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六國掛帥
① 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六國封相。什麼意思
「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六國封相。」的意思是假如我當初在洛陽有二頃良田,那哪裡能有現在佩戴六國相印的我呢?該片語是蘇秦游說六國諸侯合縱聯盟成功後,擔任了六國的國相途經洛陽的時候,蘇秦家人不敢仰視他時。
蘇秦師從鬼穀子,跟隨鬼穀子學習縱橫之術,且後來刻苦攻讀《陰符》,一年後開始游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後成為趙國的間諜,開始制定了六國合眾的目標,讓韓、魏、齊、楚、燕、趙六國聯合抗秦,最終六國封相,秦國也不敢從函谷關出兵侵犯,趙國霸主事業得以成功。
(1)安能六國掛帥擴展閱讀
蘇秦說出了這番言論主要是回憶起當初自己學成後窮困潦倒,狼狽的樣子,家人不幫忙卻譏笑他逞口舌之利,也表達了蘇秦前後完全不同命運的對照以及命途多舛對於他的激勵。
蘇秦說服六國主要採取的是「利導法」,蘇秦拜訪國君時會首要強調優勢,以解除他們怕秦心理,分析他們的地理條件、兵力情況、軍需物資、國力強弱、周邊關系等客觀優勢,結合君主賢能、士卒英勇等主觀因素,充分肯定其有利條件。
後會指出其危機所在,分析危機產生的原因,為合縱戰略做好鋪墊。然後替對方謀劃,並給出主意,建議合眾聯盟。最後進一步分析厲害,以利誘之,以理導之。
② 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出自哪裡
「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出自於戰國時的蘇秦,意思是假如蘇秦家裡有田地,其就不會有六個國家的相印了。
形容一個人因為自身的東西很少,所以就去爭取,反而爭取到了更大的成就。
說這話時,蘇秦正值功成名就,志得意滿之際。
作為一個出色的縱橫家,蘇秦成功地說服了趙、韓、燕、齊、楚、魏六國君王,採取「合縱」策略,一致對秦。也因此被推為「縱約長」,身兼六國宰相之職。如此風光,真算得上是空前絕後了。
身佩六國相印的蘇秦衣錦還鄉,六國君主紛紛派車馬相送。其浩浩儀仗連綿十多公里,顯赫堪比王侯。
連周天子都專門派人打掃街道迎接他,洛陽百姓更是簞食壺漿,望塵而拜。
那個在蘇秦潦倒落魄時節對蘇秦不理不睬、冷眼相向的嫂子,此刻戰戰兢兢地跪拜道旁不敢抬頭。
面對如此顯赫的威儀,回想自己當初的寒酸窘迫之狀。
蘇秦感慨萬端,於是便有了這句流傳千古的話:「使我(當年)有洛陽兩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
(2)安能六國掛帥擴展閱讀:
早年的蘇秦家境貧寒,以務農為生,後到齊國求學,拜鬼穀子為師,學習縱橫之術,學成之後的蘇秦並沒有即刻顯達,反而是混得窮困潦倒,最後狼狽回到家鄉。
回到家的蘇秦並沒有得到家人的安慰,甚至被人譏笑逞口舌之能。
蘇秦萬分慚愧,但還是沒有放棄,於是閉門不出,遍觀所藏之書,頭懸梁、錐刺股就是在這段時間發生的。
一年之後,在《周書陰符》中悟得合縱連橫之術,開始游說各國君王。
蘇秦先是到了洛陽,見到了周顯王,但是沒得到信任;又來到秦國,由於秦惠王討厭說客,未採納蘇秦的建議;離開秦國後,蘇秦到了趙國,卻遭到奉陽君的排擠。
無奈之下,蘇秦又到了燕國,足足等了一年才見到燕文侯,在聽完蘇秦的戰略思想後,燕文侯覺得很有道理,於是資助蘇秦車馬金帛,讓蘇秦游說各國以促成合縱之計。
蘇秦游說完各個諸侯後,六國達成合縱聯盟,團結一致。蘇秦被任命為從約長即合縱聯盟的聯盟長,並且擔任了六國的國相,同時佩戴六國相印。
蘇秦的成功是被逼出來的,未有成就之前,親戚朋友紛紛譏笑嘲諷,被認為不學無術,在這種壓力下,蘇秦沒有放棄心中的志向。
也許正是這些壓力激勵著蘇秦勇往直前,直到身佩六國相印名震天下。
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獅。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隱賑而封。
③ 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六國封相。
如果當年家中不是一貧如洗,而是有良田兩頃,怎麼可能身兼六國宰相專之職。
(「屬使我有洛陽兩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
說這話時,蘇秦正值功成名就,志得意滿之際。
作為一個出色的縱橫家,蘇秦成功地說服了趙、韓、燕、齊、楚、魏六國君王,採取「合縱」策略,一致對秦。他也因此被推為「縱約長」,身兼六國宰相之職。如此風光,真算得上是空前絕後了。
身佩六國相印的蘇秦衣錦還鄉,六國君主紛紛派車馬相送。其浩浩儀仗連綿十多公里,顯赫堪比王侯。連周天子都專門派人打掃街道迎接他,洛陽百姓更是簞食壺漿,望塵而拜。那個在他潦倒落魄時節對他不理不睬、冷眼相向的嫂子,此刻戰戰兢兢地跪拜道旁不敢抬頭。
面對如此顯赫的威儀,回想自己當初的寒酸窘迫之狀,蘇秦感慨萬端,於是便有了這句流傳千古的話:「使我(當年)有洛陽兩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
④ 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什麼意思
意思是假使我蘇秦剛開始就有二畝良田,日子溫飽,哪能有今天佩六國相印衣錦還鄉。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
原文:蘇秦喟然嘆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譯文:蘇秦感慨地嘆息說:「同樣是我這個人,富貴了,親戚就敬畏我,貧賤時,就輕視我。何況一般人呢!假使我當初在洛陽近郊有二頃良田,如今,我難道還佩帶得上六個國家的相印嗎?
(4)安能六國掛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漢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讓李陵為出酒泉擊匈奴右賢王的貳師將軍李廣利護送輜重。李陵謝絕,並自請步兵五千涉單於庭以寡擊眾,武帝贊賞李陵的勇氣並答應了他。
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時卻遭遇匈奴單於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卻越聚越多,糧盡矢絕之後,李陵最終降敵。
武帝憤怒,群臣皆聲討李陵的罪過,唯有司馬遷說:「李陵侍奉親人孝敬,一向懷著報國之心。他只領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殺敵一萬多,雖然戰敗降敵,其功可以抵過,我看李陵並非真心降敵,他是活下來想找機會回報漢朝的。」
然而,隨著公孫敖迎李陵未功,謊報李陵為匈奴練兵以期反擊漢朝之後,武帝除了李陵家,而司馬遷也定為誣罔罪名。誣罔之罪為大不敬之罪,按律當斬。面對大辟之刑,慕義而死,雖名節可保,然書未成,名未立,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之死無異。
想到文王拘於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時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賦有《離騷》,左丘失明乃有《國語》,孫臏遭臏腳之刑後修兵法,呂不韋被貶屬地才有《呂氏春秋》傳世,韓非被囚秦國,作《說難》和《孤憤》,《詩》三百篇,大概都是賢士聖人發泄憤懣而作。
終於司馬遷毅然選擇了以腐刑贖身死。至此,司馬遷背負著父親窮盡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對極刑而無怯色。在堅忍與屈辱中,完成那個屬於太史公的使命,完成了《史記》。
⑤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句式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是判斷句。
判斷句
是根據謂語的性質給句子分類得出的一種句型,一般是用名詞或名詞性片語作謂語,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即說明某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
古代漢語的判斷句共有五種基本形式。
1、主語,謂語+「也」。(「制,岩邑也。」)
2、主語+「者」,謂語+「也」。(「兵者,凶器也。」)
3、主語+「者」,謂語。(「兵者,凶器。」)
4、主語,謂語。(「兵,凶器。」)
5、主語+「是(為)」+謂語。 (「安能辨我是雄雌?」)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出自《阿房宮賦》。
作品簡介:
《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賦體文章。文章通過對阿房宮興建及其毀滅的描寫,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全文運用了想像、比喻與誇張等手法以及描寫、鋪排與議論等方式,駢散結合,錯落有致。文章語言精練,工整而不堆砌,富麗而不浮華,氣勢雄健,風格豪放。
原文:
阿房宮賦
作者: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橋卧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譯文
六國統治結束,四海合而為一;蜀地的山變得光禿禿了,阿房宮建造出來了。覆蓋三百多里地面,遮天蔽日。沿驪山向北建築再往西轉彎,直到咸陽。渭水、樊川浩浩盪盪,流進了宮牆。五步一座樓,十步一個閣,走廊如綢帶般縈回,飛檐像鳥嘴般高啄。各自依著地形,四方向核心輻輳,又互相爭雄斗勢。樓閣盤結交錯,曲折迴旋,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轉的水渦,高高地聳立著,不知道它有幾千萬座。長橋橫卧水波上,天空沒有起雲,何處飛來了蒼龍?復道飛跨天空中,不是雨後剛晴,怎麼出現了彩虹?房屋高高低低,幽深迷離,使人不能分辨東西。樓台上由於歌聲響亮而充滿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於舞袖飄拂而充滿寒意,有如風雨凄冷。一天之中,一宮之內,而氣候不相同。
六國的妃嬪侍妾、王子皇孫,離開自己的宮殿,坐著輦車來到秦國,早上唱歌,晚上奏樂,成為秦國的宮人。明亮的星星晶瑩閃爍,那是宮女們打開了梳妝的鏡子;烏青的雲朵紛紛擾擾,那是宮女們在梳理晨妝的發髻;渭水漲起一層油膩,那是宮女們潑棄了的胭脂水;煙靄斜升雲霧橫繞,那是宮女們燃起了椒蘭在熏香;雷霆突然震響,那是皇帝乘坐的宮車駛過;轆轆的車聲越聽越遠,無影無蹤,也不知道要去什麼地方。她們每一片肌膚,每一種容顏,都美麗嬌媚得無以復加,久久站立,倚門遠眺,盼望著皇帝來臨。有些人竟這樣等了三十六年,都沒能見到皇帝。
燕國趙國收藏的金銀,韓國魏國聚斂的珠玉,齊國楚國挑選的珍寶,是諸侯年深日久,從他們的老百姓那裡掠奪來是,堆積如山。一旦國破家亡,這些再也不能佔有了,都運送到阿房宮里來。寶鼎被當作鐵鍋,美玉被當作頑石,黃金被當作土塊,珍珠被當作砂礫,隨便丟棄,遍地都是,秦人看見這些,也並不覺得可惜。
唉,一個人的意願,也就是千萬人的意願啊。秦皇喜歡繁華奢侈,人民也顧念他們自己的家呀。為什麼掠取珍寶時連一錙一銖都搜刮干凈,耗費起珍寶來竟像對待泥沙一樣?致使承擔棟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農夫還多;架在樑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女工還多;樑柱上密集的釘頭,比糧倉里的粟粒還多;瓦楞長短不一,比全身的絲縷還多;或直或橫的欄桿,比全國的城郭還多;管弦奏出的嘈雜聲音,比集市上的人聲還多。看著這些天下的人民,口裡不敢說,心裡卻敢憤怒。可是獨夫民賊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驕橫頑固。結果戍卒大呼而起,函谷關被一舉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宮化為一片焦土。
啊,消滅六國的是六國自己啊,而不是秦國;消滅秦國的是秦王朝自己啊,不是天下的人。可嘆呀!要是六國都能愛護自己的人民,就完全能夠抵擋住秦國了。要是秦國能夠愛護六國的人民,那麼皇位就可以傳到三世還可以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族滅它呢?秦人來不及哀悼自己,而後人替他們哀傷;如果後人哀悼他們卻不把他們作為鑒戒,只怕又會使更後的人又來哀悼這後人呢!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828)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後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