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點配送
㈠ 商業企業電子商務配送模式是具體什麼
1)自營配送。這種配送模式是指企業根據自己的經營規模、企業的商品配回送量、企業的經營策略以及業答務網點等多種因素,在合適的地點自己建造一個或多個配送中心,依靠自己構建的網路體系開展物流配送業務,實現企業內部及外部貨物配送模式。
(2)外包配送。企業不建配送中心,而以簽訂合同的形式把企業的配送業務委託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並且與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形成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互贏互利。
(3)共同配送,又稱協同配送。共同配送是指把過去按不同貨主、不同商品分別進行的配送改為集中運貨的「貨物及配送的集約化」,這是企業間為實現整體的物流配送合理化,以互惠互利為原則,互相提供便利的配送服務的協作配送模式。
(4)混合配送。混合配送是指企業自身適當地建立小型配送系統,大范圍的配送採用外包配送模式,小范圍的採用自營配送模式。
㈡ 配送點是什麼意思
配送點,即物流或者快遞公司在各個區域的物流節點,也就是配送站點。是相對於配送中心來說的,一般來說這個站點是物流或者快遞公司最小的分貨場所,一般顯示到達配送站,說明你的貨物,即將派送給給您送貨的師傅,很快就會到您手上。
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是接受並處理末端用戶的訂貨信息,對上游運來的多品種貨物進行分揀,根據用戶訂貨要求進行揀選、加工、組配等作業,並進行送貨的設施和機構。是從供應者手中接受多種大量的貨物,進行倒裝、分類、保管、流通加工和情報處理等作業,然後按照眾多需要者的訂貨要求備齊貨物,分發到各地配送點,再以令人滿意的服務水平進行配送的設施。
配送中心或配送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較好的作用:
1、減少交易次數和流通環節;
2、產生規模效益;
3、減少客戶庫存,提高庫存保證程度;
4、與多家廠商建立業務合作關系,能有效而迅速的反饋信息,控制商品質量。
5、現代電子商務活動中開展配送活動的物質技術基礎。
配送范圍:
配送范圍
(1)城市配送中心。
以城市范圍為配送范圍的配送中心,由於城市范圍一般處於汽車運輸的經濟里程,這種配送中心可直接配送到最終用戶,且採用汽車進行配送。所以,這種配送中心往往和零售經營相結合,由於運距短,反應能力強。因而從事多品種、少批量、多用戶的配送較有優勢。《物流手冊》中介紹的"仙台批發商共同配送中心"便是屬於這種類型。我國已建的"北京食品配送中心"也屬於這種類型。
(2)區域配送中心。
以較強的輻射能力和庫存准備,向省(州)際、全國乃至國際范圍的用戶配送的配送中心。這種配送中心配送規模較大,一般而言,用戶也較大,配送批量也較大,而且,往往是配送給下一級的城市配送中心,也配送給營業所、商店、批發商和企業用戶,雖然也從事零星的配送,但不是主體形式。這種類型的配送中心在國外十分普遍。
㈢ 簡述商業企業配送中心的形成與發展
物流配送中心是從事貨物配備(集貨、加工、分貨、揀選、配貨)和組織對客戶(指 連鎖門店)的送貨,以高水平實現銷售或供應的現代流通設施。 商業連鎖企業物流配送中心通過集中采購、集中管理、統一配送、統一核算的形式,以達到降低經營成本、 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為企業的連鎖店面提供現代化物流配送服務,保持連鎖店面的正 常運行。
我國商業連鎖企業物流配送中心的發展策略:
(一)加強對配送中心的認識,將其融入到企業文化當中 無論是做企業,還是平常小事,只有認識到位,才有可能做到位,做好。商業連鎖 企業應加強在配送中心方面的教育和培養,講述物流配送中心的職能和發展前景,同時 將物流配送中心的認識融入到企業文化中,使其伴隨著員工和企業的成長。
(二)加強人力資源管理 連鎖經營企業要按照作業流程設置崗位,對於采購、儲存、流通加工、配貨、運輸、 財務等崗位,都要制定具體詳細的崗位職責;要分類建立相關人員檔案,積極引進相關 專業人才;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建立自己的培訓機構,定期對不同層次的員工進 行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實用技術的培訓;有條件的話可委託國外著名連鎖企業進行培 訓;也可以聯合學校,進行校企合作,定向培養人才。 例如:在全國的高校志願錄取中,就有一些定向就業志願,由企業提供人才培養費 用,學生畢業後安排到指定崗位,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其專業性更強,更符合企業的 崗位要求。
(三)選擇恰當的配送模式 連鎖經營企業在管理過程中,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配送模式,實現成本上的 競爭優勢。物流配送中心按配送的范圍和組織形式可分為幾種類型 :零售供貨配送中心,這種配送中心是在零售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後建設起來的,用以增強企業的核心 競爭力;共同配送中心,它是近期營運狀況良好的多家廠商聯合起來的配送中心; 區域型配送中心,這是以較強的輻射能力和庫存能力,向周邊范圍的配送據點或用戶揀 選配送的大型配送中心;專業型配送中心,這類配送中心多見於製造業的銷售配送系 中小型連鎖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自身實力較弱,在目前的配送模式中,採用區域型配送中心,可以避免由於自建配送中心投資太大而帶來的費用問題;當然,如果一個市 場區域內有多個中小連鎖企業,可以考慮採用共同配送中心,以達到物流配送合理化、 互惠互利、降低成本的目的;若為資金較為雄厚、達到一定規模的大型連鎖企業可自建 配送中心,承擔本企業的配送業務,能夠更方便靈活地為本企業提供配送業務。
㈣ 配送與送貨的區別
一、含義不同
1、送貨主要體現為生產企業和商品經營企業的一種推銷手段,通過送貨達到多銷售產品的目的。
2、配送則是社會化大生產,高度專業化分工的產物,是商品流通社會化的發展趨勢。
二、滿足客戶的需求不同
1、送貨方式對用戶而言,只能滿足其部分需求,這是因為送貨人有什麼送什麼。
2、配送則將用戶的要求作為目標,具體體現為用戶要求什麼送什麼,希望什麼時候送便什麼時候送。
三、表現出來的工作性質不同
1、送貨通常是送貨單位的附帶性工作,也就是說送貨單位的主要業務並非送貨。
2、配送則表現為配送部門的專職,通常表現為專門進行配送服務的配送中心。
四、性質不同
1、送貨在商品流通中只能是一種服務方式。
2、配送則不僅僅是一種物流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種物流體制,最終要發展為「配送制」。
五、工作內容不同
1、配送:在經濟合理區域范圍內,根據客戶要求,對物品進行揀選、加工、包裝、分割、組配等作業,並按時送達指定地點的物流活動。配送是物流中一種特殊的、綜合的活動形式,是商流與物流緊密結合,包含了商流活動和物流潔動,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種形式。
2、送貨:運送貨物
㈤ 配送與送貨的主要區別
配送是物流中一種特殊的、綜合的活動形式,是商流與物流緊密結合,包含了商流活動和物流潔動,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種形式。
從物流來講,配送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個縮影或在某小范圍中物流全部活動的體現。一般的配送集裝卸、包裝、保管、運輸於一身,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完成將貨物送達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則還要以加工活動為支撐,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廣。但是,配送的主體活動與一般物流卻有不同,一般物流是運輸及保管,而配送則是運輸及分揀配貨,分揀配貨是配送的獨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點的活動,以送貨為目的的運輸則是最後實現配送的主要手段,從這一主要手段出發,常常將配送簡化地看成運輸中之一種。
從商流來講,配送和物流不同之處在於,物流是商物分離的產物而配送則是商物合一的產物,配送本身就是一種商業形式。雖然配送具體實施時,也有以商物分離形式實現的,但從配送的發展趨勢看,商流與物流越來越緊密的結合,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障。可以從兩個方面認識配送的概念:
第一種從經濟學資源配置的角度,對配送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位置和配送的本質行為予以表述:
配送是以現代送貨形式實現資源的最終配置的經濟活動。這個概念的內涵,概括了四點:
1.配送是資源配置的一部分,根據經濟學家的理論認識,因而是經濟體制的一種形式。
2.配送的資源配置作用,是"最終配置",因而是接近顧客的配置。接近顧客是經營戰略至關重要的內容。美國蘭德公司對《幸福》雜志所列的500家大公司一項調查表明"經營戰略和接近顧客至關重要",證明了這種配置方式的重要性。
3.配送的主要經濟活動是送貨,這裡面強調現代送貨,表述了和我國舊式送貨的區別,其區別以"現代"兩字概括,即現代生產力、勞動手段支撐的,依靠科技進步的,實?quot;配"和"送"有機結合的一種方式。
4.配送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位置,是處於接近用戶的那一段流通領域,因而有其局限性,配送是一種重要的方式,有其戰略價值,但是它並不能解決流通領域的所有問題。
第二種從配送的實施形態角度,表述如下:
按用戶定貨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它物流結點進行貨物配備,並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戶。
這個概念的內容概括了五點:
1.整個概念描述了接近用戶資源配置的全過程。
2.配送實質是送貨。配送是一種送貨,但和一般送貨有區別:
一般送貨可以是一種偶然的行為,而配送卻是一種固定的形態,甚至是一種有確定組織、確定渠道,有一套裝備和管理力量、技術力量,有一套制度的體制形式。所以,配送是高水平送貨形式。
3.配送是一種"中轉"形式。配送是從物流結點至用戶的一種特殊送貨形式。從送貨功能看,其特殊性表現為:從事送貨的是專職流通企業,而不是生產企業;配送是"中轉"型送貨,而一般送貨尤其從工廠至用戶的送貨往往是直達型;一般送貨是生產什麼,有什麼送什麼,配送則是企業需要什麼送什麼。所以,要做到需要什麼送什麼,就必需在一定中轉環節籌集這種需要,從而使配送必然以中轉形式出現。當然,廣義上,許多人也將非中轉型送貨納入配送范圍,將配送外延從中轉擴大到非中轉,僅?quot;送''為標志來劃分配送外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4.配送是"配"和"送"有機結合的形式。配送與一般送貨的重要區別在於,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揀、配貨等理貨工作,使送貨達到一定的規模,以利用規模優勢取得較低的送貨成本。如果不進行分揀、配貨,有一件運一件,需要一點送一點,這就會大大增加動力的消耗,使送貨並不優於取貨。所以,追求整個配送的優勢,分揀、配貨等項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5.配送以用戶要求為出發點。在定義中強調"按用戶的定貨要求"明確了用戶的主導地位。配送是從用戶利益出發、按用戶要求進行的一種活動,因此,在觀念上必須明確"用戶第一"、"質量第一",配送企業的地位是服務地位而不是主導地位,因此不能從本企業利益出發而應從用戶利益出發,在滿足用戶利益基礎上取得本企業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不能利用配送損傷或控制用戶,不能利用配送做為部門分割、行業分割、割據市場氖侄巍?
6.概念中" 以最合理方式"的提法是基於這樣一種考慮:過分強調"按用戶要求"是不妥的,用戶要求受用戶本身的局限,有時實際會損失自我或雙方的利益。對於配送者講,必須以"要求"為據,但是不能盲目,應該追求合理性,進而指導用戶,實現共同受益的商業原則。這個問題近些年國外的研究著作也常提到。
㈥ 派送網點什麼意思
派送網點即物流或者快遞公司在各個區域的物流節點,也就配送站點。是相對版於配權送中心來說的,一般來說這個站點物流或者快遞公司最小的分貨場所,一般顯示到達配送站,說明你的貨物,即將派送給給您送貨的師傅,很快就會到您手上。
派送網點接受並處理末端用戶的訂貨信息,對上游運來的多品種貨物進行分揀,根據用戶訂貨要求進行揀選、加工、組配等作業,並進行送貨的設施和機構。
從供應者手中接受多種大量的貨物,進行倒裝、分類、保管、流通加工和情報處理等作業,然後按照眾多需要者的訂貨要求備齊貨物,分發到各地配送點,再以令人滿意的服務水平進行配送的設施。
(6)商業點配送擴展閱讀
物流的信息:
派送網點是接受並處理末端用戶的訂貨信息,對上游運來的多品種貨物進行分揀,根據用戶訂貨要求進行揀選、加工、組配等作業,並進行送貨的設施和機構。
是從供應者手中接受多種大量的貨物,進行倒裝、分類、保管、流通加工和情報處理等作業,然後按照眾多需要者的訂貨要求備齊貨物,分發到各地配送點,再以令人滿意的服務水平進行配送的設施。
㈦ 什麼是點配送
點配送是指中標單位在指定產品的配送企業。比如葯品點配送就是醫葯生產廠家或者總代經過招標,設立經GSP認證的大中型法人葯品批發企業成立葯品配送中心(站)給醫院送貨。
點配送,說簡單了就是廠家或者總代選擇哪個醫葯公司給醫院送貨!配送公司可以同時配送多家醫院,醫院也可以有多家醫葯公司配送,招標時,各地的規則不同。
(7)商業點配送擴展閱讀
開辦葯品批發企業,須經企業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經營許可證》;開辦葯品零售企業,須經企業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經營許可證》。無《葯品經營許可證》的,不得經營葯品。
申請設立葯品配送中心(站)的葯品批發企業除了具備開辦葯品經營企業必須具備的條件外,還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必須是通過GSP認證的大中型葯品批發企業企業,具有能夠保證滿足當地消費者所需的葯品配備能力,供應品種(品規)應當在3000種(個)以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葯品點配送
㈧ 商業連鎖企業的配送中心是怎麼運作的
簡言之抄:配送中心倉庫進出貨帳要及時填寫清楚。尤其出貨!供應商進貨渠道、文字協議、付款方式、時間。倉庫管理,分門別類排放有序、貨號標識明顯、易拿、存取方便,有些物品注意濕熱、通風、防盜、過期問題。出貨根據需求安排車輛、人員、時間、地點與交接。
㈨ 商業快遞是什麼
商業快遞,就是通過批發、零售和儲存環節,把各生產企業的產品在一定物流據點集中起來,然後再經過儲存、分揀、流通加工、配送等業務,將商品送到零售商或消費者手中的整個過程。
現代物流促進了商業流通體系的變革和商業流通組織的現代化發展。由於現代物流的發展,商品流通將從目前的超市業態,向便利店、倉儲商場等多重零售業態發展;從直營連鎖向特許連鎖等多種形式發展;從商品零售向多種形式的連鎖服務發展。從而為商品流通發展創新了組織形式。
㈩ 什麼是商品配送
配送是物流中一種特殊的、綜合的活動形式,是商流與物流緊密結合,包含了商流活動和物流潔動,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種形式。
從物流來講,配送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個縮影或在某小范圍中物流全部活動的體現。一般的配送集裝卸、包裝、保管、運輸於一身,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完成將貨物送達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則還要以加工活動為支撐,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廣。但是,配送的主體活動與一般物流卻有不同,一般物流是運輸及保管,而配送則是運輸及分揀配貨,分揀配貨是配送的獨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點的活動,以送貨為目的的運輸則是最後實現配送的主要手段,從這一主要手段出發,常常將配送簡化地看成運輸中之一種。
從商流來講,配送和物流不同之處在於,物流是商物分離的產物而配送則是商物合一的產物,配送本身就是一種商業形式。雖然配送具體實施時,也有以商物分離形式實現的,但從配送的發展趨勢看,商流與物流越來越緊密的結合,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障。可以從兩個方面認識配送的概念:
第一種,從經濟學資源配置的角度,對配送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位置和配送的本質行為予以表述:
配送是以現代送貨形式實現資源的最終配置的經濟活動。這個概念的內涵,概括了四點:
1.配送是資源配置的一部分,根據經濟學家的理論認識,因而是經濟體制的一種形式。
2.配送的資源配置作用,是"最終配置",因而是接近顧客的配置。接近顧客是經營戰略至關重要的內容。美國蘭德公司對《幸福》雜志所列的500家大公司一項調查表明"經營戰略和接近顧客至關重要",證明了這種配置方式的重要性。
3.配送的主要經濟活動是送貨,這裡面強調現代送貨,表述了和我國舊式送貨的區別,其區別以"現代"兩字概括,即現代生產力、勞動手段支撐的,依靠科技進步的,實?quot;配"和"送"有機結合的一種方式。
4.配送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位置,是處於接近用戶的那一段流通領域,因而有其局限性,配送是一種重要的方式,有其戰略價值,但是它並不能解決流通領域的所有問題。
第二種。從配送的實施形態角度,表述如下:
按用戶定貨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它物流結點進行貨物配備,並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戶。
這個概念的內容概括了五點:
1.整個概念描述了接近用戶資源配置的全過程。
2.配送實質是送貨。配送是一種送貨,但和一般送貨有區別:
一般送貨可以是一種偶然的行為,而配送卻是一種固定的形態,甚至是一種有確定組織、確定渠道,有一套裝備和管理力量、技術力量,有一套制度的體制形式。所以,配送是高水平送貨形式。
3.配送是一種"中轉"形式。配送是從物流結點至用戶的一種特殊送貨形式。從送貨功能看,其特殊性表現為:從事送貨的是專職流通企業,而不是生產企業;配送是"中轉"型送貨,而一般送貨尤其從工廠至用戶的送貨往往是直達型;一般送貨是生產什麼,有什麼送什麼,配送則是企業需要什麼送什麼。所以,要做到需要什麼送什麼,就必需在一定中轉環節籌集這種需要,從而使配送必然以中轉形式出現。當然,廣義上,許多人也將非中轉型送貨納入配送范圍,將配送外延從中轉擴大到非中轉,僅?quot;送''為標志來劃分配送外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4.配送是"配"和"送"有機結合的形式。配送與一般送貨的重要區別在於,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揀、配貨等理貨工作,使送貨達到一定的規模,以利用規模優勢取得較低的送貨成本。如果不進行分揀、配貨,有一件運一件,需要一點送一點,這就會大大增加動力的消耗,使送貨並不優於取貨。所以,追求整個配送的優勢,分揀、配貨等項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5.配送以用戶要求為出發點。在定義中強調"按用戶的定貨要求"明確了用戶的主導地位。配送是從用戶利益出發、按用戶要求進行的一種活動,因此,在觀念上必須明確"用戶第一"、"質量第一",配送企業的地位是服務地位而不是主導地位,因此不能從本企業利益出發而應從用戶利益出發,在滿足用戶利益基礎上取得本企業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不能利用配送損傷或控制用戶,不能利用配送做為部門分割、行業分割、割據市場的手段。
6.概念中"以最合理方式"的提法是基於這樣一種考慮:過分強調"按用戶要求"是不妥的,用戶要求受用戶本身的局限,有時實際會損失自我或雙方的利益。對於配送者講,必須以"要求"為據,但是不能盲目,應該追求合理性,進而指導用戶,實現共同受益的商業原則。這個問題近些年國外的研究著作也常提到。
發達國家的配送
1.發達國家對配送的認識。
發達國家對配送的認識並非完全一致,在表述上有其區別。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共同認識,配送就是送貨。美國配送的英語原詞是Delivery,是送貨的意思,強調的是將貨送達。日本對配送的權威解釋,應該是日本工業標准JIS解釋。"將貨物從物流結點送交收貨人",送貨含義明確無誤,配送主體是送貨。
當然,現代經濟中的送貨也必定比歷史上送貨有所發展,這種發展是競爭的產物,受利潤和佔領市場驅使,想方設法使送貨行為優化,於是實踐上出現了送貨時車輛合理調配、路線規劃選擇、送貨前配貨、配裝等。
在發達國家對配送解釋中,並不強調配,而僅強調送達,原因是在買方市場的國家中"配"是完善"送"的經濟行為,是進行競爭和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的必然延伸,是在競爭中優化形式,既然是一種必然行為,就沒有再強調的必要了。
對於配送稍詳盡一些的解釋,反映了發達國家對配送范圍、性質、作用等認識。1991年版日本的《物流手冊》這樣描述它的范圍:"與城市之間和物流據點之間的運輸相對而言,將面向城市內和區域范圍內需要者的運輸,稱之為'配送"。很明顯,日本人對配送的一個重要認識,是配送局限在一個區域(城市)范圍內,而且從性質來看,配送是一種運輸形式,關於這一點書中又有進一步描述:"生產廠到配送中心之間的物品空間移動叫'運輸'從配送中心到顧客之間的物品空間移動叫'配送"。
2.發達國家的配送發展及現狀。
一般的送貨形態在西方國家已有相當長的歷史,可以說是隨市場而誕生的一種必然市場行為。尤其是伴隨資本主義經濟的生產過剩,在買方市場情況下,必然採取各種各樣推銷手段,送貨最初便是做為一種不得已的推銷手段出現的。僅將其做為推銷手段而不認識到做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手段,在有些國家持續了很長時間,甚至出現經濟發展的高峰期仍然如此,很多企業直到七十年代仍然將送貨看?quot;無法迴避、令人討厭、費力低效活動,甚至有礙企業的發展",正是反映了這種現實。
從歷史上曾採用的一般送貨.發展到以高技術方式支持的,做為企業發展戰賂手段的配送,也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許多國家甚至到八十年代才真正認識到達一點。國外一篇文章提到,"在過去十年裡,這種態度和認識有了極大轉變。企業界普遍認識到配送是企業經營活動主要組成部分,它能給企業創造出更多盈利,是企業增強自身競爭能力的手?quot;。這種認識的轉變有著深厚的社會根源:
第一,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發展,可以為經濟界提供省力且高效的管理方式與技術裝備方式,將"無法迴避、令人討厭,且費力低效的活動轉變為刻意追求、容易接受,且省力高效的活動。
第二,生產領域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越發使人看出流通和物流過程中的潛力,不少實踐證明,包括配送在內的物流領域開發,可以取得很高的經濟效益,因此就不再"有礙於企業的發展"。
第三,生產力發展大大促進了社會分工,服務性生產大大發展,服務性社會出現,使人們增強了配送的主動服務性質,成為企業"增強自身競爭能力的手?quot;。
在觀念發生變化的同時,配送方式和手段也有很大發展,尤其突出反映在以下幾方面:
(1)配送共同化的進展。初期送貨,是單獨企業為主體,為滿足用戶配送要求,出現了配送企業車輛利用率低,不同配送企業之間交錯運輸,交通緊張,事故頻繁等許多方面不合理。例如:日本於60年代開始的"共同配送",是在各個公司效率低而且難以解決的情況下才被採用,如果在本公司就能建立合理化配送系統,也就沒有必要考慮共同配送了。但近來的發展,已上升到從大范圍考慮合理化,致力於推行整個城市,所有企業的共同配送。
(2)配送計劃化的進展。初期配送,強調即時較多,即完全按顧客要求辦事,而並不是按顧客的合理要求辦事。制定合理計劃而不是完全按顧客要求那樣進行配送,是高水平的計劃配送的一大進展。計劃有效地促進了配送合理化,由於可採用大量發貨減少收費,也受到用戶的歡迎。
(3)配送區域的擴大。近些年,配送已突破了一個城市范圍,在更大范圍中找到了優勢。美國已開展了洲際配送,日本不少配送是在全國范圍或很大區域范圍進行的,如日本東京的三味株式會社的全國性配送系統,日本Asica配送系統,日本資生堂配送系統等都是全國性的配送系統。
(4)直達配送的進展。不經過物流基地中轉,在有足夠批量且不增加用戶庫存情況下,配送在"直達"領域中也找到了優勢,因而突破了配送的原來概念,有了新的發展,對於生產資料而言,直達配送有更廣泛的應用。
(5)計算機管理配送的進展。隨配送規模的擴大和計算機的微型化,計算機管理配送取得很大進展,這個進展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信息傳遞與處理,甚至建立了EDI系統;
二是計算機輔助決策,如輔助進貨決策,輔助配貨決策,輔助選址決策等,美國IBM公司率先建立了配送車輛計劃和配送路線的計算機軟體。
三是計算機與其他自動化裝置的操作控制,如無人搬運車、配送中心的自動分揀系統等。
有一篇名為《日本製造業行業配送系統變革》的文章中認為配送領域"技術條件的核心,就是信息系統和建立在該系統上的分揀系統"反映了這一進展已形成廠配送技術條件的核心。
(6)配送勞動手段的進展。配送勞動手段做為支撐配送的生產力要素,是進展很大的領域。到80年代。發達國家配送已普遍採用了計算機系統、自動搬運系統、大規模分揀、光電識別、條型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