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手冊
A. 什麼叫做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主要功能是,提供配送服務。在物流供應鏈環節中, 是一處物流結點,為物流下游經專銷商、零屬售商、客戶作配送工序。利用流通設施、信息系統平台. 對物流經手的貨物, 作倒裝、分類、流通加工、配套、設計運輸路線、運輸方式, 為客戶提供度身配送服務。目的節約運輸成本、保障客戶滿意度。配送中心不是等於一個倉庫。
配送中心是物流領域中社會分工、專業分工進一步細化之後產生的。在新型配送中心沒有建立起來之前,配送中心現在承擔的有些職能是在轉運型結點中完成的,以後一部分這類中心向純粹的轉運站發展以銜接不同的運輸方式和不同規模的運輸,一部分則增強了「送」的職能,而後又向更高級的「配」的方向發展。
(1)配送中心手冊擴展閱讀:
區域配送中心的基本特徵
(1)經營規模比較大,設施和設備齊全,並且數量較多、活動能力強。
(2)配送的貨物批量比較大而批次較少。
(3)在配送實踐中,區域配送中心雖然也從事零星的配送活動,但這不是它的主要業務。很多區域配送中心常常向城市配送中心和大的工商企業配送商品,這種配送中心是配送網路或配送體系的支柱結構。
B. 配送中心是怎樣形成與發展的
配送中心形成與發展研究
一、對配送中心的理解存在差異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配送中心」的詞彙不斷出現在各個領域,有一些國家已經用標准化方式給「配送中心」以明確的定義。但是多數領域還是根據各人的理解使用「配送中心」一詞。即使在前些年,我國流通領域對國外研究比較多的內部雜志《國外物資管理》上面,在「配送中心」一詞使用上,也有差異,同一期不同的文章上面,不同作者所講的「配送中心」,有時候並不是指同一的事物。實際上「配送中心」的稱謂,在國內外都還沒有能夠做到規范化。因此,搞清「配送中心」的含義,對於正確開展配送,正確進行配送中心的規劃建設,對於能夠正確的交流與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國內外對配送中心的說法大體例舉如下:
「接受並處理末端用戶的訂貨信息,對上游運來的多品種貨物進行分揀,根據用戶訂貨要求進行揀選、加工、儲備等作業,並進行送貨的設施和機構」 (《物流用語國家標准》徵求意見稿);
「配送中心是從事貨物配備(集貨、加工、分貨、揀選、配貨)和組織對用戶的送貨,以高水平實現銷售或供應的現代流通設施」(《現代物流學》);
「配送中心是從供應者手中接受多種大量貨物,進行倒裝、分類、保管、流通加工和情報處理等作業,然後按照眾多需要者的訂貨要求備齊貨物,以令人滿意的服務水平進行配送的設施。」(《物流手冊》);
「是一種物流結點,他不以貯藏倉庫的這種單一的形式出現,而是發揮配送職能的流通倉庫。也稱作基地、據點或流通中心。」(日本《市場用語詞典》);
以上僅僅是一些帶有權威性的書藉中對配送中心的定義性的提法,為了更全面的認識配送中心,這里再引述一些文章和書藉中有助於我們全面認識配送中心的一些描述:
「專門從事配送工作的物流據點稱配送中心」 (《物流學及其應用》);
「配送中心是直接與顧客相聯系的末端據點。」(《國外物資管理》雜志文章《配送中心的設計》);
「配送中心是典型的流通型倉庫」 (《國外物資管理》雜志文章《配送中心的設計》);
「配送中心(倉庫)是用以儲存貨物的場所。」,「配送中心(倉庫)是貨物從製造廠商至零售商之間的中間貯存據點,配送中心就是一個為集中和分散貨物、著重於使貨物迅速流轉的倉庫。」(《現代綜合物流管理》);
「根據不同經營者和不同的業務內容,配送中心還被稱為流通中心、運輸中心和貨物貯場所等多種名稱。」(《物流手冊》);
「在典型的物流系統中,離開生產線的產成品首先對暫時存放於某一地點,最後被運送到離市場較近的某處,這里就是配送中心」(《國外物資管理》雜志文章《配送中心計劃管理》);
配送中心「它的同義語有:物流中心、發送中心、物流終端、部件中心、存貨點。盡管名稱不同但其職能是完全相同的」(《國外物資管理》文章《配送中心的職能及目的》);
「通常情況下,現代倉庫實際上就是配送中心」(《物流技術》雜志文章《有關建立倉庫和配送中心的辦法》);
「配送中心作為開展商品配送及相關業務的場所,通過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現代化信息交流網路,對商品的采購、進貨、儲存、分揀、加工和配送等業務過程進行科學、統一、規范的管理,使整個商品運動過程高效、協調、有序,從而減少損失,節省費用,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物流技術》雜志文章《構建新的商品流通體系》);
「配送中心是末端物流的基地」( 《國外物資管理》文章《淺議配送中心與配送》)。
以上不同國家、不同領域、不同產業、不同學者對於配送中心的不同認識和描述,反映了在「效率優先」的市場經濟的經濟環境之中,人們主要追求的是由配送中心帶來效率,而不過分拘泥於形式,這應該說是一種有益的現象。但是,概念的過分混亂和長期不能求同就會降低配送中心推廣性和指導作用,也會使一個新的經濟現象失去應有的理性,從而使發展受挫。所以,對於配送中心進行辨義,提出能夠涵蓋本質的定義,實際上是對配送中心有一個完整的、正確的認識,對於規范業態、指導發展是有益處的。
二、從倉庫到配送中心
追溯歷史,很多學者認為配送中心是在倉庫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倉庫的功能,幾千年都是作為保管物品的設施,我國近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仍把倉庫解釋成「儲藏糧食和其他物資的建築物」完全是一個靜態的功能。有些專業詞典多少作了些動態的解釋,例如《中國物資管理詞典》把倉庫解釋成:①專門集中貯存各種物資的建築物和場所;②專門從事物資收發保管活動的單位和企業。從收、發兩方面賦予了倉庫一定的動態功能。但是,這些定義完全沒有包含配送的本質內涵,所以,有不少學者把配送中心直接解釋成倉庫顯然是不妥當的。
在社會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由於經濟的發展,生產總量的逐漸擴大,倉庫功能也在不斷地演進和分化。在我國,早在聞名於世的中華大運河進行自南向北的糧食漕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以轉運職能為主的倉庫設施,明代出現了有別於傳統的以儲存、儲備為主要功能的新型倉庫,並且冠以所謂「轉搬倉」 之名,其主要職能已經從「保管」轉變為「轉運」。在新中國建國以後,服務於計劃經濟的分配體制,我國出現了大量以銜接流通為職能的「中轉倉庫」。 中轉倉庫的進一步發展和這種倉庫業務能力的增強,出現了相當規模、相當數量的「儲運倉庫」。
在外國,倉庫的專業分工,形成了倉庫的兩大類型,一類是以長期貯藏為主要功能的「保管倉庫」,另一類是以貨物的流轉為主要功能的「流通倉庫」。
流通倉庫以保管期短、貨物出入庫頻度高為主要特徵,這和我國的中轉倉庫有類似之處,這一功能與傳統倉庫相比,有很大區別。貨物在流通倉庫中處於經常運動的狀態,停留時間較短,有較高的進出庫頻度。流通倉庫的進一步發展,使倉庫和聯結倉庫的流通渠道形成了一個整體,起到了對整個物流渠道的調節作用,為了和倉庫進行區別,越來越多的人便稱之為物流中心或流通中心。
現代社會中產業的復雜性、需求的多樣性和經濟總量的空前龐大,作為生產過程的延續,決定了流通的復雜性及多樣性。這種狀況又決定了流通中心復雜性及多樣性,流通中心各有側重的職能,再加上各個領域、各個行業自己的習慣用語和相互之間的用語不規范的緣故,也就決定了出現各種各樣的叫法,如集運中心、配送中心、存貨中心、物流據點、物流基地、物流團地等等。在七十年代石油危機之後,為了挖掘物流過程中的經濟潛力,物流過程出現了細分,再加上市場經濟體製造就的普遍的買方市場環境,以服務來爭奪用戶的競爭的結果,企業出現了「營銷重心下移」、「貼近顧客」的營銷戰略,貼近顧客一段的所謂「末端物流」便受到了空前的重視,配送中心就是適應這種新的經濟環境,在倉庫不斷進化和演變過程中所出現的創新的物流設施。
三、物流結點中的配送中心
要弄清什麼是配送中心就需要明確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統中的地位,以及將配送中心與有相近概念的其他物流設施加以區分。從縱向來看,需要弄清物流結點、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層次關系;從橫向來看需要區分配送中心、集配中心、流通倉庫、倉庫等不同功能的物流設施。許多物流學將物流網路劃分成線路與結點兩部分(結點在有些著作里又稱接點),其相互交織連結,就成了物流網路。傳統物流學還將物流過程劃分為線上的運動及結點上的運動兩種形式。
物流結點有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種,運輸線上的結點,我國稱之為「站」,例如,貨站、車站、轉運站、編組站等等。與英文的對照詞彙是Terminal,與日語對照的外來語詞彙是タ—ミナル。日本工業標准(JIS)的《物流用語》中提出兩種類型的物流結點,一個是トラック·タ—ミナル(Truck Terminal),對應我國的用語是汽車轉運站,另一是コンテナ·タ—ミナル(Container Terminal),對應我國的用語是集裝箱中轉站。工業標准中對這兩種物流結點的解釋分別是:
「為對貨物進行中轉所建立的設施,這種設施可以同時停放兩輛以上的汽車,這些汽車應是屬於汽車運輸行業的貨車」;
「集裝箱海上運輸和陸上運輸連接點的設施或者是集裝箱鐵路運輸和汽車運輸連接點的設施」
汽車中轉站的主要業務內容,是汽車的到發和汽車運輸貨物的裝卸、換載。在新型的配送系統沒有建立起來之前,配送中心的有些作業便是在汽車中轉站完成的。所以,以中轉站為形態的物流結點和配送中心也是有淵源關系的。
在配送中心脫離了轉運站獨立發展起來之後,轉運站則向不同運輸工具及不同規模運輸的銜接方向發展。在國外,為了組織和銜接系統物流的聯運方式,開始向綜合轉運站方向發展,出現了將汽車、鐵路、水運甚至航空運輸等各種運輸方式集約為一體的大型復合轉運站,這種綜合轉運站成了現代運輸方式——聯合運輸和聯合「門到門」運輸的重要設施。
第二種,是運輸線上、運輸線末端、運輸線與搬運線銜接結點,搬運線上的結點,即倉庫。是以庫存的形式進行儲備的物流設施。盡管不少發達國家倉庫的職能在近代發生了大幅度的變化,一大部分倉庫轉化成不以儲備為主要職能的流通倉庫——進一步演變的流通中心。但是,在現代世界上任何一個有一定經濟規模的國家,為了保證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保證企業經營的正常開展,保證市場經營,以倉庫為儲備的形式仍是不可缺乏的,總還是有一大批倉庫仍然會以儲備、儲存為主要職能。在我國,這種類型的倉庫還有相當的數量。
第三種,是物流網路中被稱為物流業務團地的物流中心。和現代經濟發展相適應,物流結點的發展趨勢之一是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功能越來越強,原來單一功能的倉庫、站、場等物流設施都力求擺脫原有設施的局限性,出現了功能的擴展和延伸,例如,許多大城市之間和貨運量的急劇增長,出現了各種類型的城市之間的貨運直達列車(例如集裝箱直達班車),實際上將編組站、鐵路貨運站和公路貨運站集約在一起,;又例如,隨著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的進步,過去分立的貨站和倉庫有可能集約在一起,這些新型的物流結點很難再以過去的車站或者倉庫等稱謂來覆蓋,在物流科學中將這一類物流結點通稱為物流中心。由於這一類中心存在著集約程度和功能的較大差異,正如前文所述,國外,物流中心稱謂為並沒有廣泛地獲得認同,同時,很多人將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混淆,不做明確的區分。在物流業務團地(物流中心)中,通常是物流業務設施和職能的集中地,集中設制中轉站、汽車中轉站、倉庫、批發中心、信息情報中心及經營機構,有時甚至是商業市場和物流據點合一的場所。
上述三種類型物流結點中,中轉站、倉庫盡管在設施及技術上有了很大變化,但在基本職能上並無太大的變化,而第三種類型的物流結點,即物流中心,卻是以前所沒有的,可以說是現代物流的獨特產物。
物流中心是一個涵蓋廣泛的概念,實際上是許多種起物流職能的物流據點的總體稱謂,我們所研究的配送中心,便是其中的一種。
四、配送中心定位
無論從現代物流學科建設方面還是從經濟發展的要求方面來講,都需要對配送中心這種經濟形態有一個明確的界定。
1、層次定位。配送中心在整個物流系統中,流通中心定位於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綜合匯集地,具有非常完善的功能;物流中心定位於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綜合設施,其涵蓋面較流通中心為低,屬於第二個層次的中心;配送中心如果具有商流職能,則屬於流通中心的一種類型,如果只有物流職則屬於物流中心的一個類型,可以被流通中心或物流中心所覆蓋,屬於第三個層次的中心。
2、橫向定位。從橫向來看,和配送中心作用大體相當的物流設施有倉庫、貨棧、貨運站等等。這些設施都可以處於末端物流的位置,實現資源的最終配置。不同的是,配送中心是實行配送的專門設施,而其他設施可以實行取貨、一般送貨,而不是按照配送要求有完善組織和設備的專業化流通設施。
3、縱向定位。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統中縱向的位置應該是:如果將物流過程按縱向順序劃分為物流准備過程首端物流過程、干線物流過程、末端物流過程,配送中心是處於末端物流過程的起點。他所處的位置是直接面向用戶的位置,因此,它不僅承擔直接對用戶服務的功能,而且根據用戶的要求,起著指導全物流過程的作用。
4、系統定位。在整個物流系統中,配送中心在系統中的位置,是提高整個系統的運行水平。尤其是現代物流出現了利用集裝方式在很多領域中實現了「門道門」的物流,將可以利用集裝方式提高整個物流系統效率的物流對象做了很大的分流,所剩下的主要是多批量、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的貨物,這種類型的貨物是傳統物流系統難以提高物流效率的對象。在包含著配送中心的物流系統中,配送中心對整個系統的效率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包含了配送系統的大物流系統中,配送中心是處於核心的位置。
5、功能定位。配送中心的功能,是通過配貨和送貨完成資源的最終配置。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圍繞配貨和送貨而確定的,例如有關的信息活動、交易活動、結算活動等等雖然也是配送中心不可缺的功能,但是他們必然服務和服從於配貨和送貨這兩項主要的功能。
五、結論
如上所述,研究者認為,由於配送中心在我國將大量興建,需要對這種經濟形態進行明確和規范。這才有利於今後發展和管理。本研究者認為用以下定義描述配送中心可以起到這個作用,並且防止對配送中心的理解過於寬泛或者過於狹窄:
配送中心是一種末端物流的結點設施,通過有效地組織配貨和送貨,使資源的最終端配置得以完成。
C. 求一份完整的【物流中心崗位操作手冊】,謝謝各位導師了,
這是需要買的書
D. 配送中心倉庫大門的設計非常重要,請試想一下不同貨物進出倉庫大門有何不同
配送中心形成與發展研究一、對配送中心的理解存在差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配送中心」的詞彙不斷出現在各個領域,有一些國家已經用標准化方式給「配送中心」以明確的定義。但是多數領域還是根據各人的理解使用「配送中心」一詞。即使在前些年,我國流通領域對國外研究比較多的內部雜志《國外物資管理》上面,在「配送中心」一詞使用上,也有差異,同一期不同的文章上面,不同作者所講的「配送中心」,有時候並不是指同一的事物。實際上「配送中心」的稱謂,在國內外都還沒有能夠做到規范化。因此,搞清「配送中心」的含義,對於正確開展配送,正確進行配送中心的規劃建設,對於能夠正確的交流與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國內外對配送中心的說法大體例舉如下:「接受並處理末端用戶的訂貨信息,對上游運來的多品種貨物進行分揀,根據用戶訂貨要求進行揀選、加工、儲備等作業,並進行送貨的設施和機構」(《物流用語國家標准》徵求意見稿);「配送中心是從事貨物配備(集貨、加工、分貨、揀選、配貨)和組織對用戶的送貨,以高水平實現銷售或供應的現代流通設施」(《現代物流學》);「配送中心是從供應者手中接受多種大量貨物,進行倒裝、分類、保管、流通加工和情報處理等作業,然後按照眾多需要者的訂貨要求備齊貨物,以令人滿意的服務水平進行配送的設施。」(《物流手冊》);「是一種物流結點,他不以貯藏倉庫的這種單一的形式出現,而是發揮配送職能的流通倉庫。也稱作基地、據點或流通中心。」(日本《市場用語詞典》);以上僅僅是一些帶有權威性的書藉中對配送中心的定義性的提法,為了更全面的認識配送中心,這里再引述一些文章和書藉中有助於我們全面認識配送中心的一些描述:「專門從事配送工作的物流據點稱配送中心」(《物流學及其應用》);「配送中心是直接與顧客相聯系的末端據點。」(《國外物資管理》雜志文章《配送中心的設計》);「配送中心是典型的流通型倉庫」(《國外物資管理》雜志文章《配送中心的設計》);「配送中心(倉庫)是用以儲存貨物的場所。」,「配送中心(倉庫)是貨物從製造廠商至零售商之間的中間貯存據點,配送中心就是一個為集中和分散貨物、著重於使貨物迅速流轉的倉庫。」(《現代綜合物流管理》);「根據不同經營者和不同的業務內容,配送中心還被稱為流通中心、運輸中心和貨物貯場所等多種名稱。」(《物流手冊》);「在典型的物流系統中,離開生產線的產成品首先對暫時存放於某一地點,最後被運送到離市場較近的某處,這里就是配送中心」(《國外物資管理》雜志文章《配送中心計劃管理》);配送中心「它的同義語有:物流中心、發送中心、物流終端、部件中心、存貨點。盡管名稱不同但其職能是完全相同的」(《國外物資管理》文章《配送中心的職能及目的》);「通常情況下,現代倉庫實際上就是配送中心」(《物流技術》雜志文章《有關建立倉庫和配送中心的法》);「配送中心作為開展商品配送及相關業務的場所,通過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現代化信息交流網路,對商品的采購、進貨、儲存、分揀、加工和配送等業務過程進行科學、統一、規范的管理,使整個商品運動過程高效、協調、有序,從而減少損失,節省費用,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物流技術》雜志文章《構建新的商品流通體系》);「配送中心是末端物流的基地」(《國外物資管理》文章《淺議配送中心與配送》)。以上不同國家、不同領域、不同產業、不同學者對於配送中心的不同認識和描述,反映了在「效率優先」的市場經濟的經濟環境之中,人們主要追求的是由配送中心帶來效率,而不過分拘泥於形式,這應該說是一種有益的現象。但是,概念的過分混亂和長期不能求同就會降低配送中心推廣性和指導作用,也會使一個新的經濟現象失去應有的理性,從而使發展受挫。所以,對於配送中心進行辨義,提出能夠涵蓋本質的定義,實際上是對配送中心有一個完整的、正確的認識,對於規范業態、指導發展是有益處的。二、從倉庫到配送中心追溯歷史,很多學者認為配送中心是在倉庫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倉庫的功能,幾千年都是作為保管物品的設施,我國近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仍把倉庫解釋成「儲藏糧食和其他物資的建築物」完全是一個靜態的功能。有些專業詞典多少作了些動態的解釋,例如《中國物資管理詞典》把倉庫解釋成:①專門集中貯存各種物資的建築物和場所;②專門從事物資收發保管活動的單位和企業。從收、發兩方面賦予了倉庫一定的動態功能。但是,這些定義完全沒有包含配送的本質內涵,所以,有不少學者把配送中心直接解釋成倉庫顯然是不妥當的。在社會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由於經濟的發展,生產總量的逐漸擴大,倉庫功能也在不斷地演進和分化。在我國,早在聞名於世的中華大運河進行自南向北的糧食漕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以轉運職能為主的倉庫設施,明代出現了有別於傳統的以儲存、儲備為主要功能的新型倉庫,並且冠以所謂「轉搬倉」之名,其主要職能已經從「保管」轉變為「轉運」。在新中國建國以後,服務於計劃經濟的分配體制,我國出現了大量以銜接流通為職能的「中轉倉庫」。中轉倉庫的進一步發展和這種倉庫業務能力的增強,出現了相當規模、相當數量的「儲運倉庫」。在外國,倉庫的專業分工,形成了倉庫的兩大類型,一類是以長期貯藏為主要功能的「保管倉庫」,另一類是以貨物的流轉為主要功能的「流通倉庫」。流通倉庫以保管期短、貨物出入庫頻度高為主要特徵,這和我國的中轉倉庫有類似之處,這一功能與傳統倉庫相比,有很大區別。貨物在流通倉庫中處於經常運動的狀態,停留時間較短,有較高的進出庫頻度。流通倉庫的進一步發展,使倉庫和聯結倉庫的流通渠道形成了一個整體,起到了對整個物流渠道的調節作用,為了和倉庫進行區別,越來越多的人便稱之為物流中心或流通中心。現代社會中產業的復雜性、需求的多樣性和經濟總量的空前龐大,作為生產過程的延續,決定了流通的復雜性及多樣性。這種狀況又決定了流通中心復雜性及多樣性,流通中心各有側重的職能,再加上各個領域、各個行業自己的習慣用語和相互之間的用語不規范的緣故,也就決定了出現各種各樣的叫法,如集運中心、配送中心、存貨中心、物流據點、物流基地、物流團地等等。在七十年代石油危機之後,為了挖掘物流過程中的經濟潛力,物流過程出現了細分,再加上市場經濟體製造就的普遍的買方市場環境,以服務來爭奪用戶的競爭的結果,企業出現了「營銷重心下移」、「貼近顧客」的營銷戰略,貼近顧客一段的所謂「末端物流」便受到了空前的重視,配送中心就是適應這種新的經濟環境,在倉庫不斷進化和演變過程中所出現的創新的物流設施。三、物流結點中的配送中心要弄清什麼是配送中心就需要明確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統中的地位,以及將配送中心與有相近概念的其他物流設施加以區分。從縱向來看,需要弄清物流結點、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層次關系;從橫向來看需要區分配送中心、集配中心、流通倉庫、倉庫等不同功能的物流設施。許多物流學將物流網路劃分成線路與結點兩部分(結點在有些著作里又稱接點),其相互交織連結,就成了物流網路。傳統物流學還將物流過程劃分為線上的運動及結點上的運動兩種形式。物流結點有以下三種類型:第一種,運輸線上的結點,我國稱之為「站」,例如,貨站、車站、轉運站、編組站等等。與英文的對照詞彙是Terminal,與日語對照的外來語詞彙是タ—ミナル。日本工業標准(JIS)的《物流用語》中提出兩種類型的物流結點,一個是トラック·タ—ミナル(TruckTerminal),對應我國的用語是汽車轉運站,另一是コンテナ·タ—ミナル(ContainerTerminal),對應我國的用語是集裝箱中轉站。工業標准中對這兩種物流結點的解釋分別是:「為對貨物進行中轉所建立的設施,這種設施可以同時停放兩輛以上的汽車,這些汽車應是屬於汽車運輸行業的貨車」;「集裝箱海上運輸和陸上運輸連接點的設施或者是集裝箱鐵路運輸和汽車運輸連接點的設施」汽車中轉站的主要業務內容,是汽車的到發和汽車運輸貨物的裝卸、換載。在新型的配送系統沒有建立起來之前,配送中心的有些作業便是在汽車中轉站完成的。所以,以中轉站為形態的物流結點和配送中心也是有淵源關系的。在配送中心脫離了轉運站獨立發展起來之後,轉運站則向不同運輸工具及不同規模運輸的銜接方向發展。在國外,為了組織和銜接系統物流的聯運方式,開始向綜合轉運站方向發展,出現了將汽車、鐵路、水運甚至航空運輸等各種運輸方式集約為一體的大型復合轉運站,這種綜合轉運站成了現代運輸方式——聯合運輸和聯合「門到門」運輸的重要設施。第二種,是運輸線上、運輸線末端、運輸線與搬運線銜接結點,搬運線上的結點,即倉庫。是以庫存的形式進行儲備的物流設施。盡管不少發達國家倉庫的職能在近代發生了大幅度的變化,一大部分倉庫轉化成不以儲備為主要職能的流通倉庫——進一步演變的流通中心。但是,在現代世界上任何一個有一定經濟規模的國家,為了保證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保證企業經營的正常開展,保證市場經營,以倉庫為儲備的形式仍是不可缺乏的,總還是有一大批倉庫仍然會以儲備、儲存為主要職能。在我國,這種類型的倉庫還有相當的數量。第三種,是物流網路中被稱為物流業務團地的物流中心。和現代經濟發展相適應,物流結點的發展趨勢之一是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功能越來越強,原來單一功能的倉庫、站、場等物流設施都力求擺脫原有設施的局限性,出現了功能的擴展和延伸,例如,許多大城市之間和貨運量的急劇增長,出現了各種類型的城市之間的貨運直達列車(例如集裝箱直達班車),實際上將編組站、鐵路貨運站和公路貨運站集約在一起,;又例如,隨著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的進步,過去分立的貨站和倉庫有可能集約在一起,這些新型的物流結點很難再以過去的車站或者倉庫等稱謂來覆蓋,在物流科學中將這一類物流結點通稱為物流中心。由於這一類中心存在著集約程度和功能的較大差異,正如前文所述,國外,物流中心稱謂為並沒有廣泛地獲得認同,同時,很多人將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混淆,不做明確的區分。在物流業務團地(物流中心)中,通常是物流業務設施和職能的集中地,集中設制中轉站、汽車中轉站、倉庫、批發中心、信息情報中心及經營機構,有時甚至是商業市場和物流據點合一的場所。上述三種類型物流結點中,中轉站、倉庫盡管在設施及技術上有了很大變化,但在基本職能上並無太大的變化,而第三種類型的物流結點,即物流中心,卻是以前所沒有的,可以說是現代物流的獨特產物。物流中心是一個涵蓋廣泛的概念,實際上是許多種起物流職能的物流據點的總體稱謂,我們所研究的配送中心,便是其中的一種。四、配送中心定位無論從現代物流學科建設方面還是從經濟發展的要求方面來講,都需要對配送中心這種經濟形態有一個明確的界定。1、層次定位。配送中心在整個物流系統中,流通中心定位於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綜合匯集地,具有非常完善的功能;物流中心定位於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綜合設施,其涵蓋面較流通中心為低,屬於第二個層次的中心;配送中心如果具有商流職能,則屬於流通中心的一種類型,如果只有物流職則屬於物流中心的一個類型,可以被流通中心或物流中心所覆蓋,屬於第三個層次的中心。2、橫向定位。從橫向來看,和配送中心作用大體相當的物流設施有倉庫、貨棧、貨運站等等。這些設施都可以處於末端物流的位置,實現資源的最終配置。不同的是,配送中心是實行配送的專門設施,而其他設施可以實行取貨、一般送貨,而不是按照配送要求有完善組織和設備的專業化流通設施。3、縱向定位。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統中縱向的位置應該是:如果將物流過程按縱向順序劃分為物流准備過程首端物流過程、干線物流過程、末端物流過程,配送中心是處於末端物流過程的起點。他所處的位置是直接面向用戶的位置,因此,它不僅承擔直接對用戶服務的功能,而且根據用戶的要求,起著指導全物流過程的作用。4、系統定位。在整個物流系統中,配送中心在系統中的位置,是提高整個系統的運行水平。尤其是現代物流出現了利用集裝方式在很多領域中實現了「門道門」的物流,將可以利用集裝方式提高整個物流系統效率的物流對象做了很大的分流,所剩下的主要是多批量、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的貨物,這種類型的貨物是傳統物流系統難以提高物流效率的對象。在包含著配送中心的物流系統中,配送中心對整個系統的效率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包含了配送系統的大物流系統中,配送中心是處於核心的位置。5、功能定位。配送中心的功能,是通過配貨和送貨完成資源的最終配置。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圍繞配貨和送貨而確定的,例如有關的信息活動、交易活動、結算活動等等雖然也是配送中心不可缺的功能,但是他們必然服務和服從於配貨和送貨這兩項主要的功能。五、結論如上所述,研究者認為,由於配送中心在我國將大量興建,需要對這種經濟形態進行明確和規范。這才有利於今後發展和管理。本研究者認為用以下定義描述配送中心可以起到這個作用,並且防止對配送中心的理解過於寬泛或者過於狹窄:配送中心是一種末端物流的結點設施,通過有效地組織配貨和送貨,使資源的最終端配置得以完成。
E. 供應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分類
發布時間:2005-12-15 文章來源:中國海關綜合信息資訊網
對配送中心的適當劃分,是深化及細化認識配送中心的必然,從理論上和配送中心的作用上,可以有許多理想的分類,這里僅就已在實際運轉中的配送中心類別概述如下:
1.專業配送中心
專業配送中心大體上有兩個含義,一是配送對象、配送技術是屬於某一專業范疇,在某一專業范疇有一定的綜合性,綜合這一專業的多種物資進行配送,例如多數製造業的銷售配送中心,我國目前在石家莊、上海等地建的配送中心大多採用這一形式。專業配送中心第二個含義是,以配送為專業化職能。基本不從事經營的服務型配送中心,如《國外物資管理》雜志介紹的「蒙克斯帕配送中心」。
2.柔性配送中心
在某種程度上和第二種專業配送中心對立的配送中心,這種配送中心不向固定化、專業化方向發展,而向能隨時變化,對用戶要求有很強適應性,不固定供需關系,不斷向發展配送用戶和改變配送用戶的方向發展。
3.供應配送中心
專門為某個或某些用戶(例如聯營商店、聯合公司)組織供應的配送中心。例如,為大型連鎖超級市場組織供應的配送中心;代替零件加工廠送貨的零件配送中心,使零件加工廠對裝配廠的供應合理化;我國上海地區六家造船廠的配送鋼板中心,也屬於供應型配送中心。
4.銷售配送中心
以銷售經營為目的,以配送為手段的配送中心。銷售配送中心大體有三種類型:
一種是生產企業為本身產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的配送中心,在國外,這種類型的配送中心很多;
另一種是流通企業做為本身經營的一種方式,建立配送中心以擴大銷售,我國目前擬建的配送中心大多屬於這種類型,國外的例證也很多;
第三種,是流通企業和生產企業聯合的協作性配送中心。
比較起來看,國外和我國的發展趨向,都向以銷售配送中心為主的方向發展。
5.城市配送中心
以城市范圍為配送范圍的配送中心,由於城市范圍一般處於汽車運輸的經濟里程,這種配送中心可直接配送到最終用戶,且採用汽車進行配送。所以,這種配送中心往往和零售經營相結合,由於運距短,反應能力強。因而從事多品種、少批量、多用戶的配送較有優勢。《物流手冊》中介紹的「仙台批發商共同配送中心」便是屬於這種類型。我國已建的「北京食品配送中心」也屬於這種類型。
6.區域配送中心
以較強的幅射能力和庫存准備,向省(州)際、全國乃至國際范圍的用戶配送的配送中心。這種配送中心配送規模較大,一般而言,用戶也較大,配送批量也較大,而且,往往是配送給下一級的城市配送中心,也配送給營業所、商店、批發商和企業用戶,雖然也從事零星的配送,但不是主體形式。這種類型的配送中心在國外十分普遍,《國外物資管理》雜志曾介紹的過的「阪神配送中心:美國馬特公司的配送中心,「蒙克斯帕配送中心」等就屬於這種類型。
7.儲存型配送中心
有很強儲存功能的配送中心,一般來講,在買方市場下,企業成品銷售需要有較大庫存支持,其配送中心可能有較強儲存功能;在賣方市場下,企業原材料,零部件供應需要有較大庫存支持,這種供應配送中心也有較強的儲存功能。大范圍配送的配送中心,需要有較大庫存,也可能是儲存型配送中心。
我國目前擬建的配送中心,都採用集中庫存形式,庫存量較大,多為儲存型。
瑞士GIBA—GEIGY公司的配送中心擁有世界上規模居於前列的儲存庫,可儲存4萬個托盤;美國赫馬克配送中心擁有一個有163,000個貨位的儲存區,可見存儲能力之大。
8.流通型配送中心
基本上沒有長期儲存功能,僅以暫存或隨進隨出方式進行配貨、送貨的配送中心。這種配送中心的典型方式是,大量貨物整進並按一定批量零出,採用大型分貨機,進貨時直接進入分貨機傳送帶,分送到各用戶貨位或直接分送到配送汽車上,貨物在配送中心裡僅做少許停滯。前面介紹的阪神配送中心,中心內只有暫存,大量儲存則依靠一個大型補給倉庫。
9.加工配送中心
許多材料都指出配送中心的加工職能,但是加工配送中心的實例,目前見到不多。我國上海市和其他城市已開展的配煤配送,配送點中進行了配煤加工,上海六家船廠聯建的船板處理配送中心,原物資部北京剪板廠都屬於這一類型的中心。
F. 配送中心的定義是什麼
現代物流手冊對配送中心的定義是:從事配送業務的物流場所或組織。配送中心應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為特定的客戶服務;配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網路;輻射范圍小;多品種、小批量;以配送為主
G. 配送點是什麼意思
配送點,即物流或者快遞公司在各個區域的物流節點,也就是配送站點。是相對於配送中心來說的,一般來說這個站點是物流或者快遞公司最小的分貨場所,一般顯示到達配送站,說明你的貨物,即將派送給給您送貨的師傅,很快就會到您手上。
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是接受並處理末端用戶的訂貨信息,對上游運來的多品種貨物進行分揀,根據用戶訂貨要求進行揀選、加工、組配等作業,並進行送貨的設施和機構。是從供應者手中接受多種大量的貨物,進行倒裝、分類、保管、流通加工和情報處理等作業,然後按照眾多需要者的訂貨要求備齊貨物,分發到各地配送點,再以令人滿意的服務水平進行配送的設施。
配送中心或配送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較好的作用:
1、減少交易次數和流通環節;
2、產生規模效益;
3、減少客戶庫存,提高庫存保證程度;
4、與多家廠商建立業務合作關系,能有效而迅速的反饋信息,控制商品質量。
5、現代電子商務活動中開展配送活動的物質技術基礎。
配送范圍:
配送范圍
(1)城市配送中心。
以城市范圍為配送范圍的配送中心,由於城市范圍一般處於汽車運輸的經濟里程,這種配送中心可直接配送到最終用戶,且採用汽車進行配送。所以,這種配送中心往往和零售經營相結合,由於運距短,反應能力強。因而從事多品種、少批量、多用戶的配送較有優勢。《物流手冊》中介紹的"仙台批發商共同配送中心"便是屬於這種類型。我國已建的"北京食品配送中心"也屬於這種類型。
(2)區域配送中心。
以較強的輻射能力和庫存准備,向省(州)際、全國乃至國際范圍的用戶配送的配送中心。這種配送中心配送規模較大,一般而言,用戶也較大,配送批量也較大,而且,往往是配送給下一級的城市配送中心,也配送給營業所、商店、批發商和企業用戶,雖然也從事零星的配送,但不是主體形式。這種類型的配送中心在國外十分普遍。
H. 什麼是配送模式,配送模式有哪幾種
配送模式是企業對配送所採用的基本戰略和方法。它是指構成配送運動的諸要素的組合形態及其運動的標准形式,是適應經濟發展需要並根據配送對象的性質、特點及工藝流程而相對固定的配送規律。分別如下:
一、從配送的主體來區分
1、商店配送
商店配送的組織者是商品零售經營者或者物資經營網點。這些經營者或者網點的主營業務一般都是零售,規模都不大,但經營品種齊全,容易組織配送。
2、生產企業配送
生產企業配送的組織者是生產製造加工企業者,尤其是進行多種生產的企業。這些企業可以通過自己的配送系統進行配送,而不需要再將產品發運分配到配送中心進行配送。
3、配送中心配送
配送中心的組織者是以配送為專職的配送中心。規模相比其他模式要更大更專業,並且種類存儲量也比較多,和用戶有固定的配送關系。
4、倉庫配送
倉庫配送是以物流倉庫為中心節點組織的配送。它既可以將倉庫完全作為配送中心,也可以在保持倉庫倉儲功能的基礎上再增加一部分配送職能。
二、物流配送系統劃分
從物流公司對外提供的物流服務運作方式來說,它的基本配送形式有以下幾種:
1、定時配送方式
在相同的時間間隔內進行物品配送,每次配送的品種和數量可以按照計劃執行,也可以按簽訂合同規定的方式進行配送
2、加工配送方式
加工配送是指對貨物進行部分加工後,再按客戶要求將貨物配送的活動。這種配送活動可以將加工和配送合為一體,使加工目的明確、針對性強,因此可以大幅度提高配送服務質量及作業效率。
3、定量配送方式
定量配送方式是指按規定的數量在固定時間范圍內配送物品。這種配送方式每次配送的品種數量固定,配貨作業較為簡單。
4、定時定量配送方式
按規定的時間、品種和數量進行配送作業,這種配送方式結合了定時配送方式和定量配送方式的特點,服務質量水平較高,同時也使配送組織工作增大,通常只針對固定用戶進行這項服務,適用范圍很有限。
5、集中配送方式
集中配送一般由幾個物流據點共同協作制訂計劃,共同組織車輛設備,對同一地區的用戶進行同統一配送。這樣可以提高車輛的利用率,提高配送效率,有利於降低配送成本。
選擇一個正確的物流運輸形式,不但能節約運輸成本,而且還能加快貨期哦,更多家居資訊請繼續關注家居售後服務萬師傅。
(8)配送中心手冊擴展閱讀
配送模式的選擇:
在當今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極其需要創建配送業務平台,支撐商品流轉,滿足生產和消費需要。但是,配送新理念在我國的傳播相當短暫,由於社會缺乏對配送的支持和投入,到目前為止尚未形成集約化和規模化的配送體系。
因此,配送業務始終處於低谷時期,而需要配送的企業就顯得蒼白無力,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的浪費。
如國內一些相當規模的連鎖超市,雖然建立了內部配送中心,並嚴格實行統一采購、統一進貨及統一配送,各分銷網點同時得到了滿足。但從經濟效益或利益角度分析,這是迫於一種無奈,最大潛能和效能遠遠沒有發揮,始終充當「後勤兵」的角色。當然,這也是一種選擇。
由於傳統批發體制解體,使得相當的物流設施和設備、物流專業技術人員等資源閑置,在這種狀況下,物流企業委曲求全,租賃資源,依靠承攬單項服務外包配送業務,實現經濟利益,這也是一種選擇。
社會化的中介型配送企業模式是一種地道的獨立經濟模式,其實質是一種規模經營模式,根據我國巨大生產能力和消費能力,社會化中介配送和共同配送兩者模式將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開放的巨大平台,這種平台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I. 配送中心的定義
配送中心是接受並處理末端用戶的訂貨信息,對上游運來的多品種貨物進行分揀,根據用戶訂貨要求進行揀選、加工、組配等作業,並進行送貨的設施和機構。是從供應者手中接受多種大量的貨物,進行倒裝、分類、保管、流通加工和情報處理等作業,然後按照眾多需要者的訂貨要求備齊貨物,以令人滿意的服務水平進行配送的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