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寺蛟龍
1. 圓通禪寺的史料
據李源道《創修圓通寺碑記》記載,寺建於唐南詔蒙氏時期(公元七三八~版九○二年)權。南詔王閣羅鳳遣其子鳳伽異築拓東城,當時圓通山潮音洞有蛟龍為患,異牟尋始建名為「補陀羅寺」,以鎮蛟龍。其後,寺宇毀於兵焚,到元朝初年只遺荒址。元大德五年(一三○一年(辛丑年))雲南行中書省左丞阿昔思大興土木,以「崇建法宇,庄嚴法身」。經過十九年的苦心經營,到元延七年(一三二○年)建成寺宇,並延請佛日、圓照二僧住持,取名為「圓通寺」。元代的圓通寺景色幽奇,殿宇庄嚴,樓閣壯觀,山石嶙峋,水榭曲徑,石階、石徑、石橋、石欄,安排均稱,別具風格;史稱「常住有田,湯沐有室,卉木篁竹,果林蔬圃,前後映帶」;不僅是著名的佛教寺院,也是幽靜的風景游覽區。明清兩代,曾不斷修葺,現存寺宇建築大都為清朝建築。據《新纂雲南通志》記載,在明朝成化年間曾重修此寺;清康熙七年,吳三桂又大規模擴建,重修了寺前的八角亭和四周的水榭曲廊,並建「圓通勝境」牌坊,又將山門移出百步直到街面,始成今日的規模。民國年間,也曾多次修葺。一九四九年後,政府拔款重修,寺宇面貌煥然一新。雲南省佛教協會和昆明市佛教協會即在寺內辦公。
2. 昆明有哪些傳說
傳說:1、《金馬碧雞》的傳說昆明東面有一山曰金馬山,西面有一山曰碧雞山,史稱「東驤神駿,西翥靈儀」,為雲南的象徵。早在明代,「金馬朝輝」與「碧雞秋色」就已視為昆明勝景。流傳於昆明的《金馬碧雞》的傳說其主要內容有二:其一,說古時昆明為荒涼貧瘠之地,山上無樹木花草。一日太陽東升,在「隆隆」巨響聲中,大陽里飛出一匹駿馬;當天月亮出來,在「嘩啦啦」的響聲中飛出一隻碧玉雕成的雄雞。於是,昆明處處金花開,滿山結金果,壩子成碧海,鳥飛魚蝦躍。其二則說:武勇的滇王同哀牢王美麗的公主聯姻,金馬碧雞是哀牢王作陪嫁送給滇王的禮物。後來,因滇王有兩位王子,相互都謙讓王位。老滇王納宰相之謀,讓兩位王子都去尋找放到大山之中的金馬碧雞。結果兩位王子去找金馬碧雞之後,一直不見返回,於是便成為昆明民間流傳的紀念金馬碧雞的許多民 俗事項的緣由。《金馬碧雞》的傳說源遠流長,遠在公元前的西漢就在民間有流傳。史料記載,漢武帝聽信方士的說法,認為雲嶺之南有神雞,毛羽青翠,能破石凌空飛翔,光彩奪目,其聲悠長。漢宣帝封王褒為諫議大夫前往雲南求取。王褒因故沒有到達,還寫《移金馬碧雞頌》以祭之。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里講到滇池有龍馬,龍馬交配而出駿馬,可「日得五百里」。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公元472—527年)所著《水經注》里也提到大姚禺山有金馬碧雞「光彩候忽,民多見之」。唐宋之後,這一美妙的傳說又被佛家所利用,說金馬是佛教阿育王的「神驥」。唐代之後,昆明東西山嶽已有金馬、碧雞的詞寺,人們把它當作神靈以供奉。歷代的文人名士吟詠金馬碧雞的詩文頗多。2、圓通寺的傳說:據傳說,在明朝嘉靖年間的一天夜裡,昆明市區下了一夜暴雨。翌日清晨,一個和尚走出僧房,只見庭院中落葉遍地,轉入大殿燃燈上香,卻見木柱上的兩條泥龍渾身水淋淋,好像才出水面歸來。這和尚驚愕萬分,轉身跑去報告住持,住持半信半疑,於是,帶領一群和尚奔進大殿,果見這兩條龍遍身是水,鱗甲上粘掛著青苔(海藻之類)。龍的胸部一起一伏地喘著氣息。眾和尚見狀,驚得目瞪口呆,不敢出氣。其中有個小沙彌,好奇地左瞻右顧,他走出殿堂,見地上有一條粗大的水跡,這水跡是沿著柱上盤繞的泥龍而伸到殿外,這小沙彌向眾和尚指指點點,他們似有領會,一齊躡手躡腳,沿循水跡去尋找根源。一行來到今翠湖的九龍池畔(今圓通街坡底西北面),岸上圍著一大群人正議論紛紛。原來昨夜天降大暴雨時,許多人聽到神龍咆嘯,格鬥之聲音一夜不絕。又有人在岸邊拾到有碗口大的幾片龍鱗殼,和尚們才恍然領會,方知是本寺的兩條泥龍奔入海中(翠湖原名菜海子),驅逐強佔九龍池的一條蛟龍。在這以前,昆明常遭蛟龍泛水,淹沒半個城區街道,老百姓叫苦不迭。經此一戰,蛟龍絕跡了,人民安居樂業了。圓通寺的大殿後,築有咒蛟台,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正是蛟龍潛藏的大石洞,蛟龍占著居高臨下的地勢,時常興妖作怪,危害人民。距昆明城南約40多公里處有座盤龍寺,寺僧名阿咱李。他懂得峋嶙經文(古夏文),經文上詳細記載著大禹治水的經過。其中有就(就有)降伏蛟龍的神咒。昆明城的耆老們,為了收伏蛟龍,才在此築咒蛟台,恭請阿咱李在台上日日夜夜念峋嶙經,數日後法咒的效力顯現了,蛟龍出洞伏於地,作求饒狀,阿咱李揮之令去。此後蛟龍泛水之災患就沒有了。3.阿詩瑪的傳說相傳熱布巴拉家向阿詩瑪提親,沒有結果,便把阿詩瑪搶走。這事被阿黑知道了,他翻過七七四十九座山,從遠方牧場匆匆趕回去救阿詩瑪。回到家後,阿詩瑪已被搶走三天三夜了。他又騎上神馬跨過九九八十一條河趕以熱布巴拉家。經過幾番周折,終於救出了阿詩瑪。阿詩瑪得救了,兄妹倆歡天喜地,騎馬踏上歸途。他們不知走了多少路,跨過幾要溝,翻了幾座山,天黑下來了,風大起來了,為早日到家,他們顧不上這些,還是繼續往前走。走著走著,一陣亂風過後,天上烏雲滾滾,四野雷聲隆隆,眼看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他們只好雙雙下馬,但在黑夜裡什麼也看不見,結果倆人都迷了路。這時風又大,雨又急,看是看不見,喊是喊不應。山洪下來,水越來越深,他倆一經走散,便誰也再找不到誰。直對洪水漸漸退去,阿詩瑪和阿黑又才碰到一起。但倆人都已迷失了方向,又加渾身凍得直哆嗦,他們犯愁了。這時,一隻嗡嗡叫的小蜜蜂朝他們飛為。蜜蜂圍繞他們轉了三圈後,開始講話了:「嗡嗡嗡,嗡嗡嗡,今晚就來我家歇,我家就在岩洞中。」講完就落在阿詩瑪的包頭上,阿詩瑪用手把它趕起後,就同阿黑哥尾站小蜜蜂飛的方向走去。蜜蜂領著阿黑和阿詩瑪進了石林,這里又濕又滑,阿詩瑪伸手想找個癩石頭扶扶,不料一下粘在崖壁上,再也下不來了。她只好傷心地對阿黑哥說:「阿黑哥啊阿黑哥,快快想法救下我,去找白豬白公雞,拿來祭獻神爺。」阿黑哥聽後,又傷心又著急,他擦乾眼淚,又翻過四十九座山、八十一條河,最後找來白公雞,但是走遍九村十八寨,就是白豬找不到。沒辦法,他只好找來一頭黑豬,又到山上挖來一筐白泥巴。他把泥和成漿,塗在黑豬身上充白豬,這樣白豬白雞都有了,可就在他高高興興,准備回石林時,由於連日奔波、太疲倦了,他爬過最後一座山後,一坐下來便睡著了。這時,沒斯帕瑪(老天爺)又下起一場大雨,雨水把他從夢中澆醒,過去看豬時,黑豬身上的白泥巴早被雨水沖得乾乾凈凈。崖神祭不成了,阿詩瑪也救不下來,阿黑後悔莫及,他呼天喚地大哭一場,但崖神不鬆手,阿詩瑪也就永遠粘在那塊大石上。天長日久,被雨水不斷沖刷,才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那個樣了。阿詩瑪石像旁的那塘水,也就是當時把白豬沖成黑豬的那場雨積下的。4.過橋米線的傳說:傳說蒙自縣城有一書生,很英俊,很聰明,但喜歡遊玩,不願下功夫讀書。他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和一個年幼的兒子。夫婦之間,感情很深。但妻子對書生喜游樂,厭讀書深感憂慮。一日,對書生道:「你終日游樂,不思上進,不想為妻兒爭氣嗎?」聞妻言,生深感羞愧,,就在南湖築一書齋,獨居苦讀,妻子也與生分憂,逐日三餐均送到書齋餉生。日久,生學業大進,但也日漸瘦弱。妻子看在眼裡,很心疼,思進補之。一日,宰雞煨湯,切肉片,備米線,准備給書生送早餐。兒子年幼,戲將肉片置湯中,生妻恕斥兒子的惡作劇,速將肉片撈起,視之,已熟,嘗之,味香,大喜。即攜罐提籃,送往書齋。因操勞過度,暈倒在南湖橋上,生聞訊趕亞,見妻已醒,湯和米線均完好,湯面為浮油所罩,無一絲熱氣,疑湯已涼,以手掌捂湯罐,灼熱燙手,大感奇怪,詳問妻製作始末,妻一一詳道。良久,書生說道,此膳可稱為過橋米線。書生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考取了舉人,這事被當地群眾傳為佳話。從此過橋米線不脛而走,竟成雲南名膳。5.西寺塔的傳說:在昆明市中心,最有名的古跡,除了每六十年能出現「金碧交輝」奇景的「金馬」、「碧雞」二坊之外 就當數相隔數百米,遙相呼應的東、西寺二塔 ,此二塔鎮龍的傳說在昆明已是家喻戶曉,以至於昆明市民文化中有了「鐵樹開花馬長角」的最大禁忌~ i而絕大多數人不知道的,就是在這兩座塔的中間地帶,還有一口井!!!聽過這樣一種說法: 東西寺塔下的黑龍力量實在是太強大了,以至於雙塔都鎮壓不住 }為了安撫黑龍,只能在雙塔中間開了一口井,必要時打開蓋子給黑龍透氣並進行祭祀6.黑龍潭的傳說:很久以前,昆明經常鬧旱災,有一次連著幾個月都沒有下雨。一個叫做小黑哥的小夥子,一氣之下就做了一首打油詩罵龍王:挨刀死龍王,遍地鬧災荒,老子遇到你,把你鱗拔光!小黑哥向鄉親們告了別就去找水。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小黑哥罵龍王的事,被五老山上的麻臉老龍王聽見了,他非常生氣。可昆明的風雨正好是他管,老龍王決定要懲治小黑哥。於是變成一個白發蒼蒼滿臉麻子的老頭,坐在山口上等著小黑哥。小黑哥見到麻臉老頭向他詢問水源,並請他帶路。老頭領小黑哥走進一個黑森森的山箐里,到了箐底後看見一潭泉水,小黑哥剛要喝水,只聽見「嘩啦啦」一陣響,小黑哥被一條又粗又長的鐵鏈栓了起來。麻臉老頭說道「我是龍王,你敢罵我,我要把你扔進這深潭淹死!」小黑哥一聽,火冒三丈咬著牙說道「我就是要罵你這個老不死的龍王!」麻臉龍王說道「你我前世無怨,今世無仇,你為什麼要罵我?」小黑哥說「你天干半年不下雨,坑死一方老百姓,不罵你罵誰?」龍王道「天干要下雨,雨多要收雨,這些事,累死人。我一老頭,實在是管不了。」小黑哥很生氣的道「你不管,我來管。」「你管可以,但要答應我兩件事。」「什麼事?」「行雨收雨都是龍做的事,你要行雨,先要變成龍,這是頭一件。第二件,成龍後你要被鎖在這個龍潭中,隔六個月才准下雨一次。」小黑哥道「我都答應你,只不過等不了六個月了,我今天就要行雨。」「但今天不是行雨的日子,你要去也行,不照天條行雨一次,你身上的鏈子就要加一千斤,你干不幹?」「干!」麻臉龍王點點頭,用手一指,把小黑哥身上的鏈子解開,叫他喝了三大口龍潭水。小黑哥一下子變成了一條大黑龍,沖到空中行起了雨。一直下了三天三夜,鄉親們得救了,莊稼也活過來了。小黑哥行完雨,就被鎖到龍潭底下。每逢遇到旱災,小黑哥就不顧天條規定,擅自行雨,鐵鏈就加一千斤,而每回為掙斷鐵鏈,他都在龍潭裡掙扎,因為是條黑龍,冒出的汗也就才黑色,把龍潭都染黑了。這個龍潭就被人們叫做黑龍潭,為了紀念小黑哥,還修了黑龍宮和龍泉觀7.睡美人的傳說: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清幽秀美,景緻極佳,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譽。從昆明城東南一眺望,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兩岸。她的頭、胸、腹、腿部歷歷在目,青絲飄灑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顯得豐姿綽約,嫵媚動人,所以又叫睡美人。民間傳說,遠古時一位公主耐不住宮中寂寞,偷偷出了王宮與一小伙結為夫婦。後來,國王拆散了這一美滿姻緣,並用計將小夥子害死。公主悲痛欲絕,痛哭不止,淚水匯作了滇池,她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 備註:其實這故事是根據郭沫若游昆明時的一句戲言編的,屬於真正無中生有的傳說,流傳時間不超過三十年)8.滇池的傳說傳說很早以前,昆明一帶沒有湖泊,也沒有小溪,只有一片貧瘠的土地。成千上忘頃土地都是靠天吃飯,不知從何時起,這里再也沒有一滴雨,田野變得乾裂荒蕪。一個年輕的獵手,為了給昆明尋找水源,告別了新婚的妻子,走了不知多少年。終於來到了東海,他在海邊看到一隻鷹從海邊叼起一條小紅魚,他一箭射下老鷹,救了小紅魚,沒想到這條小紅魚是東海龍王的三公主。龍王看青年獵手英武善良,就想把女兒嫁給青年獵手,青年列執意不肯,龍王便將獵手變成了一條小黃龍。小黃龍忘不了對妻子和家鄉的思念。一天,他趁龍王不備,放開量喝足東海水後,飛回了昆明。然而妻子由於思念過度而死,化做睡美人山(今滇池邊的西山)。小黃龍悲痛欲絕。吐完肚中的海水,撞山而亡。他吐出的東海水匯成了滇池。從此,有了滇池水的昆明變得富饒而美麗。9.盤龍江源頭傳說盤龍江的源頭有一個環境清幽的小村子——南營村。在這里,人們和自然和諧地共處著。特別是在南營完全小學中有一灘半圍繞在綠樹中的清澈泉水,在學校放假的時候分外的寧靜。然而它並不是從來都如此寧靜而和諧的。傳說在很久以前,這里並沒有這灘泉水。在這里的綠樹叢中有著一個漆黑而巨大的山洞,山洞口冷風習習,洞里住著一隻貪婪而凶惡的大蟒,於是,當地人便把這個山洞稱為「蟒蛇洞」。只要有人從這里走過,大蟒都會在洞口張開那張恐怖的血盆大口,輕輕一吸,路過的人就渾然不知的從地面騰空而起,霎時間,只看見布滿毒牙的血盆大口,然而外面的世界卻越來越遠……路人就這樣被吞入了巨蟒的腹中。許多村民都因此痛失自己的親人。小村籠罩在死亡的恐懼中……在南營村有一位走村竄寨,靠賣南北雜貨營生的老人。老人唯一的親人就是和他相依為命的小毛驢。為了為民除害,智慧而勇敢的老人想出了一個制服巨蟒的辦法。老人找來小毛驢,和一大堆威力十足的炸葯,這些炸葯足以將一座山包夷為平地,老人把炸葯重重包捆在毛驢身上,趕著毛驢來到了巨蟒洞口附近。老人取出火石點燃引線,登時,火苗順著引線「噌」的就往上竄,老人掄起鞭子,狠狠地給毛驢屁股上掄了一鞭,毛驢「刷」的跑到山洞口,此時巨蟒以為又有美食送上門來,於是懶懶的張開它的嘴,只這么一吸,霎時間,天崩地裂,濃煙彌漫,血花四濺……巨蟒吞入了綁著炸彈的小毛驢,肚皮被炸開了花。老人的小毛驢犧牲了,萬惡的巨蟒終於得到了報應。當巨蟒的膿血流盡時,人們卻驚奇的發現這里居然湧出了一弘清泉,從此就有了現今南營小學中的這灘泉水。當地人把泉水叫做「蛇洞泉」,而泉水流淌而成的小溪則取名為「金蛇溪」。從此,人們傍水而居,終於過上了寧靜幸福的生活。然而人們卻沒有忘了那智慧的老人,勇敢的小毛驢。人們把他們的故事世世代代地流傳了下來。這里的人們分外地愛惜這灘泉水,污水從來不排在泉水中,因為人們要把這寧靜而幸福的生活也世世代代的延續下去10.昆明城的傳說面對老昆明地圖,人們會發現,昆明的整個城池,完完全全是一個靈龜的形像,實在是讓人感到稱奇,高原古城昆明,平添幾許神秘色彩。昆明古城為何築成靈龜的形狀?一個悠遠的歷史故事解開了這個稀奇的亘古之謎:明朝洪武年間,鎮守雲南的大將沐英決定好好修建一下雲南府城。如何建造?他自己卻沒有一個良策,就在他為此事而感到焦慮時,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一條大蟒,身長萬丈,見頭不見尾,正張開大口,嘩嘩嘩嘩地對昆明城猛吸,城中的金銀財寶完全被吞進了它的肚子里,沐英大怒,高聲喝問:「何處妖蟒,膽敢吸我城中財寶,使我百姓受窮?」大蟒回答:「我住城北山間,尾在四川,頭在雲南,我吃雲南,屙四川,關你何事?」沐英聽後,撥箭斬蟒,那蟒就地一滾,變成了一個黑臉大漢,與沐英大戰起來,正殺得難分難解之際,只見翠湖九龍池中的九個龍子,騎著一隻神龜,前來助陣,神龜最後把巨蟒給鎮住了。沐英醒來,感到很是奇怪,但又無法釋夢,於是他請來了當時著名的風水先生汪湛海,求他給自己破夢。汪湛海沉思片刻,捏指掐算了一番,然後振振有辭道:「這是城北長蟲山在作崇,你看它頭對著雲南城府,大有吞噬古城之感。」沐英一聽,大為震驚,急忙討教破解之法。汪湛海說:「破解之道的上策是疏導,變害為利。」接著他談了自己的看法:長蟲山從東北方向蜿蜒而來,確有不吉之像,但在我的眼裡,它卻在古城上方匯集成了旺盛的吉祥龍氣。這可是千載難逢的「紫微龍」地脈。蟒蛇為長壽之物,但也為陰柔之體,它性格怪譎,若是耍起脾氣來,必然傷害黎民百姓。這樣就得有一靈物克之,化之,輔之,變之,這個角色得由同樣是長壽之物的,但卻有陽剛之體的靈龜來承擔。 在汪湛海的指導之下,沐英把老昆明城建成了一個靈龜的形狀。大南門是龜頭,北門是龜尾,大東門、小東門、大西門、小西門分別是龜的四隻腳。這樣,在北走蜿蜒的長蟲山之麓,老昆明城與其氣脈相連,形成龜蛇相交之態,使得昆明有了一股天造地設、山長水遠和萬物合一的氣勢。看著建築好的昆明城,汪湛海站在五華山上笑了。他不無得意地說:「昆明城池龍氣益發,風生水起,定能造福於雲南人,相信五百年之後,雲南勝江南。」11.金殿傳說1. 明朝萬曆年間,雲南巡撫陳用賓崇信道教,一日夢見仙人呂洞賓約翌日在鳴鳳山麓相會。第二天,陳用賓很早便在山麓等候。只見一個放羊老頭,用繩子牽著羊,在山邊用一口沙鍋偎芋,另一口鍋作鍋蓋,待他走近一看,老頭忽然不見了,帶繩的羊也沒有了。陳用賓恍然大悟:兩「口」鍋壘在一起就是「呂」字,帶繩的羊意味著是「純陽」,是呂洞賓的道號,這個老頭就是呂洞賓。呂真人指示他鳴風山是洞天福地啊!所以在遇呂洞賓處,跨羊清河上,陳用賓修了「迎仙橋」,並在山上建了金殿。2. 陳用賓年青時很窮,到處流浪,他信奉道教,對那些雲游四方,來去無蹤,變化莫測,長生不老的仙人羨慕不已。他聽說鳴鳳山上有座道觀,是塊風水寶地,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就住在那兒,於是他每天除了到道觀求神拜仙之外,都呆在山洞裡專心致志地讀書修道,盼望著有朝一日能見到呂洞賓。幾年過去,連呂洞賓的影子都還沒見到,他變得有點不耐煩,動不動就想發脾氣。道觀的道長見他這番情形就提醒他說:「火氣大的人是遇不到仙人的,即使遇到了也認不出來。」他聽了道長的話,覺得有道理,便回到山洞,在洞門口兩邊寫下了幾個大字:「了卻心頭火,要見呂洞賓。」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他在洞門口遇到一位老頭。只見那老頭大約八九十歲的模樣,可長得鶴發童顏,身體硬朗。這么大年紀還一個人來到這深山老林,看他那具有仙風道骨的模樣,莫非他是仙人?陳用賓盛情邀請老頭到他的山洞裡休息休息。到了洞里,陳用賓拿出他存放了多年一直捨不得喝的老陳酒,用精心收藏的傳家寶玉龍酒杯斟上一杯,恭恭敬敬地遞到老人手中。只聽「當」的一聲,老頭不小心失手將杯子掉在地上,玉龍酒杯摔碎了。陳用賓一下子氣壞了,憤怒地沖著老頭叫到:「這是我的傳家寶,你要賠我!」老頭不慌不忙地站起身來,連賠不是,並說到:「我會賠你的,我要加倍賠償你,請跟我來。」陳用賓以為老人要去買個玉龍酒杯還他,便跟著來到洞口,突然老人化為一道清煙消失了。陳用賓這才意識到這位老頭是仙人。待他回頭一看,只見洞門口上的對聯變成了:「了卻心頭火,要見呂洞賓。見了呂洞賓,心頭火又生。」陳用賓看後真悔恨交加。他回到洞里把所有的酒喝得一干二凈。他喝得酪叮大醉,倒頭就昏睡著了。朦朧之中,他夢見自己陞官發財當上了雲南的巡撫。酒醒之後,他受到夢境的激勵,經過幾年的刻苦努力,用功讀書。他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他狀元及第後做了雲南的巡撫。為了紀念在鳴鳳山上和呂洞賓的奇遇,他便在山上建了一座金殿。基本上我知道的就是這些了 ,因為以前曾看過一本書,上面把昆明的傳說和老典故收集得很全,什麼八大門什麼的,但記不太全了,你對付著先看。
3. 昆明的傳說故事和風俗習慣,急!
傳說故事:
1、《金馬碧雞》的傳說。《金馬碧雞》傳說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漢武帝認為,雲嶺南麓有神雞綠羽,是西漢時期的民間流傳。他們可以帶著破碎的石頭飛過天空,他們的聲音又長又亮。漢代宣帝贊揚皇帝訪問雲南。王寶因故沒有來。他還寫了《移金馬碧雞頌》獻祭。
東晉長兵在《華陽國志》中說,滇池裡有龍和馬,他們交配生產一匹好馬,可以「一天得到500里」。北魏地理學家多道元(公元472-527年)在《水經》注釋中還提到大瑤、玉山有金馬、綠雞。唐宋以後,佛教徒們就使用了這個奇妙的傳說,傳說金馬是佛教阿育王的「神」。唐代以來,昆明東西兩山都建了金馬青雞祠,人們把它當作神來崇拜,歷代文人歌詠的詩文很多。
2、圓通寺的傳說。相傳,明朝嘉靖年間,昆明市一夜下起大雨。第二天早上,一個和尚走出和尚的房子,看到樹葉落在院子里,掉進大廳里燒香,卻看到兩條泥龍在木柱上浸水,彷彿剛從水裡回來。和尚大吃一驚,轉身跑去向方丈報告。方丈很可疑。於是他帶領一群僧侶進了大廳。他看到龍身上沾滿了水,苔蘚(藻類等)粘在它們的鱗片上。
龍的胸部上下並攏。當僧侶們看到這一幕時,他們嚇了一跳,不敢發泄自己的憤怒。在他們中間,一個小沙米好奇地左右望著。他走出大廳,看到地上有一個巨大的水印。水標沿著繞在柱子上的泥龍伸展開來。小沙米向僧侶們指出。他們似乎理解了這一點,並沿著水道爬行尋找水源。一群人來到了金翠湖九龍潭(金元通街西北角)。
原來昨晚下大雨的時候,很多人都聽到了龍的咆哮聲,戰斗聲持續了一整夜。另一些人在岸邊發現了幾只帶著大碗的龍鱗。僧侶們突然明白,寺廟里的兩條泥龍沖進了大海(翠湖,原名蔬菜海子),並驅逐了一條占據九龍池的龍。在此之前,昆明經常被蛟龍淹沒,淹沒了城市的一半街道,人們無休止地抱怨。戰後,蛟龍消失了,人民安居樂業。
元通寺大廳後,有一座詛咒台。據說,很久以前,這是蛟龍藏匿的大石洞。蛟龍占據了主要的地形,經常滋生怪獸,危害人民。昆明城南約40公里處,有一座盤龍寺,和尚名叫阿扎里。他知道崎嶇的經文(古夏經文),詳細記錄了大禹治水的過程。其中之一就是投降蛟龍的魔法。為了收獲蛟龍,在這里建了蛟台。我恭敬地邀請阿扎里在舞台上日夜朗誦經文。幾天後,魔法的效果就顯現出來了。地上的蛟龍洞乞憐。阿扎利揮手示意走。從那以後,蛟龍的洪災就消失了。
3、阿詩瑪的傳說。從前,在阿著底地方,貧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個美麗的姑娘,爹媽希望女兒像金子一樣珍貴閃光,便給她取名叫「阿詩瑪」。阿詩瑪姑娘不僅長得漂亮,也能歌善舞,許多小夥子都喜歡她。她愛上了青梅竹馬的孤兒阿黑,立誓非他不嫁。
一年的火把節,她和聰明勇敢的阿黑訂了親。財主熱布巴拉的兒子阿支也看上了美麗的阿詩瑪,便請媒人去說親,但不管怎樣威脅利誘,都無濟於事。熱布巴拉家乘阿黑到遠方放羊之機,派人搶走了阿詩瑪並強迫她與阿支成親,阿詩瑪誓死不從,被鞭打後關進了黑牢。阿黑聞訊,日夜兼程趕來救阿詩瑪,他和阿支比賽對歌、砍樹、接樹、撒種,全都贏了阿支。
熱布巴拉惱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隻猛虎撲向阿黑,阿黑三箭將猛虎射死,並救出了阿詩瑪。狠毒的熱布巴拉父子不肯罷休,勾結崖神,乘阿詩瑪和阿黑過河時,放洪水捲走了阿詩瑪。十二崖子的應山歌姑娘,救出阿詩瑪並使她變成了石峰,變成了回聲神。
從此,你怎樣喊她,她就怎樣回答你。她的聲音,她的影子永遠留在了人間。阿詩瑪不屈不撓地同強權勢力作斗爭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終將代替黑暗、善美終將代替丑惡、自由終將代替壓迫與禁錮的人類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斷得彎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風俗習慣:
1、不能隨意摸小孩、小和尚和少女的頭和頭飾。
2、進傣族寺廟的大殿或上傣家竹樓須脫鞋。
3、在傣家竹樓留宿,頭不能對著主人家房門,而要把腳向著主人房門,也不能從婦女的腳上跨過去。
4、別人給你盛飯,應雙手接;你給別人盛飯菜,不能盛滿,也不能只添一勺。
5、到回族地區或進清真飯店時,忌談豬肉。忌說"肥"字,一般是用"壯"代替"肥"。
(3)圓通寺蛟龍擴展閱讀
昆明是一個多民族匯集的城市,世居26個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漢、彝、回、白、苗、哈尼、壯、傣、傈僳等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響,融會貫通,同時又保持各自的民族傳統,延續著許多獨特的生活方式、民俗習慣和文化藝術。生活在昆明地區的各民族同胞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風淳樸,無論是其待人接物的禮儀、風味獨特的飲食、絢麗多彩的服飾,還是風格各異的民居建築、妙趣橫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受到鮮明的民族特色。
在眾多的民族節日中,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繞三靈」,傣族的「潑水節」,苗族的「踩花山」,傈僳族的「刀桿節」等久負盛名,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每逢節日,各民族群眾都會穿上自己手工刺綉染制的民族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舉行摔跤、鬥牛、對歌等活動。按照歲時節令,農歷三月初三的西山調子盛會、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陽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觀賞月等許多習俗在民間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藝種類繁多,滇劇、花燈戲、民歌小調以及少數民族劇種、民間敘事長詩、民間傳說等,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和傳頌,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4. 話說,除了圓通寺還有哪裡可以燒香拜佛
昆明拜佛除了圓通寺,還有華亭寺、筇竹寺、盤龍寺等。
盤龍寺
盤龍寺位於晉寧縣晉城東5公里的盤龍山上,寺始建於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為蓮峰和尚所建。相傳,蓮峰大師為選址來到盤龍山,見山勢雄偉,地勢寬闊,所選中的寺址,為山間的龍湫,蓮蜂和尚念咒迫使蛟龍搬家,水乾涸後動工修建寺宇。寺建後信徒日眾,香火興旺,不久蓮蜂和尚坐化,被尊為「盤龍祖師」。明初祖源和尚相繼擴建寺字,蓋藏經樓、觀音殿,使寺宇初具規模。據《徐霞客游記》記載:「盤龍山蓮峰祖師,名崇照,元至正間以八月十八日涅磐……至今日以此為盤龍會。」
盤龍寺觀廟宇依山勢構建,供奉釋、道、儒三教諸神,尤以盤龍祖師殿、葯師殿、觀音殿香火最盛。寺宇四周林木繁茂,以茶花、松柏著名。原有萬松寺,現建高大的觀海樓,登高可遠眺滇池風光。盤龍寺環境極其清幽,每年七月十七日和八月十八日為盤龍廟會,遊人眾多,是人們休閑覽勝旅遊勝地。
2.華亭寺
華亭寺位於昆明湖畔之華亭山,雲南省著名古剎。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西山是昆明最壯觀俊秀的一座青山。西山上名勝古跡眾多,除華亭寺外,還有太華寺、聶耳墓、三清閣和龍門等,加之山上森林無際,溪流潺潺,景色十分優美。
華亭寺,宋代時是大理國鄯闡侯高智升的別墅。元朝延祐七年(1320年),玄峰禪師在這里結茅修行。至治三年(1323年),募款修建大殿,取名圓覺寺。玄峰又稱元峰、鐵鋒或玄通,是雄辯法師的弟子,他住持圓覺寺期間,一面講經弘法,一面擴建殿宇,並請來佛經,使華亭寺成為昆明除筇竹寺以外的另一個佛教傳播中心。
明朝景泰四年(1453年)重修,稱「大圓覺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由雲貴總督王繼文主持再次重修。1920年,虛雲法師任這里的住持,大興土木,主持擴建,形成今天的格局和規模,改稱「靖國雲棲禪寺」,傳說大殿上樑時有群鶴翔集,詫為華亭仙翮,又稱華享寺。
3.筇竹寺
筇竹寺位於昆明西郊約7公里的玉案山上。這里林木繁茂、翠竹蔥郁,將一個名聲頗著的古剎雅寺深蔽於綠蔭之間。據說,筇竹寺始建於元代,昆明佛教徒開始信奉佛教禪宗,宣講大乘佛教就源於此。筇竹寺重建於清光緒年間(1883-1890年),四層三院,精巧嚴謹。
筇竹寺最具魅力的當數由清代四川民間泥塑大師黎廣修師徒5人歷經7年塑起的500羅漢。分別陳列在大殿兩壁(68尊)、天台萊閣(216尊)、梵音閣(216尊)中,分上中下三層,上下兩層多為從像,中間一層多為立像,排列講究對稱。這些羅漢被塑造的生動朴實,神情各異,被稱為「東方雕塑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5. 《螺峰山春遊》
螺峰山春遊
明 辛聯芳
山光野色叢青玉,石澄梯雲頻曲曲。
松分細語入瑤琴,竹搖翠影侵棋局。
枝頭紅紫淺間深,陌上笙歌斷復續。
好將詩酒答韶華,莫遣花神笑人俗。
圓通賞花六百年
作為一座山,它濃縮著一個城市的歷史;作為一個公園,它記錄著幾代昆明人成長的經歷。圓通動物園搬遷在即,讓我們一起回眸———圓通賞花六百年
螺峰疊翠———景觀的歷史
小小圓通山,濃縮著城市歷史的變遷。
「圓通」,本為佛教語,圓,不偏倚;通,無阻礙,亦是圓滿融通之意。因山形蜿蜒,「色深碧旋如螺髻」,也叫螺峰山。該山又稱盤坤崖,崖有深洞,傳說有蛟龍潛伏,常興水患,危害地方。唐南詔時於其南麓建補陀羅寺予以鎮壓,從此蛟患平息。後來該寺毀於兵燹,宋延佑七年(1320年)在廢墟上重建,名曰圓通,自此螺峰山又名圓通山。明成化年間和清康熙七年、八年(1668年、1669年)均曾重修圓通寺,由山麓沿盤坤岩峭壁有南詔時期開鑿的盤崖蹬道上山,山上建藏經閣,明時改藏經閣為接引殿,大門匾額上有袁嘉穀撰題的「萬家在抱」四字,兩層土木結構猶保存完好。圓通山還是雲南最早的觀音道場,建於唐代,比始創於五代時期的浙江普陀山上的觀音道場要早100多年。圓通山元代時尚位於昆明北廊之外,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築昆明磚城,始圈入城內,上有城牆跨越。昆明古城牆如今僅在圓通山殘存44米,為昆明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研究昆明建城史的珍貴實物資料。
圓通山在明代因日本僧人題其「螺峰疊翠」而成為明、清文人題詠的「昆明八景」之一。明人機先《螺峰擁翠》詩雲:「螺峰近在滇城裡,下有招提依翠屏。雨後光含僧眼碧,雲中色擁佛頭青。層岩鳥度開天險,古洞龍潛地靈。自是幽深回俗架,不須重勒此山銘。」舊時,昆明人通常在春秋兩季去圓通山賞花、登高。明代辛聯芳的《螺峰山春遊》對春日花事有這樣描述:「山光野色叢青玉,石澄梯雲頻曲曲。松分細語入瑤琴,竹搖翠影侵棋局。枝頭紅紫淺間深,陌上笙歌斷復續。好將詩酒答韶華,莫遣花神笑人俗。」清人施汝的《纏綿道·螺峰即景》也寫道:「照眼花明,好一派春光透。醉東風,千紅齊湊。海棠畢竟群芳首,樹樹高枝,慵帶夕陽瘦」。而對秋日登高,也有不少描寫———唐堯官《明月石》寫道,「夕景色已收,明月升其東。秀出一片石,光彩照叢龍。賓主坐相酬,子夜曲未終。下方城廓近,歸路且從容。」不少年輕男女還在此祭月祈福。逢九九重陽,昆明人「於螺峰山登高,飲菊花酒」,以「面簇諸果為花糕」,花糕即重陽糕,「親相酬饋」(《昆明縣志》)。「重陽日螺峰山登高,又滇中數百年相沿之舊俗、舊地也。」(由雲龍《螺峰登高記》)。王思訓《九日登螺峰月石亭》這樣描述:「石磴盤旋破綠苔,小亭香泛共徘徊。煙寒萬樹秋將老,雲滿千峰雨欲來。」
圓通山山崖上留有不少古代石刻,據考,其中的「壽」字石刻是滇中地區現存時代較早的除《王仁求碑銘》(698年)外的第二塊唐刻。近代雲南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人物,在圓通山的碑、亭、石刻上大多都有記錄。螺峰山巔有3座石牌坊,最早一座建於1914年,形制古樸,雕琢精美,有花鳥魚蟲、歌舞人像及袁嘉穀等名士題刻。山上從西到東共有四方亭、聶耳亭、三角亭、六角亭、八角亭、雨蒼亭、月石草亭、德教碑亭、鶴陽亭等9座亭閣,形制不一,各有來歷。
花潮似海———公園的變遷
圓通山成為一個公園,始於上世紀20年代。唐繼堯在山之西麓建梅園公館,名紅樓,為二層土木結構建築(1981年7月為修建茶花園,紅樓被拆除)。1927年,螺峰山改建公園,除圓通寺大門外,新辟北門街、北倉坡入口,1936年,山和寺一起辟為「圓通公園」。唐繼堯死後也就葬在圓通山梅園東側,其墳俗稱「唐墳」,墓前立碑8塊,墨石,中為墓碑。墓碑兩側有孫中山、黎元洪等給唐繼堯授勛的碑銘。經歷多年變故毀損,保存尚可,是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7年抗戰爆發,圓通山成為軍事要地,設雲南地方防備司令部、防空司令部,園林荒蕪,城垣殘破,直至1941年,軍隊撤出後又重為公園。195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管會將圓通山移交給設在圓通寺內的雲南省博物館籌備處管理。1953年,圓通山建動物園,1954年元旦正式開放。1959年命名為「圓通動物園」,1986年更名「昆明動物園」。圓通山建成動物園時只有7種9隻動物,盡管隨後幾年中政府加大投資力度,動物種類和數量逐年增加,但從1966年到1972年,圓通山動物園的維修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直到1973年,圓通山動物園才又開始維修、新建動物籠舍,進入新的發展期。「文革」期間部分土地被侵佔,原有27公頃佔地面積縮減至如今的23.6公頃,螺峰疊翠的美景有所減弱,但志書上所載「山色幽翠,石磴旋折,全山皆怪石嶙峋,森羅萬狀」的景象還是基本保存下來了。
圓通山雖然只是地方名勝,但一些外來的著名文化人,也對其多有贊賞。如老舍先生就在文章中寫道:「(昆明)連城內的圓通公園也只可游覽一半,不過,這一半確乎值得一看。建築的大方,或較北平的中山公園還好一些;至於石樹的幽美,則遠勝之,因為中山公園太『平』了。」還有人寫文章說圓通山「怪石嶙峋,幻作奇形,另有佳趣……山上有很盛的合抱的揪松,在晨光曦微時,松上可見無數的大尾巴的松鼠,往來穿梭,洵是奇觀。」(徐鴻濤《在雲南》,選自《西南東北》,1935年10月大風社初版)。「說到玩,在城內最值得常去的,是圓通公園」(李長之《旅行雜志》第十二卷第十一號,1938年)。
與圓通山相關的舊時昆明民俗今多已湮滅,惟有三月花潮歲歲興盛。李廣田的《花潮》是圓通花事的最佳寫照,二月底風就帶著春意來了,從北門入園,上個小坡,滿山紅雲就撞進眼來,上千株西府海棠、數百棵垂絲海棠、幾十樹櫻花花團錦簇,相互映照,螺峰疊翠更簪朱,遠勝當年美好景象,「圓通花潮」已成為新昆明八景之一。1991年起,櫻花區又不斷擴大,至1999年底,已有佔地200平方米的370株櫻花和902株垂絲海棠。櫻花區入口鋪設花磚地面,形成彩色廣場,與廣場一角石山上鐫刻的「圓通櫻潮」相映成趣。除此以外,還有月季園、茶花園,映襯著松柏翠竹,令圓通山四季都草木蔥郁,花枝招展。
1995年,第一個高原水族館在圓通山開館,為遠離大海的昆明人提供了認識海洋、了解魚類的機會。動物園還引進了大型馬戲團表演、鱷魚表演等項目,新建成佔地14畝的秀鱗園和開放式鳥園,放養鳥類70種3000多隻。1999年,孔雀園正式開放,散放飼養綠、藍、白孔雀百餘只,是對動物飼養環境生態化的一種大膽嘗試,漫步其間,看各色美麗孔雀拖著長大的尾翎旁若無人走在身邊,趣味天成,正好應和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境界……
去年歲末,昆明動物園剛剛慶祝完50周年園慶,便傳出了將要搬遷的消息。有50年歷史的昆明動物園,就此將劃上句號。
6. 圓通禪寺的特色
大石崖下有幽合、潮音二洞,洞中怪石參差,深杳莫測。岩上落水觸石,發出叮咚響聲,故稱潮音洞。傳說洞中潛藏蛟龍,有盤龍寺僧覺照法師,築壇誦經,咒龍遷徒,降伏了蛟龍,故有咒蛟台,約佔地二點五平方米,原建有小閣,今已無存。
沿采芝徑向西直上,過咒蛟台,拾級而上,可至圓通山。石級道口,有一座小巧玲瓏的石牌坊,上有對聯一副∶「步步小心,須防石頭路滑;層層著眼,方知峰頂人高。」過石坊門,登道口,石壁上摩刻著明嘉靖年間進士孫繼魯的《春日登峰螺峰山詩》∶「乳石嶙峋異,尋聲曲徑通。藏蛟吐陰氣,蹲虎畫吟風。人自半空下,峰由石轉中。星羅千萬戶,俯看夕陽紅。」圓通山頂建有接引殿,為明代建築。內塑西方接引阿彌陀佛,故名接引殿。今佛像無存,殿已移為他用。
明朝初年,日本禪僧機先和尚雲游名山古剎,到螺峰山,在圓通寺盤桓許久,留下《曙峰擁翠詩》一首,贊美圓通寺說∶「螺峰近在滇城裡,下有招提倚翠屏。雨後含光僧眼碧,雲中色擁佛頭青。層崖鳥度開天險,古洞龍潛闢地靈。」
為了讓圓通佛寺重放異彩,一九七七年,國家拔出鉅款翻修大殿,修補佛像,重建長廊,油漆彩繪,堆山壘石,歷時三年之久。一九八三年移交佛教協會管理,現已成為昆明市內宗教活動的最大場所,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每年的三月這里的櫻花含苞怒放,吸引了賞櫻的遊客。
7. 雲南的傳說故事和風俗習慣
1、雲南過橋米線的故事
相傳古代有一個秀才,為了參加科舉考試,一個人住到了離家較遠的湖心小島上,島的四周碧水環繞,只有一座小橋與陸地相通。秀才就在這個島上日夜苦讀,他的娘子每天給他做好米線,經過小橋送到島上。可是小島離家太遠了,每次送去的米線都涼了。秀才只得一邊吃著涼米線,一邊刻苦攻讀,日復一日,秀才的身體漸漸消瘦了。
他的娘子看在眼裡,絞盡腦汁想為他改善伙食,終於想出來一個好辦法,殺了一隻雞,熬了一鍋雞湯,然後和米線放在一起煮,煮熟後,盛在瓦罐里。由於連日的操勞睏乏,娘子靠在爐邊竟不知不覺睡著了。也不知過了多久,娘子突然驚醒了,一看早已過了送飯的時辰,慌忙提起裝好米線的瓦罐,急急忙忙向小島跑去。心想這下米線肯定又涼了,到了小島,過了小橋見到郎君,打開瓦罐一看,上面飄著一層薄薄雞油,米線還熱乎的很呢。她的郎君邊吃邊對米線的味道贊不絕口。
從此以後,娘子每天都給郎君送去用雞湯煮的米線,書生也更加用心苦讀,最後終於考取了狀元。秀才逢人便說能夠高中狀元,多虧了娘子做的米線呀。秀才想到娘子每天送米線時都要經過的小橋,於是給這種米線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過橋米線。
2、雲南潑水節的故事
相傳千萬年前,傣族人民世代居住在他們的山寨里,過著安靜祥和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山寨里來了一個凶惡的大魔頭,他殺人、放火、搶劫無惡不作,傣家人的寨子被攪的雞犬不寧。為了拯救山寨,英勇無畏的傣族小夥子們與大魔頭展開了激烈的搏鬥,但魔頭的魔法太歷害了,一個個傣族小夥子先後被魔頭殺害了,傣家人面臨著滅族的災難。
這時,七個美麗善良的傣家姑娘挺身而出,她們假意順從惡魔,陪他飲酒,將魔頭灌醉,酒醉後,魔頭泄露了秘密,對七個少女說:他不怕刀槍棍棒,就怕用繩子勒脖子。七個性急的少女沒等魔頭把話說完,就找來繩子套在魔頭的脖子上,魔頭的腦袋一下就掉在了地上。可是魔頭並沒有死,他的腦袋變成了一團火球,到處滾動起來,滾到一個山寨,就在山寨燃起大火,剎那間許多山寨都火光沖天,傣族人的生命財產眼看就要化成灰燼。
這時七個姑娘奮不顧身地一齊撲向火球,一個姑娘伸出雙臂,緊緊抱住燃燒的火球,烈焰燒傷了她的肌膚,燒焦了她的秀發,但她絲毫沒有放鬆,直到實在支持不住了,才傳給另一個姑娘,就這樣七個勇敢的姑娘輪流抱著燃燒的火球。這時山寨的人們想到水能滅火,於是就急忙拿出家裡所有能盛水的鍋碗瓢盆等器皿,裝滿了水,一齊向姑娘們懷里的火球潑去,就這樣一直潑了七大天七夜,才將火球徹底撲滅,七個姑娘和傣族山寨終於得救了。
為了紀念這七個勇敢的傣族姑娘,傣族人民就把這一天定為傣族的新年節日,到了這天全族的男女老幼身穿節日盛裝,走上街頭,你追我趕,相互潑水,嬉戲打鬧,身上潑的水越多越好,得到的祝福就越多,新的一年就會更加幸福吉祥!
3、雲南睡美人山的故事
相傳滇池湖畔有一個小山寨,寨子里住著一個美麗善良的姑娘,她的美貌在十里八寨遠近聞名。轉眼間,姑娘到了婚嫁年齡,附近山寨求親的人駱繹不絕,而姑娘一心想嫁一個勤勞勇敢的人。
山寨土司的兒子是一個好吃懶做的無賴,他看上了姑娘,挖空心思想霸佔她。一天姑娘到壩上的集市趕集,土司的兒子就糾集幾個地痞流氓,要強行將姑娘搶走。正在這危急時刻,一個剛剛打柴歸來的英俊的小夥子,見此情景,奮不顧身地打跑了土司的兒子和那幫走狗,救下了姑娘。姑娘與小夥子一見鍾情,互定了終身。
土司的兒子被氣得暴跳如雷,糾集了很多家丁,准備暗害小夥子。一天姑娘和小夥子在滇池邊約會,土司的兒子趁小夥子不注意,偷偷溜到他的身後,一刀殺死了小夥子,把姑娘搶回了家,逼迫姑娘和他成親。這時,姑娘悲痛欲絕,為了脫離虎口,就假裝答應了他,並提出回家見見父母,土司的兒子答應了。
姑娘懷著悲痛絕望的心情,來到小夥子遇難的湖邊,悲憤地縱身跳進了滇池。到了湖裡,恍恍惚惚來到了龍宮里,龍王問她為何這樣悲傷,姑娘就將事情的經過講了一遍,懇求龍王幫她報仇雪恨。龍王聽後非常同情她,對姑娘說:「報仇可以,只是你要化成一座山,再也無法變成了,」姑娘為心上人報仇,於是堅定地點了點頭。龍王派蝦兵蟹將將姑娘送回岸邊,讓她坐在青石板上洗秀發。
土司的兒子好幾天沒有找到姑娘,正心中焦急,忽聽家丁來報,姑娘就在湖邊。於是帶著十幾個家丁趕到了湖邊,剛到岸邊就被事先埋伏好的蝦兵蟹將殺死了。姑娘看到仇人已死,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順勢躺在湖邊碧綠柔軟的草地上,凝望著蔚藍色的天空,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姑娘的身軀慢慢地變成了一座秀美的山峰,橫亘在滇池湖畔,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睡美人山。
4、雲南金馬山、碧雞山的傳說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昆明一帶居住著一些未經教化的蠻荒人,他們搶劫、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弄得百姓整天提心吊膽,東躲西藏。天帝知道後,非常震怒,於是就在這里降下水災、瘟疫、戰爭等災難,想把這里的人全部滅絕,再造一批新人,一時間,昆明附近天災人禍連綿不斷,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這時天帝身邊一個叫金馬的大臣直言上書說:「天帝,您不能這樣做,這樣做百姓生靈塗炭,不是同樣很殘暴嗎?」天帝大怒,把金馬變成一匹白馬貶下凡間,金馬下凡以後,被一個善良的老人飼養。這一年昆明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顆粒無收,百姓們生活艱難,紛紛逃離家園。一天老人,解開栓馬的韁繩,流著眼淚說:「白馬啊,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你就自謀生路吧!」這時白馬突然開口說話了,「老人家,別離開這里,等我三天,我一定想辦法擺脫災難。」說完白馬揚起四蹄,向著藍天飛奔而去。
到了天庭,白馬找到了好朋友碧雞,向她訴說了人間的疾苦,美麗善良的碧雞聽完後,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拯救昆明的百姓,她潛入天帝的寢室,偷偷地拿出了天帝的寶印,和金馬一起飛到昆明上空,他們繞著昆明上空飛了九九八十一圈,然後拋出寶印,寶印懸在空中,天空中立刻烏雲密布,電閃雷嗚,下起了瓢潑大雨,久旱的昆明在這場大雨的滋潤下,重現勃勃生機,田野長出了綠油油的禾苗,河流唱起了歡快的歌,昆明人民終於得救了。
為了保佑昆明人民永遠幸福安康,金馬和碧雞約定,金馬飛到昆明的東面化做金馬山,碧雞飛到昆明的西面化做碧雞山,就這樣千百年來昆明在金馬和碧雞的保佑下過著幸福、祥和的生活。
5:雲南中洲海的傳說
中洲海位於昆明市東,為群山環抱中的一個湖泊,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老漁翁到中洲海打魚,撒了一天網卻一無所獲,到了傍晚,漁翁想再撒最後一網,這一網撒下去,出乎他的意料,收網時感覺很沉,漁翁心想準是網住大魚了,他使勁地拉呀拉呀,拉上船一看,網里竟是一條黃澄澄的碗口粗的金鏈子,他貪婪地一把抓住金鏈子,一節一節地往船上拉,很快船上的金鏈子堆的象小山一樣。
這時一隻烏鴉飛了過來,繞著船頭飛來飛去,嘴裡還不停地說,「夠了,夠了。」可是老漁翁好像根本沒聽到,還是一個勁地拉,很快船尾又堆起了一座小金山,這時烏鴉飛得更低了,焦急地說:「夠了,夠了。不然你會倒霉的!」可漁翁面對金燦燦的黃金,根本聽不進去烏鴉的話,只顧埋頭一個勁地往上拉,不一會兒,船中間又堆起了一座小金山。
這時烏鴉的叫聲更大了:「夠了,夠了,你要大難臨頭了」漁翁還是不理會,還在不停地往船上拉,忽然平靜的湖面好象燒開的水一樣沸騰起來,氣泡夾帶著污濁的湖水一起翻捲起來,轉瞬間洶涌的浪花遮天蔽日,傾刻吞沒了小船,貪婪的漁翁帶著他的黃金夢一起葬身湖底。
從此,湖中心這塊地方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旋渦,中洲海的湖水晝夜不停地在這里翻滾著旋轉著。原來,中洲海湖底蓋著一個巨大的蓋子,有了蓋子湖水才不會漏下去,而那條金鏈子恰是拴在蓋子上的鎖鏈,貪婪無厭的漁翁不停地拉那條金鏈子,湖底的蓋子被掀開了一條縫,湖水就從這里漏了下去,形成了巨大有旋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