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配送裝卸 » 解物流配送

解物流配送

發布時間: 2021-03-07 17:20:05

物流和物流配送的關系是什麼

物流是指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過運輸、保管、配送等方式,實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關信息由商品的產地到商品的消費地所進行的計劃、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

而物流配送只是物流眾多環節的一個程序.

② 物流配送的意義是什麼呢!

物流配送的重要意義
現代配送與普通物流的不同之處在於,物流是商、物分離的產物,而配送則是商物合一的產物,配送本身更像一種商業形式,雖然配送在具體實施時,也有以商物分離形式實現的,但從配送的發展趨勢,商流與物流越來越緊密地結合,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障。配送的重要意義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分析:
(一)經濟學的角度
從經濟學資源配置的角度來看,配送是以現代送貨形式實現資源最終配置的經濟活動。①配送是資源配置的一部分,因為經濟體制就是分配或配置資源的一種機制,配送可以看作是經濟體制的一種形式。②配送的資源配置作用表現在,它是資源的「最終配置」,是接近顧客的配置,而盡可能接近顧客是企業經營戰略取得成功至關重要的因素,配送是一種重要的物流方式,對許多企業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但其局限性使它不能解決物流及流通領域的所有問題。③配送的主要經濟活動是送貨。這里強調現代送貨,表明與傳統送貨方式的區別,即配送的主要經濟活動是以現代生產力、新式勞動手段作支撐,依靠科技,是「配」與「送」有機結合的一種方式。
(二)配送的實施方式
從配送的實施方式角度看,物流是按用戶定貨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節點進行貨物配備,並以最合理的方式送交用戶。①配送處於接近用戶的那一段流通領域資源配置的全過程。配送的實質是送貨,但是和一般送貨有區別:一般送貨可以是一種偶然行為,而配送卻是一種固定的形態,是一種有確定組織、確定渠道、有現代技術手段支持、有一套完整科學管理的體制形式,配送是一種高水平的送貨方式。②配送是一種「中轉」形式。配送是從物流節點至用戶的一種特殊送貨方式。從送貨功能看,其特殊性表現為:從事送貨的是專職流通企業,而不是生產企業;配送是「中轉」型送貨,而一般送貨尤其從工廠到用戶的送貨往往是直達型;一般送貨是生產什麼送什麼,而配送則是企業需要什麼送什麼。而要做到需要什麼送什麼,就必須在中轉環節匯集這種需要,因而配送必然以「中轉」形式出現。③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機結合。配送與一般送貨的重要區別是,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揀、配送等理貨工作,使送貨達到一定的規模,以利用規模優勢取得較低的送貨成本。如果不進行分揀,配貨,有一件運一件,需要一件送一件,會大大增加人力、物力消耗,送貨成本不會低於取貨。所以,要體現配送的優勢,分揀、配送等項工作是必不可少的。④配送以用戶要求為出發點。配送是從用戶利益出發,按用戶要求進行的一種活動。因此,必須明確樹立「用戶第一」、「質量第一」的觀念。配送企業作為服務者,首先應從用戶利益出發,在充分考慮了用戶利益的基礎上取得本企業的利益。配送企業不能利用自己的配送渠道對貨物進行控制以此來控制用戶,不能利用配送作部門分割、行業分割,不能利用配送作為部門分割、行業分割、割據市場的手段。
物流配送是伴隨著大生產、大流通而出現的一種完成資源配置和滿足消費需求的方式。物流配送由於實現了定時、定量、准時性、計劃性、即時性、低費用甚至可以實現客戶的零庫存,以至可以完全取代客戶原有的供應系統用更高的供應質量和更低的供應成本,對用戶實現供應,實現企業銷售和客戶供應的一體化。

③ 如何解決物流配送中出現的問題

物流配送中出現的問題有很多。。。。具體指的哪一塊?由於現在從事物流的人員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較低,對貨物的一些基本認識都不清楚,很容易造成貨物損壞是主要問題。

④ 我國物流配送模式有哪些我國物流配送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以案例分析為主)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物流產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然而,技術支撐不夠,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和完善的供應鏈,導致物流配送模式問題成為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運作經驗,建立現代物流配送模式,不僅能提升我國物流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可以進一步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現代物流;配送模式;本土化;網路化 一、我國物流業配送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缺陷 目前,國內物流業主要存在以下四種配送模式:(1)自營配送模式,是指企業創建完全為本企業生產經營提供配送服務的組織模式。該模式要求企業自身物流具有一定的規模,可以滿足配送中心發展的需要。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這種模式必將會向其他模式轉化。(2)合作配送模式,是指若干企業由於共同的物流需求,在充分挖掘利用每個企業現有物流資源基礎上,聯合創建配送組織模式。通過合作和共享,這種模式打破企業之間的界限,實現物流高效化。(3)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渠道中的專業化物流中間人,以簽訂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間內,為其他公司提供所有的或某些方面的物流業務服務。這種模式對物流企業的運輸管理、運作經驗和管理水平有著很高的要求。(4)共同配送模式,是指物流配送企業之間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實現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種功能互補的配送聯合作。這種模式以互惠互利為原則,可以促進物流行業整體的配送合理化。 近幾年,我國物流業不斷融合現代物流理念和管理技術,獲得較快的發展。但與現代物流發展趨勢和國際化競爭的要求相比,我國物流業還不具備向企業提供高質的綜合物流服務的能力。根據國際研究機構的估計,美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約相當於全社會物流成本支出的25%,歐洲為30%,亞洲的總體水平低於5%,而中國僅在2%左右。我國現有物流服務模式,即配送所採取的基本戰略和方法,在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和發展缺陷,沒能很好地發揮物流配送支持城市經濟和提高社會效率方面的作用。物流配送模式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瓶頸」。 就我國物流配送發展的歷程來看,配送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相關的制度和政策法規尚未完善。企業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時,必然要在企業內外重新配置物流資源。然而,管理資源的不合理配置、經濟體制的行業分割管理、制度和法規的缺陷阻礙了企業對物流資源的再分配,尤其是與我國物流企業有關的產權轉讓制度、融資制度和市場准入與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還遠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 2、技術支撐不夠。作為企業增強活力與競爭力的推動力量,企業信息化建設可以極大地提高物流服務的准確性與及時性。然而,我國物流業普遍存在物流設施和設備的現代化水平較低,信息系統不完善,技術設備、服務網路和信息系統不健全,物流作業效率、服務質量和技術含量不高的問題。根據中國倉儲協會2006年公布的第五次中國物流市場供需情況調查報告,我國物流企業中有信息系統支持的77%的企業中,採用一體化物流管理的企業佔23%,實施了供應鏈管理優化的企業佔18%,50%以上的企業訂單處理准確率在98%以上。我國物流企業還不能有效地運用網路信息和電子技術進行現代企業管理。同時,計算機的應用主要集中於日常事物的管理,很少在配送中心的選址、貨物組配方案、運輸的最佳路徑和最優庫存控制等方面發揮決策作用。 3、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我國物流企業大多是由傳統運輸和倉儲企業發展而來,嚴重缺乏具有現代物流配送管理理念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在管理手段上,現有的物流從業人員以手工操作和經驗決策為主,很難從信息和物流的專業角度,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戶所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務。 4、缺乏完善的供應鏈。我國物流企業普遍存在物流組織難度高、缺乏柔性和靈活性,經營成本高和運轉時間較長的問題。我國物流企業的服務內容主要集中於倉儲、運輸或搬運,很難從原材料采購、生產計劃、運輸和銷售的整個過程中進行資源整合,更別提使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合作提供一體化的服務和按物流管理思想對物流企業進行優化配置。 二、現代物流配送模式的發展趨勢 發達國家的物流業以高科技為依託,以實現規模效益為目標,採取靈活多樣的配送模式,形成了從生產資料到最終商品的現代化流通體系。比如:以超級市場為主體的美國規模化物流體系、以批發市場為核心的日本一體化物流體系和以零售行業為中心的歐盟專業化物流體系。分析發達國家的現代化物流配送模式的特點和規律,對於了解現代物流配送模式的發展趨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信息化。作為物流管理現代化的基礎,物流信息化是指企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物流過程中產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進行採集、分類、傳遞、匯總、識別、跟蹤和查詢等一系列處理活動,以實現對貨物流動過程的控制,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動。在發達國家,供應商、批發商和零售商通過網路實現信息共享,並將條碼技術、資料庫技術、電子定貨系統和電子數據交換等信息技術應用於現代物流業,有利地促進了信息流和物流的結合,從而實現物流業高度的信息化與集成化。 2、規模化。作為一種規模經濟運動,物流規模化是指物流企業的規模化經營或者規模化經營的物流企業。隨著社會化分工的細化和專業化的發展,規模經營會提高經營效率、降低經營成本、實現經營集約化和產生規模效益。規模化經營是流通產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發達國家,以統一進貨、統一配貨、統一管理的規模經營,不僅會降低流通費用和社會交易成本,取得規模效益,提高的核心企業競爭力,而且會整合社會存量資源,充分提高社會物流效率。 3、完善的供應鏈管理。從發達國家來看,完善的供應鏈管理(SCM)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資產利用率,減少庫存和降低存貨管理成本,而且可以縮短商品的交付時間,提高對顧客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提高企業的經營利潤。例如美國戴爾公司依靠其直銷模式和高效供應鏈,使其物料庫存降低到只相當於4天的出貨量,其物料成本平均每星期下降l%。 4、標准化。發達國家經驗表明,標准化的參與和實施主體是企業,標準的直接推動者來自市場的需求。企業之間網路系統的建立和貨物的高效配送,要求相關企業在編碼、通信程序、數據交換格式和包裝等方面實行標准化,以消除不同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障礙,為企業間的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模式的探索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物流企業應依託原有的設施基礎和客戶網路方面的優勢,充分借鑒國外成功的運作經驗,引入先進技術、供應鏈管理和現代物流理念,不斷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務,逐步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化。比如海爾機器人有限公司在整合國內外資源後,建立的海爾國際物流中心不僅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激光導引無人運輸車系統、巷道堆垛機、機器人和穿梭車等技術,全部實現了現代物流的管理自動化和智能化,而且根據企業國際化戰略的需要,實施物流重組,建立「一流三網」的物流管理系統,成功提高對客戶訂單的響應速度,打造出品牌競爭優勢。具體來說,建立符合現代物流配送模式發展趨勢的現代物流配送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物流配送有關的法律法規。只有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才能促進政府有關部門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意識,並為解決物流配送過程中的問題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加強對不正當行政干預和不規范經營行為的制約,創造公平、公正和公開的競爭環境,推進現代物流的建立。 第二、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物流信息化。我國物流企業要加大對現代技術設備硬體的投入和軟體開發的力度,以提高物資供應時效和降低物流成本為目標,積極利用網路和信息技術,加速企業的信息化進程。物流信息化是提高物流服務效率的重要前提。同時,政府應該積極構建網路平台,為零售商、製造商和供應商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共用做出重要貢獻。 第三、大力培養和引進高素質物流管理人才。作為現代物流發展的關鍵因素,大力培養和引進高素質物流管理人才,尤其是熟悉現代化流通規則和技術的專業人員,會使我國物流行業盡快與國際接軌,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設備應用的專業化,促進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 第四、通過物流企業間的並購實現規模化經營。物流企業並購是指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兩個或更多的物流企業根據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規定的程序,通過簽訂一組市場合約的形式合並為一個新物流企業的行為。依據經濟效益和規模化原則,物流企業間的並購不僅會帶來企業經營績效的改善和物流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且會推進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經濟全球化的機遇。 第五、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加強供應鏈與物流一體化體系建設的核心是現代物流的縱向集成和物流一體化體系的建設。實施供應鏈管理,需要企業加大了對現代物流信息系統的投入,了解並掌握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同時,通過多種方式的宣傳和培訓,讓企業的管理人員理解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樹立供應鏈管理的觀念。 第六、推進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加強物流標准化建設。由政府或行業協會牽頭,制訂商品以及與商品流通有關的設施、設備的標准化規格,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對各個區域內物流相關信息的採集,以完成企業各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和實現信息共享。加強物流標准化建設,可以從制定通用的物流技術類標准、物流信息類標准、物流管理類標准和物流服務類標准開始,逐步形成協調統一的現代物流技術標准化體系,從而提高企業的數據連接性和供應鏈可視化,普遍降低現代物流社會總成本,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⑤ 求專家解說物流配送對國家對社會的意義及優勢

關系如下:
物流配送是商業、流通企業大型化、規模化的必然產物,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發達國家應運而生,發展迅速。在我國,隨著商業和流通業的高速發展,配送中心在一些行業、區域、中心城市開始崛起,如海爾物流、國美電器、華聯超市等。
配送中心,是從英文片語Distribution center翻譯而來的,是指商品集中、出貨、保管、包裝、加工、分類、配貨、配送、信息的場所或經營主體。配送中心起源於二戰後,零售業的多店鋪化、連鎖業及多業態化(百貨、超級市場、專賣店等)對物流作業的效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原來相互分割、缺乏協作的倉儲、運輸、批發等傳統物流企業無法適應現代物流業發展,專業性的物流配送經營實體——配送中心便應運而生。配送中心有自用型和社會化的兩種主要類型,其中自用型配送中心有由製造商經營的、有由零售商經營的,主要是服務於自己的產品銷售或自有商店的供貨。社會化的配送中心,也稱第三方物流,是由獨立於生產商和零售商之外的其他經營者經營的。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撐下,適應現代物流業專業化、標准化、多功能化發展的要求,一些發達國家的社會化的配送中心近年來發展較快。
物流中心通常是指綜合性的物流場所,它可以具備陪送中心的功能,又可以具有貨物運輸中轉功能。此外,從產權上講,配送中心通常是屬於某一企業,即專為某一或幾家企業服務。而物流中心則通常是獨立的企業,他提供社會化的物流服務
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促進物流的發展

補充回答(最多500字) 添加圖片 [ ]

Bruce Lee 回答採納率:21.0% 2008-11-28 16:12 其他答案

專業意義上講兩者是不同的,

但現在很多的物流中心都是自我標榜,說白了就是個倉儲、配送中心,

貨物只是在內部周轉一下,很多物流中心的運輸都是外包的,

│.黯淡_﹎ 回答採納率:36.9% 2008-11-28 16:11 檢舉
物流與配送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博士 王微

中國物流與配送發展的經濟環境和市場條件分析

經過二十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目前已初步具備了發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術的經濟環境和市場條件。

1、市場供求關系已發生重大變化,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為企業加強科學管理,發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術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環境條件。隨著市場化取向改革的深入,中國經濟保持了多年的持續快速增長態勢,商品市場的供求關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打破了長期以來商品供不應求的市場格局,初步形成了供求平衡或供過於求的買方市場格局。

2、企業改革日益深化,為物流管理和配送技術發展培育了必要的微觀基礎。推進企業改革,著力培育市場主體是市場化改革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其主要的進展體現在對國有企業放權讓利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方面,使國有企業從計劃的執行者逐步轉變成為市場主體。到目前為止,全國30多萬家國有企業中,絕大多數實現了市場化經營,承擔國家計劃的企業只有1萬多家。14000多家國有大中型企業中,1/3以上實行了公司化改造,國有小企業完成改組、改制的已達50%-60%。與此同時,由於所有制理論的突破和改革開放政策的引導,特別是近年來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的政策,使得一大批非國有經濟市場主體迅速成長起來,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容忽視的經濟力量。

3、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商品物流技術的進步為中國物流和配送的快速發展准備了充分的技術基礎。現劃物流管理和配送技術中大量使用著先進的信息技術和商品物流技術,這些技術在西方發達國家已日趨完善。目前已有相當多的物流和配送技術開始進入中國並在企業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例如條形碼技術、計算機支持的信息管理技術、EDI、MRP等。

4、政府對物流和配送的政策支持,為了大力促進流通體制改革和流通現代化的進程,為了促進連鎖經營等組織形式的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對商品物流和配送採取了積極鼓勵和支持的政策。國務院有關領導同志多次強調了配送中心對發展連鎖經營至關重要的作用。原國內貿易部在《全國連鎖經營發展規劃》中,重點提出了發展配送中心的政策措施。在我國流通領域對外開放政策中,鼓勵國外資本投資於物流和配送設施等。目前,國內物流和配送服務已有較快的發展,物流配送已經成為許多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相當多的實行連鎖經營的零售企業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為企業內部的連鎖網點提供物流配送服務,一些連鎖企業配送商品比例已經超過企業經營品種的50%。在社會化物流配送方面,一些國有商業批發企業和大型零售企業正在積極探索和嘗試開展社會化物流配送服務,如北京億商集團、西單商場等;外資在物流配送服務領域的發展也十分迅速,如中國儲運總公司與日本崗谷鋼機株式會社合資組建了天津崗穀物流公司,是集配送、加工、倉儲、寄售、租賃、修理、展銷和技術咨詢為一體的新型流通組織。像這樣的合資物流公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已有10家之多,它們主要是為在中國投資的跨國公司提供物流配送服務,成為跨國公司角逐中國市場的有力競爭武器。

影響和制約中國物流配送發展的主要問題

1、中國企業對物流和配送缺乏正確和充足的認識

雖然對物流和配送的研究早在80年代就已開始,學術界和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對物流和配送有較多的了解和認識,但就全社會而言,對物流和配送的認識還非常模糊,特別是企業。

2、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物流和配送發展的巨大障礙

從國外物流和配送的發展經驗來看,企業要求物流和配送方面的從業人員應當具有一定物流知識水平和實踐經驗。為此,國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訓非常發達,形成了比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訓系統,在相當多的大學和學院中設置了物流管理專業,並廣泛地為工商管理各專業的學生開設物流課程;二是部分商業院校設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課程和學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統;三是在各國物流行業協會的領導和倡導下,全面開展了物流和配送的職業教育。使得注意的是,職業教育是培養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和經濟的方式。許多國家的物流從業人員必須接受職業教育,獲得從業資格後,才能從事物流和配送方面工作。相比較而言,我國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還非常落後,在高等院校中設物流專業和課程的僅有10所左右,僅佔中國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層次教育剛剛開始起步;博士生方面的教育遠未開始;職業教育更加貧乏,通過委託培訓方式培訓員工的企業也不多見。據北京一家專門為外國企業服務的獵頭公司介紹,一些外國公司或其所屬合資企業時物流經理的需求近年來開始增加,北京市場上基本符合企業要求的物流經理人選非常少。

3、物流和配送發展所需的制度環境還有待進一步深化改革

物流與配送發展所需的制度環境方面,也就是企業開展正常經營活動的制度環境或市場環境,主要是指融資制度、產權轉讓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場准入或退出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這些制度方面的改革,目前還遠遠不能適應企業經營的需要,也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企業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時,必然要涉及到各種物流資源在企業內部和企業與市場之間接重新配置。而由於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業根據經濟合理原則對物流資源的再配置就會受到阻礙。例如,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在選擇外部物流服務時,由於企業處置原有的倉儲、運輸等設施和人員時遇到障礙,必然會影響企業物流效率的改善。因此,進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是當前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面臨的最緊迫的任務,也是物流和配送發展的必要條件。

中國物流與配送發展的前景與展望

目前中國經濟中已初步具備了發展物梳與配送的經濟環境和市場條件。從長遠來看,在不斷推進改革的條件下,中國物流與配送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階段,其前景十分可觀。從近期來看,物流和配送發展還會受到上述問題的制約,難以迅速發展,但也不排除在一些產業領域中的發展機遇,主要是:第一,在外國投資企業中,發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場需求仍將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第二,在市場競爭中規模逐步擴大的優勢企業,發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場需求開始萌生;第三,以中小型零售企業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正在快速發展的連鎖商業企業內部的物流配送事業開始起步並進入規范發展階段。

為了促進物流和配送事業的發展,還需要政府作出更積極的努力,其發揮作用的領域是:

積極推進企業改革和市場體系的發展,為物流和配送的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

加強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訓,一是要在高等教育的學科設置給予物流教育一定的地位;二是鼓勵多層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訓;

在物流和配送領域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在物流與配送技術、教育、管理咨詢等領域加強與國際物流領域的聯系和合作。

⑥ 如何解決城市物流配送難題

利用村巴,走速來遞,將農村源跑線的村巴車集合起來,用來進行物流配送和上門收件取件,這樣基本就能解決一部分。
而想要完全解決農村物流配送難的問題,至少一個縣域要有一輛專門從事運輸的廂式貨車,這是我們的經驗所得,因為很多客車不願意去做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尤其是線路較少單件較少的車,這樣就得自己有車去配送,不然的話快件積壓,這個物流就做不下去了。

⑦ 物流配送概念及由來

物流配送的概念
作者:資源天下 更新時間:2005-3-14 21:59:21
配送是物流中一種特殊的、綜合的活動形式,是商流與物流緊密結合,包含了商流活動和物流潔動,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種形式。

從物流來講,配送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個縮影或在某小范圍中物流全部活動的體現。一般的配送集裝卸、包裝、保管、運輸於一身,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完成將貨物送達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則還要以加工活動為支撐,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廣。但是,配送的主體活動與一般物流卻有不同,一般物流是運輸及保管,而配送則是運輸及分揀配貨,分揀配貨是配送的獨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點的活動,以送貨為目的的運輸則是最後實現配送的主要手段,從這一主要手段出發,常常將配送簡化地看成運輸中之一種。

從商流來講,配送和物流不同之處在於,物流是商物分離的產物而配送則是商物合一的產物,配送本身就是一種商業形式。雖然配送具體實施時,也有以商物分離形式實現的,但從配送的發展趨勢看,商流與物流越來越緊密的結合,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障。可以從兩個方面認識配送的概念:

第一種從經濟學資源配置的角度,對配送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位置和配送的本質行為予以表述:

配送是以現代送貨形式實現資源的最終配置的經濟活動。這個概念的內涵,概括了四點:

1.配送是資源配置的一部分,根據經濟學家的理論認識,因而是經濟體制的一種形式。

2.配送的資源配置作用,是"最終配置",因而是接近顧客的配置。接近顧客是經營戰略至關重要的內容。美國蘭德公司對《幸福》雜志所列的500家大公司一項調查表明"經營戰略和接近顧客至關重要",證明了這種配置方式的重要性。

3.配送的主要經濟活動是送貨,這裡面強調現代送貨,表述了和我國舊式送貨的區別,其區別以"現代"兩字概括,即現代生產力、勞動手段支撐的,依靠科技進步的,實?quot;配"和"送"有機結合的一種方式。

4.配送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位置,是處於接近用戶的那一段流通領域,因而有其局限性,配送是一種重要的方式,有其戰略價值,但是它並不能解決流通領域的所有問題。

第二種從配送的實施形態角度,表述如下:

按用戶定貨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它物流結點進行貨物配備,並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戶。

這個概念的內容概括了五點:

1.整個概念描述了接近用戶資源配置的全過程。

2.配送實質是送貨。配送是一種送貨,但和一般送貨有區別:

一般送貨可以是一種偶然的行為,而配送卻是一種固定的形態,甚至是一種有確定組織、確定渠道,有一套裝備和管理力量、技術力量,有一套制度的體制形式。所以,配送是高水平送貨形式。

3.配送是一種"中轉"形式。配送是從物流結點至用戶的一種特殊送貨形式。從送貨功能看,其特殊性表現為:從事送貨的是專職流通企業,而不是生產企業;配送是"中轉"型送貨,而一般送貨尤其從工廠至用戶的送貨往往是直達型;一般送貨是生產什麼,有什麼送什麼,配送則是企業需要什麼送什麼。所以,要做到需要什麼送什麼,就必需在一定中轉環節籌集這種需要,從而使配送必然以中轉形式出現。當然,廣義上,許多人也將非中轉型送貨納入配送范圍,將配送外延從中轉擴大到非中轉,僅?quot;送''為標志來劃分配送外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4.配送是"配"和"送"有機結合的形式。配送與一般送貨的重要區別在於,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揀、配貨等理貨工作,使送貨達到一定的規模,以利用規模優勢取得較低的送貨成本。如果不進行分揀、配貨,有一件運一件,需要一點送一點,這就會大大增加動力的消耗,使送貨並不優於取貨。所以,追求整個配送的優勢,分揀、配貨等項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5.配送以用戶要求為出發點。在定義中強調"按用戶的定貨要求"明確了用戶的主導地位。配送是從用戶利益出發、按用戶要求進行的一種活動,因此,在觀念上必須明確"用戶第一"、"質量第一",配送企業的地位是服務地位而不是主導地位,因此不能從本企業利益出發而應從用戶利益出發,在滿足用戶利益基礎上取得本企業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不能利用配送損傷或控制用戶,不能利用配送做為部門分割、行業分割、割據市場氖侄巍?

6.概念中" 以最合理方式"的提法是基於這樣一種考慮:過分強調"按用戶要求"是不妥的,用戶要求受用戶本身的局限,有時實際會損失自我或雙方的利益。對於配送者講,必須以"要求"為據,但是不能盲目,應該追求合理性,進而指導用戶,實現共同受益的商業原則。這個問題近些年國外的研究著作也常提到。

⑧ 物流配送流程是什麼

簡單的說,物流抄配送流程分為備貨、儲藏、產生訂單、排車、配貨、分揀、裝車、運輸配送、貨物簽收,費用結算,另外還有退貨等額外的流程。當前越來越多的物流配送企業使用了物流配送智能化管理系統,比如WTMS、IOTMS等,逐步以智能配送取代人工操作,實現了智能倉儲、快速處理訂單、智能排車、規劃配送路線、配送進度跟蹤、電子簽收、在線結算功能,提升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運力和企業競爭力。

⑨ 如何解決物流配送問題

寶貝賣出後可能還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也許是包裹破損或丟失,也許是物流太慢而無法准時到達或者根本不能到達而賣家在發貨之前沒有發現,也許是物品被退回或是買家根本沒拿到寶貝而投訴賣家。種種事端都需要賣家在發貨的時候處理好物流問題,那麼如何開店的小編就來說說對待物流中常見的問題該如何善後。

1.包裹破損、丟失

包裹破損和丟失是在發貨中常常遇到的問題,如果是有經驗的買家,那麼他看到包裹的袋子在送到之前就破損時,是一定會拒絕簽收的,這樣方便賣家和快遞公司商量賠償問題。 但是很多買家都不是親自簽收或者是沒有經驗,看到破了還是照樣簽收,拿回去發現寶貝也 有破損之後才找賣家解決問題。這樣的情況一般只能由賣家自己承擔損失了,因此賣家在包 裝的時候應盡量包裝得好一些,避免包裹破損或者寶貝破損而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包裹丟失的情況相對少一些,一些賣小物品的賣家店鋪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因為物品小,所以賣家一般在包裝的時候都不會包得很大,這樣包裹就難免會丟失了。如果包裹丟失,那麼賣家和快遞公司協商賠償也是很麻煩的事情。快遞公司一般不會按原價賠償,理由是沒有保價,而且不知道物品的確切價值,一般只賠償包裹運費。因此賣家自己多注意下,比包裹 丟失了再來談賠償要好得多,並且也不會因為這樣而在買家面前失去信譽。

2.無法聯系

地址無法到達的例子比較多,但是大多數情況是因為賣家的失誤。如果不想出現地址無法到達的情況,不要那麼賣家最好在達成購買後詢問買家的快遞情況,不要發了快遞卻因為地址無法到達而使東西被退回,這樣賣家還得重新發一次。賣家不但要承擔多餘的運費,還耽誤了買家收貨的時間,不理解的買家收到貨後可能還會給差評。

在賣家填單的時候寫錯了地址或者地址不詳而快遞無法送到,且快遞公司給買家打電話也聯系不上的時候,比較負責的快遞公司會先給賣家打電話,請賣家給買家打電話。不負責的快遞公司會直接把包裹退回,這樣賣家得再付運費發一次。為了不出現這種情況,賣家在發貨之前應盡量做好准備工作,從而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

3.地址錯誤

賣家發貨量大了很容易出現寫錯地址或者貼錯包裹單的情況。把兩個買家或者幾個買家的包裹發錯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如果是兩個買家互相發錯了,那麼賣家就需要拿回貨再重發給買家,比較快且比較省錢的方法是讓買家互相發一下包裹,但是這樣也會多出兩次運費, 運費必定很高,而且買家很少發貨。才候還可能因為耽誤了買家的時間,而引起買家的不 滿或者是因此而使買家給予了差評。

4.退/換貨問題

很多時候買家在收到寶貝之後會覺得不喜歡、不合適或者是買的尺寸不對,這便會涉及退換/貨問題。因為是網路購物,所以又涉及運費問題,而買家很多時候都不希望出運費,這 樣往往容易引起糾紛。因此賣家最好在買家買寶貝的時候能給出一些建議,以免買家買了寶貝又覺得不合適而造成不愉快。

如果買家是因為寶貝的質量問題而要求退貨,那麼賣家必須給買家承擔退貨的運費。如果是買家自己覺得不合適而要求退貨,就由買家自己承擔運費。因此賣家在發貨之前一定要仔細地檢查寶貝的質量,以免買家因為質量問題而要求退貨。

⑩ 什麼叫物流配送

配送的概念

配送是物流中一種特殊的、綜合的活動形式,是商流與物流緊密結合,包含了商流活動和物流潔動,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種形式。

從物流來講,配送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個縮影或在某小范圍中物流全部活動的體現。一般的配送集裝卸、包裝、保管、運輸於一身,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完成將貨物送達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則還要以加工活動為支撐,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廣。但是,配送的主體活動與一般物流卻有不同,一般物流是運輸及保管,而配送則是運輸及分揀配貨,分揀配貨是配送的獨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點的活動,以送貨為目的的運輸則是最後實現配送的主要手段,從這一主要手段出發,常常將配送簡化地看成運輸中之一種。

從商流來講,配送和物流不同之處在於,物流是商物分離的產物而配送則是商物合一的產物,配送本身就是一種商業形式。雖然配送具體實施時,也有以商物分離形式實現的,但從配送的發展趨勢看,商流與物流越來越緊密的結合,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障。可以從兩個方面認識配送的概念:

第一種,從經濟學資源配置的角度,對配送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位置和配送的本質行為予以表述:

配送是以現代送貨形式實現資源的最終配置的經濟活動。這個概念的內涵,概括了四點:

1.配送是資源配置的一部分,根據經濟學家的理論認識,因而是經濟體制的一種形式。

2.配送的資源配置作用,是"最終配置",因而是接近顧客的配置。接近顧客是經營戰略至關重要的內容。美國蘭德公司對《幸福》雜志所列的500家大公司一項調查表明"經營戰略和接近顧客至關重要",證明了這種配置方式的重要性。

3.配送的主要經濟活動是送貨,這裡面強調現代送貨,表述了和我國舊式送貨的區別,其區別以"現代"兩字概括,即現代生產力、勞動手段支撐的,依靠科技進步的,實?quot;配"和"送"有機結合的一種方式。

4.配送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位置,是處於接近用戶的那一段流通領域,因而有其局限性,配送是一種重要的方式,有其戰略價值,但是它並不能解決流通領域的所有問題。

第二種。從配送的實施形態角度,表述如下:

按用戶定貨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它物流結點進行貨物配備,並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戶。

這個概念的內容概括了五點:

1.整個概念描述了接近用戶資源配置的全過程。

2.配送實質是送貨。配送是一種送貨,但和一般送貨有區別:

一般送貨可以是一種偶然的行為,而配送卻是一種固定的形態,甚至是一種有確定組織、確定渠道,有一套裝備和管理力量、技術力量,有一套制度的體制形式。所以,配送是高水平送貨形式。

3.配送是一種"中轉"形式。配送是從物流結點至用戶的一種特殊送貨形式。從送貨功能看,其特殊性表現為:從事送貨的是專職流通企業,而不是生產企業;配送是"中轉"型送貨,而一般送貨尤其從工廠至用戶的送貨往往是直達型;一般送貨是生產什麼,有什麼送什麼,配送則是企業需要什麼送什麼。所以,要做到需要什麼送什麼,就必需在一定中轉環節籌集這種需要,從而使配送必然以中轉形式出現。當然,廣義上,許多人也將非中轉型送貨納入配送范圍,將配送外延從中轉擴大到非中轉,僅?quot;送''為標志來劃分配送外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4.配送是"配"和"送"有機結合的形式。配送與一般送貨的重要區別在於,配送利用有效的分揀、配貨等理貨工作,使送貨達到一定的規模,以利用規模優勢取得較低的送貨成本。如果不進行分揀、配貨,有一件運一件,需要一點送一點,這就會大大增加動力的消耗,使送貨並不優於取貨。所以,追求整個配送的優勢,分揀、配貨等項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5.配送以用戶要求為出發點。在定義中強調"按用戶的定貨要求"明確了用戶的主導地位。配送是從用戶利益出發、按用戶要求進行的一種活動,因此,在觀念上必須明確"用戶第一"、"質量第一",配送企業的地位是服務地位而不是主導地位,因此不能從本企業利益出發而應從用戶利益出發,在滿足用戶利益基礎上取得本企業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不能利用配送損傷或控制用戶,不能利用配送做為部門分割、行業分割、割據市場的手段。

6.概念中"以最合理方式"的提法是基於這樣一種考慮:過分強調"按用戶要求"是不妥的,用戶要求受用戶本身的局限,有時實際會損失自我或雙方的利益。對於配送者講,必須以"要求"為據,但是不能盲目,應該追求合理性,進而指導用戶,實現共同受益的商業原則。這個問題近些年國外的研究著作也常提到。

發達國家的配送

1.發達國家對配送的認識。

發達國家對配送的認識並非完全一致,在表述上有其區別。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共同認識,配送就是送貨。美國配送的英語原詞是Delivery,是送貨的意思,強調的是將貨送達。日本對配送的權威解釋,應該是日本工業標准JIS解釋。"將貨物從物流結點送交收貨人",送貨含義明確無誤,配送主體是送貨。

當然,現代經濟中的送貨也必定比歷史上送貨有所發展,這種發展是競爭的產物,受利潤和佔領市場驅使,想方設法使送貨行為優化,於是實踐上出現了送貨時車輛合理調配、路線規劃選擇、送貨前配貨、配裝等。

在發達國家對配送解釋中,並不強調配,而僅強調送達,原因是在買方市場的國家中"配"是完善"送"的經濟行為,是進行競爭和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的必然延伸,是在競爭中優化形式,既然是一種必然行為,就沒有再強調的必要了。

對於配送稍詳盡一些的解釋,反映了發達國家對配送范圍、性質、作用等認識。1991年版日本的《物流手冊》這樣描述它的范圍:"與城市之間和物流據點之間的運輸相對而言,將面向城市內和區域范圍內需要者的運輸,稱之為'配送"。很明顯,日本人對配送的一個重要認識,是配送局限在一個區域(城市)范圍內,而且從性質來看,配送是一種運輸形式,關於這一點書中又有進一步描述:"生產廠到配送中心之間的物品空間移動叫'運輸'從配送中心到顧客之間的物品空間移動叫'配送"。

2.發達國家的配送發展及現狀。

一般的送貨形態在西方國家已有相當長的歷史,可以說是隨市場而誕生的一種必然市場行為。尤其是伴隨資本主義經濟的生產過剩,在買方市場情況下,必然採取各種各樣推銷手段,送貨最初便是做為一種不得已的推銷手段出現的。僅將其做為推銷手段而不認識到做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手段,在有些國家持續了很長時間,甚至出現經濟發展的高峰期仍然如此,很多企業直到七十年代仍然將送貨看?quot;無法迴避、令人討厭、費力低效活動,甚至有礙企業的發展",正是反映了這種現實。

從歷史上曾採用的一般送貨.發展到以高技術方式支持的,做為企業發展戰賂手段的配送,也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許多國家甚至到八十年代才真正認識到達一點。國外一篇文章提到,"在過去十年裡,這種態度和認識有了極大轉變。企業界普遍認識到配送是企業經營活動主要組成部分,它能給企業創造出更多盈利,是企業增強自身競爭能力的手?quot;。這種認識的轉變有著深厚的社會根源:

第一,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發展,可以為經濟界提供省力且高效的管理方式與技術裝備方式,將"無法迴避、令人討厭,且費力低效的活動轉變為刻意追求、容易接受,且省力高效的活動。

第二,生產領域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越發使人看出流通和物流過程中的潛力,不少實踐證明,包括配送在內的物流領域開發,可以取得很高的經濟效益,因此就不再"有礙於企業的發展"。

第三,生產力發展大大促進了社會分工,服務性生產大大發展,服務性社會出現,使人們增強了配送的主動服務性質,成為企業"增強自身競爭能力的手?quot;。

在觀念發生變化的同時,配送方式和手段也有很大發展,尤其突出反映在以下幾方面:

(1)配送共同化的進展。初期送貨,是單獨企業為主體,為滿足用戶配送要求,出現了配送企業車輛利用率低,不同配送企業之間交錯運輸,交通緊張,事故頻繁等許多方面不合理。例如:日本於60年代開始的"共同配送",是在各個公司效率低而且難以解決的情況下才被採用,如果在本公司就能建立合理化配送系統,也就沒有必要考慮共同配送了。但近來的發展,已上升到從大范圍考慮合理化,致力於推行整個城市,所有企業的共同配送。

(2)配送計劃化的進展。初期配送,強調即時較多,即完全按顧客要求辦事,而並不是按顧客的合理要求辦事。制定合理計劃而不是完全按顧客要求那樣進行配送,是高水平的計劃配送的一大進展。計劃有效地促進了配送合理化,由於可採用大量發貨減少收費,也受到用戶的歡迎。

(3)配送區域的擴大。近些年,配送已突破了一個城市范圍,在更大范圍中找到了優勢。美國已開展了洲際配送,日本不少配送是在全國范圍或很大區域范圍進行的,如日本東京的三味株式會社的全國性配送系統,日本Asica配送系統,日本資生堂配送系統等都是全國性的配送系統。

(4)直達配送的進展。不經過物流基地中轉,在有足夠批量且不增加用戶庫存情況下,配送在"直達"領域中也找到了優勢,因而突破了配送的原來概念,有了新的發展,對於生產資料而言,直達配送有更廣泛的應用。

(5)計算機管理配送的進展。隨配送規模的擴大和計算機的微型化,計算機管理配送取得很大進展,這個進展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信息傳遞與處理,甚至建立了EDI系統;

二是計算機輔助決策,如輔助進貨決策,輔助配貨決策,輔助選址決策等,美國IBM公司率先建立了配送車輛計劃和配送路線的計算機軟體。

三是計算機與其他自動化裝置的操作控制,如無人搬運車、配送中心的自動分揀系統等。

有一篇名為《日本製造業行業配送系統變革》的文章中認為配送領域"技術條件的核心,就是信息系統和建立在該系統上的分揀系統"反映了這一進展已形成廠配送技術條件的核心。

(6)配送勞動手段的進展。配送勞動手段做為支撐配送的生產力要素,是進展很大的領域。到80年代。發達國家配送已普遍採用了計算機系統、自動搬運系統、大規模分揀、光電識別、條型碼。

配送中心概念

一、配送中心的一般概念

配送中心是以組織配送性銷售或供應,執行實物配送為主要職能的流通型結點。在配送中心中為了能更好地做送貨的編組准備,因此必然需要採取零星集貨、批量進貨等種種資源搜集工作和對貨物的分整、配備等工作,因此,也具有集貨中心、分貨中心的職能。為了更有效地、更高水平的配送,配送中心往往還有比較強的流通加工能力。此外,配送中心還必須執行貨物配備後的送達到戶的使命,這是和分貨中心只管分貨不管運達的重要不同之處。由此可見,如果說集貨中心、分貨中心、加工中心的職能還是較為單一的話,那麼,配送中心功能則較全面、完整,也可以說,配送中心實際上是集貨中心:分貨中心、加工中心功能之綜合,並有了配與送的更高水平。

配送中心做為物流中心中的一種主要形式,有時便和物流中心等同起來了。

配送中心的形成及發展是有其歷史原因的,日本經濟新聞社的《輸送的知識》一書,將此說成是物流系統化和大規模化的必然結果,《變革中的配送中心》一文中是這樣講:"由於用戶在貨物處理的內容上、在時間上和服務水平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順利地滿足用戶的這些要求,就必須引進先進的分揀設施和配送設備,否則就建立不了正確、迅速、安全、廉價的作業體制。因此,在運輸業界,大部分企業都建造了正式的配送中心。"

可見,配送中心的建設是基於物流合理化和發展市場兩個需要,這是應當引起我們重視的。

配送中心是物流領域中社會分工、專業分工進一步細化之後產生的。在新型配送中心沒有建立起來之前,配送中心現在承擔的有些職能是在轉運型結點中完成的,以後一部分這類中心向純粹的轉運站發展以銜接不同的運輸方式和不同規模的運輸,一部分則增強了"送"的職能,而後又向更高級的"配"的方向發展。

二、配送中心的定義

日本《市場用語詞典》對配送中心的解釋是:"是一種物流結點,它不以貯藏倉庫的這種單一的形式出現,而是發揮配送職能的流通倉庫。也稱做基地、據點或流通中心。配送中心的目的是降低運輸成本、減少銷售機會的損失,為此建立設施、設備並開展經營、管理工?quot;。

《物流手冊》對配送中心的定義是:"配送中心是從供應者手中接受多種大量的貨物,進行倒裝、分類、保管、流通加工和情報處理等作業,然後按照眾多需要者的訂貨要求備齊貨物,以令人滿意的服務水平進行配送的設施。"

王之泰在《物流學》定義如下:"配送中心是從事貨物配備(集貨、加工、分貨、揀選、配貨)和組織對用戶的送貨,以高水平實現銷售或供應的現代流通設施。

這個定義的要點有:

1.配送中心的"貨物配備"工作是其主要的、獨特的工作,是全部由配送中心完成的·。

2.配送中心有的是完全承擔送貨,有的是利用社會運輸企業完成送貨,從我國國情來看,在開展配送的初期,用戶自提的可能性是不小的,所以,對於送貨而言,配送中心主要是組織者而不是承擔者。 "

3.定義中強調了配送活動和銷售或供應等經營活動的結合,是經營的一種手段,以此排除了這是單純的物流活動的看法。

4.定義中強調了配送中心的"現代流通設施"著意於和以前的諸如商場、貿易中心、倉庫等流通設施的區別。在這個流通設施中以現代裝備和工藝為基礎,不但處理商流而且處理物流,是兼有商流、物流全功能的流通設施。

配送中心的類別

對配送中心的適當劃分,是深化及細化認識配送中心的必然,從理論上和配送中心的作用上,可以有許多理想的分類,這里僅就已在實際運轉中的配送中心類別概述如下:

1.專業配送中心。專業配送中心大體上有兩個含義,一是配送對象、配送技術是屬於某一專業范疇,在某一專業范疇有一定的綜合性,綜合這一專業的多種物資進行配送,例如多數製造業的銷售配送中心,我國目前在石家莊、上海等地建的配送中心大多採用這一形式。專業配送中心第二個含義是,以配送為專業化職能。基本不從事經營的服務型配送中心,如《國外物資管理》雜志介紹的"蒙克斯帕配送中心"。

2.柔性配送中心。在某種程度上和第二種專業配送中心對立的配送中心,這種配送中心不向固定化、專業化方向發展,而向能隨時變化,對用戶要求有很強適應性,不固定供需關系,不斷向發展配送用戶和改變配送用戶的方向發展。

3.供應配送中心。專門為某個或某些用戶(例如聯營商店、聯合公司)組織供應的配送中心。例如,為大型連鎖超級市場組織供應的配送中心;代替零件加工廠送貨的零件配送中心,使零件加工廠對裝配廠的供應合理化;我國上海地區六家造船廠的配送鋼板中心,也屬於供應型配送中心。

4.銷售配送中心。以銷售經營為目的,以配送為手段的配送中心。銷售配送中心大體有三種類型:

一種是生產企業為本身產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的配送中心,在國外,這種類型的配送中心很多;

另一種是流通企業做為本身經營的一種方式,建立配送中心以擴大銷售,我國目前擬建的配送中心大多屬於這種類型,國外的例證也很多;

第三種,是流通企業和生產企業聯合的協作性配送中心。

比較起來看,國外和我國的發展趨向,都向以銷售配送中心為主的方向發展。

5.城市配送中心。以城市范圍為配送范圍的配送中心,由於城市范圍一般處於汽車運輸的經濟里程,這種配送中心可直接配送到最終用戶,且採用汽車進行配送。所以,這種配送中心往往和零售經營相結合,由於運距短,反應能力強。因而從事多品種、少批量、多用戶的配送較有優勢。《物流手冊》中介紹?quot;仙台批發商共同配送中心"便是屬於這種類型。我國已建的"北京食品配送中心"也屬於這種類型。

6.區域配送中心。以較強的幅射能力和庫存准備,向省(州)際、全國乃至國際范圍的用戶配送的配送中心。這種配送中心配送規模較大,一般而言,用戶也較大,配送批量也較大,而且,往往是配送給下一級的城市配送中心,也配送給營業所、商店、批發商和企業用戶,雖然也從事零星的配送,但不是主體形式。這種類型的配送中心在國外十分普遍,《國外物資管理》雜志曾介紹的過?quot;阪神配送中心:美國馬特公司的配送中心,"蒙克斯帕配送中心"等就屬於這種類型。

7.儲存型配送中心。有很強儲存功能的配送中心,一般來講,在買方市場下,企業成品銷售需要有較大庫存支持,其配送中心可能有較強儲存功能;在賣方市場下,企業原材料,零部件供應需要有較大庫存支持,這種供應配送中心也有較強的儲存功能。大范圍配送的配送中心,需要有較大庫存,也可能是儲存型配送中心。

我國目前擬建的配送中心,都採用集中庫存形式,庫存量較大,多為儲存型。

瑞士GIBA-GEIGY公司的配送中心擁有世界上規模居於前列的儲存庫,可儲存4萬個托盤;美國赫馬克配送中心擁有一個有163,000個貨位的儲存區,可見存儲能力之大。

8.流通型配送中心。基本上沒有長期儲存功能,僅以暫存或隨進隨出方式進行配貨、送貨的配送中心。這種配送中心的典型方式是,大量貨物整進並按一定批量零出,採用大型分貨機,進貨時直接進入分貨機傳送帶,分送到各用戶貨位或直接分送到配送汽車上,貨物在配送中心裡僅做少許停滯。前面介紹的阪神配送中心,中心內只有暫存,大量儲存則依靠一個大型補給倉庫。

9.加工配送中心。許多材料都指出配送中心的加工職能,但是加工配送中心的實例,目前見到不多。我國上海市和其他城市已開展的配煤配送,配送點中進行了配煤加工,上海六家船廠聯建的船板處理配送中心,原物資部北京剪板廠都屬於這一類型的中心。

配送的一般流程及要素

1.配送功能要素

(1)備貨。是配送的准備工作或基礎工作,備貨工作包括籌集貨源、訂貨或購貨、集貨、進貨及有關的質量檢查、結算、交接等。配送的優勢之一,就是可以集中用戶的需求進行一定規模的備貨。備貨是決定配送成敗的初期工作,如果備貨成本太高,會大大降低配送的效益。

(2)儲存。配送中的儲存有儲備及暫存兩種形態。

配送儲備是按一定時期的配送經營要求,形成的對配送的資源保證。這種類型的儲備數量較大,儲備結構也較完善,視貨源及到貨情況,可以有計劃地確定周轉儲備及保險儲備結構及數量。配送的儲備保證有時在配送中心附近單獨設庫解決。

另一種儲存形態是暫存,是具體執行日配送時,按分揀配貨要求,在理貨場地所做的少量儲存准備。由於總體儲存效益取決於儲存總量,所以,這部分暫存數量只會對工作方便與否造成影響,而不會影響儲存的總效益,因而在數量上控制並不嚴格。

還有另一種形式的暫存,即是分揀、配貨之後,形成的發送貨載的暫存,這個暫存主要是調節配貨與送貨的節奏,暫存時間不長。

(3)分揀及配貨。是配送不同於其它物流形式的有特點的功能要素,也是配送成敗的一項重要文持性工作。分揀及配貨是完善送貨、支持送貨准備性工作,是不同配送企業在送貨時進行競爭和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的必然延伸,所以,也可以說是送貨向高級形式發展的必然要求。有了分揀及配貨就會大大提高送貨服務水平,所以,分揀及配貨是決定整個配送系統水平的關鍵要素。

(4)配裝。在單個用戶配送數量不能達到車輛的有效載運負荷時,就存在如何集中不同用戶的配送貨物,進行搭配裝載以充分利用運能、運力的問題,這就需要配裝;

和一般送貨不同之處在於,通過配裝送貨可以大大提高送貨水平及降低送貨成本,所以,配裝也是配送系統中有現代特點的功能要素,也是現代配送不同於已往送貨的重要區別之處。

(5)配送運輸。配送運輸屬於運輸中的末端運輸、支線運輸,和一般運輸形態主要區別在於:配送運輸是較短距離、較小規模、額度較高的運輸形式,一般使用汽車做運輸工具。

與干線運輸的另一個區別是,配送運輸的路線選擇問題是一般干線運輸所沒有的,干線運輸的干線是唯一的運輸線,而配送運輸由於配送用戶多,一般城市交通路線又較復雜i如何組合成最佳路線,如何使配裝和路線有效搭配等,是配送運輸的特點,也是難度較大的工作。 (6)送達服務。配好的貨運輸到用戶還不算配送工作的完結,這是因為送達貨和用戶接貨往往還會出現不協調,使配送前功盡棄。因此,要圓滿地實現運到之貨的移交,並有效地、方便地處理相關手續並完成結算,還應講究卸貨地點、卸貨方式等。送達服務也是配送獨具的特殊性。

(7)配送加工。在配送中,配送加工這一功能要素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往往是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主要原因是通過配送加工,可以大大提高用戶的滿意程度。

配送加工是流通加工的一種,但配送加工有它不同於一般流通加工的特點,即配送加工一般只取決於用戶要求,其加工的目的較為單一。

2.配送的一般流程。

配送的一般流程比較規范,但並不是所有的配送者按下述流程進行。

不同產品的配送可能有獨特之處,如燃料油配送就不存在配貨、分放、配裝工序,水泥及木材配送又多出了一些流通加工的過程,而流通加工又可能在不同環節出現。

太多了,你自己看吧,在網址里

熱點內容
在菲律賓用什麼軟體看國內電影 發布:2024-08-18 19:45:19 瀏覽:95
不是現代主義電影的是 發布:2024-08-18 16:26:58 瀏覽:792
在船上吃人的電影是哪一部 發布:2024-08-18 15:33:07 瀏覽:268
丁咚的電影 發布:2024-08-18 14:47:05 瀏覽:429
86.mm。kk 發布:2024-08-18 13:59:40 瀏覽:39
箱子男電影在線免費看 發布:2024-08-18 06:38:34 瀏覽:592
玩命快遞4迅雷下載 發布:2024-08-18 04:41:05 瀏覽:839
電影票取票碼是序列號還是二維碼 發布:2024-08-17 21:52:01 瀏覽:467
韓國我也隱藏了真相演員表 發布:2024-08-17 21:22:10 瀏覽:178
安達市隆美影院5月26日播放 發布:2024-08-17 20:37:58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