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絳搬家
A. 《弟子歸》全文
弟子規
總敘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1、入 則 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2、出 則 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3、謹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4、信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5、泛 愛 眾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6、親 仁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7、余 力 學 文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房室清牆壁凈幾案潔筆硯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白話譯文
總敘
1、弟子規,是聖人孔子的教誨。首先是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謹言慎行、信守承諾。
2、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學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後,有多餘精力,就應該多學多問。
入則孝
3、如果父母呼喚自己,應該及時應答,不要故意拖延遲緩;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應該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辭偷懶。
4、父母教誨自己的時候,態度應該恭敬,並仔細聆聽父母的話;父母批評和責備自己的時候,不管自己認為父母批評的是對是錯,面對父母的批評都應該態度恭順,不要當面頂撞。
5、冬天天氣寒冷,在父母睡覺之前,應該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天氣酷熱,應該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到了晚上,應該伺候父母就寢後,再入睡。
6、出門前,應該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擔憂記掛;回到家,應該先當面見一下父母,報個平安;雖然子女有出息,父母會高興,但是父母輩對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麼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穩穩當當,一生沒有災秧。
所以,居住的地方盡量固定,不要經常搬家,謀生的工作也不要經常更換。
7、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自己有什麼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私藏。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私藏東西,即使自己很謹慎,也免不了會有被父母發現的一天,那時父母會傷心。
9、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盡力去做; 父母厭惡的事情,應該小心謹慎不要去做。
10、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必然會引起父母憂慮。所以,應該盡量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自己的名聲德行受損,必然會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應該謹言慎行,不要讓自己的名聲和德行無端受損,更不要去做那種傷風敗俗,自污名聲,自賤德行的事情。
11、父母對我們態度慈愛的時候,孝敬父母恭順父母不是什麼難事;父母對我們態度不好,批評我們,埋怨我們,或者惡聲惡氣,厭惡我們,憎恨我們,打罵我們,甚至動刀動槍殺害我們,還能對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難能可貴。
12、如果自己認為父母有過錯,應該努力勸導父母改過向善,以免父母鑄成更大的錯誤,使父母陷於不義的境地;不過要注意方法,勸導時應該和顏悅色、態度誠懇,說話的時候應該語氣輕柔。
13、如果自己勸解的時候,父母聽不進去,不要強勸,應該等父母高興的時候再規勸,別跟父母頂撞,徒惹父母生氣,還達不到規勸的效果;如果父母不聽勸,又哭又鬧,就暫時順從父母;如果把父母勸惱,生氣責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當面埋怨。
14、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葯的冷熱和安全;應該盡力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
15、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樣恭敬。
出則弟
17、兄長要友愛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長;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輕財重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上包容忍讓,忿怒自然消失。
19、不論飲食用餐,或就坐行走;都要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
20、長輩呼喚別人,應該立即代為傳喚和轉告;如果那個人不在,或者找不到那個人,應該及時告知長輩。
21、稱呼尊者長輩,不應該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長輩面前,應該謙虛有禮,見到尊者長輩有所不能,幫助可以,但不應該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顯示自己比尊者長輩強。
22、路上遇見長輩,應恭敬問好行禮;如果長輩沒有說話,應退後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
23、如果遇見長輩時,自己是騎馬或乘車,應下馬或下車問候;等待長者離開百步之遠,方可續行。
24、長輩站著的時候,晚輩不應該坐著。具體是長輩坐下前,晚輩不應該先坐;大家都坐著的時候,長輩站起來時,晚輩也應該站起來;大家都坐著的時候,又一個長輩進來了,晚輩也應該立即站起來,以示尊敬。長輩坐定以後,晚輩應該等長輩示意自己坐下時,才可以坐。
25、在尊長跟前與尊長說話,或者在尊長跟前與別人說話,應該低聲細氣,不應該咋咋呼呼;但聲音太低,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尊長聽不清楚,也不合適。
26、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稍慢一些才合禮節;長輩問話時,應該站起來回答,而且應該注視聆聽,不應該東張西望;
27、對待父輩祖輩,如養父,姑父,姨父,叔父,舅父,岳父,祖父,外祖父,曾祖父,外曾祖父等等長輩,應該如同對待自己的親生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兄輩,如堂兄,表兄,族兄等兄長,應該如同對待自己的同胞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謹
28、早上應該早起,晚上不應該過早睡;因為人生易老,所以應該珍惜時光。
29、早晨起床,務必洗臉梳妝、刷牙漱口;大小便回來,應該洗手。
30、穿戴儀容整潔,扣好衣服紐扣;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
31、放置衣服時,應該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亂放亂扔,以免使家中臟亂差。
32、服裝穿著重在整潔,不在多麼華麗;一方面應該考慮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應該根據家庭實力量力而行。
33、對待飲食,不要挑挑揀揀,嫌這嫌那;飲食吃飽吃好就行,不要過分追求美食,三餐只需吃個八分飽即可,避免過量,危害健康。
34、少年未成,不可飲酒;酒醉之態,最為醜陋。
35、走路步伐從容穩重,站立要端正;上門拜訪他人時,拱手鞠躬,真誠恭敬。
36、不要踩在門檻上,站立不要歪斜,不要依靠在牆上;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腿不可亂抖動。
37、進出房間揭簾子、開關門的時候,應該動作輕緩,不要故意發出聲響;拐彎的時候,應該繞大點圈,不要直楞楞的貼著牆角或者直角拐,這樣就不會撞到物品的稜角,以致受傷,也不會因為有人在拐角處突然出現而撞在一起。
38、拿空器具的時候,應該像拿著裡面裝滿東西的器具一樣,端端正正,不要甩來甩去,不然會顯得很輕浮;進入無人的房間,也應該像進入有人的房間一樣,不可以隨便。
39、做事的時候,即使再緊迫,也不要慌慌張張,因為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懼困難,也不要草率行事。
40、打鬥、賭博、色情等不良場所,絕對不要接近;對邪僻怪事,不要好奇過問。
41、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裡的人知道有人來了。
42、屋裡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讓人無法分辨是誰。
43、想用別人的物品,應該明明白白向人請求、以徵得同意;如果沒有詢問主人意願,或者問了卻沒有徵得主人同意,而擅自取用,那就是偷竊行為。
44、借人物品,應該及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不難。
信
45、開口說話,誠信為先;欺騙和胡言亂語,不可使用;
46、話多不如話少;說話事實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47、不要講姦邪取巧的話語、下流骯臟的詞語;勢利市井之氣,千萬都要戒之。
48、沒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不知道真相的傳言,不可輕信而再次傳播。
49、對不合理的要求,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輕易答應許諾;如果輕易答應,就會使自己進退兩難。
50、說話時吐字清楚,語速緩慢;說話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51、不要當面說別人的長處,背後說別人的短處;不關自己的是非,不要無事生非。
52、看見他人的善舉,要立即學習看齊;縱然能力相差很遠,也要努力去做,逐漸趕上。
53、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行為,要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以警惕。
54、只有品德學識才能技藝不如別人,應當自我激勵,自我磨礪,自我提高。
55、如果是穿著飲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憂愁。
56、如果聽到別人的批評就生氣,聽到別人的稱贊就歡喜,壞朋友就會來找你,良朋益友就會離你而去。
57、聽到他人稱贊自己,唯恐過譽;聽到別人批評自己,欣然接受,良師益友就會漸漸和你親近;
58、不是存心故意做錯的 ,稱為過錯;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惡。
59、知錯改過,錯誤就會消失;如果掩飾過錯,就是錯上加錯;
泛愛眾
60、凡是人類,皆須相親相愛;因為同頂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61、德行高尚者,名聲自然崇高;人們內心真正敬重的是德行,而不是那些表面上權勢高,地位高的人。
62、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們內心真正信服的德才,而不是那些嘴上談論的大官,大人物,大財商。
63、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幫助別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應當欣賞學習。
64、不要獻媚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縱自大;不要喜新厭舊。
65、別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擾;別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閑言閑語去打擾。
66、別人的短處,切記不要去揭短;別人的隱私,切記不要去宣揚。
67、贊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別人聽到你的稱贊,就會更加勉勵行善。
68、宣揚他人的惡行,就是在做惡事;對別人過分指責批評,會給自己招來災禍;
69、互相勸善,德才共修;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虧欠。
70、取得或給予財物,貴在分明,該取則取,該予則予;給予宜多,取得宜少。
71、要求別人做的事情,先反省問自己願不願意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應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強求別人去做。
72、欲報答別人的恩情,就要忘記對別人的怨恨;應該短期抱怨、長期報恩。
73、對待婢女和僕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厚更可貴;
74、仗勢逼迫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
親仁
75、同樣是人,善惡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齊;流於世俗的人眾多,仁義博愛的人稀少。
76、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諱,不會察色獻媚。
77、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是無限好的事情;他會使我們的德行與日俱增,過錯逐日減少;
78、不肯親近仁義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姦邪小人就會趁虛而入,影響我們,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
餘力學文
79、不能身體力行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縱有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華而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
80、只是身體力行,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也會看不到真理;
81、讀書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82、做學問要專一,不能一門學問沒搞懂,又想搞其他學問。
83、讀書計劃要有寬限,用功要加緊;用功到了,學問就通了。
84、不懂的問題,記下筆記,就向良師益友請教,求的正確答案。
85、房間整潔,牆壁干凈,書桌清潔,筆墨整齊。
86、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寫字就不工整,心緒就不好了。
87、書架取書,讀完之後,放歸原處。
88、雖有急事,也要把書本收好再離開,有缺損就要修補。
89、不良書刊,摒棄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壞了心志。
90、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棄,通過身體力行聖賢的訓誡,就可以達到聖賢的境界。
(1)新絳搬家擴展閱讀
弟子就是學生,規就是規范。《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改編成德學生的生活規范,它規定了學生主修的六門課何輔修的一門課。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為要小心謹慎,言語要講信用。
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
參考資料網路——弟子規
B. 為什麼錢文忠說李世民不是漢人
李世民祖上是鮮卑人,其鮮卑語姓氏是拓跋,與北魏皇室同姓,只不過後來逐漸漢化。
李世民的祖父李昺的妻子獨孤氏,是鮮卑名將,西魏開國功臣,八大柱國之一獨孤信的女兒,在朝中舉足輕重。
其本名獨孤如願,武川人(今內蒙古武川西南),其祖先伏留屯曾任部落大人。其父獨孤庫依舊是部落酋長。
而且唐太宗李世民的外祖父竇毅也是鮮卑人,北周八大柱國之一。竇是漢姓,其鮮卑姓氏紇豆陵氏。李世民外祖母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宇文氏。
也就是說,拋開其祖父的族屬不論,李世民身上至少有四分之三的鮮卑族血統,而且李世民的皇後長孫氏也是鮮卑人。
(2)新絳搬家擴展閱讀:
李世民是一位頗有作為的皇帝,他對內發展經濟、安定人民,開創了貞觀之治,奠下了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這位了不起的皇帝,身上有著四分之三的胡人血統。
唐朝李氏帝王屬於父系漢族,母系鮮卑的混血,有大半的胡人血統。由於中國通常以父系血統為准,而且漢族文化的同化作用較大,所以一般把李唐皇室定義為「有胡人血統的漢人」。
中國正是經過了幾千年的民族大融合才成為今天的中國,我們的血液里早已分不清到底混合了多少不同民族的基因。當接受了李唐皇室「胡漢混血」的身份時,我們或許會更好地理解唐朝的開放。
C. 弟子規全文的 意思
全文意思如下:
敘
弟子規,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謹言慎行、信守承諾。
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學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後,有多餘精力,就應該多學多問。
入則孝
如果父母呼喚自己,應該及時應答,不要故意拖延遲緩;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應該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辭偷懶。
父母教誨自己的時候,態度應該恭敬,並仔細聆聽父母的話;父母批評和責備自己的時候,不管自己認為父母批評的是對是錯,面對父母的批評都應該態度恭順,不要當面頂撞。
冬天天氣寒冷,在父母睡覺之前,應該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天氣酷熱,應該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到了晚上,應該伺候父母就寢後,再入睡。
出門前,應該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擔憂記掛;回到家,應該先當面見一下父母,報個平安;雖然子女有出息,父母會高興,但是父母輩對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麼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穩穩當當,一生沒有災秧。所以,居住的地方盡量固定,不要經常搬家,謀生的工作也不要經常更換。
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自己有什麼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私藏。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私藏東西,即使自己很謹慎,也免不了會有被父母發現的一天,那時父母會傷心。
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盡力去做;父母厭惡的事情,應該小心謹慎不要去做。
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必然會引起父母憂慮。所以,應該盡量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自己的名聲德行受損,必然會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應該謹言慎行,不要讓自己的名聲和德行無端受損,更不要去做那種傷風敗俗,自污名聲,自賤德行的事情。
父母對我們態度慈愛的時候,孝敬父母恭順父母不是什麼難事;父母不喜歡我們或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孝順父母才是難能可貴;
如果自己認為父母有過錯,應該努力勸導父母改過向善,以免父母鑄成更大的錯誤,使父母陷於不義的境地;不過要注意方法,勸導時應該和顏悅色、態度誠懇,說話的時候應該語氣輕柔。
如果自己勸解的時候,父母聽不進去,不要強勸,應該等父母高興的時候再規勸,別跟父母頂撞,徒惹父母生氣,還達不到規勸的效果;如果父母不聽勸,又哭又鬧,就暫時順從父母;如果把父母勸惱,生氣責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當面埋怨。
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葯的冷熱和安全;應該盡力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
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樣恭敬。
出則悌
兄長要友愛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長;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孝道就在其中了。
輕財重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上包容忍讓,忿怒自然消失。
不論飲食用餐,或就坐行走;都要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
長輩呼喚別人,應該立即代為轉告;如果那個人不在,或者找不到那個人,應該及時告知長輩。
稱呼尊者長輩,不應該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長輩面前,應該謙虛有禮,見到尊者長輩有所不能,幫助可以,但不應該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顯示自己比尊者長輩強。
路上遇見長輩,應恭敬問好行禮;如果長輩沒有說話,應退後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
如果遇見長輩時,自己是騎馬或乘車,應下馬或下車問候;等待長者離開百步之遠,方可續行。
長輩站著的時候,晚輩不應該坐著。具體是長輩坐下前,晚輩不應該先坐;大家都坐著的時候,長輩站起來時,晚輩也應該站起來;大家都坐著的時候,又一個長輩進來了,晚輩也應該立即站起來,以示尊敬。長輩坐定以後,晚輩應該等長輩示意自己坐下時,才可以坐。
在尊長跟前與尊長說話,或者在尊長跟前與別人說話,應該低聲細氣,不應該咋咋呼呼;但聲音太低,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尊長聽不清楚,也不合適。
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稍慢一些才合禮節;長輩問話時,應該站起來回答,而且應該注視聆聽,不應該東張西望;
對待父輩祖輩,如養父,姑父,姨父,叔父,舅父,岳父,祖父,外祖父,曾祖父,外曾祖父等等長輩,應該如同對待自己的親生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兄輩,如堂兄,表兄,族兄等兄長,應該如同對待自己的同胞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謹
早上應該早起,晚上不應該過早睡;因為人生易老,所以應該珍惜時光。
早晨起床,務必洗臉梳妝、刷牙漱口;大小便回來,應該洗手。
穿戴儀容整潔,扣好衣服紐扣;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
放置衣服時,應該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亂放亂扔,以免使家中臟亂差。
服裝穿著重在整潔,不在多麼華麗;一方面應該考慮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應該根據家庭實力量力而行。
對待飲食,不要挑挑揀揀,嫌這嫌那;飲食吃飽吃好就行,不要過分追求美食,三餐只需吃個八分飽即可,避免過量,危害健康。
少年未成,不可飲酒;酒醉之態,最為醜陋。
走路步伐從容穩重,站立要端正;上門拜訪他人時,拱手鞠躬,真誠恭敬。
不要踩在門檻上,站立不要歪斜,不要依靠在牆上;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腿不可亂抖動。
進出房間揭簾子、開關門的時候,應該動作輕緩,不要故意發出聲響;拐彎的時候,應該繞大點圈,不要直楞楞的貼著牆角或者直角拐,這樣就不會撞到物品的稜角,以致受傷,也不會因為有人在拐角處突然出現而撞在一起。
拿空器具的時候,應該像拿著裡面裝滿東西的器具一樣,端端正正,不要甩來甩去,不然會顯得很輕浮;進入無人的房間,也應該像進入有人的房間一樣,不可以隨便。
做事的時候,即使再緊迫,也不要慌慌張張,因為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懼困難,也不要草率行事。
打鬥、賭博、色情等不良場所,絕對不要接近;對邪僻怪事,不要好奇過問。
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裡的人知道有人來了。
屋裡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讓人無法分辨是誰。
想用別人的物品,應該明明白白向人請求、以徵得同意;如果沒有詢問主人意願,或者問了卻沒有徵得主人同意,而擅自取用,那就是偷竊行為。
借人物品,應該及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不難。
信
開口說話,誠信為先;欺騙和胡言亂語,不可使用;
話多不如話少;說話事實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不要講姦邪取巧的話語、下流骯臟的詞語;勢利市井之氣,千萬都要戒之。
沒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不知道真相的傳言,不可輕信而再次傳播。
對不合理的要求,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輕易答應許諾;如果輕易答應,就會使自己進退兩難。50、說話時吐字清楚,語速緩慢;說話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不要當面說別人的長處,背後說別人的短處;不關自己的是非,不要無事生非。
看見他人的善舉,要立即學習看齊;縱然能力相差很遠,也要努力去做,逐漸趕上。
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行為,要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以警惕。
只有品德學識才能技藝不如別人,應當自我激勵,自我磨礪,自我提高。
如果是穿著飲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憂愁。
如果聽到別人的批評就生氣,聽到別人的稱贊就歡喜,壞朋友就會來找你,良朋益友就會離你而去。
聽到他人稱贊自己,唯恐過譽;聽到別人批評自己,欣然接受,良師益友就會漸漸和你親近;
不是存心故意做錯的,稱為過錯;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惡。
知錯改過,錯誤就會消失;如果掩飾過錯,就是錯上加錯;
泛愛眾
凡是人類,皆須相親相愛;因為同頂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德行高尚者,名聲自然崇高;人們內心真正敬重的是德行,而不是那些表面上權勢高,地位高的人。
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們內心真正信服的德才,而不是那些嘴上談論的大官,大人物,大財商。
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幫助別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應當欣賞學習。
不要獻媚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縱自大;不要喜新厭舊。
別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擾;別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閑言閑語去打擾。
別人的短處,切記不要去揭短;別人的隱私,切記不要去宣揚。
贊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別人聽到你的稱贊,就會更加勉勵行善。
宣揚他人的惡行,就是在做惡事;對別人過分指責批評,會給自己招來災禍;
互相勸善,德才共修;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虧欠。
取得或給予財物,貴在分明,該取則取,該予則予;給予宜多,取得宜少。
要求別人做的事情,先反省問自己願不願意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應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強求別人去做。
欲報答別人的恩情,就要忘記對別人的怨恨;應該短期抱怨、長期報恩。
對待婢女和僕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厚更可貴;
仗勢逼迫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
親仁
同樣是人,善惡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齊;流於世俗的人眾多,仁義博愛的人稀少。
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諱,不會察色獻媚。
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是無限好的事情;他會使我們的德行與日俱增,過錯逐日減少;
不肯親近仁義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姦邪小人就會趁虛而入,影響我們,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
餘力學文
不能身體力行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縱有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華而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
只是身體力行,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也會看不到真理;
讀書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做學問要專一,不能一門學問沒搞懂,又想搞其他學問。
讀書計劃要有寬限,用功要加緊;用功到了,學問就通了。
不懂的問題,記下筆記,就向良師益友請教,求的正確答案。
房間整潔,牆壁干凈,書桌清潔,筆墨整齊。
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寫字就不工整,心緒就不好了。
書架取書,讀完之後,放歸原處。
雖有急事,也要把書本收好再離開,有缺損就要修補。
不良書刊,摒棄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壞了心志。
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棄,通過身體力行聖賢的訓誡,就可以達到聖賢的境界。
(3)新絳搬家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康熙年間,滿清作為少數民族的統治階層出於長久統治的目的,主動追求對儒家思想文化的認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讀四書五經,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大修孔廟,春秋祭孔、宣諭以孔子儒教為立國之本。
1670年,根據儒學核心制定和頒發「聖諭」十六條,作為人們的思想准則和行為規范:敦孝悌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訓子弟以禁非為;息誣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連;
D. 山西省新絳縣三泉鎮拆遷
是不是鄉政府就能決定拆遷問題?只要他的蓋章就可以嗎?他有這個權利嗎?!現在都在強行拆遷,不是斷電就是在老百姓門前挖個大坑,威脅人們的正常生活和生產,有些做買賣的直接影響到生意!這個問題誰能解決?什麼時候能給南社人民一個滿意和合理的答復???
E. 由於工作調動想從太原搬家到新絳,問下一共路程多少公里想找個太原搬家公司問問估計價格是多少
每個搬家公司的都是有自己的報價的大多都差不多,太原到新絳一共371公里左右,每公里在8元,太原搬家公司報價估計在2000元以上,我上次搬家就是在網上差的,別光覺得花錢少就好,也要在省錢的同時看看公司的性價比。你可以搜一下 太原b9b8 ,多找些太原搬家公司多對比一下,祝你一切順利。(*^__^*) 嘻嘻
F. 弟子規的簡介與資料要詳細
《弟子規》簡介:
一、《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李毓秀一生只考中了秀才,是個教書先生,《訓蒙文》是他根據自己的教書實際經驗編寫的一本兒童蒙學讀物。後來,這部書被清朝學者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一直流傳至今。
二、《弟子規》全書以《論語·學而》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全書的中心思想,採用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韻文形式,分五部分編纂成書,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應守的規范。
弟子規詳細資料:
《弟子規》全文:
一、總敘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二、入則孝篇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三、出則弟篇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四、謹篇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斗鬧場 絕勿進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五、信篇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閑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六、泛愛眾篇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七、親仁篇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八、餘力學文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6)新絳搬家擴展閱讀
《弟子規》作者是清代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字子潛,號采三。新絳縣龍興鎮人,生於清代康熙年間,卒於乾隆年間,享年83歲。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
從師黨冰壑游歷近二十年。精研大學中庸,創辦敦復齋講學。來聽課的人很多,門外滿是腳印。太平縣御史王奐曾多次向他請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學,被人尊稱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動是教書。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也結合他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後來經過賈有仁修訂,改名《弟子規》。
他的著作還有《四書正偽》、《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宋孺夫文約》、《水仙百詠》等,分別藏於山西省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
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的文字形式,對兒童言語行動提出要求,教以應該怎樣待人處世,通常的核心思想是孝弟仁愛。
《弟子規》淺顯易懂,押韻順口,內容又符合封建倫理,是以極有影響,清代後期成為廣為流傳的兒童讀本和童蒙讀物,此書以淺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韻的形式闡述了學習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禮貌常識等等,幾乎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響。
《弟子規全解》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講究養正防邪和培養忠厚家風。
為此,作者給剛剛開蒙的兒童少年設定了一系列禮儀與行為規范,涉及在家、外出、求學、交友等所有日常生活場合,每一條、每一項都是中國傳統處世哲學和道德觀念的生動體現。
《弟子規全解》是專門給孩子講解怎樣做人、怎樣處世的啟蒙讀物。
G. 冬者溫夏則清塵則省,昏則定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是:冬天天氣寒冷,在父母睡覺之前,應該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天氣酷熱,應該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到了晚上,應該伺候父母就寢後,再入睡。
出自出自清代李毓秀《弟子規(入則孝篇)》,原文選段: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譯文:
冬天天氣寒冷,在父母睡覺之前,應該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天氣酷熱,應該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到了晚上,應該伺候父母就寢後,再入睡。
出門前,應該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擔憂記掛;回到家,應該先當面見一下父母,報個平安;雖然子女有出息,父母會高興,但是父母輩對子女最大的是你平平安安穩穩當當,一生沒有災秧。所以,居住的地方盡量固定,不要經常搬家,謀生的工作也不要經常更換。
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自己有什麼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私藏。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私藏東西,即使自己很謹慎,也免不了會有被父母發現的一天,那時父母會傷心。
(7)新絳搬家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康熙年間,統治階層出於長久統治的目的,主動追求對傳統思想文化的認同,促進了儒家的發展。《弟子規》正是在這種文學氛圍下,寫作而成的。其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一個秀才。
他以《論語》「學而篇」中「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當恪守的守則規范。後來賈存仁將其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
文章主旨:
所謂「弟子」,不是一般的意義,而是指要做聖賢弟子,而「規」則是大丈夫的見識。「弟子規」便是說,要學習聖賢經典,做聖賢弟子,成為大丈夫。此書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遠邪小、走正道,養成忠厚家風的必備讀物。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
作者簡介:
李毓秀,字子潛,號采三。山西省新絳縣龍興鎮周庄村人,生於清代順治年間,卒於雍正年間,享年83歲。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
他的著作有《訓蒙文》,後來經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他的著作還有《四書正偽》、《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宋孺夫文約》、《水仙百詠》。
H. 弟子規前四章是什麼 急!!!
弟子規
1、入 則 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2、出 則 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3、謹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4、信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8)新絳搬家擴展閱讀:
作者:
李毓秀夫子(1647-1729),字子潛,號采三,康熙雍正年間絳州(今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龍興鎮周庄村)人,編撰《弟子規》(原名《訓蒙文》),誕生於清順治4年(1647年)農歷十一月十七日 ,雍正七年(1729年)農歷八月二十四日辭世。
譯文:
1、入則孝
如果父母呼喚自己,應該及時應答,不要故意拖延遲緩;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應該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誨自己的時候,態度應該恭敬,並仔細聆聽父母的話;父母批評和責備自己的時候,不管自己認為父母批評的是對是錯。
面對父母的批評都應該態度恭順,不要當面頂撞。冬天天氣寒冷,在父母睡覺之前,應該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天氣酷熱,應該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到了晚上,應該伺候父母就寢後,再入睡。
出門前,應該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擔憂記掛;回到家,應該先當面見一下父母,報個平安;雖然子女有出息,父母會高興,但是父母輩對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麼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穩穩當當,一生沒有災秧。
所以,居住的地方盡量固定,不要經常搬家,謀生的工作也不要經常更換。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自己有什麼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私藏。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私藏東西,即使自己很謹慎,也免不了會有被父母發現的一天,那時父母會傷心。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盡力去做; 父母厭惡的事情,應該小心謹慎不要去做。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必然會引起父母憂慮。
所以,應該盡量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自己的名聲德行受損,必然會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應該謹言慎行,不要讓自己的名聲和德行無端受損,更不要去做那種傷風敗俗,自污名聲,自賤德行的事情。
父母對我們態度慈愛的時候,孝敬父母恭順父母不是什麼難事;父母對我們態度不好,批評我們,埋怨我們,或者惡聲惡氣,厭惡我們,憎恨我們,打罵我們,甚至動刀動槍殺害我們,還能對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難能可貴。
如果自己認為父母有過錯,應該努力勸導父母改過向善,以免父母鑄成更大的錯誤,使父母陷於不義的境地;不過要注意方法,勸導時應該和顏悅色、態度誠懇,說話的時候應該語氣輕柔。如果自己勸解的時候,父母聽不進去,不要強勸,應該等父母高興的時候再規勸。
別跟父母頂撞,徒惹父母生氣,還達不到規勸的效果;如果父母不聽勸,又哭又鬧,就暫時順從父母;如果把父母勸惱,生氣責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當面埋怨。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葯的冷熱和安全;應該盡力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
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樣恭敬。
2、出則弟
兄長要友愛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長;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輕財重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上包容忍讓,忿怒自然消失。不論飲食用餐,或就坐行走;都要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長輩呼喚別人,應該立即代為傳喚和轉告。
如果那個人不在,或者找不到那個人,應該及時告知長輩。稱呼尊者長輩,不應該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長輩面前,應該謙虛有禮,見到尊者長輩有所不能,幫助可以,但不應該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顯示自己比尊者長輩強。
路上遇見長輩,應恭敬問好行禮;如果長輩沒有說話,應退後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如果遇見長輩時,自己是騎馬或乘車,應下馬或下車問候;等待長者離開百步之遠,方可續行。長輩站著的時候,晚輩不應該坐著。具體是長輩坐下前,晚輩不應該先坐。
大家都坐著的時候,長輩站起來時,晚輩也應該站起來;大家都坐著的時候,又一個長輩進來了,晚輩也應該立即站起來,以示尊敬。長輩坐定以後,晚輩應該等長輩示意自己坐下時,才可以坐。在尊長跟前與尊長說話,或者在尊長跟前與別人說話。
應該低聲細氣,不應該咋咋呼呼;但聲音太低,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尊長聽不清楚,也不合適。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稍慢一些才合禮節;長輩問話時,應該站起來回答,而且應該注視聆聽,不應該東張西望。
對待父輩祖輩,如養父,姑父,姨父,叔父,舅父,岳父,祖父,外祖父,曾祖父,外曾祖父等等長輩,應該如同對待自己的親生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兄輩,如堂兄,表兄,族兄等兄長,應該如同對待自己的同胞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3、謹
早上應該早起,晚上不應該過早睡;因為人生易老,所以應該珍惜時光。早晨起床,務必洗臉梳妝、刷牙漱口;大小便回來,應該洗手。穿戴儀容整潔,扣好衣服紐扣;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放置衣服時,應該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亂放亂扔,以免使家中臟亂差。
服裝穿著重在整潔,不在多麼華麗;一方面應該考慮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應該根據家庭實力量力而行。對待飲食,不要挑挑揀揀,嫌這嫌那;飲食吃飽吃好就行,不要過分追求美食,三餐只需吃個八分飽即可,避免過量,危害健康。
少年未成,不可飲酒;酒醉之態,最為醜陋。走路步伐從容穩重,站立要端正;上門拜訪他人時,拱手鞠躬,真誠恭敬。不要踩在門檻上,站立不要歪斜,不要依靠在牆上;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腿不可亂抖動。進出房間揭簾子、開關門的時候,應該動作輕緩。
不要故意發出聲響;拐彎的時候,應該繞大點圈,不要直楞楞的貼著牆角或者直角拐,這樣就不會撞到物品的稜角,以致受傷,也不會因為有人在拐角處突然出現而撞在一起。拿空器具的時候,應該像拿著裡面裝滿東西的器具一樣,端端正正,不要甩來甩去,不然會顯得很輕浮。
進入無人的房間,也應該像進入有人的房間一樣,不可以隨便。做事的時候,即使再緊迫,也不要慌慌張張,因為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懼困難,也不要草率行事。打鬥、賭博、色情等不良場所,絕對不要接近;對邪僻怪事,不要好奇過問。
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裡的人知道有人來了。屋裡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讓人無法分辨是誰。想用別人的物品,應該明明白白向人請求、以徵得同意。
如果沒有詢問主人意願,或者問了卻沒有徵得主人同意,而擅自取用,那就是偷竊行為。借人物品,應該及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不難。
4、信
為人處世,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守信用。開口說話,誠信是第一位的,說出去的話,都要真實可靠,答應別人的事情,就要兌現。故意說謊欺騙別人,或者隨便吹牛說大話,這怎麼可以呢?
言多必失,說話多還不如話說少。因為話說多了,難免會說錯話,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跟別人說話,一定要說真話,要實事求是,不能為了討好別人,說一些不切實際的花言巧語。
不要用尖酸刻薄的話來諷刺別人,不要用骯臟下流的話來罵別人,還有街頭無賴的那些粗俗的壞習氣,一定都要徹底戒除,不要染上任何壞習慣,敗壞自己的修養。
沒有看清楚的事情,不知道它的前因後果,就不要隨便發表自己的意見;自己不是很明白、很了解的事情,沒有把握,就不要輕易傳播和散布,以免引起麻煩。
對於那些不是很合適的事情,自己沒有把握做到,就不要輕易地許諾別人。一旦許諾了別人,遵守諾言就要勉強自己去做不合適的事,不守諾言又失信於人,真是進退兩難呀!
說話時,一定要口齒清晰,說話的聲音要大一點,速度要慢一點,要讓別人聽得清楚明白。不能說得太快,也不能含糊不清,使別人聽不清楚,這樣都是不合適的。
遇到有人在談論別人,那個人說誰的是非,這個人講誰的好壞,只要這些話和自己沒有關系,就不要多管閑事,也不要去打聽,自己趕緊躲開,以免惹上是非。
看見他人的優點或善行,就立刻想到向他人學習,要向他看齊,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養。就算現在和他還相差很遠,但是只要不斷努力、不斷進步,漸漸地就會趕上去了。
看見別人的缺點或者不好的行為,就要好好的反省自己,看看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這些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即改正,如果沒有,則要繼續提高警惕,防止自己以後染上這樣的缺點。
要重視自己的品德和學問,努力提高自己的才能和技藝,如果感覺在這些方面有比不上別人的地方,就要努力學習,自我激勵,讓自己的品味和才藝得到提升。
要是穿的衣服不如別人的華麗,吃的食物不如別人的美味,千萬不要因此憂傷和自卑。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上進心,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才能和學問,而不能因為生活的貧困而苦惱。
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贊自己就歡喜,這樣的話那些只會吹捧你的不良朋友就會來到你身邊,而那些能幫助你進步的好朋友卻不敢與你來往了。
聽到別人恭維自己心裡會感到不安,聽見別人指責自己的過錯能愉快的接受,這樣的話那些正直誠信的朋友們就會越來越喜歡跟你交往,而那些只會吹捧你的人自然就退卻了。
無意中做了一件壞事或者錯事,只能算是做是犯錯誤;如果故意去做壞事或者錯事,那就是犯罪。犯錯可以得到原諒,但犯罪卻無法得到原諒,必定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人不是聖賢,誰都會犯錯誤。有了過錯,如果能夠及時糾正,那麼改了之後就等於沒有錯誤;如果犯了錯誤不僅不知道改正,還故意去設法掩飾,那就等於又增加了一條罪過,是錯上加錯。
I. 弟子規全文及翻譯
你好,我是二丫愛跳舞,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永久有效^_^鏈接:
J.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出自何人之言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如果父母呼喚自己,應該及時應答,不要故意拖延遲緩;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應該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辭偷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誨自己的時候,態度應該恭敬,並仔細聆聽父母的話;父母批評和責備自己的時候,不管自己認為父母批評的是對是錯,面對父母的批評都應該態度恭順,不要當面頂撞。
出自——清代李毓秀《弟子規》。
1,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意思是冬天天氣寒冷,在父母睡覺之前,應該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天氣酷熱,應該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到了晚上,應該伺候父母就寢後,再入睡。
2,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意思是出門前,應該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擔憂記掛;回到家,應該先當面見一下父母,報個平安;雖然子女有出息,父母會高興,但是父母輩對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麼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穩穩當當,一生沒有災秧。
所以,居住的地方盡量固定,不要經常搬家,謀生的工作也不要經常更換。
3,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意思是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4,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意思是自己有什麼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私藏。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私藏東西,即使自己很謹慎,也免不了會有被父母發現的一天,那時父母會傷心。
5,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盡力去做; 父母厭惡的事情,應該小心謹慎不要去做。
6,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必然會引起父母憂慮。所以,應該盡量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自己的名聲德行受損,必然會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應該謹言慎行,不要讓自己的名聲和德行無端受損,更不要去做那種傷風敗俗,自污名聲,自賤德行的事情。
7,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對我們態度慈愛的時候,孝敬父母恭順父母不是什麼難事;父母對我們態度不好,批評我們,埋怨我們,或者惡聲惡氣,厭惡我們,憎恨我們,打罵我們,甚至動刀動槍殺害我們,還能對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難能可貴。
8,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如果自己認為父母有過錯,應該努力勸導父母改過向善,以免父母鑄成更大的錯誤,使父母陷於不義的境地;不過要注意方法,勸導時應該和顏悅色、態度誠懇,說話的時候應該語氣輕柔。
9,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意思是如果自己勸解的時候,父母聽不進去,不要強勸,應該等父母高興的時候再規勸,別跟父母頂撞,徒惹父母生氣,還達不到規勸的效果;如果父母不聽勸,又哭又鬧,就暫時順從父母;如果把父母勸惱,生氣責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當面埋。
(10)新絳搬家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康熙年間,統治階層出於長久統治的目的,主動追求對孔孟思想文化的認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讀四書五經,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大修孔廟,春秋祭孔、宣諭以孔子儒教為立國之本。
1670年,根據儒學核心制定和頒發「聖諭」十六條,作為人們的思想准則和行為規范:敦孝悌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訓子弟以禁非為。
息誣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聯保甲以弭盜賊;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薦舉山林隱逸、十六年開設明史館、十七年的薦舉博學鴻詞,網羅名士,弘揚儒學。這些舉措都促進了儒家的發展。
《弟子規》正是在這種文學氛圍下,寫作而成的。其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一個秀才。
他以《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當恪守的守則規范。後來賈存仁將其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
2,作者簡介
李毓秀(1647年—1729年),字子潛,號采三,山西省新絳縣龍興鎮周庄村人,生於清代順治年間,卒於雍正年間,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
他的著作有《訓蒙文》,後來經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他的著作還有《四書正偽》、《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宋孺夫文約》、《水仙百詠》。
據國學學者王俊閎考證,李毓秀的人生經歷平實,性情溫和豁達,因而缺少傳奇故事。史料記載,在年輕的時候,李毓秀師從同鄉學者黨冰壑,游學近二十年。科舉不中後,就放棄了仕進之途,終身為秀才,致力於治學。精研《大學》《中庸》,創辦敦復齋講學。
來聽課的人很多,門外滿是腳印。太平縣御史王奐曾多次向他請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學,被人尊稱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動是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