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學者
㈠ 讀物流博士選擇哪所大學好(國內高校),希望各位就最好的學校給推薦下
物流專業較好的院校排名情況
1、北京科技大學
1985年組建了物流工程教研室,當年開始招收物流工程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北科大擁有全國第一所專門從事物流教育和研究的學術機構。為數家國家特大型企業、公司及政府部門、軍工單位等進行物流系統診斷、物流發展規劃、方案設計、物流計算機系統設計和咨詢服務。
2、大連海事大學
主要培養具有物流企業經營管理、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及相關學科基礎理論和技能的高級物流經營管理人才。 2002年,成為教育部首批允許招收物流工程專業的八所院校之一。
3、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交大在物流管理專業方面,創立了國內許多個第一:第一個獲得「物資流通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第一個獲得「物資流通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第一批獲得「管理學科與工程」博士學位物流管理授予權
4、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該校國際經濟貿易學院下設國際運輸與物流系,優勢主要是國際物流操作。學生精通海、陸、空運和多式聯運等具體操作環節。
5、北京工商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是全國最早開辦「物流管理」本科專業的高校之一,重點定位為「企業物流」與「物流企業」的管理。
6、北京物資學院
北京物資學院物流系主要研究領域:物流系統設計、物流規劃、物流管理、物流結點建設、物流信息系統、國外物流等方面。
7、上海交通大學
目前,正在構築以船舶與海洋工程為主幹,融海洋科學技術、港口航道工程和海岸帶開發技術以及國際航運與物流管理為一體的學科體系。
8、清華大學
物流工程是工業工程系的一個研究分支。工業工程系制訂的目標是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工業工程系接軌看齊。
㈡ 國內外哪些專家和學者研究了物流人才方面的問題
目前,上海商抄業物流中心,配送商襲品從起初的幾種發展到包括:食品飲料、 葯品、化妝品等數百種,同時為20多家合資企業提供物流服務,向合同制物流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廣東省華大物流中心,同香港慎昌(廣東)有限公 司合資創辦的廣東慎昌華大物流有限公司,剛在探求全方位的物流服務。 我國目前已有700餘家連鎖企業,不論其規模大小,大部分都在探索建設自己的配送中心問題。 但是,就總體來看,我國物流中心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發展還不平衡, 主要存在問題有: (一)缺乏支持社會化配送中心運作的綜合物品流通系統,難以滿足現代化物流發展需要,也難以同國際介面。 (二)受條塊分割的管理模式影響,物流中心還未具有規模效益。 (三)目前在配送中心的建設和其營運中,專業人才不足。 我國未來社會化、專業化的配送中心將成為發展趨勢,同時,也將形成區域性布局的發展趨勢。這種布局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流通領域的物流 走向合理化,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策製造商和各級供貨商的銷售體制和物 流線的調整。 現代化、社會化配送中心的建立必將在我國商業物流管理方面起到示範和促進作用,並將推動我國流通領域的發展。
㈢ 配送中心是怎樣形成與發展的
配送中心形成與發展研究
一、對配送中心的理解存在差異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配送中心」的詞彙不斷出現在各個領域,有一些國家已經用標准化方式給「配送中心」以明確的定義。但是多數領域還是根據各人的理解使用「配送中心」一詞。即使在前些年,我國流通領域對國外研究比較多的內部雜志《國外物資管理》上面,在「配送中心」一詞使用上,也有差異,同一期不同的文章上面,不同作者所講的「配送中心」,有時候並不是指同一的事物。實際上「配送中心」的稱謂,在國內外都還沒有能夠做到規范化。因此,搞清「配送中心」的含義,對於正確開展配送,正確進行配送中心的規劃建設,對於能夠正確的交流與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國內外對配送中心的說法大體例舉如下:
「接受並處理末端用戶的訂貨信息,對上游運來的多品種貨物進行分揀,根據用戶訂貨要求進行揀選、加工、儲備等作業,並進行送貨的設施和機構」 (《物流用語國家標准》徵求意見稿);
「配送中心是從事貨物配備(集貨、加工、分貨、揀選、配貨)和組織對用戶的送貨,以高水平實現銷售或供應的現代流通設施」(《現代物流學》);
「配送中心是從供應者手中接受多種大量貨物,進行倒裝、分類、保管、流通加工和情報處理等作業,然後按照眾多需要者的訂貨要求備齊貨物,以令人滿意的服務水平進行配送的設施。」(《物流手冊》);
「是一種物流結點,他不以貯藏倉庫的這種單一的形式出現,而是發揮配送職能的流通倉庫。也稱作基地、據點或流通中心。」(日本《市場用語詞典》);
以上僅僅是一些帶有權威性的書藉中對配送中心的定義性的提法,為了更全面的認識配送中心,這里再引述一些文章和書藉中有助於我們全面認識配送中心的一些描述:
「專門從事配送工作的物流據點稱配送中心」 (《物流學及其應用》);
「配送中心是直接與顧客相聯系的末端據點。」(《國外物資管理》雜志文章《配送中心的設計》);
「配送中心是典型的流通型倉庫」 (《國外物資管理》雜志文章《配送中心的設計》);
「配送中心(倉庫)是用以儲存貨物的場所。」,「配送中心(倉庫)是貨物從製造廠商至零售商之間的中間貯存據點,配送中心就是一個為集中和分散貨物、著重於使貨物迅速流轉的倉庫。」(《現代綜合物流管理》);
「根據不同經營者和不同的業務內容,配送中心還被稱為流通中心、運輸中心和貨物貯場所等多種名稱。」(《物流手冊》);
「在典型的物流系統中,離開生產線的產成品首先對暫時存放於某一地點,最後被運送到離市場較近的某處,這里就是配送中心」(《國外物資管理》雜志文章《配送中心計劃管理》);
配送中心「它的同義語有:物流中心、發送中心、物流終端、部件中心、存貨點。盡管名稱不同但其職能是完全相同的」(《國外物資管理》文章《配送中心的職能及目的》);
「通常情況下,現代倉庫實際上就是配送中心」(《物流技術》雜志文章《有關建立倉庫和配送中心的辦法》);
「配送中心作為開展商品配送及相關業務的場所,通過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現代化信息交流網路,對商品的采購、進貨、儲存、分揀、加工和配送等業務過程進行科學、統一、規范的管理,使整個商品運動過程高效、協調、有序,從而減少損失,節省費用,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物流技術》雜志文章《構建新的商品流通體系》);
「配送中心是末端物流的基地」( 《國外物資管理》文章《淺議配送中心與配送》)。
以上不同國家、不同領域、不同產業、不同學者對於配送中心的不同認識和描述,反映了在「效率優先」的市場經濟的經濟環境之中,人們主要追求的是由配送中心帶來效率,而不過分拘泥於形式,這應該說是一種有益的現象。但是,概念的過分混亂和長期不能求同就會降低配送中心推廣性和指導作用,也會使一個新的經濟現象失去應有的理性,從而使發展受挫。所以,對於配送中心進行辨義,提出能夠涵蓋本質的定義,實際上是對配送中心有一個完整的、正確的認識,對於規范業態、指導發展是有益處的。
二、從倉庫到配送中心
追溯歷史,很多學者認為配送中心是在倉庫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倉庫的功能,幾千年都是作為保管物品的設施,我國近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仍把倉庫解釋成「儲藏糧食和其他物資的建築物」完全是一個靜態的功能。有些專業詞典多少作了些動態的解釋,例如《中國物資管理詞典》把倉庫解釋成:①專門集中貯存各種物資的建築物和場所;②專門從事物資收發保管活動的單位和企業。從收、發兩方面賦予了倉庫一定的動態功能。但是,這些定義完全沒有包含配送的本質內涵,所以,有不少學者把配送中心直接解釋成倉庫顯然是不妥當的。
在社會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由於經濟的發展,生產總量的逐漸擴大,倉庫功能也在不斷地演進和分化。在我國,早在聞名於世的中華大運河進行自南向北的糧食漕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以轉運職能為主的倉庫設施,明代出現了有別於傳統的以儲存、儲備為主要功能的新型倉庫,並且冠以所謂「轉搬倉」 之名,其主要職能已經從「保管」轉變為「轉運」。在新中國建國以後,服務於計劃經濟的分配體制,我國出現了大量以銜接流通為職能的「中轉倉庫」。 中轉倉庫的進一步發展和這種倉庫業務能力的增強,出現了相當規模、相當數量的「儲運倉庫」。
在外國,倉庫的專業分工,形成了倉庫的兩大類型,一類是以長期貯藏為主要功能的「保管倉庫」,另一類是以貨物的流轉為主要功能的「流通倉庫」。
流通倉庫以保管期短、貨物出入庫頻度高為主要特徵,這和我國的中轉倉庫有類似之處,這一功能與傳統倉庫相比,有很大區別。貨物在流通倉庫中處於經常運動的狀態,停留時間較短,有較高的進出庫頻度。流通倉庫的進一步發展,使倉庫和聯結倉庫的流通渠道形成了一個整體,起到了對整個物流渠道的調節作用,為了和倉庫進行區別,越來越多的人便稱之為物流中心或流通中心。
現代社會中產業的復雜性、需求的多樣性和經濟總量的空前龐大,作為生產過程的延續,決定了流通的復雜性及多樣性。這種狀況又決定了流通中心復雜性及多樣性,流通中心各有側重的職能,再加上各個領域、各個行業自己的習慣用語和相互之間的用語不規范的緣故,也就決定了出現各種各樣的叫法,如集運中心、配送中心、存貨中心、物流據點、物流基地、物流團地等等。在七十年代石油危機之後,為了挖掘物流過程中的經濟潛力,物流過程出現了細分,再加上市場經濟體製造就的普遍的買方市場環境,以服務來爭奪用戶的競爭的結果,企業出現了「營銷重心下移」、「貼近顧客」的營銷戰略,貼近顧客一段的所謂「末端物流」便受到了空前的重視,配送中心就是適應這種新的經濟環境,在倉庫不斷進化和演變過程中所出現的創新的物流設施。
三、物流結點中的配送中心
要弄清什麼是配送中心就需要明確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統中的地位,以及將配送中心與有相近概念的其他物流設施加以區分。從縱向來看,需要弄清物流結點、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層次關系;從橫向來看需要區分配送中心、集配中心、流通倉庫、倉庫等不同功能的物流設施。許多物流學將物流網路劃分成線路與結點兩部分(結點在有些著作里又稱接點),其相互交織連結,就成了物流網路。傳統物流學還將物流過程劃分為線上的運動及結點上的運動兩種形式。
物流結點有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種,運輸線上的結點,我國稱之為「站」,例如,貨站、車站、轉運站、編組站等等。與英文的對照詞彙是Terminal,與日語對照的外來語詞彙是タ—ミナル。日本工業標准(JIS)的《物流用語》中提出兩種類型的物流結點,一個是トラック·タ—ミナル(Truck Terminal),對應我國的用語是汽車轉運站,另一是コンテナ·タ—ミナル(Container Terminal),對應我國的用語是集裝箱中轉站。工業標准中對這兩種物流結點的解釋分別是:
「為對貨物進行中轉所建立的設施,這種設施可以同時停放兩輛以上的汽車,這些汽車應是屬於汽車運輸行業的貨車」;
「集裝箱海上運輸和陸上運輸連接點的設施或者是集裝箱鐵路運輸和汽車運輸連接點的設施」
汽車中轉站的主要業務內容,是汽車的到發和汽車運輸貨物的裝卸、換載。在新型的配送系統沒有建立起來之前,配送中心的有些作業便是在汽車中轉站完成的。所以,以中轉站為形態的物流結點和配送中心也是有淵源關系的。
在配送中心脫離了轉運站獨立發展起來之後,轉運站則向不同運輸工具及不同規模運輸的銜接方向發展。在國外,為了組織和銜接系統物流的聯運方式,開始向綜合轉運站方向發展,出現了將汽車、鐵路、水運甚至航空運輸等各種運輸方式集約為一體的大型復合轉運站,這種綜合轉運站成了現代運輸方式——聯合運輸和聯合「門到門」運輸的重要設施。
第二種,是運輸線上、運輸線末端、運輸線與搬運線銜接結點,搬運線上的結點,即倉庫。是以庫存的形式進行儲備的物流設施。盡管不少發達國家倉庫的職能在近代發生了大幅度的變化,一大部分倉庫轉化成不以儲備為主要職能的流通倉庫——進一步演變的流通中心。但是,在現代世界上任何一個有一定經濟規模的國家,為了保證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保證企業經營的正常開展,保證市場經營,以倉庫為儲備的形式仍是不可缺乏的,總還是有一大批倉庫仍然會以儲備、儲存為主要職能。在我國,這種類型的倉庫還有相當的數量。
第三種,是物流網路中被稱為物流業務團地的物流中心。和現代經濟發展相適應,物流結點的發展趨勢之一是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功能越來越強,原來單一功能的倉庫、站、場等物流設施都力求擺脫原有設施的局限性,出現了功能的擴展和延伸,例如,許多大城市之間和貨運量的急劇增長,出現了各種類型的城市之間的貨運直達列車(例如集裝箱直達班車),實際上將編組站、鐵路貨運站和公路貨運站集約在一起,;又例如,隨著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的進步,過去分立的貨站和倉庫有可能集約在一起,這些新型的物流結點很難再以過去的車站或者倉庫等稱謂來覆蓋,在物流科學中將這一類物流結點通稱為物流中心。由於這一類中心存在著集約程度和功能的較大差異,正如前文所述,國外,物流中心稱謂為並沒有廣泛地獲得認同,同時,很多人將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混淆,不做明確的區分。在物流業務團地(物流中心)中,通常是物流業務設施和職能的集中地,集中設制中轉站、汽車中轉站、倉庫、批發中心、信息情報中心及經營機構,有時甚至是商業市場和物流據點合一的場所。
上述三種類型物流結點中,中轉站、倉庫盡管在設施及技術上有了很大變化,但在基本職能上並無太大的變化,而第三種類型的物流結點,即物流中心,卻是以前所沒有的,可以說是現代物流的獨特產物。
物流中心是一個涵蓋廣泛的概念,實際上是許多種起物流職能的物流據點的總體稱謂,我們所研究的配送中心,便是其中的一種。
四、配送中心定位
無論從現代物流學科建設方面還是從經濟發展的要求方面來講,都需要對配送中心這種經濟形態有一個明確的界定。
1、層次定位。配送中心在整個物流系統中,流通中心定位於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綜合匯集地,具有非常完善的功能;物流中心定位於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綜合設施,其涵蓋面較流通中心為低,屬於第二個層次的中心;配送中心如果具有商流職能,則屬於流通中心的一種類型,如果只有物流職則屬於物流中心的一個類型,可以被流通中心或物流中心所覆蓋,屬於第三個層次的中心。
2、橫向定位。從橫向來看,和配送中心作用大體相當的物流設施有倉庫、貨棧、貨運站等等。這些設施都可以處於末端物流的位置,實現資源的最終配置。不同的是,配送中心是實行配送的專門設施,而其他設施可以實行取貨、一般送貨,而不是按照配送要求有完善組織和設備的專業化流通設施。
3、縱向定位。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統中縱向的位置應該是:如果將物流過程按縱向順序劃分為物流准備過程首端物流過程、干線物流過程、末端物流過程,配送中心是處於末端物流過程的起點。他所處的位置是直接面向用戶的位置,因此,它不僅承擔直接對用戶服務的功能,而且根據用戶的要求,起著指導全物流過程的作用。
4、系統定位。在整個物流系統中,配送中心在系統中的位置,是提高整個系統的運行水平。尤其是現代物流出現了利用集裝方式在很多領域中實現了「門道門」的物流,將可以利用集裝方式提高整個物流系統效率的物流對象做了很大的分流,所剩下的主要是多批量、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的貨物,這種類型的貨物是傳統物流系統難以提高物流效率的對象。在包含著配送中心的物流系統中,配送中心對整個系統的效率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包含了配送系統的大物流系統中,配送中心是處於核心的位置。
5、功能定位。配送中心的功能,是通過配貨和送貨完成資源的最終配置。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圍繞配貨和送貨而確定的,例如有關的信息活動、交易活動、結算活動等等雖然也是配送中心不可缺的功能,但是他們必然服務和服從於配貨和送貨這兩項主要的功能。
五、結論
如上所述,研究者認為,由於配送中心在我國將大量興建,需要對這種經濟形態進行明確和規范。這才有利於今後發展和管理。本研究者認為用以下定義描述配送中心可以起到這個作用,並且防止對配送中心的理解過於寬泛或者過於狹窄:
配送中心是一種末端物流的結點設施,通過有效地組織配貨和送貨,使資源的最終端配置得以完成。
㈣ 物流產業方面有哪些出名的學者及其代表作
物流著作:
<戰略物流管理>
作 者: James R.StockDouglas M.Lambert
裝 楨:精裝
開 本:16
原 名:Strategic Logistic Management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01-01
ISBN: 750056291
所屬類別: 管理/管理學/物流管理
管理/管理學/戰略管理
圖書簡介:編輯推薦:一本以市場營銷為導向、以客戶滿意為中心的物流教科書。 書中對物流管理的諸多方面進行了深入闡述和分析,主要涉及供應鏈管理、客戶服務、訂單處理和信息系統、庫存管理、物料流管理、全球物流戰略、物流績效的財務控制、物流價值的衡量、戰略物流計劃等內容,是迄今為止惟一以市場營銷為導向、從客戶滿意角度來分析物流的教材。 本書的另一大特點,是將物流的財務控制和客戶服務貫穿全書,深入分析其他物流著作沒有或僅粗略涉及的一些重要問題,如供應鏈管理、物流價值的衡量與銷售、定單處理和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與互聯網、物流組織和全球物流等。 本書還為讀者配備了大量教輔與課件,包括:教師手冊、測試題庫、幻燈片、光碟(教師用)、錄像節目、網頁(www.mhhe.com/stock),具體介紹見書中「使用指南」。
《物流技術與應用》(月刊)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機動工業車輛分會、香港物流協會等知名行業協會協辦。本刊物以「讓世界物流了解中國,讓中國物流走向世界」為宗旨,在國內外公開發行,讀者遍及世界各地,其中以國內物流設備廠、物流企業、商業儲運配送中心、交通運輸部門、工廠企業物流管理部門、設計研究院所、學術界及政府管理部門為主。
㈤ 國內外哪些專家和學者研究了連鎖企業物流配送方面的問題
目前,上海商業物流中心,配送商品從起初的幾種發展到包括:食品飲料、 葯品、化妝品等數百種,同時為20多家合資企業提供物流服務,向合同制物流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廣東省華大物流中心,同香港慎昌(廣東)有限公 司合資創辦的廣東慎昌華大物流有限公司,剛在探求全方位的物流服務。 我國目前已有700餘家連鎖企業,不論其規模大小,大部分都在探索建設自己的配送中心問題。 但是,就總體來看,我國物流中心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發展還不平衡, 主要存在問題有: (一)缺乏支持社會化配送中心運作的綜合物品流通系統,難以滿足現代化物流發展需要,也難以同國際介面。 (二)受條塊分割的管理模式影響,物流中心還未具有規模效益。 (三)目前在配送中心的建設和其營運中,專業人才不足。 我國未來社會化、專業化的配送中心將成為發展趨勢,同時,也將形成區域性布局的發展趨勢。這種布局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流通領域的物流 走向合理化,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策製造商和各級供貨商的銷售體制和物 流線的調整。 現代化、社會化配送中心的建立必將在我國商業物流管理方面起到示範和促進作用,並將推動我國流通領域的發展。其特點有: (一)採用當今國際上先進的供應鏈系統物流模式,全面優化商業物流管理, 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增強競爭能力。 (二)具有商業物流從無序走向有序的現代特徵。 (三)採用先進的管理機制開發適合國情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 (四)採用物流管理中的現代技術和方法,同時和當代電子商務發展相融合, 涉及有Internet技術、EDI技術、POS技術、電子商務安全技術,等等。 (五)符合我國商業物流的發展方向,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近幾年來,我國政府和各省市政府已開始認識到物流對於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投資環境和提高地區經濟和工商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的重要性,把發展現代物流作為一項涉及經濟全局的戰略性問題來抓。把發展現代物流作為經濟騰飛的重要措施和支撐點之一。可以說,當今中國,現代物流已經走到了經濟發展的前台,成為了社會的熱點,這是因為: 1、生產與物流相互依存。我國工業生產中,物流所佔用的時間幾乎為整個生產過程的90%,物流費用占商品總成本的比重,賬面反映為40%,全社會物流費用支出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9%,而美國物流費用支出僅占其國民生產總值的9%,且呈下降趨勢。我國的物流還有廣闊的空間。 2、生產企業對物流的重視從營銷策略到營銷戰略。專業化分工導致對市場專業物流的需求加大。許多生產企業為使產品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將主要精力用於企業核心能力的開發,如新產品和技術的創新等,開始嘗試將本企業的物流業務整體轉交給物流企業來承擔,希望通過專業分工協作提高運行效率。由專業物流企業設計物流方案並提供產品促銷、倉儲、加工、配送、信息等一條龍、全過程物流服務。物流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3、生產的集中化趨勢,需要物流實現規模化、網路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一些技術和產品比較成熟的生產企業顯現集中化趨勢,如家電等行業,採取低成本擴張等方式迅速壯大企業實力。一方面,企業生產規模越來越大,其產品需要經過各種通道送達全國乃至國外客戶手中,需要網路化的物流企業做為其分銷網路的組成部分幫助其實現銷售,拓展市場;另一方面,競爭導致產品本身成本的壓縮空間減小,希望通過物流企業的規模效益和綜合服務降低物流的總成本,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康佳、長虹每年都有幾百萬台家電產品需要集散和配送,錢江摩托、濟南輕騎等廠家每年要有上千萬輛摩托車需要運送。每個大的商場背後都需要強大的物流網作為支撐。 (三)當前我國物流市場的細分 1、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六大趨勢 ①吃穿用的高檔化。三億人口進入小康,生活講究精細,追求名牌(20-30歲),如大屏幕高清晰等。 ②新三件。私人汽車、住房、現代通訊,帶動相關產業120多個。 ③生命生物工程。凡有利於人的健康,青春保護、壽命延長的都屬此概念。保健、化妝品(目前城市15%的人使用)。 ④精神產品。教育、文化、娛樂、媒體、留學
㈥ 配送概況包括哪幾塊內容
配送概念的內涵:
1、配送提供的是物流服務,因此滿足顧客對物流服務地需求是配送的前提。 1)由於在買方市場條件下,顧客的需求是靈活多變的,消費特點是多品種、小批量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配送活動絕不是簡單的送貨活動,而應該是建立在市場營銷策劃基礎上的企業經營活動。 2)由於在買方市場條件下,顧客的需求是靈活多變的,消費特點是多品種、小批量的,因此單一的送貨功能,無法較好地滿足廣大顧客對物流服務的需求,因此配送活動是多項物流活動的統一體。(如我國《物流術語》所述。)更有些學者認為:配送就是「小物流」。只是比大物流系統在程度有些降低和范圍上有些縮小罷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配送活動所包含的物流功能,應比我國《物流術語》提出的功能還要多而全面。 2、配送是「配」與「送」的有機結合。 所謂「合理地配」是指在送貨活動之前必須依據顧客需求對其進行合理的組織與計劃。只有「有組織有計劃」地「配」才能實現現代物流管理中所謂的「低成本、快速度」地「送」,進而有效滿足顧客的需求。 3、配送是在積極合理區域范圍內的送貨。 配送不宜在大范圍內實施,通常僅局限在一個城市或地區范圍內進行。
配送的作用
1、推行配送有利於物流運動實現合理化。 2、完善了運輸和整個物流系統。 3、提高了末端物流的效益。 4、通過集中庫存使企業實現低庫存或零庫存。 5、簡化事務,方便用戶。 6、提高供應保證程度。 7、配送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支持。
㈦ 配送在物流管理中有何作用
配送在物流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有:
1、推行配送有利於物流運動實現合理化。
2、完善了運輸和整個物流系統。
3、提高了末端物流的效益。
4、通過集中庫存使企業實現低庫存或零庫存。
5、簡化事務,方便用戶。
6、提高供應保證程度。
7、配送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支持。
(7)配送學者擴展閱讀:
配送內涵
1、配送提供的是物流服務,因此滿足顧客對物流服務的需求是配送的前提。
1)由於在買方市場條件下,顧客的需求是靈活多變的,消費特點是多品種、小批量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配送活動絕不是簡單的送貨活動,而應該是建立在市場營銷策劃基礎上的企業經營活動。
2)由於在買方市場條件下,顧客的需求是靈活多變的,消費特點是多品種、小批量的,因此單一的送貨功能,無法較好地滿足廣大顧客對物流服務的需求,因此配送活動是多項物流活動的統一體。(如我國《物流術語》所述。)
更有些學者認為:配送就是「小物流」。只是比大物流系統在程度有些降低和范圍上有些縮小罷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配送活動所包含的物流功能,應比我國《物流術語》提出的功能還要多而全面。
2、配送是「配」與「送」的有機結合。
所謂「合理的配」是指在送貨活動之前必須依據顧客需求對其進行合理的組織與計劃。只有「有組織有計劃」的「配」才能實現現代物流管理中所謂的「低成本、快速度」地「送」,進而有效滿足顧客的需求。
3、配送是在經濟合理區域范圍內的送貨。
配送不宜在大范圍內實施,通常僅局限在一個城市或地區范圍內進行。
㈧ 配送的內涵
1、配送提供的是抄物流服務,因此滿足顧客對物流服務地需求是配送的前提。
1)由於在買方市場條件下,顧客的需求是靈活多變的,消費特點是多品種、小批量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配送活動絕不是簡單的送貨活動,而應該是建立在市場營銷策劃基礎上的企業經營活動。
2)由於在買方市場條件下,顧客的需求是靈活多變的,消費特點是多品種、小批量的,因此單一的送貨功能,無法較好地滿足廣大顧客對物流服務的需求,因此配送活動是多項物流活動的統一體。(如我國《物流術語》所述。)更有些學者認為:配送就是「小物流」。只是比大物流系統在程度有些降低和范圍上有些縮小罷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配送活動所包含的物流功能,應比我國《物流術語》提出的功能還要多而全面。
2、配送是「配」與「送」的有機結合。
所謂「合理地配」是指在送貨活動之前必須依據顧客需求對其進行合理的組織與計劃。只有「有組織有計劃」地「配」才能實現現代物流管理中所謂的「低成本、快速度」地「送」,進而有效滿足顧客的需求。
3、配送是在積極合理區域范圍內的送貨。
配送不宜在大范圍內實施,通常僅局限在一個城市或地區范圍內進行。
㈨ 關於物流配送的西方經典理論有哪些
物流這門學科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說它古老,是因為物流行為在我們的商業運作中早已存在,我們商業經營中的運輸、保管、包裝、裝卸、流通和加工等都是物流活動,我們的前輩在這個領域已經耕耘多年,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和廣泛的應用。
因此,它應是一門古老的學科;但同時,它又是一門年輕的學科,說它年輕,因為物流一詞從國外傳入我國到今天也不過區區20年光陰,20多年來我國物流領域的專家學者經過努力研究也才有了一些初步的成就,因此,我們說物流還是一門年輕的學科,一個十分現代化的概念。今天,由於它對商務活動的影響越來越大,而使它也越來越受到了企業領導和經營者的關注。
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詞是個舶來品,最早出現於美國
,1915年在阿奇·蕭的《市場流通中的若干問題》一書中就提到物流一詞,並指出物流是與創造需求不同的一個問題。在本世紀初,西方一些國家出現了生產大量過剩、需求嚴重不足的經濟危機,企業因此提出了銷售和物流的問題,此時的物流還主要指銷售過程中的物流。
二次世界大戰中,圍繞戰爭供應,美國軍隊建立了後勤(Logistics)理論,並將其用於戰爭活動中。其中所提出的後勤是指將戰時物資生產、采購、運輸、配給等活動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一布置,以求戰略物資補給的費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務更好。大家注意,這個提法正是當前物流配送體系的一個基本目標。
之後,後勤一詞在企業中廣泛應用,並形成了商業後勤、流通後勤等多種分支,現代的後勤概念已包含了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等多方面的物流,是一個包含范圍更廣泛的物流概念。
,來讓這個傳統業務煥發青春,這就是今天的題目:現代物流配送體系的框架。
現代物流就是利用現代化技術,在現代化管理指導下的物流行為。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現代物流的兩個基本點就是一要利用現代化技術,二要運用現代化管理。
下面,我就著重講一下現代物流的基本特徵。
我們搞物流工作的,總是希望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來實現費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務更好這三個要求,而要實現這三個要求,就必須搞好現代化物流的兩個基本點。
一個基本點就是要利用現代化技術,比如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商業智能技術、自動化設備技術等等。另一個基本點就是要運用現代化管理,要以數據為依據,要對物流運作過程的各種信息進行科學管理,同時讓這些數據轉化為策略,來指導經營工作。
這三個要求和兩個基本點就構成了現代物流的三個基本特徵:
第一個特徵就是物流一體化。物流一體化是指,從整體上對物流運作的各個環節進行設計,以求取得整體上的最優。物流一體化應包括從信息採集到訂單到采購到加工到儲存到配送到結算直到分析的一條龍運作,每一環節都缺一不可。
亞太物流聯盟主席、澳大利亞著名的物流專家指出,物流一體化就是利用物流管理
,使產品在有效的供應鏈內迅速移動,使參與各方的企業都能獲益,使整個社會獲得明顯的經濟效益。
另一種說法認為所謂物流一體化就是以物流系統為核心的由生產企業、經由物流企業、銷售企業、直至消費者供應鏈的整體化和系統化。它是指物流業發展的高級和成熟的階段。物流業高度發達,物流系統完善,物流業成為社會生產鏈條的領導者和協調者,能夠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務。
總之,現化物流最基本的特徵就是物流一體化。
第二個特徵就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流的協調運作。物流運作環節眾多,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不協調好就會出現各部門的脫節,小則影響企業物流活動的效率,進而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大則可能讓物流運作失敗,讓企業蒙受巨大的損失。要搞好四流合一的協調運作,就必須應用現代化的工具,運用科學的管理和調度,讓企業在高效穩定中運行發展。
第三個特徵就是現代物流的五化。即規模化、共同化、短路化、自動化和信息化。
走規模化的道路是現代物流的一個共識,只有在規模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利潤才會滾滾而來。這一點,相信物流企業的管理層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短路化主要是指縮短供應鏈,以期節約成本。以前的采購方式是通過多級采購市場,層層加利來實現的,這種方法供應鏈長,效率低,費用大,而採用現代物流之後呢,供應鏈變得很短,費用自然就大大降低了,物流中的短路化其實是物流專業化的一種表現。(下面是傳統物流與現代物流的示意)
自動化有兩個方面的概念,一種是指存儲、運輸設備的自動化,例如分揀設備減輕了繁雜的分揀工作;電子化倉庫大大提高了存取貨物的准確性和效率。另一種概念是指物流運作環節的自動交接,以保證物流運作在各個環節的協調高效。這個自動化要依賴於物流的信息化建設。
物流的信息化建設在各位老總心目中已經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沒有物流系統的信息化,物流系統在實現一體化和協調運作上就會有很大的困難。而信息化建設本身又是一把雙刃劍,建設得不好不僅不會提高效率,還會給管理者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因此物流系統的信息化建設是很重要的。
要想讓自已的物流配送體系具備現化物流的三個特徵,必須在設計之初就要從整體上考慮,採用整體設計,逐步實施的方法來完成。這就是現代物流配送體系框架設計的重要性。
㈩ 配送的定義是什麼.作用包括什麼.
配送是指在經濟合理區域范圍內,根據客戶要求,對物品進行揀選、加工、包裝、分割、組配等作業,並按時送達指定地點的物流活動。
1、配送是物流中一種特殊的、綜合的活動形式,是商流與物流緊密結合,包含了商流活動和物流活動,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種形式。
2、從物流來講,配送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個縮影或在某小范圍中物流全部活動的體現。一般的配送集裝卸、包裝、保管、運輸於一身,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完成將貨物送達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則還要以加工活動為支撐,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廣。
(10)配送學者擴展閱讀:
配送要素:
一、集貨
1、集貨,即將分散的或小批量的物品集中起來,以便進行運輸,配送的作業。
2、集貨是配送的重要環節,為了滿足特定客戶的配送要求,有時需要把從幾家甚至數十家供應商處預訂的物品集中,並將要求的物品分配到指定容器和場所。
3、集貨是配送的准備工作台或基礎工作,配送的優勢之一,就是可以集中客戶的進行一定規模的集貨。
二、分揀
1、分揀是將物品按品種、出入庫先後順序進行分門別類堆放的作業。
2、分揀是配送不同於其他物流形式的功能要素,也是配送成敗的一項重要支持性工作。它是完善送貨、支持送貨准備性工作,是不同配送企業在送貨時進行競爭和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的必然延伸。所以,也可以說分揀是送貨向高級形式發展的必然要求。有了分揀,就會大大提高送貨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