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搬運原則
『壹』 人機工效 是否按照搬運原則設計搬運方法與姿勢
參考答案: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貳』 裝卸搬運的裝卸原則
所謂無效作業是指在裝卸作業活動中超出必要的裝卸、搬運量的作業。顯然,防止和消除無效作業對裝卸作業的經濟效益有重要作用。為了有效地防止和消除無效作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盡量減少裝卸次數
要使裝卸次數降低到最小,要避免沒有物流效果的裝卸作業。
2.提高被裝卸物料的純度
物料的純度,指物料中含有水分、雜質與物料本身使用無關的物質的多少。物料的純度越高則裝卸作業的有效程度越高。反之,則無效作業就會增多。
3.包裝要適宜
包裝是物流中不可缺少的輔助作業手段。包裝的輕型化、簡單化、實用化會不同程度地減少作用於包裝上的無效勞動。
4.縮短搬運作業的距離
物料在裝卸、搬運當中,要實現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的位移,選擇最短的路線完成這一活動,就可避免超越這一最短路線以上的無效勞動。 所謂裝卸、搬運的靈活性是指在裝卸作業中的物料進行裝卸作業的難易程度。所以,在堆放貨物時,事先要考慮到物料裝卸作業的方便性。
裝卸、搬運的靈活性,根據物料所處的狀態,即物料裝卸、搬運的難易程度,可分為不同的級別。
0級——物料雜亂地堆在地面上的狀態。
1級——物料裝箱或經捆紮後的狀態。
2級——箱子或被捆紮後的物料,下面放有枕木或其他襯墊後,便於叉車或其他
機械作業的狀態。
3級——物料被放於台車上或用起重機吊鉤鉤住,即刻移動的狀態。
4級——被裝卸、搬運的物料,已經被起動、直接作業的狀態。
從理論上講,活性指數越高越好,但也必須考慮到實施的可能性。例如,物料在儲存階段中,活性指數為4的輸送帶和活性指數為3的車輛,在一般的倉庫中很少被採用,這是因為大批量的物料不可能存放在輸送帶和車輛上的緣故。
為了說明和分析物料搬運的靈活程度,通常採用平均活性指數的方法。這個方法是對某一物流過程物料所具備的活性情況,累加後計算其平均值,用「6」表示。6值的大小是確定改變搬運方式的信號。如:
當δ<0.5時,指所分析的搬運系統半數以上處於活性指數為0的狀態,即大部分處於散裝情況,其改進方式可採用料箱、推車等存放物料。
當O.5<δ<1.3時,則是大部分物料處於集裝狀態,其改進方式可採用叉車和動力搬動車。
當1.3<δ<2.3時,裝卸、搬運系統大多處於活性指數為2,可採用單元化物料的連續裝卸和運輸。
當δ>2.7時,則說明大部分物料處於活性指數為3的狀態,其改進方法可選用拖車、機車車頭拖掛的裝卸搬運方式。
裝卸搬運的活性分析,除了上述指數分析法外,還可採用活性分析圖法。分析圖法是將某一物流過程通過圖示來表示出裝卸、搬運活性程度,並具有明確的直觀性能,使人一看就清,薄弱環節容易被發現和改進。運用活性分析圖法通常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繪制裝卸搬運圖;
第二步,按搬運作業順序作出物資活性指數變化圖,並計算活性指數;
第三步,對裝卸搬運作業的缺點進行分析改進,作出改進設計圖,計算改進後的活性指數。 裝卸搬運使物料發生垂直和水平位移,必須通過做功才能實現,要盡力實現裝卸作業的省力化。
在裝卸作業中應盡可能地消除重力的不利影響。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利用重力進行裝卸,可減輕勞動強度和能量的消耗。將設有動力的小型運輸帶(板)斜放在貨車、卡車或站台上進行裝卸,使物料在傾斜的輸送帶(板)上移動,這種裝卸就是靠重力的水平分力完成的。在搬運作業中,不用手搬,而是把物資放在1台車上,由器具承擔物體的重量,人們只要克服滾動阻力,使物料水平移動,這無疑是十分省力的。
利用重力式移動貨架也是一種利用重力進行省力化的裝卸方式之一。重力式貨架的每層格均有一定的傾斜度,利用貨箱或托盤可自己沿著傾斜的貨架層板自己滑到輸送機械上。為了使物料滑動的阻力越小越好,通常貨架表面均處理得十分光滑,或者在貨架層上裝有滾輪,也有在承重物資的貨箱或托盤下裝上滾輪,這樣將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物料移動時所受到的阻力會更小。 物資裝卸搬運設備運用組織是以完成裝卸任務為目的,並以提高裝卸設備的生產率、裝卸質量和降低裝卸搬運作業成本為中心的技術組織活動。它包括下列內容:
1.確定裝卸任務量。根據物流計劃、經濟合同、裝卸作業不均衡程度、裝卸次數、裝、卸車時限等,來確定作業現場年度、季度、月、旬、日平均裝卸任務量。裝卸任務量有事先確定的因素,也有臨時變動的可能。因此,要合理地運用裝卸設備,就必須把計劃任務量與實際裝卸作業量兩者之間的差距縮小到最低水平。同時,裝卸作業組織工作還要把裝卸作業的物資對象的品種、數量、規格、質量指標以及搬運距離盡可能地做出詳細的規劃。
2.根據裝卸任務和裝卸設備的生產率,確定裝卸搬運設備需用的台數和技術特徵。
3.根據裝卸任務、裝卸設備生產率和需用台數,編制裝卸作業進度計劃。它通常包括:裝卸搬運設備的作業時間表、作業順序、負荷情況等詳細內容。
4.下達裝卸搬運進度計劃,安排勞動力和作業班次。
5.統計和分析裝卸作業成果,評價裝卸搬運作業的經濟效益。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裝卸搬運的機械化程度定將不斷提高。此外,由於裝卸搬運的機械化能把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尤其對於危險品的裝卸作業,機械化能保證人和貨物的安全,也是裝卸搬運機械化程度不斷得以提高的動力。 在裝卸搬運作業過程中,根據不同物料的種類、性質、形狀、重量的不同來確定不同的裝卸作業方式。處理物料裝卸搬運的方法有三種形式:普通包裝的物料逐個進行裝卸,叫做「分塊處理」;將顆料狀物資不加小包裝而原樣裝卸,叫做「散裝處理」;將物料以托盤、集裝箱、集裝袋為單位進行組合後進行裝卸,叫做「集裝處理」。對於包裝的物料,盡可能進行「集裝處理」,實現單元化裝卸搬運,可以充分利用機械進行操作。組合化裝卸具有很多優點:
1.裝卸單位大、作業效率高,可大量節約裝卸作業時間。
2.能提高物料裝卸搬運的靈活性。
3.操作單元大小一致,易於實現標准化。
4.不用手去觸及各種物料,可達到保護物料的效果。 裝卸搬運作業過程是指對整個裝卸作業的連續性進行合理的安排,以減少運距和
裝卸次數。
裝卸搬運作業現場的平面布置是直接關繫到裝卸、搬運距離的關鍵因素,裝卸搬運機械要與貨場長度、貨位面積等互相協調。要有足夠的場地集結貨場,並滿足裝卸搬運機械工作面的要求,場內的道路布置要為裝卸搬運創造良好的條件,有利於加速貨位的周轉。使裝卸搬運距離達到最小平面布置是減少裝卸搬運距離的最理想的方法。
提高裝卸搬運作業的連續性應做到:作業現場裝卸搬運機械合理銜接;不同的裝卸搬運作業在相互聯結使用時,力求使它們的裝卸搬運速率相等或接近;充分發揮裝卸搬運調度人員的作用,一旦發生裝卸搬運作業障礙或停滯狀態,立即採取有力的措施補救。
『叄』 急救人員在搬運過程中應遵循搬運原則
參與救護的人員不要被混亂的場面所干擾,應盡快使傷員平靜下來,沉著、鎮靜地觀察其病情,在短時間內做出初步判斷,並堅持先搶後救、先重後輕、先急後緩的原則: 對大出血、神志不清、呼吸異常或呼吸停止、脈搏弱或心跳停止的危重傷病員,要先救命後治傷。 對多處受傷的病員要先維持呼吸道通暢,在止血的同時糾正休克,然後處理骨折,最後處理傷口。
『肆』 物料搬運的原則
1、規劃原則:規劃全部的物料搬運和儲存活動以達成最大的整體操作效率。
2、系統原則:將各種搬運活動整合到涵蓋供貨商、進貨、儲存、生產、檢驗、包裝、倉儲管理、出貨、運輸、和顧客的整體操作系統。
3、物料流程原則:提供一種最佳化物料流程的作業順序與設備布置。
4、簡化原則(精簡原則):利用減少、消除、或合並不必要之搬移和設備來簡化搬運。
5、重力原則:盡量利用重力來搬移物料。
6、空間利用原則:盡量使建物容積之使用最佳化。
7、單元尺次原則:增加單元載重之數量、大小、或重量。
8、機械化原則:將搬運作業機械化。
9、自動化原則:提供生產、搬運和儲存等功能自動化。
10、設備選擇原則:在選擇搬運設備時應考慮所要搬運物料的各種要素,包括所使用的搬移與方法。
11、標准化原則:將搬運方法及搬運設備種類和尺次標准化。
12、適應性原則(靈活性原則):採用可以適應各種工作和應用的方法與設備,除非是必須使用某種特殊目地的設備。
13、減輕自重原則:減少移動式搬運設備空重與載重之比率。
14、使用率原則:規劃搬運設備與人力之使用率為最佳化。
15、維修保養原則:規劃所有搬運設備之定期保養和維修。
16、過時作廢原則:當發現有更有效率的搬運方法和設備時,應取代過時的方法和設備。
17、管制(控制)原則:使用物料搬運活動來改善生產、存貨和訂單處理的管制(控制)。
18、生產能力原則:使用搬運設備來改善生產能力。
19、搬運作業效能原則:採用單位搬運的費用來決定搬運的績效。
20、安全原則:提供合適的方法和設備來加強搬運安全。
『伍』 倉庫中物料搬運的基本原則是。
如果不靠慮其他
倉庫中物料搬運的基本原則是先進先出。
倉管員要做到:專熟悉堆碼、苫墊技屬術,掌握堆垛作業要求;
掌握各種儲物的搬運方法; 熟練操作各種搬運工具。
『陸』 裝卸搬運的基本原則是
安全
『柒』 傷者搬運法的原則
1.不明病情時,盡量不要移動患者。
2.需要搬運傷者時,應請周圍的人幫忙。
3.只有自己時,可將患者從背後抱住,並用單手緊握患者另一雙手,注意要輕輕搬運。
4.搬運時,要注意傷者的呼吸及臉部表情。
兒童或體重較輕的傷員用抱行法或背負法。現場環境危險,必須將傷員移到安全區域時可用拖行法。狹小的空間或火災煙霧現場的傷員可用爬行法。脊柱傷傷員為防止損傷加重,應採用多人平托法將傷員輕輕放置於硬板擔架上搬運。擔架行進中應使傷者腳朝前頭在後(便於後面抬擔架的救護員觀察傷病員病情變化)。上坡(樓)頭在前,下坡(樓)頭在後。一般傷病員採取平卧位固定於擔架上,有昏迷時頭部應偏於一側;有腦脊液耳漏、鼻漏時頭部抬高30度,防止腦脊液逆流和窒息。
『捌』 什麼是物料搬運求解答
物料搬運是指在同一場所范疇內進行的、以改變物料存放狀態和空間位置為主要目標的活動。物料搬運對倉庫作業效率的提高是很重要的,物料搬運也直接影響到生產效率。在生產型企業中,物流經理通常要對貨物搬運入庫、貨物在倉庫中的存放、貨物從存放地點到訂單分揀區域的移動以及最終到達出貨區准備運出倉庫等環節負責。
具體的物料搬運作業主要有:水平或斜面運動—搬運作業;垂直運動—裝卸作業;碼垛或取貨—提升或下降作業;轉向—繞垂直線轉動作業和翻轉—繞水平軸線轉動作業。
物料搬運的基本內容:物料、移動和方法。
物料搬運的原則
1、規劃原則:規劃全部的物料搬運和儲存活動以達成最大的整體操作效率。
2、系統原則:將各種搬運活動整合到涵蓋供貨商、進貨、儲存、生產、檢驗、包裝、倉儲管理、出貨、運輸、和顧客的整體操作系統。
3、物料流程原則:提供一種最佳化物料流程的作業順序與設備布置。
4、簡化原則(精簡原則):利用減少、消除、或合並不必要之搬移和設備來簡化搬運。
5、重力原則:盡量利用重力來搬移物料。
6、空間利用原則:盡量使建物容積之使用最佳化。
7、單元尺次原則:增加單元載重之數量、大小、或重量。
8、機械化原則:將搬運作業機械化。
9、自動化原則:提供生產、搬運、和儲存等功能自動化。
10、設備選擇原則:在選擇搬運設備時應考慮所要搬運物料的各種要素,包括所使用的搬移與方法。
11、標准化原則:將搬運方法及搬運設備種類和尺次標准化。
12、適應性原則(靈活性原則):採用可以適應各種工作和應用的方法與設備,除非是必須使用某種特殊目地的設備。
13、減輕自重原則:減少移動式搬運設備空重與載重之比率。
14、使用率原則:規劃搬運設備與人力之使用率為最佳化。
15、維修保養原則:規劃所有搬運設備之定期保養和維修。
16、過時作廢原則:當發現有更有效率的搬運方法和設備時,應取代過時的方法和設備。
17、管制(控制)原則:使用物料搬運活動來改善生產、存貨、和訂單處理的管制(控制)。
18、生產能力原則:使用搬運設備來改善生產能力。
19、搬運作業效能原則:採用單位搬運的費用來決定搬運的績效。
20、安全原則:提供合適的方法和設備來加強搬運安全。
『玖』 ECRS原則起源於何處
起源於:美國政治學家拉斯維爾
1、ECRS分析法,是工業工程學中程序分析的四大原則,用於對生產工序進行優化,以減少不必要的工序,達到更高的生產效率。ECRS,即取消(Eliminate)、合並(Combine)、調整順序(Rearrange)、簡化(Simplify)。
2、在進行5W1H分析的基礎上,可以尋找工序流程的改善方向,構思新的工作方法,以取代現行的工作方法。運用ECRS四原則,即取消、合並、重組和簡化的原則,可以幫助人們找到更好的效能和更佳的工序方法。
(9)簡化搬運原則擴展閱讀
ECRS原則的要求
1、取消(Eliminate)
首先考慮該項工作有無取消的可能性。如果所研究的工作、工序、操作可以取消而又不影響半成品的質量和組裝進度,這便是最有效果的改善。
例如,不必要的工序、搬運、檢驗等,都應予以取消,特別要注意那些工作量大的裝配作業;如果不能全部取消,可考慮部分地取消。例如,由本廠自行製造變為外購,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取消和改善。
2、 合並(Combine)
合並就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象變成一個。如工序或工作的合並、工具的合並等。合並後可以有效地消除重復現象,能取得較大的效果。
當工序之間的生產能力不平衡,出現人浮於事和忙閑不均時,就需要對這些工序進行調整和合並。有些相同的工作完全可以分散在不同的部門去進行,也可以考慮能否都合並在一道工序內。
3、重排(Rearrange)
重組也稱為替換。就是通過改變工作程序,使工作的先後順序重新組合,以達到改善工作的目的。例如,前後工序的對換、手的動作改換為腳的動作、生產現場機器設備位置的調整等。
4、簡化(Simplify)
經過取消、合並、重組之後,再對該項工作作進一步更深入的分析研究,使現行方法盡量地簡化,以最大限度地縮短作業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簡化就是一種工序的改善,也是局部范圍的省略,整個范圍的省略也就是取消。
『拾』 裝卸搬運標准化原則不包括什麼
這是它包括的原則,其他的均不包括
(一)減少環節,裝卸程序化
(二)文明裝卸,運營科學化
(三)集中作業,集裝散裝化
(四)省力節能,努力促「活化」
(五)兼顧協調,通用標准化
(六)巧裝滿載,安全效率化