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竹根雕大件真拍賣價
A. 明清竹雕筆筒拍賣價格是多少
竹雕筆筒一定要分清楚是明的,還是清的。這之間一般價格會差很多。還回有要看雕刻師傅答是不是名人。還要有沒有名人賞玩過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具體價格。但有一點,不管是明的還是清的,只要工藝好,到代價值肯定都不菲。因為高端的筆筒一定不是尋常百姓家用的。文玩收藏之所以火爆,就是因為他們都是文人墨客賞玩的,裡面蘊含了文人墨客的思想、精神、文化修養。我玩古董字畫有些年頭了,在青島典藏拍賣也買過一個一般的清代中期的筆筒,也賣了幾十萬。當然具體價格還是要看東西,不一樣的東西價格也肯定不一樣。
B. 請問,這竹根雕枕頭是手工的嗎年份價值長33,寬15
手工嗎那是肯定的至於年份大約是在清朝末年。
C. 清代竹雕八仙過海價值多少
保守點:八萬,如果在拍賣會上,它的價格那是不可估量的。
藏品名稱:清代竹雕山子
收藏者:李慧梅
藏品來歷:我父親十幾年前買的。
藏品特徵:這件藏品高約30厘米,直徑15厘米,雕刻主體內容為八仙過海。
相關背景資料:封氏是竹刻世家,世代相傳多至五六代以上。在封氏家族中有名的竹刻家就有12人之多,其中最有名望的是封錫爵、封錫祿、封錫璋三兄弟,號稱鼎足。他們繼承了朱氏刻竹中的圓雕技藝,以竹根為原料,摹仿現實寫生,所製作的器物多以新奇取勝,如模擬的梵僧佛像,奇形異狀,詭怪離奇,讓人感到毛骨悚然。但他們雕刻的散花天女、采葯仙翁、劉海戲瞻、布袋和尚等人物,卻面目慈祥,神采奕奕。封錫祿和封錫璋兄弟由於技藝精絕,名聲遠播,被地方官推薦,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被召入宮,在養心殿服務。
鑒定專家:劉靜 北京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
專家評述:這件山子,我們管它竹雕的山子,它是用高浮雕和圓雕的技法刻制的,它是嘉慶時期的一個作品,清代嘉慶時期的一件作品,那麼用竹根刻制高浮雕,刻制山水人物的時候 它這個竹暈如果要粗的話,它不太容易精細,但是這件作品,總的來說還是比較精細的,尤其刻這種山子,在清代嘉慶時期比較盛行,而且清代嘉慶時期的一個竹刻,主要的特點是大 顯得大氣,而且刻的形狀大多是以山子為主,那麼根據市場的行情,所以這個市場的行情,給一個保守的八萬價值,如果在拍賣會上,它的價格那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們專家代表團商量過後,是給了一個最保守的價格8萬元。
專家鑒定團估價:80000元人民幣
D. 竹根雕的介紹
竹根雕是以竹根為抄材料雕襲刻而成的漢族傳統工藝品,主要產地是江蘇南京以及上海嘉定,曾有「嘉定派」與「金陵派」之分。中國用竹子做的藝術品有竹刻、竹根雕、竹子盆景、竹臂擱等。在南方地區,生長著茂密的竹林。竹子作為一種植物,對於古代文人來說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話雖是宋代文豪蘇東坡用來表達自我的精神世界,但同時也映襯出這位大詩人對竹的喜愛。歷代喜愛竹的文人墨客並非只有蘇東坡一位,魏晉時期的嵇康、阮籍、山濤等七人「相與友善,游於竹林、號為七賢」七人共以竹自喻,世稱「竹林七賢」。元代詩人楊載一首《題墨竹》更是以一種移情寄物的方式贊賞了竹「風味既淡泊,顏色不為媚,孤生崖谷間,有此凌雲氣」。至於清代大畫家鄭板橋,更是將人與竹,竹與畫融於一境。竹的陰陽變化和虛實明暗間透露的正氣躍然於筆墨之間。
E. 五大神獸竹雕
近年來,收集竹雕的藏友逐漸增多,竹雕收藏價值也節節攀升。
備受文人雅士推崇
竹雕,也稱竹刻,是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趙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說:「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與書畫同,不過以刀代筆,以竹為紙耳。」因其材質「虛心」、「勁節」的特點與古代文人精神相契合,竹雕藝術品在歷朝歷代備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和喜愛。
竹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真正還是從六朝開始;直至唐代才逐漸為人們所識,並受到喜愛。竹雕發展至明清時期,出現了百花爭艷的格局,並達到鼎盛。此時,繪畫藝術融入竹雕作品之中,花鳥、山水、書法成為竹雕藝術家常用的題材。大量的文房用具,如筆筒、臂擱、香筒、鎮紙、筆洗等,都採用竹材雕制;此外還出現了供欣賞把玩的擺件,如人物雕像、壁掛、如意等。
竹雕藝術的發展使得大量藝術家涌現出來,並形成了史上有名的嘉定派和金陵派。嘉定派能在方寸之間鐫刻山水、人物、樓閣、鳥獸,刀法精巧,藝術造詣深湛。該流派代表人物以朱鶴、朱纓、朱稚征祖孫三代為最,被譽為「嘉定三朱」。金陵派則以根雕和竹板刻書畫見長,古樸雅緻。濮澄、潘西風、方潔等為此派代表人物。
竹刻技法除了浮雕、透雕、圓雕之外,還有一種特別的竹刻技法叫留青。在近年來的拍賣市場上,留青竹雕藏品往往價格更高,更受藏家喜愛。
收藏市場正走紅
竹雕雖是小器,但走進拍賣會的時間並不短。1994年至1996年間,蘇富比、佳士得、朵雲軒、嘉德、翰海等五大拍賣行都有竹雕作品拍賣,也有不少高價成交的明清竹雕珍品。其中,讓人印象較為深刻的是:2000年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明末清初的「竹林七賢」竹雕作品拍出42.35萬元高價,超出估價兩倍。足見精品明清竹雕價值之高。
在明清竹雕中,凡是有歷代名家藝人刻款的,價格總是會比其他竹雕高上許多。竹雕筆筒超過百萬元成交的,往往是這類作品。2002年秋,香港佳士得拍會推出的清康熙竹雕留青山水人物圖筆筒,上有張希黃(明代竹刻名家)款,以159萬元成交。2003年,中國嘉德秋拍推出的明朱小松「歸去來辭」圖竹雕筆筒,成交價110萬元。2004年,北京翰海秋拍推出的清乾隆竹雕松樹人物筆筒,上有乾隆丙寅孟夏芷岩制款,以132萬元落槌。
仍有市場空間
從價格角度來講,竹雕作品的材質優劣、工藝水平、造型特點、存世數量、供求變化等因素都很重要。那些有名家(包括官款)款識的,或是名家所(定製)珍藏的作品,價格更高。
專家認為,竹雕之所以能在藝術品市場中異軍突起,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從古至今,人們對竹的推崇,產生了一種精神道德上的提升。而這種精神一旦被雕刻成各種精美的藝術品,其文化內涵也積淀下來。因此,很多人繼續看好竹雕收藏,特別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品,或是經公認的收藏大家鑒賞收藏過的作品,將有更大的保值、升值空間。
資料來源【中奢網】
F. 黃楊木雕值錢嗎,黃楊木雕拍賣價格多少
值錢。拍賣價格根據作品來確定的,幾千到幾十萬都有。
黃楊木雕是以黃楊木為原材料的民間雕刻工藝品,主要產於浙江省樂清市。黃楊木生長緩慢,故古語有雲:千年難長黃楊木。但由於其木質地堅韌光潔,紋理細密,色黃如象牙,年久色漸深,古樸美觀,硬度適中,是一種雕刻小型圓雕的上佳材料。黃楊木雕最早作為立體雕刻的工藝品單獨出現,供人們案頭欣賞,目前有實物可查考的是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的「李鐵拐」像,現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明清時期,黃楊木雕已經形成了獨立的手工藝術風格,並且以其貼近社會的生動造型和刻畫人物形神兼備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內容題材大多表現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晚清民國以後的黃楊木雕圓雕小件以其古樸而文雅的色澤、精緻而圓潤的製作工藝,適宜把玩和陳設等特點,一直深受收藏者的喜愛。
黃楊木本是難得之物,這就使黃楊木雕在具有欣賞價值的同時也具有了收藏投資的價值。況且,黃楊木雕古樸文雅、精緻圓潤,適宜把玩陳設,深受收藏者喜愛。因此黃楊木雕成為民間收藏的新貴,在拍賣市場上風頭強勁,名貴精品收藏前景看好。
據有關專業人士分析,黃楊木雕是一個新興的市場,其投資價值主要在三個方面。其一,用料優異。黃楊木堅韌光潔、紋理細膩,具有象牙般的效果,年代愈久色愈深,古樸美觀。其二,雕刻技法豐富。除了圓雕、鏤雕、浮雕外,還創造了鑲嵌、劈雕等多種技法,有很高的藝術性。黃楊木雕主要用於藝術欣賞品,因此雕工非常講究。其三,國際影響大。早在本世紀初,朱子常創作的作品曾獲得國際大獎,使黃楊木雕享譽海內外。
20世紀80年代以來,民間黃楊木雕收藏市場逐步升溫。由於明清時期的黃楊木雕作品現今存世極少,因而在近幾年的拍賣市場中,黃楊木雕風頭勁猛,市場價格令人吃驚。一款清乾隆年間的黃楊木雕牧牛擺件,長24厘米,下承紅木雕松竹梅紋座,座上立一象牙雕牧童,並飾以珊瑚、松石翡翠、藍寶石、碧璽組成的八寶花卉,在2002的一次拍賣會上以4.4萬元售出;一款高11.7厘米的清代黃楊木雕人物筆筒,刻有「乾隆壬子三月,陳濲水藏」字樣,估價僅12萬到18萬元,同年以68.2萬元成交。
市場上的黃楊木雕絕大多數是當代工藝美術大師們創作的藝術品,比較大眾化,價位不算太高,因而市場前景看好。據市場人士分析,隨著收藏者的日趨成熟,國內很多藏家已不再一味盯著那些古玩、字畫了,具有較高文化品位和收藏價值的黃楊木雕成了他們「獵取」的對象,價位從數千元到數十萬元不等。
對黃楊木雕頗有研究的專家提醒收藏愛好者,投資收藏黃楊木雕有兩點必須要記住:一是看雕工是否考究。工藝美術品講究獨具匠心,黃楊木雕要依據材料本身特有的天然形狀或紋理方向,巧加雕鑿,七分天成,三分雕刻。二是看年份是否到位。作為藝術品,行家們更多的是欣賞黃楊木雕因年份而生發的那種厚重滋潤的玻璃包漿。
樂清黃楊木雕歷史悠久,初現於元、明時期,成熟於清朝。
20世紀初,樂清的黃楊木雕在國際展覽中連連獲獎,同時出現一批優秀的民間黃楊藝匠。新中國成立後,黃楊木雕的技藝了迅速的提高與發展。
G. 荊棵根雕價值
51萬
H. 清代道光年間竹刻家王梅鄰拍賣資料
非大家,不建議關注。
請注意:可以拍賣,簽訂了委託拍賣合同,不等於就是賣出去了。委託拍賣合同和貨物買賣合同不同:委託拍賣合同是幫拍賣物品,不代表就是成功賣掉了;貨物買賣合同才是賣掉。
I. 古玩鑒定知識,竹雕器件收藏有什麼竅門
竹雕工藝品的收藏與投資
根據史料記載,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製品的國家,由考古發現也能得知,我國對竹子的利用可追溯至距今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竹製的箭鏃在原始社會人們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之後各時代連續出現的各種竹簡、竹扇、簪、筆桿、篾盒、竹席、竹胎漆器等等都充分證明了竹雕與古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浮雕龍紋彩漆竹勺,日本正倉院藏傳世唐代留青竹刻「尺八」,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夏陵出土竹雕庭苑殘片,表明竹雕始終占據歷史生活的重要位置,可惜竹材不易保存,顯得過於零散而缺乏系統。可以說,在明中期以前,竹雕囿於日用,功能介於收藏品和日用品之間,還不能稱為獨立的門類,只是為其自身的勃興准備了條件。明中期以後,隨著商品經濟萌芽的出現,大量文人的喜愛與追捧,竹刻的藝術性得以大幅提高,影響及於牙、木雕等領域,逐漸成熟。雕刻技藝超越了前代,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獨樹一幟。
明清時期的竹雕與流派
竹雕在明中期開始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在某些地區孕育出竹雕的流派,積累了深厚的傳統,涌現出大批傑出的藝人,依據不完全的計算,明清時載名典籍的竹刻家達二、三百人之多。明代的竹雕風格大多渾厚質朴、構圖飽滿。刀工深峻,而且線條剛勁有力,圖案紋飾布滿器身。清代前期的竹雕製品帶有明代的遺風,但表現技法更為豐富多樣,淺刻、淺浮雕的技法同時並用。想要在竹雕的收藏領域入門,了解明清竹雕的流派就顯得非常重要。
1、嘉定派竹雕
嘉定(今屬上海)是明清時期主要的竹雕中心。其竹雕工藝的開拓者和代表者是朱鶴、朱纓、朱稚征祖孫,他們合稱「嘉定三朱」,共同創造並完善了多層浮雕與鏤雕的風格,開啟了嘉定竹刻的傳統。在他們周圍還有秦一爵、侯崤曾、沈大生等眾多竹刻家。
大約在康熙至乾隆時期,嘉定竹雕迎來了全盛時期。出現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大家和數代經營的世家,如創制了去地淺浮雕——「薄地陽文」法的吳之璠;善制圓雕人物並曾供職宮廷造辦處的封錫祿,及其兄弟錫爵、錫璋,子侄始鎬、始歧,弟子施天章;開創純以陰刻表現筆墨皴點影響及於後世百多年的周灝;其餘以淺刻芭蕉叢竹著稱的周乃始、細巧近於微雕的顧珏、雕鏤小像的好手蔡時敏和張宏裕、七代刻竹的時鈺、時學庭等人,以及王易、鄧孚嘉等,均各有所長;知名文人和畫家李流芳、錢大晰和吳歷等,也愛好竹雕,顯示了當時竹雕的風行。而竹雕的各種技法,如圓雕、浮雕、鏤雕、留青、陰刻、文竹等,都已經非常成熟,有一整套工藝程序、技法口訣和製作工具,單是作為紋飾襯托的地子處理就有平地、砂地、麻地、蓑衣地等多種。器型豐富多樣,以文具居多,陳設、日用品次之,包括:筆筒、臂擱、筆洗、水丞、山子、如意、香筒、冠架、簪釵、扇骨、人物、動物、花果等。紋飾內容多為歷史典故、吉祥圖案、山水人物、書法篆刻等。構圖深受版畫藝術影響,善於變通名家墨跡。
道光以後,嘉定竹雕逐漸勢微,雖然有程庭鷺、陳凝福等名家,但以陰刻及淺浮雕金石文字為主,技法與題材日益狹窄。倒是嘉定城中州橋西的竹刻街開始聞名全國,時大經的「時文秀齋」、張學海的「張文玉齋」、朱漁甫的「酉陽俎」等,經營甚為成功。
成書於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的《竹人錄》,作者是金元鈺,書中對竹雕歷史作了初步總結,並以介紹嘉定竹人為主,是研究嘉定竹雕的重要著作。
2、金陵派竹雕
金陵(今南京)派竹雕由名藝人濮仲謙(1582-?)開創,以注重選材,隨形施藝,不事雕琢著稱。
濮仲謙活躍於明末清初時,與當時名士錢謙益、張岱等相友善,以刻竹名世。《陶庵夢憶》稱「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數刀,價以兩計」,南京三山街上靠販賣他的作品得厚利者就有數十人之多。而濮氏的雕刻確有獨特面目,「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盤根錯節,以不事刀斧為奇,經其手略刮摩之而遂得重價」,可知重視選材,隨形施刻,刀法簡潔是他的代表性風格。這與「嘉定三朱」所開創的以雕鏤精細,多層深刻為主的風格頗有不同,所以清代金元鈺《竹人錄》將濮氏列為與「嘉定派」並稱的「金陵派」創始人。
濮仲謙之後,乾隆年間寓居揚州的潘西鳳,被看作是自覺追隨金陵派風格的另一位大家。他與鄭板橋相友善,擅長淺刻,刀法簡練傳神。傳世竹根雕梅花筆筒,疤痕錯落,稚拙可喜,體現了潘氏的技巧。
總體而言,金陵派不象嘉定派那樣集中一地,傳統深厚,名手輩出,而是較為鬆散,更多情況是藝人傾慕濮仲謙開創的風格所做出的個人選擇,但不論如何,金陵派還是形成了不同的面目,豐富了竹雕的表現力。
3、其他竹刻名家的鑒識
除去嘉定派與金陵派外,各地還有若干竹刻名家也都有非凡的造詣。
張希黃,清代初期竹刻藝術家。江蘇江陰人,或謂浙江嘉興人。刻竹能另闢蹊徑,拓展了留青技法的表現力,成為可同嘉定竹刻分庭抗禮的人物。他能將極薄的竹皮切分層次,通過所留厚度的變化,烘托「墨分五色」的效果,如運筆渲染。雕刻題材則以近似界畫的山水樓閣為主,施於筆筒、臂擱之上。作品傳世極少,卻多為精品。
清中期竹刻家尚勛,善於留青、浮雕等技術,還兼能雕牙、木、石等材料,無所不精。
晚清時擅摹畫本的浙江蕭山人蔡照、多刻行楷的臨安人韓潮、喜鐫金石文字的江蘇吳江人楊澥和長洲人周之禮等,均各有所長。
同時,在文人化的藝術竹刻之外,乾隆時宮廷造辦處還生產出仿效商周青銅器器型紋樣的竹器以及一批文竹製品,更強調古典的韻味和精密的技巧。它們與民間日用竹刻共同構成了豐富的歷史畫面。
竹刻的當下市場行情
竹刻藝術品的上拍時間較早,1994年達到1996年這兩年間,蘇富比、佳士得、朵雲軒、嘉德、翰海等五大拍賣行都有竹刻作品的拍賣,也有不少高價成交的明清竹雕珍品。但讓人印象較為深刻的要數2000年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明末清初的《竹林七賢》拍出了42.35萬元高價,隨後2001年,巴黎塔尚一件直徑14.7厘米《人物樓閣慶桂筆筒》以54萬法郎(約416萬元人民幣)成交。當時國內的精品竹刻價格仍然較低,未有百萬天價出現,直至2003年秋,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推出了「儷松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專拍,取得了極好的成績,其中兩件竹雕作品成交價格上百萬,分別是明代朱三松竹根雕老僧拍出264萬元,另一件明朱小松歸去來辭圖筆筒被上海博物館定向購買,這才真正標志竹雕行情發生變化,此後竹雕價格一路看漲。有業內人士稱,如果這批竹雕放在兩三年後拍,成交價格後應該再加一個零。
究其原因,首先拍賣的時間是在2003年非典之後,藝術品價格全面升溫的時間段里,竹雕作為較為重要文玩門類出現在拍場上。其次,王世襄先生收藏的一批作品的確精良。
2004年至2006年,拍賣價格屢創新高,2004年成交上百萬的有三件,2005年成交上百萬的竹刻作品各佔2件,上千萬的1件,這個紀錄一直保存到現在尚未打破,即香港佳士得2005年春季拍賣會上清康熙竹高浮雕山水人物圖筆筒以1215萬元成交。2006年成交上百萬的藏品5件,分別由香港佳士得(2件)、中國嘉德(2件)、北京翰海(1件)拍出。
2007年藝術市場整體有下滑趨勢,北京匡時、上海嘉泰和香港佳士得仍有三件竹刻作品以百元成交。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藝術品市場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而如期舉行的香港佳士得2008秋季拍賣會上,推出了「好善簃竹雕珍藏」專場,全場52件上拍,總成交額:1,260.78萬元成交率為59.62%,成交已算喜人。同時也顯現出竹雕藝術品較良好的抗跌性。
竹木牙角四類材質的雕刻大多為小件,卻是我國雕刻史上獨特且重要的藝術門類。將人們根據材料不同施以各種技藝,創造出各有特色的藝術瑰寶。從市場價格評判,竹雕的材質不及象牙犀角和名貴木材珍貴,所以價格更主要的體現在其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附加值上。具體來說,藝術價值主要包括雕刻技法和創作構思。雕刻技法是技術層面上的,好的匠人好的雕刻師應該具備的起碼素養。在這個基礎上,如果創造構思巧妙、意境深遠,器物的身份將會由一件優質的「工藝品」上升為一件難得的「藝術品」。時下人們總關注名家名作,在意竹雕藝術品是否有名家刻款簽名,也是因為名家的文化素養和修為遠在匠人之上,其作品的高遠意境和將詩書畫結合的特色非常人能及。這也是前面所述的附加值。此外,作為有機材質的竹雕器不易保存,所以品相也是影響其價格的主要因素。
對於竹雕的鑒定,我們必須把握住幾條要點:刀工;年代;藝術水準;與標准器和文獻記載的對應關系;保存狀況等,只有這樣,才能認清是否名家真跡,價值幾何。
竹雕的收藏與保養
竹材為易損材料,保藏技術不可輕忽,如受潮漲起,乾燥收縮,乾乾濕濕就會開裂,因此竹雕理想的保藏環境是控制溫度在20℃左右,濕度約為60%。在南方,黃梅天可將竹雕放入有樟腦的塑料袋,扎緊密封,以免吸潮;伏天要防止乾裂,盡量不拿出玩賞,切忌太陽曝曬。一般隔1-2年要用生桐油或胡桃油、松子油輕擦一遍,可使其保持潤澤。其法只需將胡桃、松子仁包於紗布中,在竹雕製品上擦摩即可。
關於竹刻的研究書籍
除《竹人錄》外,明清筆記中記載竹刻人物與作品的不在少數,但大多比較零散,可資參考的還有嘉定等地歷年所修的地方誌,其中「物產」部分也會收集這一方面的材料。
近人金西厓以竹刻家身份,撰寫《刻竹小言》一稿,由其甥王世襄整理成書,是第一部系統記錄竹刻歷史與創作技巧的著作。王世襄為《中國美術全集·竹木牙角》卷所作的長篇導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考。早年致力於收藏竹雕的葉義醫生,著有《中國竹刻藝術》,並且他的收藏和研究成果,對港台地區和海外竹雕的收藏有著重要的影響。
內容來源:國家文化市場調查評估中心(藝術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