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配送裝卸 » 清竹根雕大件真品圖

清竹根雕大件真品圖

發布時間: 2021-02-27 11:14:25

A. 清代中期竹雕有哪些特色

在清代中期,我國湖南邵陽、四川江安和浙江黃岩等地形成了翻簧竹雕,並成為了竹雕刻藝術的主流。翻簧竹雕是竹刻的一種,也叫「貼簧」「竹簧」「反簧」或「文竹」。雕刻時,要將毛竹鋸成竹筒,去節去青,留下一層竹簧,經煮、曬、壓平,膠合成鑲嵌在木胎、竹片上,然後磨光,再在上面雕刻紋樣,內容有人物、山水、花鳥、書法等。

翻簧的雕刻,多在很薄的竹簧表面,因此以陰紋淺刻為主,也有施以薄雕的。翻簧的藝術品色澤光潤,類似象牙,以茶葉罐、花瓶、首飾盒、筆筒和果盤為主。

竹刻是我國特有的專門藝術之一,由於不易保存的緣故,在考古發掘中發現甚少。有個清代竹刻筆筒,用一截天生橢圓扁竹刻就,很得自然造化之妙。

筆筒的正面是「漁翁夜泊」圖,圖中的漁夫與隱士神態逼真,水面微波粼粼,蘆葦折腰;背景則是嵯峨大山,樹木參天,依岩而立,花葉枝蔓,栩栩如生。

另一件竹刻珍品「牧牛圖竹雕筆筒」也極為有名氣,作者大約是清代時嘉定人。

這個牧牛圖竹雕筆筒由一段兩節的偏欹竹根雕作,方14厘米,其徑弧曲不一,上下不等。這個筆筒的妙處就在於作者因勢隨形,運筆施刀,將竹面雕刻成了山拗「牧牛」的圖景。由於竹節天生窄狹起伏,他就將竹節雕成了山壁如削,卻又參差凹凸的山徑。

山徑上共有兩頭牛,其中大牛首出彎角,體魄強壯,小牛逍遙自在,似乎在窺視草間跳躍的昆蟲,形象極為逼真。作者運用竹肌之筋,也很巧妙。刻雕的山體,顯出竹筋的功能,猶如國畫畫山技法的斧劈皴,平添山勢峻峭、地面苔點密鋪,倍增曠野生趣。

在題材上,竹刻相當於詩詞歌賦,無論山水人物、花鳥魚蟲,大多寄託了文人的情懷。文人講究意境,所以竹雕的很多意境都跟國畫非常相似。由於竹雕藝術的成功,深刻地影響到象牙、紫檀、黃楊這些貴重材料的雕刻,因此後世的其他藝術品都有仿竹器的傾向。

B. 竹雕的竹雕鑒賞

早期的竹刻製品遺存很少,到今所見多為明清傳世品,一般渾厚古專朴,構圖飽滿,布滿器屬身刀工深峻,常做深浮雕或透雕,線條剛勁有力,轉角出棱。朱鶴認為,如果不進行透雕和深刻就不算雕刻。品種以筆筒和香筒為主。清代前期還有明代遺風,但表現技法更加多樣,淺刻、淺浮雕、留青、圓雕等同時並行;品種擴大,除筆筒、香筒外、臂擱、竹根人物,動物與山石具備,製作精緻工整,細巧秀雅,而像張希黃的留青山水樓閣、鄧渭的淺刻小字行楷等都是個人風格特徵十分鮮明的作品。清代後期面目不暇接較為單一,用刀平淺,常作陰刻。現提供一些明清竹雕的鑒定技巧以飧讀者: 明清時期不少竹雕大師,既擅長竹莖雕,又善於竹根雕。既是竹雕行家,又精於木雕、牙雕和漆雕等。藝術是相通的,無論是何種材料,都會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創造力,刀工和審美意識。因此,(我們通過竹雕大師同時期其他材料的作品然後了解他在其他雕刻領域中的藝術表現力,)我們通過竹雕大師同時期兩件不同材質的作品,進行對照,了解了他的藝術表現力,就可知其作品的真偽。

C. 根雕照片,要高清的

高清!
第六屆浙江省根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隨拍!總共有30來張高清圖片!有根雕、竹根雕、自形根雕等!

D. 竹根雕盤不到的地方可以用刷子刷嗎

這個雕刻的根雕,如果有的凹槽裡面刷不到,可以用文玩刷子進行清理,也能把根雕刷包漿了,這個就像文玩核桃金剛一樣

E. 竹根雕的介紹

竹根雕是以竹根為抄材料雕襲刻而成的漢族傳統工藝品,主要產地是江蘇南京以及上海嘉定,曾有「嘉定派」與「金陵派」之分。中國用竹子做的藝術品有竹刻、竹根雕、竹子盆景、竹臂擱等。在南方地區,生長著茂密的竹林。竹子作為一種植物,對於古代文人來說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話雖是宋代文豪蘇東坡用來表達自我的精神世界,但同時也映襯出這位大詩人對竹的喜愛。歷代喜愛竹的文人墨客並非只有蘇東坡一位,魏晉時期的嵇康、阮籍、山濤等七人「相與友善,游於竹林、號為七賢」七人共以竹自喻,世稱「竹林七賢」。元代詩人楊載一首《題墨竹》更是以一種移情寄物的方式贊賞了竹「風味既淡泊,顏色不為媚,孤生崖谷間,有此凌雲氣」。至於清代大畫家鄭板橋,更是將人與竹,竹與畫融於一境。竹的陰陽變化和虛實明暗間透露的正氣躍然於筆墨之間。

F. 竹根雕哪裡有的賣

安徽黃山有很多民間工藝作坊里雕刻,在明清旅遊區里很多店鋪都有

G. 竹根雕的竹之特點

竹之所以為中國文人青睞,與外表的自然特徵息息相關。竹子虛中潔外,生版而有節,秀逸而權富有神韻。這些自然特徵恰恰與文人們所追求的高尚脫俗、虛心自持、淡泊名利和富有氣節的精神氣質相吻合。古代文人在詠竹、畫竹的同時,也開始賞玩另一種與竹有關的物品——竹雕。
在竹雕藝術走向下坡路的今天,地處浙東沿海的象山,一群像張德和一樣木匠出身的民間藝人卻在竹根上動起了腦筋。而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正是用這看起來毫無用處的竹根雕刻而成的藝術品——竹根雕。
早在明清時期,就有個別民間藝人開始對竹根進行雕刻,但是雕刻表現手法與現今的竹根雕早已大相徑庭了。以局部雕刻代替通體雕刻,是現代竹根雕的重要特徵。如作品「人之初」除了在面部有所雕刻外,其他部位幾乎沒有進行什麼處理,但在視覺審美上,卻擁有了巨大的張力。在竹根雕藝術家看來,這天然的竹根也同樣寄存著對生命的理解。

H. 竹雕包漿怎麼鑒定

竹雕鑒定方法及特徵
1、質地
明清時期的竹雕家,竹雕工藝品所用竹材都取自於生長二至四年的竹子,竹的紋理結構細密,嫩老適中。所以雕刻成器之後,經打磨,其光潤,平整,不亞於平整的木紋。早期的竹刻作品往往表現出竹的肌理,後期作品則精工細作,很少見到竹的粗糙肌理。
2、款式
明清時期的著名竹雕大師,基本上都沒有在作品上留名的習慣,所以,有親筆提款的名家傳世之作很少。現在我們能見到的刻上大師名款的竹雕器物,有四種情況:一是作者親筆提款的真品;二是其弟子們後加款識的真品;三是弟子的作品刻上師傅的名號;四是完全造價的贗品。由於明清竹刻中鐫有的作者名款或印章,是鑒定的重要依據。因此,贗品仿造刻款,尤其是名家的款識,是比較常見。一般來說,真款刻寫自然流暢,秀中有骨,剛而不板,無矯揉造作之感,突出作者自我風格。偽款則筆畫呆滯,下刀乏力,與原作者風格不符,有的雖形似卻無靈氣。

3、刀工
竹雕鑒定方法,明清時期,曾出現一批具有文人、工匠雙重身份的特殊工藝大大師,他們的作品往往刀工流暢,且畫意明確,意境深刻。從清末開始,竹刻上的書畫從此丟失了耐人尋味的意境,失去了精湛的刀筆藝術。
4、風格
一般說,明代的竹雕工藝品表現出質拙渾朴的藝術風格,很少有小巧的小型器件。清代竹雕,康熙時期的沉實幽雅;乾隆時期的絢麗富麗。到了清後期,作品的風格趨向平淺單一。但這只是從總體上看。明清時期有很大一批作品,都是文人藝術的一種體現,文人有著自己獨立的藝術特點。因此,竹雕鑒定中不能太絕對化。正確的方法是從總體上把握,具體鑒定時,則注意一般與個別兩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5、色澤
一般來說,竹雕工藝品的年代愈久,器表的顏色也愈深。這種色澤的產生,多是常被人們賞玩摩挲的緣故。明代作品多帶有暗紅的色澤,其中最受人歡迎的應是一種帶有琥珀光澤的紅色;清代的作品多深棕、棕黃色,越到後期色澤愈淺。然而,事實上清代的竹雕作品中,往往具有一種灰褐色澤,這就比較特殊了。偽者常將新器加以染色,冀求獲得與舊器相同之色澤,但人為模仿浮而不沉,遭到自然色澤終究有別,經仔細辨別,很易看出。同時偽作之品畫面,凹凸之處的色澤千篇一律,也無濃淡之分,更無過渡色。
6、特徵
在竹雕工藝品中,知道一些工藝的流行年代是很重要的。陷地深刻技法從清代開始的;竹簧器始於清初,盛於乾嘉時期,精品均為宮廷用具;留青雖始於唐朝,但唐至明代不見有,現傳世作品除了明末張希黃的佳制,其餘均為清以後的產品;康熙年間嘉定派曾用一種特殊的粘土製成竹雕中動物的眼睛。因此,熟悉竹刻技法有利於辨析竹雕作品的時代。
7、真品
要平時多看,多接觸博物館或私人收藏的古代名家竹雕工藝品,和在平時交易的竹雕作品進行比較,才能不在交易中吃虧。
8、互證
明清時期不少竹雕大師,既擅長竹莖雕,又善於竹根雕。既是竹雕行家,又精於木雕、牙雕和漆雕等。藝術是相通的,無論是何種材料,都會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創造力,刀工和審美意識。因此,(我們通過竹雕大師同時期其他材料的作品然後了解他在其他雕刻領域中的藝術表現力,)我們通過竹雕大師同時期兩件不同材質的作品,進行對照,了解了他的藝術表現力,就可知其作品的真偽。

I. 清代竹雕名家

細刻:又名毛雕,以刻線條為主,大多一筆以一刀刻成,刻痕帶有毛刺。

自明代正德、嘉靖之後,竹刻藝術發展十分迅速,幾乎每個時期都有一些傑出的藝術家涌現出來。當時,大部分竹刻高士都集中在江蘇嘉定和金陵一帶,一些士人便將這些精工典雅的作品,根據雕刻技法和風格特徵劃分流派,於是出現了嘉定派。
沈大生 嘉定人,明代遺民。能詩善畫,多才多藝,繼承嘉定派朱氏的雕竹技藝。上海博物館藏有沈大生浮雕「庭園讀書圖」筆筒一件。

尚勛 生卒年不詳,活躍於清嘉慶、道光時期(1796——1850)的竹刻名家。善刻留青法,造詣極高。今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其《淺浮雕竹林七賢圖筆筒》和《八駿圖筆筒》,上海博物館收藏其《桐蔭煮茗圖筆筒》,廣東省民間工藝館收藏其《溪船納涼圖筆筒》等。尚氏的《載鹿浮槎筆筒》等,今已流失海外。

周乃始 清代嘉定人。工詩善畫,頗有才氣,也喜竹刻,擅刻芭蕉叢竹。上路博物館藏有其淺刻芭蕉人物筆筒一件。

岳鴻慶 字餘三,清道光、咸豐年間浙江嘉興人,岳飛的後代。工於刻竹,運刀如筆,一時稱絕。還曾以竹雕刻技法,刻《紫檀木梅花圖大筆筒》,由畫家張子祥落墨,餘三奏刀,千枝萬蕊,生機勃勃,虯枝老乾,皺紋疤結,渾古有致。今上海博物館收藏其竹刻《游魚圖》扇骨一柄。

王永芳 清代嘉定人。工刻竹,所刻字體多學蘇東坡,清勁風骨存。上海博物館藏有王永芳淺刻蘇字千論書」行體筆筒一件。
吳三藩 清代嘉定人,字魯珍,號東海道人。初學嘉定派朱珉技法。後自刨嘉定派中一支脈。即薄地陽文竹雕。流傳於世的作品多為人物、花鳥筆筒及行草書法臂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吳氏木雕人物筆筒一件。上海博物館藏其薄地陽文浮雕「松下老人」竹臂擱一件;薄地高浮雕「二喬」竹筆筒一件,一面雕「二喬圖」,一面刻七絕一首,款為「吳三藩」三字,極為珍貴;又藏「松蔭迎鴻圖」竹筆筒上件,屬「磋溪吳三藩制」款,亦極為稀珍。

朱文右 吳魯珍之婿,得吳氏指教,頗能傳其技法。傳世佳作有「合鞋瓣」竹筆筒一件。

封錫爵 清代嘉定人。專工刻竹,人品高潔、技藝超絕,因而聲名遠揚。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封氏竹雕「白菜」筆筒一隻,整個筆筒雕成白菜形狀,造形自然別致,底有「封錫爵」三字篆夾園杉陽文印款。

封錫祿 清代嘉定人。性情落拓不羈,精於竹刻,於康熙年間被招人宮廷,成了御用刻竹藝人。他尤其擅長用竹根雕刻人物像。他還擅刻核桃、橄欖核等工藝品。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其竹雕人物山水筆筒下件,有「壬寅三月」和「封錫祿」名款;叉,上海博物館藏其竹根雕「羅漢」及「獅子戲球」立雕各一件。

封錫璋 清嘉定人。錫祿之弟,也精竹刻,也是御用竹刻藝人。上海博物館藏其淺浮雕竹筆筒一件。

封品官 清嘉定人,善竹刻,尤擅竹根雕人物。

封三元官 清嘉定人,工刻竹,技法出於封門家族,尤擅竹根雕人物。

封始鎬 字彝周,清嘉定人,傳承父輩竹雕之藝,擅長竹雕人物,亦名噪一時。《竹人錄》記載,其「好讀書,旁及鏤剔人物,濃纖合度。」據《清檔》記載,清雍正間(1723——1735年),其與封始歧同在清宮養心殿造辦處牙作供職。

封始歧 字時周,清嘉定人,善刻竹木牙雕等。《竹人錄》記載,其「性活澹,家貧無以自給,籍技能以資衣食,所制亦工妙」。雍正初年,由蘇州織造高斌薦入清宮造辦處牙作供職,其當差之名為「封歧」。今傳世品有《封始歧款竹根雕伏虎羅漢》。台北故宮博物院還收藏有《封始歧款牙雕山水人物小景》。

封始豳 字綿周,清嘉定人,封錫祿之子,著名竹雕刻家。技藝高超,不在其父之下,尤善竹根雕人物。

封文官 清嘉定人,工刻竹,尤善竹根雕人物。

封小姐 佚名,清嘉定人,《竹人錄》載其「工刻竹根蟾蜍,時人珍之,以一蟾蜍易銀一兩」。

封穎谷 清嘉定人,封錫爵之子,亦工鏤竹,承傳封門竹刻技法,善竹根雕人物。

封雲生 清嘉定人,師承封門技法,善竹根雕人物。

顧珏 清嘉定人。他的刻竹,一反朱氏等人傳統的平淡天然的風格,轉向精雕細刻。他的作品都要經過一二年時間才能完成。獨立門庭,自創一派。上海博物館藏有其竹根雕「群仙祝壽圖」一件,製作精細,用刀細密,是其代表作。

施天章 清嘉定人。字煥文,清代著名竹刻家和象牙雕刻家。生於康熙四十年(1701年)竹刻妙若神工;技藝超群,曾師從於封鑼祿,擅長竹根人物雕,人物神情態度極為生動逼真,風格古樸蒼老。卒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享年七十三歲。今傳世品有《施天章款竹雕佛手》,竹根雕童戲各一件。風格蒼深渾厚。

周顥 (一作周灝),字晉瞻(一作峻瞻)號芷岩(或作芝岩),又號雪僬,堯峰山人,晚年號髯痴,人稱「周髯」。清嘉定南翔人,生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卒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八十八歲。周氏多才多藝,能詩善畫擅刻竹,繪畫曾問業於王石谷,得其指授。刻竹師法嘉定朱氏技法,又別樹一幟,神明於規矩之中,變化於規矩之外,獨創「陷地深刻」之法,為清代竹雕史上承上啟下之人物。周氏竹雕技藝功力自深。所作山水、樹石、花草、叢竹、人物等,皆不用稿本。其山水首次將南宗畫法移入竹刻,尤為清人所稱許。周氏擅長多種竹刻技法,今傳世作品亦較多,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周芷岩松壑雲泉圖筆筒》和《竹石圖筆筒》均采同陰刻法,以刀代筆,表現墨韻,極為流暢自然。而《竹雕杏花筆筒》、《竹雕蘭花紋臂擱》和《竹枝圖臂擱》等,則為「陷地深刻」法之風格,頗有新意。

浦燦 字萬山,號鶴汀,清代嘉定人,秀才。善畫,畫松學荊浩,虯枝夭矯,孤干蟠穹,一寶高懸,長鳳颯颯。師從周芷岩學竹刻,刻竹與用墨韻頗能相合,亦為嘉定竹刻名家。

周笠 字牧山,清嘉定人,周顥之侄。善刻竹,與周顥齊名。擅長繪畫,山水師法元四家,水墨花卉生意盎然。周笠少時與周顥同學畫,同刻竹,但各得其意,各不相襲。清人評其作品「生意遠出,神氣內涵,萬點當虛,千層疊起,渾厚中自露秀色」。周笠晚年客居揚州,六十歲而病卒,今傳世作品較少。

周之禮 字子和,號致和,江蘇長州人,晚清竹刻家。刻竹摹金文字,極為精工老到,有書卷氣。
周鍔 字劍堂,清嘉定人,生年不詳,善刻竹,尤精刻扇骨邊小字。所刻多由同里著名書家浦熙作書,周鍔奏刀,所鐫精工細巧,「細如蠅須,而分行布白,層次井然,見者詫為鬼工。」卒於嘉慶中期。

張希黃 清江蘇江陰人。精於刻竹,創造了去地陽文留青竹雕,風格獨特。善於運用竹筠色澤的對比變化,表現濃.淡,極有意趣。上海市博物館藏有其留青筆筒一件」另有「歸去來辭」山水筆筒一件,雕刻得細致工妙。

潘西風 清代浙江人,精於刻竹。鄭板橋稱他的技藝為濮仲謙以後,金陵派竹刻的第一人。有詩贊譽道:「老桐與竹結知音,苦竹雕鏤苦費心。十載竹西歌夜吹,幾回燒去竹為琴」。「老桐,即人們對他的戲稱。上海博物館藏其淺地刻臨惲壽平梅花筆筒一件。

時澄之 字志范,清嘉定人,時鈺之孫,善刻作,共名與時其泰相埒。

時大經 號甫堂,時以成次子,善刻陰陽文山水花果與蟲草。設肆於嘉定城中,名「文秀齋」,店中陳列著竹刻假山一座,古雅渾朴。喜刻大件,如竹獅子、高尺余,壽星為二尺余。其他如蟾蜍、靈芝、淡巴菰盒等,極精工。

吳之璠 字魯珍,號東海道人,生卒年月不詳。初居嘉定南翔,後遷徒天津,活躍於清康熙年間,為朱三松之後嘉定竹雕第一高手。擅圓雕和浮雕,深浮雕師法朱氏,淺浮雕乃自創一門,名「簿地陽文」。今傳世作品較多,著名的竹雕有《二喬並讀圖筆筒》、《老子騎牛圖筆筒》、《荷杖僧筆筒》、《丁山射雁圖筆筒》、《松蔭迎鴻圖筆筒》、《黃揚木雕東山報捷圖筆筒》、《松溪浴馬圖筆筒》等,現分別收藏於上海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等處。

時其吉 字大生,時鈺次子,清嘉定竹刻名家。師法其父竹刻技藝,精刻竹,尤善深刻,擅摹刻名山勝水。

時其泰 字賡颺,清嘉定人,時鈺之孫,善刻作,其名與時其泰相埒。

吳嵩山 一作松山,清代嘉定竹刻名家,居南翔寺,後流寓維揚。師從周芷岩學畫刻竹,工畫,亦擅竹刻。

時其祥 字天行,時鈺次子,清嘉定竹刻名家。善竹刻,善摹名山勝水,工細極至,一絲不苟,故每成一器需耗時數月。竹刻與兄齊名。

嚴望雲 一作閻望雲,明代萬曆年間著名木雕藝匠,善制木器,極為精工,曾為嘉興大收藏家項元汴做過香幾、小盒等器具,放在項氏藏書畫的「天籟閣」中,極受項氏推崇。還為項氏製作一隻竹根杯,作荷葉的形狀,旁雕有蟹和蓮房,精巧雅緻,項氏為其題一絕句雲:「截得青琅玕,製成碧筒杯。霜螯正肥美,家釀醉新醅。」嚴氏曾為項氏製作過不少的器具,但流傳到後世的並不多。

時汝鑒 號芳林,時澄之子,清嘉定人,工古篆八分書,師承父祖竹刻之藝,善刻陰陽文,尤善刻人物花卉。

嚴煜 字敬安(一字雲高),清代嘉定人,據南翔寺。工畫山水、花鳥,亦能寫竹石,尤精研金石、六書之學,從周芷岩學竹刻,得不傳之秘,遂成為嘉定竹刻名家。

時以成 號炳南,時汝鑒之子,承父祖家傳,善刻陰陽文山水,深淺合度,雅俗共賞。花卉尤能出新意動人。

楊澥 原名海,字竹唐,號龍石,清江蘇吳江人,晚清竹刻家,善治印,精刻竹。印章以秦漢為宗,於金石考據之字靡不精核。竹刻善摹金石文字,刀法深圓,風格獨特。生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卒於道光二十年(1840年),享年五十九歲。
楊褒 字聖榮,號古林,清代以擅長竹章篆刻出名的竹刻家。家貧無以謀生,遂賣竹刻為業,首創竹章篆刻,時人爭相收藏。著有《寓意》、《竹章印譜》二卷,年七十而卒。

楊謙 號吉人。楊褒之子,繼承父業,以賣竹刻為生。除竹刻之外,亦善書畫、篆刻和雕刻,擅長寫墨竹,作李斯篆,雕琢玉石印章等,都屬精古。

時沅 字湘華,自號卧牛,江蘇嘉定縣人,竹刻名人時大經的兒子。時氏一門數代,都以刻竹聞名。傳到他已是時家最後一小藝人,所刻竹臂擱、筆筒的山水刀法,頗似王恆,可惜年輕時身體殘廢,但仍經常卧床刻竹不倦。

時鈺 字世賢。清初嘉定人,好吟詠,擅竹刻,為清前期嘉定竹刻名家。其二子一孫均承傳其技法,成為一時竹刻名家。

汪曾鑾 字敏甫,號聽園,先世居江陰,後遷居嘉定,清晚期時人。精六法,善治印章,書法學王右軍,善以刻印章之法刻竹,亦善刻黃楊、檀香印章,其上刻獸鈕,甚古雅。

張步青 清乾隆、清嘉慶年間嘉定人,自學刻竹,無師處通。技藝嫻熟,風格與鄧用吉相彷彿,曾刻兩件折枝蔬果,秀逸玲瓏,為世所珍。由於隱逸,雖有絕技,鮮為人知。

張陳典 字徽五,號毅庭,嘉定人,本姓陳,外祖張用之立為後,因傳醫業。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任銅仁知縣,有惠政。九歲能文,及長工詩,精行草,善畫寫意人物,亦善刻竹。所制筆筒,鏤空深刻,極為工巧。著有《燕翼堂集》等。其竹刻為其學問所掩而不出名。今傳世名作有《留青深刻筆筒》一件,為黃允之氏所收藏。

張宏裕 字百福,清中期嘉定竹刻家,擅長人物畫,以竹刻小像而著名。初多刻花果之類,未足盡其技,遂改為專雕竹根人物小像,無不畢肖。《竹人錄》載其「獨以三寸竹為人鏤照,自朱氏至今,別開生面矣。」

張鑒軒 一作張監軒,廣東潮州著名的木雕藝人,他所雕刻的圓雕蟹簍在1957年世界青年聯歡節上展出,引起轟動,並榮獲國際獎。北京人民大會堂廣東廳內陳設的兩件大型全漆木雕《花鳥》和《魚蝦》,亦出自他之手。

張開福 生卒年不詳,浙江海鹽人,張燕昌之子,清後期浙江著名竹雕刻家。

張希黃 生卒年代及里籍均年不詳,或雲為浙江嘉興人,或雲江蘇江陰人。張氏活躍於明代中晚期,以擅長「留青竹刻」而名揚於世,改進和發展了前人的「留青」技法,使之成為明清竹雕中別具一格的品種。傳世的張希黃作品並不多,代表作《山水樓閣圖筆筒》今收藏於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弗里爾藝術館亦收藏有其作品。

張辛 字受之,浙江海鹽人,張燕昌之侄,善刻竹、治印。清後期浙江著名竹刻家,客居北京染疫而卒。生於嘉慶十六年(1811年),卒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年僅三十八歲。

張學海 一名張學,清晚期江蘇嘉定(今上海市嘉定人)人,光緒年間,以擅雕竹根而聞名。崇尚古樸,精選雕材,細心雕刻,得朱松鄰秘法。曾用半年時間,雕成一隻高達一尺以上的獅子,神態兇猛生動,是他晚年的傑作。他家的櫃下桌邊,常堆滿老竹根,平時常對這些竹根觀察,一旦心有所得,隨即雕刻。年八十而卒。今傳世作品有《張學海款竹根雕彌勒佛》一件。

張燕昌 字芑堂,號文魚,又號金粟山人,清浙江海鹽人。善篆、隸、飛白、行楷,精金石篆刻,工畫蘭竹、花卉、山水、人物,亦精竹木雕刻。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優貢,嘉慶元年(1796年)舉孝廉方正。生於乾隆三年(1738),卒於嘉慶十九年(1814年),享年七十七歲。今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張燕昌刻梁同書銘紫檀書筒》。

張應堯 清康熙時人,善刻字,媚麗疏秀,有晉宋人風格。今有其所制竹臂擱傳世,為錢石橋所收藏。

張志魚 字瘦梅,號通玄,北京人。善書畫、治印,最精於竹刻,最將名人書畫縮刻於竹刻扇骨上,不失原作精神。曾刻扇骨八千餘柄,造詣極深,是近代北京刻竹第一高手。曾設「寄斯庵美術社」於北平勸業楊三樓鬻刻,所作以花卉為多。晚年寄居上海,卒年七十餘歲。

張珠春 浙江東陽縣湖溪人,著名東陽木雕藝人,擅深雕、透雕。浙江紹興東岳殿內有他雕刻的《關公保皇嫂》、《三娘教子》、《岳母刺字》和《昭君出塞》等歷史故事木雕,人物形象生動,雕刻技藝精湛,去逝時年僅四十多歲。其弟張珠發亦擅木雕,尤善雕「花板」,寓居上海,以雕刻為主,亦四十多歲左右去逝。

張楫如 名鈺,號西橋,近代江蘇武進(今常州市)人。早年在蘇州學木版雕刻,得到師傳技藝,後客居上海,專為人刻竹。以刻字為主,偶有刻畫,技藝很高,尤擅刻陽文字,世人求其作品者眾,名聲雀起。曾縮刻錢梅溪摹漢石經於扇骨上,凡四百二十餘字,皆刻陽文字,精湛絕倫。又縮刻青銅器的銘文,石鼓文等於竹扇骨,平刀和拳刀並舉,操縱自如,精細入神。所刻各種篆籀文尤精。年五十四而卒。今蘇州獅子林還留有他所作的石刻字貼,但其所作竹刻流傳極少。

J. 竹根雕介紹

竹根雕以竹根為材料雕刻而成的工藝品。如:我國用竹子做的藝術品有竹刻、竹根雕、竹子盆景、竹臂擱等。早在明清時期,就有個別民間藝人開始對竹根進行雕刻,但是雕刻表現手法與現今的竹根雕早已大相徑庭了。以局部雕刻代替通體雕刻,是現代竹根雕的重要特徵。如作品「人之初」除了在面部有所雕刻外,其他部位幾乎沒有進行什麼處理,但在視覺審美上,卻擁有了巨大的張力。在竹根雕藝術家看來,這天然的竹根也同樣寄存著對生命的理解。製作一個好的竹根雕作品,藝人們除了對刀具有嫻熟的掌握外,更注重的是對材料的深入挖掘和構思。一旦構思成熟,就開始了製作竹根雕的第一步,就是「打坯」。在打坯前要對根進行必要的剪裁,用鋸子鋸出所需的長度,然後根據人物的形象對根須做必要的修剪,留出該留的根須 打坯是用鑿子鑿出面部輪廓的過程。只要刻畫出人物面部大體的輪廓就可以了。在打坯完成後,接下來將是對面部輪廓的細致雕刻,胸有成竹的雕刻家雕鑿時看似隨心所欲,信手拈來的手法卻是幾十年功夫的積累。在已經成型的人物臉部進行細致雕刻,是竹根雕最為關鍵的步驟。鋒利的刻刀隨時有可能留下功虧一簣的痕跡。人物面部和眼神的塑造是具挑戰性的時刻,成敗也在此一舉。竹根雕人物神情的傳遞全靠面部和眼睛。雕刻完畢後,粗糙的竹根將被拋光、打磨和上漆。

熱點內容
在菲律賓用什麼軟體看國內電影 發布:2024-08-18 19:45:19 瀏覽:95
不是現代主義電影的是 發布:2024-08-18 16:26:58 瀏覽:792
在船上吃人的電影是哪一部 發布:2024-08-18 15:33:07 瀏覽:268
丁咚的電影 發布:2024-08-18 14:47:05 瀏覽:429
86.mm。kk 發布:2024-08-18 13:59:40 瀏覽:39
箱子男電影在線免費看 發布:2024-08-18 06:38:34 瀏覽:592
玩命快遞4迅雷下載 發布:2024-08-18 04:41:05 瀏覽:839
電影票取票碼是序列號還是二維碼 發布:2024-08-17 21:52:01 瀏覽:467
韓國我也隱藏了真相演員表 發布:2024-08-17 21:22:10 瀏覽:178
安達市隆美影院5月26日播放 發布:2024-08-17 20:37:58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