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長江大橋大件運輸
① 三峽工程度
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位於西陵峽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工程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元人民幣。於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線建成。2010年7月19日,三峽大壩將迎來一次峰值在65000立方米/秒左右的洪水。堪比1998年長江三峽河段的最高峰值,這也將是三峽水庫建成以來所面臨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洪水挑戰。
1994年12月14日,當今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三峽大壩工程正式動工,它位於西陵峽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工程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元人民幣(按1993年5月末價格計算),其中樞紐工程500.9億元;113萬移民的安置費300.7億元;輸變電工程153億元。工程施工總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進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能夠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配有26台發電機的兩個電站年均發電量849億度。航運能力將從現有的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同時運輸成本也將降低35%。 三峽大壩建成後,將會形成長達600公里的巨型水庫,成為世界罕見的新景觀。三峽大壩採取分期蓄水。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後,水位從原來66米提高到88米,三峽一切景觀不受影 三峽大壩鳥瞰圖
響;2003年6月,第二期工程結束後,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峽旅遊景區除張飛廟被淹將搬遷外,其餘景區基本保存;2006年,長江水位提高到156米,僅屈原祠的山門被淹而將重建;2009年整個三峽工程竣工後,水位提高到175米,屆時將有少數石刻將搬遷,石寶寨的山門將被淹1.5米,目前正計劃修築堤壩圍護,那時石寶寨所在的玉印山將成為一座四面環水的孤峰,更別致傳奇。而其它各景點的雄姿依然不變。隨著沿江山脈間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條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峽周圍的許多景點將更容易到達,如小三峽、神農溪等千姿百態的仙境畫廊。 另外,三峽大壩和葛洲壩這兩座現代奇觀也將成為長江三峽的新景點,為其添姿增色。集自然美景、古代遺址和現代奇跡於一身的未來長江三峽將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遊客。三峽工程壩址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中堡島,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工程採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方案。工程總工期17年,分三個階段施工:第一階段工程1994--1997年,為施工准備及一期工程;第二階段工程1998--2003年,為二期工程;第三階段工程2004--2009年,為三期工程。三峽工程動態總投資預計為2039億元人民幣,水庫最終將淹沒耕地43.13萬畝,最終將移民113.18萬人。 工程竣工後,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總庫容達393億立方米,可充分發揮其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中的關鍵性骨幹作用,使荊江河段防洪標准由現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並將顯著改善長江宜昌至重慶660公里的航道,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港,將發揮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遊、保護生態、凈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電站無法比擬的。 三峽工程專用公路 三峽工程專用公路始建於1994年,1996年10月正式通車,總投資約10億元人民幣。為准一級專用公路,單線全長28.64公里(其中橋梁、隧道佔40%)。公路上有橋梁34座,其中特大型橋梁4座,雙線隧道5座,其中最長的「木魚槽」隧道單線長3610米,是當時我國最長的公路隧道之一。專用公路是三峽工程的對外交通工程,也堪稱中國公路橋梁、隧道的博物館。 毛公山 在樂天溪大橋檢查站處可以看到江南高高入雲的山頂起伏的輪廓線,好像一個人仰卧 大壩巨大閘孔
在高山之巔:由銀白色山石組成,頭東腳西,安詳仰卧,其頭發、額頭、眉眼、鼻嘴、中山裝衣領、胸腹惟妙惟肖,清晰可見,極像一代偉人毛澤東。就是毛公山,因山頂酷似毛澤東主席卧像而得名。毛公山原名黃牛岩,長江水路在這一帶九曲回環,而古代西陵峽的這一帶灘險水急,航行緩慢,乘客多逆江而上幾天,似乎還在黃牛岩跟前徘徊,走不出這頭神奇的老黃牛的牽絆。1956年毛澤東橫渡長江之後,寫下了一首《水調歌頭·游泳》,其中一句「高峽出平湖」表現了毛主席想在這建一個大壩的豪情壯志,而三峽工程歷經七、八十年的論證研究,終於將壩址選在了處於黃牛岩山腳的三斗坪鎮。正巧,在毛主席誕辰100周年、三峽工程破土動工之際的1993年,毛公山被發現,無論是天意還是人為附會,都反映了興建三峽工程應了天時、地利、人和,是利國利民的大業。在「一江萬里獨當險,三峽千山無比奇」的黃牛頂的毛澤東主席安卧像,如此巧合令人拍案稱奇。 三峽壩區 三峽壩區總面積為15.28平方公里,分為施工區和總建築面積54.6萬平方為主的辦公生活區。辦公生活區建有一座四星級飯店--三峽工程大酒店、三峽工程展覽館、三峽工程建設指揮中心、環保公園和現代化生活小區等。未來的三峽壩區將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宏傳的現代化工程與自然生態有機融合的佳境將呈現在您眼前。
三峽大壩俯視圖
導流明渠全長3410米,寬350米,寬度約占整個長江江面的1/3,是三峽工程第一期工程完成的主要項目。它的設計通航流量為2萬立方米/秒,當江水流量超過2萬立方米/秒時,船舶通過臨時船閘。施工期間共完成土石方開挖2823.68萬立方米,約佔三峽工程開挖總量的1/3。 導流明渠在1997年7月1日試通航,10月1日正式通航之後,長江上往來船隻都改道導流明渠航行,有效使用期為6年。目前,導流明渠正承擔著三峽第二階段工程建設期間通航的重任。 三峽風光會消失嗎? 四百里長江三峽風光,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每年遊客達上千萬人次,「三峽明珠」宜昌是游覽長江三峽的最佳出發地和中轉港。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近年來,造成了「告別三峽游」誤導。那麼,長江三峽的絕佳風景會不會真正與我們揮手道別呢? 有關權威部門論證後認為,三峽工程分三期,總工期17年,不同工期對三峽風光有不同的影響,但這種影響並不是很大,而且這種微小的影響還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第一期工程5年(1992-1997年)。已於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而宣告完成。長江水位從原來66米提高到88米,沿線景觀不受影響,長江水運,航運不會因此受到很大影響。 第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2003年6月,水位提升到135米。回水至長江萬州境內,張飛廟將被淹沒,長江的急流險灘再也見不到,水面平緩。 第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其間,2006年水位提高到156米,屈原祠將被淹沒。2009年大壩竣工,再經過三年時間,即到2012年,最終壩上水位海拔高度將達175米,水位實際提升110米,回水將上溯到重慶境內,屆時,「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觀才真正形成。 水庫正常蓄水後,鬼城豐都、石寶寨、白帝城等處水將淹至山腰,形成水霧繚繞,仙山瓊閣般的勝境。同時,由於水位的升高,這類景點的參觀遊客還減少了攀登百級石梯之苦,瞿塘峽山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峽谷感毫不減弱,夔門雄姿依舊。只是入口處的「粉壁堂」、「孟良梯」等需原樣移刻至高處。巫峽十二奇峰海拔高在900米以上,水位上升後,峽谷感亦不會減弱,「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1994年12月14日,當今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三峽大壩工程正式動工,它位於西陵峽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工程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元人民幣(按1993年5月末價格計算),其中樞紐工程500.9億元;113萬移民的安置費300.7億元;輸變電工程153億元。工程施工總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進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能夠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配有26台發電機的兩個電站年均發電量849億度。航運能力將從現有的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同時運輸成本也將降低35%。 三峽大壩建成後,將會形成長達600公里的巨型水庫,成為世界罕見的新景觀。三峽大壩採取分期蓄水。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後,水位從原來66米提高到88米,三峽一切景觀不受影 三峽大壩鳥瞰圖
響;2003年6月,第二期工程結束後,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峽旅遊景區除張飛廟被淹將搬遷外,其餘景區基本保存;2006年,長江水位提高到156米,僅屈原祠的山門被淹而將重建;2009年整個三峽工程竣工後,水位提高到175米,屆時將有少數石刻將搬遷,石寶寨的山門將被淹1.5米,目前正計劃修築堤壩圍護,那時石寶寨所在的玉印山將成為一座四面環水的孤峰,更別致傳奇。而其它各景點的雄姿依然不變。隨著沿江山脈間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條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峽周圍的許多景點將更容易到達,如小三峽、神農溪等千姿百態的仙境畫廊。 另外,三峽大壩和葛洲壩這兩座現代奇觀也將成為長江三峽的新景點,為其添姿增色。集自然美景、古代遺址和現代奇跡於一身的未來長江三峽將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遊客。三峽工程壩址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中堡島,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工程採用「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方案。工程總工期17年,分三個階段施工:第一階段工程1994--1997年,為施工准備及一期工程;第二階段工程1998--2003年,為二期工程;第三階段工程2004--2009年,為三期工程。三峽工程動態總投資預計為2039億元人民幣,水庫最終將淹沒耕地43.13萬畝,最終將移民113.18萬人。 工程竣工後,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總庫容達393億立方米,可充分發揮其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中的關鍵性骨幹作用,使荊江河段防洪標准由現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並將顯著改善長江宜昌至重慶660公里的航道,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港,將發揮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遊、保護生態、凈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電站無法比擬的。 三峽工程專用公路 三峽工程專用公路始建於1994年,1996年10月正式通車,總投資約10億元人民幣。為准一級專用公路,單線全長28.64公里(其中橋梁、隧道佔40%)。公路上有橋梁34座,其中特大型橋梁4座,雙線隧道5座,其中最長的「木魚槽」隧道單線長3610米,是當時我國最長的公路隧道之一。專用公路是三峽工程的對外交通工程,也堪稱中國公路橋梁、隧道的博物館。 毛公山 在樂天溪大橋檢查站處可以看到江南高高入雲的山頂起伏的輪廓線,好像一個人仰卧 大壩巨大閘孔
在高山之巔:由銀白色山石組成,頭東腳西,安詳仰卧,其頭發、額頭、眉眼、鼻嘴、中山裝衣領、胸腹惟妙惟肖,清晰可見,極像一代偉人毛澤東。就是毛公山,因山頂酷似毛澤東主席卧像而得名。毛公山原名黃牛岩,長江水路在這一帶九曲回環,而古代西陵峽的這一帶灘險水急,航行緩慢,乘客多逆江而上幾天,似乎還在黃牛岩跟前徘徊,走不出這頭神奇的老黃牛的牽絆。1956年毛澤東橫渡長江之後,寫下了一首《水調歌頭·游泳》,其中一句「高峽出平湖」表現了毛主席想在這建一個大壩的豪情壯志,而三峽工程歷經七、八十年的論證研究,終於將壩址選在了處於黃牛岩山腳的三斗坪鎮。正巧,在毛主席誕辰100周年、三峽工程破土動工之際的1993年,毛公山被發現,無論是天意還是人為附會,都反映了興建三峽工程應了天時、地利、人和,是利國利民的大業。在「一江萬里獨當險,三峽千山無比奇」的黃牛頂的毛澤東主席安卧像,如此巧合令人拍案稱奇。 三峽壩區 三峽壩區總面積為15.28平方公里,分為施工區和總建築面積54.6萬平方為主的辦公生活區。辦公生活區建有一座四星級飯店--三峽工程大酒店、三峽工程展覽館、三峽工程建設指揮中心、環保公園和現代化生活小區等。未來的三峽壩區將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宏傳的現代化工程與自然生態有機融合的佳境將呈現在您眼前。
編輯本段永久船閘
壇子嶺左側的深槽就是建設中的永久船閘,為雙線五級(葛洲壩為單級船閘),單線全長1607米,由低至高依次為1-5#閘室,每個閘室長280米,寬34米,可通過萬噸級船隊,船隻通過永久船閘需2.5-3小時,主要供貨運船隊通航。閘室內水位的升降靠輸水系統完成。這個深槽開挖最大深度170米,總開挖量3685萬立方米,為三峽工程總開挖量的40%。混凝土澆注量357萬立方米,金屬結構安裝4.17萬噸。1999年底,永久船閘基礎開挖工程全部完成。2000年開始閘門金屬結構安裝,預計2002年6月閘門安裝完畢,2003年7月永久船閘通航。
編輯本段西陵長江大橋
西陵長江大橋於1996年8月10日建成通車,是連接兩岸工地的主要通道。大橋全長1118.66米,單跨900米,橋面為四車道,兩側各設寬1.5米的人行道,橋面凈寬18米,橋梁樣式屬於第四代橋梁--懸索橋,它的特點是沒有橋墩,橋身承重由兩根鋼纜與橋兩端的兩個塔柱承擔,橋身可載重290噸。橋上的兩根主懸鋼索直徑57厘米,每根造價1億元人民幣,每一根鋼纜由10010根英國進口的鍍鋅鋼絲所組成。橋兩端白色主塔塔頂高程187.5米,僅比未來的三峽大壩高出2.5米。這座橋的顏色是橘紅色,其橋身顏色定為橘紅色的原因是:一、橘紅色鮮艷醒目,有利於導航。二、橘紅色代表了富貴吉祥。三、宜昌市是全國有名的柑橘之鄉。
編輯本段導流明渠
三峽大壩俯視圖
導流明渠全長3410米,寬350米,寬度約占整個長江江面的1/3,是三峽工程第一期工程完成的主要項目。它的設計通航流量為2萬立方米/秒,當江水流量超過2萬立方米/秒時,船舶通過臨時船閘。施工期間共完成土石方開挖2823.68萬立方米,約佔三峽工程開挖總量的1/3。 導流明渠在1997年7月1日試通航,10月1日正式通航之後,長江上往來船隻都改道導流明渠航行,有效使用期為6年。目前,導流明渠正承擔著三峽第二階段工程建設期間通航的重任。 三峽風光會消失嗎? 四百里長江三峽風光,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每年遊客達上千萬人次,「三峽明珠」宜昌是游覽長江三峽的最佳出發地和中轉港。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近年來,造成了「告別三峽游」誤導。那麼,長江三峽的絕佳風景會不會真正與我們揮手道別呢? 有關權威部門論證後認為,三峽工程分三期,總工期17年,不同工期對三峽風光有不同的影響,但這種影響並不是很大,而且這種微小的影響還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第一期工程5年(1992-1997年)。已於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而宣告完成。長江水位從原來66米提高到88米,沿線景觀不受影響,長江水運,航運不會因此受到很大影響。 第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2003年6月,水位提升到135米。回水至長江萬州境內,張飛廟將被淹沒,長江的急流險灘再也見不到,水面平緩。 第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其間,2006年水位提高到156米,屈原祠將被淹沒。2009年大壩竣工,再經過三年時間,即到2012年,最終壩上水位海拔高度將達175米,水位實際提升110米,回水將上溯到重慶境內,屆時,「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觀才真正形成。 水庫正常蓄水後,鬼城豐都、石寶寨、白帝城等處水將淹至山腰,形成水霧繚繞,仙山瓊閣般的勝境。同時,由於水位的升高,這類景點的參觀遊客還減少了攀登百級石梯之苦,瞿塘峽山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峽谷感毫不減弱,夔門雄姿依舊。只是入口處的「粉壁堂」、「孟良梯」等需原樣移刻至高處。巫峽十二奇峰海拔高在900米以上,水位上升後,峽谷感亦不會減弱,「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編輯本段利益最大的水利樞紐:
遠觀三峽大壩
1、防洪效益大。
三峽水庫運行時預留的防洪庫容為221.5億立方米,水庫調洪可削減洪峰流量達27000-33000立方米/秒,屬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2、水電站大。
三峽水電站將安裝32台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地下廠房裝有6台水輪發電機組),外加兩台5萬千瓦時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時,年發電量達1000億度,將是世界最大水電站。
3、航運效益顯著。
三峽水庫回水至西南重鎮重慶市,它將改善航運里程660公里,使重慶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隊噸位由現在的3000噸級提高至萬噸級,年單向通航能力由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稱三峽工程為世界上改善航運條件最顯著的第一樞紐工程當之無愧。
4、世界上工程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①、綜合工程規模大。三峽水利樞紐主體(含導流)建築物施工總工程量包括:建築物基礎土石方開挖10283萬立方米,混凝土基礎2794萬立方米,土石方填築3198萬立方米,金屬結構安裝25.65萬噸,水電站機電設備安裝26台套、1820萬千瓦。除土石方填築量外,其它各項指標均屬世界第一。 ②、單項建築物大。⑴大壩:三峽水利樞紐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式,擋水前沿總長2345米,最大壩高181米,壩體總混凝土量為1486萬立方米,其大壩總方量居世界第一。⑵水電站:三峽水電站為壩後式廠房。水電站單機容量、總裝機容量、年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水電站送出工程包括2回±500千伏直流輸電,11回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送出工程規模居世界第一。⑶雙線五級梯級船閘:三峽工程梯級船閘是世界總水頭最高(113米)、級數量多(5級)的內河船閘,其單級閘室有效尺寸(長280米、寬34米、坎上水深5米)及過船噸位(萬噸級船隊),屬世界已建船閘最高等級的內河船閘。船閘最大工作水頭49.5米,最大充泄水量26萬立方米,邊坡開挖最大高度170米,均屬世界最高水平。⑷單線一級垂直升船機:三峽水利樞紐升船機承船廂有效尺寸120×18×3.5米,總重11800噸,最大提升高度113米,過船噸位3000噸,水位變幅上游30米,下游12米等指標均超世界水平。三峽升船機屬世界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升船機。 ③、金屬結構居世界第一。三峽工程金屬結構總量包括各類閘門386扇,各種啟閉機139台,引水壓力鋼管26條,總工程量26.65萬噸。其綜合工程量為世界已建和在建工程之首。單項金屬結構中,引水鋼管的內徑12.4米,永久船閘人字工作門擋高度37.75米,門高39.75米,運轉時最大淹沒水深17-35米,均屬世界之最。
5、發揮抗旱功能。
下游大旱,三峽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泄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緩解。三峽工程主要設計者、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介紹說,抗旱功能是三峽水利樞紐新增的一個功能。他說:三峽工程設計時只有防洪、發電、航運和供水功能。補水功能是考慮到下游兩岸的居民和生產用水,但現在看來還要滿足抗旱用水。這部分水量需求比較大。
編輯本段三峽工程
簡介
如今,三峽工程17年工期已經全面完成,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展現雄姿。尤為可喜的是,三峽建設者不僅創造了水電建設史上的多項世界記錄,而且把住了質量關,已竣工的單元項目質量評定全部合格。 三峽大壩樞紐布置示意圖
三峽建成步驟
●1918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峽工程的原始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2月長江水利委員會成立,著手開展長江的綜合治理。 1955年開始全面開展長江流域規劃和三峽工程勘測、科研與計劃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長江葛洲壩工程批准興建,這是有計劃、有步驟地為建設三峽工程作實戰准備。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於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完成三峽工程的立法程序並進入實施階段。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7年11月8日,三峽工程勝利實現大江截流,第一階段建設目標完成。 ●1998年,三峽工程進入第二階段的建設。 ●2000年,三峽工程機組安裝奏序曲。 ●2002年10月10日,國務院三峽工程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專家組會議在壩區召開,導流明渠截流前驗收工作正式啟動。 ●2002年10月21日,三峽大壩最關鍵的泄洪壩段已經全部建成,全線達到海拔185米大壩設計高程。 ●2002年10月25日,國務院召開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全體會議,同意樞紐工程驗收組關於在2002年11月份實施導流明渠截流的意見。 ●2002年10月26日,全長1.6公里的三峽左岸大壩全線封頂,整段大壩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設計壩頂高程。 ●2002年10月29日,朱鎔基總理主持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11次會議,同意國務院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的意見,決定在11月6日進行導流明渠截流合龍。 ●2002年11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轉子在三峽工地成功吊裝,標志著三峽首台機組大件安裝基本完成,從此進入總裝階段。 ●2002年12月16日,三峽工程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開始澆築。三期圍堰設計總澆築量為110萬立方米,將與下游土石圍堰一起保護右岸大壩、電站廠房及右岸非溢流壩段施工,是實現三期工程蓄水、通航、發電的關鍵性工程。 ●2003年4月11日,三峽工程臨時船閘停止通航運行,長江三峽水域擬實行為期67天的斷航,至6月16日恢復通航。與此同時,翻壩轉運工作全面啟動。 ●2003年4月16日,三峽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全線到頂,比合同工期提前55天達到140米設計高程。 ●2003年4月22日,三峽工程左岸臨時船閘改建沖沙閘工程開工。 ●2003年4月27日,三峽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過國家驗收。這標志著三峽移民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三峽庫區135米水位線下移民遷建及庫底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達到三峽工程按期蓄水的要求。 ●2003年5月21日,國務院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組正式宣布,三峽二期工程達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試通航要求。同意三峽工程6月1日下閘蓄水,並可以在2003年6月份實施永久船閘試通航。
三峽工程利弊
三峽工程的益處,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發電和航運方面。 另外,三峽工程還對環境、南水北調、養殖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益處。 但一個決策要歷時這么久才得以決定,當中的影響因素是不可忽視的,三峽工程的興建,主要阻礙的因素是文物古跡的保護、生態保護以及大規模的移民。
② 山峽大壩的建成。
●1918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峽工程的原始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2月長江水利委員會成立,著手開展長江的綜合治理。
1955年開始全面開展長江流域規劃和三峽工程勘測、科研與計劃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長江葛洲壩工程批准興建,這是有計劃、有步驟地為建設三峽工程作實戰准備。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於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完成三峽工程的立法程序並進入實施階段。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7年11月8日,三峽工程勝利實現大江截流,第一階段建設目標完成。
●1998年,三峽工程進入第二階段的建設。
●2000年,三峽工程機組安裝奏序曲。
●2002年10月10日,國務院三峽工程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專家組會議在壩區召開,導流明渠截流前驗收工作正式啟動。
●2002年10月21日,三峽大壩最關鍵的泄洪壩段已經全部建成,全線達到海拔185米大壩設計高程。
●2002年10月25日,國務院召開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全體會議,同意樞紐工程驗收組關於在2002年11月份實施導流明渠截流的意見。
●2002年10月26日,全長1.6公里的三峽左岸大壩全線封頂,整段大壩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設計壩頂高程。
●2002年10月29日,朱鎔基總理主持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11次會議,同意國務院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的意見,決定在11月6日進行導流明渠截流合龍。
●2002年11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轉子在三峽工地成功吊裝,標志著三峽首台機組大件安裝基本完成,從此進入總裝階段。
●2002年12月16日,三峽工程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開始澆築。三期圍堰設計總澆築量為110萬立方米,將與下游土石圍堰一起保護右岸大壩、電站廠房及右岸非溢流壩段施工,是實現三期工程蓄水、通航、發電的關鍵性工程。
●2003年4月11日,三峽工程臨時船閘停止通航運行,長江三峽水域擬實行為期67天的斷航,至6月16日恢復通航。與此同時,翻壩轉運工作全面啟動。
●2003年4月16日,三峽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全線到頂,比合同工期提前55天達到140米設計高程。
●2003年4月22日,三峽工程左岸臨時船閘改建沖沙閘工程開工。
●2003年4月27日,三峽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過國家驗收。這標志著三峽移民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三峽庫區135米水位線下移民遷建及庫底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達到三峽工程按期蓄水的要求。
●2003年5月21日,國務院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組正式宣布,三峽二期工程達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試通航要求。同意三峽工程6月1日下閘蓄水,並可以在2003年6月份實施永久船閘試通航。
③ 長江環境
受長江開發滬港促進會的委託,我院組織了課題組對長江沿江地區主要城市(南通、鎮江、揚州、南京、蕪湖、安慶、合肥、九江、武漢、岳陽、宜昌、萬縣、重慶、宜賓和成都)的投資環境作了評估。評估的目的,一是從中國經濟進一步對外開放和發展的需要出發,為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境內外)對長江沿江地區進行投資和參與開發提供全面、公正、客觀反映各主要城市投資環境的特點和不足,一方面發掘優勢,另一方面促進其加大改善投資環境的力度,從而推動沿江經濟的快速發展。
為使評估的結果具有代表性、客觀性和准確性,本研究共發送了40份咨詢表,對評估指標體系及各指標的重要性程度進行專家咨詢。咨詢范圍遍及北京、上海、沿江和香港最有影響的高校和科研機構30多個單位的高層次專家,其收回表格22份,佔55%。其中包括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董輔?、厲以寧、攀綱等。
在評估指標體系和資料庫建立以後,根據全面、綜合、統一、可比、實際可操作性原則和專家咨詢結果,本研究最終確定了9大指標的43個因子,對沿江15個主要城市的投資環境進行總體性評估。
一、總體性評估結果
1、通過投資環境總體性評估結果得知,總得分最高的城市依次是武漢、南京、重慶、成都、南通,總得分都在100以上。總得分居次的城市依次為鎮江、揚州、合肥,總得分都在80-100之間。
地處武漢經濟協作區的九江、宜昌等城市雖然總得分比較低,但某些單項因子都有突出的表現。在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因子中,宜昌居第一位;宜昌在能源資源豐裕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增長率和全員社會勞動生產率三項指標因子中,也分別占第一、二、三位的高位次;九江的各項成本因子均處於第一、二位的低水平。這是今後在向長江尚沿江地區擴大投資和確定投資方向時,應當加以考慮的因素。
2、從各個指標來看,各城市的得分差距比較大。在區位與自然資源和綜合經濟實力兩個指標中,位於中部地區的九江、武漢、宜昌佔有相對優勢。在綜合經濟實力方面,武漢、宜昌分別為1.63和0.94,占第一、五位;在成本與效益指標中,宜昌和九江居第四、五位。
3、從各個具體城市來看,宜昌的總得分雖居沿江15個城市的第十位,但在綜合經濟實力、區位與自然資源、政府規劃與立法、產業結構與市場潛力和成本與效益方面得分比較高,分別居沿江10個中等城市的兩個第一、一個第三和兩個第四位。值得指出的是,受資金、腹地范圍和政策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地處中部的大中城市兩極分化現象比較明顯。其中武漢一枝獨秀,這在基礎設施、產業結構與市場潛力、對外經濟聯系度三個指標中反映最為突出。
二、武漢市投資環境的評估分析
武漢是「九省通衢」之地,為華夏腹地的幾何中心,具有吸引國內外企業投資的諸多條件,在投資環境評估中武漢位居第一。從社會、經濟是、技術、交通通訊設施和市場建設等方面考察,武漢均居沿江評估城市的前列,特別是在綜合經濟實力、基礎設施、人口與勞動力資源、區位與自然資源等方面具有比較突出的優勢。但是,武漢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綜合實力上,各細分指標因子的得分大多位居第二和第三,基礎設施中公路網密度相對落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市場潛力的發揮和能級。
總體而言,武漢市具有吸引投資的四大優勢:①經濟地理區位和市場集散優勢。武漢位居大陸腹心,在全國縱橫水陸交通的交叉點上自成中心,豫、湘、贛、皖四省的省會及三峽地區所在的宜昌地區均在其500公里的吸引范圍內。從長遠來看,武漢極有可能發展成為我國內陸地區最大的經濟、金融和貿易中心。②自然資源和產業優勢。武漢的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水利資源豐富。礦種達33種,礦點154處,潛在經濟價植8400多億元,尤其是冶金輔料和建築材料豐富,並擁有全國最大的熔劑石灰岩、白雲岩和石英砂岩基地,膨潤土儲量居全國第一位。武漢的工業體系完整、行業門類眾多、產業關聯度強,已形成了冶金、機械、汽車、紡織、食品、化工、醫葯、建材等主導產業。③交通地理優勢。與區位優勢相關連,武漢在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方面的優勢加上近幾年的大規模建設,更加突出了其在全國鐵路、公路、航空交通運輸中的樞紐作用,同時也加強了武漢以水運為基礎的多式交通運輸出功能。④科技優勢。武漢的科技教育發達,擁有35所高校、736個科研設計單位、10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45萬科技人才,通訊、生物工程、激光、微電子技術及新材料等領域的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科技綜合實力名列全國第三位。
武漢市吸引投資的劣勢在於:①武漢及所在的長江中游地區是我國洪澇災害威脅的重點區。長期以來,平原湖區圍湖墾殖,湖泊萎縮,調蓄功能衰退,加上長江上游森林大量砍伐,水土流失嚴重,使長江流域尤其是宜昌以下的中游地區受到洪澇災害的嚴重威脅。②長江中游地區東西交通建設滯後,尚無沿江鐵路、高等級公路貫通,制約長江經濟帶東西向經濟技術交流和武漢的市場輻射范圍。③武漢市商業貿易比較興旺,但是,由於周邊缺乏較高等級的中等城市與其相呼應及相對滯後的道路網路和沿江交通建設,使武漢的市場輻射能力和潛力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三、宜昌市投資環境的評估分析
宜昌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是我國東部技術區和西部資源區的重要節點。在投資環境評估中,宜昌位居沿江15個城市的第十、10個中等城市的第五位,位次在中西部中等城市中比較靠前。其中綜合經濟實力和區位與自然資源得分比較突出,分別居沿江15個城市的第五、10個中等城市的第一位,特別是國內生總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比較高,分別居15個城市的第一和第二位。
宜昌市存在著四大資源優勢:①水能資源豐富。境內有支流219條匯入長江,水能可供利用裝機容量2500萬千瓦,其中清江是僅次於漢江的長江第二支流,建有三級開發電站。宜昌境內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三峽1820萬千瓦電站、葛洲壩271.5萬千瓦電站、清江120萬千瓦站、清江下游25萬千瓦電站。②礦產資源豐富。其中最大的是磷礦,探明11.2億噸,其次是鐵礦,鄂西北區及長陽縣共有探明鐵礦儲量17億噸,其中宜昌境內6.8億噸,品位達30%;另外,建材礦、磷礬等也十分豐富。③林特資源豐富。茶、柑桔、木耳、食用菌等土特產品種多產量大。④旅遊資源豐富。三峽旅遊區居全國14大風景區首位,除三峽外,其中三國古戰場如火燒連營十八里、長坂坡(當陽)、屈原、王昭君古居及清江土家族風景旅遊區等都為我國著名的文化風景勝地。
由於葛州壩和三峽工程的建設及對宜昌投資的早期到位,宜昌市城市面貌和投資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三峽工程1992年3月批准上馬後給宜昌帶來的直接影響有:①修建了武漢―宜昌―三峽工程高速公路,使武漢―宜昌時間大大縮短。②修建了宜昌機場,現為二級機場,預留了一級機場位置。③修建了西陵長江大橋,溝通了南北通道。④促進了修建2座新的跨江大橋即(318國道)宜昌國家公路大橋和夷陵大橋。
但是,由於城市建設的超前發展和經濟基礎和用務業的相對滯後,宜昌市的「二元經濟」現象十分明顯。宜昌要發揮「增長點」和西進節點的功能,在產業發展和市場建設方面要做的工作比較多,並將成為宜昌市「十五」及中長期規劃的「重頭戲」。其中,在產業發展中,以水電能源礦產為主的基礎工業及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是今後一段時期內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四、九江市投資環境的評估分析
九江地處長江與京九鐵路的交匯點,與湘、鄂、贛三省相毗鄰,是江西省的「北大門」。九江市的經濟發展環境和優勢有:①交通條件優越。九江地處京九鐵路大動脈的中段,與黃金水道長江交匯,區位優勢突出,交通便捷,水陸空齊備。水運方面,九江有153公里沿江岸線、碼頭泊位300多個,具有包括國際集裝箱、超大件在內的各類型貨物綜合通過能力,年客、貨運量分別居長江各港口的第二、四位,現在已開通到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多條國際直達航線及集裝箱定期班輪。鐵路方面,京九、武(漢)九、合(肥)九三線匯集於九江,目前正在興建九景及滬渝鐵路九銅(陵)段,成為連接長江中下游的重要鐵路樞紐。公路方面,已建3700多公里的公路網,建成和擬建的高等級公路有昌九線、九景線和沿江高速公路。機場方面,已建成可起降中型客機的民航機場,開通了至北京、上海、廣州等主要城市的航線。②工業發展迅速。紡織、石油、化工、電力居江西省首位。全市現有工業企業2390餘家,九江石化、化纖、羽絨、氯鹼化工等65家企業為全國、全省著名的大中型企業。初步形成了以石化、紡織、機械、電子和建材為支柱,礦冶、造船、電力、食品為骨幹共15個門類的區域性工業體系。③區域性商貿市場不斷擴大。九江自古就是長江中下游的重要商埠,是聞名全國的「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內外貿易繁榮。1999年,全市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預計將達63億元,城鄉集鎬市場成交額256億元,城鄉集貿市場成交額26億元,各類商貿服務網點6.5萬個,集貿和邊貿市場400個,市場面積150萬平方米。九江已成為贛、鄂、湘、皖毗鄰地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④對外經濟聯系發展加大。九江擁有進出口自營權,目前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往來,出口商品30多類近2000個品種。至1998年,已批准外資項目400多個,引進外資5.3億元。⑤旅遊業前景看好。九江已成為京九線上最大的旅遊風景區,廬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文化景觀」,今年預計接待中外遊客360萬人,其中境外遊客3萬人,旅遊收入16.4億元。
在投資環境評估中,九江位次處於中後水平,為沿江15個城市的第十二、10個中等城市的第七位。九江投資環境的劣勢,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與市場潛力和對外經濟聯生活費度兩個指標得分比較低。但在經濟地理位置、經營成本、基礎設施和資源豐裕度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得分比較高。科教經費佔GDP的比重也居10中等城市的第二位。
五、岳陽市投資環境的評估分析
岳陽市地處兩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是湖南省唯一的臨湖而立的港口城市,也是國家首批批準的沿江對外開放城市,綜合經濟實力在省內僅次於長沙,居第二位,是中南地區量大的石油化工生產基地和全國最大的客車空調機、抗菌素生產基地。在投資環境評估中,岳陽的位次比較靠後,居沿江15個城市的第十三,10個中等城市的第八位。但在經營成本、礦產和農產資源豐裕度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多項因子中,得分分別居沿江15個城市第一、二、三位的高水平。
岳陽是「武漢經濟技術協作區」的發起者之一,並加入了「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的經濟協調會」等區域經濟合作組織,與沿海、沿江地區建立了廣泛的經濟協作關系。
在「八五」及「九五」時期內,岳陽市的總體投資環境有了較大改善,特別是最後三年的發展十分令人矚目。但是,尚需在提高農產品優勢率、加強支柱產業、加快以金融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及改善社會環境等方面作較大努力,包括消除「三亂」行為和改善社會治安狀況等。
六、武漢經濟協作區投資環境的總體性評估分析
武漢經濟協作區地處長江中游。長江中游地區是聯系我國東西、南北的主要交通樞紐地帶,該地區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廣闊的平原丘崗,十分有利於大耗水工業和農業布局,區內共有河流2000餘條,湖群近500個,水域面積達1萬平方公里,江漢平原為我國主要商品糧基地。該地區建材、無機化工、金屬和非金屬等礦產資源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已形成了以鋼鐵為主的治金工業、以汽車為主的機械工業、以石油化工和磷、鹽為主的化學工業、以水泥為主的建材工業、以紡織和食品為主的輕紡工業等五大支柱產業。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初步形成,主要干線有京廣、焦柳、武漢公路新橋、黃石公路橋等,形成一橫(長江)四縱的格局。公路網則以武漢為中心,呈放射狀連續8條國道和68條省級干線。長江中游航道整治及干、支線機場正在加緊建設。另外,該地區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眾多,大中型企業集中,科技力量較為雄厚,其中武漢市科技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國第三。武漢至九江的沿江地區是我國冶金、機械、石化、電力的技術密集區,重工業技術水平相對較高。
該地區投資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是:①沿江工業以大耗能的重化工業為主,但中游煤、石油、天然氣儲量較少、質量差、分布分散,水力資源開發利用率還比較低。②交通建設遲緩,沿江鐵路、高等級公路尚未貫通,嚴重製約了長江經濟帶東西向經濟技術交流。③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以金融、房地產、通迅為重點的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④城市體系不盡完善,缺乏人口50-100萬以上的次級中心城市,武漢的增長帶動作用發揮有限。
除此以外,中游地區的優勢還表現在資源、市場和勞動力價格三個方面。武漢厴來就是我國中部地區是了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貨貿我投十分活躍,市場覆蓋范圍相當大。在投資環境方面,宜昌、九江的某些單項指標都有突出的表現,在綜合經濟實力指標(含增長率因子)中,宜昌和九江分別居沿江10個中等城市的第一;成本與效益總得分,也分別居第四、五位的高水平。
值得指出的是,受資金、資源、腹地范圍和政策因素的影響,目前地處中部的二級城市開發城市開發程度比較低,和長江沿岸其他城市相比,實際上尚處於欠開發階段。但隨著京九鐵路的建成以及長江航運通道的再開發,九江和宜昌的區位優勢將會得到改善和發展,這兩個城市的港口轉換點效應最張將得以發揮作用
④ 三峽的三峽工程
興建三峽工程 ,是中華民族幾代人的夙願。1992年4月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從此,三峽工程由論證階段走向實施階段。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18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峽工程的原始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3]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2月長江水利委員會成立,著手開展長江的綜合治理。
1955年開始全面開展長江流域規劃和三峽工程勘測、科研與計劃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長江葛洲壩工程批准興建,這是有計劃、有步驟地為建設三峽工程作實戰准備。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於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完成三峽工程的立法程序並進入實施階段。[3]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7年11月8日,三峽工程勝利實現大江截流,第一階段建設目標完成。
1998年,三峽工程進入第二階段的建設。
2000年,三峽工程機組安裝奏序曲。
2002年10月10日,國務院三峽工程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專家組會議在壩區召開,導流明渠截流前驗收工作正式啟動。
2002年10月21日,三峽大壩最關鍵的泄洪壩段已經全部建成,全線達到海拔185米大壩設計高程。
2002年10月25日,國務院召開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全體會議,同意樞紐工程驗收組關於在2002年11月份實施導流明渠截流的意見。
2002年10月26日,全長1.6公里的三峽左岸大壩全線封頂,整段大壩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設計壩頂高程。
2002年10月29日,朱鎔基總理主持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第11次會議,同意國務院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的意見,決定在11月6日進行導流明渠截流合龍。
2002年11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轉子在三峽工地成功吊裝,標志著三峽首台機組大件安裝基本完成,從此進入總裝階段。
2002年12月16日,三峽工程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開始澆築。三期圍堰設計總澆築量為110萬立方米,將與下游土石圍堰一起保護右岸大壩、電站廠房及右岸非溢流壩段施工,是實現三期工程蓄水、通航、發電的關鍵性工程。[3]
2003年4月11日,三峽工程臨時船閘停止通航運行,長江三峽水域擬實行為期67天的斷航,至6月16日恢復通航。與此同時,翻壩轉運工作全面啟動。
2003年4月16日,三峽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全線到頂,比合同工期提前55天達到140米設計高程。
2003年4月22日,三峽工程左岸臨時船閘改建沖沙閘工程開工。
2003年4月27日,三峽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過國家驗收。這標志著三峽移民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三峽庫區135米水位線下移民遷建及庫底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達到三峽工程按期蓄水的要求。
2003年5月21日,國務院長江三峽二期工程驗收委員會樞紐工程驗收組正式宣布,三峽二期工程達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試通航要求。同意三峽工程6月1日下閘蓄水,並可以在2003年6月份實施永久船閘試通航。 三峽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三峽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水庫全長600餘千米,平均寬度1.1千米;水庫面積1084平方千米。它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巨大的綜合效益。
1.1 防洪
興建三峽工程的首要目標是防洪。三峽水利樞紐是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中的關鍵性骨幹工程。其地理位置優越,可有效地控制長江上游洪水。經三峽水庫調蓄,可使荊江河段防洪標准由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或類似於1870年曾發生過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荊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運用,防止荊江河段兩岸發生干堤潰決的毀滅性災害,減輕中下游洪災損失和對武漢市的洪水威脅,並可為洞庭湖區的治理創造條件。
2010年夏天我國長江流域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面對此次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峰,面對每秒7萬立方米前所未見的流量,三峽大壩為長江中下游愈來愈嚴峻的防洪形勢舒緩壓力,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發揮了巨大防洪功效,為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1.2 發電
三峽電站安裝32台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和2台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是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
1.3 航運
三峽水庫將顯著改善宜昌至重慶660千米的長江航道,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港。航道單向年通過能力可由約1000萬噸提高到5000萬噸,運輸成本可降低35%-37%。經水庫調節,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從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長江中下游枯水季航運條件也得到較大的改善。
1.4調節氣候
大壩都對局部氣候有調節作用,三峽這么大的大壩對氣候的調節作用是很明顯的。水分的蒸發,會使三峽上空比較濕潤,降水量增加。
1.5變輸煤為輸電,減輕鐵路運輸壓力
1.6水電代替火電,環境效益十分明顯
1.7其他價值:供水和灌溉,南水北調,水產養殖,旅遊價值 2.1 壩址
三峽工程大壩壩址選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壩水利樞紐上游約40千米處。長江水運可直達壩區。工程開工後,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長約28千米的准一級專用公路及壩下游4千米處的跨江大橋――西陵長江大橋。還修建了一批壩區碼頭。壩區已具備良好的交通條件。
2.2 樞紐布置
樞紐主要建築物由大壩、水電站、通航建築物等3大部分組成。主要建築物的型式及總體布置,經對各種可行性方案的多年比較和研究,並通過水力學、結構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試驗研究驗證,均已確定。選定的樞紐總體布置方案為:
泄洪壩段位於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兩側為電站壩段和非溢流壩段。水電站廠房位於兩側電站壩段後,另在右岸留有後期擴機的地下廠房位置。永久通航建築物均布置於左岸。
2.3 主要水工建築物
2.3.1 大壩
攔河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軸線全長2309.47米,壩頂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81米。
泄洪壩段位於河床中部,前緣總長483米,設有22個表孔和23個泄洪深孔,其中深孔進口高程90米,孔口尺寸為7×9米;表孔孔口寬8米,溢流堰頂高程158米,表孔和深孔均採用鼻坎挑流方式進行消能。
電站壩段位於泄洪壩段兩側,設有電站進水口。進水口底板高程為108米。壓力輸水管道為背管式,內直徑12.40米,採用鋼襯鋼筋混凝土聯合受力的結構型式。
校核洪水時壩址最大下泄流量102500立方米/秒。
2.3.2 水電站
水電站採用壩後式布置方案,共設有左、右兩組廠房,安裝26台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左岸廠房14台,右岸廠房12台。水輪機為混流式,機組單機額定容量70萬千瓦,合計額定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
2003年7月10日,左岸電站2號機組投產發電並移交三峽電廠,這是三峽工程第一個投產的機組。2008年10月29日,右岸15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右岸電廠最後一台發電的機組。
三峽工程在設計時還為地下電站預留了擴容空間,右岸地下電站共安裝6台機組,總容量為 420萬千瓦。機組將於2010-2012年相繼安裝投產。
2.3.3 通航建築物
通航建築物包括永久船閘和升船機,均位於左岸山體內。
永久船閘為雙線五級連續梯級船閘。單級閘室有效尺寸為280×34×5米(長×寬×坎上最小水深),可通過萬噸級船隊。
升船機為單線一級垂直提升式,承船廂有效尺寸為120×18×3.5米,一次可通過一條3000噸的客貨輪。承船廂運行時總重量為11800噸,總提升力為6000牛頓。在靠左岸岸坡設有一條單線一級臨時船閘,滿足施工期通航的需要。其閘室有效尺寸為240×24×4米。 三峽工程分三個階段完成全部施工任務,全部工期為17年。
第一階段(1993-1997年)為施工准備及一期工程,施工需5年,以實現大江截流為標志。
第二階段(1998-2003年)為二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實現水庫初期蓄水、第一批機組發電和永久船閘通航為標志。
第三階段(2004-2009年)為三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實現全部機組發電和樞紐工程全部完建為標志。 根據三峽水庫淹沒處理的規劃方案,總面積約7.9萬平方千米,淹沒耕地1.94萬公頃,涉及移民117.15萬人。全庫區規劃農村移民生產安置人口40.5萬人,在庫區淹沒涉及縣內安置32.2萬人,出縣外遷安置8.3萬人;規劃搬遷建房總人口44萬人(湖北省6.5萬人,重慶市37.5萬人),縣內搬遷建房32.2萬人(湖北省4萬人,重慶市28.2萬人)。
三峽庫區淹沒129座城鎮,其中包括萬州(原萬縣市,地級)、涪陵市(地級)兩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會產生113萬移民。移民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點,總投資中45%用於移民安置。
重慶市萬州移民開發區(萬州區)位於重慶市東部,屬重慶第二大區,地處長江上中游結合部,三峽庫區腹心,幅員2.4萬平方公里,人口738萬,955家工礦企業需搬遷,全區淹沒耕、園地25萬畝,直接淹房人口57萬,最終將動遷移民80萬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開發區。
移民的安置主要通過就地後靠、就近搬遷、舉家外遷等開發性移民,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造和產業建設,改善民眾的生活水平。庫區整體產業空心化的狀態和經濟增長緩慢,需要著力解決。 經國家正式批準的三峽工程初步設計靜態總概算(1993年5月末價格,不包括物價上漲及施工期貸款利息)為900.9億元。其中樞紐工程投資500.9億元,水庫淹沒處理及移民安置費用400億元。
三峽工程施工期長達17年,且其資金來源多元化,計入物價上漲及施工期貸款利息動態總投資,估算約為2039億元。但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物價穩定、利率下調,預測三峽工程總投資不會超過1800億元。
三峽工程建設資金來源採用多元化的方法籌集。包括:三峽工程建設基金,葛洲壩電廠發電收入,三峽電站施工期發電收入,國家政策性銀行貸款,商業銀行貸款,企業債券,國外出口信貸及商貸,股份化集資。 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它的許多工程設計指標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紀錄,主要有:
1、三峽水庫總庫容393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水庫調洪可消減洪峰流量達每秒2.7-3.3萬立方米,能有效控制長江上游洪水,保護長江中下游荊江地區1500萬人口、2300萬畝土地,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為顯著的水利工程。
2、三峽水電站總裝機18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846.8億千瓦時,是世界上最大的電站。
3、三峽大壩壩軸線全長2309.47米,泄流壩段長483米,水電站機組70萬千瓦×26台,雙線5級船閘+升船機,無論單項、總體都是世界上建築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4、三峽工程主體建築物土石方挖填量約1.34億立方米,混凝土澆築量2794萬立方米,鋼筋制安46.30萬噸,金結制安25.65萬噸,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5、三峽工程2000年混凝土澆築量為548.17萬立方米,月澆築量最高達55萬立方米,創造了混凝土澆築的世界記錄,是世界上施工難度最大的水利工程。
6、三峽工程截流流量9010立方米/秒,施工導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秒,是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7、 三峽工程泄洪閘最大泄洪能力10.25萬立方米/秒,是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閘。
8 、三峽工程的雙線五級、總水頭113米的船閘,是世界上級數最多、總水頭最高的內河船閘。
9 、三峽工程升船機的有效尺寸為120×18×3.5米,最大升程113米,船箱帶水重量達11800噸,過船噸位3000噸,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升船機。
10、 三峽工程水庫動態移民最終可達113萬,是世界上水庫移民最多、工作也最為艱巨的移民建設工程。 1992年4月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以67%的贊成票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標志著建設三峽工程已獲得法律上的許可。
1993年1月3日,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成立,它是三峽工程的最高決策機構。
1993年8月19日,國務院頒布《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成立,它是三峽工程的業主單位。
1994年3月18日,葛洲壩水電站劃歸三峽總公司,其利潤成為三峽建設資金。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6年8月10日,西陵長江公路大橋建成通車,該橋位於三峽大壩下游4.5千米處。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該市承擔了整個三峽工程85%的移民人數。
1997年6月24日,左岸電廠14台機組開標。
1997年10月6日,導流明渠正式通航,大江截流前的工程准備已完成。
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標志著一期工程完成,二期工程開始。
1998年5月1日,三峽臨時船閘開始通航。
2000年7月17日,重慶雲陽縣150戶居民集體搬遷至上海崇明縣,這是三峽庫區首批外遷的移民。
2001年1月15日,國務院頒布了修訂後的《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
2002年5月1日,左岸上游圍堰被打破,三峽大壩開始正式擋水。
2002年10月21日,泄洪壩段全線澆築至185米高程,宣告建成。
2002年10月26日,左岸大壩全線澆築至185米高程。
2002年11月4日,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2年11月6日,導流明渠截流,至此三峽工程全線截流。
2003年5月5日,三峽至華東電網的輸電線路開始運行,起訖點從湖北宜昌至江蘇常州。
2003年6月1日,三峽水電站開始下閘蓄水。
2003年6月10日,水庫蓄水至135米,具備發電條件。
2003年6月16日,永久船閘開始通航。
2003年7月10日,左岸2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第一台發電的機組,同時是三峽水電站左岸電廠第一台發電的機組。
2003年10月15日,右岸電廠12台機組開標。
2003年11月18日,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其募集資金用於收購三峽機組。
2003年11月22日,左岸1號機組投產發電,至此首批機組全部投產,標志著三峽水電站二期工程的目標全部實現。
2003年12月2日,三峽至南方電網的輸電線路開始運行,起訖點從湖北宜昌至廣東惠州。
2003年12月29日,三峽電源電站開工。
2005年1月18日,三峽地下電站和電源電站被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勒令停工,在補辦完各項環保手續後,於三個月後復工。
2006年5月20日,三峽大壩主體工程全面竣工。
2006年6月6日,三峽大壩右岸上游圍堰爆破工程在下午引爆,其爆破規模被稱為「天下第一爆」。
2006年9月20日,三峽工程開始156米水位蓄水。
2006年10月27日,三峽水庫壩上水位達到156米高程。
2007年6月11日,右岸22號機組投產發電,是三峽水電站右岸電廠第一台發電的機組。標志著三峽水電站三期工程開始發揮效益。
2008年10月29日,三峽水電站右岸電廠最後一台發電的機組——右岸15號機組投產發電。至此,三峽水電站26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⑤ 6軸車在各省市高速公路收費標准
從2020年1月1日起全國高速公路開始實施貨車按車型收費
2020年1月1日起,全國高速公路貨車通行費計費方式將由目前的計重收費改為按車型收費。6種貨車車型按兩類高速公路收費,全國高速公路將聯網收費,並主要實施ETC收費模式。
貨車收費模式也將發生根本性變化,由計重收費改為按車型收費。貨車車型,即按車軸數、車長和最大允許總質量分為1類至6類共6種。如車軸數為2個、車長小於6米且最大總質量小於4.5噸的車型為1類車。
(5)西陵長江大橋大件運輸擴展閱讀:
遼寧省6軸以上貨車(大件車)以6軸貨車計費轉換標准為基數,每增加1軸,轉換標准增加1.35元/車公里;如7軸大件運輸車輛轉換標准為:2.06+1.35=3.41元/車公里,以此類推。
另外專項作業車轉換標准與相應車(軸)型貨車相同。使用ETC通行時系統會自動記錄行駛路線,分段計費,如果採用人工通道收費,也會按精準路徑進行計費。
除此之外建議車主朋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車型和使用情況合理地規劃線路盡可能地減少通行費用開支,可以在啟程前查看當地的稅費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