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喜慶luo鼓四大件
1. "四大件 "是哪幾種樂器
"四大件 "並不是指樂器,而是指四件家庭物品。
在中國20世紀50年代的後期,當時國家有能力出產,而為各個家庭所希望擁有的四件家庭物品。這四件家庭物品分別為: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及手錶,被稱為三轉一響,又名四大件。後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四大件所代表的物品逐漸發生變化。
1、自行車
20世紀50年代中期,隨著生產漸漸恢復,自行車成為大眾日常生活的必備品,因為那是大眾可以負擔的交通工具。當時著名的品牌有飛鴿牌。
2、收音機
自從中國可以自行生產晶體管之後,亦可以自行生產收音機
3、縫紉機
與中國傳統的男耕女織的思想有關。
4、手錶
那時中國三分之一的人擁有。
(1)民間喜慶luo鼓四大件擴展閱讀:
三轉一響又稱四大件。20世紀60~70年代的流行詞,指的是手錶、自行車、縫紉機和收音機。那時一般家庭有了這「三轉一響」就覺得是過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三轉一響」是那個時代人民所能擁有的最高財富!同時也是大部分女性擇偶的重要標准之一。反映出那個時代中國的經濟狀況和中國人民的生活水準。
這些都是當時普通老百姓所希望擁有,也比較稀有的四件家庭物品,一般都需要憑票購買。而縫紉機、自行車和手錶都是會轉的,收音機是會響的,故又稱「三轉一響」。
縫紉機,一般是指「飛人牌」或「熊貓牌」的。
自行車,一般是指「鳳凰牌」、「永久牌」或「飛鴿牌」的。
手錶,一般是指「上海牌」的。
收音機,一般是指「紅星牌」或「紅燈牌」的。
2. 學音樂吉他貝斯 鋼琴鼓 四大件要多久
鋼琴別想,鋼琴 小提琴是屬於要從小學的那一類,學10年都是個業余水平,只能作為愛好內,學的很淺容,除非有驚人天賦進入音樂學院深造。我從小彈哈農拜厄車爾尼快死了
吉他的話,民謠彈唱3-6個月入門,彈兩三年就很不錯了,指彈需要以很多年來計,電吉他節奏簡單幾個月一年就學會了,主音solo也是以年計,學個4 5年進業余樂隊沒任何問題。電吉他推薦喬伊和小林信一。
貝斯 4根弦 入門簡單精通比吉他還難,而且低音,彈根音,聲音有特色但不是大眾能接受的那種聲音,對低音很痴迷再學,否則會沒有興趣。
鼓 如果你懂樂理,幾個月就學會了,如果不會樂理,別學鼓了,學不會的
純手打,玩了10年多音樂了,也有點見解。
3. 樂隊的大編小編什麼意思
1、樂隊大編
四大件齊全的模式為整編模式,即大編模式。
2、樂隊小編
缺少四大件其中一件或幾件為小編模式。
樂隊四大件分別是:
1、吉他,又譯為結他或六弦琴。是一種彈撥樂器,通常有六條弦,形狀與提琴相似。吉他在流行音樂、搖滾音樂、藍調、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視為主要樂器。而在古典音樂的領域里,吉他常以獨奏或二重奏的形式演出。
2、貝斯
它在樂隊中主要擔任低音聲部,有時也作即興獨奏。傳統爵士樂一般都採用原聲貝斯(即低音提琴)來體現它的原始風味。而在現代爵士樂(特別是融合爵士)中經常運用電貝斯或電子合成器中的合成貝斯音。
3、鼓
桶鼓、軍鼓、戰鼓、低音鼓、鑔、鈸等是基本的幾大件。鼓是音樂節奏的主要載體,強勁的鼓手是一個重金屬樂隊所必需的。鼓的表現力很強,通過好的編排,鼓在重金屬音樂中能夠極大地豐富音樂本身
4、鍵盤
正統的重金屬樂隊會對這種樂器不屑一顧,尤其是電子琴,他們覺得那簡直的對搖滾樂的褻瀆。不過其實最早的重金屬樂隊,象BLACK SABBATH、LED ZEPPELIN等都在歌曲中運用了鍵盤,而DEEP PURPLE則乾脆就有一個專職的鍵盤手,而且歌曲中有大量的鍵盤獨奏。
(3)民間喜慶luo鼓四大件擴展閱讀
在歷史上,最有影響的樂隊是漢代(公元前206——公元8)的鼓吹樂,和唐代(公元618——公元907)的燕樂樂隊。鼓吹樂以吹奏樂器和打擊樂器為主,善於演奏粗獷豪放的音樂,而燕樂樂隊是以絲竹細樂,善於演奏細膩文雅的音樂。
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起由於商品經濟的發達,市民階層的大量存在,深受市民愛戴的戲曲和曲藝都有了自己的伴奏樂隊。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民間又有了婚喪喜慶,迎神賽會的吹打音樂。
4. 東北民間秧歌鼓點怎麼打
只要卡住拍子抄即可。
東北秧襲歌的傳統樂曲多為2/4拍,亦有4/4拍或1/4拍(流水板)。節拍重音不一定在每小節的第一拍,有時出現在小節中間(4/4拍子的第三拍)或最後一拍。
還有一種節奏處理也很有特色,嗩吶慢吹與打擊樂器緊打相結合。嗩吶吹「浪頭」長音(常用「破工」技巧演奏),用傳統換氣方法邊演奏邊換氣,而同時打擊樂器配以各種鼓點或即興演奏,這種緊打與慢吹的結合,使秧歌表演的氣氛熱烈,情緒激動,很有藝術效果。
拓展資料
東北秧歌形式詼諧,風格獨特,廣袤的黑土地賦予它純朴而豪放的靈性和風情,融潑辣、幽默、文靜、穩重於一體,將東北人民熱情質朴、剛柔並濟的性格特徵發揮的淋漓盡致。
穩中浪、浪中梗、梗中翹,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東北秧歌的最大特點。同時,花樣繁多的「手中花」,節奏明快富有彈性的鼓點,哏、俏、幽、穩、美的韻律,都是東北秧歌的特色。
每逢重大節日,人們就會自發地組織秧歌表演和比賽。秧歌隊的服裝色彩豐富艷麗,多以戲劇服裝為主。從裝束上即可判斷人物角色,有《西遊記》裡面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白蛇傳》中的白娘子、許仙。紛紛伴隨著鑼、鼓、鑔、嗩吶奏出的熱烈而歡快、諧趣而顛浪的曲調輕快上路。
5. 福美來17款怎麼樣 三大件怎麼樣 求推薦7萬以下裸車 家用 並附推薦原因
福美來這車的底盤不錯,可以買。威馳1.5也可以去看看。
6. 海陸豐的民間藝術
1、正字戲,又稱正音戲,也有南下大戲之稱,以中州音韻官話(正音)唱念,系南戲遺響,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歷來被國內外戲劇界的專家、學者譽稱為中國戲劇活化石。正字戲有正音曲(雜以弋陽、餘姚、青陽、四平的一種腔調)、崑腔、亂彈和雜調,是一個多聲腔古老珍稀劇種。2006年,正字戲被國務院公布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白字戲,歷史悠久,元末明初(或更早些時候)從閩南流入粵東,到了海陸豐,與當地方言、民間藝術結合,遂逐漸形成了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海陸豐白字戲。音樂唱腔基本為曲牌聯套體,輔以民歌小調。因唱曲多用「啊咿噯」襯詞拉腔,故俗又叫「啊咿噯」。後來吸納竹馬、錢鼓、漁歌和潮劇音樂等民間藝術,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白字戲原有老白字(閩南地方戲)、(海陸豐白字)之分,現為海陸豐白字的專稱。
3、 西秦戲,初考系明末西秦腔(即琴腔、甘肅調)流入海(陸)豐後,與地方民間藝術結合,至清初遂逐漸游離於本腔(西秦腔)而自立門戶,形成了別具風格與特色的海陸豐西秦戲劇種。
音樂唱腔為齊言對偶句的板式變化體。設有老生、武生、文生、正旦、花旦、紅面、烏面、公末、丑、婆等十個行當。主要聲腔是正線和西皮、二黃,還有少量崑腔與雜調,正線(以52定弦)為本腔,唱、白沿襲中州音韻,男女異聲同調,男唱真嗓,女唱假噪。樂隊(素稱「後場」)分文畔(管弦樂)與武畔(打擊樂),原有打擊樂器八件,俗稱「八張交椅」;管弦樂器四件十一支弦索,俗稱「四大件十一條線」(統由八名打擊樂手兼作)。劇目一千多個,武戲(提綱戲)七百多出,文戲(曲戲)四百多出;有「四大傳」(本傳)、「八小傳」(草傳)、「四大弓馬」、「三十六本頭」、「七十二小出」之分。表演風格粗獷、豪放、激昂、雄渾,長於武打,習南派,宗支少林。西秦戲植根海陸豐,流行於粵東,到過閩南、台北、廣州、香港及東南亞。
4、 皮影戲,一直在民間生存、發展,有古代閩南語系的基因,又得海陸豐民間習俗的孕育,唱腔音樂豐富,地方特色濃厚,繪畫、雕刻精緻,表演生動逼真,優雅可觀。2006年,陸豐皮影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舞獅,有多種,其來源不一,其中陸豐青塘村青面白額的「蓋仔獅」歷史最長,被尊為老大/獅王!據考,「蓋仔獅」即源於明代軍獅,百年來一直在青塘村流傳。因頭部狀似鍋蓋而名。具有目大口闊鼻子短等面部特徵。眉宇間寫有「王」字,額頭中間飾有八卦。被尊為老大的「蓋仔獅」享有特殊的地位,海陸豐有「青面白額,獅班免掠」之俚句流傳。「免掠」意謂「不用比」,指其武藝高強,地位崇高。譬如,不論哪個村若有蓋仔獅在表演,其它獅類是不敢進村的,只等「老大」表演結束離開方敢進村。反之,其它獅類在一個村裡表演,如果「老大」突然闖進,只有自覺中止表演,選擇離開。其它種類的獅班與之相遇,要偃旗息鼓,乖乖地站在旁邊讓道等候「老大」的通過,有的乾脆改道避之,頗有惹不起而躲避的意味。陸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6 滾地金龍,「滾地金龍」表演時,由二人鑽入「龍身被套」,一人舞龍頭,一人舞龍尾。整個表演過程分為「開場見禮」、「打圍巡洞」、「游潭戲水」、「抻筋洗鱗」、「伏蟄聞雷」、「迎雷起舞」、「駕雲飛騰」、「收場還禮」八個舞段,表演中模仿的龍旋舞飛騰、戲水嬉耍、沉思奮醒、柔靜盤曲、勇猛奮進等動作。伴奏用威武雄壯、嘹亮開闊的海陸豐正字戲的「牌子大鑼鼓」,大嗩吶按不同的表演情節吹奏不同的曲調,有【宮娥怨】、【哭皇天】、【山坡羊】、【八板頭】等曲牌。表情豐富、套路眾多、舞段精彩、技藝兼善是這個舞蹈的基本特點。陸豐滾地金龍主要在西南鎮青塘村、安雲村,大安鎮南溪村、頂潭村、安塘村、安博村、磁西(九鄉)王厝村,城東鎮上神山村,潭西鎮深溝村,海陸豐區香洲街道和順村(鹽酸角)等村流傳。2006年,陸豐滾地金龍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麒麟獅象舞,海豐縣公平鎮的麒麟獅象舞,人稱之為「三才」(天、地、人),是公平鎮特有的動物舞蹈,象徵公平圩日興市各社團、族群和姓氏之間的團結包容、和諧相處的社會文化,因此被譽為祥瑞、團結之舞,主要在春節期間和喜慶節會上表演;公平麒麟獅象舞,是海陸豐「獅舞」中的奇葩,其象徵包容、和諧的意義,更是獨樹一幟、無與倫比,麒麟獅象舞鑼鼓隊吹奏音樂合拍動聽,以及舞獅人員的精湛舞藝,堪稱公平一絕,在海陸豐地區,只有公平才舞「麒麟獅象」,因此名揚海陸豐。
8、五色獅燈舞,陸豐碣石於明朝初期設衛,建有碣石衛淺澳炮台,是明清時期我國的海防軍事重鎮,期駐軍由朝廷在全國各地統調。相傳在明洪武年間碣石衛城舞「五色獅燈舞」就已有之,並逐漸成為碣石鎮最富有地方特色、群眾喜聞樂見、歷史最悠久的民間傳統娛樂節目之一。威武雄壯的「五色獅燈舞」既融洽了外地舞獅特點,又獨具地方特色,形成了突出當地民俗的傳統舞蹈。「五色獅燈舞」的製作方法是用竹片紮成骨架,裱上薄棉紙或娟布,獅身高2.8米、長3.2米、寬1.2米,內空,有安插火燭的裝置,分獅頭和獅尾,獅腰用軟繩連接,可以前後活動,獅頭和獅尾各裝竹桿一支。五隻獅分別塗上青、藍、紅、黃、深藍五種顏色,故稱「五色獅燈舞」象徵金、木、水、火、土五行和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2009年入選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9、 大安「八獸舞」,源於唐武德五年安陸縣奠基慶典,時人以「八獸」出賀。由於「八獸」造型逼真,氣勢非凡,被視為吉祥之物。之後,大凡大型慶典,必出「八獸」。大唐遺風,綿延千餘年,流傳至今。道教始於東漢,興盛於唐代,並延續於宋、金、元、明等朝代。至清代,因道教被視為漢人的宗教而受到壓制。「八仙」屬道教人物,唐朝已有 「八仙」傳說,但並沒有「八仙騎八獸」的出現,至宋時「八仙」才定形,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八仙騎八獸」的模樣了。「八獸」是指麒麟、獅、象、綿羊、青牛、老虎、鹿、馬八隻動物,是傳說中「八仙」的座騎,由六男二女八位兒童扮成八位仙人騎在八獸上進行表演,故也稱「八仙八騎」、「八仙騎八獸」。依據各仙座騎及表演時的出場順序分列如下:一是漢鍾離騎麒麟、二是呂洞賓騎雄獅、三是韓湘子騎綿羊、四是曹國舅騎青牛、五是李鐵拐騎猛虎、六是張果老騎駿馬、七是何仙姑騎福鹿、八是藍彩和騎大象。
10、英歌舞,即英雄之歌舞,而英雄則指梁山泊一○八好漢,在智劫生辰綱中,喬裝打扮,混入大名府,表現有正義、有機智,不怕艱難,英勇奮進的精神,呈現梁山泊好漢的英雄氣概。英歌舞是陸豐市甲子鎮民間傳統節目,歷史悠久,據傳清代光緒年間,甲子地區人民為慶祝一次盛大的廟會,從福建活動形式引進入門,開啟英歌,由於英歌舞具有古老裝扮;武姿雄偉,氣勢動人,受到群眾賞識和喜愛,故此,年年活動,代代承傳,百賞不厭,流傳至今三百餘年,成為獨格英歌舞。2011年,甲子英歌舞入選國務院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1、 博美飄色,俗稱博美美景,據考證是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一七六八年),是從蘇州傳入,至今已有二百四十年歷史,由當時的博美經商名人林廣神,字尚智,太學士,於蘇州經營紅糖批發生意時,適逢當地節日,舉辦文藝巡遊活動,有感於飄色表演的逼真,精巧的化裝,儀態優美的特點,深受感動;隨之拜請當地藝人為師,購回八套飄色道具,並聘請名藝人到博美傳授指導創辦飄色藝術、化裝技巧等。從此博美飄色每逢春節、元宵、三月二十三等傳統節日都舉辦飄色表演,至今代代相傳,並有所改進創新和發展。
陸豐博美飄色的表演特點:可分為頂樁和下樁二部份,每架飄色高450厘米—500厘米,都以一個長250厘米,寬120厘米,高80厘米的景床為小舞台,檯面站立的人物造型稱為「屏」,也稱下樁,凌空而起歷史英雄人物造型稱為「飄」,也稱頂樁。兩者由一條精心特製鍛造各種不同規格和形狀各異的鋼條為景梗,連成一個有機整體來表現飄色的特點,突出歷史英雄人物的愛國主義氣概。博美飄色現有隻辦五架,過去每架飄色需要八人抬著進行巡遊,現經改裝利用板車輪只需四人推進就可以外出巡遊。飄色必須嚴格挑選8—18歲男女兒童為扮演者,每架飄色需3—5人。2009年入選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2、 吹打樂。南塘慶興班為代表的《南塘吹打樂》是廣東省音樂之一,它以大小嗩吶「吹歌」為主,再輔於鑼、鼓、鈸等打擊樂組成吹打樂,有時輔於弦樂演奏,穿插有頭、手、腿頂著瓷碗進行高難度單吹或單人雙吹等表演形式。2006年7月代表廣東省隊到河北省北戴河參加全國第七屆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藝術表演獎,暨全國吹歌展演獲得「特別優秀獎」和「吹歌大王」榮譽稱號。
13、湖東旱龍船,又稱「山龍船」。是靠海的湖東人民每年端午節見慣了水上龍船競渡,模仿水上賽龍船劃行動作,在陸地上象徵性地劃龍船。相傳始於明朝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由鎮內群眾始創。自清代以來,多在節日和慶典活動進行。長20米,30至46人表演,演員分成兩排,站立於船中。表演時,用腰帶系著船體,以步代舟,帶動龍船前進。在船內鑼鼓聲和指揮者的指揮下,執橈者有節奏的口呼號子作起落整齊的劃橈動作,集體操作劃行,掌龍頭和舵尾者也做相應的配合動作,觀之恰似船行水上,場面熱烈,構成一幅力爭上游,賽龍奪錦的動人畫圖,絲毫不遜在港池內溪上龍舟競渡的情景。特別是,當橈手們隨著嘹亮的哨音唱起優美的漁歌時,更造成了一個迷人的境界,漁歌有對唱、合唱。富有地方特色的旱龍船是本地群眾喜愛的文藝活動表演項目之一。2009年入選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4、紫竹觀道教音樂。陸豐河西紫竹觀道教音樂源遠流長。遠在晉代道教盧循等起義失敗,部分余眾分散到海陸豐,散居於沿海港門及島嶼,史稱「盧亭」。從那時起,海陸豐就有了道教、道徒及其道觀、道樂等。紫竹觀源於宋代甲子門的玉清宮,清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年)遷於陸豐縣東海窖菜園仔稱「覺生堂」,原址保存至今。清乾隆期間,又再遷於今陸豐市河西鎮湖口大峰山,改「覺生堂」為「紫竹觀」,俗稱「湖口庵」。
紫竹觀佔地面積12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860多平方米,整體建成前中後三殿,前殿供奉「王靈官」;中殿「玉皇大帝」,左右有呂純陽邱長春等道教祖師;後殿:天官、地官、水官及南辰北斗星君等。屬全真教龍門派之法脈。紫竹觀道教音樂分為兩部分:一為道徒早晚課讀的儀禮配樂;一為神誕法事的法樂。其吟唱音樂全照經文,歷代相傳,一字無改,唱聲曲折,故俗諺稱「聰明戲仔,魯笨師公」。謂其故守傳統,不知變化。然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值得稱許。2009年入選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5、錢鼓舞,又稱《踏錢鼓》,是一種歷史悠久,藝術獨特的民間歌舞。由二個角色或四個角色演唱,今人多編作群舞。演員為童伎,男女配對;身著綵衣,綠男紅女。頭戴哪叱帽,手持舞具錢鼓,載歌載舞。原始形態,多穿插有人物、情節。今天流傳下來的故事,有《陳三磨鏡》、《郭華賣胭脂》、《裴航遇雲英》等。這些故事的本身或緣於《唐人傳奇》,或源於《宋元話本》,形態古老。演出時,有幫腔,亦有伴奏。幫腔襯詞用「啰哩嗹」,是一種古老的梵曲。伴奏樂曲有《柳青娘》、《雙清》、《錢鼓尾(串)》等。《柳青娘》是一支古老的「牌子曲」。《錢鼓串》很獨特,其音樂語言可謂僅見。舞蹈動作有二套,一套屬《錢鼓》的舞蹈動作:如擊鼓、搖鼓、打鼓、抖鼓、拋鼓、接鼓等;一套屬串演故事的戲曲動作:如騎馬、勒馬、望樓、磨鏡、照鏡、穿針、引線、綉花等。兩套動作,揉合一起,天衣無縫,是民間歌舞,說唱音樂向戲曲藝術過渡的絕妙範例。
16、城隍爺鬼節,三年一次,海豐陶河鎮楊鋪十三村每村派人組團巡遊,兩班社戲鬥彩等,期間有以下活動禮節:
迎神為各神明開光、走 午朝祭神、點睛儀式、會景巡遊、搶包山(晚上請鬼吃包、讓鬼打扮、凌晨開放村民搶包山。改為派發平安飽)、化神像等節目
17、 鮜門五月初九賽龍舟,鮜門龍舟賽是在端午節後四天比賽的,因為當天海水最為活躍,天氣晴朗,鮜門初九賽龍舟整個鮜門鎮人山人海,每一家都邀請親戚朋友觀看,在2010年的五月初九鮜門龍舟賽達到頂峰整個鮜門中心區擠滿的了觀看的人。
7. 請問電動摩托車自己買裸車和三大件自己接線容易嗎
把電機相線黃藍綠,霍爾線接頭有五跟線是黑紅黃綠藍,電門鎖細紅,電源紅正極,黑負極,紫色儀表線,轉把線紅綠黑,剎車線黃色,跟控制器上線對接好,就可以開了
8. 中國民間喜慶鑼鼓四大件是那幾件
中國民間喜慶鑼鼓四大件是,槍,劍,銅,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