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單號
A. 關羽號什麼
關羽(162-219),字雲長,本字長生,並州河東解縣人(今山西運城市),漢族。一直是回歷來民間崇祀的對象,三國時答期蜀漢著名將領,前將軍,漢壽亭侯,軍事家。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號為「文聖」的孔子齊名。此外,關羽還被台灣同胞視為恩主神,日本也有關羽崇拜者。
B. 關羽的廟號、謚號是什麼啊
關羽的謚號復三國志中是制「壯繆」吧?如果你能認可這點的話,那是傳言諸葛亮在評定關羽時認為此人實際做了不少糊塗事,對蜀漢不利,故在贊揚其武功的「壯」後又加了一個貶義的「謬」;但正式追封時,大家又覺得不忍,故而改偏旁為「繆」。
關羽沒有廟號,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里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
C. 關羽的謚號是什麼
謚 封
關羽生前除曹操奏請漢獻帝封其為漢壽亭侯外,正式官職為襄陽太守、都督荊州事務。劉備封賜的爵位先為盪寇將軍,後為前將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在其歿後的41年,即三國蜀景耀三年(260,正好是其誕辰100周年),後主劉禪追謚為壯穆侯。然而,從南北朝開始,直到清朝末年,關羽受歷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無減,「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褒封不盡,廟祀無垠,關羽名揚海內外,成為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神聖偶像之一,以致與孔夫子齊名,並稱「文武二聖」。
關羽是以忠貞、守義、勇猛和武藝高強稱著於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需要這樣的典型人物來作為維護其統治的守護神,因而無比地誇張、渲染其忠、義、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將能象關羽那樣盡忠義於君王,獻勇武於社稷。
給關羽加爵封王始於宋代。徽宗趙佶於祟寧元年(1102)追封關羽為「忠惠公」,使羽由侯爵進為公爵。事隔一年,又於崇寧三年進封羽為「崇寧真君」;大觀二年(1108)再封羽為「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又封羽為「義勇武安王」。在短短的21年內,趙佶追封關羽多達4次,由侯進公,由公進君,由君進王。南宋第一個皇帝趙構也宣稱關羽能「肆摧姦宄之鋒,大救黎元之溺」,於建炎二年(1128)加封羽為「壯繆義勇武安王」,其子趙昚更稱關羽「生立大節與天地以並傳,投為神明亘古今而不朽」,「名著史冊,功存生民」,於淳熙十四年(1187)加封羽為「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宋亡之後由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元文宗圖帖睦爾於天歷元年(1328)在南宋給羽的封號上去掉「壯繆」,改為「顯靈」,全稱謂「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封關羽為帝始於明代。朱元璋死後,由太子朱允繼位,年號「建文」。建文三年(1399)朱棣發動武裝政變,以「清君側」為名攻克南京,奪得皇位。朱棣說他的行動得到關羽顯靈保佑,由他當皇帝乃是「天意」。皇帝說關羽是神,各級官吏和黎民百姓亦都把關羽當神來敬。到了明朝中後期的正德四年(1509),朝廷下令將全國的關廟一律改稱「忠武廟」。萬曆二十二年(1594),
應道士張通元的請求,神宗朱翊鈞進封關羽為帝,關廟的稱謂亦由「忠武」改為「英烈」。萬曆四十二年(1614)十月,朱翊鈞封羽為「三界伏魔大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見《咳余叢考》《老圃叢談》兩書)。《解縣志》和《山西通志》對關羽封帝的記載與上述說法有異:一說是萬曆十八年(1590)封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帝」;一說是萬曆十年封羽為「協天大帝」。孰為信史,有待考證。
清代統治者也是極為祟信關羽的。入關前世祖福臨與蒙古族諸汗結拜兄弟,聲言「亦如關羽之與劉備,服事唯謹也」。入關後的順治元年(1644),即封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聖祖玄燁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西巡途經解州時拜謁關帝廟,親書「義炳乾坤」匾額。世宗胤禛於雍正四年(1726)追封羽的遠祖、祖父、父親為公爵。乾隆之後,歷嘉慶、道光二朝,羽的封號陸續加成「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羽贊宣德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多達24字,比之歷代表彰尤著。文宗奕寧於咸豐五年(1855)追封羽的遠祖為「光昭王」,祖父為「裕昌王」,父親為「成忠王」。這樣,自羽以上四世,三王一帝,顯耀炫赫,連清室的皇宮里也供起了關羽的神位。
D. 關羽有哪些稱號
E. 關羽簡介
關羽(163-219),.曹操三天一大宴,五天一小宴!送美女和黃金,關羽都不肯效忠曹操,永久效忠劉備版,到最後死的權時候都不投降孫吳, 他的優點是:愛惜百姓!從來不傷害百姓! 華容道放曹操講義氣,在大哥最困難時候都始終不離不棄!誓死效忠與劉備! 他識大體顧大局!用勇有謀! 缺點就是由於自己太驕傲了!導致最後敗走麥成!
F. 關羽的名號是什麼啊
關羽(?-220年)[1],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2],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劉備勢力的重要將領。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歷代推崇,由於其忠誠和勇武的形象,多次被後代帝王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稱為關聖帝君、關帝君、關帝等。儒教奉為五文昌之一,又尊為「文衡聖帝」、「關西夫子」,道教奉為「協天大帝」、「翊漢天尊」。中國佛教界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民間由於《三國演義》等傳統作品的影響,普遍認為關羽與劉備、張飛是結義兄弟,關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公、關二爺、關二哥、關老爺,直至現當代的某些社會群體與場合中,仍然經常出現祭拜關羽的情況。 各朝皇帝都以關羽為忠義的代表,以關羽成為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例子,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的過程請參考下表:朝代皇帝時間封號北宋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忠惠公北宋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崇寧真君北宋宋徽宗大觀二年(1107年)武安王北宋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義勇武安王南宋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壯繆義勇武安王南宋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元元泰定帝天歷八年(1335年)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1613年)單刀伏魔、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明明思宗崇禎三年(1630年)真元顯應昭明翼漢天尊清清世祖順治九年(1652年)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清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三代公爵、聖曾祖、光昭公、聖祖、裕昌公、聖考、成忠公清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山西關夫子清清高宗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靈佑二字清清仁宗嘉慶十八年(1813年)仁勇二字清清宣宗道光八年(1828年)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關羽的祠廟遍布各地,為最多祠廟的中國神明之一。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也就是發明許多武器的蚩尤。就官方祭祀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善於用兵的周武王宰相姜子牙,而關羽則為從祀之神。如平日出征,則祭拜佛教四大天王中掌管北方的毗沙門天王,並繪制毗沙門天王旗,以保佑戰爭勝利。至遲宋朝末年,民間供奉關羽的廟宇已經「郡國州縣、鄉邑間井皆有」(郝經《陵川集》)。元代朝廷雖崇信藏傳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間對關羽的崇信有增無減,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朝,官方崇信的武神為中國的北方真武上帝,甚至以真武上帝的顯靈事跡,代表明成祖即位的合法性。清以降,供奉關羽的廟宇不僅遍布中國內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鮮半島乃至海外。今日僅在老北京城裡,就有一百多座專供關公或兼供關公的廟宇。因為關羽不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時又受到道教、佛家的膜拜,所以關羽是橫貫儒家、佛家、道教三大中國教派的神祇。但其中以儒家的關羽體現更多關羽的本色。隨著關羽地位變得顯赫,關羽更被尊稱為「武王」、「武聖人」,與孔子並肩而立,合稱「文武二聖」。也正因為關羽如此顯赫,除了軍人、武師奉他為行業神崇拜外,就連商業、煙業、描金業、香燭業、教育業、命相家等等不相乾的行業也推崇關羽,所以也信奉他為「財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G. 關羽的外號字XX
關羽(160年~219年),字雲長,本字長生,東漢時河東郡解縣常平里人(今山西省運城市常平鄉常平村)。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軍事家、著名將領。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
神台上手握青龍偃月刀的關羽出生於平民家庭,他是最早加入劉備軍事集團的領導成員之一。據史料記載,188年,關羽與劉備、張飛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地方武裝,加入東漢王朝鎮壓黃巾起義的戰爭。戰爭結束後,劉備建立了其軍事集團的正規武裝力量,關羽成為劉備的主要軍事將領,任別部司馬。
200年,劉備集團被曹操集團擊敗,關羽投降曹操,曹操為了留關羽為己用,待以厚禮,任命關羽為偏將軍,封漢壽亭侯。同年7月,關羽獲悉劉備的音信後,離開曹操重新追隨劉備。關羽先後參與了三國初期多次著名戰役。
劉備集團進攻四川時,關羽留任襄陽太守,封盪寇將軍,負責守衛蜀國的東南門戶———荊州,與盟國吳國一起多次擊退來自曹操集團的攻擊。但於215年,蜀漢與吳國因邊境地盤的糾紛導致關系惡化,兩國的同盟關系破裂。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後,封關羽為前將軍。
219年10月,吳國趁關羽率軍與魏軍激戰之際,偷襲其後方。關羽腹背受敵,在向四川撤退的途中遭魏、吳軍隊的追截打擊,全軍覆滅。同年12月,關羽與其養子關平在麥城(今湖北安遠縣北)被吳國將領馬忠擒獲後遇害。
關聖帝君 (? - 219) 名「羽」字雲長,本字長生,三國時河東(今山西解縣)人。為蜀漢大將,輔佐劉備成大業,曾大破曹軍,威震一時。官歷「前將軍」、「漢壽亭侯」,後吳將呂蒙襲破荊州,被殺。謚「壯繆侯」。因其為人忠直仁義,廣受民間崇祀,尊其為「關公」、「關夫子」。歷朝皆有加封,宋時封為「武安王」,明封「協天護國忠義大帝」,清乾隆間詔改其謚為忠義。亦稱為「關帝」、「關聖」、「關聖帝君」、「武聖」。
關羽幼年時,熟讀《左傳》,美髯,人稱「美髯公」。中平元年(184),關羽在家鄉犯法,逃亡到涿郡,時逢劉備在招兵買馬,與其相談,甚為投機,便投到了劉備的旗下。接著他隨劉備和張飛一起轉戰南北,參加數十次大小戰斗,從來都不怕艱難。劉備顛沛流離,他也從無怨言。建安元年(196)劉備投奔曹操後,一次與曹操外出打獵,在眾人散開後,關羽曾要求劉備准他殺掉曹操,劉備沒同意。建安四年(199),劉備反曹,逃至徐州,由關羽鎮守下邳城,代理太守。建安五年(200),曹操攻破徐州,劉備、張飛敗逃後不知去向。關羽為保護劉備的妻子,被逼降曹。曹操對關羽甚為親近,拜為偏將軍。又讓張遼去了解關羽的真正想法,關羽明確地說:「我確實很清楚曹公對我很好,但我曾受過劉將軍的厚恩,曾發誓要同生死,這是不能背叛的。所以我最終還是要去找劉將軍,不過在我走之前一定要立功來報效曹公。」曹操知道後,深感關羽很講義氣,也沒有追究。官渡之戰前,袁紹派大將顏良率軍在白馬攻打曹操的東郡太守劉延,形勢危急。曹操派張遼與關羽為先鋒,前往解救。到了陣前,關羽遠遠望見顏良的麾蓋,即策馬速沖上前,斬顏良首級。大破顏良。曹操知道後,為留下關羽,上表漢獻帝封關於為漢壽亭侯。建安五年(200)底,關羽知道了劉備的下落,即封其所受的賞賜,留書,掛印告辭而去。曹操的部將們都主張追擊關羽,但曹操說:「各為其主,不追了。」
關羽在汝南找到了劉備,又隨劉備轉戰南北,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赤壁之戰兵敗之後,劉備憑借關羽,張飛,趙雲的武力,趕在東吳之前,收復了江南諸郡,劉備封關羽為襄陽太守,盪寇將軍。建安十六年(211)劉備入蜀,留諸葛亮與關羽鎮守荊州,約一年後又調諸葛亮等入蜀,獨留關羽坐鎮荊州。
建安二十年春,孫權向劉備要荊州不成,便派呂蒙奪取了長沙,桂陽二郡,並圍攻零郡。同年五月,劉備率軍五萬到荊州,欲奪回二郡,令關羽率兵三萬到益陽。這時,東吳也做好了迎戰的准備,又用計騙降了一直堅守零陵的郝普,佔領零陵郡。東吳大將魯肅也率軍屯益陽。魯肅在益陽時,邀關羽相會,關羽按約將軍隊停與百步之外,只帶二三各隨從單刀赴會,並全身而退。
此後東吳一直想攻佔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稱漢中王,認命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符節及斧鉞,古代出兵征討時,天子授給大將以示威信的信物)。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入曹魏的佔領地區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將於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於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司馬懿等建議聯合孫權,要孫權從關羽背後襲擊。曹操採用此策。孫權派呂蒙等做好了准備,並在十月出軍,而且將要進攻的戰略告訴曹操。但曹操的謀臣董昭卻認為,應當把東吳的打算泄漏出去,這樣可以讓關羽早日退兵,而且也可以讓關羽和東吳相鬥,曹魏作收魚人之利。曹操命人寫成文字,用箭射到關羽營中。但關羽看到了之後,猶豫不決,又耽誤了時間。
關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將軍士人平常皆受關羽的輕視感到不滿,孫權派人來誘降,二人便投降了孫權。吳軍以蜀軍將士的家屬為人質,出兵配合曹軍,前後淹擊蜀軍,蜀軍潰敗。
關羽失荊州的原因很多,當時丟下東吳這個主要的對手不顧,去進攻曹軍,犯了方向性,戰略性的錯誤。同時諸葛亮的「東和孫吳」的戰略有關。
而關羽的一生,最重情義,誓言。自年輕時投奔劉備,便終生不變初衷,至死不渝。他是我國「義」的典型。
關羽也是唯一被佛,道,儒三家崇拜的神,佛教把他當成是護法。道家儒家把他當成是「忠義」的象徵,尊稱為「關聖帝君」。至今,全國各地的「關帝廟」仍香火鼎盛。
關羽僅帶著少量的隨從向蜀軍控制的上庸撤退,他們日夜兼程,連續數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關羽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將馬忠生擒。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五十六歲。
H. 關羽的字型大小是什麼
關羽,字雲長。後人尊為武聖!
I. 王者榮耀關羽的號
我要玩關羽的號
J. 關羽號是什麼
關羽的號有兩個,一個是「美髯公」,一個是「萬人敵」
張飛自號是「燕人」,呂布給他的歪號「環眼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