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三輪去汶川是哪部電影
㈠ 關於唐山大地震電影的觀後感
懷著看災難片的心情去《唐山大地震》,可是災難的場面並沒有多麼的氣勢磅礴與嘆為觀止,那鏡頭下的中國卻讓人懷念與思考。
76年的中國,還是計劃經濟階段,生活的形式是簡單的,感覺卻是幸福的,電影里小兩口已經有了一對龍鳳胎作為母親的卻還想要生孩子,在說著計劃要孩子的時候母親(徐帆飾演)表現出來的熱情與對孩子的熱愛是那麼的的純粹與無私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生活質量的問題。
一家四口的日子沒有任何的問題,父母健健康康的,孩子活潑可愛。雖然愛孩子的心是無私的,可是在對待男女平等的問題上,幾千年來男尊女卑的中國式思維方式依然在無形中主導著大多數人去思考問題。當只剩下最後一個西紅柿的時候,雙胞胎的姐妹兩,女孩子就得做出犧牲讓著男孩,這不是偏愛,這是一種習慣,一種重男輕女思想的延續。
地震突然來襲的時候,所有的幸福與小市民簡單的生存方式被搖得碎如粉,無能為力的無可奈何。幾分鍾前還在灰撲撲的車里與丈夫玩車震,那簡單的風情與浪漫表現出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滿足這著實難得,一句台詞:「這么熱的天,全唐山就我們倆做這事。」簡單而生動的描述出了他們對現狀的滿足;幾分鍾後卻陰陽兩隔,生死殊途,沒有半點的提示,沒有一點點的預兆,在瓦礫倒下的那一刻,丈夫推了妻子最後一把,妻子得以死裡逃生,這愛用生命劃上了一個凄美的句號。
地震引起房子倒塌,預制板壓著姐妹倆,母親希望兩個孩子都能留下,可是現實卻要讓母親選擇只能留下一個,她哭喊著,說出了救弟弟,那三個字在別人聽來這無可置疑,可是在小女孩的耳朵里那三個字就是炸彈,炸毀了她以前所認知的一切,生命的價值親情的重要。女孩吃不到最後一個西紅柿不是因為她是姐姐,那是因為她是女孩。母親哭喊著放棄了女孩的生命,那一刻現代人的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被突襲的災難無限放大。選擇,那一刻母親到底該如何選擇……
災後……
母親堅強的活在唐山,不願隨兒子的奶奶到山東去,因為她要維持這個家,那個最初一家四口的家,帶著缺了胳膊的兒子,為兒子借錢裝假肢,日子再艱難仍不願意嫁人,她是為她死去的老公而活的,為那個四口之家的人而活的,她願意一切都停留在地震前並為此努力。
女兒(張靜初飾演),被人當作地震孤兒收養,她知道自己的親身母親還在,弟弟也還在,可是她認為家已經不在了,家不是在地震中倒塌了失去的,而是母親說出的那三個字「救弟弟」把她心中的家摧毀了,後來她的價值觀念也發生了變化,變得不再戀家,養育她的母親在病危的時候還得父親親自去學校她才願意回去見最後一面有著養育之恩的母親。與男朋友(陸毅飾演)意外懷孕不願去做人流,因為她——不願意放棄生命,她敬畏生命,因為她曾被放棄過。
兒子(李晨飾演)在經歷了災難後,個性頑強,求生慾望強烈,他心疼母親,不怕吃苦,踩三輪,獨自出外闖盪,堅韌的性格讓他後來在事業上有了不錯的表現,知道感恩,汶川地震的時候身為公司老總的他親自帶隊抗震救災,他遷就自己母親勝過自己的老婆,很難得!
32年後,兩姐妹在汶川抗震救災中偶遇,姐姐原以為自己割捨了32年的親情已經不復存在,會隨著她有意的掩藏與隨著她遠嫁它鄉而如車站的月台消失在身後,可是血濃於水,分離32年的親人只一眼相見親情就如烈火般在心裡燃燒起來,燃燒到她自責自己32年的行為,親人畢竟是親人。母親跪下來淚眼悉索對女兒說:「對不起,對不起。」女兒32年幽幽怨怨的情感就都融入到了淚水中。
墳墓里的書包,課本,母親的不願搬家,一切的一切的深深的觸動了女兒,她自責的蹲在自己的墳頭哭著……,那一幕意義深刻,女兒不願這墓被拆。房子可以塌,家卻不會破,人會離去,情感卻不會死……
災難是無情的,人是有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