城

約翰·芬伯翁作品《澎湖島及福爾摩沙海島圖》,約1640年繪。

1662年荷蘭人所繪福爾摩沙
主條目:台灣荷西殖民時期
162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試圖將澎湖建立成一個貿易前哨站,但被明朝擊退。[56]1624年,原佔領澎湖的荷蘭人和明軍簽約,放棄其在澎湖的經營,轉而登陸台灣南部,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荷蘭人首先在「北汕尾」(今台南四草)建立簡易的商館,同年,於「一鯤鯓」(今台南安平)築起了「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18],以此作為統治中心,為增加米、糖等農作物產量,開始招募中國福建沿海一帶及澎湖的居民遷往台灣開墾,其中許多人定居於台灣[56]。1626年至1642年,台灣北部也曾經為西班牙佔領[57],西班牙人在台灣北部的雞籠(今基隆)與社寮島(今和平島)築城,並稱之為「聖救主」城(即聖薩爾瓦多城)。之後又佔領蛤仔難(今宜蘭),並在滬尾(今淡水)興建「聖多明哥城」(位於今紅毛城原址)。
後來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在東亞展開競爭,荷蘭東印度公司對日本幕府散播西班牙企圖顛覆德川幕府陰謀,引起日本鎖國政策(只有清帝國與荷蘭例外)。為了進一步驅逐西班牙勢力,荷蘭人於1642年攻佔了西班牙的佔領的雞籠地區,趕走了西班牙人。
荷蘭所侵佔建立的殖民王國,是台灣歷史上第一個有系統統治的政權,並有少量對平埔族的教育與傳教事業。佔領目的是作為對明朝、日本、朝鮮半島與南洋貿易據點的樞紐,台灣據點成為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亞洲據點的第二名,獲利主要是配送給公司股東。
由於苛征與限制,使得原住民族在1629年與1636年,分別發起麻豆溪事件與蕭壟事件兩次大型反抗。到了1652年,以鄭芝龍舊部郭懷一為領袖的漢族移民,也對殖民者展開大規模的反抗。平息之後,荷蘭人興建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以加強防範反抗事件。隨後鄭芝龍也大規招募移民渡海拓殖台灣。1661年,由鄭成功所領導的鄭軍圍攻熱蘭遮城,佔領台灣,1662年2月荷蘭人接受條件開城投降,結束對台灣統治。
明鄭時期[編輯]

鄭氏王朝的奠基者國姓爺鄭成功。
主條目:明鄭時期
鄭氏治理時期從1662年南明延平郡王鄭成功領兵渡海打敗荷蘭東印度公司軍隊起,經鄭氏三代統治南台灣至1683年降清為止,統治時間前後共23年。
以反清復明為志的鄭成功經過九個月的苦戰,攻下「熱蘭遮城」,懷念故鄉閩南的鄭成功將它改稱安平城,賡續的戰役迫使東印度公司台灣長官揆一於1662年2月1日(黃歷12月13日)簽字投降,撤離台灣,自此南台灣歸為明鄭治理,建立了台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
鄭氏改赤崁建都為東都明京,即今台南市所在之地,設一府二縣,另設一司為澎湖安撫司。鄭成功於同年6月23日病逝。其子鄭經在廈門起兵,打敗了叔父鄭襲,回台繼位,1664年改東都為東寧。
英國東印度公司曾與鄭氏政權簽訂通商條約,當時英國人直稱其為「台灣王國」或「福爾摩沙王國」[58]。 在陳永華的輔政下,建立完整的中央政府體制,撫土民,通商販,興學校,進人才,定製度,境內大治。 鄭經死後,經過權臣馮錫范的政變,鄭經長子克𡒉被殺,幼子克塽繼位,於1683年鄭軍水師在澎湖海戰為清軍所敗,鄭克塽被迫投降。清廷官員雖曾建議放棄台灣,但康熙帝仍將台灣劃入大清帝國版圖,歸福建省管轄,稱為「台灣府」。[59]
清朝統治時期[編輯]

沈葆楨於1874年於台南海濱所建之「二鯤鯓炮台」(億載金城)。
主條目:台灣清治時期
台灣清治時期始於清朝將領施琅於1683年攻取台灣,1895年甲午戰爭後割讓給日本帝國為迄,實質統治台灣的時間計212年。
1684年4月,台灣納入大清帝國版圖,由隸屬福建省之下的台灣府管轄。清朝政府在統治之初對於台灣的統治采消極政策,治台政策盡量以較低的成本來經營建設,並鼓勵人民開墾,先是將十幾萬在荷鄭時期就已居住在台灣的漢人強制遣返大清帝國內地原籍,再對內地人移民台灣嚴格限制,禁止攜帶家眷,但大清帝國沿海省分仍有不少人民冒險偷渡來台,在台灣西半部各地落腳定居,後來慢慢開始有向台灣東部開墾的行列,但為數不多[60]。由於初期清廷派來的官吏素質低、官民間語言的隔閡、以及清廷對台灣住民的高壓政策等,造成武裝起義或騷擾事件不斷發生,1721年的朱一貴事件、1786年的林爽文事件、以及1862年的戴潮春事件,被稱為清朝統治下台灣的三大「叛亂案」。然而,朱一貴事件與林爽文事件,打著武裝起義的旗號,實際上乃為燒殺劫掠之盜匪組織,專門魚肉台灣其他鄉民之持械搶劫暴行。
雍正二年降旨准廣東人移民台灣,到了18世紀乾隆後期開始出現大量開墾移民,而此台灣移民又以漳州人、泉州人最多,客家人僅約漳泉人士之四分之一居次。由於先來後到的土地分配沖突而相繼發生分類械鬥,進而影響日後台灣族群的分布。清治官衙控制力薄弱,無法禁絕遏止,地方官甚至藉漠視閩粵兩方爭斗與分化,造成兩敗俱傷以削減可能的叛亂力量。這種河洛族群與其他族群(原住民族,客家,潮州,廣府,閩北)間的對立,造成經濟與文化交流的更加困難。
19世紀中葉以後,隨列強逐步由海路進逼大清帝國,台灣在1860年起,開放部分港口開放對外通商。鴉片戰爭期間,自1841年9月起英國艦隊數度出現台灣外海,試圖佔領北部基隆港與西海岸中部梧棲港,但都歸於失敗,這是帝國主義列強對台灣清治時期第一次武裝入侵的行動。

1867年的打狗港哨船頭
1874年,日本因台灣南部原住民族殺害琉球人事件,出兵恆春半島,即「牡丹社事件」[61]。這對清廷以往消極的台灣經營成為一種警訊。清廷在日軍出兵台灣後的1874年5月27日,迅速派遣欽差大臣沈葆楨來台,辦理台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強化台灣的防衛力量,並革新台灣行政、以補強政策使台灣發展。其繼任者福建巡撫丁日昌於1876年來台灣繼續推行革新,任內設置招墾局,鼓勵閩粵居民來台開墾,並開辦礦業,以機器開采雞籠煤礦,架設當時中國第一條自建電報線。
1884年,大清帝國與法國因越南爆發清法戰爭,法國軍隊出兵澎湖群島及台灣北部[62],使得劉銘傳被清廷重新啟用派往台灣。劉銘傳在台灣時多次擊敗法軍登台的計劃,在滬尾大捷中最終使法軍放棄登台。1885年,大清帝國將台灣從福建分離出來升格設立台灣省[63],並由劉銘傳出任台灣首任巡撫。到1891年為止劉銘傳在台灣設立防禦措施,整理軍備,同時也在台灣開發和建立了許多基礎設施,他督台期間台灣的第一條從基隆到新竹鐵路開通[64],此外他還建立了電報局、煤務局、鐵路局等一系列管理機構。[65] 但是劉銘傳的新政並沒有考慮到官吏的廉潔以及台灣本身財政負擔的問題,導致台灣財政負擔大幅增加,清朝官員貪污頻繁,以及人民的反抗。1889年彰化就曾經因為清田賦問題而爆發「公道大王」施九緞事件。
清光緒廿年(1894年)12月唐景嵩就任台灣巡撫;由於清廷在甲午戰爭(光緒廿年,明治廿七年,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的失敗,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和澎湖之主權割讓給了當時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的日本帝國。台灣人建立台灣民主國對抗日本,以藍地黃虎的「黃虎旗」當作國旗,以唐景嵩就任臨時大總統,劉永福任大將軍。日軍為接收台灣於1895年5月29日登陸澳底(新北市貢寮區三貂角附近),後遭遇『台灣民主國』的正規軍(五營棟軍,廿營粵勇)和義軍抵抗暴發『乙未戰爭』(1895年5月29日~11月18日),台灣民主國逐次節節抵抗,因武器落後和後援不繼而讓日本帝國武力佔領台灣成功。
日本統治時期[編輯]

藏於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台灣民主國國旗摹繪本

1911年時的日本地圖,其中包括台灣
主條目:台灣日治時期
自1895年6月17日台灣總督於台北城舉行「始政式」起,至1952年4月28日舊金山和平條約日本放棄台灣主權生效,台灣屬於大日本帝國的時期計約57年。
大日本帝國接收台灣初期,台灣本地官員士紳如丘逢甲等人抗拒割讓日本,於台北成立「台灣民主國」年號永清,推舉末代台灣巡撫唐景嵩為總統,抵抗日本軍隊的接收,結果日軍甫登陸唐景嵩立刻逃至廈門市,6月26日劉永福於台南繼任台灣民主國總統。全台防務由軍務大臣李秉瑞指揮。之後三個月,民主國軍和日軍發生不少規模不小的血戰,並造成14000名台灣兵戰死,史稱「乙未戰爭」,同時也是台灣史上最大的一場戰爭[66]。
乙未戰爭源於清帝國於甲午戰爭(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中敗於日本帝國,於1895年年4月17日在日本馬關簽訂馬關條約議和,其一條件為割讓台灣與澎湖。日本隨即派兵到台灣進行接管,但遭遇台灣人民的武力抵抗。乙未戰爭戰事集中於台灣島,日方投入包含近衛師團等正規軍隊的三萬余名兵力,而台灣抵抗力量主要有台灣人民等自發性組成的抗日軍;合計正規軍約有三萬三千餘名,及民兵十萬名。乙未戰爭是發生在台灣上,戰斗地域最廣、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死傷嚴重、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當時幾乎是全民參與,其中尤以客家族群作戰最慓悍善戰。然日軍有備而來,武器裝備優勢差距過大,台灣反抗軍終究不敵,自5月29日日軍登陸澳底、6月14日轉進台北、10月21日攻入台南到10月23日日軍控制全台灣為止,戰事持續總時間約5個月。許多台灣商人如台北城辜顯榮,為保全自身財產,選擇和日軍合作,甚至幫日軍開路做間諜清除台灣反抗力量。另一方面不少地方仕紳如苗栗烈士吳湯興,卻選擇和日軍作殊死戰。吳與同袍雖身死,卻留下風骨永為後世景仰。
初期反抗勢力掃盪底定後,日本設台灣總督為殖民台灣最高長官,並設置台灣總督府作為在台的最高統治機關。初期,總督職務均由軍人擔任,以敉平當時各地的動亂組織;1898年,明治政府任命陸軍將領兒玉源太郎中將為第四任總督,並派後藤新平擔任民政長官以為輔佐,從此採取軟硬兼施的治理政策。日本以警察制度及保甲制度管理台灣,後到日本大正年間,台灣政局漸趨轉穩。
1908年,縱貫鐵路全線貫通,讓過去台灣南北需時數日的交通縮短至朝發夕至的1日內。1919年日本派任田健治郎為台灣首任文官總督,開始大量建造各項基礎建設,如自來水、電力、公路、鐵路、醫療、教育。為推動「農業台灣,工業日本」的政策,鼓勵台灣農民種植蔗糖、稻米;並大量開採金、銅、煤礦、森林、食鹽等台灣自然資源,以供應日本內地工業所需。同時,日本重新劃定台灣行政區域,對重要的都市進行「市區改正」的工作,擬定都市計劃,改變過去台灣常見的清末閩南風格的鄉鎮風光,使得街道風貌漸為西化或閩南與西洋風格共處,並規劃全台道路橋梁、公園綠地、自來水與下水道、電氣工程、衛生機構、政府廳舍等。

日治時期鐵道部廳舍,普見的西式建築與整齊街景成為主要特色
另一方面,出於殖民政策的考慮,日本對台灣人進行愛國教育。雖然在教育制度上對台灣本地人並沒有明文限制,但是台灣人仍有差別待遇或歧視,日本人在山區設蕃人公學校、蕃童教育所,平地設小學校與公學校,並沒有規定台灣人不能到小學校上課,但因為小學校學費高,所以學生大多是日本人子女與台灣的富家門第的子弟。但日治時代的台灣人,除了能接受醫學、農牧等技術性質高等教育,不乏是在日治時代修習文、法科而成就卓著者:如台大文學院長林茂生、高等法院推事吳鴻麒、新竹地檢處檢察官王育霖(為台灣人在日治時代第一位檢察官),台南市名律師湯德章等,政府對推廣台灣教育之普及亦有其功。[67]
漢人對於日本政府的反抗,初期多為激烈的武力沖突(如客家人羅福星主事的苗栗事件及余清芳領導的西來庵事件),因死傷慘烈,後期轉變為社會政治運動。原住民族的抗日行動有以莫那魯道為首的霧社事件。
自1920年代開始,隨著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民族自決」主張的影響,台灣的知識分子也展開一連串要求自治與制度改革的運動,結合偶發的勞工運動,並向民間廣為宣傳,如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等。但到了後期,因為左、右兩派的分裂,及日本殖民政府加強壓制而逐漸消沉。 蓬勃的日治黃金時期在的台灣博覽會達到頂峰,鐵路路線擴建、米糖產量增加、郵信電信普及等等經濟成果也導致台灣社會人口增加、公學校普及和放足徹底實施、現代衛生環境建立與守時守法觀念養成等重大民生改革,進而舉行了台灣首次選舉。1930年4月10日由八田與一規劃監造的嘉南大圳及烏山頭水庫順利通水使用,成為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的大型水利工程設施,使嘉南平原多達150,000甲的土地擁有充沛水量。

台北大空襲的城內彈著略圖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37年起),日本帝國推行皇民化運動第一階段是1936年底到1940年的「國民精神總動員」,重點在於「確立對時局的認識,強化國民意識」。第二階段是1941年到1945年的「皇民奉公運動時期」,主旨在驅使台灣人為日本帝國盡忠。「鼓勵」台灣人說日語並推行日式教育,改姓日本姓氏,穿日本服飾,奉祀傳統日本信仰神道教,全盤接受日化生活[68]。另外日本當局也於1945年全面實施徵兵制,召集台灣人從軍或負擔軍隊勞役,投入中國及東南亞戰場。1944年後,受到盟軍25次大空襲影響,受波及的台灣農工生產值於戰爭結束前的1945年降到最低點[69]。
1945年,昭和天皇頒布《關於朝鮮及台灣住民政治參與之詔書》[70],日本帝國同時通過眾議院議員選舉法改正案,給予台灣人與日本內地相同的參政權及參戰權。同年8月14日,昭和天皇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依據盟軍太平洋總司令麥克阿瑟元帥發布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1條甲項規定,命令台灣的日軍向盟軍將領蔣介石投降,蔣介石委派陳儀將軍於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公會堂舉行台灣地區的受降典禮,並代表盟軍行使對台灣、澎湖群島的軍事佔領。
1951年9月4日至8日日本於美國舊金山與同盟國代表共49國簽訂舊金山和平條約結束二戰,和平條約中日本放棄台灣主權,該和平條約於1952年4月28日生效。
1938年約有309000名日本人定居於台灣[71],二戰結束後大多被遣返回日本。

7. 中國應對信息化戰爭策略

一、關於信息戰爭與信息化戰爭
信息戰爭和信息化戰爭所反映的內涵基本相同。信息戰爭是已經實現了信息化的戰爭,信息化戰爭包含了不一定完全是信息化了的戰爭和已經實現了信息化的戰爭。信息戰爭既然是信息化了的戰爭,稱之為信息化戰爭是無可非議的。信息化戰爭既然包含了信息化了的戰爭的一面,稱之為信息戰爭也未嘗不可。但是,信息化戰爭還表示著一種發展的過程和趨向,其信息化程度有較大的伸縮性。信息戰爭似乎已經達到了或基本達到了發展的目標,其信息化程度有一定的確定性,是一種較固定的戰爭形態。信息戰爭與信息化戰爭雖然在信息化程度上有量的不同,但其使用武器和作戰手段的發展目標是一致的、我們對它們在概念上的區別不必過於苛求。戰爭發展到今天,其形態已經進入了信息戰爭的領域了。就像一支很長的行進隊伍,其先頭已經到達二點,盡管其後尾可能離X點還有一定距離,我們也可以認為這支行進隊伍已經到達了X點。同樣,從戰爭形態的發展軌跡看,其「先頭」已經達到信息戰爭的坐標點,標志著戰爭形態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信息戰爭的領域,成為一種新的戰爭形態。
與這兩個概念相關的另一個概念是信息時代的戰爭。可以說,發生在信息時代的所有戰爭都可以稱為信息時代的戰爭。但是,真正反映時代特徵的應當是信息戰爭。而當前世界上還有不少戰爭並不是信息化戰爭。同一時代各個國家技術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使信息時代的戰爭這一稱謂的內涵很難確定。
二、關於信息戰爭的基本特徵
信息戰爭的基本特徵是:①信息技術在戰爭中大量使用。信息技術,是擴展人的獲取、傳遞和處理利用信息功能的技術,基本的是感測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③信息與能量相結合形成信息武器裝備系統。包含各種信息作戰的作戰平台;各種信息化彈體,如各種導彈、雷體等;單兵信息化武器裝備,如信息化頭盔、服裝、通信工具和武器等;信息網路化戰場的基礎設施,如各種軍用衛星、C4ISR系統等;用於計算機網路系統作戰的數字化程序化武器,如病毒、黑客等。③構成信息網路化戰場。在完備的戰場信息基礎設施和完善的*#l系統的基礎上,由信息獲取系統、傳遞系統、處理和利用系統。部隊行動系統、保障供應系統構成。連接五大系統的中心環節是C4I系統。有了完善的C4I系統,就構成廠完整的信息網路化戰場。④全時空的制信息權的斗爭。要把握信息戰爭的三大基本鏈環。即: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處理和利用。只有獲取了信息,才能耳聰目明;只有順暢的信息傳遞,才能指揮自如;只有及時正確的信息處理和利用,才能運籌帷幄,爭取時間,組織力量,壓制、打擊和消滅敵人。嚴格地說,所謂信息斗爭,主要的就是在這三個鏈環上的斗爭。三個基本鏈環上的信息斗爭又可以歸結為偵察反偵察、干擾反干擾、破壞反破壞、摧毀反摧毀、控制反控制五種基本手段。要在信息斗爭中獲取勝利,就要創建上述五種基本手段的物質基礎,並在實踐中巧妙靈活地運用之。
這些基本特徵還可以衍生出一系列其他特徵:如空間擴大,戰爭進程縮短,戰場空前透明,戰爭消耗大,以及戰法革新如遠距離精確打擊、非線式作戰、天地一體作戰、網路空間作戰,等等。
三、關於信息戰爭與高技術戰爭
信息戰爭與高技術戰爭都是以戰爭中使用的武器質量為其稱謂的依據。也就是說,使用的是信息武器,即為信息戰爭,使用的是高技術武器,即為高技術戰爭。而當今的高技術武器,主要的就是信息武器。按錢學森的觀點,信息技術是高技術的核心。那末,信息武器也是高技術武器的核心,信息戰爭也就是高技術戰爭的核心了。是否可以這樣認為,當前,說高技術戰爭就意味著信息戰爭,或者說信息戰爭就意味著高技術戰爭。當然,高技術不等於信息技術,高技術是個群體,信息技術只是高技術的一種。由此推論,信息武器只是高技術武器中的一種,信息戰爭也只是高技術戰爭中的一種。從這個意義上說,信息戰爭與高技術戰爭之間還不能劃等號。
高技術戰爭這個詞,與現代化戰爭這個詞有某種近似之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現代化戰爭這個詞是很時髦的,當時主要講戰爭的立體化和機械化。20世紀80年代以後,高技術戰爭這個詞時髦起來了,大有取代現代化戰爭的趨勢。其實,當今的高技術戰爭不過是當今的現代化戰爭而已。現代化戰爭的內容可以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同,高技術戰爭似乎也具有這樣的品質,可以隨著高技術的發展而改變戰爭的內容。信息戰爭只是當今高技術戰爭的一種形態而已。當定向能武器。機器入武器、基因武器或其他高技術武器分別在戰爭中佔主導地位、控制戰爭的進程、影響和決定戰爭的結局的時候,信息戰爭這一戰爭形態就可能分別轉變為定向能戰爭、機器人戰爭、基因戰爭或其他高技術戰爭。但是,當前信息戰爭有其時代代表性,是高技術戰爭的核心內容。

8. 與繽越一起戰疫,用行動詮釋黨員守初心、擔使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來勢洶洶,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當前一項最重要、最迫切的工作,全國上下一盤棋、幹部群眾一條心,我們積極響應號召,集體取消春節休假,主動請纓奮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成為疫情防控一線上最堅定的逆行者,用行動詮釋黨員守初心、擔使命的責任擔當。在疫情防控中,我堅持每天到村民家中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勸阻村民聚眾。為了解決本村村民出行不便,購買生活物資困難的問題,主動承擔起為灣內采購生活必需品的工作,並運送到各村民手中。

近兩個月沒有洗車,今天把繽越洗白白,也為她點個贊!這段時間她也辛苦了,跟著我一天也沒有休息。[強]

9. 無人車、負壓車、封閉式運輸車……盤點防疫一線的特殊車輛

步入2020年不久,疫情的局勢便已經牽動起全國億萬人民的心。雖然正值春節假期,但汽車產業早已行動起來,無論是病患處置、衛生消毒,或是物流運輸,都能看到無數車企忙碌的背影,他們雖然不在醫護前線,卻用自己智慧與汗水的結晶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了最有效、最及時的支援保障。

負壓救護車

在上海張江人工智慧島上,每天清晨熱門都能看到這個小傢伙賣力的為島上每條道路噴灑消毒液。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台小車可以裝載200升消毒液,在簡單調試後,就能夠開啟自走式噴霧消毒模式。無人車消毒噴灑范圍覆蓋3-5米,按照每小時5公里的速度,大約半小時就可以將島上道路全面覆蓋,大大提升了消毒效率。

在承擔消毒工作之外,新石器無人車還能變身「督察員」,通過配備的感知攝像頭及語音播報功能對有違防疫規范的行為提出警示或遠程監控,提醒人員佩戴口罩、少集聚。在保證充電條件的前提下,無人車可24小時不間斷工作,夜間進行消毒作業時,還能同步進行安保監測。目前,已有數輛新石器無人車發往武漢,投入防疫工作。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熱點內容
在菲律賓用什麼軟體看國內電影 發布:2024-08-18 19:45:19 瀏覽:95
不是現代主義電影的是 發布:2024-08-18 16:26:58 瀏覽:792
在船上吃人的電影是哪一部 發布:2024-08-18 15:33:07 瀏覽:268
丁咚的電影 發布:2024-08-18 14:47:05 瀏覽:429
86.mm。kk 發布:2024-08-18 13:59:40 瀏覽:39
箱子男電影在線免費看 發布:2024-08-18 06:38:34 瀏覽:592
玩命快遞4迅雷下載 發布:2024-08-18 04:41:05 瀏覽:839
電影票取票碼是序列號還是二維碼 發布:2024-08-17 21:52:01 瀏覽:467
韓國我也隱藏了真相演員表 發布:2024-08-17 21:22:10 瀏覽:178
安達市隆美影院5月26日播放 發布:2024-08-17 20:37:58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